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权利限制的合理性探析

2022-09-11

一、著作权权利限制的理论基础

( 一) 洛克的财产权劳动理论

1. 因劳动而值得拥有财产权的理论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的哲学家和政治法律思想家洛克认为, 财产是一种天赋的权利, 上帝把土地和地上的一切都给人类所共有, 任何社会及其法律都必须为其提供保护。正是劳动这一行为使得共有的财产归于私有, 由此产生了私人所有权, 洛克在《政府论》中讲到: “只要他使任何东西脱离自然所提供的和那个东西所处的状态, 他就已经掺进了他的劳动, 在这上面掺加了他自己所有的某些东西, 因而使它成为他的财产”。[1]笔者认为, 洛克自然法中的劳动为财产提供了正当性观点, 这个观点可以顺理成章地延伸至智力创造领域。所以, 智力创作之人理所应当对其劳动成果主张权利。

2. 洛克财产权劳动理论的先决条件

在洛克的劳动理论中, 财产权的获得是有一定的先决条件的, 先决条件包括了对他人留下足够而良好的部分, 并且不能造成损失或者浪费。在他的《政府论》“财产”一章中有几个地方涉及到了这一点, 他说: “对这种劳动作为劳动者无可置疑的财产, 除了他自己, 没有人对于其施加了劳动的东西享有权利, 但至少应当在共有中为他人留下足够而良好的部分”;[2]“也不能对其他人通过改良对土地的任何一块的占有的否认, 因为依然留下了足够而良好的部分, 并且比还没有被提供的能够使用的要多”。[3]洛克同时主张一个没有损害后果的财产中的权利, 即是前文先决条件提到的不能造成损失, 而洛克的这一思想牢固地根植于自然法的非损害原则。

( 二) 在激励理论基础之上的利益平衡论

在著作权制度产生初期, 特别重视的是出版商的权利。直至1709年《安娜法令》颁布后, 作者的权利才被强调, 这是一部鼓励学习、鼓励作者创新的法律。在此法律颁布之后, 有关激励理论的探索一直都在进行着, 不管是学术探讨还是立法规定方面都有所影射。美国宪法的著作权和专利条款就规定: “授予通过确保作者和发明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他们各自的创作物和发明的专有权, 促进科学和有用艺术的进步。”激励论强调的是作者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社会利益, 它是建立在这样一种信念上: 如果创作者个人的智力成果受到国家法律的专门保护, 这将激励创作者们再进行类似的智力创作, 这样社会中智力成果的总量增加, 便会增加公众接触智力成果的概率, 先暂不论公众接触智力成果的受限问题。[4]

在著作权制度中, 激励论基础上的平衡论是主要围绕着作者的专有权和社会公众的合法需求这对矛盾展开的。若专有信息成分含量过高, 势必会导致公众享有信息受阻, 从而影响信息的自由流通, 亦不利于社会文化进步和经济发展。若公有信息成分过多, 则会出现著作权人利益的弱保护状态, 这样可能会出现生产原有信息的动力不足, 造成社会信息资源稀缺, 最终也不利于文化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5]

( 三) 有关利益配置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理论

从宏观经济学上看, 在著作权利益关系中, 最佳利益配置形式必然是实现作者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两者利益最优化。而在现今的著作权法律中, 为实现这种最佳配置形式, 法律也在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即在充分保证作者独占使用的前提下, 允许他人合理使用作品, 这样能使作品与公众接近而使得信息得到充足的传播利用以实现著作权原本存在的价值。

( 四) 著作权限制的社会学理论

科学、文化、艺术作品是人类世世代代通过智力劳动积累下来的结晶, 具有历史的传承性。无论何种文明都是对以往优秀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特别是人类几千年的精神文化, 更加需要传承和发扬。从某种意义上说, 智力作品的创作过程, 就是一个在既有知识基础上的演绎过程。现代的科学、文化、艺术均是先辈们呕心沥血通过点点滴滴知识积累起来的, 是先人们智力创造和自身劳动得来的, 后人只有在先人传承的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继续发挥创造, 以保证我们社会的物质精神需求。

二、著作权权利限制的合理性考察

( 一) 从公平正义、利益均衡角度考量著作权限制的合理性

1. 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体现了公平正义观

公平正义, 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理念, 也是当代法律的价值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 由正义衍生的礼法, 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 正义恰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6]这表明自法律产生的一开始, 就被赋予了正义的性质在其中, 而且这也是法律产生的理性契机。

2. 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体现了利益均衡论

在著作权制度中, 利益平衡是永恒的话题。利益平衡作为一种机制, 是整个著作权制度的价值目标和理论基石。要实现利益平衡的价值目标, 在著作权制度设计时则须注重具体制度的设计, 竭力实现“保护—限制”二元价值取向。著作权法中的权利限制是协调著作权法的平衡机制, 权利限制的前提是权利获得充分的保护, 因为有了充分的保护才能够有充足的作品供社会公众使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就只有激励作者的创作热情, 而作者的创作热情又需要法律的肯定来带动。当然, 没有权利的限制, 也不能实现作品接近公众这个目的。

( 二) 从促进民主文化文明政策上考量著作权限制的合理性

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第27条规定: “任何人都有权自由参与社会文化生活, 享受艺术并分享科学进步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文化生活自由, 民主文化文明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 在著作权法律制度设计时应当体现这一点。著作权法作为一部关联普通大众利益的法律, 不仅应当致力于创作出更多的作品这一基本目标, 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创作出来的作品分享到社会上, 提升社会文化生活水平。当然, 要实现社会民主文化文明的政策追求, 就应该通过著作权限制的手段来平衡创作者的利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 三) 从智力作品独创性和社会资源公有性的角度看著作权限制的合理性

作者创新一部作品, 几乎不可能是从零基础开始的, 或多或少都会掺进一部分早已存在的社会资源 ( 先存的智力开发作品) 在其中, 智力创作行为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利用和发展, 是深化人类智力劳动成果的结果, 这就使得创作活动具有了连续性与继承性。先存的社会公共资源也是具有一定价值的, 智力创作者在后续创作之后是应当舍弃部分自己的权利于公共领域, 来回报最初对社会资源的利用问题, 这样能够促成专有权和公有权和谐统一的局面。我们应当明确一点的就是, 我们谈到的对著作权的限制, 并不是要完全弱化对著作权的保护, 只是对其著作权权利做出一定程度的限制来保障公共利益问题。

三、结语

利益平衡是知识产权法律的内在价值体现, 也是著作权法律的精神要义, 而著作权限制制度则是平衡著作权权利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砝码。正确认识著作权限制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向前。

摘要:著作权法是一部关于作者专有权与社会公有权的平衡性法律。1一直以来, 著作权法都是以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为主的法律, 往往弱视著作权限制问题。2然而著作权限制的渊源由来已久, 早在洛克时期就已在其朴素的财产权劳动理论思想中涵盖了相关权利限制问题。著作权限制中包含的公平正义、利益均衡以及民主文化文明思想均为其存在提供了合理性。灵活有效地运用著作权限制制度, 有助于推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大力发展。

关键词:著作权,公共利益,平衡性,著作权限制,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英]洛克.政府论 (下篇) [M].叶启芳, 翟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4:19.

[2] Locke, bk, Ⅱ.§27, 39.

[3] Locke, bk, Ⅱ.§33, 333.

[4] 杨小兰.网络著作权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 (3) :133-152.

[5] 冯晓青.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J].知识产权, 2003 (6) .

[6] 徐爱国等.西方法律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35.

上一篇:中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教学法”的应用下一篇:简析陆地石油钻井作业现场火灾危险性及预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