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干部培训力度

2022-07-05

第一篇:加强干部培训力度

加强村干部管理力度

加强村干部管理力度,打造一支作风过硬、

战斗力强的村干部队伍

在全乡干部作风整训暨测评大会的讲话

丰家铺乡副乡长李颖

村干部身处农村工作最前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是上级党委、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农村诸多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组织者。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效能,是基层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举措。

但在实际工作中,从全县来看,包括丰家铺,都存在着对村干部的管理却是力度不小、但效果不大,想法不少、但办法不多的实际情况,安于现状、工作打不开局面,骄傲自大、与上级对着干,拈轻怕重、动辄撒手不干等现象在个别村、个别村干部身上时有发生,乡镇一级对此是“大伤脑筋”。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因素制约着乡镇一级对村干部实行行之有效的管理。这些原因是粗线条的,是现在整个基层都有的现象,不单指丰家铺的情况,同时我作为一个年轻人,来基层工作时间也不是很长,分析其原因不到的地方,请各位批评改正。

——从农村现状看,村干部“不便管”。一是农村“难留人”。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人才流入城市,由此形成了农村的“人才空洞”。一些村出现了一年、几年无新党员发展的窘境,基层组织建设人才断层、流失造成在村干部的选任上“无人可选”甚至“无人可

用”的局面,乡镇也只好勉为其难,一些村干部由此涣散了“干心”,滋生“舍我其谁”的心态,增添了乡镇管理难度。二是发展“吓倒人”。建设新农村面临的困难较多,产业建设发展难度大,作为村干部既要为农村发展付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又要处理好本村日常事务,还要应对家庭的生产生活琐事,工作压力和难度较大,许多人因此望而却步、避而远之。乡镇也只好面对“能的不干”、“干的不能”,“哄得吓不得”、“奖得惩不得”的困惑,使管理打了折扣。三是债务“拴住人”。村级债务是当前较为普遍的现象,而这些债务实际又由村干部个人承担着。数额巨大的村级债务既束缚了农村发展,乡村两级又无力偿还。乡镇在考虑调整个别村班子时,不得不面对村级债务这个现实问题。由此一来,村级债务成了乡镇的“拦路虎”、个别村干部的“护身符”。——从自身素质看,村干部“不好管”。在村干部文凭构成中,小学、初中占大多数,高中以上文化不多。因为文化水平不高,一些村干部掌握政策理论知识不多,思想观念陈旧,法制观念不强,制度意识淡薄,讲政治、讲大局、讲组织、讲服从、讲奉献认识程度不够深。在“内因”制约下,尤其需要“外因”特别是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来帮助村干部提高自己。而乡镇受制于资金、场所等条件限制,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较少。个别做出了一定成绩、连续任职多年的村干部因此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在个人与集体、下级与上级、少数与多数面前,不能正确选择对待。特别是在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受损时,与组织、制度产生对立倾向,给乡镇管理带来不便。

——从所处身分看,村干部“不能管”。村干部的身分具有双重

性,一方面,他是干部,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另一方面,他是农民,有具体的生产任务和家庭责任。这种双重身分和双重责任,使得多数村干部难以“两兼顾”、“两不误”,不少村干部工作责任感不强、事业心不足,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可以选择“后退一步海阔天空”;在组织、制度面前,可以理直气壮地选择“摞挑子”、“卸担子”。同时,村干部来自农民群众,生活在农民群众之中,在工作中难免多了一层顾虑,放不开手脚,不少村干部也把自己所做工作当成是一件得罪人的“差事”,宣传政策时支支唔唔,贯彻政策时犹豫不决,执行政策时畏首畏尾,工作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正是村干部这种身分的特殊性,让乡镇管理处于“欲罢不能”的境地。

根据我乡的实际情况,我乡的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干部作风不实,主要表现在懒散、爱说大话、狠话,无上下级等基本组织观念,只要求别人尊重他,自己却从没有考虑过尊重别人;本领不硬、战斗力不强,主要表现在遇到工作任务,总喜欢强调客观,不从主观上找原因,只知道摆资历,吃老本,遇到利益就争,遇到麻纱就躲等突出问题。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不是在一个方面求突破,而是要全方位地思考,关键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形成规矩,(插入英国黑奴运输的例子)我乡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大对村干部的管理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作风过硬、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

一、加大村干部教育培训,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相结合的原则,抓好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在培训内容上要突出农村政策、法

律法规、土地管理、村民自治等有关知识。我们今天开的这个会只是个开始,绝对不是结束,以后乡里将通过各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切实提高我们的能力和素质,(自己有些政策都不懂,还怎么下去给群众做工作,等会我还要就新农保工作做动员,我怀疑就相当部分的村干部对新农保的有关政策就不是很懂)

二、建立健全各项考核激励机制。一是推行任期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过得去”为“争一流”,在分片召开的评议会上,我就上级要求的三年任期目标考核工作进行了布置和解读,(我在这里就这个文件里面的有关核心内容再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这个文件的出台就是要逐步探讨村干部的正常退出机制,增强村干部的危机意识,打破“吃大锅饭”、当“太平官”、“懒官”、“庸官”的现象,积极探索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不能只当太平官、在任期内没有办一件实事。到换届时,对照承诺的内容一项项严格进行考核,没有兑现承诺的坚决不能提为候选人。二是严格实行双述双评,以前我们对年底的村干部测评流于形式,没有一竿子插到底,今年,年底各村必须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召开的测评会,乡里也要组织乡干部对村干部的测评,村“两委”主要干部必须述职,而且测评的结果与工资报酬挂钩,同时,对不称职的干部及时进行谈话诫勉;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采取组织措施进行处理。(今年的转移支付不会年底一结账就全部转到村里,村干部就分了,首先严格按照进行千分制进行核算,该扣的扣,然后必须由乡里按照你测评的结果、划分档次,乡里会出具一个年底

转移支付分配的表格,要进行调控,)

三、加大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改善队伍结构。要把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要切实改变村干部选人用人的弊端和障碍,努力打破“无人可选、无人可用”、“能人不干、干人不能”、“有人却无人”等现象,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局面。这里就涉及到党员发展的质量问题,我在这里就党员发展工作再强调和重申几点:

1、严格把关。年龄、地域、现实表现、转正。

2、发展的新党员必须有后备干部。

3、建立健全党员退出机制。

第二篇:加强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

(华安县组洪詹晴)

一、解放思想,树立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人才资源开发观念。在年轻干部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才资源开发上,一是要讲求效益。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的任务繁重,竞争激烈,机遇难得,急需年轻干部迅速健康地成长。要充分认识到不讲求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效益,就是对人才隐形浪费,必须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增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效果,提高年轻干部在培养选拔中的成才率。二是要讲求“时代性、梯次性和专业性”。时代性即培养选拔标准既要体现新时期“三个代表”的标准,体现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又要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梯次性即要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班子建设需要,形成多年龄段年轻后备干部队伍的合理梯次配备。专业性即要围绕“五支队伍”一起抓的目标,不同行业的年轻干部的培养及其成长应符合不同行业的特殊要求,并要达到优化配置的效果。

二、夯实基础,加快规划建设“大后备”干部人才库。要总揽干部工作全局,树立“大后备”干部的观念,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资历、职业、学历界限,建立一个来自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的后备干部人才库:身份构成上既有机关干部,又有企事业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门类构成上既有党政领导型人才,又有经济管理型人才;层次构成上既有县级后备干部,又有科级后备干部;梯次构成上既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有新世纪的“储备型”人才。同时,还要有适当比例的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人才。储备的各类、各层次年轻干部越多,选人用人的余地越大,干部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的基础就越牢固。

三、健全机制,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一是理论培训制度。要充分利用党校、干职校等干部培训基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轮训;要鼓励在职干部学历再教育,健全青年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从而,以理论培训全面提高青年干部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二是一线锻炼制度。实行35岁以下年轻干部一线锻炼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基地,积极拓展年轻干部实践锻炼的领域,逐步向农村、社区延伸,特别是向非公企业延伸,要逐步安排年轻干部到非公企业挂职锻炼,协助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要继续推行干部交流制度,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难易出发,加大对干部的交流。通过多领域的延伸、多岗位的锻炼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健康成长。三是考核考评制度。要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实绩考核综合评价机制,对年轻干部进行跟踪考核、系统评价和动态管理,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全面、准确、严格地考察、测定、评价年轻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从而,既有利于使他们有“压力”和“动力”,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实践锻炼中开拓争先、争创一流业绩;也有利于在动态培养过程中把握 1

他们的培养方向,优化培养措施。四是竞争激励机制。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推行聘任制、考任制、试用制、助理制等办法,拓展延伸公开选拔范围,逐步由党政群机关向事业单位延伸、由科级干部向一般干部延伸、由在职干部选拔向公务员招考延伸、由招考公务员向招考事业单位干部延伸;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实行竞争上岗,以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竞争意识,使每个年轻干部时刻保持不进则退的危机感,积极参与竞争,勇于开拓进取。五是选拔使用机制。衡量干部的德和才要注重工作实绩。要完善实绩考核办法,提高干部考察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形成重实绩、看贡献的选人用人机制。同时,要完善干部能上能下制度,严格执行干部离退休制度和健全非领导职务制度,对领导班子中确属不胜任、不称职的干部应坚决进行调整,让更多的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提高班子的整体素质。

第三篇:拆迁办加强拆迁工作人员培训力度

为进一步推进拆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规范拆迁行为,提高拆迁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更好地推进我旗2011年城镇改造建设步伐,1月6日拆迁办组织全体拆迁工作人员,就拆迁工作人员对拆迁政策的理解程度不准、认识程度不深、拆迁补偿计算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进行特别强调提醒,并就拆迁补偿安置计算办法及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进行再度培训。

办主任薛外锁同志亲自分析拆迁补偿安置案例,手把手教授大家拆迁补偿安置资金、拆迁置换的计算办法,与拆迁工作人员共同探讨安置补偿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针对以往拆迁工作中出现的补偿标准先后把握失衡现象,他再一次郑重强调后拆户的补偿绝对不能超出先拆户,决不能让先拆户吃亏,拆迁补偿安置只有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拆迁工作才能顺利推进。他希望大家对拆迁工作要报有坚定地信心,坚信我们的政策是最大的让利于民政策,广大居民通过拆迁一定会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拆迁工作走过坎坷拨清迷雾一定会取得成功。

(刘芬)

第四篇:加大林改宣传力度加强林改培训工作

4月26日,召开了全镇林改工作宣传培训会,镇上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参加了会议,表明了镇党委、镇政府对林改工作的高度重视。参加会议的人还有镇政府全体干部,村上的书记、主任、文书,各社社长以及林业员。

林改工作从2010年1月开始到2011年6月,历时1年6个月时间全面完成全镇123540亩林改面积,其中纯林2805亩、混交林625.5亩、疏林地75亩、灌木林11418亩、宜林地108607.5亩,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镇长在会议上强调各村必须加强领导,制定林改宣传方案、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海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林改工作的重要意义、方针政策和方案,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进村入户、家喻户晓,让广大林农认识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迟改不如早改,早改不如现改,有效调动广大林农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为林权制度改革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分管林业工作的副镇长对林改工作做了重要安排,要求各村要认真学习林改政策,熟悉林改程序,掌握指导林改工作的主动权。各村党支部、村委会主要负责人、包村干部及业务技术人员、群众中的林改骨干,按照务实、管用的原则,认真进行政策培训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林改工作政策水平,增强组织林改、指导林改、服务林改的工作能力。镇上抽调一定数量熟悉农林工作、责任心强的干部,经过严格培训后帮助村社指导林改工作。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利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终会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目标。

第五篇:加强环保督查力度

【背景资料】

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制度性安排,中央环境保护督查2017年将首次覆盖全国。通过督查,重点了解省级党委和政府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情况,推动被督察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境保护督查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

【标准表述】

我国近年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深刻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雾霾、水污染、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环境保护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环境治理问题已刻不容缓。

第一,实施综合环保督查是适应当前环境形势的需要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正处在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增大的阶段,环境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政府的强力主导下,全社会的环境投入在增加,公众的环境意识在提升,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在显现。

第二,实施综合环保督查是适应新常态的需要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地面临经济转型、产业调整、发展放缓等诸多发展压力。同时,又面临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值趋高的环境压力。实施环保综合督查,旨在强化政府的环保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各方力量的统筹,加大污染源监管,调动社会公众参与。

【具体措施】

第一,突出压力传导,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大气污染防治责任落实情况开展“系统化”督查,保持高压态势,切实起到督促地方尤其是基层区县一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落实环境保护责任的目的。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在哪就里监督检查哪,确保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第三,明确督查重点,“督政”方面,要突出县级党委、政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落实、工作落实情况;“督企”方面,要紧盯大型企业的达标排放情况,认真督促落实排污许可制度和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同时严查“散乱污”企业整治和取缔情况。

第四,强化整改落实,发现的问题要加大督办力度,将问题责任落实到人;同时责成相关方面进一步调查处理、追究责任,并定期向社会公开。

第五,保证督查质量,对存在环境违法问题的企业(单位)绝不姑息,及时要求地方环保部门调查取证,依法予以处罚。

上一篇:九年级上下册数学下一篇:借钱不还怎么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