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证论文范文

2022-05-10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会计实证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中国会计研究中越来越重视实证研究方法,这可能与参照英美国家的实证会计研究趋势有关。但实证研究并不能取代规范研究,并且实证研究具有其固有局限性,需要研究者进行辨证地思考,只有在认识到实证研究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利用这一研究方法,促进我国会计研究的发展。

第一篇:会计实证论文范文

实证会计论文写作“十诫”

【摘 要】 近年来,实证会计论文在我国会计学术界风起云涌、源源不断。毋庸置疑,论文写作中的问题也层出不穷,那么,如何写好“八股”式实证会计论文,成为实证会计研究的重中之重。文章从实证会计研究的特点出发,透析了写作中不仅需作者具备宽广的会计及相关专业素养、良好的文学功底、能够洞悉当下政策舆情,而且还务必要做到“选题诫空、摘要诫泛、引言诫硬、综述诫杂、理论诫陈、计量诫拙、结论诫晦、建议诫虚、著录诫滥和文辞诫干”等“十诫”,以此,方能成就一篇好的实证会计论文。

【关键词】 实证会计; 论文写作; 会计论文

实证会计论文被人戏称为“八股文”,通常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理论分析、研究设计、研究结论等八个方面的内容。一篇好的实证会计论文,能够做到“小中见大”“知微见著”,其可读性强,能够为资本市场的监管者、投资者等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反之,如果违反了实证会计论文写作的通行规律,就很难实现撰写实证会计论文的初衷。

具体来说,撰写实证会计论文应力诫以下十条。

一、选题诫空

空即虚也,甚至是空洞无物。实证会计论文的选题过空,犹如隔靴搔痒,如何阐扬真知灼见,指导具体的生产实践?实证会计可称为“微观会计”,它研究微观企业层面活生生的现实问题,而中观和宏观层面选题乃经世济民之宏学,往往非会计研究者能力之所逮。会计研究者聚焦于微观专题研究,能够扬长避短,发挥专业优势,多出落地成果。比如,制度环境、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就是一个具体的实证会计选题,而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则超出了会计研究者的范围。实证会计论文选题如何诫空?要点有二,其一是选题要具体,其二是选题要新颖。例如,借鉴国家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遴选务实且具时代气息的实证会计专题,展开深入探索,为当下会计改革桴鼓助力。

二、摘要诫泛

泛,泛泛而谈之意。如上所述,实证会计选题是小微选题,它阐明的是具体现实问题,作为统御整篇文章的“摘要”,当然应当做到虚实结合,力诫泛泛而谈。一篇好的实证会计论文摘要应包括研究问题、研究发现、研究方法和研究贡献等,前三个部分写实,研究贡献侧重写虚。兹引《制度环境、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一文[1]摘要示例如下。

会计信息的投资效率功能受到怎样的制度环境约束?本文试图利用中国A股市场进行经验分析。文章选取我国2003—2014年沪深A股市场5 298个公司年度数据作为样本,对制度环境、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负相关,即信息透明度越高,企业投资效率越低;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面临的风险越高,這一负相关关系越明显。(2)金融业的市场化对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发挥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本文展现了我国A股市场企业通过财务信息透明度规避风险、改善投资效率的“自适应”机制,初步彰显了现阶段制度环境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定价与治理功能发挥的正效应。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会计与投资者保护研究文献,为我国证券业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证据。

三、引言诫硬

硬即生硬无趣之意,生硬的引言降低了阅读者的兴趣,甚至使人不忍卒读,文章由此失去发表的机会,更遑论指导生产、管理实践!成功的实证会计论文的引言应该包括研究源起(背景)、研究价值与意义、研究逻辑与研究贡献等内容。叙述时宜采用抽丝剥茧、层层递进、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的方式,以吸引阅读者的兴趣,这就对实证会计论文写作者的专业素养、文学功底及对资政舆情的把握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如何做到引言诫硬呢?本文提出两点,一是追求趣味性;二是追求重要性。比如,社会责任专题研究的引言叙述中,首先通过引入一个有关社会责任的社会热点话题,激发阅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进而提出论文的研究问题,从而达到引入入胜的引言叙述效果。

四、综述诫杂

杂,杂乱无章之意,实证会计论文的综述尤其强调诫杂。实证会计研究文献浩如烟海,杂乱无章的综述让人不得要领,同时也暴露了写作者未能很好地梳理经典和前沿会计研究文献,所以又怎么能让人信服文章的研究贡献呢?关于诫杂,建议如下:一是把握经典文献;二是关注学术前沿;三是经典文献与前沿动态有机融合。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文献的综述不是简单堆积类似研究文献,应该是在对相关研究文献解读的基础上,对其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描述,最后得出自己的研究思路。

五、理论诫陈

陈,陈词滥调之意。理论诫陈强调的是,实证会计论文的理论分析讲求推陈出新,力免落入俗套。理论分析是实证会计研究假设的逻辑演绎,陈词滥调即如无病呻吟,试问,陈词滥调之理论分析缘何提出创新性的研究假设?勉强为文当无研究贡献可言。所谓的理论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甚至是自然科学,比如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理论的引用要恰如其分,可以从理论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衡量。总的原则,把学术界经典理论与时下学术前沿的新颖理论结合起来。比如,研究公益性捐赠时,引入社会责任金字塔分层理论[2]与社会责任保险理论[3]等。

六、计量诫拙

拙即拙劣、笨拙的意思,计量诫拙,强调的是实证会计论文数量分析的内核——高质量研究设计的问题。拙劣的研究设计反映了文章的撰写人未能很好掌握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自然文章的发现和结论很难经得起推敲。拙劣的研究设计,比如存在样本自选择或样本偏差时,却使用了OLS的估计方法,又如研究数据集为面板数据,设计应用的研究模型却是混合数据模式,而不是面板数据模型。计量诫拙要点包括:第一,强化对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学习;第二,玩“转”统计分析软件,如Stata软件。

七、结论诫晦

晦是指晦暗、不明晰,结论诫晦意思是,撰写实证会计论文时要避免含混不清、根基不牢的研究结论。实证会计专题研究致力于解决企业所面临的现实会计问题,因此要求专题会计研究结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研究结论是写作之大忌。为此,在撰写实证会计论文的研究结论时,务必做到:第一,字斟句酌,务求表达的清晰性。即力戒使用模糊不清、易致歧义的文词,务必给出明确的研究结论等;第二,坚持稳健性,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对自己的经验发现进行再验证。众所周知,实证会计论文必须包括稳健性测试部分(比如,替换关键变量、删除特定样本、采用不同的模型等),且这一部分的结论应与主检验的结论保持一致。

八、建议诫虚

虚,虚与委蛇之意,建议诫虚,就是要规避虚无缥缈、虚与委蛇的大道理,所提出的会计研究建议应当非常务实,能解决所面临的切实问题。比如,研究产品市场竞争、公益性捐赠与企业资本投资效率的关系时,可围绕以下两个方面撰写政策建议:(1)进一步完善公益性捐赠的机制与体制,如立法等方面,使得慈善捐赠能落地生根,发挥捐赠法律、法规的激励与约束的双重作用;(2)推进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强化产品市场竞争的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等。

九、著录诫滥

滥,是滥竽充数的意思,实证会计论文力诫引入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著录质量是专题研究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撰写人的学术水平。论文如何著录才能做到诫滥呢?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权威性,要求著录中要有经典、有说服力的文献;二是相关性,即引用的文献要与撰写的内容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三是时效性,强调实证会计专题研究著录要紧跟时代潮流和政策热议;四是充足性,強调著录文献的数量和质量的有机统一;五是规范性,规范的文献著录反映了研究者勤勉、严谨、尽责的治学态度,能够增大论文发表的几率。

十、文辞诫干

干,干涩无味之意。文辞诫干就是要求,论文文采和质地要相得益彰,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单独强调文采或质地都达不到理想效果,只有“文”和“质”兼备,两者平衡,两相和谐,文章才倍加有趣,读来心情愉悦。

综上,实证会计论文写作中,若能谨遵以上“十诫”,并依照本文所阐述的十个相应规律进行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则为文将不失趣味性和建设性,达到“小中见大”“知微见著”“可读性强”等良好效果,并增大所提政策建议被采纳、推广的机会,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经世济民的理想,径达实证会计论文写作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良海,徐德信,章铁生.制度环境、信息透明度与企业投资效率研究——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J].证券市场导报,2016(10):20-28,40.

[2] CARROLL A B. A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9,4(4):497-505.

[3] GODFREY P 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philanthropy and shareholder wealth:a risk management perspectiv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5,30(4):777-798.

作者:石彩丽 李梦莲

第二篇: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评析

【摘 要】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中国会计研究中越来越重视实证研究方法,这可能与参照英美国家的实证会计研究趋势有关。但实证研究并不能取代规范研究,并且实证研究具有其固有局限性,需要研究者进行辨证地思考,只有在认识到实证研究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利用这一研究方法,促进我国会计研究的发展。本文对实证会计研究进行了辩证的思考,对我国是否应该大力提倡实证会计研究以及研究范式应如何构造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实证会计研究;辩证思考;建议

一、引言

规范会计研究方法与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是会计研究方法中两个重要的部分,规范会计研究方法的实质是分析模型的推演,实证会计方法的实质是统计检验。

中国的会计研究经历了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发生了许多变化,从注重规范性研究转变到提倡实证研究。目前,实证研究方法在会计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将实证会计研究分为三阶段:理论介绍阶段、初步运用阶段、广泛推广阶段,现在的实证会计研究则属于第三阶段,研究领域扩展到会计和审计的各个方面,部分研究甚至出现研究必实证的兆头。然而,现阶段中国实证会计研究的趋势,创新性很少,能够对中国的特有环境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也不多,部分学者甚至说现有大部分中国实证会计研究只是照搬或模仿英美实证研究的模型和文章格式。实证会计研究这种新的会计研究方法从国外引入我国就被学者广泛重视,它的思维方式是归纳,并用实验案例进行验证。实证会计研究通常不涉及价值判断,关注点在“是什么”的问题上,部分学者将实证会计研究作为一种去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的工具(盖地,2007)[1]。但是实证会计研究有其固有的局限性,需要广大研究者辩证思考。

二、实证会计研究的基本问题

19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涌现出实证主义,四十年代在英国流行。19世纪中叶,突破传统哲学束缚的自然科学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当时的社会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思维为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提供指导,实证主义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自然科学也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不同于哲学的学科体系。实证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法国哲学家奥古斯丁·孔德主张科学方法只能是实证方法,而不能是形而上学的思辩方法。实证主义经历了早期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三个发展阶段(Ball等,2005)[2],在很大程度上对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于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会计学中引入了实证主义经济学,实证会计研究大量涌现,并于八十年代在会计研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实证主义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其证实原则的有效性,从个别经验资料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在会计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领域问题更突出。实证会计研究在经验检验环节采纳了证伪主义,证伪主义又细分为波普尔的朴素证伪主义和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波普尔在《研究的逻辑》中首次提出了证伪主义思想,认为有限不能证明无限,普遍陈述是不能通过个别的实验、观察而证实的,而科学知识是普遍陈述的。经验不能证实科学理论,只能证伪科学理论。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是一种朴素证伪主义,认为相反的经验事实可以证明相关科学理论不正确,其对于社会科学似乎过于严格,拉卡托斯称之为“独断的证伪主义”。基于对波普尔证伪主义的批判,拉卡托斯提出了精致证伪主义,认为一种理论不会与一个“基本”陈述相佐证,一种理论并不能被经验事实推翻,只能被另一种更完善的新理论所证伪(何建国等,2011)[3],现有的实证会计研究的经验检验环节主要采用的是精致证伪主义。

综上所述,实证会计研究是实证主义的应用,并将精致证伪主义引入经验检验环节,即便如此,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摆脱从个别到一般的逻辑困境,这是实证主义的固有内在缺陷,仅仅只是自身范围的修修补补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三、实证会计研究的辯证思考

(一)实证会计研究自身的缺陷

第一,实证会计研究相对于规范会计研究的优势是不涉及价值判断,但是在选择研究课题以及构建理论模式的过程中又包含有会计研究人员固有的人生观和社会关系因素等的影响,这似乎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第二,实证会计研究只能分析现实现象的有限问题,并由于实证人员自身研究水平的限制或由于客观原因使得对被解释变量有影响的解释变量被忽视,从而影响模型的精确性,对得出的研究结论产生重大影响。第三,马克思的哲学原理认为,根据个别经验推出的结论的普遍适用性有待检验,所以只能从一般推理出个别,却无法从个别到一般。

虽然会计实证研究为了避免这种逻辑困境,在经验检验环节采纳了精致证伪主义,但这也只能算在可行范围内对固有内在缺陷的修补(Burgstahler David C.等,2006)[4]。第四,做实证会计研究的第一步是提出假设,基本上是围绕几大类假设如分红计划假设、债务契约假设、政治成本假设等而展开的,如果没有了这些假设前提,那些模型、数据所得出结论是否成立有待研究了。

(二)实证会计研究理论基础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的实证会计研究理论基础是直接来自国外的理论(陈孟贤,2007)[5],这些理论都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背景下产生的,我国许多学者直接借鉴和运用就意味着接受了它们原来的前提和假设,但是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环境与国外的环境不尽相同。“二元股权结构”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特殊现象,从市场特性来看,大部分上市公司股权被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类。从权益控制结构来看,大部分公司出现“一股独大”或“多股共大”的股权高度集中局面。虽然我国早在2006年年底就已经基本实现股权分置改革,但时至今日我国的证券市场还未真正消除“二元股权结构”。对于部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且非流通股所占比例很大的公司,基本上没有市值可言,那么用托宾Q值来衡量公司的业绩是意义甚小的。学术界和职业界认同以数据模型为标志的实证会计研究是有条件的,脱离了一定法律、企业制度等经济背景,实证会计研究的部分结论就会令人质疑了。

(三)实证会计研究运用数据存在的问题

要写出一篇令人信服的高质量实证论文,搜集数据极为关键。数据的来源渠道有很多,在我国出现在这个环节的问题也很多:第一,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数据库的建设还不全面,能够利用的数据有限,类似于CSMAR等数据库仍然存在数据错误,各个统计年鉴等因成本高而无法搜集到一些重要数据等现象;第二,现行公司制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投资者和经理人之间存在矛盾,投资者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他们拥有的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剩余权益,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经理人是靠自身的劳动价值来获取经济报酬,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更注重其任职期间获得的收益,由于经理人是企业的实际控制者,他们往往会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来操纵会计数据以追求自身利益,这样许多数据本身就具有虚假性(韩晓明,2009)[6];第三,由于受到经济环境以及政策的影响,许多连续的数据本身并不具有可比性,会计政策制定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某些新准则出台以后会对数据产生影响,而之前的数据并未受其影响,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准则全面趋同的背景下,这个因素对数据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第四,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时常出现结果不理想的情况,部分学者就会调整样本数据来重新计算直到得出想要的结果,这种人为因素对数据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我国实证会计研究价值取向的问题

实证会计研究从引入至今,大受我国研究者的欢迎,但是实际上许多研究者并不太清楚自己进行实证的目的,而是为了实证而实证。部分学者为了学科建设,部分为了学术研究,而大多数却是为了使自己的论文更容易被各大期刊所接收而冠以实证之名,也出现初研究者为了易于获得学位而纷纷采取实证会计研究撰写毕业论文。等等这些原因使我国实证会计研究十分流行却失去应有的方向,最终对实证会计研究的成果产生严重影响,对我国会计学科进一步建设帮助不大。

四、对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中国特色与国际经验相结合的基本研究框架

实证会计研究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研究对象是不断在变化的会计实践。如今我国的各项制度还处于发展之中,特别是当前企业会计准则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会计、审计、税法等领域尚需变革和完善,将进一步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产生什么影响,不仅是制度制定者关注的问题,而且是资本市场投资者、企业实务人员和会计理论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新《企业会计准则》、新《企业审计准则》等制度的不断出台,给实证会计研究带来了机会,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许多如新准则的执行效果如何、在理论上如何完善、下一步如何修正等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都需要实证会计研究为其提供充分地证据。虽然我国部分学者对现行实证会计研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研究方向,但仅涉及部分领域,还不能满足会计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全面需要。

国外的研究体系是随着研究成果的积累过程逐渐形成的,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具有自发性,而我国的研究则可以不尽相同,实证会计研究人员应当对会计理论研究内容进行系统地思考,建立一个实证会计研究框架,将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纳入该体系,以实现进一步系统开展。在建立这个实证会计研究框架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坚持“学习+创新”的研究模式。国外的实证研究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和成熟,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我国研究学者在“拿来”的过程中,要做好“本土化”的工作,具体做法包括在读懂、读透相关重要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和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并考虑我国的环境特征和制度变革情况,做到中国特色与国际经验有机结合。

(二)大力提倡实证会计研究

目前,我国出现部分学者反对大力提倡实证会计研究,他们认为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还缺乏与我国具体经济环境相配合的理论基础以及数据搜集成本高等,会计研究对于我国还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但是笔者还是认为我国应大力提倡实证研究,具体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虽然我国在数据搜集存在诸多问题以及能与本土经济环境相配合的理论基础也不多,但是与规范会计研究相比,实证会计研究作为一个学科交叉的成果是具备自身优势的;第二,任何一个体系的建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不能等到市场完全有效以及搜集数据不存任何问题之后再去大力提倡实证会计研究,而是在这之前大力训练研究者们的实证科研能力和素养,只有这样,待条件可控时研究者们才游刃有余;第三,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不是对立的,而应该是相互依存共生的统一关系,规范会计研究采用的是演绎方法论,带有大量的主观性,涉及过多的价值判断,理论经常空洞不能很好的指导会计实践活动,实证会计研究有经过验证的经验数据作为支撑,从实践活动出发又指导实践活动,但是却不能形成规范性的会计理论,而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作用于理論以形成新的更完善的理论,只有这样循环往复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故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完善会计理论和指导会计实践活动。

(三)实证会计研究范式选择要合理

实证会计研究有其固定模式,借鉴国外的理论基础,然后代入我们所搜集的残缺不全的财务数据,应用EVIEWS或者SPSS等软件计算出多个检验值和参数估计值,得出一些令人难以信服的实证结果,但是前面的论述也已经说明了实证会计研究是不可抛弃的。我国是一个特殊的经济实体,不能不加改造地全部拿来,我们应该找到“取其精华,兼收并蓄”的办法,可以在原有程序最后加入“附注说明”,这个类似于财务报告中附注说明的作用,用来说明文中采用的理论基础的原始经济环境以及该环境与我国经济环境的不同之处,虽然有少数研究者在实证会计研究论文中对论文的局限性做出了说明,但大多数仅是对文中结论的局限性做出阐明。此外,论文中完全采用实证会计研究就会显得满篇的数据模型、数据表格以及数据处理结果,给人生硬的感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实证研究的同时引入适当的价值判断是必要的,这样将实证会计研究和系统的规范会计研究辩证统一起来更能促进我国会计学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盖地,吕志明.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评析[J].会计研究,2007,(4): 11~18.

[2]Ball, R.and L. Shivakumar. Earnings Quality in UK Private Firms: Comparative Loss Recognition Timelines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5,(39): 83~128.

[3]何建国,刘婧.实证会计研究的辩证思考及其范式选择[J].财会通讯·综合,2011,(3): 9~11.

[4]Burgstahler David C.,Luzi Hail, Christian Leuz.The Importance of Reporting Incentives: Earnings Management in European Private and Public Firms[J].Accounting Review,2006,81(5): 983~1016.

[5]陈孟贤.当代会计研究方法:检讨和反思[J].会计研究,2007,(4):3~10.

[6]韩晓明.对实证会计研究的思考[J],财政研究2009,(11): 67~70。

作者:谢晓燕  陈运桂

第三篇:实证会计教学模块优化设计

[摘 要] 在我国,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经历了引入、初步应用和走向成熟的发展阶段。本文针对我国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教学的现状,提出会计专业研究生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方案,以期对实证会计的教学和科研有所裨益。

[关键词] 实证会计; 教学方案; 教学模块

实证会计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它于20世纪60年代末产生于美国,经过许多学者多年的研究,已基本上形成一套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并成为近年来在国际会计界比较流行的一种会计研究方法。随着资本市场和会计实务的发展,我国会计界的规范研究方法面临着巨大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计学术界已经开始重视国外实证会计研究,并用来研究我国面临的会计问题。这对于弥补传统的、纯规范性的会计研究方法的不足,提高会计理论对会计实务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已经成为许多高校会计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对于实证会计教学模块的优化设计成为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

1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当前,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本文对我国学者关于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献综述依照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的应用程度来划分,分为3个阶段,即1990-1995年的介绍性引入阶段、1996-1999年的初步应用阶段、2000年至今的逐步反思并走向成熟的阶段。

1.1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引入阶段

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绝大部分属规范会计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则较为鲜见。随着美国实证会计研究渐渐成为主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会计研究领域内新的问题不断涌现,我国学者发现以演绎法为主的规范会计研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逐步完善的市场经济,应开展实证会计理论研究。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者翻譯了美国著名会计学者瓦茨和齐默尔曼所著的《实证会计理论》,将实证会计研究方法正式介绍到中国,打破了规范会计研究方法一统天下的格局。与此同时,我国会计学界的权威杂志中也陆续出现了一些介绍和讨论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章。苏锡嘉 等(1991)将会计研究方法视为一个值得重视的领域,呼吁中国学者加强对研究方法的建设。文章系统地分析了西方会计研究方法的分类,引出对实证研究方法的探讨,并系统地介绍了实证研究方法——这种在当时的中国会计领域还较少应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研究过程和研究内容。论述了中国开展实证研究的必要性以及进行切合自身实际的实证检验是学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为今后实证研究方法在中国的初期应用指明了道路。苏锡嘉 等对实证研究方法的介绍以及中国引入实证研究方法后的研究建议对于中国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肖泽忠(1993)首次对实证研究的过程和其中用到的技术进行了描述和讨论。文章依照实证研究的步骤逐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举例说明。这篇文章对我国的学者开展实证研究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对于方法的详细介绍为实证研究在我国的广泛应用铺平了道路。刘峰、雷科罗(1993)在《对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的若干认识》中总结了我国会计研究当前的特征:中国会计研究正从纯理论性研究向应用性研究转变;会计研究成果的实用效果差;不规范的传统研究方法在中国会计研究中占主导地位。这篇论文在提倡实证研究方法的同时,首先通过自身作出了表率。文章通过分析

5年间所发表论文实际情况的数据,用事实验证了自身的观点,在实证研究方法还没有得到较好应用的初级阶段将实证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到简单的说理中,为接下来实证研究的开展树立了一个榜样。虽然实证研究方法有其缺点,但对我国当前的会计研究来讲是必要的。文章理性地评判了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1.2 实证研究在中国的初步应用阶段

1996-1999年,在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应用成果后,我国学术界对实证研究方法进行了空前热烈的讨论,这一时期的观点已不再是对实证研究方法的简单介绍和倡导,更多的是解决中国学者在应用中遭遇的难题和对实证研究方法的思考。阎达五、赵月园(1996)从历史的角度、逻辑的角度和国际的角度出发对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评价,他们认为在当前和今后的会计理论研究中还应当逐渐扩大研究工作者的视野,摆脱个人的偏好和知识结构的局限性,还特别指出:当我们选择研究方法时,特别是在推崇某一种方法时要防止走极端。对一些新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实证研究方法我国学者仍不太了解,需要加强学习。秦荣生(1997)在《谈我国会计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中总结了我国长期以来的规范研究的成果形态上的特征后,总结出我国在此阶段从事实证研究时应注意的问题,对我国实证研究的开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陈小悦(1997)指出,财务经济学中的实证理论与方法的渗透带动了实证会计理论的发展。虽在不断的实证研究中存在着模型选择、数据采集、噪声的控制及清除等多种困难,但因实证研究能为会计理论的发展提供证据的支持、严谨的论证体系,以及将通过实证研究证实的结果转化为规范的指导,故而实证研究的开展是非常有其自身价值的。此时的中国学者已经从经验交流的角度来重新阐释实证研究方法,不再是介绍和解释,更多的是对实际应用的探讨。刘汝军(1997),陈汉文、林志毅(1997),刘泽兵(1999)总结了实证研究的应用领域及其主要结论。在总结的基础上肯定了实证会计研究在说服力和对未来的预测方面的优势,指出了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结合对于会计理论研究发展的必要性。但也列举了实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他们指出在逻辑体系中假设的提出和模型的构建都不能避免受主观因素的左右,这是规范研究备受诟病但实际上实证研究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因而在实证研究的定位问题上我国学者应该清醒地认识研究方法的使用范围,将两者互为补充,促进学术的蓬勃发展。认为会计理论研究最理想的选择是两种研究方法承认彼此的价值,并促进两者一定程度的结合。

1.3 实证研究在我国逐步成熟阶段

在2000年以后我国对实证研究方法的讨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中国学者对实证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刻的剖析和更清醒的认识。陈信元、叶鹏飞、薛建峰(2000)以严谨的态度,从会计的角度,采用微观经济学的方法,对影响中国会计的诸多环境因素的行为方式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为进一步的理论实证工作和在此基础上的经验实证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卢永华(2000)运用哲学原理辨析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对于会计理论研究的指导作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具体分析了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的哲学层次和相互的影响作用。这篇文章从方法论的高度对会计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刘玉廷(2000)认为我国现阶段乃至将来一个时期内,会计理论研究应当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实践中探求真理,应当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在研究过程中,在坚持规范研究占据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注意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统一和有机结合,重视采用实地研究、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验证规范研究成果,总结我国会计实际工作中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陈珉、孙铮(2003)就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理论实证和经验实证、学术范式的国际化和本土化、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研究分工,以及会计学术研究中的学术批评5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实证研究是以价值自由为前提、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这决定了实证研究的广泛应用。他们从多角度对中国会计研究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大力倡导中国学者应该营造一个严肃、认真、科学、宽松的学术氛围,敢于批评和验证固有的理论,促进会计学术的发展。李连军(2006)对实证研究方法与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及其演进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时以当前研究热点之一的公司治理中的管理层持股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为例,对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标准范式进行了归纳分析。文章建议我国学者应从学习和完善实证研究方法入手,从模仿走向创新,开拓研究视野以促进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盖地、吕志明(2007)对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二者的关系和未來的发展进行了阐述。文章首先对比了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的定位和发展轨迹,并分别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指出了规范会计研究体系的演绎方法论至今仍统治着整个会计研究领域及实证研究方法的证伪主义在逻辑上存在困境的现实状况。他们对我国会计研究提出了坚持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强实证研究的力度并完善规范会计研究的建议。陈孟贤(2007)系统全面地总结了西方会计研究方法体系,实证方法的应用和学术界对其的批评,另外介绍了西方的一些广泛应用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会计学者的研究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他还指出了中国的会计发展相对于西方的滞后性,建议中国的会计研究工作者现在要有超前性,在实证会计研究潮流还未完全过去的今天,便应该在取经于西方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同时,掌握西方学者现在已经探索的其他人文诠释研究方法,先知先觉地兼收并蓄各种方法的精粹,将中国会计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带上更高的一个台阶。这为我国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条捷径。杨雄胜、薛清梅 等(2008)根据科学哲学的一般理论推导出一项有价值的实证会计研究必须具备3个前提:逻辑前提、事实前提和研究条件前提,构成判断实证研究质量的基本标准。于玉林(2009)在厘清有关实证、实证会计、实证会计研究、实证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实证会计研究的作用与局限。龚翔(2009)就我国1997年至2007年6月间在《会计研究》、《经济研究》、《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和《中国会计评论》等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所涉及的主要实证会计研究成果,从证券市场会计与财务问题、管理会计问题、审计问题和会计规范问题等4个领域进行综述与分析,是对我国10年来开展的实证研究成果的一个详细的总结。从2000年至今我国对于实证研究的应用是日趋成熟的,会计学术界对于实证研究方法的讨论已不再停留在对于缺陷的探讨、应用领域的建议等,更多的是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或深入到细节的探讨。

2 我国实证会计教学状况

2.1 实践教育的缺失使实证会计教学无的放矢

实证会计研究以生产实践为研究对象,要求会计教育对学生的培养必须注重实践教育这一环。原有的教育模式对应于传统的规范会计研究,会计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务,重书本知识、轻实践环节,重课堂教学、轻实践训练,脱离社会、脱离生产、脱离实际现象。这种客观事实的存在往往使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会计人员不再是企业法人的附庸,而是决策者有力的参谋和助手,是与企业法人一起争取最大市场份额的管理者之一。据一份对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我国现阶段对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一栏中,有90%的单位选择了实际操作能力:能容忍毕业生适应工作最长时间, 3个月的为40%,半年以内的为34%。因此,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并不能等到学生毕业以后,而应当是在学生的在校期间就加深其对实践活动的感性认识,这种抢先一步的培养方式往往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适应所面临的环境,明显缩短人才的适应期和成熟期。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环节,实证会计的研究对象客观上要求会计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2 信息处理技术与数据库建设不够完备

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是指原始数据的整理加工,尤其是各种复杂的计算。国内常用的软件有SPSS、SAS、Excel、Stata、Eview等,各种软件各有优劣。在我国目前状况下,取得数据的成本还很高,除个别高校具备较完备的国内国外相关研究的数据库外,其他高校数据库建设较为滞后,同时,很多研究需要的数据还需手工收集,费时费力,重复劳动,使得实证研究的范围受到局限,研究领域较窄。

2.3 忽视经济理论与分析假设基础

近20年来,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人们对产权认识的深入和对人的行为的经济分析的深入,经济学带给人们许多颇具解释力的理论和思想,实证会计理论亦深受其影响。许多实证会计研究的实践者在其研究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缺乏解释力。同时研究者越来越多地忽视学术研究的假设和基础,一些研究忽视经济环境的巨大差异,照搬模型、假设等。

3 实证会计教学模块优化设计

3.1 构建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的良性互动关系

推动会计研究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无限发展的经济实践。经济发展的空间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不断延伸,促使会计研究空间也在不断延伸,研究方法也必然要与之相适应。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是相辅相成的。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方法体系,但两者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①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并不等同于自然科学,是为管理决策和考核评价提供政策性建议,两大会计研究是认知过程各有侧重的不同阶段,促成事实性、描述性的阐述向伦理性、规范性的理论过渡,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向前发展。② 会计理论是研究人员思维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制约,价值判断的介入在所难免。研究人员在建立会计理论的过程中必然带有主观随意性,导致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模式的建立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自身价值观的影响。③ 会计研究的结论,最终必然体现在会计理论之中。因此,在会计研究过程中,首先必须力避价值判断,侧重于实证性研究,以客观揭示会计实务的本质属性,然后,以指导会计实践为己任,设立适宜的价值判断标准,通过理性思维建构会计理论,并接受经验检验,不断充实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会计理论既有逻辑性和严密性,又具有真理性和精确性。

3.2 实证会计研究的兴起决定了会计教学取向应以实践为先导

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规模的扩大为实证研究提出了很多课题,也提供了数据上的可能。其次,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为我们提供了特有的研究课题。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还刚刚起步,模仿、继承、创新都值得鼓励,研究的视角也可以不同。同时增强会计专业研究生企业实地调查和企业实践环节,可以为案例研究、实验研究提供丰富的选题。

3.3 建立适合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

从会计人员所面临的未来挑战来分析,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逻辑思路与会计人才将必须面对的非程序化决策是相吻合的。所谓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在不断变化的复杂经济环境中,在没有预期的情况下,在没有过去的规章制度可沿用的条件下所必须作出的决策。会计人员的非程序化决策能力更多地依赖于决策者的经验而非知识,依赖于决策者综合运用所掌握知识的能力。研究生是开展实证会计研究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研究工作将推动实证会计研究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应当充分重视和利用研究生在这方面的作用。

3.3.1 改变实证会计课程的讲授方式

不同的教学讲授方式各有利弊,对教学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会计实证教学的授课方式较为传统,应当提倡和鼓励采用更为活跃的参与式教学方式。根据调查,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实证会计课程的讲授方式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方式,就我国现在的师资状况、学生状况和对实证会计课程的认识与把握而言,教师授课,辅以学生课上口头报告与上交书面报告;课前将讲课大纲发给学生自学,课上讨论;开列充分的阅读材料目录供学生阅读,再进行课上讨论等形式都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好地达到研究式教学的目的。

3.3.2 实证会计教学教材选用

会计实证教学采用什么形式的教材,各高校的做法也不尽相同,有中文教科书、英文教科书、中文学术期刊、英文学术期刊等,采用不同教材,对教师和学生会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以英文教科书和英文学术期刊作为教材或参考资料,要求教师和学生熟练地掌握英文,且要求学校拥有较多的英文专业资料。将英文教科书和英文学术期刊作为会计实证教学的教材或参考资料,有助于我国高校在会计前沿课程的教学上与国际会计教育的接轨。

3.3.3 实证会计教学内容的变革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旨在提高学生实证会计研究能力的课程体系。

4 总 结

实证会计研究教学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其随着实证研究的不断深化而走向成熟,针对会计专业研究生的教学体系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会计教学及研究,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建立学校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相衔接的开放式培养体系,目前,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起到示范作用,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会计教育如何审时度势、改革创新,以增强教育的生存力、发展力和吸引力,为我国会计行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不断实践创新的过程。

主要参考文献

[1] 苏锡嘉,彼得·西科德. 会计研究方法——一个值得重视的领域[J]. 会计研究,1992(5).

[2] 肖泽忠. 实证会计研究的过程[J]. 会计研究,1993(6).

[3] 陈珉,孙铮. 关于当前中国会计研究方法的思考[J]. 财经研究, 2003(10).

[4] 卢永华. 会计科研方法论[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5] 杨海峰. 我国实证会计研究方法应用的透视与述评[J]. 财会通讯,2004(1).

[6] 张朝宓,苏文兵. 当代会计实证研究方法[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7] 李怀祖. 管理研究方法论[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8] 蔡春. 我国实证会计研究评述[J]. 会计之友,2003(12).

[9] [美]罗斯·L·瓦茨,本罗杰德·L·齐默尔曼. 实证会计理论[M]. 陈少华,译.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10]王開田,李连军. 实证会计研究以角色定位与范式创新[J]. 当代财经,2003(5).

作者:郭艳萍

上一篇:大学美术论文范文下一篇:建筑赏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