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

2022-08-30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

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

具箱

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工

产品介绍

京师博仁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工具箱针对心理课教学而设计,包括心理老师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案、配套心理课教学课件、心理活动课教学道具及可以收集学生课程评价反馈的软件,可帮助心理教师轻松有效地上好心理课。

产品特色

◆根据教育部最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编写,是争创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的首选产品; ◆全国首创的“三教一评”立体化教学模式,教案、教学课件及教学道具齐全,省时省力省心,同时配有课程评价反馈系统,一箱在手,教学无忧; ◆基于青少年不同阶段心理发展特点,按照年级编排;

◆十三大课程主题,系统的抓住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促进学生心灵素质的全面提升; ◆国际团体辅导专家亲自认证,全国不定期团体心理辅导培训; ◆全国顶尖中小学校亲自示范,教学效果立竿见影。

最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专家认证培训

京师博仁心理健康课教案工具箱得到国际团体心理治疗领军人物、台湾著名心理学家吴秀碧教授的亲自督导与认证。吴秀碧教授主编的《团体辅导的理论与实务》一书是中国大陆地区团体心理辅导领域的重要指导教材,她对团体心理辅导的进程研究及华人本土化的心理动力研究超越了欧美地区最高水平。

吴秀碧

◆美国北科罗拉多大学 谘商心理研究所博士 ◆台湾辅导与谘商学会理事

◆新加坡 Corner Stone CounselingCenter 特聘讲师 ◆马来西亚 萨堤尔全人发展中心讲师 ◆京师博仁团体辅导培训课程特聘讲师

产品构成

教师教案

◆参考国外前沿的青少年心理成长培养体系 ◆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操作步骤具体翔实 ◆十三大主题,涵盖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

教案内包含每节课相应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活动时间安排、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具体的活动流程、教学建议及与主题相关的延伸活动。使教师能无负担、无压力地完成心理课的教学工作。

心理课教学课件

◆同步教学课件,课堂内容立体化呈现

◆通过看、听、读、写、画、游戏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心灵素质

每一节心理活动课配有和心理课教案同步的精美PPT,将心理课件的内容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同时也节省了心理老师查找资料、制作课件的时间。

心理课教学道具

◆配套全部的心理课教学道具 ◆特制精美学生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节心理健康活动课都配有精心挑选和制作的教学道具及游戏卡片,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提高心灵素质。每节课配有成长拼图,记录学生的每一次成长,方便心理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心理课评课软件

◆课后跟踪反馈,轻松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心理状态

◆大量课程素材库,专家在线答疑,一站式解决心理课教学各种问题

团体辅导管理系统中包含课程管理功能,为心理教师提供了课程教案素材库与编辑器,心理教师既可以选用成品教案与课件,也可以自行编制。同时,系统包含课程反馈功能,教师可在课程结束后向学生收集反馈结果,便于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感言

教案。这个工具箱使用简单方便,从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心理能力,全新的教学模式为广大中小学更好地开展心理课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何老师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心理健康课教案工具箱是我教授中学生心理课以来遇到的第一个集教案、课件及教具为一体的心理教学工具,为我这样非心理学专业出身的教师提供了很多方便。配套的课件及精美的卡片激发了学生很大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都很喜欢。

——谢老师

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我刚刚从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担心找不到合适的教案,又怕无法带动课堂气氛。这个工具箱内容十分全面,包括了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视频短片、启发性的小故事,将心理学知识通过各个方式呈现出来。全书内容丰富、框架清晰、活动设计操作性强,是心理教师的最佳指导手册!

——李老师

唐山开平综合职业中学

联系电话:010-59201686

010-59201608

010-59201609

010-59201619 详细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南院博仁教育楼

心理健康课教案工具箱是我教授中学生心理课以来遇到的第一个集教案、课件及教具为一体的心理教学工具,为我这样非心理学专业出身的教师提供了很多方便。配套的课件及精美的卡片激发了学生很大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都很喜欢。

——谢老师

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京师博仁心理健康课教案工具箱针对心理课教学而设计,包括心理老师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案、配套教学课件、教学道具及可以收集学生课程评价反馈的软件,可帮助心理教师轻松有效地上好心理课。

第二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 《你勇敢吗?》 五乙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目前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勇敢的认识和理解由于阅历浅而易走入误区,本节辅导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坚强的意志,由浅认识的勇敢上升到在学习上,在困难面前,在紧急关头坚强、勇往直前的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和讨论加深对“勇敢”的认识。

2.用辨证法的观点理解“勇敢”,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和讨论加深对“勇敢”的认识。

2.培养学生由浅认识的勇敢上升到在学习上,在困难面前,紧急关头坚强、勇往直前的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方法:

1、讲述和讨论。

2、角色扮演。

3、自我测试。

四、教学准备:

1、测试卷一份。

2、三个情境小品。

附:测试卷问题:学生回答“是”或“不是” (1)你自己睡觉害怕吗? (2)晚上爸爸、妈妈外出办事,你一个敢在家吗? (3)做不出题目,你想哭吗?会发脾气吗? (4)遇到危险或困难时,你是否会发抖或出汗? 能做到一至二件的同学,你比较勇敢;做到三件的同学,你挺勇敢。

3、多媒体课件。

五、辅导时间

1学时

六、辅导地点

课室

七、辅导步骤

1、认识、理解“勇敢”。

(1)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心理健康课。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师讲一个自己小时侯关于勇敢的故事) (2)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

(3)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勇敢”(板书:勇敢) (4)谁来说说你经历过的自认为勇敢的一件事。 (5)讨论“勇敢”与“大胆”一样吗? 教师根据同学们的理解与讨论,阐述“勇敢”的定义。 勇敢:不怕危险,不怕困难。

2、角色扮演: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小品,请部分同学参与表演,大部分同学观看并思考:你赞同他们的做法吗?这些行为是“勇敢”的表现吗? 故事小品一:某个小孩被坏人拐骗,在火车站上,他借口上厕所,在厕所里他机智地得到一位陌生的叔叔的帮助,终于逃脱了魔掌。

故事小品二:某小学生帮同学打架,被人用石头砸伤了头并出了血,不喊痛,同学称他真勇敢。

故事小品三:小红在写作业,小明叫她去玩。小红有一道题解不出,不去,小明同意让其抄他的作业,小红拒绝。小红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做出来啦!

3、学生结合表演和讨论:勇敢不仅表现在不怕危险,更应该表现在不怕困难上。古有李时珍,现有解放军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如解放军叔叔不怕牺牲性命,保护国家财产,抗洪抢险;警察叔叔与坏人博斗;科学家攻克难关等等。而我们则应该从身边的小事来培养自己的勇敢。

4、欣赏《哈里·波特》的片段 ,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5、回答测试问题,判断“勇敢”程度 (1)悄悄话

同学们可找你的好朋友或老师互相轻声说一说测试题中的问题。 (2)小勇士解难。

做法是让同学们试着商量如何解决上述四题的问题,如何排除困惑。派一人上台做小勇士为大家解答他是怎么做的。

6、讨论:如何学会“勇敢”,如何培养自己的“勇敢” 教师根据讨论归纳:

(1)自己独处害怕时,分散精力,多想一些开心的事,这称为分散法。 (2)平时多看健康、有益的书籍和电视,并加强身体锻炼,我们称之为健康法。

(3)战胜困难要有勇气、胆量、毅力和知识,我们称它为综合法。

7、同学们自由向老师提问,教师答辩

8、全课小结

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勇敢一的面,这很好!任何一个人的勇敢精神都是从小培养的,人不是天生就勇敢的,所以你今天不勇敢或不很勇敢,不要紧!虽然今后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复杂的人和事,在学习上也会遇到困难,但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学好知识,学会用微笑对待困难,不急不躁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相信自己,我会勇敢的!

第三篇: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

——与依赖说再见

(时间:2010-10-15 16:54:25 )

设计理念:

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从小培养学生学会独立生存的技能,对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而目前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学校生活等多层面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依赖性。依赖性强的人,往往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遇到问题时,自己不积极动脑筋,易产生从众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性过强的人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反应,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和独立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本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对“案例”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自我剖析,以达到克服依赖情绪和依赖思想的辅导目的。

辅导目标:

1、通过各种案例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克服依赖情绪和依赖思想。明白学会生存的技能,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学习生活中能独立完成一件事的重要性,体验生活中会独立做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情感。

辅导形式:师生互动 谈话交流 小组讨论 情境体验 分析案例

辅导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辅导时间:40分钟。

辅导准备:学唱《幸福拍手歌》、课件、图片、照片、声相资料、拍摄情境剧等

辅导过程:

《幸福拍手歌》音乐起,学生轻松、愉快地边唱边拍手做律动。

一、谈话交流(导入)

同学好!欢迎你们来到我的“健康乐园”,老师希望能和你们在这里度过轻松、愉快的40分钟。平时老师对你们不太了解,今天想借这个机会我们来沟通交流一下,有关“依赖”的话题---与依赖说再见。你们在家有独自一个人过的时候吗?一般是在什么时候呢?晚上一个人在家心理(心情)感觉怎么样?白天独自在家需要自己煮饭吃吗?刚才我们通过交流,知道你们同学中有些是很勇敢的,很独立的,这是非常好的。有些同学当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心理有感到不安、焦虑、着急的现象,这是依赖心理的表现,在你们同学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情境剧。说的是璐璐父母外出了,她独自一个人在家过了一天,她是怎么过这一天的呢?(她的心情怎样呢?)请看。

二、分析依赖现象,在生活中产生的不良后果

(一)观看情境表演《璐璐的一天》。学会分析帮助有依赖思想的璐璐

情节:星期日璐璐父母要外出,走时,交给小璐10块钱,让璐璐单独在家里生活一天。这天璐璐心里空荡荡的,感到很寂寞、害怕,不知怎么安排这一天的生活,心理压力特别大,还不断地埋怨父母不带他一起去,很不开心。晚傍妈妈回来了,璐璐高兴地冲过去对妈妈说:妈妈你终于回家了,我不会煮东西吃,又不敢上街买,我肚子饿了,你快给我煮饭吃吧!妈妈摇摇头,无奈地到厨房去给璐璐煮饭吃了。

(二)提问:

1.看了璐璐单独一天的生活,(你觉得璐璐这一天过的开心吗?)你们有什么想法?(说说看)

(璐璐胆子太小,要多锻炼。璐璐独立生活能力差,太依赖妈妈了。她可以打电话叫同学来跟她玩,就不会害怕了。„„)

2.璐璐怎么会变成这样呢?请同学们帮助分析一下。

(平时妈妈包办太多,没有从小培养她做事情,使她变得那么胆小,不会想办法。自已缺乏锻炼。)

3.请你们给璐璐提提建议。

(璐璐平时要多锻炼,遇到困难要动脑筋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要依靠妈妈。妈妈要经常培养璐璐独自生活的能力,不要什么事都包办做了。)

4.如果是你,会怎么过这一天呢?让同学们谈自已的生活经验。

师小结:可见同学们平时生活上克服困难,脱离依赖思想,从小锻炼自己,学会独立生活是很重要的。

5.类似像璐璐这样的现象,如果不及时纠正会怎么样呢?

(学生得出如下结论:如果不及时纠正:胆子就会越来越小,长大了一事无成,什么事都不会做,很孤独、没有朋友玩。如果遇到困难就会感到恐惧、焦虑、担心、有压力,还会影响身心健康的。)

师:说的好!人要是有了依赖思想,无论多么简单的事,都会觉得是一种负担、一种压力。 6.我们要怎样来克服依赖思想呢?

(引导学生说:我不能依赖妈妈了,自己的事自己做,我一定能行,我要独立。从小事做起,会做的事自己做,不会做的事学着做,要不怕困难。)

师小结:对,同学们要勇敢地克服困难,从小努力锻炼自己,生活上才能独立。刚才我们谈了生活上存在的依赖现象,并知道怎么去克服它。那么同学们在学习上是否也有依赖思想(依赖现象)呢?你们想一想。

二、分析依赖在学习中造成的后果

(一)启发学生说出学习中存在的依赖现象

(在家做作业时,边做边玩,需要家长监督才能完成作业。拿练习册后面的答案来对作业,养成依赖和不自觉做作业的习惯。看到难题不想动脑筋,马上就要去问同学或老师。„„)

(二)请看一组图片并分析。(一张是学生考试偷看的漫画;另两张是学生在互相抄袭作业)

(1)你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这几张图片说的是什么现象?

(2)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呢?(不会做、不想做、作业没完成怕老师(家长)批评)

(3)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这些依赖现象,会有什么后果呢?

学生分析如下:作业时边做边玩,要依赖妈妈监督,这样很浪费时间,自己就没时间看课外书,没时间复习老师讲课的内容,学习成绩也会下降。做作业有依赖性,不自觉,久而久之,学习成绩就会下降了。抄袭作业不独立思考,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将来考不上中学,考不上大学。不好好学习,没有文化知识,将来就会找不到工作,没办法养活自己。

(4)你们想对他们说什么呢?如何克服学习上的依赖行为?

师:同学们,如果有这样的现象,通过刚才我们的分析和帮助,我相信一定会改正的。

老师小结:以上的分析说明: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有了依赖思想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勇敢地与依赖说再见,克服依赖的思想,树立信心,就能在生活上学会自理,学习上学会独立思考。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好学生。

(好!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小鹰是怎么摆脱依赖,锻炼生存体领的。)

三、分析摆脱依赖,走向成功的案例

(一)看小短片:《小鹰成功了》 (对比教育辅导)

情节:小鹰出生后,老鹰妈妈就把小鹰推出窝,成功学会飞翔。

提问:

1.看了这个短片,你们说说,小鹰为什么能展翅高飞呢? (在妈妈鼓励培养锻炼下,自己不断的偿试,最后成功了)

2.老鹰妈妈把小鹰狠心地推下去学习飞翔用意是什么?小鹰开始的时候表现怎样?后来呢? (充分让学生展开讨论)

并得出如下结论:妈妈想让小鹰快点学会生存的本领;妈妈想从小培养锻炼小鹰的胆量;小鹰学会飞了,就可以不要依赖妈妈了。小鹰开始的时候表现得很依赖、害怕、恐惧、差点要摔死,后来成功了,并露出开心的笑容。

3.看了这个案例,你们能不能谈谈平时爸爸妈妈是怎么培养你做事的?(你经历了什么样的学习过程?)

4.通过上面的分析,要学会做一件事要经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都会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只要不断偿试,就会成功)

小结:不论是人在学习做事,还是动物学习生存本领,都要经历从不会到会(失败到成功)的过程,只要有信心,摆脱依赖,坚持锻炼,最后一定会成功的。

师:当我们第一次成功地做好一件事,心里会感到怎样呢?

生:感到特别高兴,特别自豪。

师:是的!现在就来分享一下独立生活给我们带来喜悦的心情。说的是我们学校能干的四个小伙伴。

四、联系生活 分享独立做一件事的快乐心情

(一)观看情境案例《今天我当家》

情节:妍洁妈妈不再家,她邀请了几个同学到家里自己包饺子,过了一个快乐的星期天,非常开心。

瞧,她们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多开心呀!

1.她们在包饺子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难题,她们是怎么解决的?

2.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独立想办法解决的事或者说独立完成一个任务,让你感到很开心,很自豪的?(在小组先互相分享一下。)

先让同学们分小组互相分享快乐事,再请个别分享给全班听。

师:同学们,平时学会独立完成一件事是多么重要呀!它不仅能让我们心里感到愉快,还会增强我们的自信心。

师:是啊!人如果脱离了依赖,学会了生存本领,遇到问题时,就能冷静面对,关键的时候,还会逃生自救,甚至会做出让人感到震憾的事来。下面我们来看一个这次四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一个年仅九岁半的小英雄林浩的感人故事。请同学们用心去感受。

五、分享具有独立人格的感人故事。

(一)观看案例: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的感人故事

情节:九岁半的林浩是四川地震灾区汶川县映秀渔子溪小学的二年级学生,他的班级有31名学生,汶川里氏8.0级地震发生后,只有10名左右的学生逃生,而其中两名学生是林浩救出的。原来,小林浩在倒塌的校舍自救后,马上用弱小的身体将一名昏迷的同学背了出来。随后,他又重返已倒塌的校舍又背出来一名昏迷的同学,并被塌方砸伤了胳膊。

(二)提问:

1.看了这个“小英雄林浩”的感人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说给大家听听。

2.你们想象一下他平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冷静、稳重、独立、勇敢。小林浩是一个脱离了依赖、学会独立生活的好孩子,才能在危难关头镇静自若,舍己救人。) 3.现在你想对他说什么?“真了不起”、“向他学习”„„

小结:可见,人摆脱依赖,学会独立,学会生存的能力,就能在困难面前做到不惊慌,冷静应对。我们为小林浩的勇敢行为感到自豪和骄傲。

六、总结

同学们愉快的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现在老师要了解一下,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教师用号召性的语气说)要想成为小林浩这样的人,请站起来(全班站起);有决心与依赖说再见的同学举起手来(全班有力地举起手)。非常好!老师也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共勉:(看大屏幕,请大家用坚定的语气读一遍)“只要我们有一颗坚强的内心,摆脱依赖,克服困难,就能成为一个最棒的人。”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学生评价

(时间:2011-10-4 21:05:24 )

内容提要: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如何确定评价的理念目标以及内容的科学性,评价方法的灵活多样,从而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能力的发展。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它贯穿于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落实学生评价,建立学生全面评价体系能有效地保证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我就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生评价,谈几点看法。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理念和目标

综合实践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在实践中运用和掌握各种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得积极地体验和丰富的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学生评价,不要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交流与合作,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综合实践活动给教师和不同阶段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学生要再活动中走进自然、社会,在生活中发展成长。为例是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创新、动手等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在具体活动的教学中就要把目标定的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以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

例如:在开展活动“感恩”中,组织老师想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提升,于是写出了下面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孝敬,感谢父母,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体会到父母对它们的关爱,还以各种方式回报父母的爱,有的给爸妈过生日,有的帮爸妈做家务,还有的向其他同学发出倡议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能力而非系统化得知识,所以评价时不应过多地量化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判断作品的优与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和教训。我们要把评价看作学生进步和扩展学生经验的机会,让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这里展现和巩固。

二、评价的内容要科学具体

综合实践活动包含信息技术、实验操作、调查、访谈、社区服务等各个方面。因此,对综合实践中学生的评价不能采用传统方式,要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评价。我们要改变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的方法。在活动中要考虑时间、情景等,适合的内容灵活进行评价。

在组织“安全知识知多少”活动中,为了使评价更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写在了好多纸上,告诉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评语,还可以再评语中在加上自己认为合适的评价。同学们走上前挑选了适合自己的评语。挑选们都高兴的拿走了适合自己的评语,有的还对自己提了更高的要求,还有的在相互诉说着不足。看来同学们和乐意接受这样的评语。

作为老师,我们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态度、行为,不局限在短时间的评价,要重视对其长时间的观察。选择好评价的内容和信息具体评价。评价中我们要尽量评价学生积极地方面,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评价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重在学习方法、效果及学生收获,而不是看过程多缜密、形式多丰富、资料多齐全,更不能把它当成一种给别人看或者可以展示的表演,而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发挥自主性、受到锻炼、得到提高。我们必须把学生的发展看作评价的内在目的和终极追求,要深刻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本质追求,把评价看作师生对话、民主协商的过程,看作师生共同成长的良好契机,实现评价促进、激励、引导学生发展的目的和功能。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着重对学生的个性化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如汇报、成果作品展、研究报告、答辩等、无论选用何种方法,都要描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以此作为学生评价的基础。评价方法的选择要依据评价内容和评价对象来确定。

他们如何进行自我评估,如何坚持不懈,如何修改自己的功课,以及如何对自己的学习进展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便于向家长展示孩子的努力和进步,有助于改善家校关系;能够曾其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力求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这样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能与他人分享自我探究的体会和成功的喜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能力而非系统化得知识,所以评价时不应过多的量化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判断作品的优与劣,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和教训。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并从中获取积极地亲身体验。参与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我们要把评价看作学生进步和扩展学生经验的机会,让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在这里展现和巩固,使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状况,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正确面对别人的建议,促进学生自身发展。

总而言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评价要求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评价的目的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时效性

(时间:2011-10-4 21:01:31 )

课堂教学改革倡导的新型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那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课堂教学的好处有哪些呢?

一、小组合作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创设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创造这样良好的教学环境,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它的作用。其实,学生在课堂上最爱说话,让他们把在自学中获得的多种知识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和小组其它成员进行分享、讨论、交流,这样会让学生感到很轻松、愉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小组成员互帮互学,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发言的机会。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巡视参与,和学生们一起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之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课堂气氛自然变得轻松、活跃。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每一个学习小组都是一个整体。目标检测是以小组中所有成员的学习情况来评价一个小组的优秀与否,而不是以其中一个组员的好坏来衡量。因此,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每个组员都要对小组成绩有所贡献。在目标统一的情况下,小组成员就成了一个“共同体”。学习能力强,接受快的学生在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后会主动地去帮助其他学生;而学习能力较弱,接受慢的学生则会出于集体荣誉感,积极努力的去学习,以保证自己所在小组不会因为自己原因而得不到好的评价。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

1、自学能力的提高

在每节课上课之前,同学们都会做好预习,预习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新知的掌握。也就关系到每个小组成绩。因此,学生们在接到预习方案后,都能够积极的进行预习。预习的方式和方法也很灵活多样,如:听录音、讨论、互帮互学、网上搜集、动手操作等。自学能力不断提高。

2、探究能力的提高

学生将在预习中和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讨论、探究,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学生再将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们在体验中学习,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3、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小组讨论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或主张,学生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反驳或补充对方的观点,必然要想方设法组织好语言。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倾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尤为重要。倾听是交际的前提。交际不是单边的活动,它是双边的。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就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交流的机会。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创设情境、确立目标,让学生们在特定的环境中交换信息,互帮互学、尽情的表达。同时,这个过程也是情感的交流、心里沟通的过程。通过沟通和了解,逐步的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五、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发扬自己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合理的发展。学生是存在个性差异的,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学生都乐于表现自己。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学生性格比较内向有自卑心理,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观察,我发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平时“胆子”比较小的学生愿意在小组里面与其他同伴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同伴们的认可。他们的自信心不断增强。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来源:七台河市第八小学 孙丹丹

教材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是蕴涵在生活中教育,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在新的层面上认识自我,开发潜能,培养较强的责任感,使学生拥有一种良好的接受教育的心理状态。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是高年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让学生懂得赞美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艺术,得到适时、适当的赞美是人的高级心理需要,会使学生更深切地感悟生命的原动力和自身的价值。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适当赞美别人的重要性与好处。

2使学生在学会赞美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 3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恰当的赞美别人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赞美不是虚假的“讨好”,是真实的心声吐露,同时懂得赞美要有针对性,要自然,具体,不失时机。

教学策略:演示法,比较法,探讨研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情景园

人获得快乐的方式有许多,你们都会哪些让自己和他人都快乐的方法?请看两个小品。 揭示板书课题

、赞美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生命中提升自己心灵质量的重要的因素。、卡耐基说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那我们就从自己的同桌开始,、出示思考题:你从哪里开始赞美自己的同桌?、引导学生在班级的同学中找一找想赞美的同学,给他(她)写这样的纸条。发纸条。赞美的同学和赞美别人的同学你们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心情是怎样的呢?:悦人悦己

小结:,? :学会

生活动

其余学生认真观看

同桌间相互赞美 讨论回答 对心理主旨的复习,可以通让学生初步了解快乐的方式不是单一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欣赏动机。 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对象上,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通过这种含蓄式的赞美让学生感受赞美的多种方式, 此活动旨在让学生懂得赞美会悦人悦已。

我们再来带着几个问题看几个小品想一下这几个小品说明了什么 ? :真诚 自然

师口头出示判断题:赞美是真诚的欣赏和鼓励。赞美就是逢迎和奉承. 请问同学们学会赞美了吗?

小结:赞美的内容是非常广博的,赞美同学可以让我们收获友谊,赞美大自然可以让我们心胸开阔,赞美小动物可以让我们心存仁爱和善良,赞美自己可以让我们更自信,更优秀。

我们学会的赞美的形式和技艺,有没有哪个同学说,我想赞美,但有些不好意思,也不习惯,老师这有一个好办法,想学吗?

总结:如果你在学习和生活中与你周围的人合作的不成功。那么请你检查自己是不是了对别人的欣赏和赞美,我们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欣赏和赞美别人,至于大千世界中的一切,把那份灿烂的阳光慷慨在施于别人,既鼓舞和震憾了人心,又愉悦了自己,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小品的内容是学生在赞美的过程中不真诚,态度不自然。 谈谈自己对赞美的理解

用自己的话赞美这美丽的风景和可爱的小动物。 学生用欣赏的话对自己这一节课进行评价 学生根据老师心理暗示进行赞美的心理

第四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编辑:指导中心 | 发布时间:2014-05-22 | 栏目:教研科研 | 访问量:4781 次

静海四中

刘芳

一、活动目的:通过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最终悦纳自己。

二、活动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三、活动准备 1.A4彩纸、彩笔

2.将学生8人分成一个小组(相同颜色纸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

四、活动过程

热身活动:金龙拍拍操 活动一:我是谁?

(一)画一画

指导语1:同学们人最熟悉的是自己,可是了解自己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今天了解自己就先从给自己画个“像”开始,先在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来你的形象,然后开始动笔把自己画下来吧!

活动内容:请同学们在彩纸上画一幅“自画像”。“自画像”可以是形象的肖像画,也可以是抽象的比喻画;可以是一色笔画成,也可以是多色笔画成。 提示:老师在寻找典型案例时,可以关注“自画像”的大小、位置、色彩、内容等,还可以关注在画“自画像”和交流时的神情。

指导语2:同学们不论你的绘画技能是好还是坏,都不要感到为难,这个游戏不是绘画比赛,只要求大家画的内容、形式等形象地反映对自我的认识。

(二)写一写

指导语1:同学们,我们刚才画了“自画像”,也是对自己粗略的了解,下面,老师提问几个问题,帮助你继续寻找内心真正的“自我”,让你所认知的“我”更加深入。

活动内容:教师提问几个问题,学生把答案写到彩纸上,深入了解自己,对自己评价。 指导语2:现在大家对自己有了评价,那我们在别人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也通过几个问题来了解一下别人眼中的你是怎样的?

活动内容:小组内交流,分享“画作”,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现典型案例全班分享。

指导语:这一次活动,使我们懂得了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关键在于你如何对待它。对自己了解得愈全面,愈接近实际,也表明自己愈成熟。同时,自己对自己的一切不仅要充分认识,还要坦然地承认,欣然地接受。怀着悦纳自己的心情,把自己看成是有价值的、值得尊敬的人。 活动二:悦纳自我

(一)说一说

指导语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纵然,现在的这个“我”不是很完美,但这就是我的现状,我没有高估,也没有低估自己。我就是我。当然,我有些地方要是变得完善,我就更加的完美了!

活动内容:让学生用“我____,但我____。”的句式填空接龙。把全班分成两个大组,比赛看哪个组用时短且表达准确。全班参与、分享。 活动要求:前者说的是缺点 后者说的是优点。

提示:全班分享时老师关注学生心理感受,因为在大庭广众下能够说出自己的缺点是需要的。另外,教师要判断学生表述是否准确,对于能改变的是否采取逃避的消极态度。

指导语2:同学们,我们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如此,你学会的不仅仅是悦纳自己,热爱自己,也是在找寻内心的一种平衡。

(二)论一论

指导语1:同学们,请设身处地的考虑,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是你,你会怎么办?为什么?

活动内容:根据情景再现的内容,同学们表演,小组讨论,全班分享。 提示: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环境要温馨和严肃,避免轻率和浮躁。 指导语2:同学们,生活里充满了酸甜苦辣咸,我们没有办法去选择出身、父母、家庭和生活环境。但我们可以去选择生活的方向,去改变自己的心态,这样你会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近,终有一日会成为你所希望你,理想中的你的。只要你有信心、有毅力!

活动三:心理作业(做一做)

1.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做到认识自我。

2.用“我____,但我____。”学会接纳自我。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我相信》。我相信在坐的同学们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只要奋斗肯定会给自己营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五、活动素材库 1.本课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目标的必由之路。认识当代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减少教育的盲目性,切实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

本课几个游戏中,“画自画像”展示了一个“内心的我”,让学生对自己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留舍最爱”,则让学生进一步澄清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选择、面对诱惑、面对困难的时候,明确目标、做出决策,然后采取行动,执着地追求目标,将目标与行动联系在一起,努力达成目标。 2.相关心理学知识:

(1)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对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态度。通过实践活动,人们不仅能认识客观事物,并且也能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和客观世界的关系。自我意识不是个别心理机能的显现,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完整的内在结构。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个性形成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人的兴趣、能力、性格、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无不受到自我意识的制约和影响。 (2)青春发育期以少年期为主。少年期的年龄是指11/12岁至15/16岁,这个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初中阶段。少年期是个体生理迅速发育直至达到成熟的一段时期。该阶段的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着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困难期或危机期。 a、第二个飞跃期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春发育期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飞跃期)。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发育的加速和性发育走向成熟,使他们感到不适应,出现不平衡的感受及种种矛盾和困惑。面对这些矛盾和困惑,少年儿童体验着危机感,这促使他们要关注自我的发展和变化。 儿童的发展历程,使他们从面向母亲到面向家庭、幼儿园和学校,不断地向外界环境展开。青春期的“急风暴雨”式的变化,让儿童产生惶惑的感受,与此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外向的客观世界抽回一部分来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进入再次自我,从而导致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b、发展的特点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青春期自我的兴趣首先表现在关注自己身体形象上。他们强烈地渴望了解自己的体貌,如身高、胖瘦、体态、外貌、品位,并喜欢在镜中研究自己的相貌、体态,注意仪表风度。青春期儿童特别注意别人对自己打扮的反应:对他人的良好反应,体现着自我欣赏的满足感;对某些不甚令人满意的外貌特点而产生极度焦虑。 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

中学学生的能力和学业成绩更加影响着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在群体中社会地位以及自尊感的认识,并逐渐影响着自我的评价。因此,能力和学习成绩是少年儿童关注自我发展、体现自我价值的重中之重。 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他们认认真真地看待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自我评价中,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地位;对他人针对自己个性特征的评价非常敏感。 有很强的自尊心 他们在受到肯定和赞赏时,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在受到批评和惩罚时,会感受重大打击,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这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心理依据。

3.可替代活动: (1)活动:音乐与意象

目的:让学生聆听音乐令情绪平静、身体放松。随着音乐声眼前呈现出画面,通过对画面意义的分析,让学生思考和感悟自己的心态。 活动过程:

1.每个人找一个舒适的座位,闭上眼睛,调整呼吸,头部、双肩、四肢逐渐放松。 2.室内保持安静,关灯,拉上窗帘,播放音乐。

3.随着音乐声每个人进入一种状态,眼前出现一幅画面„„ 4.音乐声结束,大家慢慢睁开眼睛,交流自己的感受。 提示:

1.音乐的选择是关键,要选择一些具有空灵感,旋律跌宕起伏,无明显主题的弦乐曲为宜。

2.环境也很重要,周边没有干扰,室内温度适宜、空气流通、灯光暗淡、座位舒适。

3.指导语不可忽视,让学生在指导语的引导下,平静地进入状态。

4.主持人要认真聆听学生对“画面”的描述,注意捕捉“画面”中的细节要素。 (2)活动:“我要”

活动目的:让学生体验自己是否有把握机会的意识和表达的愿望。理解“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使学生学会把握机遇,不留遗憾。 活动过程:

1.全班同学围坐一大圈,主持人出示精美礼物,适度的描述与诱导。提问:谁想得到这份礼物?

2.想得到礼物的人举手,主持人从举手的人中,产生6位入围者。 3.6位入围者走到圈中央,面对主持人一排坐好,在6位入围者中自愿产生1名裁判。

4.裁判产生后,主持人把权利交给他,5位入围者分别向裁判陈述自己希望获得礼物的理由,最后由裁判决定礼物归谁所有。

5.礼物送出后,主持人请裁判、礼物获得者和4位入围者谈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

1.如果第一轮举手想获得礼物的人很多,主持人要注意考验他们,明确人人都有机会,但不是人人都有结果,对举手者可以试问:你对争取礼物真有勇气?你对获得礼物真有信心?你有信心就请走上一步。假如走上一步的人还是很多,继续考验,再做选拔,直到只剩6—7位。

2.1名裁判听取5名入围者的陈述后,可以追加提问,如:“我认为这礼物具体是什么东西?”、“你得到了礼物准备如何处理?”、“假如得不到礼物你的态度会怎样?”等。

3.礼物一定要包装得精美诱人,有人见人爱的效果。而且最好是能够便于集体分享的礼品如巧克力,并且数量除了一人一粒外最好有多余。这样礼物获得者就有可能做集体分享,使全场的气氛达到高潮。

4.假如出现6位入围都不愿意做裁判的情况,主持人可以在场外聘请一位裁判。

六、活动记录卡(见彩纸)

第五篇:异性交往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

异性交往

一、课程分析

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生理和心理都有所变化渴望、喜欢与异性交往,这是青春期学生性心理发展的必然。中学生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个性发展。然而,如果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和妨碍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还会使同学等人产生误会,而误会又会给他们带来一些情绪上的困扰。因此,通过这堂异性同学交往的心理教育课,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念,形成正确的异性交往态度,并学习以正确的方式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介绍斯滕伯格爱情三角理论,让同学们知道高中时代的爱情还不够成熟。

2、介绍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大家知道为什么高中时代的恋爱还“早”。

3、同学们知道应该如何进行异性交往。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而不是去恋爱。 难点: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异性交往。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10分钟)

艺术作品中的爱情(老师向同学们呈现两份资料) (1)《泰坦尼克号》宣传海报 (2)《红楼梦》经典片段

老师:同学们,看到这些,你们联想到了什么? 同学们:

老师:今天呢,我们将要谈到一个在你们这个阶段,相对来说比较敏感的话题----异性交往过密。

(二)关于爱情(介绍斯滕伯格爱情三角理论)(15分钟)

教师引导:可能有的同学想过,我们青春期的相互吸引会不会就是所谓的爱情呢?如果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来看看什么是爱情,罗伯特·斯滕伯格博士是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依然健在的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和他的学生经过大量的调查与研究之后得出结论,他们发现爱情不像人们通常所说的那样是个心形,而是一个三角形(PPT展示爱情三角形)。

1.什么是激情

(1)激情:激情是指一种“强烈地渴望跟对方在一起的状态”,是需要的表达方式。如对照顾、归属、支配、服从等的渴望和需要,它是短暂而强烈的情绪或情感。斯滕伯格把激情比作物质依赖,因为人们沉迷于它的刺激和愉悦。

(2)案例:在学校的最后一年,我暗恋上一位可爱的女孩。没有常常见面,甚至没有好好说过一次话,完全像做梦一样,初恋的悸动让我夜不能寐。当时,我还试着写出两首短诗,整个身心浸透着一股快感,几乎忘掉恋爱的烦恼。

(3)全班分享:看了这个案例,让你联想到哪些描述异性相吸、激情的词汇? (4)教师点评:大家提到的“日思夜想”啊,“不能自已”啊,“夜不能寐”啊,“辗转反侧”啊之类的,都是一种典型的青春期情感的感觉:冲动、神往、易变,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样的感情往往源于过分美化、迷恋对方的外表。激情并不具有专一性,很多粉丝们对自己的偶像也会有这样的激情。

2.什么是亲呢

(1)亲昵:是情绪的成分,包括接近感、相互支持和分享。它符合依恋动机的心理动力系统。恋爱最初,亲密感逐步增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和两个人对彼此了解的加深,而最终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在良好、健康的关系里,人们甚至在表面上注意不到亲密感,但是当他们共同面对危机时,亲密感就会立即出现。简单说来,就是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温暖的感觉体验。

(2)教师点评:亲昵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希望对方幸福”、“跟对方在一起时感到幸福”、“相互理解”、“相互给予感情上的支持”、“跟被爱者默契沟通” 等等。但亲昵也不具有专一性,某些亲人、朋友之间也很亲呢。但那肯定不是爱,所以我们需要再来看最后一个要素---承诺

3.什么是承诺

(1)承诺:代表认知成分,无论是短时还是长时感知,至少承诺需要与依恋的动机一致。我们很容易理解承诺在亲密关系里的发展历程,当你第一次遇见一个人时,对爱的过程没有特殊的承诺。但当你们逐渐互相了解,承诺开始产生并逐步发展。正如爱的其他成分一样,所做出的承诺也会最终趋于稳定,如果关系变了,承诺也会随之改变。

(2)教师点评:承诺不是什么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也不是什么天荒地老海枯石烂,这些更多只是形式上的,真正的承诺实现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

(三)什么是学生间交往过密(介绍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15分钟)

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是爱情,那么同学们,什么又是所谓的异性交往过密呢?在这里我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心理学家,他叫埃里克森。埃里克森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 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指出每一阶段有着不同的任务;并认为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矛盾,矛盾的顺利解决是人格健康发展的前提。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0—1.5岁是婴儿期。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 1.5—4岁是童年期。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 4—6岁是学前期。这是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阶段。

6—

11、12岁是学龄初期。这是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阶段。

11、12—

17、18岁是青春期。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正在生长和发展的青年人,他们正面临着一场内部生理发育的革命,面临着摆在他们前头的成年人的使命,他们现在主要关心的是把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与他们自己的感觉相比较。

17、18—25岁是成年早期。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这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子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都是在修身,到这里算才是齐家。

25—65岁是中年期与壮年期。是成家立业、也是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阶段。

65岁以后是老年期,亦即成熟期。这是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 老师:同学们看出来了吗,建立亲密关系是在什么年龄? 同学们:

老师:对,是在20岁以后!你们这个年龄属于青春期,如果说要在这个阶段建立亲密

关系,势必因为许多不成熟的因素(包括心理认知和经验等方面的),而导致失败和苦恼,进而影响我们的学业和发展。

(四)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建议(10分钟)

老师:既然这个年纪建立亲密感是不好的,那么在这个年纪就不能有异性交往吗?当然不是。恰恰相反,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又是非常有必要的。交往和交往过密,这是不同的两个概念。那么在异性交往中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呢?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原则:

1、群体交往

最好多参加有男女生同时参加的群体活动。由于同时与几个异性交往,你可能不像面对某个异性那么紧张、羞怯,更容易自然地表达自己,这样有助于培养自己以平常心与异性相处。另外,在群体活动中,你更有机会了解不同的异性,因为一个人在群体中的表现比他(她)在某个异性面前的表现更为真实。如果经常只和一位异性单独交往,实际上失去了解其他异性的机会。

2、公开交往

同学们在学校交往的时候,多半都是在教室,或者学校其他的公共场合。大家这样做是对的,不私下交往。这样做心情平静,心地坦荡,不会对自己造成压力,其他同学也不会在背后“说闲话”。

3、距离产生美

不要一下子与某个异性确定很深的个人关系。青春期少男少女之间的好感很容易变化。你是否也有类似的体验:随着了解的加深,原来颇有好感的男孩或女孩变得不那么可爱了。如果没有经过深入的了解就将两个人的关系定为亲近朋友,当感情发生变化时会给双方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麻烦。与多个异性保持平等、广泛的交往有助于给两个人的关系的发展留下一些余地。

同学们,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在你们这个并不适合建立亲密关系的年纪,或许保持一点距离反而更能让这段青涩的感觉变得更加朦胧和美好,从而使高中生活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

(五)案例分析(10分钟)

小明和小红原本都是学生会的学生干部,俩人性情相投,又因为都在学生会一起工作和学习,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很要好的朋友。但是大家都知道,对于高中生的他们来说,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各自都将对对方的爱慕隐藏在心底,心照不宣地默默地努力着。直到有一天,小明认为作为男孩子应该主动一些,所以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小红一开始师拒绝的,后来在小明的再三央求之下,也放弃了自己的原则答应了小明,就这样两人成了“情侣”。事情也从这里开始转变,俩人整天沉迷风花雪月卿卿我我。他们俩的关系开始变了。以前两人师很好的伙伴、朋友,作为朋友什么事情都可以互相理解和安慰,而如今小红却为小明和某个女生说了一句话这样的小事而不高兴,两人现在都很苦恼,再加上上次月考两人成绩都有严重的下滑,他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to be or not to be,it is a question。

老师: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结合这节课我们讲过的内容先自己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们起来说说,为什么中学生不适合谈恋爱。

上一篇:学雷锋精神思想汇报下一篇:学雷锋活动方案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