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个案辅导

2024-04-19

心理健康个案辅导(共8篇)

篇1:心理健康个案辅导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李国霞

怎样做一个积极上进的好孩子

案例介绍

赵某,成绩较差,尤其是这学期以来,成绩逐步下降。课堂上能遵守纪律,但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老是趴在课桌上。不肯写作业,不写回家作业。有时干扰同学上课,同学们不喜欢他。父亲在外打工,无暇顾及他的学习,也没有心思管他,对他放弃了。母亲常常管教他,但不太听母亲的话,即使想管他,也没有能力管得动,因为他的母亲说上去根本不听。由于害怕学习,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愿意接受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学习兴趣,对学习越来越怕。他说,走进学校就讨厌、害怕、无力。丧失了对整个学校生活的兴趣 案例分析

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学校方面,老师为追求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老师以成败论英雄的考核标准,不但容易让孩子丧失继续追求成功的热情,也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埋下了祸根。

2、家长方面,家长都较为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这样,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教师和家长的眼里,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3、学生方面,农村学生纯朴、善良固然是其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少人管教,懒散的缺点。放学后自由的时间较充足,活动的空间大,自有他们的自由天堂,所以学习上的事常常因为现而忘了。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归因总是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久而久之,很容易养成推卸责任、怨天尤人的不良习惯。辅导方法

而针对上面学生的案例,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1、个别谈心:老师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表扬。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 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 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 的教育态度表示理解,同时指出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 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共同做好转化工作。指导家庭对策。(如定期检查孩子的作业;指导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辅导效果

通过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赵某积极主动地参与,经过近一学期的辅导工作,赵某与老师相处和谐,作业也能主动完成了,他对学习也有兴趣了,对班集体更关心,经常与老师谈论自己的想法,并能虚心接受老师的合理建议。同学们都说:“赵某不那么懒惰了,也能完成作业了”。教育反思

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篇2:心理健康个案辅导

——小学生厌学心理辅导个案 宁波市江北区中心小学 徐缨

一、个案呈现

小玉(化名)是我班一位二年级的学生,周五上午,小玉肚子疼,一直趴在桌子上不断地哭着。于是,我请家长接他去医院看病。

周一早上,他仍旧没来上学。他爸爸来电请假说是在妇儿医院看病晚些来,经询问双休日正常。

第二节课,他来了,肚子还是疼,数学课上不住地哽咽着。

第三节是语文课,自学课文时,我看到他趴在那里还在抽泣。于是我走了过去,哭声放大。我没有理睬。这时同桌紧张地举起小手,我轻轻地安慰道:“没事的,医生已经检查了,他没病,你放心上课,不要因为他而分心。”继续上课,随之他的声音越来越小,似乎睡着了。

语文课,我带着他来到办公室,为他倒了一杯水,关上门,面对面地交谈: 师:跟我聊聊你的肚子疼好吗? 玉:嗯。

师:回忆一下,寒假里,春节里,肚子疼过吗? 玉:没有。

师:都是在上学阶段肚子疼是吗? 玉:嗯。

师:每次肚子疼,爸爸都带你去医院吗? 玉:是的,还做过胃镜。师:这次肚子疼药吃了吗? 玉:打过吊针,吃过药。师:今天上午医生怎么说?

玉:医生说没关系。我一喝冷茶,吃油腻的就要肚子疼的。

师:医生说没关系,这下你该放心了吧。跟我说一遍:我没病,我很健康。玉:(迟疑片刻,轻声嘟囔着)师:那么,去上课好吗? 玉:(眼珠子一转,用手点着嘴唇,不吱声,也不起立。)师:你还想说什么?

玉:没有。可是,我还是肚子疼。

师:你马上就不疼了,下节是科学课,走,我陪你去。玉:(又犹豫一下)我想上厕所。师:行,我等你。

过了一会,我看到他从厕所跑了出来,看到我了,连忙放慢脚步,就这样一步一挪地走上了二楼。我把他送进了三楼教室。

中午,小玉的爸爸接他去吃饭,结果说饭吃不下,只吃了一些药。交流中,了解到双休日很正常,到周一早上,肚子就开始疼。

下午,品德与生活课,集体交流:

师:这个寒假我过得十分快乐。看书、看电影、打游戏、睡懒觉,真是自由自在。

生,下面随声附和:我也是我也是„„

师:可是一上班就不适应了。六点半闹钟把我从梦中惊醒,真不愿钻出被窝。生又一次附和:是的是的。

师:我用了将近一星期适应了,调整了生物钟,十点钟必须睡觉,不打游戏了,并减少了看电视的时间。我很自豪,因为我战胜自己身上的小懒人。

小王:我用了四天时间调整生物钟,好累!小赵:我现在已经适应了。„„

师:一年多来,我们班上发生了许多的事情,我们为你们的坚强和勇敢而自豪。运动会上,格格(小玉的同桌)摔倒了又爬起来继续跑。小项出鼻血了,塞上棉花,又继续认真学习。上学期期末大多数同学都得过重感冒,很多同学都不顾发烧、头昏脑胀带病坚持复习。(当然,我们不赞成这种做法。)

大家都知道这几天小玉肚子疼,医生已经检查说没关系的。今天,他两顿饭都没吃,还坚持在这里学习。你们有什么想对他说吗?

小李:小玉,人是铁,饭是钢,你不吃饭不行,这样上课什么都听不进的。小夏:你要坚强,医生说没关系,你应该好了。

大家七嘴八舌,话语中流露着关爱和鼓励,渐渐地,小玉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第二节课下,看见他在飞快地抄作业,我及时地表扬,并请他带好书到办公室补课。

第二次交谈:

师:今天大家的劝告你能接受吗? 玉:(点点头。)

师:我也想对你说,你很正常,你是一个小小男子汉,一定要坚强哦!玉:(又一次点头。)

师:(倒开水)吃点东西,这饼干小薇、小易都吃过,都说很好吃的。玉:(开始吃饼干,喝水)

接下来几天,他天天来上学,我密切关注他,随机减少他的作业。

二、个案分析

那么,小玉为什么在家正常,一上学就肚子疼呢?我通过访谈、查资料、询问等方法,分析如下: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他是个很腼腆的小男生,性格内向,从不轻易向人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独来独往,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更不愿意大大方方地与老师进行眼神的交流,说出心里话。课堂上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不感兴趣,导致学习活动经常受阻,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后来在与家长交谈中了解到,他在假期里大部分时间用来打电脑游戏,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也做得很马虎,开学了,就是不愿意做作业,但又担心老师检查和批评。他的肚子疼不是装的,是真的一到上学时候就感到不舒服了。

2.家庭因素

小玉在家里是独生子,父母、在他幼儿园时从江苏举家迁徙来甬,在企业打工。由于父母“望子成龙”心切,自愿当孩子的家庭“助教”,许多应该由孩子独立完成的内容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了,多年“保姆式”的教育使孩子产生了较强的依赖心理,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等,结果出现了教育的负效应。另外,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他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过重的压力在孩子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导致孩子肩负重担,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厌学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对于这样一个内向、默默无闻的小男孩,作为教师了解不够,关注不多,一年多来,他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学困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丧失自信心。

综上所述,这种肚子疼的多数都是学龄儿童。由于家庭、学校和个人的原因,导致出现厌学心理。这类孩子在学龄阶段为了减少心理的痛苦,心理自我防御机制被启动,出现心理退行,并转化为肚子痛的躯体化症状,以避开学校对自己不利的环境,躲在家里看电视或上网打游戏宣泄苦恼。这种症状在临床上被称为神经性疼痛,因此药物对这种疼痛是没有作用的。

三、辅导策略

针对这样的病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给他以更多的关爱,更多地赞扬和认可孩子,避免放大他们的缺点,通过寻找他们的长处使他们重拾自信。同时,应该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同时再辅以一定的治疗很快就可以康复。

1.给予关爱

老师是孩子除父母之外接触最多的人。师生关系也是最常见的人际关系之一,通过与老师的交往,学生希望在老师那里得到父母般的温暖和朋友般的关爱,使精神更加愉快,生活更加充实,希望从老师这本无字的书中,学习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从而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教师应多与孩子亲近,让他感到一种亲近感,从而放松戒备心。课下和他一起做游戏,谈家常;上课多关注他,多鼓励他,多提问他;多与他有一些肢体上的接触,可以拥抱他,抚摸他,使他真正感到老师像妈妈一样,这样他就会打开心结,愿意和你接触,有什么心里话愿意找老师说。同时爱上学校和班级。

教师不仅多和他接触,同时引导其他学生和他一起玩,帮助他尽快适应、关心和热爱班集体,团结同学,与大家建立真诚的友谊。温暖的班集体是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健康成长愉快生活的好园地。

2.榜样激励

鼓励这部分孩子多与独立性较强的同学交往,观察他们是如何独立解决自己学习与生活中的难题,向他们学习自立、自律、自强的精神。同伴良好的榜样作用可以激发他们的独立意识,改掉依赖这一不良性格。同时,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另外,在学习中,请身边的榜样与他找一对一的好朋友,专门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3.减轻负担。

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老师和家长,尤其是家长应该及时想办法,辅导学生的学习,工作忙和有条件的可请家教,只有学生学习提高了,才会使他们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老师和家长也要尽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施教,做到富教于乐,劳逸结合。

4.家校沟通

良好的家教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可谓是要风得风,唤雨得雨,家长对他们是百般宠爱、迁就。可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没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往往容易受外界的诱惑,而使自己的人生轨道发生偏离。他们的成长是离不开父母的谆谆教导和循循善诱的。我多次和家长沟通,让他们知道,每个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有些爱只能放在心里,该严格的时候绝对不能姑息。我请他们一定要密切配合,一是坚决控制他上网玩游戏的时间,二是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随意答应让他留在家里。三是及时鼓励和表扬生活和学习上的点滴进步。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他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上课专心听讲,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各种活动愿意参加,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乐于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结论。

篇3: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点滴

一、厌学背后的秘密,给为师者敲一下警钟

高二电子 (1) 班学生项南,在上数学课时,不是睡觉就是旷课,经常如此,数学老师曾多次找他谈话,但效果均差。你说你的,他做他的。要好的同学私下都叫他项“懒”,说是从小学到中学一直这样,一上数学课就睡觉。因此,后来很多老师干脆不管了,由他去,只要他不影响别人就行。我也找他谈心多次,他说是天生的笨,对数学不感兴趣,我也不愿如此。尔后任你怎样说,他都沉默。从他的眼神、表情、语气中透露出的信息,我感觉一定有什么原因和隐情。因此,我就准备家访,决定找他家长谈谈这件事。原来是这么一回事:项南有一个哥哥,在小学毕业时数学没考及格。巧合的是,项南一上学的数学老师正是以前哥哥的数学老师。第一天,就被数学老师叫到教室外站了一节课,不要他在该班,说他哥就让他被学校扣掉不少奖金。他们与学校交涉。最后,只好把小项南转到另一个班就读。从此小项南就对数学失去了兴趣。我知道这个结果后,单独找到项南,对他说,我以前有一个朋友,在上高中时,因为初中是在乡代课中学学的,英语没学好,只能考三二十分。读高一时,英语老师在测验后就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读书做什么,他说,考大学。英语老师就直截了当的说,英语考二三十分,休想上大学。于是,我那位朋友就把一切精力和剩余时间用在英语上,高三毕业,当他得到涪陵师专英语专科通知书后,就与一个同学专门去找英语老师,打算气一气老师。不料老师一看他俩去了,就说,我知道你来的意图,要不是我激你,你有今天?我那朋友当时无地自容。想想也是,要不是英语老师那句话刺激了他,他当时是放弃了英语这科的。所以同一句话,在不同的心理作用下,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要是项南你有这样的决心,那结果就不一样。就像我这位朋友一样。任何事都有两个不同的的结果,就和塞翁失马一样。从此后,项南不在继续向以前的样子,再也没有在数学课上睡觉,毕业后工作了,还来校看望我几次。

二、同一身世,不同家庭,不同的成长历程,感受人间真情

小舟,女。在高一下期一反常态。从活泼开朗,到心事重重。经常请假和旷课,甚至一个星期不到校。开始问家长,问学生,均不得要领,只说是学生间闹别扭,不想上学。在我一再的关心下。家长终于揭开谜底。原来她父母在个一所乡村小学任教师,只有一个儿子,现已工作,常送妹妹到校上课,不想前段时间,这个女孩知道她是弃婴,要到外省寻找自己亲生父母。说自己感觉承受不起,所以反常。我想一个17岁的少女知道身世后如此反应,也属正常,换上谁都会如此。于是,我给她养父母说,不管他在家表现如何激烈,你们都要一如既往地关爱她。我也从中多做劝导,让她有一个缓冲期。当小舟到校上晚自习时。我找他说话,问她找到他亲生父母没有?她说,没有。我问还要去找不?我能否帮上一点忙。她说,不用了。只是心里难受,说着哭了。我说我理解。我给你说一个故事,可以不?她说可以。于是我就说道 (就是上一届的学生,姑且称师姐) 。她姓荷,也是弃婴。其养父有间隙性精神病,养母没双腿,做一个草垫,靠双手支撑行动,在家做一点家务。他就生活在这这样一个家庭。读书都是我们现在校长一直资助的。所以她既勤学又勤劳。表现优秀。每个星期,就赶回家帮父母做家务,做农活。去年毕业考上本科,这你是知道的。要是你生活在她那样的家庭,你又该如何?而且你养父母和哥哥均有工作。又在城镇。你是不是已经很幸福了,但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你也要为师姐保密。当她知道后。惊讶半天,还半信半疑的。之后,慢慢地她恢复正常。高考差十多分上专科线。然后上海去打工。回来后,请我通知班上老师,请我们到饭店吃饭,说是感谢老师对他的关爱与帮助。

三、特殊的学生,坚强的性格,运动会后的醒悟

王小于 (男) ,残疾。他活泼、大方、要强、乐于助人,受全校同学的尊重。他刚到校时,在教师中引起很多的争论,说是一个患小儿麻痹症并且双腿不灵便,走路不方便,脑袋歪,颈子偏,嘴歪,跟中风后遗症差不多。走路不稳,稍不注意就会摔倒!!到我班后,我就曾担心他的安全,并号召全班同学照顾他。政教处,学生会,要明确要求关照他。他求学心切,想学家电维修,一开始大家很佩服他这种求学精神。后来他每天见到老师,均礼貌的打招呼。比许多四肢健全的人还有礼貌。因此,大家都容纳了他。同学们不论年龄大小都称他为“老大”。从这一点就可想而知。特别是冬季运动会上,他要参加1500米长跑,说什么我们也不让!他激动得面脸通红。我也多次去交涉,他说是看不起他。因怕他过激又的举动,后经多方同意,让他参加跑200米 (不影响其他同学) ,跑完不跑完由他。那次运动会,全校的师生都被他的精神感动。运动上,他也坚持跑完了对他来说不可思议的200米。之后,我给他说,不能逞强,不能不正视自己,谁愿意拿自己最差的项目与他人最优势的比,这是再明显不过的道理,就像刘邦不与项羽比个人力量一样。当他知道刘项争霸之后,便不再要求参加运动会了。

四、不同一般的经历,变态的心理。让学生感受正义的力量

篇4:学生厌学心理的心理辅导个案研究

关键词:厌学心理;心理辅导;案例

一、基本情况

陈坚(化名),男,17岁,某艺术学校音乐班二年级学生,南宁市人,独子,父母为公务员,家庭经济情况良好。

二、主述和自述

自初中以来我就对文化课没有兴趣,有偏见和抵触,认为上不上没什么关系,即便到教室也会开小差,玩手机。我爱好专业课,但不够勤奋,很少主动到学校琴房练琴或唱歌。课余时间很少用来学习,不知道要做什么,白天睡懒觉,晚上经常出去玩,有时回来得很晚。学校离家近,条件符合走读,家长也希望我住家,但我不想住在家里,不想受到父母的管制。

三、教师观察和他人的反映

陈坚从小参加学习兴趣班培训,自小嘴巴甜,说起话来放得开,不拘束,语言叙述清晰,所述问题实事求事,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性格比较直爽、健谈,和他交流没有什么障碍。

班主任反映该生经常旷课,特别是文化课,晚上出去玩,很晚才回来,讲义气和面子,同学关系好,为人热情,朋友多且关系密切,只要人邀请必到场,爱抽烟、喝酒,自控力较差,上课需要教师到宿舍去叫,上课开小差,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得过且过。优点是比较讲究卫生,床上用品、个人衣着整齐、清洁。

四、评估与诊断

该生智力正常,自知力完整,对自己的认识还算清晰,对专业有兴趣和爱好,却不肯去努力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以及发展规划,自控力差,属于厌学心理问题。

五、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

陈坚处于人们常说的“叛逆期”,不仅生理方面快速变化成长,而且开始形成自己的观点、意见,但由于年龄与社会经验所限,他对是非曲直没有正确的判断能力,需要家长、教师的正确引导。

2.家庭原因

因父母都是公务员,父亲还是单位领导,父母对其关注和教育度是够的。陈坚参加过各种兴趣班学习,如音乐、美术、儿童英语班等,学习效果良好。但爷爷奶奶比较宠爱,甚至说是溺爱,要什么给什么,零花钱多,因为在爷爷奶奶四个子女中他是唯一的男孙,并且长得可爱、帅气,在几个孙辈中“享有特权”。由于爷爷奶奶和父母的教育与要求有差异,从小学到初中成长变化中受外界因素影响,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但个性却越来越要强和张扬。

3.自身原因

陈坚之所以选择来校就读是因为:认为读高中辛苦;考不上示范高中;自己从小对音乐有一定学习兴趣和天赋。但其对艺术的认识与理解存在偏差,来校过了两三个月,神秘感没有了,学校并没有教“街舞”或流行歌曲,心理的落差使他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加上自控力较差,脱离父母管教,生活习惯和作息再没规律可言。

现在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无目标,缺乏上进心和求知欲,得过且过混日子,甚至自暴自弃,对出路不明确、迷茫,也不为将来考虑。这些人相处久了,无疑形成“你这样,我也这样,大家混日子”的心理,正如“近墨者黑”,陈坚来到学校后就受到环境影响,变得更加厌学。

4.社会原因

当今信息流通量大,网络使他了解社会上的各种新鲜事,正面的、负面的都随时进入他头脑。陈坚跟其他学生一样,对于电脑网络无师自通,并且沉溺其中。

六、辅导过程

1.第一次辅导

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不特意安排,而是利用陈坚主动到课的机会,以坦诚自然的态度,跟他沟通交流,谈生活谈社会见闻,建立平等友好、信任的关系。

效果——下次课堂,他按时出现在教室。

2.第二次辅导

巩固良好的信任关系。继续坚持平等、坦诚的态度,以朋友式的聊天形式,与之聊一周来的娱乐去向和学校班级趣事以及他平时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

效果——加深了解,师生可以成为朋友。再下次课堂准时到课,并认真听课。

3.第三次辅导

强调人与人之间彼此信任、尊重的方式与意义。按时上课,认真听课,是尊重教师的一种具体表现,同时自己又学到知识,一举两得。教师热情、友好、平等、亲近对待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来交往,缩短师生距离,增进彼此信任,从而使学生学自觉尊重教师。

效果——肯听教师的话和接受教师的教育。

4.第四次辅导

肯定其优秀的一面。陈坚除了学习积极性差、花钱大手大脚、沉溺于网络等缺点外,他的优点是团结同学,热心助人,不会参与打架斗殴,个人卫生习惯良好。为此,在与他沟通交谈当中充分肯定了他这些优秀表现,建立他的自信心,也适当在同学面前给予表扬,让他感受教师对他的关注与肯定。

效果——给他以一种鼓励,增强他改正缺点的信心。

5.第五次辅导

了解该生厌学产生的原因。谈到入校一年多,学习方面有何收获,有何想法。陈坚坦承学习态度不端正,想学就学,不想学就缺课,小时候对音乐的兴趣,长大后却没有那么浓厚了,尤其进入专业学校后,专业教师上课多是民族、美声等唱法,所教的歌曲都是经典音乐,不是流行歌曲,学起来乏味,难度又大,一时对学音乐产生迷茫,文化课又觉得可学可不学,对音乐专业学习目的模糊,不知道将来如何发展。

效果——了解厌学根源,便于对症下药,消除厌学心理。

6.第六次辅导

帮助其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学习目标。目标的设立会通过自我激励机制对个体发生作用。头脑中的目标意识越清晰,越具体,对个体行为动机的引发越有利。另外,目标的确立要适当高一些,这有利于激发潜能,一般来说,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过难或过易的学习目标都会影响学习动机。陈坚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来学校学习的目的仅是因为喜欢唱歌,他不知道毕业之后如何发展,也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样的工作,只想走一步算一步。由于学习方向不明而无从下手,无法激发学习兴趣,反而使他对学习产生不良的情绪。从陈坚说过想读大学和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分析,喜欢音乐和唱歌是好的,是他的一个特长和优势,可以通过发挥这个特长来弥补自身文化课方面的欠缺,报读音乐专业高校,并举学校很多成功的例子,告知他大学校园才是年轻人的美好乐园。与其分析,现在还是一年级,努力还来得及,大学艺术类专业的分数线普遍比综合类的要低,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陈坚的语文成绩还可以;从小就学英语,基础也不错,会些口语;数学比较差,家庭条件允许可以通过请家教补数学课,提高数学成绩。

效果——不良的习惯慢慢消失,学习态度慢慢端正,开始按拟订的学习目标。

7.第七次辅导

跟踪督促学习,提高其自控力,教会其合理安排时间。让一个学生进步不容易,尤其是思想方面的进步,经常会因为人性懒惰和忍耐有限的弱点,反复无常,需要教师、家长共同沟通、配合,分清各方责任,并且协助制定科学的学习时间表,合理安排时间,定出短期和中期的发展规划,严格按学科科目与时间表督促检查,提高自控力,持之以恒。

效果——生活学习开始规律,晚归现象减少。

8.第八次辅导

劳逸结合,沟通交流。教师家长定期沟通,反馈各自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及时肯定良好、进步的表现,也有策略地指出欠缺之处,鼓励其既要学会学习,也要学会休息,强调学习生活节奏协调,节假日可以陪同外出游玩,放松思想,劳逸结合,学习常态化、习惯化,学习生活形成良好习惯。

效果——一个好学生出现,一年级第二学期至今表现良好,积极参加班级学校活动,为争取到高校学习努力备考。

七、辅导效果分析

经过半个多学期的辅导,陈坚的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有了一定的改善。他能主动到课堂学习,有了一定的学习目标,对未来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到课率有了明显提高,迟到、旷课的现象减少,睡懒觉现象也基本没有了,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提高,任课教师反映他能在文化课上主动提问题了。心理辅导对该生的厌学心理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孙建荣.中学生厌学的个案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篇5: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辅导记录

一、学生基本情况:

1、辅导对象:陈某

2、性别:男

3、年龄:15岁

4、年级:八年级

5、个案表现:陈某在校成绩较差,爱捣乱课堂纪律,行为不能自控。

二、问题行为表现:

1、学习成绩较差。从四川转入我校后,数学成绩保持合格,语文不合格现象经常发生。

2、违反课堂纪律。课堂上有教师在时,陈某时有分心现象。教师不在时,违反课堂纪律。受批评后,屡教不改,带头影响全班自修。

3、作业完成欠佳。课堂作业马马虎虎,应付老师。家庭作业则不做或经常少做。

4、教育无效,反应剧烈。教师对其多次教育,虽能虚心接受,却屡教不改,无心学习,我行我素。家长教育后,也是不以为然。

三、背景资料调查:

1、家庭背景:

父母都在本地打工,父亲性格粗暴,对孩子已经打骂成习惯了,母亲性格懦弱,也不懂如何教育孩子,造成孩子有话不肯跟父母说的局面。

2、学校背景:(1)学校大环境

镇中心小学,学习风气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普遍重视,要求较高,学生间能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2)班主任、同伴看陈某

班主任认为陈某转入本校后,常有作业不做现象,并屡教不改。同时,认为陈某喜爱表现自己。教师在教室上课时,表现出非常的配合。不在时,和同学争吵,甚至打架。经批评后,泪流满面。但却屡教不改。

四、辅导的对策和干预措施:

1、整体策略

根据陈某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性辅导对策。从陈某本人来说,首先从稳定情绪入手,调整认知,指导行为。最主要是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入手,其中争取学校班级的支持作为辅导的关键。

主要过程:建立关系——调整认知——助其行为转变——积极体验

2、辅导实施干预的策略

(1)与该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引导陈某倾诉自己的烦恼,从中了解到陈某大量情绪的认知困扰和心理矛盾。发现陈某对老师和同学过激的话语很在意,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

说话间,我发觉陈某常常话语间歇,并伴有焦虑不安的情绪,由于时间关系,约定几天后再谈。以后连续两天运用机会找他谈天,问他喜欢什么活动,喜欢看什么样的电视等,与他建立友善的关系。

(2)了解该生的有关情况,助其调整认知。

与他建立友善的关系后,我和陈某进行了第二次面谈,帮助陈某调整认知。第一,父母工作忙与不爱他并不矛盾,应该体谅父母的苦衷,正是父母的辛苦工作才换来了他舒适的生活。第二,同学不愿意和你交朋友,令人烦恼。出现此状的原因是什么?最根本是自己经常跟同学打架闹意见造成的,也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

第三、老师批评教育你说明老师是很在乎你的。希望你能进步,同时,说明你确实存有不足,更加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3)抓住时机,助其转变行为。

当陈某进来时,告诉我,他已想通了,也在努力地改变。但跟同学闹意见的坏习惯改不掉。主要表现在:老是跟同学争吵,该怎么办?我和他定了一个“契约”。要求他根据契约要求做,并且提出改变途径。

第一,利用空闲时间,多找老师和爸爸妈妈沟通,倾述自己的内心,寻求他们的理解与帮助。

第二,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提高成绩。少违反课堂纪律,改变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印象。

五、心育结果与分析:

经过近一学年的心理教育与辅导,陈某的表现概述如下:(1)他对自己以往的不良行为已有认识,并正努力改正坏习惯,上课基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再捣乱,能听老师讲课了,与同学能和睦相处,不再打架闹事了。(2)他愿意为班集体和同学做好事了,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期末还被评为了“劳动积极分子”。(3)学习方面也主动多了,上课时也能举手发言,复习比过去自觉,成绩有了很大进步。(4)父母也反映他开朗多了。

七、辅导小结和启示:

本个案总的来说辅导干预的效果是明显的。这主要还得感谢陈某的家人和其他老师的协助支持。本个案的研究结果也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重大。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缺少亲情的家庭,导致了孩子出现个性偏差的现象。对这些孩子,我们更应考虑孩子满足需要的欠缺。应做好适当的“填补”作用,对孩子的爱要如“春风”,做到“润物细无声”。

篇6:小学心理辅导个案

盐步中心小学 肖等娣2009.11.20

一、学生基本情况:

1、辅导对象:小温

2、性别:女

3、年龄:9岁

4、年级:三年级

5、辅导时间:2008年11月1日——2009年11月15日

6、个案表现:小温在校成绩较差,爱捣乱课堂纪律,行为不能自控。

二、问题行为表现:

1、学习成绩差。从别的班级转入我班前,数学\语文不合格现象经常发生。

2、违反课堂纪律。违反课堂纪律,受批评后,屡教不改。

3、作业完成欠佳。课堂作业马马虎虎,应付老师。家庭作业则不做或经常少做。

4、教育无效,反应剧烈。教师对其多次教育,却屡教不改,无心学习,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上课了也不知道要进入课室上课,经常要老师去操场请她回来上课。

三、背景资料调查:

1、家庭背景:(1)个人成长史:

小温足月顺产,身体健康。1岁前由父母抚养,1岁后父亲离家出外打工后,父母的婚姻名存实亡,随患有严重的精神抑郁症的母亲生活至六岁。从小没有接受过正常人的教育,因为她的母亲不懂如何教育孩子,也根本没有教育能力,甚至受其母亲不正常言行的影响,她的心理行为也与正常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有很大的偏差,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不能与同学正常相处,自我为中心思想严重,我行我素,更加不能正常上课学习,经常扰乱课堂秩序,直到上二年级时,外公外婆根据老师的反映,才引起重视,把母女俩接到身边一起生活,由于以前养成了恶习,家庭作业屡次不做。外公外婆批评后,就借故往妈妈身边撒娇,以妈妈为“保护伞”,以示抗议外公外婆的教育。经了解情况后,觉得与人缺少沟通、不懂得与人沟通和相处是最大的障碍。

(2)家庭情况:

父亲离家出走,没有任何联系,母亲患有严重的精神抑郁症,也不懂如何教育孩子,造成孩子自出生以来就没有接受过正常人的教育,导致她的性格怪异,心灵严重扭曲,不能和正常

人相处。

2、学校背景:(1)学校大环境

小温从2008年11月1日转到我班上,我班是一个优良的班集体,学习风气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普遍重视,要求较高,学生间能相互尊重、团结友爱。首先我以身作则,不在学生面前表露出讨厌她的言行,因为教师讨厌她,同学自然就看不起她,疏远她,这就更加剧了她的逆反心理。甚至扭曲她原本不太健康的心灵。

(2)原科任老师、同伴看小温

原任课老师认为小温是个不正常的孩子,经常扰乱课堂秩序,经常打同学,甚至老师也敢打,没有同学愿意和她玩,在课堂上大喊大叫,常有作业不做现象,学习成绩差,并屡教不改。

四、分析与诊断:

1、基本需要满足的欠缺

(1)亲情的需要。由于从小父亲就远离身边,虽然有母亲的照顾,但母亲是个患有精神抑郁症的人,最终不能与父母之爱相比。小温从小在家中感受到的只是妈妈不正常的言行,对亲情尤其是父爱的需要,明显不足。

(2)关注的需要。为引起同学的注意和老师的重视,其时常跟同学闹意见、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以及不做家庭作业以得到老师的批评而引起老师的注意。

2、对立与参与的心理矛盾

在上述情况下,小温产生了与同学、老师的对立情绪并伴随反抗行为。一方面与同学打架、捣乱课堂纪律而觉得受同学注意。另一方面,以不做家庭作业得到老师的批评而引起老师的注意。虽有着迫切地参与班级群体的意向,以从中找到归宿,获得承认与尊重。但她的表现受班级群体的拒绝与排斥,使之无法实现。从而产生剧烈的心理冲突并为之困扰。

3、热心与冷漠的结果

基本需要满足的缺乏与剧烈的心理冲突,使小温原本不太健康的心理严重失衡。由此,带来严重的行为的偏差。如:捣乱班级纪律、课堂上大喊大叫,说粗口,扔同学的学习用品,家庭作业连续不做„„同学与教师的不理解,训斥与希望受到重视的心理互为矛盾,导致对学校、班级生活的热心与冷漠的表现这样表里不一的局面出现。想上学又怕上学的矛盾心理。所以就会产生每当上学的时候走到学校门口,想进去又怕进去的表现行为。

4、诊断

出于对父母爱的需要,用异常的表现衬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来得到同学与老师的关注。据目前的现状基本属于个性偏差和心理障碍造成的学校适应障碍。

五、辅导的对策和干预措施: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看出小温只有基本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以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如、学习的需要、成长的需要。于是我制定了以下的辅导策略:

1、整体策略

根据小温的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性辅导对策。从小温本人来说,首先从稳定情绪入手,调整认知,指导行为。最主要是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入手,其中班级中同学的支持作为辅导的关键。

主要过程:建立关系——调整认知——助其行为转变——积极体验

2、辅导实施干预的策略

(1)与小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一天到我班(2008年11月1日),我就引导小温倾诉自己的烦恼,从中了解到小温大量情绪的认知困扰和心理矛盾。发现她对老师和同学过激的话语很在意,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她对老师和同学都怀有敌对的心理,为了消除她的这种心理,每当上新课,我一定要请她做小老师,教大家学生字,设置最简单的问题请她回答,帮助她树立自信心。下课的时候,我没有马上回办公室,在课室里观察她的行为表现,看看她是怎么样和同学相处的,发现有问题立即对她进行引导,并鼓励同学多和她玩,有时候她伸出五个手指成爪子状伸向同学说:“打死你。”吓得同学连忙躲开她。通过观察我发现她并不是真的想打人,而是不会和同学相处造成的。她只会用这种别人不能接受的方式和同学玩,通过教育,她很快就没有了这种动作,也不讲粗口了。当发现她会折纸鹤时,我就奖励她一本折纸的材料,叫她下课后教同学折,渐渐地和同学能较好地相处了。11月18日那天家长还买了礼物请全班同学为她庆祝生日,唱生日快乐歌,覃钰雯同学还为她讲了一个故事,有的同学还画了一幅画并写上祝福的话语送给她,我抓准机会对全班同学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效果非常明显。消除了刚来时的那种敌对心理。让她多参加集体活动,比如:秋游、带领全班同学去操场玩游戏、放风筝。让她和同学一起玩,和同学们一起照相,看到她能融入这个大家庭,我也开心极了!每天下午放学后,我都要把她留下来,和她总结一天的行为表现,好的表现由我来说,不好的让她自己说,并对她提出要求。同时给予奖励。第三周逐渐好转,没有过分影响上课的行为,基本上能正常上课。第四周后对她比较放心了。我还问她喜欢什么活动,喜欢看什么样的电视等,与她建立友善的关系。

(2)了解该生的有关情况,助其调整认知。

与她建立友善的关系后,我和小温进行了多次面谈,帮助小不温调整认知:

从谈话中得知,小温认为爸爸不管我,同学们不理睬我,老师也讨厌我。这些,都是不喜欢我的表现。(说话的时候,小温不停地擦拭眼泪,哭得非常伤心。)

见小温这种样子,我帮助其分析如下:

第一,父亲不理你,但是还有外公外婆关心爱护你,妈妈关心你,妈妈身体不好,你更应该学会关心妈妈,也应该体谅外公外婆的苦衷,正是外公外婆的辛苦工作才换来了你舒适的生活。

第二,同学不愿意和你交朋友,令人烦恼。出现此状的原因是什么?最根本是自己经常跟同学打架闹意见造成的,也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

第三、老师批评教育你说明老师是很在乎你的。希望你能进步,同时,说明你确实存有不足,更加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经过我的分析后,小温似信非信,对我的话感到非常的怀疑。你想想,老师和同学是否真的不喜欢你!回去后再想想。

(3)抓住时机,助其转变行为。

经过一个多月的辅导,她也在努力地改变。但跟同学闹意见的坏习惯改不掉。主要表现在:老是跟同学争吵,该怎么办?我和他定了一个“契约”。要求他根据契约要求做,并且提出改变途径有两条:

第一,利用空闲时间,多找老师和同学沟通,学会和同学相处,寻求他们的理解与帮助。第二,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提高成绩。少违反课堂纪律,改变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印象。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辅导,在2009年7月的期末考试中小温的语文取得了97.5分的优异成绩,从原来的不及格进步到班上第六名。

(4)、改变思维定势,体验成功。

以后每经历一周,我都要和小温谈谈一周来的情况,觉得她心胸开阔了不少。在本学期的语文单元测验及月考成绩都能达到优秀以上。我给她提出以下的要求:

首先,思想认识到位了,才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才能利于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其次,按时完成作业。当遇到不懂的题目时,可以寻求小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不要气馁,要向小老师真心诚意请教,既可以提高学科成绩又可以改善同学之间的关系。

小温近学期来心情愉快,未出现大波动,通过向小老师询问学习方法求得帮助后,表现也好了很多。现在,在语文课上有较好的表现,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她对自己的前景充满希望,觉得自己已经能比较自然地面对一切了。

(5)广开渠道,创造辅导环境。

我知道要对小温进行辅导,必须建立一个较好的辅导环境。于是,我还做好了如下工作: A、与小温的外公外婆沟通:主要涉及4个方面:第一,了解家庭情况。第二,表达对他

们关心小温教育的敬意及其中苦衷的理解。第三,提出家庭教育方法的建议。如:多给小温鼓励,相信小温,不应施压,以教育为主,不能老是打骂。第四,要经常与小温沟通、交流,了解孩子近期的心理动态。

B、与科任老师的沟通:我与科任老师进行了交流。向其介绍了小温的情况并介绍辅导方法,希望科任老师能在课堂上多关注小温。及时肯定她的细微进步,创造小温在群体中自我展示的机会。并希望老师能帮助她在同学们面前建立自尊、自爱的信心,以使小温能博得同学的友谊和其他任课教师的关注。

六、心育结果与分析:

经过近一学年的心理教育与辅导,小温的表现概述如下:(1)她对自己以往的不良行为已有认识,并正努力改正坏习惯,上课基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再捣乱,能听老师讲课了,与同学能和睦相处,不再打架闹事了。(2)他愿意为班集体和同学做好事了,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期末还被评为了“学习进步奖”。(3)学习方面也主动多了,上课时也能举手发言,复习比过去自觉,成绩有了很大进步。(4)外公外婆也反映她开朗多了。

小温的表现说明由于他的个性偏差、心理障碍造成的学校适应障碍问题已经得到改善,情绪控制和行为约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尊心和进取心也有所增强;并能注意摆正自己与集体、同学、师长的关系,反叛心理也已经基本克服。总之,小温已经向良好的社会适应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她的自我意识得到了明显的发展,语文学习成绩都在优秀以上,各方面的表现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七、辅导小结和启示:

本个案总的来说辅导干预的效果是明显的。这主要是我们作为班主任要用爱自己孩子的方式去爱每一位学生,不要人为地造成“师源性”的问题。本个案的研究结果也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重大。良好的教育氛围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缺少亲情的家庭,导致了孩子出现个性偏差的现象。对这些孩子,我们更应考虑孩子满足需要的欠缺。应做好适当的“填补”作用,对孩子的爱要如“春风”,做到“润物细无声”。

篇7:青少年心理健康个案辅导报告

修水县四都中学赖小华第四次作业

青少年的思想和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由于他们主观上对事物的认知还存在着片面性和模糊性.再加上外界环境影响,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或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就需要教育者运用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正确引导。

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大批农民工入城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也不断增多。我班有学生62人,其中留守儿童有34多人,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 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自信,进取性、自觉性不够强,生活习惯不良,不讲卫生、不勤换衣服等。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留守儿童”这一系列问题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压力,也给老师带来了新的课题研究。:

案例1:明娟娟是我班的里一个的女孩,性格孤僻,平时总是喜欢独来独往,她生活简朴,衣服着朴素,不愿与同学交往。在校长的带领下,我决定找娟娟谈一次心,开导开导她,让她能快乐地融于集体生活中。一谈到这一话题,便不停的流泪。带着疑问,我们对娟娟讲行了一次家访

娟娟一家四口人,由于该村人多地少,加之都是山田,土地贫瘠,这里的村民生活水平相当低,改革开放之前,这里的人均年收入只有几百元,再加上娟娟的妈妈常年卧病不幸逝世,娟娟的父亲为了让孩子过上好日子,早在几年前年前就出门打工。。。娟娟与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娟娟。每年只有到春节或隔个春节才能与父母团聚,春节过后便是漫长一年或二年的思念与等待。由于母亲的逝世,父亲的外出让娟娟是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所以她封闭自己的心灵,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性格变得特别郁闷,不善与人交流,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本该活泼开朗的花季少女变

案例2:余怀,男,12岁,六年级学生。性格上冷漠,孤傲,无谓,懒散,自尊心极强;人聪明,但上课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即使老师提问也表现得不乐意回答;作业马虎,写字潦草,爱顶撞老师。我决定找余怀谈一次心,原来去年他的爸爸在外打工时伤了脊椎一时半会儿站不起来了,为了生计妈妈只好外出打工。余怀就是因为长期的父母的爱的缺失,使得他内心很脆弱、敏感。作为老师,只有给予他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他改掉傲气,忘却孤独,增强爱心,促进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为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社会经济大战总目标,综合解决,才能标本兼治。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高度重视,将其上升为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去研究解决,才能全面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仅就自己调查研究的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一、首先,要积极发挥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充分意识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性,集齐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解决此问题,众志成城。其次,建立或完善农村社区监督系统,得到全社会热心的帮助,关爱。最后,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网吧,游戏厅,录象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并加以严格治理,加强对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教育与监督,净化社会环境。

二、家长必须经常与代理监护人联系和交流;有关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构建父母子女沟通机制,筑起打工族子女与父母情感交流的桥梁。

三、完善学校教书与育人的教育,发挥其教育主导作用;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及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要给留守儿童特别的关爱以感化留守儿童的内心。

篇8:心理健康个案辅导

展展年龄12岁, 是自闭症康复部程度较好的一个孩子, 小学的课程已经学习到了五年级下册。只是自制能力较差, 在进行一对一教学的时候经常溜号。他是一个很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在他的思想里, 他认为对的东西就是对的, 认为不对的东西就是错的。而且他很固执, 即使将事实摆在的他面前, 他都会找出各种理由去反驳。他不能体会身边的人对他的爱, 他认为家里人为他做的事情都是应该的, 思想有些消极。父母工作比较忙, 有时间都尽量陪他, 妈妈每天晚上负责教他作业, 和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缺乏技巧, 在交流或游戏中经常和同学产生矛盾, 有时会欺负程度不如他好的同学来出气。

他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强, 在自闭症训练部学习4年, 于2010年9月毕业, 到普通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但转入普小后, 由于行为问题及适应性问题未能继续留在那里学习。目前情绪低落, 攻击性行为较多, 人际交往有障碍。

二、个案沙盘

第一次沙盘主题:繁华江畔

模拟哈尔滨的江南和江北 (上北下南) 。这是一幅动静结合的沙盘作品, 在沙盘的开始整个画面很和谐, 天上有飞机, 有车辆的往来, 架设桥梁和公路, 还有火车在通过, 中间的公路代表的是浮桥, 每天浮桥都会按时开放和关闭;江门上有等待出发的船只。江北有正在开采的钻石矿场, 挖掘机正在作业, 江南有一家售卖水果和瓷器的店, 很热闹。

待沙盘环境稳定后, 出现了动态变化, 两船相撞, 虽无人员伤亡, 但有一艘船沉到了江底, (他用沙子掩埋来表示船已沉入江底) 永远不会被人发现。之后又出现了另一艘船撞坏了浮桥。空中的飞机发生了碰撞, 没有坠毁, 各自飞去了。

当教师问他是否要对完成的沙盘进行最后调整时, 他主动修复了撞坏的浮桥。

沙盘中一只蓝色的船代表自己, 他还带着另一只船要从桥下面的水域通过, 却因为浮桥有时间限制而被阻止通行, 好不容易通过了浮桥的阻碍, 却被火车桥下的船挡住了去路, 而这时浮桥也关闭了, 他们被困住了, 进退两难, 只好在船上找一些娱乐活动来消磨时间。

第二次沙盘主题:安静的城市

(接上一个故事)

他这样形容他的作品, “虽然远离繁华, 但景色却依然很美。”

这也是个动静结合的沙盘作品, 整个沙盘摆放很简单, 这次红色的船的驾驶员代表自己, 他告诉老师, 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 这一次, 他和同伴要去钓鱼, 他多加了一艘船, 这艘船上储备了很多油, 用来当他们被困、油料用尽的时候提供燃料。所以, 这艘船不可以轻易离开港口, 要随时候命。

江上面有个火车站, 有两列火车正在候站, 在他和同伴出发的同时, 这两列火车也同时出发, 开往不同的方向。

第三次沙盘主题:深浅不一的钻石

在海边的一个山坡下埋着很多的钻石, 曾经有施工队发现了这座矿山, 在他们挖掘的过程中, 本来祥和宁静的海边突然气候恶劣, 一阵大风把施工队吹散了, 也把山坡变成了大山, 钻石被深埋在山下, 从此不再被人发现。在海中有一个荒岛, 岛上没有生物, 长潮后就沉浸到大海里了。

海边要进行“机动船比赛”, 自己是监督员, 两艘船发生了事故, 其中一艘船被救到了海岸边, 但另一艘沉到了海底, 幸好无人员伤亡。

第四次沙盘主题:一个热闹的餐厅

沙盘中分为四个区域, 分别是:餐厅、厨房、办公区以及客房, 在客房中还包括了卫生间, 其中的人物是服务人员和卫生员, 办公室是自己和同伴工作的地方, 但自己现在并没有在其中。

三、沙盘作品的分析解释

展展很想到普通小学去学习和生活, 希望生活从此有所改变, 但被退回后他很失望, 情绪低落, 内心充满了挫败感, 于是在沙盘作品中出现了汽车﹑火车﹑船和飞机, 体现了学生希望利用外界力量的支持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而火车除了象征着巨大的外在力量援助外, 还象征着一种机遇, 说明学生很想再有机会去普通学校接受新的教育;飞机往来于天地之间, 象征着包容性和分离性之间的平衡。而展展自己摆放的飞机却出现了碰撞, 失事飞机可能隐含着对自己的否定和愿望的破灭。这也正体现了因为自己未能适应普小的学习和生活被退回的现实使得他对自己充满了否定和自卑。

桥是连接﹑沟通的重要建筑物, 也沟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 桥首先象征着起沟通作用或连接作用的人或物。桥还象征着生活阶段的过渡, 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由此可见, 这次的转学事件对展展情绪的影响是很大的, 导致了他多种行为障碍, 也间接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渴望, 宣泄了不良情绪。

第二次“安静的城市”的沙盘比较荒芜, 内容并不丰富, 自我否定和消极的情绪仍然存在, 火车的驶入与驶出, 象征他希望有外在的动力来帮助自己摆脱困境。

第三次“深浅不一的钻石”的沙盘作品中却不见“钻石”, 依然出现了埋藏和沉船的情况, 表明学生的内心仍然存有自我否定和逃避的状态, 宝石象征着他个人的闪光点, 他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好的一方面, 有时甚至故意做出破坏的行为, 他把自己深深的藏起来, 好好保护, 怕受到伤害。

第四次“一个热闹的餐厅”在沙盘中内容是比较丰富的, 沙盘中摆放马桶等卫生间的设置, 象征着个人的弱点和缺点, 学生摆放了马桶, 表明他能意识到自己缺点的存在, 并觉得这些缺点还不是很严重, 不是无可救药的, 是可以改变的, 自己也愿意改变。

第五次终结沙盘:和平的军事基地

沙盘中有两个军营, 在军营中有时刻准备出发的坦克和充足的炮弹, 有时刻准备执行任务的飞机也有执行完任务回来的飞机, 敞开的大门两侧外有戒备用的大炮和碉堡, 他自己这样说, “战争是无法预测的, 随时都有可能爆发。”老师问他:“这样戒备森严的基地, 别人会不会因为害怕而不敢进来呢?”他的回答是:“对那些朋友当然不会开火, 但对不怀好意的家伙, 只要靠近, 那他们就完蛋了。”

五、总结分析

第五次的沙盘是模拟军人之间的战争情景, 设立了界限, 用栅栏把自己的区域保护了起来。出现了令人可喜的景象:沙盘中出现了敞开的大门, 代表着自己希望别人能走近自己, 但从整个装备来看, 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防御准备。他害怕自己受伤, 对接纳自己、向自己示好的人表示欢迎, 但对那些对自己有敌意的人, 他要他们离开自己的世界。

与之前的四次沙盘比较, 由最初的自我否定、封闭, 到现在的愿意试着敞开自己的“心门”去接受那些对自己没有伤害的人, 可见学生的心灵创伤初步得到了修复和整合, 不良情绪基本得到了宣泄, 情绪趋于稳定。

上一篇:杨花赞散文下一篇:杨桥小学2011学年小学语言文字工作奖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