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培训

2023-03-26

第一篇: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培训

心理健康辅导培训记录

心理健康辅导培训记录及心得体会

一、听课记录

时间:3月27-日--3月28日

地点:上店镇一中会议室

主题:真正的教育应该“以心为本”

题目: 谈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成因

主讲人:张乐群

(一)、天问(摘自屈原的《楚辞.天问》)

(二)、师问:

学生为什么上课发呆?

学生为什么不肯完成作业?

学生为什么上自习课说话、做小动作?

学生为什么逃学?

学生为什么对老师不肯讲真话?

学生为什么总是与老师作对?

学生为什么打架?

学生为什么痴迷网络?

(三)、案例讨论

他为什么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四对矛盾:基本心理需要与需要缺失的矛盾(是最根本的矛盾);发展关键期与关键期发

展受阻的矛盾;个体成长趋势与环境限制的矛盾;理想自我与先是自我的矛盾。

1、人的需要与“需要缺失”的矛盾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持,主要是以人的中间层次的需要即“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条件的。

观看影片视频《班级》

2、需要理论层次图示

自我实现需要

自尊需要

爱与归属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3、高危儿童(不被同伴接纳、遭到拒绝的儿童)

4、所有儿童都有想得到他人注意的欲望。

(三)、小学阶段(6岁-----青春期)

小学低段:

1、入学适应问题;

2、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三四年级思维发展很快,他们会交朋友,但他们又不会交朋友)

3、感觉统合能力培养的最后敏感期

小学中段:

1、智力发展的第二高峰期

2、发展人际交往能力的关键期(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标准) 小学高段:

1、个性发展的关键期

2、中小衔接的关键期(学习能力的衔接)

(四)、埃里克森在谈到小学阶段学生面临的发展危机时,提出三个问题:

1、家庭生活可能没有为他的学校生活做好准备,学校生活也不可能不支持先前几个阶段所作出的允诺,此时他可能在某些方面有潜力可挖而脱颖而出,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诱发也可能很晚h或者根本得不到发展。

2、要精心选择配备教师。若配备不足或者训练不足,可能成为这个阶段儿童发展的重大障碍。

3、儿童在长期的学校生活中,从来没有获得过工作的快了或者至少因某件成功的事情而感到过自豪。

个体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内心积极体验极为重要。

(五)、结论与建议

结论:

1、从事心理辅导或者班主任工作,第一位重要的并非是技巧,而是理念。

班主任的心育理念:怎么看待学生?(看待学生的问题行为?用什么态度对待学生?用什么态度对待家长?)

2、“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心为本”,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以心为本”的教育。

建议:

1、建议学校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要努力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2、关注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一位班主任都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

3、教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有系统观念,不可就事论事就做出简单的结论;

4、教育必须抓好学生成长的关键期。教育必须走在学生的前面,而不能走在学生的后面

(张老师)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学校心理学家”,他生活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并且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一路同行!

二、《班主任如何开展心理辅导专题培训会》心得体会:

短暂、紧张、愉快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使我们获益匪浅,通过这次班主任心理辅导专题培训,我们对班主任工作尤其是如何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健康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德高望重的钱正农教授以亲身的经历为我们所作的讲座,我们深有感触。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认为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希望自己对学生的心理有更多的了解,能够更好的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时代发展

的需要,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可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优。在我国小学生中发生的一些案例,让我们充分地认识到:在我们的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不足。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势在必行,作为一个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式影响最大。对小学生进行尽量健康教育的重任落在班主任的身上。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呢?

一、信任关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信任、关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就应该对学生多一信任,多一些关爱,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这样才能使学生也理解、信任你,和你成为知心朋友。

二、营造氛围,指导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必须学会为人处事,善于交往。而人的交往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必须从小培养。作为班主任就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这个重任,为他们营造良好氛围,指导他们处理好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将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小学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为此,班主任应该想方设法营造良好的心

理氛围,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班主任和蔼可亲的面容,富有感情的言语,班主任微微一笑,拍拍学生的肩膀,拉拉学生的小手,蹲下来询问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都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心。能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指导学生处理好师生间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各谐的关系。

总之,班主任应该充分应用班级管理这个渠道,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信任、关爱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利用各种形式的班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指导他们处理好人际关系,促进他们个性品质发展,从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为学生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第二篇: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案

----克服自卑心

活动目的:

1、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由于多方面因素产生了轻视自己,总认为不如别人的自卑感。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使他们沮伤、孤僻、导致失望、悲观。让学生认识到自卑的危害性以及克服自卑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2、帮助学生调节不良的情绪,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心。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在我们周围有一些同学总觉得什么也不如别人,比别人矮一头,上课不敢回答问题,参加活动也不积极,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卑。

1、小丽是一个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的小女孩,学习成绩也不错,就是不善于表现自己,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和同学相处的也不错„„

2、讨论:

(1)、你觉得小丽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你周围有这样的人和事吗?

二、活动与训练

1、引导学生归纳自卑的危害性。

(1)、自卑可以导致自闭症,不愿意和他人交流。 (2)、自卑影响身心健康,心理很压抑,容易造成身心疾病。

2、让学生了解克服自卑的方法

问题引入:怎样才能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呢?

1、归纳克服自卑的方法

(1)、能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从自己成功的体验中获得自信和快感。

(2)、遇到事情觉得自己能行。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我不会比别人差,这条路不行,我走另一条路。

(3)、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三、自由交流

学生交流自己自卑的事情或者是自己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的事。 交流方式: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自由找伙伴谈一谈等。

四、教师小结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努力,使之扬起自信的风帆。

1、不随便贬低学生

有些老师喜欢当众嘲笑、讽刺学生,数落他的短处,故意贬低学生,如此多次后,学生会自觉地接受老师的观念,承认自己差,什么都不如别人。由此产生自卑感,老是抬不起头来。

2、不滥贴“标签” 对学生随便作“没出息”之内的贞面判断,给学生任意贴上“饭桶”、“窝囊废”之类的灰色标签,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自我认识,扭曲自我形象,增强自卑感。

3、少与他人比长短

不少老师常用这个同学的短处与那位同学的长处相比,不停的唠叨:“你看人家林丹”、“你的数学臂肘高差十倍”、“你写的字还不如人家小猫等”。这些老师想以此鼓励学生进步,结果使得其反,不足之处成了他沉重的心理负担。

4、多发现“闪光点”

每个学生都是有价值的,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注意善于发现学生的小小优点和点滴成绩,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学生认为自己也有优点,也能取得成绩,便增强了取得更多更大成绩的希望和勇气,自卑感便悄然消退。

5、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力

自我表现欲是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欲望之一。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学生就会产生自卑感。但不要只有美貌、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他自己的特有的优势方面充分地满足自我表现欲,还须克服自卑感。

6、重视每次成功的经验

如何让孩子克服自卑感?要教育学生重视自己的一些成功的经验,成就感满足,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还要教育学生尽力避免干那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导致失败,屡次挫折和失败,便会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平时要注意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好高骛远。

“我行,我能做到!”这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有时候,从未做过的事会让我们害怕,不敢大胆的去尝试。遇到困难,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们要学会对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真诚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做一个自信的人,因为自信能使我们从容面对一切。

第三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

一、学生基本情况:

1、辅导对象:陈某

2、性别:男

3、年龄:11岁

4、年级:五年级

5、个案表现:陈某在校成绩较差,爱捣乱课堂纪律,行为不能自控。

二、问题行为表现:

1、学习成绩较差。从贵州转入我校后,语文成绩及格,数学基本不及格。

2、违反课堂纪律。课堂上有教师在时,陈某时有分心现象。教师不在时,违反课堂纪律。受批评后,屡教不改,带头影响全班自修。

3、作业完成欠佳。课堂作业马马虎虎,应付老师。家庭作业则不做或经常少做。

4、教育无效,反应剧烈。教师对其多次教育,虽能虚心接受,却屡教不改,无心学习,我行我素。家长教育后,也是不以为然。

三、背景资料调查:

1、家庭背景: 父母都在本地打工,父亲性格粗暴,对孩子已经打骂成习惯了,母亲性格懦弱,也不懂如何教育孩子,造成孩子有话不肯跟父母说的局面。

2、学校背景: (1)学校大环境 镇中心小学,学习风气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普遍重视,要求较高,学生间能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2)班主任、同伴看陈某 班主任认为陈某转入本校后,常有作业不做现象,并屡教不改。同时,认为陈某喜爱表现自己。教师在教室上课时,表现出非常的配合。不在时,和同学争吵,甚至打架。经批评后,泪流满面。但却屡教不改。

四、辅导的对策和干预措施:

1、整体策略

根据陈某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性辅导对策。从陈某本人来说,首先从稳定情绪入手,调整认知,指导行为。最主要是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入手,其中争取学校班级的支持作为辅导的关键。 主要过程:建立关系——调整认知——助其行为转变——积极体验

2、辅导实施干预的策略

(1)与该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引导陈某倾诉自己的烦恼,从中了解到陈某大量情绪的认知困扰和心理矛盾。发现陈某对老师和同学过激的话语很在意,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

(2)了解该生的有关情况,助其调整认知。 与他建立友善的关系后,我和陈某进行了第二次面谈,帮助陈某调整认知

(3)抓住时机,助其转变行为。 当陈某进来时,告诉我,他已想通了,也在努力地改变。但跟同学闹意见的坏习惯改不掉。主要表现在:老是跟同学争吵,该怎么办?我和他定了一个“契约”。要求他根据契约要求做,并且提出改变途径。 第一,利用空闲时间,多找老师和爸爸妈妈沟通,倾述自己的内心,寻求他们的理解与帮助。 第二,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提高成绩。少违反课堂纪律,改变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印象。

五、心育结果与分析:

经过近一学期的心理教育与辅导,陈某的表现概述如下:(1)他对自己以往的不良行为已有认识,并正努力改正坏习惯,上课基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再捣乱,能听老师讲课了,与同学能和睦相处,不再打架闹事了。(2)他愿意为班集体和同学做好事了,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期末还被评为了“劳动积极分子”。(3)学习方面也主动多了,上课时也能举手发言,复习比过去自觉,成绩有了很大进步。(4)父母也反映他开朗多了。

六、辅导小结和启示:

本个案总的来说辅导干预的效果是明显的。本个案的研究结果也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重大。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缺少亲情的家庭,导致了孩子出现个性偏差的现象。对这些孩子,我们更应考虑孩子满足需要的欠缺。应做好适当的“填补”作用,对孩子的爱要如“春风”,做到“润物细无声”。

2、学校教师和同伴群体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影响巨大。特别是对学习和行为表现不良的同学,不给他们机会,不肯定他们,排斥、孤立他们是极为有害的。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寻找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正面引导,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第四篇: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心得

最近我参加了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在几十天的认真学习中,专家们的精彩讲解,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多都是具有实际操作方法的,更多的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在这次难得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中,我不仅学习到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还掌握到了老师的自我认识技巧以及缓和师生矛盾的现实技巧。在辛苦的学习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感受颇多。

一、学习让我明白了很多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应付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关爱自己,保持身心健康。我们要学会认识、接纳自己,关心自己,爱自己。谁关心自己也不如自己爱自己。

二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现在农村的孩子部分是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不同的孩子在家庭中地位和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特殊性,若教育不得法,轻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差。在这些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健康教师应力求“对症下药”,给予学生鼓励,帮他们重拾信心。要对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学校因素,还是家庭或社会因素造成的。当我们感觉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就要会同学生家长采取较为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将其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我们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但要靠引导学生身心健康为保障。只有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才能实现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努力的学习,并将所学运用自觉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之中!总之,学习辛苦,收获颇大,是我培训以后的最大收益。

第五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

一、学生基本情况:

1、辅导对象:陈某

2、性别:男

3、年龄:15岁

4、年级:八年级

5、个案表现:陈某在校成绩较差,爱捣乱课堂纪律,行为不能自控。

二、问题行为表现:

1、学习成绩较差。从四川转入我校后,数学成绩保持合格,语文不合格现象经常发生。

2、违反课堂纪律。课堂上有教师在时,陈某时有分心现象。教师不在时,违反课堂纪律。受批评后,屡教不改,带头影响全班自修。

3、作业完成欠佳。课堂作业马马虎虎,应付老师。家庭作业则不做或经常少做。

4、教育无效,反应剧烈。教师对其多次教育,虽能虚心接受,却屡教不改,无心学习,我行我素。家长教育后,也是不以为然。

三、背景资料调查:

1、家庭背景:

父母都在本地打工,父亲性格粗暴,对孩子已经打骂成习惯了,母亲性格懦弱,也不懂如何教育孩子,造成孩子有话不肯跟父母说的局面。

2、学校背景: (1)学校大环境

镇中心小学,学习风气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普遍重视,要求较高,学生间能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2)班主任、同伴看陈某

班主任认为陈某转入本校后,常有作业不做现象,并屡教不改。同时,认为陈某喜爱表现自己。教师在教室上课时,表现出非常的配合。不在时,和同学争吵,甚至打架。经批评后,泪流满面。但却屡教不改。

四、辅导的对策和干预措施:

1、整体策略

根据陈某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性辅导对策。从陈某本人来说,首先从稳定情绪入手,调整认知,指导行为。最主要是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入手,其中争取学校班级的支持作为辅导的关键。

主要过程:建立关系——调整认知——助其行为转变——积极体验

2、辅导实施干预的策略

(1)与该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引导陈某倾诉自己的烦恼,从中了解到陈某大量情绪的认知困扰和心理矛盾。发现陈某对老师和同学过激的话语很在意,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

说话间,我发觉陈某常常话语间歇,并伴有焦虑不安的情绪,由于时间关系,约定几天后再谈。以后连续两天运用机会找他谈天,问他喜欢什么活动,喜欢看什么样的电视等,与他建立友善的关系。

(2)了解该生的有关情况,助其调整认知。

与他建立友善的关系后,我和陈某进行了第二次面谈,帮助陈某调整认知。 第一,父母工作忙与不爱他并不矛盾,应该体谅父母的苦衷,正是父母的辛苦工作才换来了他舒适的生活。 第二,同学不愿意和你交朋友,令人烦恼。出现此状的原因是什么?最根本是自己经常跟同学打架闹意见造成的,也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

第三、老师批评教育你说明老师是很在乎你的。希望你能进步,同时,说明你确实存有不足,更加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3)抓住时机,助其转变行为。

当陈某进来时,告诉我,他已想通了,也在努力地改变。但跟同学闹意见的坏习惯改不掉。主要表现在:老是跟同学争吵,该怎么办?我和他定了一个“契约”。要求他根据契约要求做,并且提出改变途径。

第一,利用空闲时间,多找老师和爸爸妈妈沟通,倾述自己的内心,寻求他们的理解与帮助。

第二,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提高成绩。少违反课堂纪律,改变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印象。

五、心育结果与分析:

经过近一学年的心理教育与辅导,陈某的表现概述如下:(1)他对自己以往的不良行为已有认识,并正努力改正坏习惯,上课基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再捣乱,能听老师讲课了,与同学能和睦相处,不再打架闹事了。(2)他愿意为班集体和同学做好事了,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期末还被评为了“劳动积极分子”。(3)学习方面也主动多了,上课时也能举手发言,复习比过去自觉,成绩有了很大进步。(4)父母也反映他开朗多了。

七、辅导小结和启示:

本个案总的来说辅导干预的效果是明显的。这主要还得感谢陈某的家人和其他老师的协助支持。本个案的研究结果也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重大。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缺少亲情的家庭,导致了孩子出现个性偏差的现象。对这些孩子,我们更应考虑孩子满足需要的欠缺。应做好适当的“填补”作用,对孩子的爱要如“春风”,做到“润物细无声”。

2、学校教师和同伴群体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影响巨大。特别是对学习和行为表现不良的同学,不给他们机会,不肯定他们,排斥、孤立他们是极为有害的。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寻找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正面引导,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上一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下一篇:选矿专业书籍目录大全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