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咏清明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诗词咏清明范文

咏山茶花诗词

山茶

宋陆游

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 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开元寺旧无花,今岁盛开

宋 苏轼

长明灯下石栏干,长共松杉守岁寒。 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鹤头丹。 久陪方丈曼陀雨,羞对先生苜蓿盘。 支里盛开知有意,明年开后更谁看?;

白 山 茶

明 沈周

犀甲凌寒碧叶重,玉杯擎处露华浓。 何当借寿长春酒,只恐茶仙未肯容。;

山茶

清 刘灏

凌寒强比松筠秀,吐艳空惊岁月非。 冰雪纷纭真性在,根株老大众园稀。; 山

宋 陶弼

江南池馆厌深红,零落空山烟雨中。 却是北人偏爱惜,数枚和雪上屏风。

山茶花

唐 贯休

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 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清代乾隆皇帝爱新觉罗· 弘历 《咏山茶》 火色宁妨腊月寒,猩红高下压回栏。 滇中品有七十二,谁能一一取次看。 范成大

十一月十日海云赏山茶

门巷欢呼十里村,腊前风物已知春。 两年池上经行处,万里天边未去人。 客鬓花身俱岁晚,妆光酒色且时新。

海云桥下溪如镜,休把冠巾照路尘。范成大

月淡玉逾瘦,雪深红欲燃。 同时不同调,聊用慰衰年。

梅花山茶

宋代 辛弃疾 《浣溪沙· 与客赏山茶一朵忽坠地戏作》

酒面低迷翠被重,黄昏院落月朦胧。 堕髻啼妆孙寿醉,泥秦宫。 试问花留春几日?略无人管雨和风。

瞥向绿珠楼下见,坠残红。元 马致远 《[双调· 西湖》

曲岸经霜落叶滑,谁是秋潇洒。 最好西湖卖画家,黄菊绽东篱下。

自立冬,将残腊,雪片似红梅,血点般山茶。

云南著名的诗僧担当和尚《山茶花》 冷艳争春喜烂然,山茶按谱甲于滇, 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 王十朋的《山茶》

道人赠我岁寒种,不是寻常儿女花

沈周 《红山茶》

老叶经寒壮岁华,猩红点点雪中葩。 愿希葵藿倾忠胆,岂是争妍富贵家。

挂玉钩] 题清代 段琦 《山茶花》 独放早春枝,与梅战风雪。 岂徒丹砂红,千古英雄血。

山茶花 ; ; ; ; ; 郭沫若

昨晚从山上回来,采了几串茨实,几簇秋楂,几枝蓓蕾着的山茶。

我把它们投插在一个铁壶里面,挂在壁间。

鲜红的楂子,和嫩共同的茨实,衬着浓碧的茶枝——这是怎么也不能描画出的一种风味。黑色的铁壶更和苔衣深厚的岩骨一样了。令早刚从熟睡里醒业时,小小的一室中漾着一种清香的不知然的花气。这是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呀?——原来铁壶中投插着的山茶,竟开四朵白色的鲜花!啊,清秋活在我壶里了!

古代三篇茶花赋:

宋代黄庭坚的《白山花赋》、明代唐尧官的《山茶花赋》及清代戴孙的《茶花赋》。

第二篇:经典咏流传 诗词解释

明日歌——钱福(明) 【原文】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译文】

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

我的一生都在等待明日,什么事情都没有进展。

世人和我一样辛苦地被明天所累,一年年过去马上就会老。 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才是真生活。 百年来的明日能有多少呢?请诸位听听我的《明日歌》。 【作者】

钱福(1461-1504)明代状元,字与谦,因家住松江鹤滩附近,自号鹤滩。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镠(liú)之后。

弘治三年进士第一,官翰林修撰,三年告归。诗文以敏捷见长,有名一时,其著作的《明日歌》流传甚广。著有《鹤滩集》。

临江仙——杨慎(明) 【原文】

《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 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 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 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作者】

杨慎(1488年12月8日 -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 、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苔——袁枚(清) 【原文】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作者】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 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

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外调江苏,先后于,历任溧水、江宁、江浦、沭阳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名声,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嘉庆二年(1797),袁枚去世,享年82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世称"随园先生"。

秋思——张籍(唐) 【原文】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作者】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墨梅——王冕(元) 【原文】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版本一)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版本二)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作者】

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登鹳雀楼——王之涣(唐) 【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作者】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无题——无名氏 (唐) 【原文】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人归万里外,意在一杯中。只虑前程远,开帆待好风。 自入长信宫,每对孤灯泣。闺门镇不开,梦从何处入。 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

三字经(宋版节选) 【原文】

人 之 初,性 本 善。性 相 近,习 相 远。 苟 不 教,性 乃 迁。教 之 道,贵 以 专。 昔 孟 母,择 邻 处。子 不 学,断 机 杼。 窦 燕 山,有 义 方,教 五 子,名 俱 扬。 养 不 教,父 之 过;教 不 严,师 之 惰。 子 不 学,非 所 宜。幼 不 学,老 何 为? 玉 不 琢,不 成 器;人 不 学,不 知 义。 为 人 子,方 少 时,亲 师 友,习 礼 仪。 香 九 龄,能 温 席。孝 於 亲,所 当 执。 融 四 岁,能 让 梨。弟 於 长,宜 先 知。 首 孝 弟,次 见 闻。知 某 数,识 某 文。 一 而 十,十 而 百,百 而 千,千 而 万。 三 才 者,天 地 人。三 光 者,日 月 星。 三 纲 者,君 臣 义,父 子 亲,夫 妇 顺。 曰 春 夏,曰 秋 冬,此 四 时,运 不 穷。 曰 南 北,曰 西 东,此 四 方,应 乎 中。 曰 水 火,木 金 土,此 五 行,本 乎 数。 曰 仁 义,礼 智 信,此 五 常,不 容 紊。 稻 梁 菽,麦 黍 稷,此 六 谷,人 所 食。 马 牛 羊,鸡 犬 豕,此 六 畜,人 所 饲。 曰 喜 怒,曰 哀 惧,爱 恶 欲,七 情 具。 匏 土 革,木 石 金,与 丝 竹,乃 八 音。 高 曾 祖,父 而 身,身 而 子,子 而 孙。 自 子 孙,至 玄 曾,乃 九 族,人 之 伦。 父 子 恩,夫 妇 从;兄 则 友,弟 则 恭; 长 幼 序,友 与 朋;君 则 敬,臣 则 忠。 此 十 义,人 所 同。 【本书】

《三字经》为中国传统启蒙教材,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所作。取材广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用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哲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乐观精神;在它出现之前,蒙学读物都是四个字一句,‘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特点,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 枉凝眉——曹雪芹(清) 【原文】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尽,

春流到夏! 【说明】

这首曲子写宝、黛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写林黛玉的泪尽而逝。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说的“枉自嗟呀”。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 【作者】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声律启蒙(上卷·一 东) 【原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本书】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宋)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原文】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作者】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乡愁四韵——余光中 【原文】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作者】

余光中(1928.10.21-2017.12.14),男,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第三篇:13中秋咏月诗词

13、中 秋 咏 月 诗 词

【学习目的】

1.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诗词中的想像;情景交融的写法。 3.诗词中所蕴涵的感情。 【基础知识精讲】 词语积累

栖鸦 宫阙 琼楼玉宇 朱阁 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婵娟 天涯海角 背景资料

月在古诗中的雅称

月亮皎洁美丽,令人陶醉,引人遐思。在历代浩如烟海的咏月诗词中,月还被冠以许多雅致的名称。

太阴。因日月对举,日称太阳,故月称太阴。《说文解字》:“月,网也,太阴之精。”唐·柳宗元《感遇》诗:“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阴。”

圆魄。魄为月初出或将没时的微光。圆魄,即指圆圆的月亮。唐·李峤《中秋月》诗云:“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玉盘、玉镜。月光皎洁如白玉,故而古人常以玉代月。唐·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唐·郑谷《春夕伴同年礼部赵员外省直》诗:“冰含玉镜春寒在,粉傅仙围月色多。”

玉盘、玉轮、玉环、金饼。月亮团圆时皎洁妩媚,令人神往,诗人词客每以圆形之物来状其形貌。宋·苏轼《阳关词·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唐·骆宾王诗:“玉轮涵地开,剑匣连星起。”唐·白居易《和栉木寄道友》:“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环。”宋·苏舜钦《中秋松江新桥对月和柳令之作》:“云头艳艳开金饼,水面沈沈卧彩虹。” 冰镜、冰轮。又因月光清寒如冰,故以冰代月。宋·孔平《八月十六日玩月》:“团团冰镜吐清辉,今夜何如昨夜时?”宋·陈亮《一丛花》词:“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玉钩、玉弓。新月如钩,残月如弓。唐·李贺《七夕》诗:“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南园十三首》其六诗曰:“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桂玉弓。” 蟾蜍。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用以代称月。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桂魄、丹桂。又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故以桂代月。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落未更衣。”宋·葛胜仲《虞美人》词云:“一轮丹桂窅窳树,光景疑非幕。”

玉兔。还传说月中有白兔,替月神嫦娥捣药,故月亮又称玉兔。唐·李群玉《七月十五夜看月》:“下射长鲸眼,遥分玉兔毫。” 嫦娥,婵娟。嫦娥,亦称素娥,是我国古代神话中月宫里的女神,古人多用来代月。明·高启《随月图》题诗:“青天素娥出,余辉独堪借。达曙愿徘徊,莫逐秋河下。”婵娟,色态美好貌。唐·孟郊有“月婵娟,真可怜”的佳句,所以“婵娟”亦用来代称月亮。宋·苏轼《水调歌头》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课文点拨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止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

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水调歌头》

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思想矛盾。 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这问月问年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月宫呢?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我欲乘风归去”,明白地说出了他的这种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时词人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起始三句写月光的转移。“转”“低”表示夜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朱阁”“低绮户”与上阕“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自然过渡到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一问。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如此,惟望各自珍重了。 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结句与上阕“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我的思念是圆的》

诗意的句子总是优美而蕴含着丰厚的内容。一句“我的思念是圆的”,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圆,形象的语言中包孕着许多东西,比如说,我有一个成熟而圆满的思念,我看到现实中的不圆,我追求美好的团圆……

诗人的睿智的光芒闪烁在看似不经意的比喻和联想上。“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诗人由“思念是圆的”而想到“最亮最圆的”中秋的月亮,好像是信手拈来,但是,在这节诗中,中秋月亮的圆已经隐含着言外之意的其他时候的“不圆”,当“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时,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大概就是要想起“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应该由不圆而圆,这一问问得深沉有力,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后一节诗又由西瓜和苹果都是圆的而联想到团聚的欢乐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此时,诗意顿觉显豁,渴望祖国统

一、亲人团聚之情溢出纸面。惟其如此,在这中秋之夜,望着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就变成了沉痛的责问了。

诗人的责任感最集中地表现于对祖国命运的关怀,对人民幸福的期待。借中秋之月而抒发出的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在艾青这首即兴小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那感情的分量却不是一般的低吟浅唱所能达到的。 【例题精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宫阙( ) 琼楼玉宇( ) 低绮户( ) 婵娟( ) 2.文学常识填空。

“水调歌头”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1)达旦(

)(2)兼怀子由(

)(3)把酒问青天(

) (4)今夕是何年(

)(5)高处不胜寒(

)(6)起舞弄清影(

) (7)低绮户(

) (8)此事古难全(

)(9)但愿人长久(

) (10)千里共婵娟(

)

4.请用“/”标出下列词句的朗读节奏。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5.下阕作者说自己“无眠”,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6.上阕内容中,表达作者内心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这种矛盾心理得到化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阕内容中,直接描写月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包含人生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离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què qiónɡ qǐ chán

2.词牌名 小序 交代了写作的时间、背景以及写作目的 3.(1)第二天早晨 (2)同时 (3)拿、端 (4)晚 (5)承受 (6)欣赏,玩弄 (7)雕花的窗户(8)成全,完美 (9)只 (10)这里指月亮 4.(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5.作者此时“无眠”,是因为面对美好月光,他更加思念自己的弟弟,所以睡不着。(要注意,此时不能再和上阕“幻想超脱尘世”却又有所担心的矛盾心理联系起来) 6.“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知识拓展】 拓展阅读 今夜月又圆

今夜,月圆如银盘。

我独坐沙滩上,仰望苍穹。广袤的夜空如一挂墨蓝的丝绒帷幕,衬托着月的皎洁、星的生动。此刻的海显出前所未有的凝重。它像一块从沙滩铺下去的巨大的丝绸,偶尔荡出一丝皱褶。月光下的一切都变了颜色:沙滩是淡蓝,海水是浓黑,而岸边突兀的岩石,竟镀了银似的晶亮。久违了,这月圆之夜。

我不知是何人初见这月,也不知这月何时初照人。而亿万年了,月仿佛是匆匆时光中永恒的行者。万古的风尘湮没不了她的圣洁,千秋的轮回改变不了她的模样。我们的祖先曾在这月下虔诚地祭拜,我们也曾在这月下听那古老的传说。诗仙太白曾举杯邀明月,文豪东坡也曾把酒问青天。在人们的心目中,月就是团圆,就是安宁,就是祥和。 而就在一百年前,侵略者的炮声震碎了月的圆满。海面汹涌着阵阵怒涛,月的碎片撒在浪尖上。古人说“月若无恨月常圆”。月怎能不恨呢,在这罪恶的炮声中!月怎能不恨呢,在这连绵的战火中!月怎能不恨呢,当她眼睁睁地看着孩子离开了母亲的怀抱,从此咫尺却似天涯!月怎么能不恨呢,她一天天地憔悴下去!从此,再不见月圆之夜。

“往事只堪哀”,那是后主的懦弱。华夏民族自古就是敬仰月亮,热爱和平的民族,但是面对疯狂的列强,千百万炎黄子孙勇敢地站起来了!月照在前线,照着战壕中英勇杀敌的英雄;月照在后方,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夜空中飘荡。月照在青纱帐,那里有游击队员矫健的身影;月照在西柏坡,那里有司令员彻夜不熄的灯光。月盼了一年又一年,终于盼来了重圆的那一天。

然而,被强占的孩子还不能回家。谁说明月不谙离恨苦!多少个夜晚,多少人对月祈祷重逢的日子快些到来;多少人对月忆起故乡的美好。月载不动这沉沉的乡情,她瘦了。她倾听着人们的愿望,她依然盼望着。

今夜,就在今夜,百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月的笑脸满盈盈的,溢出温柔的光。夜已深沉,天凉似水,行云有影月含情。看着回到母亲怀中的孩子,月怎能不欣慰欢喜呢! 涨潮了。微咸的海风轻抚着我的脸,激情的海浪唱着欢乐的歌。夜空中,点点繁星如粒粒珍珠镶在黑丝绒上。它们簇拥着月,好像我们围在老人身边,眨着天真的眼睛,听他讲那过去的事情。静静地,你听,月真的在缓缓地诉说,她说着广寒玉兔的神话,讲着板桥掬月的传说,也说着一个世纪前的风云突变,更轻轻地告诉我们:“今天这月圆之夜得来不易,千万好好珍惜!” 海上升明月,百年待此时。一百年的苦苦企盼,只为今夕,月又圆。而我,依然遥望着海峡的那边企盼着:何时,月更圆? 阅读点拨

月光以她特有的素洁、淡雅、洁白、神秘,成为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从古代的诗句中,我们更多读到的是相思离别。这篇文章也表达相思、团圆,但似乎和古人所说的又不完全一样,读时要注意好好品味。 【同步达纲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文学常识填空。 (1)《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字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杰出的___________家,他与其父___________、其弟___________合称“___________”。 (2)《我的思念是圆的》的作者是著名诗人___________,他的原名是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栖鸦( ) 丙辰( ) 宫阙( ) 今夕( ) 琼楼( ) 朱阁( ) 绮户( ) 咽下( )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中庭地白树栖鸦(

)(

) (2)把酒问青天(

) (3)不知秋思落谁家(

) (4)我欲乘风归去(

) (5)琼楼玉宇(

) (6)高处不胜寒(

) (7)但愿人长久(

) (8)千里共婵娟(

) 4.用“/”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宜按意义单位划分) (1)中庭地白树栖鸦 (2)冷露无声湿桂花 (3)明月几时有 (4)何事长向别时圆

5.对《水调歌头》一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是全词的小序,表明作者写作时间、写作目的。

B.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自己超脱的人生态度,没有一点淡淡的哀愁。 C.这首词既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理解,又表达了对苏辙的怀念之情。 D.作者借月之“阴晴圆缺”来烘托人之“悲欢离合”,来祝愿“人长久”。 6.体会下列诗句中加粗词的表达作用。(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 (1)冷露无声湿桂花 (2)不知秋思落谁家 (3)又恐琼楼玉宇 (4)何事长向别时圆

二、阅读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 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7.诗人是如何想到将“思念”说成是圆的呢?这样说有何作用?

8.读一读第一诗节最后一句“会想起什么?”和第二诗节最后一句“谁能把月饼咽下?”,比较这两句诗在语气和意义方面的不同。

9.在中秋节这样的美好夜晚,到底使你想到了哪些?简单说说。(注意联想的合理性)

三、作文

10.作文:月宫嫦娥的传说千古流传,给人们带来了美妙无比的遐想。请你充分发挥想像,自编一个与月亮或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要求故事要有情趣和意义,并注意情节、想像的合理性。5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1)子瞻 东坡居士 宋 文学 苏洵 苏辙 三苏 (2)艾青 蒋海澄 2.qī chén què xī qiónɡ ɡé qǐ yàn 3.(1)庭中、庭院中 栖息、停留 (2)端、持 (3)洒落 (4)想要 (5)美玉,泛指精美的东西 (6)能承受、禁得起 (7)希望 (8)月亮 4.(1)中庭/地白/树/栖鸦 (2)冷露/无声/湿/桂花 (3)明月/几时/有

(4)何事/长向/别时/圆 5.B 6.(1)“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2)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3)“恐”,担心、害怕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幻想超脱尘世但又担心禁受不住高空严寒的矛盾心理。

(4)“何事”,为什么。这是词人怅恨之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

二、7.(1)作者由月亮、西瓜、苹果、月饼等意象想到了将思念说成是圆的。这是物与情之间所产生的自然的联想,这样写可以增强诗歌的感情色彩。

8.第一句是疑问句,第二句是反问句。疑问句激发人们思考;反问句直抒胸臆,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感情之深。 9.略

第四篇:关于咏雪的诗词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

1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补充:

1.孤舟蓑翁,独钓寒江雪。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千里黄云白日,北风吹雁雪纷纷 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5.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6.大雪满弓刀

7.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0.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 11.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12.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1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16.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17.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18.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1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0.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2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燕山雪花大如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拥蓝关马不前”(好象是这样)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诧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1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终南望残雪》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弛腊象~~~~~~~~~~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0.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 11.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12.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1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16.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17.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18.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1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0.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2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燕山雪花大如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拥蓝关马不前”(好象是这样)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2 你不必诧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终南望残雪》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我有一首: 《梅花》 王安石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训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将登泰山雪满山(李白)

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

考资料:骆宾王[咏雪]

雪,洁白无瑕,粉妆玉琢,千百年来一直是诗人咏唱的对象。在《诗经》中就有关于不少对雪花的描写:“上天同云,雨雪雾雾”,“如彼雨雪,先集维霰”。特别是《小雅、采薇》的末章几句,是几千年来传诵的佳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下雪之初,先下雪珠,有时降雪也伴随着降雨,所以有“雨雪霏霏”之句。

雪花满天飘落,素雅柔媚,景象万千,引起多少诗人遐想,唐代诗人岑参《白雪赠送武判官归京》诗以梨花喻雪: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陆游在《夜大雪歌》中把雪花飘落比作天女散花、麻姑掷米:

朔风吹雪飞万里,三更蔌蔌呜窗纸。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写刘备风雪访孔明途中遇见黄承彦的口吟雪诗,又把

3 雪花比拟为玉龙鳞甲剥落纷飞:

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

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元代乔吉的《咏雪》散曲连用四个俗喻,咏雪为“灰泥子”(石灰)、“面儿”、“盐儿”、“粉儿”,可谓俗中寓巧。

雪花飘落景象万千,但使人赞美的还是雪花本身的艺术。雪花其所以被称为雪花是因为它有花的千姿百态,假如我们把雪花放在放大镜底下,就会看到每一朵雪花都是一幅独特而精美的图案花纹。世界上有不少雪花图案爱好者,收集各种各样的雪花,发现有六千种彼此都不一样的雪花,甚至有人以毕生精力拍摄各种雪花照片,直到死前仍然认为这不过是大自然落到手中一部分雪花而已。

尽管雪花的形态千姿百态,奇妙各异,却都离不开它的基本形状--六角形。我国早在二千年前西汉时期韩婴诗作《韩诗外传》一书中就说过,“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南北朝诗人庚信在诗中还咏道:“雪花开六出,冰珠映九光”。在当时没有放大镜的情况下,这一发现是很不简单的,欧洲直到公元1611年才由德国刻卜勒在他即兴之作《六面形雪》一文中,记述雪晶是六角形,比我国晚一千多年。

唐宋也有咏六出雪花诗,如唐代武将高骈《对雪诗》:“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宋代韩琦《咏雪诗》:“六花耒应腊,望雪一开颜”。为什么雪花是六角形呢?汉代刘熙在《释名》中有一段解释:“凡花五出,雪花六出,阴之成数也。”这当然不能算什么道理。宋代朱熹在他《语类》中解释道:“雪花所以必六出者,盖只是霰下被猛风拍开,故成六出。如人掷一团烂泥于地,泥必缵开,成棱瓣也。又六者阴数,太阴元精石亦六棱,盖天地自然之数。”这种解释也没有说出什么科学道理。

为什么雪花是六出呢?大家知道,雪花是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它在冰晶的基础上由水气凝华长大而成的。而冰晶是一种晶体,其分子排列规则,具有六角形的结构,所以形成的雪的结晶也呈六角形。

雪花有多大多重呢?李白《北风行》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自然是文学的艺术夸张。据科学测定,现在测的最大雪花直径是二十厘米,有人计箕过,一立方米的雪,就含有数十亿颗的雪花。只有在极精确的天平上才能称出雪花的重量。一般雪花3,000个到10,000个才有一克重。由于雪花密度小,重量轻,受空气阻力大,因此降低时常轻飘飞午,碰到其他雪花时,还常常附在一起,成为直径达几厘米的鹅毛大雪。

由于凝雪时放出热量,溶雪时吸收热量,因此溶雪时比下雪时更冷。李益《从军北 征》:“天山雪后海风寒”就写出这种情景。这和民间流传的谚语“霜前冷,雪后寒”是一致的。

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写出雪中环境的幽寂,同时也映证了“麻雀屯食要落雪”这句谚语。严冬雪飘,对于鸟雀是一场灾难,每每大雪到来之前便开始屯食,待到大雪寒江,自然是“千山鸟飞绝”了。

不同地区降雪时间有早有迟,积雪时间有长有短。北方和西部地区是“胡天八月即飞雪”,甚至第二年五月仍然是“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而中原地区却是“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而南岭以南终年无雪。

人们喜欢雪,更主要的是它能为人们造福,陆游《立春》和《初春》诗中有“年丰腊雪经三百,地暖春郊己遍青。”“且欣一雪压灾瘴,不怕连阴咽管弦”诗句,“瑞雪兆丰年”更是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农谚,表达人们对瑞雪的喜爱和对丰收的渴望。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4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

1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补充:

1.孤舟蓑翁,独钓寒江雪。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千里黄云白日,北风吹雁雪纷纷 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5.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6.大雪满弓刀

7.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0.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 11.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12.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1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16.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17.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18.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1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0.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2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片片片片片片片 飞入梅花全不见

第五篇: 历代咏菊花诗词选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咏菊(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更漏子(冯延巳)

雁孤飞,人独坐。看却一秋空过。瑶草短,菊花残。萧条渐向寒。 帘幕里,青苔地。谁信闲愁如醉。星移后,月圆时。风摇夜合枝。

抛球乐(冯延巳)

莫怨登高白玉杯,茱萸微绽菊花开。 池塘水冷鸳鸯起,帘幕烟寒翡翠来。 重待烧红烛,留取笙歌莫放回。

忆菊(宝钗)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1 王浚墓下作(李贺)

人间无阿童,犹唱水中龙。 白草侵烟死,秋藜绕地红。 古书平黑石,神剑断青铜。 耕势鱼鳞起,坟科马鬣封。 菊花垂湿露,棘径卧干蓬。 松柏愁香涩,南原几夜风!

拨不断(马致远)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 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

有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

对菊(湘云)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晋·王淑之《兰确铭》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 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宋·欧阳修《菊》

共坐栏边日欲斜,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

唐·白居易《咏菊》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刘克庄《菊》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2 唐·李商隐《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唐·吴履垒《菊花》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宋·苏轼《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春晦饯陶七于江南同用风字(陈子昂)黄鹤烟云去,青江琴酒同。 离帆方楚越,沟水复西东。 芙蓉生夏浦,杨柳送春风。 明日相思处,应对菊花丛。

宋·陆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金·元好问《赋十月菊》

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宋·朱淑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唐·太宗《赋得残菊》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宋·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明·沈周《菊》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予桃花一处开。

重阳(赵嘏)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宋·杨万里《咏菊》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唐·释皎然《九日与陆羽饮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唐·李白《感遇》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宋·张孝样《鹧鸪天》

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 能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 凝薄雾,傲繁霜,东篱恰似武陵乡。 有时醉眼偷相顾,错认陶潜作阮郎。

4 明·文征明《咏菊》

菊裳茬苒紫罗衷,秋日融融小院东。 零落万红炎是尽,独垂舞袖向西风。

唐·陆龟蒙《亿白菊》

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湘滞未容回。 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夜泊桐庐先寄苏台卢郎中(杜牧) 水槛桐庐馆,归舟系石根。 笛吹孤戍月,犬吠隔溪村。 十载违清裁,幽怀未一论。 苏台菊花节,何处与开樽?

簪菊(贾探春)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访菊(贾宝玉)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愁。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上一篇:容什么成语范文下一篇:任务合同书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