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024-04-12

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通用9篇)

篇1: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我国存款保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作者:郭田勇余莎

中国经济导报 08期

经过20多年的反复酝酿和准备,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终于落地,我国的存款保险条例是经过充分调研的结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同时综合考虑并借鉴了各国的实践经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实行强制保险。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被强制要求参与存款保险。相比较自愿保险而言,强制保险能更加充分地保护储户利益,所有的存款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同时也能更有效地防范银行挤兑和系统性危机。

与普通保险一样,自愿保险存在严重的逆向选择问题,愿意参与存款保险的银行往往是那些经营风险比较大的中小银行,尤其是民营银行。大银行资金实力雄厚,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即使不参与存款保险也不会对其存款规模造成很大影响,因而大银行往往缺乏参保意愿。因此,在大型商业银行占绝对优势的我国,强制保险是最好的选择。

从国际经验来看,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实行的是强制保险,法国、德国等采用自愿保险模式。美国的保险方式比较独特,选择的是强制和自愿相结合的保险方式:对联邦储备体系内的成员银行实行强制保险,而其他州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则可自愿选择是否参与FDIC的存款保险,既可以适当保留银行和储户自由选择的权利,又能起到降低逆向选择,防范银行挤兑和系统性危机发生的作用。

――存款保险的涵盖范围包括投保机构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

我国施行的存款保险将外币存款也纳入保护范围,能够更全面地防范银行挤兑的发生。如果将外币存款排除在保护范围之外,一旦银行体系出现问题,发生银行挤兑的可能仍然存在,外币存款的大量流出也会引发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危机,不利于银行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同时还会大大削弱我国银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降低我国银行对国外资金的吸引力,对我国经济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从国际经验来看,德国、意大利、瑞典等国家将外币存款也纳入保护范围,而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存款保险明确排除了外币存款。除美国、挪威和加拿大以外,其他国家的银行同业存款一般都不被纳入保险范围。

――实行限额偿付。

在存款保护力度方面,我国采用最高偿付限额50万元的限额偿付方式,而超出最高限额的那部分存款则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根据底的存款情况进行了测算,50万元的最高限额约为我国20人均GDP的12倍,可以覆盖超过99.5%储户的全部存款,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储户的存款能够得到全额保障,小额储户的利益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

将超出最高限额的存款分成多个账户可能是个规避风险的方法,但大额储户一般是企业、机构客户,他们与银行联系密切,出于获得更多的特殊服务和优惠的考虑,而不会将存款分散。为保障存款安全,大额储户会选择安全系数更高的银行,并加强对银行的监督力度,限制银行的高风险业务,弥补了债权人方面监督的`缺失;同时,为留住这些大客户,银行会不断改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降低经营风险,从而能够适当减少道德风险。

从各国实践来看,绝大部分国家都采用限额保险的方式,例如美国为1O万美元,法国为40万法郎,日本为1000万日元,加拿大为6万加元。而挪威和芬兰则采用全额保险的方式,旨在更好地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与监管机构相分离。

条例指出,我国的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由国务院决定,由国务院直接立法和管理,与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职能相分离,独立性较强。存款保险机构与监管机构相分离,能有效地避免两者间的利益冲突,存款保险机构受到的限制较少,也就能更好地完成存款保险制度的目标,进行及时有效的偿付,在风险控制和稳定金融体系方面的作用也会更突出。

同时,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参加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并与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等金融管理部门、机构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存款保险机构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庞大的信息资源,借鉴其丰富的监管经验,有效提高存款保险机构的管理效率,降低管理及运营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也能通过信息共享,更好地了解投保银行的内部信息,提升监管效率,降低道德风险。

目前,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存款保险机构与监管机构相分离的机构设置模式。其中,德国的存款保险体系由行业协会主导,包括由德国三大银行集团分别成立的自愿性存款保险体系和政府强制性存款保险体系四个部分,受银行自身利益的影响,独立性相对较弱。美国、爱尔兰等国家的存款保险机构与监管机构合二为一,具有强大的监管职能。

作者介绍:郭田勇,余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

篇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侵权责任法》 杨立新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教授 , 张秋婷

2009年12月2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通过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央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全国各地研究侵权责任法的专家、学者欢聚一堂,畅谈侵权责任法的重要意义和闪光点,研究了宣传和贯彻这部法律的主要措施。

中国民法典的主体部分已经完成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侵权责任法》的通过在理论上的重大意义在于,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民法典的主体部分已经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已初见雏形。这部法律在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到了支架性作用,地位极为重要。《侵权责任法》对侵权责任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是全面保护私权的法,是对民事主体的各项民事权益在受到侵害时提供救济的法,是我们每个公民人身权益的保护法,充分体现了人民性与科学性。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另一方面,它赋予中国新时期民事立法的可裁判性,《民法通则》是改革开放早期的立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民事权利的保护和救济要有更好的保障。《侵权责任法》应运而生,超越了《民法通则》的时代,对于新时期的中国民法赋予了更强烈的可裁判性。与此同时,《侵权责任法》结束了中国司法实践中没有一部完整侵权法的历史,全面规范民事审判活动,实现法律适用的统一化。此外,《侵权责任法》的通过将会增强社会的权利意识,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维权的自觉性和规范化。

民主立法、开门立法的重要成果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侵权责任法》的主要特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侵权责任法》是民主立法、开门立法的成果,其中凝结了广大立法工作者、司法工作者以及法学工作者的智慧和贡献,是民商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集体智慧结晶。立法者在制定法律过程中,尊重专家学者的意见,广泛听取司法工作者的声音;司法界积极配合,为立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民法学界广泛讨论,各抒己见,为《侵权责任法》提供理论支持。《侵权责任法》的每一章节和条文都广泛征求了意见,是一次民主的立法,确确实实适应中国当前的情况。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第二,《侵权责任法》体现以人为本的立法精神,是一部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一个民事权利宣言。在内容上,突出了现实生活的需要,重点解决20年来出现的突出问题,如“同命不同价”、网络侵权、建筑物倒塌责任、产品的警示召回、保险责任的分担等问题,在《侵权责任法》中都有了切实可行的规定。

第三,《侵权责任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一是第2条采用开放式列举的方式规范了本法保障的权益范围,广泛全面地对各种私权以及各种利益提供了保护;二是自始至终都贯彻体现了对人和生命健康的最重要、最首要的关怀,把它放在首位来进行保护;三是按照归责原则建立了一个独特且完整的侵权法体系,非常科学、严谨;四是巧妙地做到了一般条款和具体列举的结合;五是在《侵权责任法》第15条全面规定列举了各种侵权责任形式,而且在责任形式的规定方面也实现了一般规定和具体列举的结合。学者从历史角度阐释了中国侵权责任法的发展,认为《侵权责任法》是外国立法经验借鉴与本土国情的密切结合,它体现了立法者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立法风范,以及中国民法学者既有学习他人的胸怀,也有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勇气,因而形成了鲜明中国特点,已经受到各国民法学家的重视,将会对外国侵权法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极具中国特色的《侵权责任法》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侵权责任法》独具中国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第一,《侵权责任法》单独立法。《侵权责任法》采用单独立法的形式,是成文法国家第一部以侵权法的名称制定的法律,这是对传统民法典体系的重大突破,是对各国民事立法的重大贡献。这部法律的制定之所以能够广泛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就是因为制定这部法律所具有的创新和重大突破意义。

第二,规定了独具特色的侵权责任一般条款。有的专家认为《侵权责任法》第2条是侵权责任一般条款,有的专家认为《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1款是侵权责任一般条款。有学者指出,《侵权责任法》第2条和第6条第1款都是侵权责任一般条款,是一个大小搭配的双重侵权责任一般条款,是独创性的立法模式。在成文法国家的侵权法中,只有一个侵权责任一般条款,或者是小的一般条款,或者是大的一般条款,而中国《侵权责任法》规定了两个侵权责任一般条款,第2条是大的一般条款,全面概括全部侵权责任;第6条第1款是小的一般条款,规范一般侵权行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侵权责任法》的完整逻辑结构。

第三,突出强调私权优先规则。《侵权责任法》第4条规定私权优先规则,赋予侵权请求权以优先权保障,当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同时承担侵权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而其财产不足以支付的,首先支付侵权责任。有了优先权的保障,就能够,保证第3条规定的侵权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请求权得到担保物权的保障。这表现了中国立法的昌明,表达了私权的尊崇地位,体现的是国家、政府不与民争利的思想。

第四,着重解决死亡赔偿的“同命同价”问题。学者认为,城乡体制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立法是要维护这种体制还是消除这种体制,有一个立场问题。在死亡赔偿金的问题上不自觉地维护二元体制,“同命不同价”的结果就是歧视农民。《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校正了这种做法,抛弃了按照城乡居民户口确定赔偿标准的做法,实现了城乡居民的平等保护。

第五,在具体制度构建方面,与会专家学者指出以下侵权责任制度具有中国特色。

(1)医疗损害责任。《侵权责任法》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综合平衡受害患者利益、医疗机构利益和全体患者利益的关系,借鉴各国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经验,对医疗损害责任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定,打破了世界各国侵权法都不规定医疗损害责任的传统做法,解决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环境污染责任。《侵权责任法》把《民法通则》以及环境保护法中关于侵权法规范进行整合,协调了《侵权责任法》与《环境保护法》以及其他环境保护单行法的关系,补充了新的责任规则。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3)饲养动物损害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十章专门规定饲养动物损害责任,除了规定一般性条款之外,还专门规定违反安全措施饲养动物、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等危险动物、动物园饲养的动物以及遗弃、逃逸的动物造成损害的责任,有助于消除社会危险因素,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4)物件损害责任。有学者系统解析了《侵权责任法》第85条、第86条、第87条的规定,认为既借鉴了罗马法的历史传统,又体现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内容有重大突破。特别是《侵权责任法》第86条规范建筑物倒塌造成损害,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对于规范豆腐渣工程,警戒不法开发商,保障建筑物的质量安全,意义重大。

篇3: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 这从根本上区别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等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首先是社会主义,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 它的本质属性、价值取向、最终目标等都是与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相符合的,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首先要明确这一点, 不能质疑和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前者必须坚持以后者为指导, 这是一个根本的原则, 离开马克思主义也就说不上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另一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与各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必须以正在应用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必须在坚持中发展, 在发展中坚持。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本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 否则我们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 就会归于失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道理所在。”在科学社会主义的论述中,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有如下概括: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生产资料由全社会共同占有、消灭私有制、个人消费品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按照社会需要对生产进行计划调节、过渡期内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等等。这些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追求的。

然而, 社会的演变不可能是骤然的突变与过程的中断, 从前一个社会形态到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必然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即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存在一个过渡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则, 同时又结合了中国的实际, 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二) 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中国从鸦片战争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 我国有识之士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并且坚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才使中国的革命取得了胜利。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反复比较和选择的必然结果。历史告诉我们, 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 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尤其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 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劳永逸的, 在复杂的历史进程中依然不断地经受着考验。改革开放伊始, 面对十年内乱中“四人帮”严重破坏造成的后果, 社会上和我们党内有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了怀疑。当时国际舆论特别是西方世界的舆论, 认为中国是搞资本主义, 或者认为我们这样搞最终要走到资本主义。针对这种情况, 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他强调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执行对外开放政策, 学习外国的技术, 利用外资, 是为了搞好社会主义建设, 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要搞现代化, 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历史选择。中国会一直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无论国内外环境如何改变, 也不会走新自由主义之路、民主社会主义之路, 更不会回到过去僵化的老路上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是立

足于中国国情的创造, 不是对经典论述的照抄, 也不是对他国道路的照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有自己的特色, 符合自身的国情, 这是它的国情基础。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有许多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国情和发展特点,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 不能禁锢于科学社会主义教条, 也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 必须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 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特色

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顺利地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然而, 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 怎样去建设社会主义, 当初人们并不清楚,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给出现成答案,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也不是完美的。因此,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只能靠自己去摸索。从基本照搬苏联模式到提出寻求“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进行了最初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现在搞建设, 也要适合中国情况, 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 邓小平对这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又进行了进一步升华, 那就是要“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针对中国国情是什么的问题, 邓小平也鲜明的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 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后来, 邓小平又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容、特征、存在时期等问题作了系统准确的回答, 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些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存在和发展找到了立足点和科学依据。由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

因此, 中国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 就必须牢记中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国情。只有如此, 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继续繁荣和发展。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实践特色”, 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特色性, 这种“特色性”是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 通过社会主义建设而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社会事业等各方面的具体实践体现出来的

在经济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坚持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在政治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依法治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 健全法制,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思想文化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在军事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

在外交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致力于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构建“和谐世界”等等。

在社会建设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扩大公共服务, 完善社会管理,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总之,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其内涵的特色性就体现在它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又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与时代发展共进步, 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正因如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在当今世界上建设得有声有色, 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 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从内涵的特色性来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于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涵义和精神实质, 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更加自觉地践行科学发展观, 促进社会和谐,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2]江泽民文选 (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3]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 2008.

[4]江泽民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4册)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3.

[7]陶文昭.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J].学习论坛, 2010, 3.

篇4: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关键词人民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征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09)03-0104-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鲜明的特征。准确把握这一特征,对于深入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人民性: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发扬

在世界历史文明的进程中,“人民”这一概念始终照亮人类文明的进程。早在千百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体现了朴素的重民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和阶级矛盾、减轻人民负担的作用。但民本思想中的“民”,是相对于“君”、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

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为“善”,只有人民在城邦中过一种幸福生活,“善”才充盈于公共的政治生活空间之中。随着近代国家的逐渐形成,从布丹、霍布斯、斯宾诺莎、洛克、尤其是卢梭和康德,以自然法和契约论为理论基础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认为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终极来源,给其哲学思想打上了“人民性”的烙印。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崇尚自由,反对神性,张扬人性,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人本主义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开人的社会性,以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性说明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取得和维护统治地位服务的。

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指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规律,第一次真正科学地认识和系统地阐明了人民的性质、地位和历史作用,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国家和社会的真正主人;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第一次把人民性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但是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之为指导思想,引导我们取得了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和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以人为尺度、以人为目的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个理论体系是“以人为本、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前提、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归宿的理论体系。”人民性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发展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鲜明的特征。人民性之所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在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体现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在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人民性:最丰富的思想内涵

人民性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发展形态,深刻地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丰富的思想内涵。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性又贯穿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邓小平理论着眼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强调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强调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则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根本的意义上说,不管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是党的先进性的建设,都是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点。邓小平提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人民利益观的根本出发点;“共同富裕”,是人民利益观的核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民利益观的集中体现;“三个有利于”,是人民利益观的根本判断标准。邓小平理论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始终对祖国和人民怀着一颗赤诚的赤子之心,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领导我们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综合国力日益强盛起来了,人民生活逐步富裕起来了。“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剥益,是“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核心价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胡锦涛同志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生产力为逻辑起点,以文化为重要纽带,以人民利益为最终归宿。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出人民所需的丰富的物质文明成果;要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通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并且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就是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揭示了这样的深刻内涵:发展的最高境界是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的最大动力是人的创造潜能,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共同富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三、人民性:最初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人民性是一种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归依的政治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人民性,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不渝的政治诉求。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毛泽东也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的人民性,决定了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正确反映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和正确反映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利益和意志的统一,是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自己利益的锐利思想武器。

邓小平理论强调,要时刻关注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是邓小平理论最鲜明的特色。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邓小平将“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四条原则作为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价值尺度。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把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我们党从来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它特别强调,要牢固树立人民为本的理念,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篇5: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朝鲜劳动党在以金日成理论为基础构建的思想指导下, 坚持走与众不同的道路。半个多世纪以来, 中朝两国都取得了各自的成就,相比于建国之初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都为社会主义国家,但两国的发展状况却大为不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实行的社会主义,它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它应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1)以民为本2)市场经济;3)共同富裕;4)中华文化;5)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不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鲜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政治上强调主体社会主义特色。按照“主体思想”朝鲜劳动党首先抓思想革命,其次抓技术和文化革命,多次强调“主体社会主义”就是主体思想的体现和运用。第二,坚持 以军事为中心的“强盛大国”战略,在全党全国推行“先军政治”思想。先军政治的基本内涵是“军事先行,先军后工”,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实行“先军领导”,经济上推行“先军经济路线”,外交上实施“先军外交战术”。1998 年,金正日又提出建设思想强国、军事强国和经济强国的“强盛大国”的战略。第三,经济上坚持计划经济,反对市场经济,实行有限开放政策。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朝鲜半岛分裂,出现南北朝鲜,1950年后期,中苏在意识形态上出现分歧,苏联开始减少了对朝鲜的援助,朝鲜意识到自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金日成逐渐形成主体社会主义的思想,关于内涵,金日成进一步指出: 树立主体,就意味着坚持这样的原则: 独立地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并且主要依靠自力的力量解决革命和建设中的一切问题。1970 年朝鲜劳动党五大通过的党章中 明确把“主体思想”定义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体现于朝鲜的现实。1972 年朝鲜社会主义宪法也规定: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主体思想”作为自己的指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1992年朝鲜在修改宪法时把马列主义删除,并写入主体思想;2009年,朝鲜又在宪法中除去共产主义一词并强调先军思想。现在,朝鲜在宪法中自称为社会主义国家,并以主体思想,先军思想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指导方针”。从中国方面来看,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随后产生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都是在不断探索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曾不断指出: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切合中国实际的强国富民之路,一条希望之路。朝鲜的主体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都从马克思主义出发,但其实际指导意义与情况却不同。

在经济建设上,朝鲜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强调社会主义只能是计划经济。朝鲜领导人都强调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重要性,认为离开计划,经济就无法运行,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有计划的发展。朝鲜特别强调社会主义的计划要实行“一元化”与“细部化”,反对市场经济。而且在对外开放情况来看,长期以来,朝鲜的对外经济关系,主要是与前苏联、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相对闭塞,虽然后来加大开放区的范围,出台了一系列的大胆的经济调整政策,但是总的来看,朝鲜还是实行有限开放的政策,这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不同于朝鲜,它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同时实行对外开放,这些举措有力的加大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突出表现。实现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的中心任务和迫切要求,要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必须找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识和勇气在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科学回答的同时,进一步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终于找到和开辟了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为标志的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它既不同于过去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又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运行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主干上嫁接现代市场经济机制。这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经济体制,它不仅解决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有效发展生产力的基本途径问题,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一种崭新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形态。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篇6: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首先,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居于高层次,是最根本的、起主导作用的。个人理想居于低层次,并从属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只有自觉地顺应社会理想并以此为基本方向来进行选择和确立,才有可能实现,才能更好地、更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其次,个人理想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代表着人们的共同利益,它要靠千百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没有每一个人的实践活动的积累,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社会理想有赖于个人理想地整合,个人理想又不能脱离社会理想和人类理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依靠每一个公民把自己的理想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实现。个人理想如果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违背,就失去了客观地依据,因此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联系历史与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理想变为实现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短;而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需要的时间就越长。人们对实现理想所需要时间的估计往往偏少,然而事实上理想的实现常常比事先所预料的时间要长,特别是比较高远的理想。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的道路并不是笔直的,往往是充满了曲折。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人们往往容易犯一些错误,走一些弯路。追求理想的道路是弯弯曲曲的,正是在曲折中不断地接近目标。正如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一样。

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理想对现实的超越性并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需要对现实和自我作出比较大的改变才能够实现。这种改变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阻碍和波折,充满着曲折和坎坷。要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就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遭遇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甚至动摇理想信念的人,不可能将理想最终变为现实。人类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就是如此。

当代大学生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以国家利益为重,成就小我才能成就大我。

理想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支配着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同时也是人前进的精神动力!因此树立正确的理想可以引导人走向成功,也可以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但是如果没有远大、正确的理想,对人生的发展将是十分不利的,有可能走上错误的道路或者走向失败。所以大学生必须正确的看待理想的树立问题,尤其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在人生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为人指明奋斗目标方向。树立一个好的理想对学习、工作、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首先,有远大理想的人看问题不会狭隘,他会站在比较高的角度看问题,仔细分析问题,以及做出决策的后果估计和对自我发展的作用。其次,一个个人理想明确的人对目标会很明确,遇到困难会想办法解决问题,思想迷茫时可以参照理想检查自己的想法,重新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最后,个人理想的确立也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能够为理想奋斗,用理想控制自己的各种想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也是个人理想确立的重要作用。

个人理想固然重要但社会理想更重要。社会理想指导的是社会发展的道路,它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最高的奋斗目标,从而指引社会向前发展。只有有了良好的社会理想,整个社会才能有新的发展。不同时期社会的社会理想不同,带来的结果也不同。但是都有一点它决定了社会的走向。

而我们个人则必须服从社会理想。因为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没有社会就没有个体。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有非常崇高的理想,但是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崇高的理想,他将是不长久的。例如奴隶社会,人们都追求自由,而奴隶主剥削奴隶的自由,这个理想的不统一造成了奴隶社会的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奴隶社会瓦解。所以只有社会有了远大崇高正确的理想,整个社会才能稳定,才会繁荣昌盛,加速发展。

所以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是辨证统一和相互制约的.一方面,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实现的条件,违背社会理想的个人理想很难实现.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大多数人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如果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违背,那么他所做的事也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或者是损坏他人利益的。这种个人理想绝对是错误的。

另一方面,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包含着千百万人的个人理想,社会理想的实现要靠社会成员个体的努力奋斗.在人们社会实践的历史上,国富民强,国破家亡的经验和教训都说明了这一点。只有更多的人把自己的个人理想提升到更高的高度整个社会才能有更大的提升。

所以社会理想以是以个人理想为基础,个人理想是以社会理想为导向。只有结合了多数个人理想的社会理想才会远大,也只有结合了社会理想的个人理想才会崇高。

篇7: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73号闫许钢

社会主义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所以在这条道路上难免会有坎坷。前苏联就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犯了错误,才导致一夜之间分崩离析,又退回资本主义。在探索前进的路上,我们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学习,对市场的控制有时候不是太到位。但是这些都是暂时的。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事物都是在辩证中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这样,经历各种挫折,然后不断修正,才能在将来更大的考验中生存并壮大起来。再者来说,以目前的局势来看,国家的宏观调控还是起着很大的作用的,政府对市场的引导作用还是比较有效地稳定着市场的,在缩小贫富差距、优化配置资源方面还是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的。而且党和政府对人民的问题也是很关心的,积极改善人民的生活现状,尽力消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从整体上来说,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人民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也以每年10%左右的高增长率高速增长。各种惠民政策相继落实,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的。

所以说,尽管在现在这个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市场经济更加活跃,经济控制更加信息化、复杂化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偶有动荡,但是我们的市场经济是和其他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区别的,政府的宏观调控一定能带领国家走向繁荣,自由。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一切道理的升华,是哲学智慧的结晶,跟着马克思主义走,就能发展好我们的社会主义。

篇8: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关键词:对比修辞,中国社会交际心理,体裁分析,个人陈述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近几年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延续,个人陈述作为留学申请材料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重要意义愈发明显。然而根据我们的前期观察,中国学生写的个人陈述常常不被外国读者接受,直接导致了申请的失败。除了英语水平低影响了文字表达之外,我们认为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中国学生在写作时习以为常的运用中国式思维进行写作。那么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陈述到底在哪些方面与那些以英语为母语者写的个人陈述有所区别?这种中国式写法是不是会引起西方读者的反感?为什么中国大学生会运用这样的写法呢?基于上述观察和思考,本文先将个人陈述定义为议论文的一类,运用体裁分析的方法,通过探究中国大学生与以英语为母语者在对个人陈述的组织结构编排及写作策略方面的不同之处,重在对所提出的中国特色的议论文写作方式进行中国社会交际心理的层面上的解释。

二、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中国社会交际心理作为理论框架,具体来说,我们依照Bond (1991)提出的“高语境”交际原则,Hofstede (1980)提出的“尊卑分明”交际原则及Hall (1976)对“情感交际”做出的解释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陈述语篇的写作特点进行社会心理层面上的解释。我们将采用体裁分析的方法,运用Bhatia (1993)和Swales (1990)提出的图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模型,对收集到的个人陈述语篇进行分析。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素材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收集到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写的个人陈述9篇(编号为C#1至C#9),西方个人陈述写作工具书中选取的个人陈述9篇(编号为W#1至W#9);第二部分素材为通过小组讨论、采访等方式收集的15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辅导员老师、英语语言学研究生和博士生对该写作方式发表的理解和意见。本文将首先运用体裁分析的方法,分析出收集到的个人陈述的图式结构,找出两组数据在行文结构和写作策略上的不同之处。接下来,通过整理、归类第二部分素材,我们将总结出在社会心理层面上对中国大学生写作中运用中国特色式写法的解释。

四、数据分析与讨论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陈述的行文结构大体分为三个语步。具体来说,在第一语步中,有8篇文章营造叙事场景,5篇以时间顺序对申请人学业进行描述,6篇则提及对自己未来的选择,用来赢取读者的同情或好感。第二语步中,有3篇写到选择该国家地区的理由,5篇为选择该大学或公司的理由,7篇为个人能力的展示,用以进一步加强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感情交流。在第三语步中,7篇是直接表述申请目的,3篇为间接表述。再来看看西方国家典型的个人陈述行文结构。这部分文章行文大体也分成3个语步。在第一语步中7篇文章声明自己未来职业目标,3篇声明个人能力及符合条件;第二语步中7篇文章总结个人学业成绩,7篇回顾了工作经历,3篇强调了自己的个人品质;有四篇文章在第三语步中重申了自己对未来的决心。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在行文编排和写作策略上存在的不同,我们发现中国特色的个人陈述运用了推理顺序,这与西方典型使用的演绎顺序相反;中国特色的个人陈述采用的“以情感人”的写作手法与西方典型的“以理服人”的方法相对应。以下我们具体分析中国特色的个人写作中存在的写作特点。

1. 层层剥笋。

作者把一系列具体的事件描述作为笋页,把最后出现的文章大意或重点作为笋心,像剥笋一样,从叙述中引导读者推理出结论,此为推理顺序。在第一语步中,营造场景的叙述通常与申请主题无关,在第二个语步中,作者叙述自己提出该申请的原因,叙述明确为主题服务。最后作者对全文进行总结,直接或间接陈述主题,至此,文章终于直述申请这一主题,表明之前陈述说明都是为最后总结做铺垫。

2. 以情感人。

中国式个人陈述中感情色彩十分浓厚。从第一语步的建立同情或好感到第二语步的深化感情,直到最后明示自己的观点,都是一种与读者感情的交流。我们以第一语步中营造场景为例。在采用营造场景为开头方式的8篇文章中,运用的最多的场景就是童年时期,然后记叙对自己人生目标有重大影响的一件事,另外,我们发现在第二语步中中国大学生趋向于使用如“excellent”“superb”“wonderful”“top”等形容词来奉承读者。通过这种赤裸裸的称赞,作者预期目的是打动读者,继而接受自己的申请要求。

五、中国社会交际心理层面上的讨论

由上文得出的有中国特色的个人陈述写作的两个写作特点,我们不禁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大学生会不约而同的频繁使用这样的写作策略呢?实际上,在对比修辞学领域,前人做的研究已经证明了中国人习惯运用绕弯子的写法陈述自己的写作目的。但是在这个领域里的对中国特色写作方法的研究局限在对文本本身的解释,因此大部分研究把此特色归结为受八股文的影响,在文化层面的解释较少。因此本文从中国社会交际心理层面对具有该特色的写作方法进行解释。通过采访及小组讨论得到的对运用中国特色写作方法的社会心理原因,我们首先归纳出中国人习惯让读者揣测文章的写作意图这一心理。Bond (1991)认为,汉语交际中,交际双方对话语的理解更多的依赖语境,而不是明示。所以我们认为在写作方式上,中国人也习惯性的运用大量铺垫,间接指明意图,让读者去推测其中的含义。其次,很多被访者提到中国人在口头或书面交际中都会“绕弯子”。在这种交际心理的影响下,写作手段也趋向于含蓄,写作意图也是在做了大量铺垫之后,被放在文章结尾。再次,被访人还提到中国人在交际中重情感交流,期待对方的情感反馈。在中国,成功的交际都是基于双方情感交流同步,关系融洽的基础上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解释了中国学生大量运用个人故事和场景回顾作为例证的写作方法。只有通过这种叙述方式,才能让读者最大程度上得到有关作者成长的信息,并赋予足够的感情去体会、欣赏作者所获的成绩。

该研究证实了对比修辞研究对具有文化特色的写作方式的论断,并从个人陈述,这个前人尚未涉及的体裁入手,分析了具有中国和西方特色的个人陈述的行文结构。通过探讨社会心理对二语写作学习的影响,该研究对更清楚了解并解释二语写作中出现的文化问题或体现的文化含义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祁寿华.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0.

[2]Bhatia, V.K.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New York:Longman, 1993.

[3]Bond, M.H.Chinese values and health:a cultural-level exami-nation[J].Psychology and Health, 1991, (5) :137-52.

[4]Gao, G., S.Ting-Toomey, &W.B.Gudykunst.Chinese commu-nication process[A].In M.H.Bond (ed.) , The Handbook of Chinese Psychology[C].Hong Ko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5]Hall, E.T.Beyond Culture[M].New York:Doubleday, 1976.

[6]Hofstede, G.Culture’s Consequences: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Values].Berverly Hill, CA:Sage, 1980.

[7]Kaplan, R.B.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Language Learning, 1966, (16) :38-54.

篇9: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我认为:“中国特色”就是国外没有的,中国特有的。“品牌”节目就是高水准的,有影响力的,别人做不到的。我还认为“中国特色”和“品牌”节目是同一概念。因为:如果你的节目等上国际的舞台,技巧水平高(搞到其他国家的杂技同行没法做到),且完成的规范漂亮,在编排、音乐、服装上简洁明快,演员表演成熟干练,同行专家看后感到此节目已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登峰造极之境界。这个节目是中国派出去的,所以它就是中国特色的。那么,如何打造中国特色的节目呢?

创新打造一个品牌节目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近期中国的品牌节目如:广战的《对手芭蕾》、战旗的《蓝色遐想》、中杂的《俏花旦》、《十三人顶碗》、吴桥艺校的《窗花》等等,如果没有优秀的杂技人才,没有优秀的编导,没有有魄力的管理者、组织者很难形成品牌,也只能对付一般的演出。要打造一个品牌节目不是短期行为,他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卓绝的系统工程。具体实施应具备三点:

①优秀的杂技人才。②有思想的杂技编导。③勇往直前的杂技开拓者、管理者、组织者。

一、注重人才的培养

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竞争,杂技也不例外。一个刚进入杂技训练的学员,不经过一年以上的训练,很难断定他是不是适应杂技的训练,再经过一两年的训练,可以看得出他是不是个杂技人才。一般情况下,10个学员中会有1到2个优秀的杂技苗子,如果50个学员中就会有10个左右的优秀人才,把这10个人才集中起来,进行高尖端技巧的训练、整合就有希望达到精品节目的效果。如果没有优秀的杂技人才,就没有高难的节目,高难、纯熟的技巧才是品牌节目的本质,所以创新发展优秀品牌节目,人才是第一要素。

二、优秀编导的涉入

杂技技巧是单一的,再难的技巧如果缺少编导的编排,就意味着生硬,不完美。要想使杂技技巧转化成舞台艺术,编导是不可缺少的。目前杂技的编导大多数来源于舞蹈界,精准的杂技技巧再溶入舞蹈的表演及内容使杂技艺术离辉煌的舞台越来越近。故一个品牌节目的完美无缺极需有创意有思想的编导。

三、管理者、组织者

俗话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品牌节目的生产偶然的成分是很少的,自生就会自灭。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精雕细琢的艺术才会经久不衰,也不易被人模仿。杂技界的领头人应从下坐起,从长远打算,高瞻远瞩,洞察国内外杂技形式。就算已具备了一大批优秀的杂技人才,有影响力的编导,但没有组织者把他们聚集起来,为他们注入资金进行整合包装,为他们开拓提供艺术及舞台及演出市场,他们永远是一盘散沙,何谈大放光彩。因此,强有力的杂技管理者、组织者对一个品牌节目的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

以上三点,对一个精品节目的形成起着“质”的作用。打造中国特色的品牌节目还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受传统文化及历史的深远影响,各国的品牌节目不尽相同,如俄罗斯的大跳板是世界一流的。听说大部分跳板演员是从体操队退役转来的(俄罗斯的体操是世界一流的)。虽然中国的体操也是一流的,但是退役后大多“年轻”的队员没有转入杂技行列这个习惯。以后是否能从体操中引入有能力的队员加入到杂技这个行列以弥补某些跟头类节目的不完美、不火爆。中国杂技有优势的地方有很多,我认为在传统“顶功”这个项目上能保持住他的品牌。如:天津的《单臂倒立》上一系列技巧,自今我还未在国内外舞台上看到有人超越:沈阳的《椅子顶》、中杂的《十三人顶碗》等等都是以“顶功”为基础的品牌节目,也都是世界一流水准。中国的杂技学员入行比较早,身材小巧,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有助于“顶功”的训练有利于人才的辈出,是国外杂技同行所不具备的。

打造中国特色的品牌节目:从狭意上理解是以团为单位的节目,从广意理解应该以国为单位的节目。从长远出发,中国节目要想占据世界大舞台,必须强强联手,共同协作。如把各团优秀的“顶功”人才集中起来创作一个以“顶功”为主题的节目再推向国际舞台,那么这个节目不再是“单一的、小家子气的”。应该是气势恢弘的、波澜壮阔的,也是振奋人心的。如:我国顶级节目《对手芭蕾》已到佳境,回味无穷的同时总感觉缺少点气魄。如果把全国各团优秀的“对手芭蕾”演员集中起来,组成几对“对手芭蕾”,形成一个节目再推向国际舞台,那么,观众在享受艺术的同时情绪应该是高涨的,舞台效果应该是壮观的,国外同行很难模仿,因为中国是人口大国,参与杂技培训的人相对也多,这也是别国所不具备的条件。

上一篇:世界奢侈品广告词下一篇:空灵的英文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