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形势分析

2022-12-07

第一篇:国有企业改革形势分析

新形势下粮食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当前粮食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主要表现为,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后,粮食消费进入“提升期”;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后,粮食购销市场化进入拓展期;粮食结构的调整,国内粮食市场出现“回暖”迹象。这些新形势给粮食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做好新形势下的粮食工作,就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在做活购销、壮大工业、发展多营、组建集团四个方面深化改革,强力推进,实现粮食经济的跨越发展。



一、实施粮食购销体制创新战略,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

 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国家粮食政策、购销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市场竞争多元化成为当今粮食购销市场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适应市场要求的新型管理体制,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充分发挥粮食购销的主渠道作用,只有通过彻底转变经营观念,进行体制创新,发展规模经济,才能做活购销,取得发展。

 1.更新观念,抢占市畅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普遍存在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和等、靠、要的弊端,抢占市场,争取主动的意识淡暴只有进行思想大解放,才能实现观念大转变。因此,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粮食购销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不适应不行,被动适应也不行,适应晚了更不行。绝对不能抱残守缺,裹足不前。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粮食购销市场中,市场化程度越高,粮食购销蕴藏的机遇也就越大。关键看谁能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市场,抢抓机遇,争取主动。否则,就会落伍,就会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所淘汰。

 2.整合资源,壮大实力。粮食市场的放开,受冲击最大的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所的散、弱、差、小,竞争力不强的现状更为凸显。这些问题必须靠改革的办法、市场经济的手段来解决。省委提出:经济活力的增强,取决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千改革,万改革,加快市场化进程的改革是最根本的改革。因此,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而言,要生存,增活力,求发展,就必须进行资源整合,按照抓大放小,强强联合的原则,对地处偏僻,粮源不足,购销能力差,经营效益不高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通过合并、拍卖等方式,去弱培强,打造出有生机、有活力、有效益的购销企业,扩大企业规模,壮大企业实力。

 3.组建队伍,构建网点。在竞争激烈的粮食购销市场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占据主渠道,没有一支作风过硬,善于吃市场饭、服务饭、辛苦饭的购销队伍,是绝对不行的。同样有队伍无网点也是行不通的。为此在队伍和网点建设上要着力加强。一是队伍建设。当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人员多,包袱重,压力大。但是人员多是坏事也是好事,就工资而言开支大,困难多。而要开展大购大销没有人员也不行。关键是如何看待,如何使用。收储职工大多都在一线工作多年,积累了一定的购销经验,只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施展,就会变包袱为财富。二是网点建设。稳定强劲的购销网络是确保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购得进、卖得出、有利润的前提。购销企业首先要有粮源,粮源短缺,企业自然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构建好收购网点,可采取由里及外、辐射延伸的办法。在辖区内通过划片收购,牢牢控制辖区内粮源;在辖区外通过对外设点,与外地粮商合作的方式,广泛开展代购代销、即购即销、分购联销、联购联销等活动,积极掌握周边地区粮源。

 4.完善机制,激发活力。十六大报告指出:“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是搞好企业和机制创新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想办法,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出来,汇集成一股巨大的活力,去开拓、去创业。特别是要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而言,激发活力,就要靠科学有效的机制来保证。科学有效的工资分配制度是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最有效办法。只有这个问题解决好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购销企业的正副职可实行年薪制,年薪数额要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既不能过高,也不可偏低。对职工可实行联量联利工资制,把任务完成情况和实现利润多少挂钩,以此确定工资数额,这样可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

二、实施粮油工业升级战略,强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 当前,国内粮食加工业总体发展呈现加工转化能力增强,大型企业占主导地位,民营经济迅速扩张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速培育龙头企业,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科技带动,拉长产业链条,打造出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名牌产品和产业集群。

 1.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粮食企业改革的关键是要完成企业的组织结构创新,全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起现代化的、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按照股份制企业章程由本企业干部职工参股,买断产权,把企业的资产运营、运行和干部职工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使干部职工成为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经营好坏与个人利益紧密相连,形成人人关心企业生产经营的运转机制。滕州市东谷面粉有限公司在实行股份制运作后,各项业务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跻身“中国磨粉行业30强”。“东谷”牌小麦粉被评为山东省粮油制品(面粉)“十大品牌”,产品畅销国内20余个省(区)市,还远销韩国、印尼等国家,并成为顶益集团和青援食品集团面粉供应商。

 2.调整产品结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路子。”它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具有丰富的内容,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粮油企业坚定不移地走这条道路,将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粮油企业的整体素质,促进粮油企业的振兴;有利于我国粮油企业与国际经济的对接,参加国际经济的大循环、大竞争。就面粉加工企业而言,由于行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全国开工率在32—50%,普通粉利润率偏低。因此,研发社会需求量大、附加值高的产品是面粉加工业的一大课题。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食品加工业的空间越来越大,专用粉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速冻食品用粉大幅度增加。据统计,自上世纪90年代始,我国速冻食品年平均以25%的速度增长。因此,面粉加工业调整产品结构,在专用粉上作文章是提高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

 3.拉长产业链条。粮食购销市场化后,由于购销主体增加,竞争力增强,要确保加工企业用粮,就必须拓宽购粮门路,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粮源,而订单收购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他不仅可以使企业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接商品粮基地,往下延伸到千家万户,形成一条龙的经营模式,保证自身用粮需求,而且可以提高农民种粮的比较效益和粮食本身的增值能力,使企业与农民的收益直接联系起来,由此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积累、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和新型企业组织经营形式。



三、实施粮食企业发展多营战略,拓宽粮食经济增长渠道

 粮食企业发展多种经营,寻找适合自身的经营路子,是拓宽创收门路的有效办法,是安置分流富裕人员的重要渠道,是保证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措施,意义重大,途径快捷。

 1.拓宽经营领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的基础是适应市场和商品经营,只有通过搞活经营才能调动一切经营要素,在市场竞争中,实现对市场份额的占有,不断进行自身资本循环,使资本增值。计划经济时期,粮油供应企业的主营业务是“米面油”,模式单一,经营不活。市场经济下面对激烈竞争,企业自然处于劣势地位,陷入困境。但是粮油供应企业也有其优势所在,店多面广,大多分布在城区,位置优越,如能在此基础上作文章,充分利用,发挥优势,彻底改变过去的经营模式,拓宽经营领域,不但能规避隔行风险,而且会有大的发展。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对生活方式的追求转向方便、快捷、轻松、享受,而中式餐饮以快餐形式的出现,恰好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发展快餐连锁业就是一条有基穿有潜力,适合粮食系统自身经营发展的新路子。 2.拓宽产业范围。长期以来,粮食部门的经营视野一直锁定在粮油经营上,在市场经济下,局限了粮食经济的发展,很不适应当前发展粮食产业化的要求。因此,要跳出行业和地域的界限,跳出经济品种的界限,跳出所有制的界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只要政策允许,看准了的项目大胆涉足,放手经营。要大力兴办产业化项目、跨行业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努力培植粮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 3.善于借力发展。发展多元化、跨行业经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善借外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把别人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优势引为我用,助我发展。借力必须注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要因地制宜,提高“借力”的质量和成效,使之真正成为粮食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

四、实施组建粮食企业集团战略,推动粮食经济跨越发展

 当粮食实现购销市场化,粮食加工企业实行改革、改制以后,政府的行政干预减少,很可能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粮食系统内耗增加,优势减弱,竞争无力,效益低下。因而组建和发展粮食产业集团,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发挥行业整体优势十分必要。这种粮食产业集团应当是政府引导下的,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的,独立行事,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合法经济实体,形成核心层一紧密层一半紧密层一松散层的经营运作体系,带动行业经济发展。龙头企业是实现粮食产业化经营、组建粮食产业集团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把一些具备较强市场开拓能力、加工转化能力、储存加工能力和产业联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形成产业集团的母体和核心,依靠其发展“龙身”带动“龙尾”。集团的发展,要有科学的战略规划。制订规划时要认真调研,充分论证。当前,中国需求形式丰富仍存在巨大空间,梯级消费将长期存在,认清这一点,是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的基穿在粮食产业中,食品加工行业是产业内竞争最为充分的行业,该行业是引导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冷冻食品加工最具投资价值。餐饮市场的增长,主食产品市场增长,是影响产业发展的两大趋势。面粉加工行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普通粉利润率不可能提高,专用粉比例将不断增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仍将占据市场主渠道,这是由行业资金密集型的特征所决定的。因此,处于产业链上的各企业必须从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与特征出发,考虑自身的发展战略,从而制定出科学的集团发展战略规划,实现粮食经济的跨越发展。

第二篇:瑞丽职称改革职称论文发表-电力企业形势问题论文选题题目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瑞丽职称改革职称论文发表-电力企业|形势|问题论文选题题目

瑞丽职称改革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电力企业|形势|问题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软件,经过大数据搜索对比精心整理而成,各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为近年来所发表论文题目,可供电力企业|形势|问题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也可以作为电力企业|形势|问题毕业论文撰写选题参考。

更多论文选题,论文发表题目可登陆“云发表”网站自主选择!

关键词:药学专业论文,建筑工程成本管理论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1……新形势下电力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思路初探 2……浅析新经济形势下电力企业的成本管理

3……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福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4……电力企业政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先关策略解析 5……新形势下电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 6……新电改形势下电网企业其他运营费用核算模式研究

7……大气环境下电网设备金属材料的腐蚀及服役寿命预测研究进展? 8……论如何建立和完善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9……大规模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特性分析与运行控制 10……中国电力“十三五”及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

1/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11……胜利电力:文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2……以转型推进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3……南方电网调峰形势、问题与对策

14……新形势下电力系统供需互动问题研究及分析 15……东北地区风电运行消纳形势及原因分析 16……走出转型升级新路

17……新时期我国煤炭企业电力节能形势与对策 18……2013年中国电力供需形势展望 19……基于行业电力消费状况的经济形势评估 20……我国煤电中长期发展形势分析 21……当前电力市场形势分析

22……2013年中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 23……煤电一体化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 24……电力企业营销的策略及途径

25……环境友好型城网规划双层决策模型及其协调局势算法 26……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研究 27……产业空洞化:野田政权面对的经济困局 28……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研究 29……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30……论解放思想在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新形势下的作用

31……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模式的创新与思考——以神华国华电力公司改革实践为例 32……电网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系列二)

2/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33……电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及实例分析 34……风险控制视角下供电企业纳税管理探析 35……"市场调研与预测"课程改革初探

36……着眼大局

解惑正听——《经济日报·能源周刊》操作体会 37……浅议供电企业当前的风险管理和财务内控 38……中小型水电站投资风险防范初探 39……2011年南方五省(区)电力供需形势偏紧 40……2011年一季度电力供需形势分析 41……浅谈新形势下电力施工的多项目管理 42……风电发展“瓶颈”问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43……新形势下的水库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 44……低碳技术推广与专利保护的博弈

45……中电联发布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 46……新形势下江西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47……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行业发展和技术综述 48……我国核电的建设形势及思考 49……双边交易在南方电力市场的成功实践 51……当前电网建设项目前期面临问题和对策 52……“环境违法成本低”问题之应对

53……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学生培养方案的革新 54……中国电力工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55……企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研究

3/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56……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路径与目标模式 57……浅淡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契合

58……天津电力建设公司承办中国电建企协火电施工专委会第二十次年会 59……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及问题探讨 60……浅议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

61……当代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发展战略的探讨 62……并网大机组保护与系统配合问题的探讨 63……大学生就业困境及法律保障问题研究 64……浅论电力改革中的多元化经营问题 65……火电建设面临的环保形势及治理要求 66……火电厂模糊优化选址

67……深刻理解“品牌”内涵 努力实施“品牌战略” 68……浅谈新形势下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几点体会 69……探讨电力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70……火电施工企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71……2004年国内宏观形势分析与2005年形势及政策走向 72……关于当前西藏电力供需形势的分析 73……紧随企业步伐的信阳电力档案管理

74……互联电力系统新增发电装机同用电量增长的优化模型及实证研究 75……四季度电力缺口将明显缩小 电厂见春色

76……新形势下电力施工企业加强自身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77……供电企业实施精细化物资管理问题探讨

4/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78……试论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如何搞好电力营销工作 79……民营资本参与电力产业投资问题研究 80……电力市场中可靠性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81……探讨新形势下供电公司客户服务的策略 82……新形势下如何搞好电力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83……未来3年我国电力行业供需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84……提高认识 明确任务 落实责任 开创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 85……谈电力体制改革中的科研单位组织重设计 86……供电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87……刍议21世纪的科技翻译 88……电力供需:严峻形势贯穿2004 89……探索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培训工作新举措

90……正确认识电价改革形势 积极稳妥地做好当前工作 91……新形势需要新思路

92……中电联领导谈对今年

三、四季度以及“十五”后期电力供需形势的分析 93……专家会诊中国电力短缺 94……公司战略研究

95……加入WTO后企业财务管理的市场走向 96……关注理解支持电力体制改革中的电力施工企业 97……对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98……确保电网安全加强统一调度不断开拓创新 99……浅谈电力多经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5/6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100……推动电力发展和电力结构调整,创建国际一流电力企业

6/6

第三篇:新形势下的企业风险管理分析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别是欧美经济危机的爆发也间接地使我国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能力。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结合企业战略、信息技术、分析技术等多项内容。本文将从风险管理的过程入手,分析新时期下企业风险管理的新趋势。

【关键词】风险管理 过程 管理方法

一、 引言

从企业诞生开始,就一直面临因内外部因素带来的各种风险。外界的各种变化如政局更迭、技术创新、汇率波动、消费者偏好改变等因素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战略、管理等因素也处在动态的变化中,这样的变化一旦丧失平衡,也会给企业带来难以预计的后果,这些影响与后果,对企业来说就是面临的风险。因此,良好的风险管理工作是企业正常运作的有力保障。随着我国企业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逐渐重视,很多企业设立了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的内涵和外延也进一步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一些企业管理者意识到:风险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被转化为新的机遇,因此尝试将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与企业的价值创造相联系也是未来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

二、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过程分析

(一)拟定风险管理计划

风险的最主要特征体现在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上,要想积极、有效地应对各类风险,就必须做到有备无患,所以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风险应对计划是十分必要的。拟定风险管理计划需要依靠充足、全面的依据,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为企业面临的风险提供全方位的准备。首先,拟定风险管理计划之前,我们需要掌握企业的战略计划、业务程序、风险承受能力、风险管理的总体要求等信息。其次,我们必须客观分析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类型。只有准确判断风险类型,我们才能使得风险管理策略具有足够的针对性。企业风险管理应该囊括多项内容,主要有风险管理方法、风险管理岗位的职责、风险管理的预算、实施风险管理的频率及时间安排、风险管理的说明方法及反馈途径等领域。只有梳理好这些内容,才有可能制定出一份详尽的风险管理计划。

(二)识别企业风险因素

风险识别工作主要包括感知风险、分析风险两方面的内容。所谓感知风险,就是要深入了解企业实际存在的各类风险。分析风险,就是要分析引起各类风险的具体因素。感知风险是整个企业风险识别工作的基础,分析风险需要在此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而分析风险则是整个风险识别工作的关键环节。目前,感知企业风险的主要方法有生产流程法、组织图分析法、环境分析法。其中组织分析法能够适用于企业各类风险的识别工作,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具体由财务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分解分析法、幕景分析法等内容构成。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性的应用以上方法,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三)企业风险评估

随着现代风险管理技术的不断革新,目前的企业风险估计主要依赖于数理统计方法来估算各类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及引发的损失。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两大内容。风险评估程序有着一套逻辑缜密的流程,首先要确定特定风险在一段时间内发生概率的大小。特定风险的发生频率主要是采用定性的方法来加以估计,主要依据风险因素、风险类型、历史数据、风险管理计划。通过对风险频率的估计,可以得出风险发生频率清单,并需要进一步分析风险清单。此后,就需要评估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对损失的评估,应该涵盖各个风险,不仅包括直接损失,也应包括间接损失。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确定损失时,还应该考虑损失对企业的财务影响。

(四)安排风险应对计划

确定应对风险的计划是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合理的风险应对计划能够增加企业实现自身战略目标的机会,降低风险对于企业财务目标、经营目标的威胁。在上文所述的各个环节中,风险管理部门已经掌握大量具有现实意义的资料和档案,这些内容都是指定具体风险应对计划的重要依据。企业应该根据风险的发生概率、严重程度、企业承受能力、经营战略等因素,判断具体的风险处理方法。风险处理方法包括风险回避、控制、自留、转嫁。对不同程度的风险,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或者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制定风险应对计划不是一项静态的工作,而是一项连续、动态的过程。传统的风险管理中主要采用风险规避法,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较为消极的风险应对方式,通常在风险发生频率较高、带来损失较大时使用。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

提高,其他风险应对计划也逐渐有较多的运用。

三、新形势下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策略分析

(一)将企业的风险管理与战略目标紧密相连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不断健全,一些专家和学者意识到需要根据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来制定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实践证明,将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结合起来,让企业资源管理工作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能够更好得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消费市场变化迅速,企业需要经常调整自己的战略目标,在这样的实际需求下,企业可以通过发展估计风险水平来动态调整自己的风险偏好。通过估价风险水平测度体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风险策略,做到更加及时和准确的判断。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框架也开始以企业战略为核心,将风险战略归属于企业战略的范畴。

(二)重视对风险的优化组合

风险组合理论,是假设共同拥有某种特征的风险成组出现,各类风险相互联系、依赖,当这一组合当中的某个风险减小或增大的时候,其他的风险也会随之发生同样的变化。此外,风险组合理论还主张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鉴于此,风险管理需要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某些特定的风险。通过科学运用组合的方式来评估风险,能更好地令企业管理者深入了解风险的内在联系,判断出哪些是需要给与特别重视的关键风险,使得企业能够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在最恰当的领域。风险管理者根据企业的风险偏好和消化风险的能力,为企业量身定制风险优化组合的方案,并且进行动态追踪,当风险超过企业的风险偏好时,就及时采取限制

措施,保证整个风险优化组合的可行性。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考虑企业成本与收益,考虑对所有者价值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将风险战略和风险结构进行有机结合

企业的经营战略既为企业指明发展方向,又为企业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导向。风险战略指导企业风险评估的方式和风险监管的方式,判断企业是适合进取型的风险管理模式还是适合保守型的风险管理模式。同时,风险战略需要借助风险结构来具体实施,说明风险管理结构是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一项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

(四)推动集成风险管理模式

企业的集成风险管理模式通过系统思维方式来帮助企业解决企业风险管理问题。这种风险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将很多具有联系的风险要素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的角度去做优化。这样的风险管理方式不仅仅只关注财务、安全等传统风险,而是要将企业的各类风险都进行一个分析与整合,可以调动起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

(五)切实深化企业管理人员对风险的认识

风险与收益紧密相关,辩证对等,高收益自然伴随着高风险。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高瞻远瞩,充分把握企业的发展趋势,对企业风险形成积极的认识。同时,风险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做好对风险的控制,认真实施本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最后,企业还应该从上到下树立起全员风险管理的理念,毕竟风险管理不是某一个部门的单独工作,需要得到各个职能部

门的大力配合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

四、结语

在现今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生存与长期的竞争优势,就必须积极寻求更为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先进的企业风险管理致力于企业达成自身的战略经营目标,它不仅要求企业高层要深刻认识其中的内涵与外延,同时也需要基层员工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识别、防范与规避风险。风险管理在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历史上还很不成熟,与世界一流企业的风险管理还有着较大的差距。企业要有意识地向标杆企业学习,不断接受新的风险管理理念,将风险管理工作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去,逐渐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实际的风险管理方法,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哲.项目的风险管理[J].企业管理,2002(2)

[2]朱荣恩,贺欣.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COSO委员会新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简介[J].审计研究.2003(06)

[3]王桂莲.企业风险管理探析[J].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2005(03)

[4]李洪彦.风险管理中的知识集成机理与管理策略[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5]陈云卿.企业风险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1995(06)

[6]何庆光,王玉梅.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的防范和化解[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08)

第四篇:(企业管理论文)新形势下企业所处的环境分析

新经济形势下企业

所处环境分析

学院:外国语学院

班级:12级英语翻译2班

姓名:林佩贞

学号:201230850420

新经济形势下企业所处的环境分析

摘要: 每一个企业都在特定环境下从事业务经营活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特定环境,有不同的战略。企业战略环境是对特定企业发生作用的外部战略因素,一般来说,企业战略环境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是特定市场的竞争结构,二是特定战略群,三是市场占有率。分析企业的战略环境主要是从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和产业环境分析。竞争无处不在,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竞争是任何在市场经济中生存的企业都无法回避的永恒主题。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了解其所处的经营环境,以便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战略。

关键字:企业内部情况分析、战略环境、重要性、环境分析方法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外企业大规模进入,必然会形成对中国企业的包围态势,客观上缩小了中国企业的市场空间和生存空间。因为,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处于竞争的弱势地位,很多行业几乎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加上中国的某些产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和政府保护下,一些产业还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经营机制对计划体制有较强的依赖性,本身就处于竞争不利地位。我国有些中小企业缺乏战略思想, 对什么是战略、战略对企业有什么价值认识不足, 认为战略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因此短期行为严重, 缺乏长远目标。同时又由于社会办企业负担沉重、经营状况不好和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等原因,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必然要陷入困境,有些甚至最后将走向绝境。因此我们应该仔细的分析我们所处的环境,制定详细的发展战略。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企业的内部环境分析,我们可以明晰了该企业的优势和劣势,通过企业外部环境分析,我们认识了外部环境给企业创造的机会和带来的威胁,这就是SWOT分析法的精髓所在之处,有利于企业选择发展战略重点。企业资源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投入品。包括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些条件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决定一个企业是否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对于财务战略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特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文化体系、传统习惯及与此相联系的生产观念和经营哲学。经营理念决定着企业选择的财务战略模式。因此, 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正确的经营理念对于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并取得预期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其中产业环境属于外部环境中的微观环境,产业环境分析的内容是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

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企业总是处于特定的市场。一个特定市场中的竞争,远不止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即潜在的加入者、代用品的威胁、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以及现有竞争者间的抗衡。

透彻分析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企业的战略环境, 除了宏观环境外,对企业影响最直接、作用最大的企业外部环境就是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进行行业环境分析, 就是要弄清行业的总体情况与发展趋势, 这是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最主要的基础。其中有

(一)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的生命周期包括行业的产生、行业的成长、行业的成熟和行业的衰退四个阶段;

(二)国家的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企业进行行业分析时, 应掌握所投资的国家和地区;

(三)行业的市场状况,有供求态势、需求分布和需求变动;

(四)当前的行业的进入壁垒和退出该行业的难度。

引以宝洁公司的内部环境分析为例,宝洁公司是一家美国消费日用品生产商,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之一。全球员工近140,000人。2008年,同时是财富500强中第十大最受赞誉的公司。关于其内部环境分析,其一,资金方面2008年,宝洁公司在全球的销售额达到了800多亿,利润额120多亿;其二,拥有高水平的研发人才。宝洁在全球有大约14万的员工,其中有一大批是专门做产品研发的技术工人。比如当初宝洁在广州开拓市场时,就立即在当地开设了一个研发机构,招了近200人的科研人员,他们大多具有高学历,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其三,旗下众多知名的品牌。宝洁旗下拥有很多的品牌,在日化行业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例如它在中国的品牌就有如下几种:舒肤佳、护舒宝、海飞丝、沙宣、飘柔、舒肤佳香皂、玉兰油沐浴露、碧浪、汰渍、伊卡璐等。全中国的人几乎都在用宝洁的产品,这也是宝洁的实物资源之一;其四,拥有多种产品的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宝洁高水平的研发人才必然带来了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使得其拥有很多专利权和商标权,这让它的产品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

宝洁公司立足于本土化的资源整合实力。众所周知,宝洁的本土化做得非常好,这是它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很重要的竞争力。就拿宝洁中国而言,产品本土化主要表现在它在护肤及卫生用品市场展开了一系列成功的市场细分和定位策略。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宝洁就针对中国消费者头皮屑患者较多的现象,觉察到这一细分市场,率先推出“海飞丝”,此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并且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成功,并且成为当时时尚的消费品;人才本土化即表现在高薪招聘中国最优秀的大学生,对其进行美国企业管理思维的培训。而正是这一批熟知中国市场的人对宝洁产品在中国的销售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宝洁能够立足于本土化,充分整合产品和人力资源,这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同时宝洁集团具有很强生命力和吸引力的品牌。品牌是企业的软实力和“无形资产”,在市场竞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宝洁强大的品牌让众多竞争对手叹为观止。首先,在品牌定位上,宝洁很精准。在高品质洗发水产品的品牌旗下,又根据消费者对功能的需求,将品牌高度细化,如“飘柔”提供通用的大众产品,讲究护发的可以用“潘婷”,“海飞丝”专门去头屑,追求时尚的可选购“沙宣”。宝洁在品牌定位上,细分合理、定位精准,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洗发水的不同需求。其次,宝洁在品牌宣传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通过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合作,达到品牌推广的目的。再次,宝洁不是仅仅将品牌建设的重点停留在已有品牌的宣传上,在宣传品牌的同时,在产品研发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尤其重视品牌持续的价值建设。然后,宝洁在进行有效的品牌宣传、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外部认同机制的同时,还在我国进行慈善捐款,以扩大品牌的公众影响力。最后,宝洁的品牌策略和新产品研发都是遵照消费者至上的原则,将中国的市场看成一个差异化的市场,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制定品牌经营策略,防止出现“一刀切”现象。

总的来说,基于宝洁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根据内部环境战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同时可以建立起的企业文化和社会形象的“无形资产”,能得到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和超越的战略优势,这是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分析目标,也是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环境分析理想结果。

总结:在复杂与动荡的环境中要站稳脚跟,就必须全面地了解本企业、本行业的环境信息。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战略所追求的结果,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水平。战略目标既可以是定量的,又可以是定性的。与企业战略重点不同的是,战略目标要有具体的数量和时间界限。制定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是企业战略环境分析,其基本原则是可接受、可检验、可分解、可实现和可挑战。

参考文献:

1. 谢玉国 ,经济全球化与企业战略环境分析,2003,社会科学论坛 2.陈酉宜,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环境、问题分析与对策,2008 3.邵昶, 基于需求和供给因素的中小企业战略环境分析,2005 4.黄如福,环境决定战略——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与战略制定,2008 5.黄颖, E时代出版社的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2007 6.赵弘,企业如何进行战略环境分析,2003, 7.马汝强,宝洁公司企业战略环境分析,2012

第五篇:国有银行改革逻辑分析

[摘要]国有银行严重的代理问题源于其行政化管理模式,改革首要和核心的任务是实现管理模式市场化。制约管理模式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存在对银行财政职能依赖,因此,改革必须以消除政府对银行财政职能依赖为切入点。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最终能否取得成功,也在于是否遵循此改革逻辑。

[关键词]国有银行改革;行政性代理问题;银行财政职能;股份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7)07-0053-0002

一、国有银行的严重代理问题

国有银行除了发挥银行功能,还履行部分财政职能。国有银行的财政职能承担并非基于法律上对其性质和功能的界定。事实上,我国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了银行的企业法人性质。国有银行的财政职能承担是政府通过对其进行行政指令干预赋予的。政府行政干预以国有银行行政化管理模式为前提基础。国有银行管理模式的行政化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国有银行的管理者的选任不是通过市场方式,其权利和责任的界定也不是基于与政府之间的经济契约关系,而是通过行政任命和授权;其次,在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上,银行各级管理者都由行政任命和授权,银行内部人事管理制度和薪酬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同于政府机关。

行政化管理模式造成国有银行严重的行政性代理问题。(一)政府对国有银行的纯粹银行性业务经营难以设定绩效标准进行考评,造成国有银行在银行业务经营中的激励不足、约束软化。银行缺乏动力和压力去提高经营管理能力、业务创新能力。不仅如此,银行还会为了内部利益而不计收益和风险地发放一些贷款,多数最后形成需由政府承担的不良资产,即银行信用国家化(或称财政化),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二)由于银行管理上的行政化,地方政府也可对银行实行行政干预,搭财政的车,争夺国有银行的信用资金,因而导致一些银行不良资产形成。(三)一些国有企业也会为争夺财政的免费资金而不归还银行的贷款。(四)按行政机制确定的银行管理者,可能不具备银行业务经营管理才能,而不能对银行进行富有成效的经营管理。

二、国有银行改革的核心

针对前文分析的国有银行问题,国有银行当前改革首要和核心的任务应该是重构国有银行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基础,从而建立起有效的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减轻国有银行的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

鉴于产生国有银行行政性代理问题的基础是国有独资的单一产权结构,国有银行改革的产权论者主张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当前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试点也正是沿着这一思路在进行。诚然,通过产权多元化来取消国有产权的支配地位甚至于退出国有产权,国有银行的行政性代理问题就会因为失去了基础而不复存在,从而可以达到减轻国有银行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的目的。但是,这种改革主张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给出了一个可行而且必要的解决呢?

首先,就解决的可行性而言,基于现实约束条件的回答是否定的。显然,国有控股的多元产权结构并不会消除行政性代理问题的基础。而在国家必须控制战略性行业的指导思想下,被视为战略性行业的银行业,国家必然要保持对国有银行的控股权。而且,渐进推进的改革中,国有银行的多元化产权改革过程中,国有产权也会长期地居于控股地位。因此,产权结构多元化主张尽管给出了一个国有银行改革问题解决的可行方向,但在一定的现实约束条件下,这一解决并不一定可行。

其次,就解决的必要性来看,实证分析的结果给予了否定的回答。郎咸平(2003)收集了全球78个国家958家银行的股权结构和经营利润方面的数据,加以研究后发现银行的经营效率与产权结构无关。La Porta等(2000)的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包括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银行国有产权相当普遍。也就是说,国有制银行也可具备同私有银行相互竞争共存的竞争力。

国外国有产权银行能够成功经营的事实已经证明国有产权并非必然要导致严重的行政性代理问题。这表明,在国有产权前提下,银行也可解决过于严重的行政性代理问题。而上一节的分析揭示,国有银行行政性代理问题直接源于其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因此,解决国有银行问题的核心应该是实现其管理模式的市场化。管理模式市场化的核心制度基础包括:(一)国有银行经营管理者的选任要采取市场原则、运用市场方式,取代原先的行政方式;(二)政府与银行管理者之间要以经济契约关系取代原来的行政任命和授权关系,管理者的权利和责任由经济契约界定,赋予管理者以谋求银行价值最大化的明确任务;(三)银行内部管理中采用市场化的人事管理制度和薪酬制度,取代原来的行政式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之上,其他的制度设计与采用、方法手段的运用与改进都可归于技术层面的问题之列。

实现以上的基础制度变革后,国有银行与私有产权性质的商业银行代理问题的差异主要在于:所有者的全民性(分散性)和从所有者到国有银行管理者之间,政府这一中间委托代理层的存在会削弱优选和监督国有银行管理者的激励。但这一差异不会导致两种产权性质的银行代理成本的较大差异。首先,在国有银行管理者的选任上,通过行政操作透明化,引入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形成对行政工作强有力的外部约束,可以弥补行政者的激励不足。其次,对于银行而言,不同于一般企业,除了其资本方外,来自于其他方面的激励和监督约束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足够强的外部激励与监督约束作用可以弥补资本方监督不足的影响。(一)实现基础制度变革后,国有银行信用复归为银行信用。虽然存在“大而不倒”现象,即政府会对发生危机的规模庞大的国有银行实施救助,但这已是政府作为金融管理者在经过权衡利弊得失之后而做的投资安排,不是政府的义务,不是必然会进行,而不同于以前政府作为债务人受偿债义务约束的债务承担行为。因此,国有银行的债权人将会为保障债权而积极地发挥监督作用。而对于主要依靠负债经营的银行,债权人的监督对于银行管理者的约束作用重大。(二)由于银行业内在脆弱性和大的外部性,管理当局也对银行实施严格监管。(三)经理人市场的存在也会构成对银行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另外,还有来自银行业自律组织、社会公众、审计部门和法律的监督以及银行业市场竞争,对约束银行管理者的行为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且,随着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行政效率提高,会增强优选和监督银行管理者的激励。

三、国有银行改革的前提和步骤

前一节分析指出,国有银行改革的核心是实现管理模式的市场化。然而,实际中的国有银行改革却一直没有触及其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事实上,国有银行改革中一直都有意或无意地在回避这个问题。行政化管理模式之所以一直得以维持,一方面是源于对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模式的沿袭,形成了

一种思维定势;另一方面更为根本的原因是政府对银行财政职能的依赖。

导致政府形成这种依赖的主要原因是金融资源的可得性和政府的厌赤字心理。对于政府而言,通过行政干预就可支配银行控制的大量金融资源,十分方便好用,于是形成了习惯性行为。由于经济体系已经习惯了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财政预算平衡做法,政府担心稍大的财政赤字就会超过经济体系的心理承受力,因此形成了政府的厌赤字心理。政府通过行政干预支配金融资源,让其中不能形成经济收益收回的部分以银行不良贷款形式挂在银行账上,从而实现财政赤字隐形化。

就财政获取资源的途径来看,政府财政筹资的可选方式是多样的,不必局限于行政干预银行方式。而隐形化财政赤字的作用无非是避免显形财政赤字规模超过经济体系的心理承受力而引起经济震荡。正常的赤字心理承受力应该基于对经济负担承受力的正确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樊纲,1999),相对于负债水平我国经济的负担能力还很强,而只要保证经济增长速度快于负债增长,财政赤字空间就存在。实际经济的稳定运行也证明经济有足够的负担承受力。因此,即使存在经济体系赤字心理承受力过低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也应该是通过引导使之趋于正常水平,而不应是掩盖赤字,回避问题。可见,政府通过行政干预赋予银行财政职能的做法不仅不能获得不可替代的收益,反而造成银行严重的行政性代理问题。就成本一收益比较而言,这种做法极其无效,完全不应继续下去,而作为其基础的行政化管理模式的市场化改革是完全合理和必要的。

以上分析表明,国有银行改革的关键前提和切入点是解决政府对银行财政职能依赖问题。不过,这纯粹属于技术性问题,方法也应该有多种。比如我们可以执行如下操作:将财政需要银行安排的支出明确列入预算,银行代理财政收支业务按预先确定的标准收取代理费,所需资金作为财政向银行借款,实际上就是建立银行与财政间的经济契约关系,回归财政赤字的本来面目。而对银行以前累积的不良贷款的处理,则应明确认定为政府债务,作为银行对财政的债权。

综合前面的分析,国有银行改革的正确步骤应该是:将财政支出明确化、财政赤字显形化,以消除政府对银行财政职能依赖,复归银行信用本质,单纯化银行的经营目标为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银行管理模式市场化;内部管理制度的设计运用,经营和管理技术的更新提高;为增加资本金来源而实行股份制改造;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而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前者是需要由政府来完成的工作,即应由政府推动的改革;而后者应该属于银行经营中的自发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银行改革应该是指前一部分工作,如果所有工作都需要由政府推动进行,则表明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仍未建立,改革没有成功。

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最终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解决前面提出的前提条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管理模式的市场化。否则,也只能是搭建一个空的股份制框架并解决一些经营和管理上的技术方面问题,并不能实现改革的真正目的。在前提条件没解决之前,企图通过引入其他产权主体来制约政府干预银行的行为,只能是本末倒置,注定要失败。因为,分散的小股东不可能对国家大股东形成有效制约。而就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可行性来看,因政府注重社会利益,投资者谋求经济利益,双方追求的目标存在冲突,缺乏合作的共同利益基础,或者合作破裂,或者各为其利而使银行前景更加恶化。

四、结 语

国有银行严重代理问题源于其行政化管理模式,因此,国有银行改革的关键是实现其管理模式的市场化。

制约银行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存在对银行财政职能的依赖。银行改革必须以解决这一问题为切入点。银行改革工作是否全部需要由政府推动进行可作为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准。

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最终能否取得成功,关键也在于能否解决政府对银行财政职能的依赖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管理模式的市场化。

上一篇: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讲稿下一篇: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