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

2022-09-02

方案在我们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与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那么一份科学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

平面设计专业信息化资源库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背景

创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是示范校项目建设的重要任务。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对需求量大、覆盖面广的专业,中央财政安排经费支持研制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以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优质教学资源。”

作为第二批示范校项目建设单位,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工作;为教师教学、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服务;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职教育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特制订我校平面设计专业资源库建设方案。

二、项目建设意义

1、示范校建设成果的整合、推广

自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启动以来,一大批中职学校已经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经过走访调研、申报和验收网上公示资料等可以发现,目前各示范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的专业建设并不能做到有效整合和资源。由于各区域行业发展状况相似,所以在区域内专业建设优势院校具有整合、推广其建设成果价值的义务,而专业建设基础平台可以辐射全国,以带动所有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从而根本上发挥示范性学校

作用,带动我国中职学校全面发展。

2.为专业教师提供教学资源,提升其课程及资源开发能力

中职学校在国家教育发展中处于重要位置。全国中职学校区域和实力分布不均衡,包括各中职学校内部专业实力分布不均衡,甚至同一专业的专业教师水平高低各异。很多学校政策力度欠缺、资金匮乏、实训条件不足、课程与教学资源层次低、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少,他们急需提升自身课程改革及教学改革能力。鉴于此,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能为专业教师提供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切实满足教师课程开发和教学实施资源需求。

同时,专业教师在使用教学资源库进行教学过程中,能接受到资源所传递的课程开发理念,企业、岗位信息,资源开发思路。教师在使用过程中,渐渐更新理念,渐渐提升课程开发能力,渐渐提升资源开发能力。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提升是院校专业发展的巨大推手。

3.为广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教学资源

平面设计专业在校学生,他们在学期间,对课程学习需要大量权威、完善、有效学习资源。利用教学资源网络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分享建设成果,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迅速带动我校的跨越发展。 同时,平面设计产业的快速发展,众多社会学习者具有紧迫学习感,否则将落后于行业技术发展。他们也需要在学习中获取数量和质量足够的学习资源。中等职业教育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的建设能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资源。所以该项目资源的建设具有较大的社会价值。

三、项目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系统设计、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持续更新的方式,于2013年8月前完成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借鉴国际经验和标准,依托行业、企业,建成代表国家水平、具有中国中职教育特色的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并在全省中职学校同类专业中推广使用。以资源信息容量大,质量高,覆盖面广,所有数字化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全国范围内,满足平面设计专业相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需求,使学生在校生受益,带动全省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系统化改革及其相关专业群发展、为中职同类专业毕业生在岗接受继续教育,以及其他社会学习者自主学习等个性化学习提供专业化的优质服务。

2、具体目标

(1).专业建设资源库

包括平面设计专业全国及区域人才需求调研、行业职业标准及岗位职业能力调研、专业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等资源,该资源同时考虑全省范围内的普适性和区域特色性,并将平面设计信息新技术、新工艺不断融入专业发展中,使平面设计专业充满活力和生命力。建立公共基础平台和拓展模块,为具有该专业的各中职学校专业发展建设提供详实资源参考。 (2).课程资源库

包括课程标准、课程作品方案、职业标准、数字化理论教材、实训教材、实

训指导书、教学课件、习题库、试题库等资源。通过调研、问卷、座谈等方式了解全省平面设计专业发展现状,并确定《图形设计》、《包装设计》、《Photoshop》、《CorelDRAW》、《美术基础》、《Flash动画》、《网页设计与制作》等8门课程为公共基础平台建设课程,建设规范课程,并数字化资源,在所有中职学校应用平面设计专业示范、推广。同时结合各地区行业发展状况分别建设部分地区特色课程,其课程资源。 (3).教学资源库

包括企业案例分析、实训项目、考核评价体系、技术标准、业务流程、作业规范、教学录像等资源,结合全国规范课程及区域特色课程,提供相应教学资源,满足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及企业资源需求。

构建教学资源库教学、学习环境。利用无线数字移动技术探索和建设全新模式的课堂,实现“时时、处处、人人”型数字化课堂学习,为全国各高职院校相应课程教学提供优质现代教学资源环境。 (4).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

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是教学资源库开发与使用的桥梁。联合专业网络公司,通过对教学资源库系统的需求分析,结合企业、学生、教师等多方面需求,完成专业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的设计与构建,为教学资源库使用、推广提供支撑。

四、建设思路

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本着性、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原则,以数字化、信息化等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网络信息化为载体,构建基于校园网络的教学、管理、学习平台。

坚持“以引领性与普适性相结合,建设国内最全面、先进、实用、开放、持续更新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项目建设方针,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资源开发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主线,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目的,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全面带动全省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并深层次辐射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发展。建成基于网络运行、开放式管理与教学改革有机结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1、集思广益,共建,协同发展

集国内本专业优势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依据企业人才需求确定中职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以企业成熟技术与先进技术应用为重点,多家院校、多家企业共同投入项目的建设,集思广益,取众家之所长,通过项目的顶层设计、需求调研、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制订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核心课程,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建成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教学资源库系统,实现资源共建,校企共赢,协同发展。

2、先进理念指导,运用科学方法与成功经验,高起点开发教学资源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坚持中国特色现代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与课程开发理念,在教育部中等学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开发与建设成果与经验的基础上,在校企深度合作的保障下,以一个高起点的平台推进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资源库的建设。

3、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重点,稳步推进

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为核心,在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合作院校融合企业资源,发挥各自课程或师资优势分工协作,依据先进的教学资源开发方法与统一的建设标准进行专业课程开发,同时以专业课程为抓手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这样既便于资源的整合,又避免整合大量的冗余资源。首批开展建设的课程为本专业核心课程。

五、建设主要内容

(一)教学资源库总体框架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向,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顶层将紧密与企、事业单位相联系。分析已有计算机类专业(平面设计专业、广告设计、室内设计、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对人才的要求,分析重组后形成适合具有普适性的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训项目等。 专业教学资源库将依据行业发展及标准、专业规范进行建设,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包含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支撑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区域特色课程。

整个教学资源库分为4个层级,也是建设的五个步骤。第一级:紧密结合工信部、人力资源部行业标准,并分析相关龙头企业的人才标准和定位、对计算机类从业人员的要求,制定行业标准,在平面设计制定的专业规范基础上制定平面设计专业规范;第二级:在进行全省各地区人才需求调研基础上,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并完善平面设计专业各相关专业标准化文件,兼具全国普适性和区域特色性,并跟随行业及其专业发展实时更新;第三级: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基础上,制定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支撑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区域特色课程等构成,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平面设计教指委已经在前期确定并正在进行建设,而专业支撑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等将继续依托平面设计教指委强大的学校及行业、企业社会资源完成,区域特色课程将依托各联合学校区域代表性进行完成;第四级:确定了各部分课程后,进一步建设各课程资源素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教学案例库、文献资料库、习题库、试题库、实验实训指导书、虚拟实训室,建设丰富、系统、全面课程资源。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依据上述框架体系建设,体现了全国普适性和区域特色性的特征,结合高职教育发展趋势体现了先进性。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与网络教学平台是以资源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为核心,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与辅助教学的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以网络课程为最基本的建设/教学/管理单位,而教学资源则是网络课程建设的最基本素材,包括图形图象、视音频、多媒体教案、网络课件、试题库等等。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将本着开放性、型、可扩展性和高可靠性原则,开发校内专业优质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开发、引进和整合国内外行业相关教学资源,具有一定原创性比例和信息海量存储容量、使用方便快捷的大型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体系。

1.1. 平台具备以下特点

(1)基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符合LOM、SCORM规范和教育资源建设技

术规范CELTS-41.1(CD1.0),实现资源的互通互导;

(2)多级存储,实现资源分布式存储、检索信息集中统一管理; (3)多角度、多维度资源导航方式、快速检索资源; (4)资源批量后台管理,实现已有庞杂资源的快速入库; (5)以学校加盟的方式实现资源区域性; (6)提供会员和积分奖励制度,实现共建原则;

(7)以专业为中心建设资源库,并以专业专题、专业门户展示资源; (8)通过符合规范的XML,在不同类型的资源库之间重构、交换资源数据; (9)智能化的资源管理,自动完成资源属性抽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10)可扩展性好,快速定制个性化需求以及应用子系统; (11)采用J2EE架构,跨平台运行。 1.2. 平台具备以下功能

(1)具备完善的库类别:课件资源库、网络课程库、电子教案库、合作企业库、行业培训库、行业标准库、实训项目库、教学教改案例库、技能考核试题库、技能竞赛方案库、专业信息库、特色专题库、图片库、视频动画库、文献资料库等等,主库系统可以自主定义不同的主界面风格。

(2)资源的共建: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上传下载存放和使用库中资源;

(3)WEB集成:基于WEB的应用模式,使教学资源制作、管理,信息发布、

教学交流、资源与交流都能在网上进行。

(4)资源检索:为使用者提供资源库中资源的多种检索功能。如课程导航、资源库导航、专业专题导航等,方便学习者使用。

(5)网上交流:提供BBS教育论坛服务、在线答疑、资源评论以及微博发言等,为网络教学实现在线或离线网上交流、辅导。

(6)自主学习:提供完善的网络课程库、素材和案例库、专家答疑辅导功能、试题库与在线考试功能,学习者可以自主完成专业课程学习。

(7)实现分布式存储,可以将资源及课程分布存储在多台服务器上。每个存储方案允许设置多种上传、下载、点播服务。以便可以实现数据分流以提供访问效率。

1.3. 支持建设的专业资源素材种类

(1)职业标准、技术标准、业务流程、作业规范、教学文件等文本 (2)企业生产工具、生产对象、生产场景、校内教学条件等图片 (3)企业生产过程、学生实训实习、课堂教学等音视频 (4)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内部结构等动画

(5)虚拟企业、虚拟场景、虚拟设备、虚拟实训项目等 (6)企业案例、企业网站链接等

(7)数字化教材、教学课件、习题库、试题库等 1.4示范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目标

课程配套资源:平面设计专业选择6门课程,开发网络课程、标准化课件积件包、测试练习题、教师授课用PPT电子教案、课程教学大纲。专业及行业公共资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的行业标准、岗位技能竞赛方案、综合实训项目、教学教改案例等。

通用主题素材资源:如专业的行业标准库、实训项目库、教学教改案例库、技能考核试题库、技能竞赛方案库等。

(二)、平台功能模块

1.主要功能结构:

2.各模块具体功能:

2.1.课程建设与维护 2.1.1创建/维护步骤

(1).录入课程网站基本信息:包括课程网站名称、课程网站描述、适用课程等。 (2).选择课程网站模板:在模板库中选择合适的课程网站模板。

(3).设置课程网站栏目:在课程网站创建时,通过默认模板自动创建若干栏目,用户可根据 实际需要,对栏目进行修改、增加、删除。

(4).维护课程网站栏目:对设置好的每个栏目进行栏目模式设定、对栏目进行详细设计。

(栏目模式包括:常规设计模式、外部链接模式、论坛式的交互模式) (5).课程网站的其他设置:包括在外网展示网站、删除网站、将网站设为外部链接模式等。 2.2课程展示 2.2.1访问人群

(1).公众用户:直接通过外网链接访问网站(外网有多种形式的列表,如:可按教师查询、

按院系查询、按访问量查询、按精品课程类别查询等,可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到相应的课 程网站)

(2).学生:登录系统后,可将自己关注的课程网站收藏至学生空间,便于快速定位至相应课 程网站。

(3).教师:登录系统后,自己创建的网站直接显示在教师空间上,可快速进行网站浏览与网 站维护。 2.2.2实现方式

在访问教师创建的课程网站,其中论坛式的交互模式栏目需要权限才能访问。 2.3课程学习 2. 3.1实现方式

学生登录系统后,访问课程网站,可进行课程学习 2.3.2内容

(1).网上答疑、课程论坛:通过论坛式的交互栏目,学生与老师之间可进行互动,在学生、

老师的空间中对互动过程有详细记录,可通过相关链接快速进入相关互动内容。 (2).网上作业: 老师的班级门户里,如果存在待批改的作业,系统自动通知显示给老师,提醒老师批改 2.4系统管理

(1).精品课程列表、精品课程评审设置(设置评审专家、评审时间)

(2).人员设置:对专业科、专业、教师、学生等进行设置(增、删、改、导入) (3).新闻公告管理:对新闻公告类别、新闻公告内容进行设置。 (4).模板预览:预览系统中已有模板、可查看模板的使用情况。

(三)、产品技术特性

3.1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平台基于Struts/Hibernate/Spring框架的J2EE标准体系结构,面向对象组件化设计,纯Java语言开发,XML的开放式的技术来构建和实现,具有非常好的跨平台的特性和极高的安全性和开放性。

应用集成是实现全企业流程集成以及处理过多分散应用的前提。应用集成指多个应用及其数据的无缝后端集成,无需用户直接访问这些应用或数据。通过权限控制、单点登录,使各个子系统实现后端无缝结合。应用集成的最终目标是将多个应用合并成一个应用。使用统一的统计模型,通过“推”技术合并各多个应

用系统数据并提供一致的统计报表。在此,BI的数据挖掘完成了数据模型的统一,而JMS及时钟线程则实现了数据的“推”技术,其他web服务及相关的http服务,或者数据库访问技术,从而为应用数据的统一获取提供了基础。同时,基础数据的同步一般也采取“推”技术的方式与多个应用互相配合。

同时能够实现对学校现有软件投入的支持,并提供开放、易用的开发编程接口,方便用户二次开发。

3.2 大规模应用

在系统的默认配置下,用户数、课程数、资源数等业务对象不受任何数量限制,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在适当的基础架构下,支持大规模应用。适当的基础架构包括前端的负载均衡架构,后端的双机热备架构,存储的NAS/SAN/IP SAN等存储架构。

3.3可移植性

系统部署采用纯B/S结构,服务器端支持跨平台运行,可以支持Windows、UNIX/Linux等主流操作系统上,多数据库支持。具体的移植性表现如下:

操作系统支持:Windows Server 2000、 200

3、2008等,Redhat、红旗等主流Linux操作系统,根据用户需要可以提供任何其他商用Linux操作系统的支持。

数据库服务器支持: MS SQL Server 2000/2005/2008 Oracle 9i/10g/11g,PostgreSQL 8.x,IBM db2,根据用户需要可以提供其他SQL 数据库支持;

应用服务器支持:

Apache Tomcat 6.0及以上各版本; Oracle WebLogic 10及以上各版本; IBM 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 Apache Http Server2.0及以上各版本; IIS6.0;

客户端浏览器支持: IE6.0及以上各版本; FireFox3.0及以上各版本; Maxthon2.0及以上各版本;

搜狗高速浏览器、360浏览器、腾讯浏览器等等; 3.4遗留系统兼容性

考虑到保护用户的已有投资,在系统设计之初就针对这些方面进行相应的规划,包括迁移已有课程资源的批量处理,使用SOA框架和统一身份认证以及SSO方式整合历史系统或者将来部署的新系统。

六、预期目标

1、辐射全省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普适性与个性化兼具

中等职业教育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通过精心策划、有效组织、深度开发、力求普适性与特色性结合,在信息网络平台上以文字、图表、文本、图片、音视频、动画等数字化形式呈现,有效发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优势。 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完成将有效辐射全国众多开设该专业学校。通过专

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强化普适性,在全国平面设计专业建设中期待示范、引领及带动作用。把教学资源库数字化平台作为基础平台,辐射带动全国该专业的发展建设。

同时,依据各地区的区域经济与行业面向各不尽相同,众多学校开设平面设计专业在专业设置上也有所区别,该建设项目也考虑到区域特色的体现,利用拓展模块兼顾不同区域和院校特点。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普适性为基础带动全国各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发展,区域特色性带动相应地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

2、教学资源数量和质量国内领先,引领应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教育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完成后,教学资源数量巨大,达到较为成熟的丰富性和完整性,资源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环境、网络课程、培训项目,以及测评系统、教学评价等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能满足全国各高职院校教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资源的需求,能满足相应学生对该专业课程学习资源的需求,能满足相关企业对该专业学生培养的需求。

3、带动中职学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在专业发展建设中,师资队伍作为发展要素中人的因素占据无可替代的作用。中等职业教育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完成后,将带动中职学校专业师资队伍发展到更高层次,尤其是非示范性高职院校。通过教学资源库更新教师专业理念,启发教学思维认识,提供教学素材和文件;有效、快速带动他们的发展,

从而带动各院校相应专业发展。

该项目建设单位中有国内领先院校的先进理念,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课程建设改革经验,教学模式创新方式、实训项目实施等资源是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很难获取的;该项目建设单位中信息教指委拥有大量信息资源和课程规范资源,包括全面、一手各类技能大赛赛题、报告、作品等资源,可以为相关教师提供教学、大赛指导资源。

4、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社会影响力增强

中等职业教育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通过数字化网络平台呈现全面、详实、可操作性的高品质资源,在资源中深度融合的企业自身有资源、企业岗位技能、企业生产要素、生产实习或顶岗实习项目及管理模式等。该项目的建设中,联合一批行业内企业从实训基地建设、实训课程开发、实训项目确立、实习管理模式等共同建设,实现中职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无缝对接。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一个根本就是为企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企业需要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切实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成长、发展。上述资源特征,可以有效的提升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在社会上会带动众多行业内企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企业、学校、学生创造一个共赢局面,企业有了可用技能人才,学校有力企业支持强劲动力,学生有了良好职业发展空间,进入企业发展、学校专业建设、学生职业生涯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

所以通过教学资源库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成果推广,最大程度、最大范围实现学校与企业共赢、共发展,这才是中职学校发展的根本和可持续动力。

七、措施保障

1、项目建设组织机构保障

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项目责任职。在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下加强协调、合作,为保障项目按期完成,特成立项目开发团队。

教学资源库项目设特邀顾问组,帮助该项目团队进行高水平顶层设计、策划,把握方向,实现目标;项目建设指导小组指导项目团队准确把握行业、企业标准,指导项目开发团队进行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核心组对教学资源库系统进行顶层设计,底层实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提出可行性建设方案和意见,制定具体建设计划,建设措施,提出资金使用及分配意见;项目开发团队充分考虑联合单位组成情况和项目建设分工需要,分成协调组、行业组、教学指导组、院校组、企业组、管理平台建设组、项目推广组等,进行项目实施。

整个项目建设组织机构结构清晰,分工协作,任务明确,各负其责,保证教学资源库建设顺利完成,达到预定建设目标。

2、实行项目建设负责制

将教学资源建设任务细化、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依据各个联合单位的特点,确定其承担的任务及子项目负责人并签订子项目建设协议书。即实行教学资源项目负责制及绩效考核,使得项目建设任务分工明确,保证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第二篇: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本质上是一场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变革,要实现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必须将全体人员思想统一信息化管理的平台上来,只有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应用新的技术手段,改革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效能,降低工作成本,规范管理行为,才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一、搞好国土资源数据库建设,奠定电子政务运行基础。

数据库建设是电子政务运行的基础,为实现主要的国土资源业务的网上审批,逐步完成相关数据库建设,在现已建成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基础上,做好城镇地籍数据库和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评审工作,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同时结合市局要求重点开展基础地理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存量土地数据库、土地储备数据库、耕地储备数据库、基准地价数据库、土地市场数据库、土地执法监察数据库、矿业权数据库、矿产资源执法监察数据库等数据库的建设与整合工作,上述数据库建成后汇交局信息中心统一管理。

二、搞好网络安全建设,确保信息不泄露。

(一)内网信息系统安全改造部署示意图如下:

1) 实现县局内网出口边界防护,实现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

2) 实现内网中各安全区域间的逻辑隔离及安全区域间的访问控制,实现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

3) 实现对内网的网络攻击防范,能对边界内的安全事件进行监控,检测攻击行为并能及时发现系统内非授权使用情况,并为事后追查提供依据;

4) 实现对内网信息系统的统一安全管理监控和告警;

5) 实现县局内网边界的病毒防护,对进出防病毒网关数据的病毒查杀、木马查杀、抵御漏洞、防邮件垃圾和实现内容过滤的安全防护;实现对蠕虫的安全保护;

6) 对内网系统网络架构进行调整和改造,升级部分位置交换设备。

(二)此次外网信息系统安全改造部署示意图如下:

1) 实现县局外网出口边界安全防护,实现相应的访问控制策略;

2) 实现对县局外网的网络攻击防范,能对边界内的安全事件进行监控,检测攻击行为并能及时发现系统内非授权使用情况,并为事后追查提供依据;

3) 实现对门户网站的主页的保护,防止网站系统主页被非法篡改;

4) 实现县局外网边界的病毒防护,对进出防病毒网关数据的病毒查杀、木马查杀、抵御漏洞、防邮件垃圾和实现内容过滤的安全防护;实现对蠕虫的安全保护。

三、加快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

网络应用系统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要切实依托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推进全县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要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指导原则,结合市局相关要求做好与上级的专网连接,搞好“金土工程”一期开发的建设用地预审管理系统、建设用地审批管理系统、矿业权审批管理系统、公文流转管理系统4个业务管理系统的运行,确保与市局联网传输。

四、搞好门户网站建设,促进政务公开。

按照公开、透明、及时、规范的要求,编制国土资源政务信息公开目录,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公开与发布制度。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涉及本县的国土资源规划、国土资源政策法规和相关办事程序;及时发布建设用地审批结果、土地供应状况、土地登记信息、矿业权登记信息、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及工作动态等,对外公布土地招拍挂信息、矿权流转等交易服务,以及国土资源违法、违纪网上举报与电子信访服务。

第三篇: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为重

20世纪90年代末实施一系列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和项目以来,国家为农村中小学配备了大量的信息技术设备,配发了一大批教育教学资源,也为农村中小学培训了大批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和优秀的学科整合教师,部分项目还建立于相应的教师学习资源中心、计算机网络教室、卫星接收站、各种光盘播放点等,大面积提高了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国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动力资源。然而,为了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信息技术资源建设仍然是我们目前亟需思考与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我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仍然存在诸 多问题。比如在人力资源建设上,农村中小学专业教 师严重缺乏,加上教学任务繁重、教育经费短缺、教 育环境错位等原因,导致教师需要培训而不能培训 或培训了却不能运用和发展等现象。

在硬件资源建设方面,笔者对安徽省农村进行 了调查,结果发现小学中拥有计算机功能教室的学 校只有1582所,占学校总数不到1.3%;拥有卫星 数字收视设备的学校有2215所,只占1.82%;拥有 数字光盘设备的学校有3505所,只占2.88%。对于 部分初级中学来说,其比例依次为:33.67%、10.5% 和62.11%,远远低于发达地区。许多学校的计算机 配置都非常低,有些计算机教室已名存实亡,校园网 的建设也不尽如人意。有些地区,自中央决定教育经 费划为“县级财政”之后,多数县级经费只能保旺教 师的工资(有人称为“吃饭财政”),而对农村中小学 信息技术的投入几乎为零,学校又实行“一费制”,无 法为信息技术的后续运行提供更多的资金,在调查 中甚至发现有些学校因交不起电费而无法开展信息 技术教学的尴尬局面。

受地理、交通、经济等因素制约,长期以来我同 大部分农村地区信息闭塞、教育资源匮乏。农村中小 学缺乏优质的软件资源,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使用 的资源多是文本、图片、录音、录像等形式,而具有 信息时代特点的数字化资源尽管传播使用方便,但在 农村中小学中仍未站稳脚跟。

为了探求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的正确途径和 相关策略,我们以安徽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教育资 源的需求现状为例,进行了调查统计。

综合上面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

1.大力促进人力资源建设

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人才建设,首先 要建立完善的用人制度,要做到能将合适的人放到 合适的岗位上,创新用人之道、知人善用,用人不疑、 以诚求贤。其次,国家还应制定相应的为农村服务的 人才机制。一方面要推行如袁振国教授所提出的设 立国家教师岗位,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基金,选聘优 秀教育技术毕业生到农村工作,给予一定的特殊津 贴和相应的社会地位,以解决农村教师有效需求不 足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大实施农村教育硕士培养方 案,在大学生中挑选优秀毕业生免试入学攻读研究 生,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毕业后必须为 农村服务一定的年限。可以实行在校的相关专业本, 专科人学生,利用一年的实习期志愿到农村支教。此 外,我们还应全面实施对农村十小学教师的免费培 训计划。建立一种以各地师范高校为依托,以现代教 合―技术实验学校的优秀学科教师为主体,以学科新 课程标准与信息技术整合为基础的师资培训模式。

2.加大硬件资源建设

陈至立曾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 上的报告中指出“在经费筹措上,要形成以政府投资 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多渠道筹措经赞的体制。 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 支持”。如果地方财政能够负担,计算机软硬件可由 地方财政进行配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落后的 农村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案:(1)政府重点投资。对 于农村中小学的大批资金的前期投入,以政府投资 为主,甚至全部提供。(2)促进企业加盟。企业作为 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担部分教育投资。国家 应该给予各地方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 资教育事业,在保障学生学习的基础上和适当盈利 的程度上可以考虑联合经营。(3)个人投资出租使 用。部分农村中小学可以采用租用个人计算机的方 法,由个人投资建设计算机房,但机房建在学校院 内,学校一年要给投资者一部分钱,而后供学生使 用。(4)加大社会捐赠。广大农村中小学可通过一定 组织,向本地区及各大城市发出倡议,争取获得各地 的赠与。(5)收购二手旧机。学校可以按招标办法, 购买市场上旧的或闲置的计算机。(6)多方联合,共 同解决。在国家财政不可以完全保证的前提下,地 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各出一部分资金,多方联合, 共同解决。

3.重视软件资源建设

信息技术软件资源建设是信息技术应用的核心 和主要内容。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应用应从 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软件资源的建设重点应放在优秀教育资 源的搜集、整理和入库上。

第二,各中小学要加强交流与合作,简化开发制 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提高制作效率,从而建立一个 实用高效、便于管理和应用的校际合作平台,实现各 校教育软件资源共亨。

第三,开展本土资源建设,增强群体研发能力, 资源内容的选择应该根据农村学校的地理环境、文 化基础、人情风貌、经济状况确定,决不能照搬照抄。

在软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教师是一个亟 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库,要帮助教师提高开发软件资 源的意识和能力。对此,我们提出以下的策略方案来 促进软件资源建设:(1)以赛促建。开展“以县为主”, 新技术,新媒体为对象的全体教师参与的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台的竞赛活动。在竞赛活动过程中,参赛教 师能直接地从教学整体设计、教学流程安排、课堂教 学氛围、学生学习状态、学科特点体现、教师基本素 养、教学效果认定等方面去建设一些比较好的,结合 本地实际的本土化教育软件资源。(2)以研促建。一 是健全多媒体教学听课活动制度和交流月活动制度; 二是建立年级学科组集体开发教育资源制度,以小 组学习形式开发课件与观摩教学制度;三是建立课 题组专题集中学习会制度。用制度的形式来约束参 与教师完成规定的任务与目标,使教师能自发地进 行课题开发与软件资源建设。(3)以点带面。各县、 镇可以结合本地特点,通过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来 带动其他学校,从而带动全县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 建设,并且加以统筹协调,使其资源共享。(4)以评 促建。必须要求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评价机制,客观 公正地对学校现有教育资源进行评价,同时强调有 一定数量的自主开发的教育资源。在进行评价过程 中,能结合学校差异,正确引导和鼓励各中小学加强 教育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第四篇: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信息化建设,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依法行政和实施政务公开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我局高度重视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配备专业人员,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本着以建设带动应用,以应用促进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以下是对我局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建设现状:

一、国土资源信息网络

网络工程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国土资源信息网络是国土资源信息系统运行的载体,也是上与省厅市局、下与各乡镇所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平台,是各种信息内部流动和外部输出的通道。目前,我局已建成了含有一个机房,150多台PC终端的局域网。各基层所也全部开通了国土资源信息网络主干网,采用专线连接,初步建成了一套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2008年完成了全县国土资源系统的联网,并在此基础上成功运行了建设用地动态监测系统、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数字档案系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9年,完成了与县财政局的联网,实现了国土系统财务票据管理的信息化,并计划在春节前以此为载体运行出让金收支管理信息系统。

二、数据库建设

我局目前已建成城镇地籍数据库、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地籍档案数据库。我局于2003年建设基于瑞得地籍管理系统的城镇地籍数据库,实现了城区土地登记数字化。借全国第二次土地大调查的机会,我局将城镇地籍数据库整体迁移至网新超图公司的杰思科地籍管理系统下,农村部分采用MAPGIS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为城乡地籍一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网站建设

国土资源部门是一个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部门,我们把网站建设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服务质量、联系社会群众的抓手,作为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我局网站于2005年开通之日起,始终坚持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促进行政过程透明化、行政结果公开化、加强社会服务、接受群众监督。一方面,通过网站这种最广泛、最迅速的手段,将人民群众所关心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在网站进行宣传,把国土部门应该办什么事、怎样办事,告诉老百姓;另一方面,通过国土资源门户网站将所有事项全部推到大众面前,让群众来监督,让基层来监督,让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进行评判,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我们服务群众的自觉性。目前,国土资源网站紧紧围绕“便民利民、服务社会”的宗旨,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宣传,方便群众办事等方面起到了较好地宣传作用。

四、以土地登记为突破口,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局始终强调建设的目的在于应用,而不是束之高阁。只有应用的好,才能促进工作,才能获得不竭的建设动力。2009年10月1日起我局以与老百姓联系最密切,群众最关心的土地登记着手,推行土地登记“无纸化”办公,使土地登记工作更加便利、更加省时。在土地登记网上办公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实现全局各项业务的办公自动化,有力提高办事效率。

存在问题 :

一、网络建设虽然已经实现了全系统各单位的互联,但由于各单位内部网络建设时没有统一规划,安全性能不高,没有实现内外网的隔离,总体运行效率不高,线路及硬件设备维护量大;

二、数据库建设相对独立,系统间信息互动程度不高;

三、门户网站的维护虽有相关制度,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含量高、难度大,没有一支技术过硬、结构合理、专业配套,并能承担全县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技术队伍;

五、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也是信息化建设的一大难题。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任重道远。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和指导下,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交流,紧跟全市信息化建设步伐,将我局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新水平,为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信息保障。

第五篇:浅析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做法

内容摘要:作者通过近年来参与江铜集团德兴铜矿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提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种战略储备,是档案工作未来必然选择的观点,同时指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人才、资金、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矿山 档案资源 信息化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科学论断,是矿山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近年来,德铜档案人根据矿山生产建设发展的大好形势,紧紧抓住“数字化矿山档案馆”这一新世纪矿山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发展机遇,积极进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建立矿山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建设为重点,依托矿山局域网,扎实推进矿山档案资源信息化全面建设步伐,现已初步形成“数字化档案馆”的基本格局,利用档案信息化建设推动了矿山档案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档案信息建设化建设是矿山档案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1、利用信息化建设对档案资源整合是档案工作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是对矿山历史负责,为矿山的现实服务,替矿山的未来着想。因此,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开发利用应当成为新的历史时期档案事业发展三项基本任务。这三者之间,信息化建设是龙头。所谓龙头,就是一个时期内带有关键性、战略性、带动性的工作。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龙头,就是要把档案资源的信息化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矿山生产经营计划建设发展的重要范畴,通过信息化建设带动和促进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高新技术的应用,而且涉及到管理理念、管理理论、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2、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矿山档案资源的一种战略储备,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作为矿山基础性的战略信息资源,档案资源只有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进行数字化改造、管理和资源整合,建立起规范化、可共享的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体系,依托矿山局域网,实现面向矿山机关、二级单位、面向大众的社会化服务,才能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为矿山改革生产经营服务。只有通过信息化,建立起矿山档案信息资源灾难备份体系,才能确保在任何条件、任何环境下档案信息的安全,确保在各种灾难发生时提供档案信息的及时恢复与应用服务,充分体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战略贮备作用。矿山档案事业的发展只有朝着信息化的发展目标迈进,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数字化、网络化管理为基础,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为目标,才能真正实现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实现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价值。因此,把档案信息化作为矿山档案事业发展的优先战略选择,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动力,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二、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实践与做法

1、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对于档案部门来说,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系统工程,是档案工作一次质的飞跃。面对信息化,档案部门既是发展机遇又是挑战。近几年来,我矿档案资源信息化建设紧紧跟踪档案现代化管理发展方向,努力寻求建设符合矿山生产建设需求的信息化建设平台的路子。我矿档案信息化建设得到了矿党政、江铜集团公司档案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矿党政领导先后多次到矿档案馆指导工作、听取汇报,与此同时,江铜集团公司档案部门为我矿档案信息化建设出谋划策,提供指导与帮助。2004年矿行政决定拨出专项资金对我矿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投入,年初安排10万元软件费,用于购买符合矿山档案工作需求的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在年中又一次性安排了50万元资金,用于购置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的各种硬件设备,经过安装调试,由德兴铜矿与上海一家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的档案知识化管理系统投入了运行,并在当年通过了验收。

2、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加大数据录入、扫描进度,更好地发挥档案现代化管理设备的效力。为了尽快实现矿领导提出的要使德兴铜矿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的目标要求,做到有投入就有产出,有回报。矿档案馆全体人员为此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努力。经过两年多的紧张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文件、图纸、照片、音像、实物等档案材料的数字化转换,提供网络查询,期间,各类档案员共录入30000余条档案信息,其中,完成1996-2005年文件的录入、及部分文件的全文挂接、3211页重要文件的扫描工作,完成了部分重要科技档案的文字、图纸扫描工作,采、选、冶、化工、机械等相关二次科技文献8550页的扫描工作,部分档案、情报信息已发布上网,供全矿查询使用。系统的成功运行以及高质量的设备配置,从而使我矿档案现代化管理从此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三、几点启示

笔者通过几年来参与矿山档案资

上一篇:校园安全教育发言稿下一篇:学习中纪委通报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