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复习方法

2024-04-11

初二地理复习方法(精选11篇)

篇1:初二地理复习方法

1.明确目标,制定复习计划

作为学生,首先要明白这个考试的重要性。既要重视,又要藐视它。在复习之前,根据老师总的计划,可以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有的放矢,什么时间复习什么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地理复习中大体分四个阶段跟进:第一阶段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也就是对教材的全面复习,重双基,关注重点、考点、关键点、易错点、热点等;第二阶段是精选习题,做好专题训练,提升为主,重视地理学科思想,强化训练,总结归律,寻找问题本质,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养成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第三阶段是进行模拟测试,以考代练,考试限定时间,训练作题速度,通过考试查漏补缺,进一步提升能力,同时强化心理素质;最后阶段,回归课本,反思回味,扫清盲点,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2. 落实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复习的第一阶段,一定要特别重视,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力争吃透每个知识点。强化自己复习计划的使用,可以和同学进行组内监督,或者让家长监督。保证基础知识的落实,才有熟练运用的可能。

3.活用地图,利用地图引领复习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地图去记忆,复习,尽量将所有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去。

地理复习中的读图一般包括识、析、绘、默四个主要环节。

识读地图是学习地图知识的基础。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弄清楚地图上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在哪里”。析图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的问题。在教学中,训练学生根据地图分析地理事物,要注意由简到繁、从易到难、由单幅到多幅地图的复合过程。因为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常常结合在一起,相互之间有紧密的联系,这些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

所以在复习中要结合地图记忆,这样记的知识不会是死的,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做到“脑中有图”,图中有知识,才是最好的效果。

篇2:初二地理复习方法

第一步是“讲”。教师必须根据考纲要求,向学生讲清概念。复习要求突出重点,讲清因果,使地理知识系统、完整、准确。从而让学生做到概念明确,答题完整。如复习我国的四大工叶区时,要突出四大工叶区的特点、形成工叶基地的有利条件、主要工叶部门、主要工叶城市等内容。

“讲”,还必须讲清知识的网络关系。既要按先后顺序的纵线复习,使学生记准、记牢地理知识与地理原理,还要按地理要素把有关内容组织起来,进行横线复习。如复习地形时,可把总的地形与四大区域地形相结合,复习农叶时要求结合地形、气候、水文等要素。这样复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知识各要素的相互关系,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第二步“练”。练是实践。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也必须通过学生的练习,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练”要循序渐进。不管是基础知识,还是应用能力的练习,都要逐步提高难度。如通过比较南方和北方自然条件、农叶生产的差异。练习的题目类型要多样,同一内容,要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分析与思维。如“天津近海,为什么是大陆性气候>?“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为什么要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练习题还应针对学生易出错误的方面出题,以引起学生的注重。如京广铁路和浙赣铁路、湘黔铁路相交于“株洲”而不是“珠洲”或“株州”。

第三步“补”。补是对学生的练习要及时进行分析、讲解,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及时补课。补是提高复习质量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注重复习方法

复习地理的方法很多,但任何时候都要记住把所复习的知识〖如国家、地名、河流、山脉等等〗落实在图上,因为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利用地图复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在进行地理复习的时候,首先要做到:阅读—认真地阅读教材、地图。教师在复习前,先给出复习范围,学生根据范围便展开阅读,此次阅读属于全面阅读,尤其注意平时忽略的部分,比如:课本中阅读教材等,阅读的速度要根据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定,千万别急于求成,平时已掌握牢的知识点,速度可快些,反之,则要多点时间。

篇3:地理复习方法初探

一、组织中心问题谈话法

这种方法是把需要复习的全部内容,拟出几个重点问题,围绕中心组织成若干问题,在复习时分别向学生提出来。通过一系列启发性问题的引导、回答进行地理课的复习,学生通过讨论谈话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复习地理知识和巩固技能。这样可以比较成功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例如,在复习地球的运动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一天为什么是24小时?为什么冬天冷夏天热?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思考、讨论、发言、各自阐述观点,找出原因,再补充上地球运动的两种方式———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时间、周期产生的后果等等,在谈话中发现学生有困难,随时补漏,帮助其获得比较完整的地理知识。最后,师生共同完成预先布置好的练习题,在图上填出地球自转、公转方向及四个节气的位置,一年四季的划分以及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及其界限。把所学知识转绘到图上,当堂巩固记忆,既动手又动脑,实现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他们活跃的思维也随时会触发教师教学灵感的火花,产生新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复习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促进重点知识得到复习的机会,在师生双边活动的气氛下复习形式比较活泼,学生容易接受。

二、运用地图旅行复习法

地图是表现各种地理事物及空间分布规律最生动的教材,没有图像的课绝不是地理课,运用地图复习区域地理,颇受学生欢迎。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教师带领学生在地图上旅行。在旅行过程中,有目的地把地理事物、现象和特征相互联系起来,阐明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分布规律等,使学生了解各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掌握区域内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例如在复习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地理知识时,我在世界地图上设计了一条旅行线路,从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出发,经过非洲北部、地中海、中亚、东欧一直到西伯利亚、北冰洋,旅行者可报告沿途见闻,穿插一些有趣的情节,再选用适当的图片加以配合,目的是使学生复习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沙漠带、温带草原带、苔原带的分布顺序及有关的地理知识。这些自然带都是沿着东西方向伸展,向着南北方向更替,这样在地图上一目了然,学生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复习效果较好。

利用暗射地图复习,就是绘一幅只有地图轮廓没有文字讨论的板图,把需要复习的教材内容,先带领学生回忆一遍在空白图上旅游一圈后,再让学生一一填出,以加深学生的地理印象。在复习欧洲西部时我就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对着欧洲西部的空白地图,从其所处位置、轮廓特征、濒临海洋、主要的地形区、河流、国家、气候等方面,由北到南,从北极圈内的挪威、瑞典的寒带气候、冰岛的地热向南依次到波兰、丹麦、法国、德国等西欧平原上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再到南欧三大半岛南部的地中海气候。由一个学生充当导游,介绍各地风光特产,该穿什么衣服,在什么季节去最合适等,把欧洲西部乳畜业发达的原因和其所处位置、地形、气候特征相结合,一一分析总结特征,最后概括归纳,让学生完成填图练习,把众多地理事物归纳在一图,使复习的内容完整而系统。这样使地理事物或规律更加一目了然,达到图文合一。从而使学生知识水平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不仅可帮助学生记忆地理事物的所在地,还可以帮助记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用此法还可把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一起,达到地理教材越学越薄,越学越少,概念规律清楚,内容熟悉的目的。

三、运用比较复习法

运用比较法复习,不仅可使学生获得鲜明的地理观念和明确的地理概念,同时又能训练学生分析、概括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如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的对比;欧洲西部与北美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差异上的对比;英国与日本的对比等。

通过这种方法,还可加强复习的条理性和系统性,使学生的地理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例如:在中国地理总论的复习中,为了使学生有系统地掌握我国高原、盆地、平原的知识,我先在黑板上画出一幅中国轮廓板图,让学生回忆各大地形区的分布,填完后我拟出了一道复习题:从海拔高低、面积大小,地面起伏等几方面,分别比较我国三大平原,四大盆地及四大高原的特点。通过这样的复习,可使原来零碎的、分散的地理知识组织起来,让学生容易接受。

四、运用计算机网络复习法

计算机和网络教学的兴起,给传统的地理教学带来全新的变化。计算机能够清晰快捷地展示地理教学信息,模拟地理现象和过程,网络信息来源途径广泛,类型多样,时效性强,还可构建良好的虚拟学习环境。采用其他复习方法不易收效的教学内容,可用电脑课件来解决,其具有光、声、形、字同时再现的特点,将知识加以立体化、形象化的展示,易让学生接受。例如讲季风的原因,由于它推理性较强,比较抽象,学生在上新课时就似懂非懂,在复习时可制作成电脑课件,用三幅动画说明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用蓝色箭头表示寒冷干燥的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红色箭头表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让学生一目了然,欣然接受。同时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夏季时,是大陆气压高还是海洋气压高?为什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认真思考。)这样,一面观看动画片,一面又动脑筋思考问题,复习的效果就更好。

篇4: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关键词】 区域地理 复习 高中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0-071-01

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大家探讨区域地理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一、初高中知识整合,理清思路,构建知识框架

从学科结构来看,初中地理主要包括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部分,其中有些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与高一必修地理的内容相关或重复,重复内容在高中地理有所深化。建议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归类,复习时注重与高中有关知识的衔接,既要做好对初中知识稳扎稳打,又要将初、高中地理知识进行整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构建系统知识框架做好准备。

从区域地理内容来看,区域地理的知识系统一般都是从总论到分论。总论从宏观上讲述自然条件,分论部分主要是分区论述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发展状况、人文景观、人地协调发展等,以及比较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因此,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这一规律,搭建区域地理知识框架。尤其是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涉及到的各个区域,均可按照特定的思路进行分析。

从教学方法上看,世界地理中的“十三个大区和八个国家”以及中国地理中的“四大分区、主要工农业区和重要省份”的复习,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学习小组准备一个区域,学习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每个小组选一位同学主讲自己小组负责区域的相关内容,其他同学予以补充。通过不断练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掌握区域分析的内容和方法——这才是区域地理复习的精髓。

二、区域定位为先导,搞好基础复习

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步,也是解开各类试题中地理区域试题的钥匙,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道门槛。

1. 绝对定位(经纬线定位)

利用经纬线进行定位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经纬线成为高考区域地理试题的最基本的要素。因此,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我们让学生以填绘地理空白图的形式来搞好区域定位的复习。

2. 相对定位

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的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比较可行的办法是:识记一些主要的经纬线和主要的地理事物,然后以他们为参照,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3. 利用区域地理环境的典型特征定位

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各不相同。我们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可以教给学生利用区域地理环境的典型特征进行区域定位。例如海陆轮廓的形状、地形起伏特点、河流、湖泊、城市、人文建筑等。

通过以上复习过程,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比较清晰而且完整的“脑图”,迅速解决区域定位难题。

三、区域问题研究

分析概括区域发展问题、提出区域发展对策是研究区域地理的目的,也是区域地理学习的高级阶段。不同区域存在着相同或不同的区域问题,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把区域发展问题作为重要知识点来掌握,同时引导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区域发展做出合理评价,并提出正确的发展策略。“区域问题研究,区域发展策略分析”,是今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们也将此内容作为平时教学的重点。

四、巧记忆

世界区域地理中地名多,而外国地名对于中国人来讲又不好记忆。尤其是那些处于同一区域的地名,又极容易混淆位置。这种情况下的记忆方法是:位置上相邻的同类事物要养成自上而下(自北向南)的读图习惯,每次看到这里都要采取相同的顺序。还有些地域中有几个同类型的地理事物分布在一起,记忆起来就更困难一些,可以借助于谐音记忆;还有那些比较长的外国地名,既要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还要从它们的相对位置、形象特征、功能、物产或文化渊源等多方面进行辨析,以达到牢固记忆的目的。

五、联热点,重应用

近年来区域地理的命题趋向是:

1. 区域考查范围越来越小,甚至可以是一个虚拟的区域,重在考查学生区域地理的思维方法;

2. 紧紧抓住区域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索布局设问;

3. 往往在把握区域特征大背景下考查区域中的主干知识: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区位分析;矿产、能源、工业、城市区位分析等等;

4. 区域对比仍然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

5. 区域考查越来越向热点地区靠拢。

六、做题方法和应试技巧的训练

1. 重视区域的空间定位。首先就能够通过阅读背景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对试题涉及的区域进行准确的定位。

2. 重视区域地理知识拓展和提高。对于区域的学习不应再局限于区域的描述,而要归纳总结出区域的共性、个性和基本特征。结合学生熟悉的区域,善于提高问题和解决问题。

3. 重视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先确定其位置(包括经纬度或海陆位置)及地形特点,在此基础上推测气候的特点和分布,进一步分析其它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地理特征(河流、自然带、工农业生产、人口城市分布等内容)。同时还应进行跨区域比较(就某要素比较或综合比较)。

篇5:初二地理学习方法与复习方法指导

需要是个体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需要同人的活动联系着,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积极性的源,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对象,以行动求得自身的满足,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在当前的情况下,只有中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于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具有意义,这样才能产生学习地理学科的求知欲,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地理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关于周围和社会上所关心的地理问题的讲解,并进行分析,使他们觉得学习地理知识确实有用。这就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地理知识的需要,引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例如:结合同学们的生活实际:现在冬天为什么不太冷?每隔七、八天就有一次强冷空气的过境,使我们这个地区气温下降幅度较大,为什么?夏天,人们为什么都穿浅色的衣服?新买来的自行车,只要一遇到下雨,表层的漆就会脱落,为什么?再有同学们到杭州去,感到最头痛的事是什么?交通拥挤,行人太多,空气的能见度较差,噪音震耳。就以上同学看到的、生活中体验到的地理现象指导学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启发学生的思考;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并要求学生针对上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写论文等。大家感到学习地理知识是一种迫切的个体和社会的需要。

初二地理考前复习指导

一、调整好心态,树立起自信

复习到了现在,很多学生可能会出现“高原期”现象,很多原来记忆清晰的内容会变得模糊,很多简单的题目也可能出错,加之学考日益逼近,学生此时一般会出现焦躁的心理,信心动摇;而有一部分前期复习不努力或者努力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能会丧失信心,从而“破罐子破摔”,因此树立信心成为后期复习的一个重要任务。

1. 调整心态,提高自信度

同学们在这段时间内可以采取自我暗示、自我激励等方法来调整状态,以此来突破心理上的学习极限,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使自己每天都保持着学习激情和充满自信的学习状态,这样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最好的办法是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认真落实,清楚后期复习要做什么,如何做,每天踏实地做一些复习,每天都有收获,会让自己保持自信。

2. 自我调适,保持健康

要把自己最好的状态调整到学考时,使自己发挥出最高的水平。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运动来放松大脑,缓解紧张和疲惫,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优化主干知识,完善知识结构

1. 强化主干知识

对基础知识进行再认知、再强化,对相近的知识进行辨析区别,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还要注意区域地理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区分。

2. 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网络

在后期有限的复习时间里,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再全面复习知识点,可根据地理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的线索,形成知识网络,突出主干,强化重点。

3. 重视地图的识记

在后期的复习中,把重要的地图,特别是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以及学习过的区域名称和特征再地图上再落实。

三、讲究复习策略,提升复习效果

1. 回归课本

课本上重要的知识,如每节课的知识框架,景观图片,特别是每节课内容中出现的活动题,都是学考出题的好素材。并且回归课本,学生能够回忆起老师讲这节课的情景,有助于知识的回忆,培养自信心。

2. 总结答题方法

(1) 在答题模式上的归纳总结:前面我们已经进行了几次模拟考试,对模拟考试中的错题进行总结,分析自己的得失,找出原因。

(2) 选择题,地理的常规题型就两类,选择题和综合题。在学考中,选择题答得好坏往往影响整张试卷的水平,所以在做选择题时,要理清思路:

A、要细读试题的题干和选择项,看其提供了什么明显或隐含的条件信息、再找出其关键词和限定词语、要明确要选择的内容、方式要求,注意对错。

B、进行回忆联想,比较、筛选。联想与题目相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找到主导因素和主控因子,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排除非正确选项。

C、看清编码,准确选择。注意答题时不能错位,涂答题卡时一定要注意位置。

(3)综合题解题步骤和基本要求:

A、科学审题。审题最重要的是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题目的中心词、条件限定词、内容回答词、解答方式词等。

B、踩点答题。

一是要判断得分点,确定答题的基本思路。根据分值判断有几个得分点,常规按照1-2分一个要点,做到要点不少于得分要点。

二是关注细节,踩点答题。在明确了基本的得分点和答题的基本思路之后,就要思考语言的组织,如何进行描述。在描述时要抓住关键词,用规范的地理语言回答;要注意条理性和层次性,切忌混作一团;要避免同一要点前后重复,在答题时尽量点要多。要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用信息。

篇6:初二地理复习计划

地理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的了解,加深对学科知识体系的认识,通过一定的解题训练,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灵活、熟练分析地理事象、生活实际现象的能力。

二、复习内容:义务教育地理科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三、考核方式:花都区统一测试(60%闭卷、40%开卷)四、复习课时:五课时

五、具体要求和安排:

第一阶段:利用《学地理》对单元章节进行知识系统的梳理,分析知识

的结构体系,通过理解,把握知识要点,突出知识的重点。

第二阶段:进行全面基础的测试、练习,以各种形式题型加强知识的灵

活运用、分析。

第三阶段:全面模拟测试,对测试进行针对性训练,及时补漏。六、知识重点和要求:

第一课时

(一)、疆域与人口1、疆域与行政区划: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

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频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2)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

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

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3)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3、相关的知识结构《学地理》第1、第3、第6页4、完成第7页的综合训练。

第二课时

(二)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3)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2、自然资源

(1)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那些主要类型。(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

展的影响。

(4)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3、相关的知识结构:《学地理》第16、第18、第20、第28、第32页。

4、完成第23、第34的综合训练。

第三课时

(三)经济和文化1、经济发展:

(1)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

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

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3)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

的大致分布格局。

2、文化特色

(1)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

文化的影响。

(2)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3、知识归纳:《学地理》42、46、50页4、完成53页综合训练。

第四课时、第五课时

篇7:初二地理期末复习计划

复习基础知识,必须以书本为主,将书本看透,插图看懂,达到重点知识理解记忆。只要基础知识能理解掌握,通过活动题检验理解的程度。如果活动题能顺利解决,那基础知识也就基本掌握,灵活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就已经具备。

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用《十分钟掌控》来加强训练。《十分钟掌控》是七、八年级统一使用的巩固练习,虽然有部分难题,但题型较好,较灵活,应作复习时重点训练的主体。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是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最难,学生普遍掌握较差。转入复习时,这部分应作重点讲解复习。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已有所提高,复习时再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应该容易些。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全面系统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给学生一个整体知识的框架,让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难度比第一章少降低一些。复习时可以多以实际生活作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尤其是第二、三节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化。

这两章内容都应以读图理解作为突破,其他章节可以点清重点,让学生理解记忆。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插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七年级本周第二课时可转入复习,计划一节复习一章。

八年级地理难点很少,重点很多。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还不过关,所以复习的方式应以夯牢重点基础知识记忆,抓住读图理解掌握为主。

重点章节有: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八年级本周已转入复习,也是计划一节复习一章。第一章已按计划进行。

篇8:高中地理复习方法初探

“四步教学法”是一种从地理课堂教学切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提高教师的引导作用,最终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和地理学习能力。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叫学生自己分析课本内容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首先明确学习的目标,大体明确教材的知识框架和知识结构,初步了解教材内容。这一环节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了解知识结构,构建知识框架体系。学生能够做到这点,就能清晰他们的复习思路,明白自己什么地方已经掌握,什么地方还有不足,然后对于不足的地方教学落实。在这一点上,要教会学生充分挖掘知识的外延与内涵,从多个方面不同角度去进行分析。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联系其他相关的知识点来记忆和理解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相信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二、精心帮助学生编制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作为学生学习和复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还可以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反映出学生知识掌握的不足之处。在这一方面就需要地理教师充分准备,认真分析,帮助学生创设适合的问题情景。虽然自学是学生的事情,但是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无法制定合理的自学提纲,所以需要教师来主导自学提纲的制定,指导学生制定自学提纲。在学生制定自学提纲的时候,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出发点,结合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为学生提供意见和建议,指导学生制定适合学生实际状况的自学大纲,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三、认真批阅学生制定的自学提纲,搞明白学生的问题症结

学生制定完自学提纲后,教师要认真批阅,了解学生疑难问题的所在,然后再针对性地进行备课。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教材的了解状况,针对学生的问题情况,注重对大多数学生的问题进行备课,至于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以单独解决。同时,教师还需要清楚学生的认知结构,熟悉学生对于地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弄清楚他们产生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从而更好地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聚焦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点拨

1.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战场, 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 解决问题的主要场所。而“以问题为中心”恰恰是“四步教学法”的首要方针。在课堂进行过程中, 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制定的自学提纲的问题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指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 同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指正与引导, 在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 地理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来,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 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努力解决问题。运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 不但提高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学生自己主动地思考分析, 解决了问题, 会使其得到一种成功的体验, 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 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重点和难点。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破除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 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要以问题为中心, 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几个层层递进的问题, 以此来揭示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问题一定要强调, 讲清楚, 讲透彻。对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疑难的问题要下大力气分析解释, 对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易走入的盲区要加以提醒, 还要结合实际生活, 或当今热点对其进行拓展。当然, 如果是少数学生提出的较简单的问题, 可以由地理科代表或一些学习好的学生代为解答。

3.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事物对比的方式来进行观察思考。如笔者就曾经拿出两条河流的流量图让学生来比较, 这也是近年来常出现的题型之一,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呢?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 让学生区分其形成的原因。

此外, 高中地理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的学法指导。对一些需要识记的定义可以收集, 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分版块地集中复习。如需必要, 还要对其进行模拟测试等等。

综上所述, 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 我们要抓住课堂上的时间, 以问题为中心, 让学生自己分析课本内容,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也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帮助学生编制自学提纲, 并对其进行认真批阅, 从中找出学生的问题症结, 加以分析, 以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要适时地对其在复习中的表现加以评价, 得体合理的评价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作为高中地理教师, 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是高中地理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种有效的地理复习方法——“四步教学法”。

篇9:浅议地理复习方法

【关键词】精读;知识结构;知识点;读图;填图;析图;综合能力

初中地理是地理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初中地理复习为高考奠定了基础,也是取胜的重要环节。从历年的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地理图表题占有很大的比例,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地考查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而在实践中,地图能力却是许多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所在,怎样复习地理,方法很重要,好的复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我这里介绍一下地理复习方法,可以使你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掌握初中地理的基础知识。

一、把握地理复习步骤

首先要把握好教材。熟悉教材很重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要做到精读教材,吃透教材的内容。要求做到读、划并行,以进一步加深印象,为正确把握地理语言、解答问题打下基础。然后学生要能归纳出各章节知识点,了解各章节知识结构。精读教材的同时配合教材内容,进行读图、析图的练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地理分布规律。读图、析图就是读取图中的信息和地理知识点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读图、析图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规律。学生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空间分布规律更清楚、更明白,使地图知识更牢固,可以达到图文转换的目的。其次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点及地理事物进行定位。通过第一步的复习,在掌握了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和相关的地图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的特点,对地理事物及规律进行定位。方法是让学生自绘一张地图,把有关地理事物,的名称如山脉、河流、、交通城市矿产等,按位置分别填写到绘制的地图上,把教材中所学的知识点归纳在一张图上,使地理事物或规律更加一目了然,达到图形合一,图文转换的程度,这样学生的知识水平会得到提高,读图用图能力增强,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的作用。学生还可以把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地理教材学薄,学精,达到概念、规律清楚内容熟悉的目的。最后是练习、测试。这是对学生强化记忆好方法。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地理教材的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练习来培养自己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各章节的知识点。学会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识或规律分析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让学生适当做一些目的性练习、测试,以了解自己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线等,可利用地图实行对比强化记忆法。

经过上述几个步骤的复习,学生就能进一步加强对地理知识的把握,进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较好的完成复习的目的。

二、加强读图、析图能力

复习地理离不开地图,正确认识地图、阅读地图、分析图表和绘制图表,能够自如做到图文转换,是复习地理的良好习惯和有效方法,也是地理《考试说明》中的基本能力要求。现在的地理试题常依各种图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正确表达地理观点的能力、考查学生在新情景、新材料中,运用地理原理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等。地图能力的基础是空间辨识能力,要培养学生空间辨识能力,就要在平时学习中多看地图,养成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每天可以利用闲散时间翻看地图,多读图多看图,空间感觉自然就有了,无意读图这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和心理调适方法。现在新教材中补充了大量的文字阅读素材,更提供了各种类型的图像、图表等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资料,复习中,也要多看、多记。地理概念和原理也要准确、全面地把握和透彻地理解。因为对概念、原理的理解程度是获取高分的关键,尤其是体现地理逻辑、地理思维的一类知识,都是地理试题的命题焦点。要把握这些都离不开用图,要根据各章节提供的文字、图像、图表等信息进行相应的复习。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对学习中遇到不知道的地名都要在地图上查找,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地图、理解和记忆地图,获取地理知识和地理信息。地理文字和图像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两个载体,图像是地理信息直观化、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表现手段,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地图能力的培养必须利用地图,要提高信息综合能力,就必须多析图还要多填图,进行恰当、适度的填图训练。填注地图要注意方法,有规律地按照一定顺序填写,记忆的效果最好。即提高了地图本身的使用效率;也增加了填图的乐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养成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处理地理信息的习惯,提高综合记忆、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现在大多数学生都会感觉到做再多的试题,碰到原题的概率几乎是零,发现还是对付不了考试,试题总是“出人意料”,因此,在复习地理时注意思考问题的方法,归纳知识结构,整理知识结构,分析知识前后联系,要从基础知识着手,扎扎实实地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巧用简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理解掌握解题思路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不仅有助于理解和记忆,还可以提高图像应用能力。若能学会用地图解析、通过理解来记忆会省力又可靠。

总之,地理考试对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试题大多通过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运用地理图表材料,直接和间接地考查读图能力。要注意地理考查,多注重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要想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就必须具有扎实的地理知识基础,较强的思维能力和正确的解题方法,以图析题,注重方法和能力,灵活地进行图像信息和文字、数据信息的转换,再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可以提升自身的图表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篇10:初二地理复习课教案

课题:中国地理复习

(一),(共4课时)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熟知与掌握:

1、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领土的范围和面积;我国濒临的海洋、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的分布;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熟悉33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2、我国的人口及民族的分布;

3、我国地形的特点,主要山脉及其走向,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地震与火山等;

4、我国天气的表示符号,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和温度带,降水分布特点和干湿地区,我国气候特征和三种灾害性天气。教具:中国政区图投影片、地形图投影片、学生地图册 课型:复习课 教时:4课时

过程:本次复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疆域与行政区划

(总第一课时)

●主要知识点:

1、我国的半球位置与海陆位置、我国的面积、四至点。

2、我国的四个边缘海、主要岛屿、半岛,领海与内海。

3、陆上邻国(15个)、隔海相望国家(6个)。

4、我国三级行政区

5、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省会。

6、特别行政区。

●识图

1、我国疆域示意图,相邻的国家

2、我国省级行政区轮廓图

第二章: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总第二课时)

●主要知识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占世界的比重。

2、我国的人口线与我国的人口分布。

3、我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重,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政策。

4、华侨与外籍华人的概念,“侨乡”。

5、我国的人口政策。

6、我国民族的分布状况与分布特点。

7、我国的民族政策与风俗习惯。

●识图

1、我国人口分布图

2、我国民族分布图

第三章:中国的地形(总第三课时)

●主要知识点

1、中国地势的主要特点,三个阶梯的界线及主要地形单元。

2、地势对我国交通、水力等影响。

3、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各类地形的比重。

4、我国的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我国的第一高峰。

5、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典型特征。

6、我国三大平原的特征和主要丘陵。

7、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

8、我国火山的分布。

●识图

1、我国地势阶状分布示意图

2、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分布示意图。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总第四课时)

●主要知识点

1、怎样根据卫星云图上的颜色来判断各地的天气。

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说明形成原因,00等温线所经过的地区。

3、我国五个温度带的分布与耕作制度。

4、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冬夏季风与降水,我国降水的年、季变化。

5、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分布。

6、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7、我国的三个主要灾害性天气及其危害。

●识图

1、我国温度带与干湿地区分布图

2、锋面雨与地形雨的形成图。

课题:中国地理复习

(二)(共二课时)

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熟知与掌握:

1、我国的河流概况,外流河与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2、长江与黄河的概况及水文特征;

3、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与人均量。

4、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产资源的分布。教具:中国河流图投影片、矿产资源投影片、学生地图册 课型:复习课 教时:2课时

过程:本次复习主要内容如下:

第五章:中国的河流与湖泊(总第五课时)

●主要知识点:

1、内流河与外流河、内流区与外流区的概念,我国主要的外流河与内流河。

2、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我国最大的人工河——大运河(沟通的水系、作用等),我国五大的淡水湖和青海湖。

4、长江的概况及上、中、下游的划分和水文特征。

5、黄河的概况及上、中、下游的划分和水文特征,治理黄河的主要措施。

●识图

1、长江水系分布图

2、黄河水系分布图

3、我国五大淡水湖轮廓图 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保护(总第六课时)

●主要知识点:

1、我国主要的自然资源的总量与人均量状况。

2、我国土地资源的种类及其利用。

3、我国水能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

4、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三大林区和“三北防护林”。

5、我国煤、石油、铁、有色金属的分布。

6、我国渔业等水产资源,第一大渔场、盐场。

●识图

1、我国各类矿产资源分布图

篇11:初二地理下学期复习计划

一、教学安排

下学期开学正月十六就到了2月25日,离中考只有15周的时间。针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经过我们备课组的集体研究,并征求上一届毕业班的意见,我们对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制定如下:

1、系统专题复习阶段:

立足课本,梳理体系,夯实基础,结合教研室下发的专题,准备把系统和专题复习结合起来,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二周:

专题一,地球地图部分(七上第一、二章,内容主要为“地图的三要素、经纬网、等高线地形图、六大板块、时区和日界线、地球的运动”。)。

第三、四周:世界的居民和经济发展差异、世界的气候(该部分内容可以分解在分区地理中,六大专题中没有单列,但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建议单独复习)第五、六周:

专题二,大洲和地区(七下第一、二章,主要内容为“亚洲、欧洲、非洲、美洲、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七周:

专题三,国家地理(七下第三章,主要内容为“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7个国家地理”)

第八、九周:

专题四,中国的自然环境(八上第一、二章,主要内容为“中国的疆域、人口、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中国的地形、气候和河流”)。

第十周:

专题五,中国的资源和产业(八上第三章、八下第一章,主要内容为“中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及农业、工业、高技术产业、交通运输业”)。第十一周:

专题六,中国分区与省区(八上第四章、八下第二章,主要内容为“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四大地理区域及其界线,北京、山东、香港、澳门、台湾5个省市”)第十二、十三周:

综合训练阶段,讲练结合,沙场练兵,提升能力。

第十四、十五周:

回扣课本阶段,稳扎稳打,考前强化,总结提升。

二、教学思路

1、制定计划,心中有数。

让全体学生知道老师的复习安排,并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进度结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知识薄弱点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让学生在班级中交流、互相评价,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使整个教学过程井然有序,加强复习效果。

2、研究中考题,分析近几年中考题的特点,把握命题原则和指导方向,以

此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

3、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采用合适的方法和

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新颖性、综合性,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三、教学措施

根据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地理总复习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专题学案为指

导,以课本为基础,抓住主线,紧扣中心,强化训练,培养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集体教研力度,实现资源共享

集体备课,实行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在集体备课的时间,我们备课组全体人员通过仔细研究、讨论交流来制定一周的教学计划,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分析,对处理方式和突破方法进行探讨,对作业的布置和处理进行统一安排。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新的问题,备课组都能及时的进行解决.利用网络平台,我们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方法,改善、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

我们搜集相关的试题进行改编,在课堂教学中及时穿插,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课堂教学狠抓“讲”“练”“补”三环节。

本学期以专题复习和系统复习相结合的形式复习。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我们认为平时的教学中应抓好“讲”、“练”、“补”三个环节。第一步“讲”,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向学生讲清地理要素间的因果关系,突出重点,使地理知识系统、完整、准确。

第二步“练”。练是实践。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也必须通过学生的练习,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练”要循序渐进。不管是基础知识,还是应用能力的练习,都要逐步提高难度。

第三步“补”。补是对学生的练习要及时进行分析、讲解,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及时补课。补是提高学习质量必不可少的步骤。

(三)、强化读图技能,构建空间概念

地图是地理的灵魂。地图训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能从地图上获取充分的信息;第二方面是学生应对一些重要区域形成清晰的空间概念。针对这两个方面,要将地图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做到节节课有图,节节课读图、析图,形成空间概念。

(四)、指导方法,让学生掌握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要突出解题方法的指导,进一步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1)分析题干要求是做选择审题的第一步。从文字、图像、数据中了解情景设置设问要求、判断的论据、思考的线索,切不可忙着看选项、猜答案,一定要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解读,这样正确答案已经胸有成竹不会受错误选项的干扰。

(2)解答综合题要认真阅读提供的资料,不遗漏点滴信息。在审题获取信息后,迅速调集头脑中储备的信息,进行构思,然后确定答案思路。解题思路的确定是答题的关键,思路正确、扣准答案,就能获得好成绩。

(3)运用所学的知识编制答案的过程就是考生综合素质展示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的潜能和水平较量的过程。平时要改变“单纯做题、只对答案、不加分析”的做法,并注意根据近年试题,总结不同答案的模式。如空间定位、描述特征、分析人地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对策等。

(4)让学生适度的看一些新题,获得解决新问题的体验,形成答题策略。其步骤是:拿到题目后,先看情境设置,了解命题意图,知道考查的能力点和知识点;再看提供的信息,文字说明事物的内涵、前后联系、陈述的特征等,图像中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空间联系,数据表格显示的数据比较、发展变化、分配比例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原因分析等,对这些信息进行联想和解读,调集储备的信息组织答案。

(五)、统一作业及测试:

上一篇:安联邯郸公司简介下一篇:玩鬼屋6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