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睛看教育

2022-06-27

第一篇:第三只眼睛看教育

用第三只眼睛看我(转)

在作文书里面看到一篇自己感觉很新颖的文章,把它转下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撇、横、竖钩、提、斜钩、撇点”——小时候老师告诉我,“我”字应该这样写。长大后,我重新认识“我”字——这七种笔画构成的“我”,每一笔都是我真实的写照。

——题记

风吹。草动。

风扬起发丝,亦牵动我脑海中杂乱的思维,猛然醒来,有一丝伤感,有一丝顿悟。走过一段泥泞的路,经过一些混乱的日子,虽不能像鲁迅一样自嘲,但至少也应该自省了吧。

撇 :“我”的第一笔是“撇”,表现了我的性格特点——倾斜。

面对生活,我总有太多抉择。面对抉择,我总有太多犹豫。犹豫总是使我辗转反侧,徘徊不定,徘徊中躁动不安的心难免会动摇,无法理智地面对一切,感情用事使我心中的天平一度倾斜。

心倾斜了,路迷失了。重心和方向也偏移了,执拗的我曾迷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横 :有这样一种自信:认为自己是对的,即使错了,也倔强地一错到底。面对这一“横”,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固执,固执得有悖情理,缺乏变通。生活中与人交往,这一“横”如一把无形的刀,往往在刺痛了自己的同时地刺伤了别人。固执导致伤害。

竖钩:一支秃笔在纸上由上到下一掴到底,却在临近终点处突然转弯,这便是“竖钩”的脉络。

如一泉细流奔突向下,突然遇到礁石,如一根长竹直插云霄。突然遇到疾风,我的人生转了个弯,命运转了个弯——人生之路总在最关键的时刻调转了方向。这是懦弱吗?

提:从最下端毫不犹豫地向上攀,从最底处毫无悔意地向前行,从最卑微处毫不畏惧地向“高高在上”靠近,从“小我”向“大我”靠近。

攀登书山,只求向上。荆棘刺破肌肤,割伤足腕,苦难在饱经忧患后的肉体上烙上深深的痕迹,风雨无情地洗礼着残有的破布衣衫。

这样一路攀缘,只顾着急速向前,却忘了自己早已筋疲力尽,以至于在途中倒下,在最不情愿的时候无奈的停息。

“提”是以奋力之笔向上,却在力尽之时默然渐止。我常在鸿鹄鹏程的情境中开始,却又在急于求成中轰然倒下而结束。总以为自己可以绝处缝生,到达理想的彼岸。我太过于看重生活的目标,却忽视了生命的过程 忙于奔波急于求成,结果获得的只是徒劳。蓦然回首,我生命里的这一“堤”警醒了我。它使我明白:在忙碌的一生中,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把握生命的过程,拓展生命的宽度,增加生命的厚度。

斜钩:人生路上总有些斜坡,平坦之中不乏陡峭,舒适安逸中伴着潜在危险,飞跃升腾中会有急速跌倒的可能。有时候面对“我”中的这一“斜钩”面对这一急速跌倒的生命状态,我无可奈何。

在人生斜坡的顶端,在生命的顿挫处,明知走下去会滑到谷底,遍体鳞作,却任凭自己一路下滑,无可救药的堕落,直到感觉到身体的疼痛,心灵的苦涩才突然想到上进。在将到

坡底时突然站起,将近绝望时萌生希望。然后告诉自己:在人生路上,即使倒下,也应该在前行的路上,而决不在后退的阴影里。这一“斜钩”启示我:在人生路上,不管是坦然大道,还是崎岖小路,都要用坚强战胜脆弱,用上升和前进,代替跌倒和后退。

这一“斜钩”让我摒弃曾经的脆弱和自甘堕落,勾画出一个坚强上进而不认输的我。

撇:夜深人静,我独自比画着“我”字的笔画,面对心灵的镜子,回顾着自己的人生,重新认识它。此时,我再次凝望这一撇,回首走过的路。一撇转弯,一撇斜行,一撇将人生的重心转移。一撇蜿蜓。一撇将人生的长路转向。

点:我的自我审视以“点”结尾,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点”之后,会生错觉,有时会让人生的答卷打上红叉,有时也会在这一“点”落笔时自我审视,自我警醒。在人生关键时刻慎思而后行。“我”中的这一“点”,让我能够谨慎地添上得意的一笔。

我要用第三只眼看清“我,”自我审视——重新认识自己,让人生的路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多一些前进,少一些羁绊;多一些稳重,少一些草率。

用第三只眼看“我”,回顾过去,审视自然。

风又吹过,思绪随风飞扬……

点评:

文章把对人生的感悟浓缩在一个“我”字里,向读者展示了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尤其对“我”的每一笔进行了形象描写,并丰富了每一笔的内涵,从而使“我”内心更丰富,形象更美好。作者具有可贵的创新思维,实在是了不起。(龚赤清)

柏松海发

第二篇:人类有第三只眼睛?

如果说人有第三隻眼似乎有点荒谬,最近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中的松果体(Pineal Gland)对光有反应,松果体可能成為人类第三隻眼。

松果体位於中脑前丘和丘脑之间,长5至8mm,宽3至5mm灰红色椭圆形小体,又被称為脑上腺。近年科学家发现许多低等脊椎动物松果体是内分泌器官,对光產生反应,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Melatonin)有助识别昼夜时间。

过去科学家认為松果体不能直接感光,需透过视网膜感光受体才能感光,1999年4月科学家陆卡斯(Lucas)等人在权威杂誌《科学》发表论文,他们利用失明小鼠做实验,透过实验他们认為松果体是不能对光產生反应,继而提出「非经典感光受体」假说,由於「非经典感光受体」假说的支持理据不足,陆卡斯等人表示这一假说有待进一步探讨。同时有科学家认為松果体与视网膜相似,可能是直接感光器官,松果体被称為「折迭的视网膜」,科学家假设大脑存在光传导通路,松果体就能直接感光,若松果体可感光又有什麼作用,目前仍没有任何答案。

最近科学家在清理实验室鱼缸时,发现被称墨西哥盲鱼的墨西哥丽脂鲤(Astyanaxmexicanus) 居然能对光產生反应,原来盲鱼是利用牠们的松果体对光有反应。英国视觉色素专家吉姆‧波马克表示研究证实部分动物松果体能產生光感应,而神秘学家也认為可透过静心冥想、打坐等方式激发松果体退化性后,可捕捉连肉眼也看不见的光,不用透过视神经传导也可直接看到,开啟松果体功能后,人类才是真正的大开眼界。德学科学家笛卡儿表示如果眼睛是人类的灵魂之窗,松果体就是灵魂所在之地,意大利一项研究表明切除松果体后会促进人体部分肿瘤生长,而正常松果体可能具有防癌作用。

信息来自:希望团队

第三篇:《第三只眼睛看中国》读书笔记

在众书当中,我选择了《第三只眼睛看中国》这本。究竟用第三只眼睛看到的中国是个什么样的中国?这本书给了我详尽的答案。

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格局,对此,我们国家的对外原则是不干预各国内政。然而,现实并非如此理想。历史以来,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很深的误解,除了政治家们出于意识形态的对立而完全不能相互信任之外,在社会一般公众的心目中,对方的政治行为和思维方式也是明显荒唐而不能理解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内部事务的干预,被中国一般民众和中国的政治领袖们看作是老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的表露,是与经济侵略、文化侵略并行的政治侵略。究其原因,其实就是实力不足——大鱼吃小虾。

“民富则国富”。我们知道,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在内战中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农民的支持与参与。在近代的革命中,农民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人口的大部

分又是农民。只有掌握了大多数人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动员群众干大事。李大钊在此显露出了他的先见,他觉得,只有完成农村的改造,新中国才能到来。中国的历史反复证明,农民是决定一切的。该如何解决农民问题是个大问题,然而,善察毛泽东的意图而又极富智慧的周恩来还是找到了解题的钥匙。

“农业学大寨”这个词我是在小洲村的一座桥上看见的,如今在本书中再次见面,才真正了解了它的深层意义。 不仅是庸俗狭隘的农民理想具有了社会主义的光环,而且使这个“大家庭”还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净化灵魂、提高农民、由穷变富等。农业学大寨运动最大的客观效果是:赋与农民以理想和希望,使他们甘心情愿地被牢牢禁锢在土地上。而这正达到了毛泽东约束农民的目的。

农民问题一直到今天仍然存在,是中国共产党一向关注的对象。后来邓小平推行的方案——释放农民的力量,即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四川和安徽的试验获得了预想的成功,农民在改革初始表现出了巨大的热情,如同当年分地主的土地是一样兴高采烈。经过改革,农业的粮食总产有了提高,农民的吃粮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更重要的事,生产队解体,使农民获得了劳动自由和人身自由。在农民获得的土地越来越少的今天,党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大大减轻了农民的生活负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

农民生活越来越富裕,农村建设越来越稳健。农民致富的神话也在上演,一条江苏省江阴市长江村分发“真金白银”的消息轰动全国。“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的华西村就代表了无锡的高度——泥土里长出中国“第八高楼”。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得不说知识分子对中国的影响。还记得毛泽东说过“有些同志说些不聪明的话,说不要知识分子也行。这话不对!现在叫技术革命、文化革命,革愚鲁无知的命。没有他们是不行的,单靠我们老粗是不行的。”毛主席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认识还是很有先见的,可是在1957年的反右斗争中,30万知识分子被打成“敌人”而惨遭折磨,中国知识分子的处境从此不断恶化。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知识分子的命运就此改变。

党的上层领导对知识分子的不信任从他对知识分子的判断可以看出——“中国的知识分子有两个字可以概括,一是懒,平时不肯作自我检查,还常常翘尾巴。二是贱,三天不打屁股,就自以为了不起。”但是毛泽东后来也承认,打江山可以依靠工人和农民,而坐江山绝不能没有知识分子。他虽然为自己得出的这个结论感到苦恼和不快,但还是为此而采取了两个措施。

虽然之前毛泽东犯了让千万知识分子受罪的事,但是在此他还是很有领导风范的,没有因为个人的不快而掩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这不正是一个好的领导应该有的素质吗?出错了毛泽东首先是做出自我批评,认定症结的主要责任者和该打板子的是自己一方,并且明确要求中共向适应社会的方向转变,这都是极为难得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矛盾促进事物的上升与发展。用第三只眼睛看到的中国让我看到了中国更加深层更加立体的一面。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运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更加了解我们的祖国,更加了解我们敬爱的中国共产党。以党的最终目标为信念,并坚持不懈,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以先进的思想克服腐朽思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时时关心时局,站在一定高度看问题,力争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善于学习,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本领。

第四篇:股市中不可小视的“第三只眼睛”

有位诗人非常形象的把交通指示灯,比喻为三只彩色的眼睛。同所有的新手一样,刚学开车时,老是不明白黄灯有什么用。原因是我们习惯了红灯刹住和绿灯通行的思维定势,总觉得黄灯是多余的。直到车开得滚瓜烂熟了,才体会到,黄灯一点都不多余,它是给驾者一个缓冲停顿和自我判断的时间,在这里,驾者可以根据黄灯闪亮的一瞬,自我审视停住还是通行。毫无疑问,由于黄灯的存在,避免了许多本应发生的交通事故。

假如用黄灯来审视我们的股市,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

股市里看似没有黄灯的,非绿即红;非涨即跌,黄灯好象不存在。其实,它是存在的,股市不会停止交易,但我们可以停下来。

股市中的颜色同交通相反,当我们在股市遭遇下降通道(红灯)时,我们会停顿下来,因为我们必需停下来,否则我们会因撞红灯而出车祸输得很惨。反之,一生时逢大牛市不断创新高(绿灯)时,我们可以满仓无所畏惧大胆前行,因为我们可以做到收益的最大化。我们身处在牛熊这两种市况下,都是市场环境给予我们阴阳的明示,使我们一目了然无需自主判断,可以不犹豫地进行选择进退。股民大多数是在非绿即红;非涨即跌这两种情况下度过的。

黄灯的股市感应状况就有所不同,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和信息前提下,判断自己的投资取向,做出符合自己利益而又不违反规则的决定。这个时候,市场不会给你明确的指示,你是你自己的惟一决定者。你愿意的话,可以进行下去,或者,你可以停下来。总之,你是你的主宰。这样的机会,出现得不是很频繁,而且总是稍纵即逝。

股市黄灯感应会出现以下几种形态:

第一种,我们在历史高位成功逃顶后,即时刹车,不被每一次中途反弹诱惑,远离了股市,纸上富贵得以变成真钞,而成为股市真正的赢家。然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真正能做到远离休息的少之又少。

第二种,我们没能经受住中途反弹诱惑,逃顶后,不小心又抄底杀回来了,那么,就应该严格止损,然而,止损是件很心疼的决策,不及时止损,就是心太软,下不了手。但必须下,因为你不可能知道这只股票会再跌多深。设置停损点或止损位,就等于为你买的股票装一个“报警器”。如果股价大跌连连,你却只会损失一个“车门”(10%的止损价) 。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其必备的基本素质不是头脑聪明会技术分析,而是要有止损的决心勇气。

第三种,对套牢的股票高抛低吸、滚动操作。高抛低吸、滚动操作得好可减少亏损,但在一个垂直下跌的市道中,却很难滚动起来,原因就是抛出后没有耐心静待其回落到足够低位,差价越做越短,结果高买低卖适得其反。

第四种,重仓高位被套。股市在下跌周期中九成以上的股票没有获利机会。毕竟能逆势走强的是少数,而且在下跌周期中经常是今天强明天就弱,很难操作。倘错过了止损时机,深度套牢被腰斩。也应做到远离市场,不去看市值,不去低位割肉,在趋势未明朗之前,不要去追加资金,以免雪上加霜,增加更大损失。耐心等待下一个牛市周期到来,解套也不是遥不可及的。

第五种,一停二看三通过,一停:就是在牛市见顶趋势发生变化后,停止盲目冲动,已获利的筹码要变现,并将资金撤出股市,以防止手痒出错,华尔街有句名言:股市中赚钱很快,但亏钱也很快,而且,每次亏钱大都是赚了钱后洋洋自得之时发生的。二看:就是了解宏观经济和海外经济信息,研判行情和未来经济走势,并结合新经济(净值,档案,基金吧)背景下受益的个股或板块,把握住热点,扎扎实实选好股票,等待趋势的逆转。三通过:当确定趋势拐点,政策面,技本面,技术面实现共振,股价又跌到足够的低时,应全仓杀回,快速发动,加足马力大胆通过。

我们习惯了在红绿灯下炒股,往往忽视还有黄灯给我们缓冲决定的机会。黄灯的股市状态,就是在提醒我们:

在股市中除了红绿两只眼外,还要多一只黄色的眼。

第五篇:第三只眼看教育

——记寒假家教社会实践心得

这次寒假因为我们专业放假比较早,所以我在六启家教中心做了为期半月的助教。我的工作是每天晚上辅导学生们的课外作业以及疑难问题,家教中心那里是一个助教负责一个班的,而我班上是5个学生,他们都刚上初二。

不得不说,由于教育的改革,出来的弊端和优点是非常之多的。同时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一样,大家会为了争取那一点成绩而放弃了一些本来很重要的技能,而由此,社会上就会出现一些高分低能的人了。

其实在这一段时间里,我真的是感触颇深,对于孩子们的负担我也是深表同情。首先,他们晚上了还在做功课,这是父母对教育的看重,也是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也许有的是父母强迫的,有的是自愿的,有的可能坐在那里头脑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但是毕竟他们的精神是值得表扬的。每天我去的时候他们都会在一个笔记本上记上他们的课外作业,做完了给我检查,然后再修改才行,而且我的工作时间标准是2小时。但是说实话,我没有哪天是准时的2小时后下班走人的。关键就在于他们的作业,他们的问题!

怎么说呢,他们的作业其实在我们眼中不算什么的了,因为我们经历了高中堆积如山的作业,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语数外各一套题会是什么概念?老师们都强调的是题在于精而不在多,但是他们布置下的作业却是另一种状况了。我也看过他们的题目,我是觉得很简单的了,虽然那么多年了有很多遗忘,但是当我看一眼教科书我就可以解决那些问题的。但是学生们不一样的,他们要思考,的确也是巩固练习,因为他们的课外作业全是当天学的内容,不过他们却不会做,为什么呢?

这就应该联系到课堂了。我有看过他们做的笔记,很不错的,大家都写的很工整详细。但是当他们不会做了我叫他们看笔记时他们却不太能看懂,是看着笔记都不太能看懂那种,很严重的问题了吧!这比我们讲了题以后直接做原题做不懂还要严重!因为这说明了课堂上其实他们学的东西简直都是模糊概念的,就以一个勾股定理为例,当学了直角三角形以后处理作业就应该首先考虑直角三角形的定理吧,但是他们都不知道,我也仔细的给他们讲过了,不过我觉得效果并不好,关键是课堂,课堂一分钟可就相当于课下十分钟了。

这可能与老师上课的方法有关吧。虽然我没有站在课堂上授课,也不太懂得教学的方法,但是我却可以看到教学效果,我想既然身为老师,这一点应该具备的吧。再联想到家长们对孩子的关爱,哪个家长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所以在课下又给他们请了家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优秀的成绩,以后可以考个好的大学,学到更渊博的知识,出人头地,因此家长们见面多半都是以孩子的学习为交谈对象,这完全没有错,但是家长们忽略了知识技能与其他方面发展的区别。一味的学习书本而不交际,不实践,是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的,就像医生背得再多的书,但是也是有局限的,只有多给人看病才能有更大的进步!同时知识也是很重要的,各行各业都是以科技为主,但是希望家长们可以看到这两面性,不要误导了还在成长的孩子们。

我记得有一次给一个学生讲题,我用了两种方法给他讲,第一是他们课堂学的,另外一种是课外的特别简单的,但是我叫他写简单的那种的时候他却说不行,因为他们老师说不能用课外知识进行解答。我顿时无语,我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都鼓励大家创新思考,课外查找资料,但是现在那老师居然叫学生只能一板一眼的按照学习的知识做题!这应该是与考试有关的吧。因为试卷答题讲究格式,而阅卷老师看答案可如一目十行是啊,所以学生的答卷必须给老师清楚的感觉,慢慢的就发展到了这一步了。这个变化是教育的悲哀吧,格式必须要的,毕竟细节决定成败嘛,但是老师却完全没有必要这么要求的,是该说老师是严格为学生呢,还是业绩为自己呢?

以小见大,学校的老师们为了业绩,多半都是这样吧,这可以说是曲折的理解了教育的意义,其实它不只是为考试,更是为了人才服务的!学校、老师和家长的组合,正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健康的学习。为了祖国的栋梁,真心希望这一套组合可以给予孩子们真正的知识!

上一篇:短文改错解题口诀下一篇: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