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2023-03-01

第一篇: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关于人类行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计量思考2

关于人类行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计量思考2 The reflection to measuremen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havior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2 彭林

(石家庄学院资源与环境系,河北石家庄

050035)

摘要:本文从人类文明与货币发展史出发,推理得到当人类高度文明、在物质流、信息流与能量流的控制能力与法定权力完全自由平等后,地球上的人类可能会有统一的货币。当生态文明高度发达、所有生命均平等时,人类应会也有足够的科技水平为其提供保障,为其设计“生态币”的计量机制,来确保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圈的平衡与稳定。 关键词:生物圈;货币;生态币

Abstract :Based on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the currency, reasoning got as high human civilization, material flow, information flow and the flow of control and legal authority after a full freedom and equality, human on Earth may have a single currency. When the highly develope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all life is equal, humanity should also have sufficient technological level to provide protection for its design "eco-money" the metering mechanism, to ensure balance and stability of biosphere and biodiversity. Keyword: ecosphere;money;eco-money 1引言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地追求人人平等的历史。当我们人类在法律、社会、资源控制力等各方面均能真真平等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许会转向生态文明的发展,即追求生命的平等。而要想达到生态文明的高度发展,所有生命均有足够的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不再有物种被人类灭绝的事情发生,就必须将以“人”这一物种为中心的计量关系,改变为以生命为中心的计量关系,形成“生态币”——地球生物圈的资源计量单位,所有目前存在的各国货币都会消失。在这种情景之下,人类行为应该回归本位——即生命过程维系的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不再追求过多。如果人类仍是地球生物圈的绝对优势物种,则人类会建立所有生命均平等的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的通量与当量,因为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可以避免地球生物圈因物种的逐渐减少而自行毁灭的命运。 2货币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分析

如果目前关于人类的起源与演变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货币的形成历史就应该是可信的。即在人类与其它生命体没有出现明显优势之前,是没有消费剩余的,也不可能出现交换,所以也没有必要考虑交换的计量问题。当人类出现区别于其它生命体的优势,出现消费剩余时,就出现了交换。当有交换存在时,就会出现计量问题。在交换品种不多、交换范围很小时,采用的是协商制的物物交换,虽然存在计量关系,但非常不精确,也不是一般等价物的前提下的交换过程。

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升、组织方式与管理方式的进步、科技水平的发展,消费剩余的种类与数量大幅度的增加,对计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于出现了国家等级的货币①。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均转换为货币后进行,当然也有物物交换的现象,但不是主流。如果不考虑政治、文化、社会的影响,仅就以货币为中心的计量关系而言,人与人是平等的,因为无论谁都是将物质、能量、信息先转换为货币,再进行计量与交换。

现在,经济的全球化与贸易的高度发达,出现了计量问题。由于国与国的不平等,在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时,找不到一种平等的各国都非常乐于接受的且不属于任何一方的货币作为计量依据。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如果那个国家成为最大的经济体,且发展程度超前,那么其它各国将被动地接受该国货币作为计量依据,那么该国货币理所当然地在国际贸易中占尽先机与优势。按计量理论推理,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成为公认的计量单位后,这个国家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印货币就可以了,因为该国货币能换来他们需要的任何东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人类还能平等自由地在生物圈内获取生存、安全与发展所需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导致各国均有自己的货币且不能平等自由的兑换,但相对于非信用货币时代又有了巨大进步。 3人类货币的计量关系及其运行机制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对物质、能量、信息流动进行计量时,必须有一个计量标尺存在,这个计量标尺必须是在平等地对待任何一方。

人类在对物质、能量、信息流动进行计量时,计量标尺就是货币。各个国家均用法律的方式(即计量标尺的使用规则)规定本国货币的功能与作用,并且不得有两种货币,确保计量标尺的唯一性以实现平等的目的。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容易实现,也必须这样,但在不同国家之间就不易实现,因为两个国家之间的人是不平等的,也就是在经济学范畴内讨论的经济效率、发展水平、军事政治文化背景等各类因素综合影响下的汇率问题,以此进行标尺与标尺之间的换算,但因为其根源是由于不平等产生的,汇率也根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当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人与人之间不存在信任危机,不再为因不信任而付出巨大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时,人与人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平等,且是建立在没有国界、没有信仰歧视、没有文化歧视、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各取所需的基础之上的,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的货币将没有存在的价值,人类会为其自身建立一种基于完全自由平等的全新的关于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计量方式。 4关于生态币的定义及其运行机制的假设 4.1生态币的定义

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生态币:

式中:n——生态当量值的生命体个数,单位:个; N——生态当量值的生命体种群数,单位:个; IS——综合空间生态当量值,无量纲;

m——生态通量值的生命体个数,单位:个; M——生态通量值的生命体种群数,单位:个; QS——综合空间生态通量值,无量纲。 这个生态币计算公式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地球生物圈内最单一的生态系统为计量基准,其它生态系统与之比价;二是某个物种的个体数越多,价值越低,越不值“钱”,某个生态空间里的物种种群数越多,价值越高,越值“钱”。IS——综合空间生态当量是指含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当量值,QS——综合空间生态通量是指含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通量值。

生态币的单位可以是“元”,也可以定义为其它(如“$”),其运算采用十进制,即0.1;1;10;100;1000┉┉等等。 4.2生态币计量的运行机制

根据《关于人类行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计量思考1》中关于人类行为的分析研究,人类行为分为三种:生存行为、安全行为、发展行为,为此产生三种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而其它生命体几乎没有后两种行为,所以其生存的生态空间因人类的安全行为、发展行为受到很大的挤压,生物物种灭绝加速,生物多样性甚至生物圈的稳定与平衡受到威胁。 生态币计量的运行机制的建立,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统一的原则。整个生物圈必须是一个标准尺度,每种生命体必须是一个标准尺度,只有统一计量尺度,才可能建立有意义的计量关系,否则,就与现在人类的货币一样,不能解决自由平等的困局,而是加剧不平等的程度。

二是平等的原则。所有生命均是平等的,而不是以“人”为中心,对“人”有利的生命体就得到保护、利用,对“人”不利的生命体就毁灭,甚至灭种。

三是整体的原则。生命体及其生境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或“人”来假定边界,目前的自然保护区就是建立在“人”假定的边界的基础之上的,其科学性是依据“人”现在的认知水平。 四是责任的原则。既然“人”造成了现在的局面,就得对其负责。另外,在《关于人类行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计量思考1》一文中已分析清楚,生物圈的生命体中只有“人”这一物种在压缩其它生命体的生态空间,而且其安全行为、发展行为要求的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越来越大,对生物圈生命体的威胁越来越大,所以“人”就是责任主体。

在建立生态币运行机制时,第一步工作就是查清地球生物圈生态意义上的“节点”物种,即对生态圈的平衡与稳定起决定作用的物种,然后以节点物种为基础划定生态币的计算空间,再计算其币值。为保证各节点物种的生态空间不贬值,人类必须做什么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建立与人类相同的货币运行机制——即“物种以‘稀’为贵”,稀有物种得到更多的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从而得到相应的生态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其数量会增加,而生态价值会降低,当降低到一定程度出现拐点,生态空间缩小,如此循环,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4.3建立以“生态币”为基础的生命体计量关系的作用

如果建立以生命体平等为基础的计量关系及其运行机制,将人类无限扩张的用于安全行为、发展行为的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用于珍稀物种与濒临灭绝物种,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碑。

只有基于全部生命的计量关系才能确保地球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稳定,也只有生物圈的稳定才有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条件与基础生命空间。目前我们或者说“我”很难想象只有人一个物种的地球会是什么样的?怎么运行? 4.4建立“生态币”的条件 4.4.1初级阶段

部分国家开始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着手基于本国领域的生态系统的计量研究,用于生态补偿或公共财政转移支付,来确保本国生物多样性的改善、节点生物及其生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基于目前的科技、文化、政治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各国基于生命平等的框架协议,推动生命保护尤其是生物圈珍稀物种的保护;其次是开展基于生物圈的不分国界的节点物种的研究工作,无论那个国家均需提供支持;探索建立基于生命平等的计量关系的运行机制并首先应用于国际贸易领域。

国际贸易的计量关系首先必须打破一国货币的垄断,因为只要有垄断,就会有不平等,只要有不平等,处于不利地位的国家的所有生命体而不仅仅是“人”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就会逐渐减少,从而加剧这种不平等关系。 最有可能的妥协路径是基于当前的汇率关系,建立一种多国协议,按汇率关系形成权重及计量关系,逐渐形成贸易领域的统一货币。

随着贸易发展、经济全球化、文化融合、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各国的信任度会逐渐提升;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的增加,因不信任产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会越来越少,“人”的资源控制能力因科技水平的提升又越来越大,同时生态环境也应会越来越重要等等,基于明确的或不明确的各种原因,这些从“人”的安全行为、发展行为转移出来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如果能流入生命领域,则有可能形成生态币的雏形,并由统一的生态币计量关系推动基于生命平等的生态文明建设。 4.4.2中级阶段

中级阶段会有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贸易领域统一的货币已形成并相对稳定;二是对生态系统的计量机制开始应用于全人类行为管理,而不是某一个国家。 在这个阶段,人类不仅查清了各生态系统的节点生物还查清了生物圈内所有生命体及其种群的稳定性,并为其建立了不太精确的计量关系。

开始探索建立基于所有生命体行为的计量关系而不仅仅是人类,通过各生命体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计算出生态当量与生态通量,根据生命体的生态当量与生态通量确定其生态价值,以此为基础制定保护方案,为其调整出足够的生态空间。 建立统一的计量关系是促使人类统一行动的前提与基础,而生物圈的保护决非是某一个国家能完成的,必须是全人类的统一行动。如果在这个阶段建立了不太精确的基于生命行为平等的计量关系,那么必将推动生态文明的巨大进步,从而为进入高级阶段提供条件,就象有货币后加快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一样。 4.4.3高级阶段

4.4.3.1建立节点生物的遗传信息数据库及其报警系统

节点生物就是生态价值大于某一生态系统中平均价值的生命体。围绕节点生物建立其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根据数据库中数据的流动状态对其种群及生境进行观察与调控,确保节点生物的种群数量与生境的稳定性,以此为基础研究是否能保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当节点生物受到威胁时系统能报警并提醒相关机构采取措施。 4.4.3.2高度生态文明

在高度生态文明的条件下,人类的行为不再需要约束,所有行为均以尊重生命为前提,以生命平等为原则。人类不再仅为“自己”提高资源控制力与资源拥有量,而是研究怎样维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圈的稳定与平衡。 5问题讨论

5.1人类平等之后才会有生命平等还是共同推进? 目前人类还远没有解决自身的问题,人人平等还没实现,讨论生命平等问题与实际情况差距巨大。但谁又能肯定人类在解决自身问题时不会彻底打破生物圈的平衡?也许还没实现人人平等就造成众多物种灭绝甚至生物圈的彻底破坏,连人类自认为最高贵的“人种”也不能幸免,又该如何?所以稳妥的路径就是人类人人平等的追求与生命平等的追求同时进行,既然是为了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性,“人”也只是一个物种,而且是总想高“人”一等的物种,所以其处境无能如何也比濒危物种的处境优越。 5.2生命体的贵贱怎么确定

用生态币计量生命体的价值以及生态系统的价值,就会有贵贱之分,还是遵循“物以稀为贵”的原则。用生态币计量生命体贵贱意在提醒生物多样性维持机构必须对贵重生命体特别关注,保证其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让其逐渐变贱至到恢复正常价值,而不是生命的不平等。无论生物多样性还是生物圈的平衡均是动态的,所以其价值计量也是变化的。 5.3科技研究到底围绕什么中心展开? 考察人类的科技史就能得到这个结论:人类始终在为自己提升资源控制力与资源拥有量。无论是互不信任的政治、军事领域还是以诚信为前提的经济领域,人都在努力非常努力地进行科技研究,以确保自己比别人有更强大的资源控制力,比别人拥有更多的资源(也可以用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来表达),以保证自己比其他人或生命体都强大,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有的研究均是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以“人”更不是以生命体为中心。如果我们以生物圈的稳定与平衡为中心开展科技研究会怎样? 5.4生态文明高度发展后社会的结构与形态会怎样?

人类从群居到形成现代文明的社会结构单元经历了近一万年,而要进入真正的生态文明需要多少年谁也不知道。时间长短是依据人类文明向生态文明发展的进程而定的,而在这个进程中,人类的社会结构与形态也应该会向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方向发展。人类人为划定的行政边界以及依资源掌控能力划定的国界会越来越不重要,而以利于生态系统稳定及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单元则作用会越来越突出。到底会是什么样的结构与形态,在没有进入生态文明的时代是很难假设的,就象当我们“人”还处于遵守丛林法则与自律条件时无法假设现在的社会结构与形态一样。 参考文献

第二篇: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它还是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保护好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及时地在幼儿园内开展一系列的环保教育活动,将环保知识渗透进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让幼儿从小就树立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根据幼儿园的绿色校园,绿色内涵,绿色幼儿园的目标,我们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学实际,制订了本学期的环保教育工作计划。

一、具体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们将根据小班幼儿的身心特点,采用多种措施和方法,对幼儿开展初步的环保教育,在日常生活、教育教学及专题环保教育活动等方面进行渗透,引导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1、 在日常生活中向幼儿初步渗透“环保”意识。

2、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情感和责任感。

3、 教育幼儿具备基本的环保知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4、 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理念。

5、 教育幼儿盥洗时及时开关水龙头,节约用水。

6、 引导幼儿自觉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不乱扔垃圾。

7、 引导幼儿感受花草树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爱护花草树木。

二、环境教育的主要工作与措施:

1、环保教育渗透日常生活教育

环保包括保护大气、水源、森林、野生动植物和土壤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渗透有关的环保知识,激发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增强幼儿环保意识,争创环保小卫士,如:我们可以利用晨间谈话、随机教育等方式与幼儿共同讨论一些有关的环保问题;还可以在幼儿园内提供废电池箱,在班上评选环保小卫士,让幼儿以环境小主人的身份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之中;也可以在班上设立两个垃圾桶,一个为可回收垃圾,一个则为不可回收垃圾,让孩子时时关注到环保的问题,等等……这样,就会在无形中让孩子受到了环保方面的教育,从而更好地树立了环保的意识。

2、结合主题开展环境教育

根据主题教学活动结合环境目的进行教育,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开展环境教育在教学中体现环保内容。

幼儿实地参观和感受幼儿园附近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可以利用散步等时间带领孩子去捡拾园内的垃圾,进一步加强孩子的环保意识;或者进行一些小实验,如:准备两条同样的金鱼分别养在两个装有清水和污水的鱼缸里,用简单的词语或图案记录金鱼的生长情况,从实验中唤起幼儿的环保意识。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的游戏进行环保教育,如“呼吸的大树”游戏,在游戏中用椅子代替树木,只有在“树下”才能呼吸,随着树的减少,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会感到呼吸越来越困难,让幼儿通过这个游戏明白植树造林和保护树木资源的重要性,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开展环保活动,加强环境教育

通过开展环保行动,打扫幼儿园、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向别人进行环保教育的成就感和喜悦,对环保行为有了更强烈的兴趣和自觉意识。

4、家庭和幼儿园密切配合,共同合作。

对幼儿的环保教育不仅要在幼儿园中进行,家长也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环保教育重在幼儿自身习惯和内在意识的形成,但外在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由于幼儿的模仿性极强,具有无意识、自发性的特点,在幼儿园中,教师是幼儿的模仿者,而在家庭中,父母自然成为幼儿的模仿对象,因此也同样要求家长应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给孩子当一个名符其实的楷模。家长还可通过各种方式将幼儿在家中的环保行为告知老师,并给予一定的表扬,能让幼儿有成功感和喜悦感,让幼儿的环保教育行为持续下去。

一、 指导思想:

我园开展环境教育工作已经有很多年了,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为了我园的环境教育搞得更加有声有色,我班根据本年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学实际,制定了本学期的环境工作计划。

二、 本班环境教育的主要工作与措施:

1、环保教育渗透日常生活教育

为了让幼儿在环境教育和环保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把教育有机的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增强幼儿环保意识,争创环保小卫士,争创园内环保先进班级,争创园内先进年级。

2、结合主题开展环境教育

根据主题教学活动结合环境目的进行教育,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开展环境教育在教学中体现环保内容,让幼儿在“学做人、学生活、学学习”三大生存目标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进步。

3、开展环保活动,加强环境教育

通过开展环保行动,走进社区,进行环保图片宣传、清扫公园、“环保儿歌、歌曲比赛”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到向别人进行环保教育的成就感和喜悦,对环保行为有了更强烈的兴趣和自觉意识。

通过本学期开展的一系列环保主题活动,发现环保教育重在幼儿自身习惯和内在意识的形成,但外在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对幼儿而言,这些影响主要来自身边的人,特别是老师、家长和同伴。因此,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在他们面前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规范。

三、主要活动的安排

九月份:用电高峰期,针对我园用电量大的特点,对幼儿进行“节约用电”的主题开展,通过开展:

1、“假如没有电”的讨论活动;

2、参观发电厂;

3、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电”;

4、观摩“安全用电的多媒体环境教育活动。

十月份:根据主题《世界动物日》结合环保日开展活动,引导幼儿了解:

1、动物的作用;

2、了解照顾动物的常识,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3、了解许多动物受到伤害的原因;

4、找出保护动物的途径。

十一月份:幼儿园与环保局合作,走进社区,积极宣传组织环保活动。活动通过:

1、在社区内举办环保宣传图片展;

2、组织幼儿清扫社区主要街道卫生;

3、组织孩子们担任“环保小记者“,采访社区住户;

4、进行”环保知识问答“活动。

十二月份:开展《只有一个地球》的主题活动,通过开展:

1、环保故事、儿歌比赛;

2、环保小实验“地球的吸引力”;

3、家园手工制作如“大树逃跑了”、“小手变干净了”。

一月份:根据本年级一学期所开展的环境教育结合环保活动进行评选总结。评选出:

1、环保先进班级;

2、环保小卫士;

3、环保家庭;

4、环保手工制作优秀奖。

总之,环境保护教育应该从小抓起,通过经常持久的环保教育,以及相应的环保活动,使幼儿确立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观念,提高对环保的觉悟,增强环保责任感,成为真正的“环保卫士”!

第三篇:温室效应与人类的关系(推荐)

温室效应与人类的关系

论文摘要: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和重要内容,而温室效应则是气候变化的重中之重。温室效应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但是人类对温室效应增强的幅度过大将导致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和各国社会经济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严重的影响。预测表明,未来50至100年全球的气候将向变暖的方向发展,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这严重的问题。

关键词: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 人类活动 影响 采取措施

一、什么是温室效应

大气的增温现象称为温室效应,具体的是指大气物质对近地气层的增温作用。地球通过吸收的入射太阳辐射能(短波辐射)与向外辐射红外辐射(长波辐射)之间的精细平衡保持其平衡温度,一些红外辐射能到达太空。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生活中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而地球的大气层和云层也有类似的保温功能,故俗称温室效应。使得能够更多地阻挡地面和近地气层向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能量的支出,从而使地球气候变暖。

二、温室效应的现状

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气候也不例外。我国气候与世界气候一样,也在经历一场以变暖为特征的变化。我国既受到季风的影响,又受到海洋及复杂的大陆地形的影响。科学家预测:21世纪末,地球上将没有冬天。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至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三、温室效应是怎样产生

全球变暖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即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 在自然过程控制下,大气温度是变化的,有的时间段温度高,有的时间段温度低。太阳辐射源的变化,地球轨道椭圆度的变化和轨道倾角的变化,地球地质活动的变化,地球地质活动的变化,如火山大爆发时产生的火山灰长时间停留在大气中,遮住太阳光线而使气温降低。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可以吸收 1

大量的二氧化碳。

2.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广泛地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形态以及动植物的分布,尤其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其他途径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这些排放的温室气体,其中有些是原来大气中存在的气体成分但含量大量增加了,如CO 、CH 、N:O的浓度分别增加了32% 、151% 、17%;另一些则是大气中原来没有的成分但具有强烈的温室效应,如CFCS、HFCS、PFCS、SF 等。因此,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的成分,一是增加了原有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二是增加了新的温室气体,从而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加剧。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进一步阻挡了地球向宇宙空间发射的长波辐射,为维持辐射平衡,地面必将增温,以增大长波辐射量。地面温度增加后,大气中水汽将增加(增加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冰雪将增加融化(减少地面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又使地表进一步增温,即形成的正反馈使全球变暖更加显著,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是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

四、温室效应的影响

全球变暖对不同地区而言,利弊可能不一,但总体上看,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大气社会发展更多的是不利影响。由于气温升高,会引起许多反常的气候现象发生,像风雹、酷热、沙暴、浓雾等,自然灾害加重……

1、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

温室效应使气温异常。鉴于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异常影响,有研究表明非洲、南亚、北美洲的异常高温的次数大大超过异常低温的次数。基于温室气体排放的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在我国刚刚开始,但以可以看到一些初步的结果。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是不难发现的:热浪冲击频繁会导致死亡率及某些疾病、特别是心脏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上升,并增强社会心理压力。某些媒介疾病的加重也可能与气候变化有间接的关系,如疟疾是通过蚊子传播的疾病,气候变化可能使某些变暖地区的蚊子数目增加,从而加重了疟疾的发生频率。

温室效应使降水异常。研究表明,进入80年代以来,异常降雨的频率有所增长,而且异常多雨和异常少雨的次数大致相等。异常多雨会造成洪涝灾害,而异常少雨则会造成旱灾。 2

我国华北地区近年来持续干旱,造成水资源紧张和农作物歉收,而我国长江流域则连年发生特大洪水,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严重损失。其中温室效应造成的温度升高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使我们损失严重。

温室效应使台风和风暴潮灾害加剧。全球变暖会使热带海洋温度升高,有利于台风的生成和发展。随着台风发生频率增加,太风暴潮在我国沿岸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会相应增大,从而更加剧了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地区的灾害影响程度。

温室效应使洪涝威胁加重。我国海岸带地区地面高程低于5m的脆弱带面积约占沿海11省市区面积的11.3%,其中河口三角洲和滨海平原面积广阔,海拔高度一般在15m之间,易受洪涝灾害的袭击。海平面上升对多年一遇潮位的变化,同样会影响到洪涝灾害的加剧。

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无疑将趋于不平衡,由此还会伴发许多灾难性天气。温室效应的增加将引起地表和海表热对流的增加,因而将会出现更多的台风和龙卷风天气。同时,由于气候格局的变化,台风的移动路线和登陆地点也将发生一定的变化。

2、温室效应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我国农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经济部门,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可能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气候变暖将造成全球降水量、蒸发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气候变化可能使作物的生长季延长,,使作物的分布区域向北移动。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在北方生产谷物的地区特别是在东北和青藏高原,气温升高使作物生长速率增加,使适合作物生长的生长季变长,无疑会使作物增产。但是,温室效应带来的暖湿条件也有不利于作物生长的方面,温室效应能使病虫害发生、蔓延的区域范围发生改变,如锈病,它目前对农作物的损失不算太大,但是增暖后锈病造成的损失会显著增加。

气候变暖还将不可避免地会对我国的种植制度产生影响。由于气候变暖,将使我国长江以北地区,特别是中纬度和高原地区的生长季开始的日期提早、终止的日期延后,潜在的生长季有所延长;还将使多熟种植的北界向北推移,有利于多熟种植和复种指数的提高。

3、温室效应对我国草原及牧业的影响

CO2浓度倍增,气候变暖,使草原区干旱几率加大,持续时间增长;草地土壤侵蚀危害严重,土地肥力降低;草地在干旱气候、荒漠化和碱化的作用下,初级生产力下降;草地景观呈现荒漠化趋势。由于气温持续升高,北温带和南温带气候区将向两极扩展。气候的变化必然导致物种迁移。然而依据自然扩散的速度计,许多物种似乎不能以高的迁移速度跟上现今气候的迅速变化。

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将会促使自然植被的光合作用增强,生长期延长,使冷型温带森林或温带草原将代替目前的北方森林,而亚热带森林将由热带森林所取代,但过程是相当缓慢的。

4、温室效应对我国林业的影响

温室效应使果实或种子成熟期提前。北方物候现象的提前或推迟程度较南方大。温室效应对森林组成、结构及生物量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同时气候变暖对森林的分布也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以及珍稀濒危树种在气候变化后,生长和分布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5、温室效应引起海平面上升对沿海经济的影响 温室效应的另一重要影响是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增加了风暴潮和台风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同时,海水入侵及沿海侵蚀,也将引起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巨大损失。海平面上升对我国沿海主要脆弱区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沿海低地被淹没,海滩和海岸遭受侵蚀,土地恶化,咸潮上溯加重,海水倒灌,损坏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及影响海运,影响海水养殖产业,破坏供排水系统等方面的影响。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另北极冰层融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 3

致命病毒可能会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研究员指明某些病毒可在逆境生存,一系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儿麻痹症和天花等疫症病毒可能藏在冰块深处,目前人类对这些原始病毒没有抵抗能力当全球变暖,这些埋藏在冰层千年或更长的病毒便可能会复活,形成疫症。这些病毒有可能卷土重来。

五、怎样减轻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虽有好的一面,不过可谓过大于功,我觉得作为地球上的一员决不能置之不理。

对大气温室效应造成的全球变暖的对策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减少目前大气中的CO2。目前,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广泛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停止滥伐森林。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大量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CO2。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目前由於森林破坏而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估计每年约在1~2gt.碳量左右。倘若各国认真推动节制砍伐与森林再生计划,

二)学会适应。为解决温室效应对农作物的影响,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技术措施,如更换一些新的作物品种,改善水管理和灌溉系统,变换最适宜的播种时间等;对林业的影响,要植树造林,扩大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保护天然次生林及森林生物多样性,加强经营管理手段等措施;对海平面的影响,则要加强海平面变化的监测和预报,制作大比例尺沿岸带地形图,建筑人工防护设施,控制陆地下降,沿岸带陆地表面的沉降也可导致相对海平面的升高。 三)削减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1、 落实清洁生产措施减少排放。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污染防止战略。降低能源消耗和原材料消耗对温室气体的减排意义重大。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於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由於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 树立综合环境意识减少排放。应树立综合的环境意识,在控制大气污染、减排温室气体与保护臭氧层方面寻找结合点,不能在控制大气污染的同时,人为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比如可以采用氨法脱硫,此法不会排放温室气体CO2,既控制了大气污染SO2,又减排了温室气体,一举两得的环保措施。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因此,对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

3、使用替代能源。能源措施包括增加低碳能源的使用量,无碳新能源的开发,再生能源技术和高的能量转化率技术等几方面。A)增加低碳能源的使用量。B)无碳新能源的开发。开发太阳能、氢能、风能、海洋能、水能、地热能等无碳新能源。C)再生能源技术。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再生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 燃烧生物能源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这点固然是和化石燃料相同,不过生物能源系从大自然中不断吸取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故可成为重覆循环的再生能源,达到抑制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的效果。

D)新型能源的使用。包括核能和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於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 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而其税金收入,则可用于森林保护和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

总结:全球变暖问题无论在科学机理上,还是经济和政治问题上,都还有大量的难题等待科学家去研究和探索。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又棘手的热点问题,是在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如何适应和减缓全球环境的变化走可持续发展路线已经相当重要。我们当即采取行动,来减缓温室效应的产生,为人类的子孙造福。

参考文献:《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吕学都 主编

王文远 副主编

《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

吴兑 主编

《防止全球变暖》 佐和隆光 著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温室效应及其控制对策》 郑楚光 等编著

《气候变化应对战略研究》 许小峰 王守荣 任国玉等编著 《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关系》 程东来,钟学斌

第四篇: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姓名:学号:

李善栓20110801310131 易锦豪

刘克颜

2011080131014820110801310096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摘要:面对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物多样性,我们人类做了什么。近代由于气候变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激增,森林的过度砍伐,草场的超载放牧,化学制品(化肥、农药、各类添加剂等)的滥用,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于是,物种的灭绝速度加快了,到本世纪末,全球灭绝的生物将达百万种!未来100年内,地球上30~70%的植物将不复生存!

这并非危言耸听。一场前所未有的生物物种减少的灾难已难以遏止地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尽管国际性的会议一个接一个召开,国际性的公约一个接一个签订,许多事实却无可挽回:近150年来,鸟类灭绝了约80种;近50年来,兽类灭绝了近40种;美国约有3000种植物濒于灭绝„„地球生物已经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这些都是自然的因素造成的。而目前地球生物正面临着的第六次大规模灭绝,却是人类导演的。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环境、人类

一、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外来词汇,是英文“生物”(Biology)和“多样性”(Diversity)两个词的组合。通俗地说,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总和。生物多样性分为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层次,不但包括了自然界中的各种生态系统,还包括了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生物物种及其体内包含的遗传物质。

二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其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无时无刻不在经济、社会、宗教、艺术、文学等方面反映出来。

1、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不但是人类衣食住行的直接来源,也能够保护人类免受自然灾害之苦。更为重要的是,现代人的快速生活节奏,使人们在闲暇之余,更喜欢与大自然保持亲密的接触。在欣赏自然的过程中,人们不知不觉就接触到美丽而多彩的生态环境和动植物,获得了乐趣,陶冶了性情,愉悦了身心。有一个例子很能够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今年年初,百年一遇的大旱侵袭了整个西南地区,河流断流,湖泊干涸,大地龟裂,许多地方农田绝收。但是,在一些地区,由于当地人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形成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使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在这场大旱中,这些地区仍然能够保

持水源不断,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未受大的影响,这就是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的特殊价值。

2、生物多样性对于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也极为重要。地球上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各种生物的认识还十分有限,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后代能够凭借未来技术,从一些动植物身上发现能够杀死艾滋病病毒,或者消灭癌症的成分。若我们不对一些现在看来毫无利用价值的物种加以保护,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无法凭借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利用这些物种。

3、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食物、水和健康的保障。人类是动物大家族的一员,动物不能自已制造食物,需要绿色植物提供。在全球30万种植物中,人类经常利用的农作物不到200种,加上药用植物,所开发利用的也不到1000种。我们都知道,小麦、水稻、玉米提供了全人类主要淀粉来源,大豆、花生是主要的脂肪来源。植被通过蒸腾作用将土壤中的水输送到大气,然后参加大气水循环;地球如果没有绿色植被覆盖,水循环就绝对不是今天的样子。再谈健康,我们都知道,在化学制药没有发明前,我们的祖先就是用天然动植物成分来充当药物的,至今生物制药的主要成分依然是各种动植物;另外,最关键的是,我们呼吸的氧气也是植物制造的。光合作用、生物固氮作用是地球上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两个化学反应,更难的是,这些反应是在常温、常压下发生的,没有任何环境污染的最完美的化学反应,这两个反应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水、氧气和优美的生态环境,这是无法用化学合成产品取代的。生物多样性还具有保持能量合理流动、改良土壤、净化环境、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众多方面的功能。

三、 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面对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物多样性,我们人类做了什么。近代由于气候变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激增,森林的过度砍伐,草场的超载放牧,化学制品(化肥、农药、各类添加剂等)的滥用,环境污染加重,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于是,物种的灭绝速度加快了,到本世纪末,全球灭绝的生物将达百万种!未来100年内,地球上30~70%的植物将不复生存!

这并非危言耸听。一场前所未有的生物物种减少的灾难已难以遏止地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尽管国际性的会议一个接一个召开,国际性的公约一个接一个签订,许多事实却无可挽回:近150年来,鸟类灭绝了约80种;近50年来,兽类灭绝了近40种;美国约有3000种植物濒于灭绝„„地球生物已经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这些都是自然的因素造成的。而目前地球生物正面临着的第六次大规模灭绝,却是人类导演的。

一些无名的物种真的有这么重要?假如这个世界上的物种减少到牛、羊、鸡、猪和足够的放在动物园的动物,难道我们就不能舒服的过日子了吗?为什么我们必须关注一些生活在遥远沼泽里的动植物?它们灭绝了关我们什么事?毕竟,我们还有许多种别的鸽子和许多种别的蜥蜴,还有许多种植物留下来。实际上,即使是一些物种灭绝了,还是有不少物种存留

下来的。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识别了175万个物种,但是科学家们认为,实际上地球上存在有1300万或1亿种物种。所以,我们又有什么该担心的呢?重要的是所有的这些物种是与其它物种相互联系的,正如同我们依赖植物和动物为食一样。顺着食物链,我们也同样依赖我们吃的动物、植物的食物。如果其中一个特定的物种失去了它的栖息地或者不再找得到它常吃的食物,就会灭绝掉。整个食物网(不仅仅是食物链)就会破碎。而修补是一件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事。当我们在生命之网中灭掉了一种物种,整个的网将变得摇摇欲坠。

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强调生态文明,主张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就说明我们人类以前的行为存在不足需要完善。科学就是尊重自然规律,以人为本重点是规范人们的行为。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1、以人为本。就是从人的根本利益出发,以吃住行为立足点,研究探索保护生物多样性不被破坏的方法。首先是土地利用。要大力推行农业科学研究工作,注入有效资金扶持良种选育和耕作方式的改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提供健康安全食品,充分利用生物转换废物的能力;提高土地开发佣金,将因土地开发可能造成的物种减少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以资金补偿的形式核算进去,以此引起全社会珍惜土地,减少土地使用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其次就行为规范。对在完善吃住行设施方面利于生态保护的设计和施工流程,要给以鼓励和重奖,奖金额度可以按破坏后恢复原貌的全部费用核定,以真正有效地达到不破坏原生地貌。三是生态建设务实不务虚,看的见地方要搞,看不见的地方也要搞,人不容易到的地方也不容易被破坏,生态效益会更好。交通条件好人力资源丰富肥力较好的土地,应集中发展粮食水果和速生丰产林,满足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偏远的地方应以生态基地建设为主。这样生物多样性就会得到有效保护。

2、科学发展。就是完善我们的经营理念和设施。无工不富是社会公认的道理,但不完善的工业生产设施生产所排放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其效益是成正比的,特别是科技含量低的企业,对生态的破坏若以可恢复费用核算,是其经济效益的数十倍甚至更多。想富更想健康是人类的社会发展目标。所以必须完善工业生产设施这个根本,使产品的下角料

就地变宝,即能降低成本又能提高效益,减少了污染排放减轻了生态压力,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在能源使用方面,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源都是发展的方向,让城市污水就地变成沼气循环使用,是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建设方向,建设人工湿地,利用生物置换降解排毒,产生生态景观效益,更利于人类生存。。

3、生态效益商品化。中央政府统筹兼顾宏观调空,把海洋、森林、湿地三大生态系统纳入经济管理范畴,对处在生态区内或周边以毁坏生态谋生的人员,进行搬迁或以资金形式补助,减缓或停止对生态资源的掠夺性经营;生态系统的管理建设维护经费应由中央政府统一支付,以减轻生态区周边政府的财政支付压力;加征生态效益补偿税,使生态观念体现在所有的社会活动中;疗养院、干休所、风景名胜旅游区及其所属产业,在生态区内的都应交纳生态资源使用费;所有费税统一由中央政府管理,用以支付生态系统的管理建设维护费用。

人类行为科学了,生物多样性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保护了,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也就不会是人们担心的问题了。

第五篇:论述食物安全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老师

【摘要】食品安全与认识健康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字】食品安全、身体健康、卫生环境

引言:食品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与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加,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成为食品工业竞争的关键因素。我国食品安全也已得到上至国家领导,下至普通消费者的重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通过加强食品质量的监管,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提高我国食品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改善我国食品的安全状况,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和提高我国食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和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 什么是食品安全

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健康消费的日益重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餐桌上的食品,都是经过一条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运输一直到市场流通的产业链,而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会引发重大问题。而食品安全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近几年来,频繁的食品安全事件,难免让消费者失去信心,甚至发出“我们到底能吃什么”的感叹。

那么究竟什么是食品安全?如何正确的认识食品安全呢?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用于消费者最终消费的食品,不得出现因食品原料、包装问题或生产加工、运输、储存过程中的存在的质量问题对人体健康、人身安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包含三个内容:一是食品的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安全带来威胁,二是食品工业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质量安全问题,三是滥用食品标识。

二、 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

2011年12月24日,蒙牛公司被国家质检总局责令禁止向“特仑苏”牛奶添加OMP物质。对特仑苏OMP牛奶可能致癌的质疑声再次响起。蒙牛的奶制品的安全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上。

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工商部门在一个蔬菜市场查获一批硫磺熏制过的“问题生姜”,共约1000公斤。据介绍,一些商贩把品相不好的生姜用水浸泡清洗,然后用化工原料硫磺进行烟熏。与普通生姜相比,“硫磺姜”看上去又黄又亮,显得很鲜嫩,市场上可以卖出好价。化工原料硫磺对人体健康有害。目前,这批“硫磺姜”已被查扣,此案正在进一步查处中。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购买蔬菜等食品时,不要只图“外表好看”,以免上当受骗。

2011年04月13日,央视报道称,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色素、防腐剂等,将白面染色制成玉米面馒头、黑米馒头等,工人还随意更改馒头的生产日期。“染色”馒头进入了上海部分超市销售。据新华社电 部分超市销售“染色”馒头引起上海市高度关注。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表示,将彻查此案、依法严惩,彻查过程将向社会公开,查到哪里公布到哪里。12日,上海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为组长,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及部分上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韩正表示,联合调查组要彻查此案,每个环节都必须查实,依法严惩,严肃问责。

2011年4月7日,记者成功进入甜心客的面包制作车间,工人回收的面包“循环再用”。超过20名统一着装的工人共处数十平方米空间,在分列整齐的食品桌上制作面包。车间内侧,3名工人围在一张不锈钢方桌前,正用刀把不同种类的回收面包逐件切块,地上一个白色塑料框已经盛满了面包碎块,并用保鲜膜封盖,并非当作垃圾倒掉的架势。

2011年3月,河南“瘦肉精”事件发生后,为查清“瘦肉精”的生产、销售源头,河南省公安厅迅速确定了“追上线、查网络、端窝点、打源头”的案件主攻方向。通过层层“倒追”,公安机关发现,湖北襄阳籍刘某为制造“瘦肉精”的最大嫌疑人。2012年1月,河南因“瘦肉精”“地沟油”案查处62名公职人员[13]。

2010年12月25日 央视《焦点访谈》曝光河北省昌黎县葡萄酒制假售假事件,涉及的城北回龙观市场管理方以及昌平工商部门,对该市场上的葡萄酒进行全面排查,要求商户提供进货票据等。

三、 我们该如何对待食品安全问题

首先,在购买食品时,消费者总是希望能够买到一种“零风险”的食品。然而,我们要明白,食品安全是个相对的概念,要求食品完全做到100%安全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正如专家指出:世界上没有100%安全的食品,而且食品安全问题会永远发生。科学家和企业仅仅能将风险降低到一定的水平。“食品安全的目标一是保护到不出现危害为止,二是对潜在的危害也要防止。但选择什么样的模式,这与国家的国力、科技水平和社会供应的充足程度有关,不能因噎废食。”

其次,致癌物污染的食品不等于致癌食品,而且可能有潜在的致癌危险的化学物质也不等于是致癌物。2006年的“红心鸭蛋”事件曝光后,一时间引起了消费者的恐慌。其实,“红心鸭蛋”的危害远没有消费者想像的那么可怕,甚至吃了含有苏丹红的食品也还没有吸一支烟的危害大。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安全系主任何计国教授认为:“媒体上大量的„致癌‟事件,事实上混淆了„食品中含有害物质‟与„食品有害‟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不管是大闸蟹里的硝基呋喃,还是鸭蛋中的苏丹红,抑或八宝鱼体内的违禁药物,就暴露量而言,都与致癌的标准相差很远。食用了有害物质,人体便开始对它们进行代谢,食用了低剂量的“毒物”后,人体自身的代谢功能也能很快把它们„解决掉‟。”其实就如同咸菜等腌制的食品,它们一般都会产生亚硝酸盐,而这就是一种致癌物,但是只要吃的不要太多也就不会对身体不利。因此,人们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平衡膳食、科学膳食,不要老盯着一种食品吃。 如今,人们关心更多的不再是把肚子吃饱,而是吃好,吃出健康来。有专家提出,保证食品安全,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投入。政府部门必须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规划,目标是促进安全和营养的食品,减少食品损失和保护消费者不受腐败变质食品的危害。食品企业的责任是确保应用合适的食品加工工艺和技术,食品加工者应接受良好食品卫生培训。教育消费者确保家庭食品贮存和烹饪过程的卫生,以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也是一个重要内容。这三方面力量构筑了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公共卫生策略的重要基础。而我们作为一个消费者,也应该擦亮眼睛,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从而学会健康、安全的消费方式。

四、 小结

有鉴于此,我们既需要提倡行业道德,净化市场环境,构筑隐形的防线;更需要有关部门更加负责、更加主动、更加常态化地开展工作,变事后推责为事先履职,变“踢皮球”为“打组合拳”,变感叹空白为填补空白,构筑起坚实的监管防线,食品安全问题才会逐渐冰消瓦解,百姓才会真正放心。“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孩子的笑声,为了更加阳光灿烂的明天,让我们携起手来,让食品企业、政府部门、消费者共同努力,打造安全、卫生、有质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http://baike.baidu.com/view/3308278.htm食品安全与健康

2.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1107/14552503851.shtml我们该如何对待该问题

3. http://baike.baidu.com/view/468403.htm#8近期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 4.http://hi.baidu.com/dxsx/blog/item/29045d082b614e8d0a7b82e1.html

上一篇:手推式洗地机使用说明下一篇:生态农业园可行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