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群众工作调研报告

2023-03-25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疆群众工作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新疆群众工作调研报告

新疆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职工群众增收新思路

摘 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解决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职工群众的增收致富问题,其中最有力的措施就是要增强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的自身“造血”功能、加大“造血”工程建设的力度,实现职工群众增收致富,为实现“中国梦”助力。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增收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5-0083-02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解决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的增收致富问题,是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及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探讨如何提高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群众增收致富对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的有利环境条件和主要措施

(一)有利环境条件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温家宝总理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四处提到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还专门对民族工作进行部署。兵团也出台了《兵团党委、兵团关于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由此可见,兵师各级领导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把加大投入、加快发展作为把少数民族聚居区作为主战场,举全兵团之力,加快推进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

2.拥有良好的政策条件

特别是中央新疆座谈会带来的千载难逢的机会,更加明确了兵团的地位和作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兵团党委把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事关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决定举全兵团之力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这对加快兵团繁荣富裕、和谐稳定必将会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挥自身“造血“功能、实现群众增收致富更起到强大的助推作用。

(二)主要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对致富增收的认识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广泛发挥宣传。在团场,要把职工多元增收和团场GDP增加放到同等位置来宣传,要充分发挥团场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和推广团场职工多元增收的先进事迹、工作的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提升对少数民族职工多元增收工作的认识。

2.发挥自主创业,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1)推动职工就近转移,实现农业承包职工农闲增收。组建团场劳务输出办公室,发挥城镇和工业区的吸纳就业、辐射带动作用,利用农闲期,组织闲散职工群众参与到城镇化建设中,鼓励和支持发展为职工转移就业提供服务的各类就业服务组织,消灭零就业家庭,通过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2)参与商业、餐饮、旅游和服务业等,增加职工群众的三产收入。少数民族职工群众有善于从事养殖业、餐饮业的传统和优势,在这些发展项目上予以重点倾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职工发展特色养殖,培养养殖能手,积极引导职工群众参与发展团场畜牧业,加快团场畜牧产业化经营,同时,筹措专项扶持资金为发展服务业提供支持,发展特色民俗文化和特色农(牧)家乐、刺绣或其他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手工艺品等为重点的服务业,依托独特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及独具特色的军垦文化、红色旅游等发展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3)引导职工自主创业促增收。搭建企业服务平台,为职工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申请、创业项目推介等“一站式”创业服务。广泛开展职工创家业、能人创产业活动,鼓励职工自主创业、就地创业、联合创业,加快培育一批创业带头人,做大一批职工创办的企业,促进一批有资金基础、有创业愿望的职工尽快成长为经营能手、中小企业主。适应农业专业化、规模化需求,增加农业中工资性就业岗位,促进富余劳动力就业。

二、提高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群众增收致富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观念滞后,“守旧思想”严重

部分少数民族职工思想不够解放,思路不够开阔,受传统就业观念、生活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缺乏创新意识,对劳动强度稍大的工作尤其是农田作业等存在抵制心理,接受新事物的观念淡薄,普遍存在“等、要、靠”的依赖思想,就业观念陈旧,自主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不高。

(二)缺乏技术,职工技能基础差

受历史、文化等多种原因影响,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职工群众信息获取渠道较少、综合素质不高,其平均受教育年限普遍较低,造成其接受科技知识、应用技术的能力差、劳动技能单一,缺乏从事

二、三产业的相关技术,增收的技能相对较低,就业门路窄。

(三)缺乏资金,发展项目底子薄

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职工收入偏低,贫困人口比重偏高,成为职工增收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团场贷款资金有限,不能满足职工的需求,尤其是自主创业贴息贷款的数量无法满足少数民族创业者的需求,存在一些职工想创业、想干事、发展项目,但缺乏启动资金的现象。

三、提高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观念决定发展,要积极引导少数民族职工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摈弃传统落后的游牧就业观念及小富即安、封闭经营等旧观念,以实际行动落实到位,坚持“扶贫不扶懒,扶贫不扶愚”,切实增强少数民族贫困职工自身“造血”功能,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树立依靠科学技术勤劳致富的思想,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职工,树立致富典型的带动作用,让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干有干劲,争取每连都有典型户,为其致富增收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比、学、赶、帮、超的社会氛围。

(二)积极争取更多兵师项目资金、对口援建项目

提高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标准,用于职工发展养殖、商业、运输等致富增收项目。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管理,要严格执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管理办法,切实发挥资金应有的作用。进一步加大自主创业贴息贷款数量,建立少数民族微小企业扶持基金。

总之,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要形成“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聚集地方的小康,就没有团场的全面小康;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聚集地方的现代化、就没有团场的现代化”的共识,为提高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职工群众多元增收致富发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推动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的各方面事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兵团经济研究,2012,(8).

[2] 兵团新闻办公室.中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Z].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3] 网络文章.对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研究[Z].

[责任编辑 陈丹丹]

第二篇:把满意写进百姓心里——新疆精河县大河沿子镇转变干部作风服务群众纪实

把满意写进百姓心里

——新疆精河县大河沿子镇转变干部作风服务群众纪实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大河沿子镇自今年3月13日开展“赴基层、转变作风服务群众”活动以来,112名干部相继驻村蹲点包片,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当地群众说,原以为他们只是走形式,没想到村里还真的来了一些干部,帮我们办了实事,解决不少困难。

解决一个问题胜过千言万语

大河沿子镇农三队村民阿依孜木汗〃库娜洪的丈夫两年前因病去世了,留下阿依孜木汗〃库娜洪与3个女儿相依为命。她家原有8亩耕地,前些年为了给丈夫看病,将其中4亩承包给了邻居,可是丈夫去世后,婆婆家将剩下的4亩耕地也要了回去,使得阿依孜木汗〃库娜洪一家4口没有了生活来源,她多次向村委会反映想要回这几亩地,村委会调节了两年多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大河沿子镇工作组在走访入户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从法律的角度对双方反复做了大量思想工作,使问题很快得到圆满解决。婆媳双方都表示对工作组的调解很满意,并表示感谢。

镇牧业办的干部卡那特〃库尔班巴依在下村时注意到,呼和哈夏村有几户村民今年春耕进度比较慢,经详细了解才知道,这几户村民家里的孩子外出打工,缺少劳动力,于是他积极联系了附近农场的8台精播机,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大河沿子镇工作组的干部们个个铭记在心,落实于行动。他们有的出点子、想办法,有的送活、送政策,还有的献爱心、送温暖。虽然,方式不同,但出发点却相同——帮助群众过上好日子,增进干部与群众的感情。

群众只动嘴干部去跑腿

“过去是干部动动嘴,群众跑断腿;现在是群众只动嘴,干部忙跑腿。”精河县委组织部部长张铭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春耕生产大忙时节,大河沿子镇夏尔托热村村民董胜和其他几户棉农在放水灌溉时发现,他们这几户今年刚更换的滴灌管有跑水现象,多次联系商家都没有结果。正在他们无奈时,镇上工作队的干部听说后找到他们了解情况,并及时联系工商部门对该批次滴灌管进行了质检,在确定属于产品质量问题后,要求商家及时更换了产品。董胜感激地说:“真没想到,工作组只用两天时间就把难题解决了,给我们这1000多亩棉花挽回了损失。”

在呼萨英铁热克村村委会大门上还挂着“社区服务中心”的牌子。为了方便村民办事,村党支部书记董希林给每一户村民发放了便民服务手册,里面写明便民服务电话、工作职责和服务事项。社区服务中心实施村民事务全程代办。代办事项大到民政优抚、农技推广,小到上门代收水电费、合作医疗等事项。目前村民小事不出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贴心服务。

记者翻阅大河沿子镇干部的“民情日记”看到,不少干部都表达了共同的心声:深入基层联系帮扶,不仅仅是“一日之功”,必须长

期坚持下去才能取得实效。

干部得到锤炼群众得到实惠

因地制宜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大河沿子镇干部得到群众拥护的根本原因。

夏尔托热村上世纪90年代就通上了自来水,这是当时村民最自豪的一件事情。但是由于年久失修、管道老化,造成部分群众吃水困难。在工作组的多方协调下,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拿出解决方案,村集体给每户村民补贴100元,每户村民拿出900元共同集资维修,全村650户村民的吃水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拜尔盖斯村村民反映,村里缺少文化室,村民文化生活贫乏。工作组联系对口扶持的博州民政局为村里协调资金10万元建起了文化室,并赠送了文体器材,还要建“文化墙”,让这个村看起来更美丽……

“实践证明,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精河县委书记尤占军说,“我们要发挥好工作队(组)的维稳队、宣教队、服务队三个作用,使干部得到锤炼,让群众得到实惠。”

(来源:农民日报,记者冯建伟)

第三篇:群众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省委省政府“两强一堡”战略的稳步实施,昭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赶超式发展的快车道。我市城镇化、工业化和道路交通建设、水利水电开发、能源矿业开发等工程快速推进,特别是金沙江沿岸三大巨型电站和市内8条二级公路等大项目的相继上马,因移民安置、征地拆迁、利益分配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集中涌

现,各类突发性群体事件引发的“触点”增多、“燃点”降低,呈高发态势。加之国内外敌对势力妄图通过插手利用我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热点问题,煽动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通过诸如“茉莉花革命”等方式危及我党政治安全尤其是政权安全,当前维稳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较之以往更加复杂、更加突出、更加尖锐,形势极其严峻。这些年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虽然我们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上逐年增多,但维稳的压力仍然越来越大。面对压力,动辄让政法干警冲到维稳第一线,已经成为时下一些地方维稳的主要手段和方法。这意味着,每一次稳定问题的解决,从一开始就是剑拔弩张、势不两立的。这样一来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所导致的干群冲突自然无法避免,遗留的涉法涉诉重信重访等问题越来越多,维稳工作也就难免陷入“越维越不稳”的怪圈,不仅使当地党委政府的威信受到损害,更是延误了地方发展。之所以产生这种局面,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干群关系紧张,但究其症结还是我们的群众工作出了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和复杂环境,群众工作做得好不好,对于能否最大限度的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能否最大限度地消除我们党执政的政权威胁,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三月底,按照市委夜书记、李副书记等市级主要领导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做好我市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由昭通市委政法委牵头组织,抽调人大、政协、组织、公安、移民、司法、建设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6个调研组,分别深入昭阳、鲁甸、镇雄、彝良、永善、绥江六个县区开展了为期10天的群众工作专题调研。各调研组采取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等方式,围绕如何加强公正廉洁执法、化解矛盾纠纷,平安创建,矿业开发,征地拆迁,移民安置,产业发展,重点工程建设,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各地在开展群众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发展稳定工作取得的经验和做法,分析了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求更好地加强和改进我市群众工作。现将相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我市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始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在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创群众工作思路、途径和方法,制定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实施了多项民心工程,妥善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对加强社会管理作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一)着力打造社会管理工作平台,群众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市县两级均成立了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群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研究群众工作会议制度,领导干部“三联系两深入”制度,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2010年,市委常委会先后4次研究了群众工作,市级财政预算安排了群众工作经费800万元;各县区将群众工作与维稳工作和经济建设同安排、同部署,全力做好群众工作,如鲁甸县按少数民族人口人均5元设立少数民族机动金,在5个民族工作重点乡镇配备了12名专职民宗助理员,进一步夯实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工作基础。

(二)着力健全群众工作机制,群众工作效果进一步显现。注重群众民主参与,创新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了《昭通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通过听证会、辩论会等形式面对面地听取群众意见或建议,同时进行维稳风险评估,切实把好决策关。大力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全面推行“三联系两深入”制度、党政机关工作重心下移制度和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制度,畅通公共诉求渠道,创新社情民意表达机制。按照“抓小防扩大、抓早防升级、抓细防疏漏、抓点防隐患”的工作思路,创新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扎实搞好矛盾纠纷定期排查、重点排查、集中排查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工作,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处理在萌芽状态。一系列群众工作机制的创新,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有力支援了八条二级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金沙江水电开发建设。

(三)着力继承和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群众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各县区将继承和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

第四篇:群众工作调研报告

**县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重要性,认真把群众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坚持以人为本,敢于正视问题,认真分析社会变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充分把握群众各种需求的变化,结合实际,创新思路,强化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突出抓好各项民生工程,积极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有效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

一、我县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创新信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1、加强领导,有效构建大信访工作格局。县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县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分析当前的信访工作动态,接待上访群众,批示群众来信,解决群众问题。通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整合维护稳定的资源和力量,协调各职能部门,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为手段,合力调解处理信访和社会矛盾纠纷。

2、创新机制,较好提高信访工作效率。一是实行分类接访。将信访问题分为八大类,开始开展分类接访活动,按照职能分工归口县四套班子成员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接访。二是实行领导下

1 访、约访制。三是实行“首访责任制”和“包案责任制”。四是有序推进“大接访”与“四访”活动。2011年以来,全县共开展书记县长“大接访”活动6场次,参与市县镇三级领导基层大接访活动2场次,开展全县领导干部基层大接访活动1场次,共接待来访群众193批次389人次。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开展“四访”活动以来,县、镇、部门三级领导干部共1032人次参加活动,下基层接访群众200批458人次,上门探访慰问192人次,包案调处209宗,下基层巡访137批次228人次。

3、排查纠纷,有效化解难案积案。我县采取每月一次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排查相结合,分辖区、分系统、分群体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中排查活动。在排查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信访突出问题和信访积案专项化解活动。由主要领导带头包案处理,各相关职能部门强化措施,较好地办结了一批疑难信访案件。2011年,全县党政主要领导共包案处理43宗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已办结36宗,办结率83.7%。难案的化解,提高了党委政府的威信,减少了群众越级上访。全年群众信访总量954件次,同比下降21.2%;来访220批617人次,同比分别下降33.7%和21.6%;越级到市上访4批98人次,批次持平,人次下降5.8%;越级进京到省上访登记为“零”。

(二)加强综合治理,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1、加强中心建设,夯实维稳基础。我们按照省的要求,创新综治信访维稳理念,构建集综治工作、平安建设、维护稳定为

2 一体的工作平台。2009年6月各镇由综治牵头,以司法所为基础,整合公安、信访、民政、劳动、国土、教育等基层综治信访维稳资源,实行综治、司法、信访部门集中办公。 2010年以来,我们又强力推进中心“两头延伸”,县中心和村(居)工作站先后建立,并全面启用省委政法委开发的镇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单机版软件,加强了中心运作的信息化管理。同时,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目前县、镇两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有专职人员243名;县财政把镇中心的日常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考核达标的镇中心每月下拨3000元,保证了中心正常运作,有效提高了中心(站)联动工作能力和水平,使基层中心真正形成“重在实效、贵在坚持”的长效机制。2011年,县中心共受理各类事项467宗,已成功办结328宗;各镇、村中心(站)共受理各类事项2163宗,办结2028宗,办结率93.8%。各级中心(站)调解率均超过省的要求,比上年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社会反映效果良好,使得三级平台切实成为党和人民群众“连心桥”,成为党委、政府的“减压阀”。

2、拓展三级平台建设,建立诉前联调工作室。我县把诉前联调作为三级平台工作拓展的重要内容,于去年4月在县法院高标准建立起诉前联调工作室,实行诉前联调与中心(站)联调工作的联动,由法院、劳动、社保、司法、交警、妇联、消委会、工商联(商会)等单位组成,聘请行业调解员和各司法所所长为诉前联调员,并实行交警、国土等专业调解员到联调室集中办公,

3 从而形成诉前联调、联动工作合力,目前,诉前联调工作室共受理各类民事纠纷案件201件,调结101件,调结率50.2%。

3、实行个案奖励办法,调动人民调解工作积极性。我县在全市率先实施基层“人民调解个案奖励办法”,对基层人民调解个案,实行每成功调解一宗,县财政视案件难易程度分别奖励100—1000元。同时又把人民法院庭前调解、庭外调解纳入个案奖励范畴,充分调动了人民调解的积极性,使大量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近三年多来,全县共发放人民调解个案奖励金100多万元,激励基层调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起到了花小钱买大平安的作用。

4、构建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群防群治建设。一是建立健全财政供养的专业治安联防队。县政府每年增拨156万元,配备学校专职保安人员130名,加强校园安全保卫;每年投入经费100多万元招聘50名治安队员成立县城治安联防大队,配合公安机关加强县城治安巡逻。此外,县财政每年分别拨给各镇5万元建立专业治安联防队,使全县15个镇均建立起10-20人的专业治安联防队,目前镇级共有财政供养的专业治安联防队员213人。二是积极推进“红袖章社区”建设。组织动员各村(居)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治安防范,建立由治安志愿者组成的红袖章治安协警队,充实群防群治队伍。目前,全县共有红袖章治安协警队、治安联防队、护村队、护厂(校)队、保安队等500多支4800多人,有效提高了社会治安联防能力。三是大力推进治安视频监

4 控系统建设。在全市率先动员社会力量,按照“政府引导、综治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思路,因地制宜,不断推进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目前,全县共筹集建设资金800多万元,在564个单位和个体安装了视频监控摄像头4051个,其中面向街道1011个,有效建立起以人防为基础、以技防为支撑的治安防控体系。去年,全县利用视频监控系统破获刑事案件8宗,制止违法犯罪43宗,为破案提供证据18次;2011年我县可防性案件大幅度下降,破案率大幅度上升,共立刑事案件1516宗,破884宗,同比立案下降14.64%,破案上升39.21%,其中立“两抢一盗”案件985 宗,破470宗,同比立案下降27.52%,破案上升17.21%。

(三)着力改善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1、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各级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农村道路建设,村通镇的道路硬底化工程基本完成。强化水利设施建设,大力新建和整治各类水利设施,农村饮水安全得到有效改善。加快农村电力电信网络建设,基本解决了电力供应不足问题,电信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农信通”工程稳步推进。加快对村庄建设进行编制规划,推行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的覆盖范围,积极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等建设项目。大力支持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认真落实中央惠农政策,发放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520万元、农资综合补贴和种粮直补资金3522万元、

5 渔业柴油补贴资金8872.7万元。

2、加快社会保障工作力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工作, 2011年全县参保人数达到245875人。加强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工作。2011年,全县列支医疗救助金1033260元,资助11599户低保户、9154户五保户共3444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出大病医疗救助金70多万元,解决150多名大病患者治病困难,有效缓解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进一步做好我县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工作,同时积极开展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并且开展将“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2011年全县增加低保对象2343户3954人。全县五保9154人。认真落实扶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实施镇村干部“百干扶百户”战略,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初步保障,顺利实现脱贫目标。扎实开展危房改造工作,2011年实现全面消灭茅草房的目标任务。

3、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积极深入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文明单位”等一系列活动。全县共创建生态文明村700多条。其中,省级生态文明村7条、市最美村庄20条。加大对城乡清洁工程的投入,大力开展创建卫生村。全县村容村貌和群众文明、卫生意识有了新的提高,群众生活环境大大改善。

(四)开展文化活动,提高群众文化素质。

1、举办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发展繁荣,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可以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提供强大精神力量。近年来,我县文化事业发展如火如荼。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家书屋建设既拓展了新农村的内涵,又不断提升着新一代农民的素质,更使我县文化基础设施面貌一新。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休闲文化广场、体育设施、农家书屋等得到长足发展。广场舞、健身操等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活动不断普及,农村精神文化元素增多,对生活的幸福感日渐提升。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

2、积极开展群众性“三文”活动。为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日益增长的需要,构建和谐农村,我县大力推进创建特色文化村、建设农村文化室、举办农民文化节的“三文”活动,使先进文化进村入户,入心入脑。活动开展后,广大农民开始挖掘、保护和利用本村的文化资源,纷纷自办文化节。各镇因地制宜,内容丰富多彩,有龙狮表演、鹰雄表演、联欢晚会、雷剧、篮球赛等,群众主动参与,自娱自乐,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为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增添新内容、新亮点。

3、利用文化活动化解群众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二、当前群众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信访维稳压力较大。近年来,信访权利出现了被滥用的趋势,少数信访人违反规定进行非正常上访,严重干扰了各级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部分人甚

7 至以此通过非法手段谋取不合理利益。群众维权意识增强,而法制观念相对滞后。“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把“人多力量大,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当作真理,再加上现实中确有一部分人以访谋生,因访得利,从而导致非正常上访逐年增多。从工作体制上来看,限时接返、“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等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票否决的考核制更让基层政府承受极大压力。如到北京非正常上访按要求必须做到“随有随接,随接随返”,成本很高,基层政府负担很重,难以承受。上访人去北京上访管吃、管住、管送,“零成本”逛北京,形成越接越多,越接越去的恶性循环。有时迫于压力,为完成稳控任务,政府工作人员不得不答应上访人一些不太合理的要求,结果是事倍功半,负效应大,工作越来越被动。

2、法律援助力量不足。依法治访是当前以及今后信访工作必须走的方向。但上访人或法律意识谈薄,或因经济等各种原因没有主动走法律程序,必须要有法律援助为其诉求行为提供法律服务。建立法律援助与信访联动机制,可以妥善解决涉法信访案件。从法律援助入手,把信访案件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是促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治本之举,是改革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县法律人才严重不足,法律援助力量薄弱,严重制约了法律援助与信访联动工作的开展。

3、工作经费短缺。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当前经济总量有 8 限,还是“吃饭”财政,政府经费紧张。硬件设施不足和经费短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群众工作的开展。很多部门现在的办公条件严重滞后,有的甚至仍停留在80年代的水平,县级的工作条件有的还不如发达地区的一条村。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们在群众工作方面加大投入的努力,阻碍了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更有效开展

三、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建议

1、完善群众工作网络建设。要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各级组织建设基础上,构建三级群众工作网络,第一级是健全完善县社工委,设立联合接访大厅,实行一站式受理群众诉求,并真正赋予其矛盾纠纷解决权、案件分流指派权、调处调度督办权、维稳资金使用权、责任追究建议权,推动群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与群众利益相关的部门和单位,要选派懂政策法规、熟悉本单位业务、会做群众工作、能代表领导当场定事的人常年进驻联合接访大厅;第二级是进一步完善乡镇、街道群众工作站,整合原有信访、司法、综治、民政等基层站所职能和人员,成立综合服务机构,最大限度为群众提供便利。第三级是建立村、社区群众工作室。同时,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高度重视和主动开展群众工作。积极支持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做好群众工作,提高群众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 9 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群众工作格局。

2、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和完善群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综合协调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运转高效、综合施治的工作机制。疏通拓宽渠道,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建立完善重大决策提前介入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机制,强化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健全督查督办机制,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工作,了解民情动态,检查民情责任落实情况,强化督查督办制度,建立信访终结公示制度。优化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健全信访工作信息汇集分析机制。加强宣传疏导,探索建立违法上访人员集中教育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经费保障机制。设立群众工作专用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实行专户、专款、专用,用于解决突发性和疑难信访问题。

3、畅通群众表达意愿渠道。实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逐步推行党务公开,推广居民(村民)议事等做法。公开设臵意见箱、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利用电子政务等信息网络手段,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帮助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对涉及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反映的情况,要及时反馈意见。同时要善于运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传媒,宣传政策法规,发布事实真相,用正确的舆论引导社情民意。

第五篇:县群众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彝良县步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特色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强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能源化工矿冶快速发展,征地拆迁任务前所未有。在矿业整顿整合、征地拆迁过程中,彝良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大胆创新,多措并举,卓有成效地开展群众工作,积淀了一定的群众工作经验。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一个理念”。彝良县委、县政府在推进矿业整顿整合、征地拆迁工作中不断强化群众工作理念,赋予新时期群众工作理念新的内涵,力求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群众的要求。二是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三是坚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观点,做到决策前考虑群众意愿,决策中征求群众意见,决策后听取群众反映。四是坚持发展成果与人民群众共享的观点,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五是坚持群众主体作用的观点,通过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把蕴藏在群众中的巨大力量调动、凝聚起来,依靠群众的力量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工作。

(二)落实“两个制度”。一是落实群众参与制度。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始终把征求群众意见作为制定补偿安置方案的必经程序,引导群众提出合理诉求,将补偿安置初步方案反复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梳理和论证,最后形成科学合理、群众满意、符合政策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如:《彝良县角奎镇西正街片区旧城改造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就是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和听证会而形成的,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二是落实群众监督制度。在矿业整顿整合工作中,实行群众举报、社会监督等措施,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确保各项工作全面开展,稳步推进。在征地拆迁工作中,进行阳光操作,坚持做到“四公开一监督”,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消除群众疑虑,实现和谐拆迁。“四公开”即公开征地拆迁安置政策、公开被拆迁房屋及附着设施细况、公开补偿评估结果、公开安置操作过程;“一监督”就是对入户丈量登记和实施补偿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并将户主姓名、补偿内容、数量、标准及合计补偿数额张榜公示,增强透明度,有效防止了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等现象的发生。

(三)健全“三个机制”。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凡涉及征地拆迁工作,都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家班子的一名副职领导担任常务副指挥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征地拆迁工作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组、政策法规组、信访接待矛盾纠纷调处组、产权争议调处组、维护稳定工作组、资金保障监督组、宣传组和督查组等“一室八组”,从组织机构、领导层面打破过去“征地拆迁都是政府行为”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格局,为征地拆迁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坚持常务副指挥长驻地指挥、每天一次工作会议制度,及时掌握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征地拆迁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抽调纪检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负责征地拆迁工作过程进行全程监督,营造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二是健全维护群众利益机制。采取多种方式,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矿业整顿整合工作启动后,把民工工资的兑现作为重点来突击,启动工作10日内,共兑现民工工资2700余万元,切实维护了民工的合法权益。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合理奖补,充分让利于群众,若涉及地块类型认定有争议的,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尽量就高补偿。对在规定时限内积极配合征地拆迁工作的群众给予一定奖励,如:主动配合工作组开展实物调查工作,并领取征地补偿款的,水田、菜地每亩奖800元,

一、

二、三类旱地分别奖600元、550元、500元;主动自行拆除房屋的拆迁户,按其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奖50元。在安置过程中,不与民争利,尽量选择发展潜力大,商业价值高的地段对拆迁户进行安置。如:田坝安置点位于昭彝路沿线,地处交通要道,该安置点房价年年攀升,安置户利用安置门面经商,月收入可达6000元左右,安置点的升值潜力逐年凸显,使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及时兑现过渡安置费,对重新建房的,相关部门按规定2个月内为其办理相关手续,能减免的费用一律减免。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如:在柿凤二级路征地拆迁中,对工作中出现推诿扯皮、不配合乡镇开展工作的2名干部进行了行政问责。三是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排查化解机制。各级调解组织充分发挥纠纷信息员的作用,及时发现、掌握、上报矛盾纠纷苗头,使矿业开发、征地拆迁中大量的矛盾纠纷能够早发现、早介入、早控制。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做到“三个突出”,即突出排查由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突出排查久调不决的矛盾纠纷,突出排查群体性矛盾纠纷。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及时召开研判分析会议,进一步排查相关政策落实情况、涉及的群众利益情况等问题,采取“三包四定五个一”的方法,即包调查、包处理、包稳定,定领导、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包到底,及时进行调处,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

(四)抓好“四个环节”。一是调查掌握群众意愿。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工作人员通过深入农户家中,与被征地拆迁户面对面交心谈心,对其家庭人口、经济来源、收入状况以及对征地拆迁的真实想法等进行全面摸底调查,了解群众意愿,获取第一手资料。如:县城东、西正街和游乐场3个片区涉及227户群众的旧城改造,通过逐一征求意见,有216户支持,11户反对,支持率为95.15%。工作组深入了解11户群众的想法,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消除了他们的疑虑和抵触情绪,最后支持率达100%,为旧城改造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宣传发动人民群众。通过召开会议、制发宣传册子、开展文艺演出、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等方式,广泛宣传发动群众,营造了“人人关心彝良发展,家家支持彝良建设”的良好氛围。涉及征地拆迁的乡镇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村组农户,通过召开“四个会”,即村组干部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户主会,耐心解答群众疑问,疏通群众思想。将工程概况、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方案以及“六项补偿标准”(土地、青苗、坟墓搬迁、零星树木、房屋及附属建筑物拆迁、专项设施补偿标准)等内容汇编成册,印发到征地拆迁户手中,安排专人入户宣传讲解,让群众对整个征地拆迁工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制作征地拆迁“八荣八耻”、“好字歌”等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在公共场所、重要路口和田间地头张贴公布,使征地拆迁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深挖群众身边典型事例,与项目建设政策措施等内容相结合,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相声、小品、快板、歌舞等文艺节目,在柿凤二级路、彝岔二级路、双河水库及旧城改造等征地拆迁地巡回演出。同时,积极动员具有一定威信的党员、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及年老资深人生作表率,带头支持征地拆迁工作。如:在牛街镇南厂村凉风村民小组长周庆光的带动下,该村民小组7天内就完成了10多户房屋拆迁。三是制定群众工作方案。矿业整顿整合过程中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切实保护矿山业主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使矿山整合开发进程有序推进。柿凤二级路征地拆迁中,县委、县政府充分考虑白水江片区地形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结合群众修建房屋造价比其他乡镇高的实际,在制定补偿安置初步方案时,根据相关规定,考虑给予被拆迁户房屋基础开挖方和回填方适当的补偿,赢得了被拆迁户的拥护和好评。四是讲究群众工作方法。各级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中,时刻注意群众工作的场合、对象、时机,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时而变,采取灵活多样的群众工作方法,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成效。在矿业整顿整合过程中,妥善处理“四大关系”,即妥善处理原有企业与整合后的新企业的利益关系、矿山业主自主协商与政府限期整合的关系、矿山内部大股东与小股东和股民的利益分配关系、矿山业主利益与民工合法权益的关系,推动矿业整顿整合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征地拆迁工作中,认真吸取了过去补偿款发放不及时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深刻教训,推行“现场工作法”,即由工作人员深入农户现场疏通思想、现场签订安置补偿协议、现场兑现补偿款,消除了被拆迁户的后顾之忧。

(五)实现“五个转变”。一是在领导方法上实现由行政命令向教育引导的转变。在征地拆迁工作中,引导党员干部担当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惠民便民的服务员、社会矛盾的调解员,多与群众沟通,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更加注重用民主协商的方法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二是在管理方式上实现由简单管理向综合服务的转变。在矿业整顿整合中,政府依法制定政策、明确要求、确定时限,站在公正立场,当好裁判员和见证人,引导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平等协商,和谐整合,消除矿山企业间相互猜疑、观望等待的抵触情绪。同时,政府聘请各类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审查企业编制的方案报告,严把质量关,政府依据专家组的意见做出行政批复,确保了方案报告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在工作措施上实现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应对的转变。在矿业整顿整合中,抓住工作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做到“三个围绕”,把握工作主动权,即围绕矿权整合,指导好协商谈判;围绕规范开发,严格审查各类方案、报告;围绕矿山地灾治理,督促企业抓好整改落实。四是在工作重心上实现由群众上访向干部下基层的转变。广泛展开党政领导干部下访工作,县直部门主要领导和乡镇党政“一把手”采取主动走出去的办法,走访信访户所在村委会(社区)或村民小组,了解问题症结,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理顺群众情绪,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五是在工作力量上实现由少数部门努力向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转变。在征地拆迁工作中,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抽调业务素质高、能吃苦耐劳、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群众工作能力的精干人员组成各个工作组;工作人员与原单位脱钩,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改变过去由某一部门牵头负责、调度人员力不从心的做法,形成了力量集中、步调一致,职责明确、政令畅通,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初步成效

(一)化解社会矛盾,保持大局稳定。群众工作的深入开展,架起了党群干群沟通的桥梁,畅通了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形成了解决矛盾问题的新机制。2009年以来,彝良县完成工业建设、城市建设和公益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征地7000多亩、拆迁房屋600余户,各级调解组织调解征地拆迁纠纷3484件,调解成功3475件,调解成功率99.74%,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整个征地拆迁过程无一人越级上访,无一户强征强拆,取得了“零越级上访、零强制拆迁”的可喜成绩。

(二)实惠人民群众,回应民生需求。大胆探索“土地换保障”的机制,鼓励支持失地农民用征地补偿款参与驰宏公司、天力公司入股,以每年8%的股息分红;坚持多渠道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加大对失地群众的劳动技能培训,大力扶持就地创业,90%以上的失地群众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按照“全部失地全部保,部分失地部分保”的原则,将失地农民纳入低保;凡失地农民都纳入养老保险,年满60岁后即可按月领取保险金,解决了被征地农民“老有所养”等长远生计问题,使群众能致富、快发展。

(三)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在群众工作实践中,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了为民、亲民、务实、清廉的干部新形象。群众改变了对干部的看法,愿意找干部谈心交流,有困难和问题找党员干部,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四)激发群众热情,共创和谐局面。群众工作的开展,突出了群众的主体地位,增强了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发展意识,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形成了干群互动、共谋发展、共创和谐的良好局面。在矿业整顿整合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彻底扭转了过去矿区矿业开发秩序混乱、各种利益矛盾加剧、群体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突出、各项职能工作被动的局面,初步实现了“四个和谐”,即实现了政府与企业的和谐、企业与企业的和谐、企业业主与股东的和谐、整顿整合与整个社会的和谐。

(五)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县域实力。坚持“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规模开采、综合利用”的思路,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兼顾各方利益”的原则,以洛泽河矿业加工基地为龙头,以矿权整顿整合为抓手,以做大做强铅锌产业为突破口,积极推进资源整合,整顿矿业开发秩序,全面加快彝良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群众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保障重点工程实施,有效促进了彝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县域实力的迅猛提升。

三、体会与启示

(一)必须深刻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解放思想中创新群众工作。彝良县的群众工作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思想观念的解放,没有工作理念的转变,就谈不上工作方式方法的变革,就跳不出僵化守旧的圈子。做好新形势下的稳定工作,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站在落实群众路线的高度,从群众工作入手,创新机制方法,以新理念适应新形势,以新机制应对新变化,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千方百计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从而有效地凝聚人心、促进发展、构建和谐。

(二)必须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在科学发展中实现群众利益。彝良县的群众工作经验告诉我们:科学发展是社会和谐之基,率先发展是实现群众利益之本。满足群众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破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都要靠发展。没有发展,群众利益的实现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好”字当头,“快”字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大力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高度统一,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为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必须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改善民生中让群众得到实惠。彝良县的群众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在经济社会的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特殊阶段,必须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改善民生作为着力点,在推进改革、谋划发展时,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付诸群众工作的实践,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关爱民生之困、消除民生之忧、办好民生之事,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得到更多实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四)必须坚持解决现实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在统一思想中理顺群众情绪。彝良县的群众工作经验告诉我们:群众的现实问题解决不好是思想问题产生的根源,如果不重视思想问题的解决,往往又会增加解决现实问题的难度。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注重解决现实问题,又要重视解决思想问题,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感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理顺情绪,解开思想疙瘩。要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让干部与群众交朋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群众、武装群众、引导群众,形成社会主义新风尚。

(五)必须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自主管理中共建社会和谐。彝良县的群众工作经验告诉我们: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群众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必须强化群众观点,认真研究新时期群众的思维动态和价值趋向,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激发和调动群众,宣传和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力量推进各项工作。必须倡导共建共享理念,培养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发挥群众自主管理功能,让更多群众自觉参与到和谐社会建设中来。

上一篇:新疆五观认同心得体会下一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