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环境研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1.45~1.29Ma)环境演化特征与古人类活动

摘要:早更新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古人类演化的重要阶段。因此,探究早更新世古人类活动的气候环境背景以及环境变化与古人类活动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气候变化与人类演化关系研究的热点科学问题。本文对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MJG-1B文化层至半山遗址(1.452~1.290 Ma)剖面的146个孢粉、炭屑样品与213个粒度样品,利用主成分分析、生物群区化(Biomization)方法揭示了泥河湾盆地古人类活动时期较高分辨率的古环境变化特征。分析了古人类活动时期的环境背景,对比了文化层与自然层的差异,探究古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1.452~1.290 Ma)期间气候与植被变化较为频繁,共经历了8个变化阶段:1.452~1.425 Ma期间气候特征表现为半温暖半湿润,植被为以松为主的森林或森林草原;1.425~1.379 Ma期间,气候整体较干,从凉干向温干转变,植被整体为以蒿属、藜科、禾本科植物为主的草原或含一定数量松属等乔木的森林草原环境;1.379~1.370 Ma期间,气候寒冷湿润,植被为以云杉为主的森林环境;1.37~1.34 Ma期间,气候暖干,植被为以蒿属、藜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的草原或森林草原;1.34~1.33 Ma期间,气候寒冷湿润,植被为以云杉为主的森林;1.330~1.323 Ma期间,气候凉干,植被为以蒿属、藜科植物为主的草原;1.323~1.310 Ma期间气候特征表现为温暖半湿润,植被为以松为主的森林,但存在一定面积的草地;1.31~1.29 Ma期间气候再次转向凉干,植被整体为蒿属、藜科植物为主的草原,同时存在少量阔叶树与灌木。(2)马圈沟1B文化层(1.45Ma)与半山遗址(1.32Ma)古人类活动出现时期,环境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气候较为温暖,炭屑和花粉浓度均较其他自然层为高,沉积相总体表现为湖滨相,水体较浅。但马圈沟1B文化层古人类活动期间松属花粉含量与蒿属、藜科、禾本科花粉含量基本相当,植被为开放度较高的森林草原,沉积环境为浅湖沼泽;半山遗址古人类活动期间松属花粉含量高于1B文化层,但同时存在一定的草本植物花粉(约20%),指示区域植被为以松为主的森林环境,但存在一定面积的草地,其古人类活动于湖滨,局地植被开放度应较高,且半山遗址炭屑组成中大炭屑超过40%,显示古人类活动表现出古人类对于火灾的应对能力。(3)遗址的消失也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半山遗址文化层消失后,花粉组成变化不大,但粒度明显变细,由湖滨相变为典型湖相,显示文化层的消失与湖泊的扩张关系密切;MJG-1B文化层消失后,沉积相变化较小,但花粉组合变化明显,松及云杉等乔木花粉含量明显增加,且占据优势(大于80%),显示气候变湿,遗址点水位升高,可见该时段,森林植被扩张和气候变湿是制约古人类活动在此生活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半山遗址;古人类;环境特征

学科专业:自然地理学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进展与现状

1.2.1 早更新世(1.5~1.3 Ma)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1.2.2 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古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流程

1.5 课题来源

2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貌及水文特征

2.3 现代气候特征

2.4 研究区植被概况

2.5 马圈沟遗址与半山遗址概况

3 材料与方法

4 结果分析

4.1 孢粉分析结果

4.2 主成分分析结果

4.3 Biomization重建结果

4.4 粒度分析结果

4.5 炭屑分析结果

5 讨论

5.1 早更新世(1.45~1.29 Ma)泥河湾盆地古环境特征

5.2 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1.45~1.29 Ma)2个文化层古人类活动时期的环境背景

5.3 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1.45~1.29 Ma)环境演变与古人类活动的关系

6 结论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教学主客体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