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机构管理研究

2023-05-18

第一篇:中国政府机构管理研究

关于政府机构改革中行政执法机构设置对策研究

来源: 法制办主站 发布时间: 2010-02-26 09:19 阅读次数: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刘振嵩

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和“科学设置政府机构,核定人员编制”、“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的要求。对照《纲要》的要求,我市在行政执法机构设置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尤其应当利用好当前政府机构改革的时机,以科学设置行政执法机构为基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本文所称行政执法机构特指市政府所属各部门具体负责实施行政处罚的机构。

一、行政执法机构近年来行政执法情况分析

目前,市政府所属具有行政处罚职责的部门(不含国税局、地税局、烟草专卖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气象局等省以上垂直管理部门)为47个(含供热办),从近两年我们掌握的行政执法情况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虽具有行政处罚权但近年来不实施或基本不实施行政处罚的部门有16个,包括财政局、科技局、教育局、人事局、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产业局、司法局、民政局、保密局、城市管理局、地震局、民族宗教局、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局、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上部门均未设置专门的行政执法机构,其行政处罚职责由有关业务处室、所属事业单位或区、县(市)相应部门承担,很少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和行政处罚工作。

第二类是行政处罚职责较单一,每年实施行政处罚一般不超过10件或只实施警告处罚的部门有9个,包括人防办、供热办、农机局、粮食局、体育局、新闻出版局、档案局、广播电视局、国家安全局,其中人防办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设立了人防分局,供热办设立了供热执法监察大队,其他部门未设专门执法机构,行政处罚职责由有关业务处室、所属事业单位或区、县(市)相应部门承担。

第三类是行政处罚职责较多,执法任务较重,实施处罚数量较多的部门有13个,包括审计局、卫生局、物价局、农业委员会、水务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畜牧局、商务局、文化局、旅游局、统计局、林业局、劳动局。以上部门除审计局外,其他部门均设立了专门的执法队伍,卫生、物价、农委、水务、商务、文化、旅游、统计、劳动等9个部门实行了综合执法,即将本部门的全部或大部分行政处罚权集中由一个执法机构行使。

第四类是行政处罚职责多,管理对象复杂,执法任务繁重,实施行政处罚数量多、罚款额度大的部门有9个,包括公安局、工商局、交通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委员会、规划局、环保局、房产住宅局,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上述部门中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为市政府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机构;交通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房产住宅局设立了综合执法机构,统一对外行使本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其他部门亦设立多个专门执法机构实施各类行政处罚。

除以上各部门外,我市还有16个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具有行政处罚权、23个事业单位接受行政机关委托实施行政处罚,各设有行政执法队伍或配备专门执法人员,分属于市政府有关部门管理。此外,在城市供排水、电业、燃气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实际由有关企业实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行政执法机构设置及行政执法资源整合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以“部门需求”为导向,行政执法机构的设置缺乏总体规划,一些管理领域存在执法不到位、不作为问题。设立执法机构通常由执法部门提出申请,经审定后设立。一些部门虽具有行政处罚职责,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际开展执法工作,亦无设立执法机构的要求或虽设立执法机构,但执法力量较弱,实际实施处罚较少。而一些管理领域并非没有违法行为存在,不需要进行监管,如供排水、电力、燃气、供热、招投标、民政、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方面都亟需加强执法。财政、教育、人才市场、科技、保密、司法等领域,亦需要加强监管。而由于没有专门的执法机构和人员,又缺少综合执法的总体设计,以至出现行政执法缺位以及企业执法现象。

(二)以具备执法职责为设立执法机构的条件,经常出现有一部法律、法规发布实施就要成立一个执法机构的情况,尤其在部门执法职责交叉时,根据职责分别设立执法队伍和配备执法人员,造成机构膨胀,效率低下、重复执法。在查处私建滥建和市场监管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如国土、规划、建委、城管执法、水务、畜牧、房产、供热、电力等管理部门均依法有权查处管辖范围内的私建滥建违法行为,执法力量分散,责任不清。又如在食品卫生监管方面,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药监、物价、畜牧等多个部门具有执法权,根据各自职责分别设立执法机构,分别开展执法检查,造成多头执法,执法扰民。

(三)实行综合执法后,执法资源整合不到位,导致原有执法资源闲置,新设立的综合执法机构力量不足。如市交通局实行综合执法后,没有对原有执法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原具体实施行政处罚的运管处、公交处、出租车管理处、公路处、驾驶员管理办公室等均设有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后,各处室原有执法人员没有或较少编入综合执法队伍,造成原有执法人员闲置,而综合执法支队既人员较少,又缺少专业执法人员,造成公交、公路、出租车管理的严重缺位。城市管理领域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后,城市管理局所属的道桥、绿化、市容等原执法机构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之间亦存在类似问题。

(四)执法机构设立和执法人员配备不均衡,缺乏动态调整机制。一些部门虽设有执法机构,配备了执法人员,但多年没有实施行政处罚,如文化部门设有文物管理机构,配备数十名执法人员,但多年来既未实施行政审批,亦未实施行政处罚。另一方面,有的执法部门执法人员严重缺乏,不得不聘用协管员充实执法力量。目前缺乏对这种状况的动态调整机制。

三、关于机构改革中行政执法机构设置的建议

本轮政府机构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建议应以此为契机,对行政执法机构的设置进行必要调整。

(一)在指导思想上应将“部门需求”导向变为“社会需求”导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核心,探索建立决策、执行、监督适度分离又协调运转的机制,对行政执法职责进行详细梳理,对公众需求进行充分调研,深入理解立法本意,从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公众对执法工作的根本需求出发,对行政执法机构的设置进行总体研究、设计,增强行政执法机构设置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协调性,不能只根据部门意见设置执法机构,应降低部门对 3 行政执法机构设置的影响。

(二)明确划分市区管理权限,这是科学设置市、区两级行政执法机构的必要前提。要改变以往区里要什么权力,市里研究给什么权力的状况,应对市、区政府及所属各部门的管理权限进行全面梳理,从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便民利民角度出发,对合理划分市区管理权限进行系统化研究,形成全面、详细的划分市区管理权限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自权限研究市级部门和区级部门行政执法机构的设置和执法人员配备问题。

(三)大力推进综合执法。从几年来的实践看,实行综合执法有利于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加大执法力度,解决多头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在机构改革中应加大推行综合执法工作的力度,一是全面推行部门内部综合执法工作;二是对职责交叉的部门应设置一个执法机构集中行使行政处罚;三是对一些执法较少,甚至不实施处罚部门的行政处罚职能进行调整,由管理职责相近并设有专门执法队伍的部门承担;四是探索按照管理领域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方式,在一个管理领域设置一支综合执法队伍,统一行使行政处罚权,可以先在农业和文化管理领域进行试点。此外,应对水、电、气等市政公用领域执法问题深入调研,解决企业执法问题。

(四)与绩效评估结果挂钩,建立行政执法机构,特别是执法人员编制的动态调整机制。应定期对行政执法机构的执法活动,从投入(包括机构、人员、财政资金等)、产出(实施行政处罚情况等)和管理效果等方面实施绩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执法机构和人员的设置调整挂钩,对一些不实施或很少实施行政处罚、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的执法机构及时进行调整,核减执法人员数量或撤并执法机构;对执法人员少、实施处罚数量多、社会需求大的执法机构,应根据实际产出与投入的合理比例进行调整,核增执法人员编制,使行政执法机构及执法人员编制的调整处于动态之中,增强均衡性。

注:本文曾以调研信息方式呈报市政府领导,经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后,批转市编委办在政府机构改革中落实。

第二篇:文章标题: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及其研究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文件,均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大力培育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加大

农村金融改革和扶持力度,有效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充分性的要求。为此,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号)(以下简称《意见》),并进一步提出要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强化监管约束,加大政策支持,促进农村地区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不仅是深化中国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一项创新之举,是中国银行业市场准入政策的重大突破,标志着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由此也以“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为契机,正式启动了中国农村金融领域内的以金融机构多元化为中心内容的新一轮制度变迁。

中国金融理论与实务部门,在推进金融机构多元化的必要性认识上,已经没有分歧,但是,在对金融机构多元化初始状态及其路径选择的认识上,却存在较大差异。

一、农村金融组织机构多元化的表现及影响

其实,中国农村金融领域内的金融机构的多元化过程,是伴随着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而逐步演进的。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的。改革的初始动因,是1978年以来中国卓有成效的农村经济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和货币化,产生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主体多元化要求,并由此演绎了一场以金融机构多样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金融体系变革和制度变迁。因此,可以认为,组织机构多元化是农村金融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

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与制度变迁是从两个领域同时逐步推进的:一是在政府主导下的正规金融领域内的农村金融组织机构存量结构重组和增量改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诞生,政策性银行的成立,2005年5月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和地方政府联合推进的只贷不存小额贷款公司,等等,都属于一种增量改进。而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的转型,则属于存量结构的重组,并部分地产生了增量结构调整效应。二是民间非正规金融领域自我发育和成长了一些创新型金融机构;如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组织的出现、农户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产生、农村社区发展基金的萌生和繁衍等,均是在正规金融不足约束下由需求催生的民间自我金融创新的产物。这两个领域的农村金融变革与创新过程的最终结果,集中体现在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局面的出现。主要表现为:

(1)金融机构种类多元化;表现为九个并存,即国有金融机构与非国有金融机构并存、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并存、商业金融机构与政策金融机构和合作金融机构并存、银行金融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大型金融机构与小型金融机构并存、批发性金融机构与零售性金融机构并存、存款型金融机构与非存款型金融机构并存、自营性金融机构与代理型机构并存、可持续发展的金融组织与临时性的金融组织并存。

(2)产权主体形式安排多元化;国有独资、国有控股、私营股份制、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合作制等并存。

(3)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逐渐形成,金融服务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金融服务产品价格是在市场竞争的基础上形成的风险定价。

金融机构多元化,也必将推动金融业务、市场结构、监管机制的变化:

(1)与组织机构多元化并存的是金融业务的多样化。多元化的金融机构的存在,为提供多样化的业务、满足社会大众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提供了组织制度保障。

(2)组织机构多元化最终导致市场结构的改变。市场结构的改变主要体现在社会融资结构和市场占有结构的改变,即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的直接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的结构将改变;间接融资内大银行和小银行融资的比重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加。

(3)组织机构多元化也要求监管手段和方式、监管机制的多元化。审慎监管与非审慎监管结合、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结合、监管机构的监管与行业自律结合,是机构多元化状态下监管机制的重要特征。

第三篇:中国林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

(2009年1月19日常务理事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为加强对中国林学会(以下简称本会)所属各分支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学会整体功能,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政部《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登记办法》、《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组织通则(试行)》及《中国林学会章程》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本会各分支机构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依据业务范围或会员组成的特点而设立的专门从事本会某项业务活动的机构,是本会的组成部分,接受本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不具有法人资格,其法律责任由本会承担。

第二条 分支机构可以称分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基金管理委员会等。本办法适用于各分会、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和基金管理委员会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条 分支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普及林业科技知识,推广林业科技成果;编辑出版林业科技书刊;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 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宣传贯彻国家科技政策,积极反映林业科技工作者的意见与建议,服务广大会员,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完成本会交办的各项任务。

第二章 分支机构的成立、挂靠、名称 第四条 成立分支机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规范的名称;

(二)有固定的住所,热心支持本会工作、具有法人资格的挂靠单位;

(三)有符合章程所规定的业务范围,并能开展相应的业务活动;

(四)有学术带头人和一定规模的专家学者群体;

(五)有合法和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

第五条 申请成立分支机构应由发起人和发起单位向本会提出书面申请,经本会常务理事会审查批准,报中国科协同意后,向民政部提出申请登记。经民政部审批同意,发给《社会团体分支机构登记证书》,方可开展活动。筹备期间不得开展筹备以外的活动。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会不予受理:

(一)与本会已设立的分支机构业务范围、名称相同或相似的;

(二)拟设立的分支机构冠以行政区划名称,带有地域性特征的;

(三)在分支机构下又设立分支机构或代表机构的;

(四)拟设立的分支机构业务与本会宗旨、业务范围无关的;

(五)拟设立的分支机构设定的活动范围超越本会活动范围的;

(六)有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的。

第七条 分支机构原则上挂靠具有本专业优势的科研、教学等单位,挂靠单位应积极支持学会工作,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配备至少一名固定人员负责处理分支机构的日常工作。分支机构的挂靠与调整由本会秘书处提出建议,常务理事会决定。

第八条 本 会各分支机构统称为:中国林学会××分会或中国林学会××专业委员会。不得在分支机构名称前直接冠以“中国”、“中华”、“全国”等字样,禁止使用“中国 (或中华、全国)××专业委员会”、“中国(或中华、全国)××分会”或“××专业委员会”、“××分会”等不规范、不合法的称谓。分支机构开展各种活 动,均必须使用全称。分支机构的英文译名必须与中文名称一致。

第三章 分支机构委员会(理事会)及主要负责人

第九条分支机构实行委员会(理事会)制,每届任期三至五年。委员会委员(理事会理事)数量,不得超过其会员(含团体会员,下同)总数的1/3。因工作需要可设常务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常委(常务理事)人数不得超过委员(理事)人数的1/3。

第十条 分支机构设主任委员(理事长)一名、副主任委员(副理事长)若干名,人数不超过常委(常务理事)的1/5,秘书长一名。主任委员(理事长)任职年龄一般不 超过70周岁,秘书长任职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岁,可连选连任,连任不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确需超过两届的,必须向本会说明理由,报本会审批。一人不得同 时兼任两个分支机构的主任委员或秘书长。党政机关副处以上干部兼任分支机构负责人的,应按干部管理权限报批。

第十一条 分支机构须按期换届。每届任期届满前至少3个月,向本会提交书面改选换届申请报告,同时提交下届主任委员(理事长)、副主任委员(副理事长)、秘书长候选 人建议名单,经本会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换届改选。到期不能按期换届的,须提交书面报告,说明原因。延期换届时间最长不超过1年。

第四章 刻制印章与设立银行账户

第十二条 分支机构刻制印章,须凭国务院社团登记管理机构颁发的《社会团体分支机构登记证书》向本会提出申请批准后,报中国科协、国务院社团登记管理机构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分支机构印章只能用于联系日常业务,不得用于签署经济类业务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应由本会统一办理。

第十四条分支机构一般不允许建立银行基本帐户,确需建立银行基本存款账户的,由分支机构向本会提出申请,报国务院社团登记管理机构批准后,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分支机构印章样式和银行帐号必须在本会、中国科协和国务院社团登记管理机构备案。

第五章 变更与注销

第十六条 分支机构的变更应当向本会提交下列文件:

(一)分支机构主任委员(理事长)签署的变更申请书;

(二)分支机构委员会(理事会)或常委会(常务理事会)关于变更事项的会议决议;

(三)负责人变更需提交负责人继任人选的基本情况及身份证明;住所变更需提交新住所产权或使用证明。

第十七条 分支机构注销提供下列文件:

(一)注销登记申请书;

(二)分支机构委员会(理事会)或常委会(常务理事会)关于注销的决议。

本会根据分支机构的申请,报中国科协、民政部批准注销后,发给注销证明文件,收回该分支机构的《社会团体分支机构登记证书》和印章。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分支机构应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推进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管理:

(一)分支机构必须接受本会领导,认真执行本会的决议,遵守本会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和支持本会各项活动;

(二)应建立符合《中国林学会章程》及有关规章制度的工作制度或管理办法,但不得制定分支机构章程;

(三)分支机构举办重大活动实行事前书面报告制度;

(四)分支机构应在每年十二月中旬向本会提交当年工作总结及下一工作计划;

第十九条分支机构在本会的授权范围内发展会员、代收会费。分支机构代为发展的会员属于本会会员,由本会统一发给会员证书,所收会费按8%上缴本会。未经授权不得发展会员和收缴会费。

第二十条分支机构除接受本会领导外,还应接受所在地区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一条分支机构不得再设立分支机构或代表机构。

第二十二条本会按规定每年对分支机构进行年审,不定期对分支机构进行考核评估(考核评估办法另行制订),年审或考核评估中如发现分支机构存在以下问题的,将视不同情况给予责令改正、限期停止活动、更换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调整挂靠单位、注销分支机构等处罚:

(一)一年内无任何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学会活动;

(二)无固定办公场所;

(三)无故不参加年检;

(四)在年检中弄虚作假;

(五)擅自开立银行基本账户;

(六)违反会员发展和会费收缴及上缴等有关规定。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于2009年1月29日经本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解释权归本会秘书处。

第四篇:安徽省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日期:2012-3-15 10:05:11 点击: 205 人/次 审核:管理员 发布:管理员

(2007年5月15日印发)

第一条

为规范对安徽省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管理,促进民办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省实际,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可以从事以下业务:

(一)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

(二)社会科学咨询与服务。

(三)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推介与转化。

(四)社会科学学术交流与知识普及。

(五)经过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批准的其他业务工作。 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

第三条

安徽省民政厅是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登记管理机关,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是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业务主管单位。业务主管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成立、变更、注销登记前的审查。

(二)监督、指导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按照章程开展活动。

(三)负责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年度检查的初审。

(四)指导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开展业务活动和自律与诚信建设。

(五)协助登记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查处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违法行为。

(六)会同有关机关指导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清算事宜。 第四条

凡经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审查批准并经安徽省民政厅登记成立的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均属本办法管理范围。

第五条 申请成立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安徽地域范围内,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均可申请举办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二)申请成立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对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三)有规范的研究机构名称和必要的组织机构。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名称须符合民政部《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不得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样,不得与已登记的其他机构相同或相似。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内部可以设立相关工作部门,但不得设立分支机构。

(四)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与其研究方向相适应的必要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研究方向包含多个学科领域的,可以申请成立研究院、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为单一学科领域的,可以申请成立研究所。申请成立研究院的,须拥有15名以上具有相关学科领域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其中正高职称的不少于6人),专职管理人员不得少于5名。申请成立研究中心的,须拥有10名以上具有相关学科领域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其中正高职称的不少于4人),专职管理人员不得少于4人。申请成立研究所的,须拥有6名以上具有相关学科领域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其中正高职称的不少于2人),专职管理人员不得少于3名。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主要负责人须具有相关学科领域正高级职称。

(五)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不得组织创办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不得担任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到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兼职。高等院校、党校、社会科学院、行政学院系统的研究人员和人民团体、其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及国有企业的职工,到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兼职,须征得其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同意。

(六)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非国有的合法财产。申请成立研究院,须拥有开办资金不得少于80万元人民币;申请成立研究中心的,须拥有开办资金不得少于40万元人民币;申请成立研究所的,须拥有开办资金不得少于20万元人民币。

(七)有必要的办公场所。办公场所可以是自有的或租用的。研究院的办公用房,使用面积不得少于50平方米;研究中心的办公用房,使用面积不得少于30平方米;研究所的办公用房,使用面积不得少于20平方米使用面积。

第六条

申请成立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需向业务主管单位提供下列文件:

(一)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成立登记申请书。

(二)开办资金出资证明。

(三)办公场所证明。自有的办公场所,应提供办公场所产权证明;租用的办公场所,应提供一年以上的办公场所承租协议及出租方的产权证明。

(四)《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表》并附研究资历证明。

(五)符合《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示范文本》的章程草案,附《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核准表》一式三份。

(六)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专、兼职人员基本情况和职称证明材料。

(七)需要本人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同意的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兼职人员审批表。

(八)理事会会议制度、财务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安全责任制度、印章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

(九)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

第七条 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登记事项需要变更的,应向登记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提交由法定代表人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登记表》,并附依照章程履行变更程序的会议纪要。变更法定代表人的,应提交新拟任人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登记表》,并提供原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的财务审计报告。

第八条

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申请成立的,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按第六条之规定提供文件材料;

(二)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工作处负责受理申请,并在20个工作日内出具初审意见。

(三)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行政办公会议进行复审。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复审意见。

(四)对通过复审的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发起人或发起单位,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出具同意成立的文件,该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发起人或发起单位持批文和第六条规定提供的文件,30日内到安徽省民政厅办理登记手续。

第九条 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申请注销登记,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向业务主管单位提交注销登记申请书并附依照章程履行程序的原始纪要。

(二)在业务主管单位和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出具清算报告。

(三)向业务主管单位提交法定代表人签署并加盖公章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注销登记表》。法定代表人因故不能签署意见的,应提交不能签署意见的理由文件。

(四)业务主管单位在《民办非企业单位注销登记表》上签署意见并出具审查同意的文件。

(五)民办非企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应当自完成清算之日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

(六)办理注销登记应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的文件、《民办非企业单位注销登记表》、清算报告,上交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正本、副本)、全部印章和财务凭证等。

第十条 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要依照民政部《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度检查办法》的规定接受年检。

(一)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应于每年3月31日前向业务主管单位报送年检材料,经业务主管单位出具初审意见后,于5月31日前报送登记管理机关进行年检。成立时间未超过6个月的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不参加当年的年检。

(二)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接受年检时应向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提交《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报告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副本)、财务审查报告和需要提交的其他有关材料。

(三)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不按规定接受年检的,年检结论确定为“年检基本合格”或“不合格”。对“年检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的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责令限期整改。

第十一条

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财务管理,须严格执行财政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

(一)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资产来源必须合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或挪用。

(二)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开展章程规定的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的合法收入,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活动。盈余不得分红。

第十二条

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实行重大活动上报批准或备案制度。

(一)受国内单位委托的研究课题结项后,应及时向业务主管单位提交最终研究成果备案。受境外单位委托的研究课题,立项前需经业务主管单位批准;拟向境外提供的研究成果,需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提交副本备案。

(二)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接受捐赠、资助,必须符合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必须根据捐赠人、资助人约定的期限、方式和合法用途使用。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应当向业务主管单位报告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有关情况,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接受境外资金捐赠、资助,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并事前向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报告。

(三)举办面向社会的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学术活动,以及由此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应将活动方案上报业务主管单位批准,经批准同意后方可举办。

(四)创办报刊(含内部发行),开办互联网网站、网页以及在互联网上开展的论坛等,应上报业务主管单位批准。并按有关规定履行行业主管部门批准手续。

(五)举办涉外及港澳台的学术活动,经业务主管单位同意后,按有关规定履行涉外及港澳台主管部门批准手续。

第十三条

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党组织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领导,其职责是: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参与所在机构重大决策,保证党对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政治领导。

第十四条

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有关规定,业务主管单位可撤销批准。根据业务主管单位撤销批准决定,登记管理机关予以撤销登记。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负责解释。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政府采购中介机构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湖南省某某公司政府采购代理中心

员工培训管理制度

为满足公司发展需要,提高员工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充分发挥员工潜力,不断为公司培养输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公司员工培训,其一是对新招聘的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其二是对老员工

进行在职培训。岗前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学习公司规章制度、基本的岗位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基本的专业知识,以便较快地适应工作。员工在职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干什么学什么,从实际出发,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新的业务和技术。

第二条 员工培训要按计划、分批分阶段,按不同的工种和岗位需要进行培训,

要结合实际,注重实用性,逐步提高员工队伍素质。

第三条 培训内容:

1.员工培训主要应根据其所从事的实际工作需要,以岗位培训和专业培训为主。

2.管理人员应学习和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技术,充分了解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3.专业技术人员如财会人员、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等,应接受各自的专业技术培训,了解政府有关政策,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业务操作方法,提高专业技能。

4.基层管理人员应通过培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5.基层工作人员须学习公司及本部门各项规章制度,掌握各自岗位责任制和要求,熟悉宾客心理,学会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

6.公司的其他人员也应根据本职工作的实际需要参加相应的培训。

第四条 培训方法:

1.专业教师讲课,系统地讲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业务知识,提高专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

2.本公司业务骨干介绍经验,传帮带。

3.组织员工到优秀企业参观学习,实地观摩。

第五条 培训形式:

1.长期脱产培训,培养有发展前途的业务骨干,使之成为合格的管理人员;

2.短期脱产培训,主要适用于上岗培训,或某些专业性强的技术培训。

上一篇:中华传统美德经典诵读下一篇: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