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镇群众工作调研报告

2024-04-07

巨鹿镇群众工作调研报告(通用7篇)

篇1:巨鹿镇群众工作调研报告

巨鹿镇“下基层、解难题、促发展”活动

驻点调研报告

镇党委书记左洪建 带着问题下去,理清思路回来。按照县委群工办开展“下基层、解难题、促发展”活动的通知要求,我镇班子成员利用一周时间吃住在东王庄,采用实地考察、走访慰问、谈心谈话、难题交办等方式,带着与群众的深厚感情入户访民情、听民声。

一、东王庄村基本情况

东王庄村位于巨鹿县城东南,定魏线南北纵穿该村,全村户,人口人,土地面积亩,现耕地面积亩,2010年底人均纯收入元,党员共有名。

二、调研基本情况

(一)走访三类对象。这次驻点调研,主要走访三类对象,一是村党员干部,二是村企业负责人,三是慰问困难户。

在东王庄村委办公室里,召开了村党员干部的碰头会,该村的名党员全部到齐,积极性较高,文化程度多为初中,村干部之间能团结协作,工作积极主动,能较好的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有个别村干部,组织纪律性不强,有时候在群众中乱表态,还有个别村干部遇到重大问题,信心不足,缺乏战斗力。

村里有3个小型企业,两个为机件加工,占地20亩,共计150名工人,一个为服装加工,占地5亩,约100名工人。企业负责人反映由于资金困难、优秀技工难寻,规模难以扩大。

全村困难户有3户,一户为孤寡老人,身边无子女照顾;另两户王某和李某分别因车祸、残疾严重影响到日常工作,且没有其他经济来源。

(二)村级财务运行状况。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该村财务运转的比较好,截止目前村积累帐面余额有万,没有留下“尾巴”。

(三)推动落实群众工作站职能工作。根据县委群工办的要求,村群众工作站的硬件设施齐全,但人员配备、人员素质上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群众反映的问题经常被工作人员推拖、群众思想工作做不到位等方面。

三、存在的问题:

(一)该村农业生产条件较为脆弱,农业发展受水的制约很大,通过对该村的农田、渠道等水利设施进行了实地考察,同群众一起分析查找原因,主要是干渠较长,引水不畅,需机提水,增加了用水成本,由于水的限制,致使该村农业发展缓慢。

(二)土地较为分散,该村的土地村东南有亩,村北亩,村西亩,土地的分散,致使输水渠道过长,势必增加用水量和用水成本,难以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农业产

业结构调整尚未全面展开。

(三)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有待提高。在处理和解决群众反映问题方面,有个别干部觉得付出的太多,却待遇较差,甚至有时还讨不了好,心里出现失衡。

四、几点对策

(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针对该村农业生产条件脆弱的情况,关键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优质效益农业,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首先我县是金银花、枸杞、串枝红杏种植大县,在金银花种植产业化经营上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东王庄村应大力发展金银花等高效经济农作物,不断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产值中的比重。第二是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扶持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上规模、上档次、出效益,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率、转化率、增值率。第三是以发展畜牧业为辅,促使畜牧业由传统的家庭副业向主导产业转变,全面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从而使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上升。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争创一流班子。按照县委组织部的有关要求,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理念。搞好党员干部的管理和科技培训,做好发展党

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后备干部工作。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而为全村的发展理清思路,凝聚合力,形成动力。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搞好文化大院建设,以此为根据地,积极开展各项学教活动,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村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致富技术,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力争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奋斗目标。

篇2:巨鹿镇群众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作好定期汇集分析群众需求,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质量,本着以人为本、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围绕生育、节育、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等方面。了解辖区育龄妇女所需要的服务,排忧解难解除群众生活的困惑,把群众满意或不满意作为人们服务的标准与尺度。

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育龄群众需求信息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建立信息需求制度。将信息调研工作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考核的工作动态部分,定期进行考核。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和责任人,并逐级建立网络19个,加强信息研究队伍建设,建立社区居委会群众需求信息档案,做好信息研究工作的保证。

二、本辖区各社区组织入户问卷调查300户,调查内容为:

1、对辖区计划生育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是否满意;

2、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的技术人员服务是否满意;

3、宣传教育;

4、术后随访;

5、对计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6、是否了解避孕措施的优缺点。

三、根据辖区群众问卷和组织入户调查300户情况统计,总体反映的情况为:

1、对全体计生工作人员工作作风满意为300份,满意率为:100%;

2、技术服务满意为:300份,满意率为:100%;

3、宣传教育满意为:296份,满意率为:98.6%;

4、术后随访服务满意为:298份,满意率为:99%;

5、了解各种避孕措施的优缺点的为:300份,满意率为:100% ;

四、通过问卷和入户调查工作,对群众提出的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制定措施,接受监督,让群众享受到良好、真诚、满意的优质服务。

总体来说,在计划生育工作中还有一定的差距,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思想上海存在一些旧的工作方式,把育龄群众看作管理对象,要求多、给予少,管理多、服务少;仍有个别依法行政观念不强,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宣传和服务工作的力度、深度还不够等有待加强和改进。通过调研工作的实践感到基层计生工作要适应群众需求,一是要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育龄群众是计划生育的主人,计生工作者必须强化群众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有平等的、非权力化的感召力去说服和引导群众,有优质的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使群众心悦诚服地接受计划生

育。二是要适应群众需求。进入新世纪,群众关心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更加需要生殖健康的科学知识,育龄妇女对生殖健康知识和服务的需求是:妇幼保健、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和优生优育优教等。群众的明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也在逐步增强,这种状况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在思想上贴近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

篇3:巨鹿镇群众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 随着华亭县城西扩步伐的不断加快, 西华已成为县城西扩的主战场、统筹城乡发展的排头兵。在这特殊的历史阶段, 我们既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 也面临着局面复杂的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在黄金发展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形势下, 只有自觉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切实做好群众工作, 才能凝聚强大合力, 抓住和用好黄金机遇, 推动西华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

1 充分认识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石之一。为了凝聚群众的力量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我们党历来重视群众工作。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毛主席就强调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 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邓小平同志指出,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江泽民同志强调,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胡锦涛同志要求,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形势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做群众工作, 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真心为群众着想, 全力为群众造福, 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 群众工作给广大干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1.1 做好群众工作是新形势下推动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理论上说, 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不仅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 而且是广大群众的实践活动。因此, 抓住用好黄金机遇,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既需要领导的一马当先, 更需要群众的万马奔腾。今年, 我们通过深度审视镇情, 研判发展机遇, 发动群众献计献策, 确定了“融入县城、发展城郊、统筹城乡、富民强镇, 全力建设小康、和谐、文明、幸福新西华”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 需要各级干部密切联系群众, 集中群众的智慧, 凝聚各方面力量。在新的发展形势下, 群众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变化, 面临许多新课题和新要求。越是如此, 越需要我们以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拓宽群众工作渠道, 努力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 在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解难题的同时, 调动积极因素, 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2 做好群众工作是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 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永恒目标。在我国古代就有“和为贵”的思想观点;在西方思想史上也有追求和谐的记载;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观点。特别是近几年, 党中央对构建和谐社会高度重视, 重要的一条遵循原则就是要以人为本。我觉得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做好群众工作, 以此来协调关系、凝聚人心。我们提出“融入县城、发展城郊”是经济层面的问题, 是物质基础;“统筹城乡、富民强镇”是社会层面的问题, 是精神支撑;小康、和谐、文明、幸福新西华是经济物质与社会精神的融合, 是终极目标。而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是党群干群关系和谐。

1.3 做好群众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只有全面做好群众工作, 才能维护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近年来, 广大群众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些群众自由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萌动, 这些都对党和政府开展群众工作提出多样化的、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同时, 与之相伴生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显。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不仅应该具备做好群众工作的热情, 而且更要具备和找准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方法,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

1.4 做好群众工作是加强作风建设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坚持群众路线的高度统一, 是赢得人民群众拥护的关键。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 在做到廉洁自律、勤俭办事的基础上, 更加关注群众的利益和诉求, 真正使作风建设的要求转变为自觉服务群众的行动。

2 当前群众工作面临的形势问题

在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历史阶段, 群众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从群众工作对象来看, 一方面,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新行业、新组织和新阶层不断涌现, 群众工作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几年间, 西华各类个体经营户、非公企业、民营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迅速发展, 成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动力。但同时, 由于其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使群众工作的对象更加广泛、多样。

另一方面, 人口流动频繁, 尤其处在特殊区位的西华, 户籍人口2.4万, 是全县人口和农业第一大镇, 大大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 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沟通机制, 保持与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关系, 进一步扩大工作联系网络, 深化工作触角, 进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是目前群众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从群众工作内容来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猛发展, 促使当下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导致群众也出现多样化和差异化二代利益需求, 社会矛盾较为突出。而且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完善与文化交流往来的增多, 群众的思想意识出现较多的变化性和选择性, 难以达成一定的社会共识。尤其是新形势下的各种压力逐渐增加, 造成部分群众的心态焦虑不安, 甚至有些人抱有信“访”不信“法”, 信“上”不信“下”, “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理, 容易采取过激的行为来反映利益诉求。随着群众内部矛盾的变化, 在工作实际中, 对弱势群体尤其是失地农民、复转军人、下岗职工、痴呆傻瓜人员、精神智障人员、重点社会管理对象等一些特殊群众的生活困难进行解决时, 不但要注意这些群众的物质生活的改善, 更要注意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 疏导群众情绪, 改善民生。

从群众工作环境来看, 近年来社会改革的利益格局发生新的变化, 造成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增加了群众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尤其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的深入, 包括拆迁补偿、土地流转以及社会保障在内的各种社会利益较量日益突出, 尤其是群众的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交织错杂, 而且还有部分遗留的历史问题亟待解决, 形成了群众工作环境的新焦点和新难点。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 有些群众完全忽视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只注重自己的当前利益, 造成某些潜在社会矛盾突出。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传播途径的快速发展, 造成群众敏感问题以及突发事件地直接报道, 而且网络舆情的推动导致了群众工作处理的难度增大。

从群众工作主体来看, 新形势下社会的流动性、开放性显著增强, 我们的群众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与形势发展变化不相适应, 组织网络、工作机制、平台载体还不健全。

一是“不愿做群众工作”。部分干部宗旨观念不牢, 存在“自然消除论”错误观念, 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 各种社会矛盾自然解决, 做不做好群众工作对发展影响不大, 甚至做群众工作会延误发展, 因而忽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现象。

二是“不敢做群众工作”。面对维护社会稳定的考评指标日益严格, 一些干部靠瞒盖换稳定甚至花钱买稳定, 最终小事拖大, 大事拖爆。

三是“不会做群众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有的干部工作方法欠缺, 能力不强, 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 造成群众工作推不开、推不动, 在群众工作中力不从心。近年来, 部分村 (社区) 党组织工作陷于被动, 甚至有些任职二三十年的支部负责人落选, 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3 做好群众工作的路径选择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结合地方实际, 把握规律特点, 探索方法途径, 真正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好。

3.1 树牢为民宗旨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于群众工作的始终。

一方面要树立群众观。正确把握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 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正确的观点和态度看待政绩, 把为人民造福作为各级干部的最高追求, 不干牺牲长远利益搞发展、牺牲环境搞建设的事, 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把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3.2 摆正“三者”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应坚持辩证的统一, 要树立积极的稳定观。党中央要求的稳定不仅是国泰民安的稳定, 而且是促进发展的稳定, 推进改革的稳定。因此, 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不能把三者割裂开来, 必须纠正“稳定压倒一切”的形而上学毛病, 不能把“维稳”变成“唯一”。应坚持在发展中求稳定, 在稳定中谋发展;在改革中求稳定, 用稳定保改革。做到既不掩盖矛盾, 又不激化矛盾, 在解决矛盾中促进发展, 推进改革。

3.3 夯实发展基础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也是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物质基础。加快发展的目的就是要富民, 就是让发展的成果普惠于民。近年来, 我们坚持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 全面加速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切实办好了一批“民心工程”。在经济高位运行的同时, 注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扶持就业创业相统一, 转变发展方式与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相统一, 实现了百姓收入、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提升, 从根本上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 只有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壮大了, 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水平随之提高了, 才能为妥善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足够的财力支撑, 也才能更好地推进群众工作向纵深开展。

3.4 着力改善民生

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是贯穿十八大报告的主线, 也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实质所在。改善民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需要我们时刻把握以人为本这一核心,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近年来, 我们全力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群众工作的着力点,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 连续三年重点推进城乡安全饮水体系、城乡教育体系、医疗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每年还具体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 集中解决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救助、行路、吃水、通信等民生问题。通过连年持续地推进民生工作, 进一步扩大了民生工作领域, 提高了民生工作水平, 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民生连着民心。实践证明, 只有让发展成果更多的利民惠民, 才能更好地改善干群关系, 才能提高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最终形成上下一心, 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3.5 切实解决问题

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往往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 也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所在。突出问题解决了, 才能推动全局工作的跃升, 解决不好, 势必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 我们狠抓产业结构调整, 全力配合县城西区建设, 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在这个发展进程中, 我们实行领导包抓、干部包片、工作组包案的运行机制, 围绕群众提出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一方面坚持因事制宜解难题, 另一方面畅通诉求渠道化矛盾, 千方百计出惠民之策, 做惠民之举, 对合理合法具备条件解决的, 及时妥善解决, 给群众以速效, 对有依有据但暂时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 制定措施限时解决, 给群众以希望, 对不符合政策的要求, 向群众耐心解释相关规定,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同时, 进一步完善了镇、村两级矛盾排查化解网络体系建设, 建立了群众工作站 (室) , 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3.6 完善工作机制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任务繁重、情况复杂, 必须建立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 从制度上保证群众工作落到实处。工作中, 我们立足镇情实际, 不断创新, 积极探索构建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群众工作长效机制。探索建立了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保障群众意见的畅通表达。完善信访形势分析制度, 有效地把握好信访工作方向, 提升工作整体水平。完善了责任追究制度, 对案件解决当中出现的问题严格落实责任追究。认真落实领导接访、领导包案等制度, 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法规、经济救助等多种手段彻底化解, 最终实现息诉罢访。同时, 把群众工作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 与村“两委”班子评价和干部奖惩任用挂钩, 从制度上保证群众工作落到实处。实践证明, 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 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化解矛盾, 解决群众诉求, 有力推动群众工作向纵深开展。

4 对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建议

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 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面对任务艰巨、矛盾凸显的现实迎难而上, 需尽快提高五种能力。

一要努力提高深入群众的能力。深入群众, 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提高深入群众的能力, 就是要解决真深入的问题, 带着真心、真情与群众接触, 通过深入基层, 真正了解群众呼声、掌握基层实情、关心群众疾苦。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作为沟通群众的渠道和途径, 不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提升自身素质, 转变工作作风, 以正确的态度直面群众, 积累经验、锻炼自己。

二要努力提高组织群众的能力。组织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在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新形势下, 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把社会各领域和各群体的意见作为决策的依据, 以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赢得获得最大多数群众的拥护和参与。要感召和带动群众。不断激发群众执行决策的热情, 变指派命令为行为感召, 变喊破嗓子为做出样子。

三要努力提高沟通群众的能力。沟通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桥梁。而沟通的关键在于信任。首先, 党员干部要通过自己的工作业绩来获得群众的信任, 进而通过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其次, 党员干部要深入了解群众的心理和诉求, 争取把党和政策“做”到群众的心坎里。最后, 要拓宽渠道, 实现与群众的平等交流。通过扩展沟通的有效途径, 增加群众表达民意、建言献策渠道, 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四要努力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服务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证。一方面要善于学习, 提升素质。不仅加强对党的大政方针、“三农”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还要在同人民群众打交道中锻炼能力, 从基层实践中找依据, 在人民群众中找方法, 从而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要深入群众, 排忧解难。党员干部要多深入基层, 为群众排忧解难, 解决好与群众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 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 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积极培育群众健康、向上、和谐的社会心态。

五要努力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化解矛盾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 如今各种社会矛盾此起彼伏, 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及和谐发展。因此, 必须进一步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既是解决群众工作的形势需要, 也是新时期以来对党政能力的重大挑战, 将群众工作条理化细致化, 尽量减少恶劣因素的发生和蔓延, 并不断激发社会和谐因素的发扬, 科学有效地解决各类矛盾,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 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 将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其次, 要深化基层群众的自治制度, 将群众的各项权利落到实处;最后, 加强群众的信访工作, 使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加畅通, 并对群众的诉求进行合理解决。

“求木之长, 必固其根。欲流之远, 必浚其源。”人民群众永远是党的智慧和力量的源泉。西华面对多重机遇叠加的黄金发展期, 只有调动一切力量形成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合力, 进一步增强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 才能推动西华早日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富民强镇的奋斗目标。

摘要:本文以华亭县西华镇为例, 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进行了简要分析。

篇4:巨鹿镇群众工作调研报告

杨胜超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是群众观察党的形象的窗口,党员只有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为进一步加强我镇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查找存在的问题,寻求

解决问题的对策,最近,我镇由党委副书记带队,抽民政、党政办等部门4人深入村(社区)、机关、企

业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全镇共有31个村(居),207个村民小组,5365户,23280人。全镇共有党支部40个,其中农村党支部31个,有中共党员664人,其中女党员71人,农村党员460人,预备党员37人。2009年底人均纯收入1357元,人均

占有粮食335公斤。

近年来,我镇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作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采取有效措施联系和服务群众。

一是建立党员领导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党政领导班子确定2-3个村(居)作为联系点,联系2-3户贫困群

众;二是完善了“三公开”制度,建立健全了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形成农村党员、村干部和村民

共同管理村务、共谋发展的局面。三是建立企业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四是建立教师党员联系和服务

群众制度。

我镇通过推行上述制度,取得较明显的成效。一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广大党员在本职岗

位上发挥模范作用。二是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许多机关党员干部切身体会到,从关注贫困群众、解

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入手,可以清楚地查找工作作风和与群众感情上的差距,可以更加自觉地端正思想态度,转变作风,改进工作。三是党组织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基层组织的自身建设,提高了党组

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四是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为群众做实事、办好

事,使群众看到党员干部的身影,得到他们的及时帮助,切实感受到党员干部亲民的行动,党和政府为民的决心,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部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意

识不强。机关中有的党员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群众观念较差,仍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

象。有的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化,对群众呼声听而不闻,对群众困难视而不见。有的党员干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工作不够到位。二是部分党员服务群众的本领不高。一些农村党员由于年龄偏

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欠缺、观念陈旧,生活水平还不如当地非党员群众,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没

有感召力。三是农村党员无培训经费,素质参差不齐,人心不统,支部的号召力弱。四是党员联系和服务

群众的考评机制不活。对工作布置下去了,真正抓落实和检查的少,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考评制度。

分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客观环境的因素。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党员产生了

“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淡化,热衷于实

用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二是组织管理的因素。党员教育管理的形式、内容,还有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没有形成真正的制约激励机制。党支部因无固定的经费,学习跟不上,思想与时代不适应,先进

性无法体现。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缺乏组织和引导。三是党员自身的因素。不少党

员放松或忽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科技及业务知识的学习。有些党员学用脱节;有部分党员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存在“坐不下来,钻不进去”的浮躁情绪

;有的自知文化水平低,但认为年龄大,不愿学。

三、几点建议

(一)完善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我们的一切工作和事业要取得成功,必须真正依靠群众,密

切联系群众。党员联系群众是我党坚持执政为民、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

是不断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重要保证。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员只有在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实践中,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才能体

现党员的先进性特质。如果我们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那么我们党的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有可能不复存

在,甚至变成最大的危险。

(二)加强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

要加强党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继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

育活动成果,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密切党群关系。

(三)强化党员宗旨意识。

党组织要经常在党内全面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教育,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

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地扎根于群众之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模范地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并带头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的法律。

(四)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紧紧围绕“立宗旨、做模范、办实事”的要求,不断丰富党群互动的平台,大胆创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载体。如,开展“一帮一、一对一”帮扶活动:支部根据党员与群众人数的比例,结成若干对象,互相

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提高,帮助群众寻求脱困致富之路。

(五)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责任制。

通过建立党员联系群众责任制,及时掌握群众思想动态,了解群众困难,及时做好思想和排忧工作,保持

良好的沟通渠道。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所联系单位了解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并

要注重总结群众在改革和两个文明建设中创造的新经验,指导和帮助基层单位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六)拓宽党员联系群众的渠道。

采取民情恳谈、交心谈心、领导接待日等方式,拓宽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渠道,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制度。要进一步完善群众来访接待日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建立与人民群

篇5:巨鹿镇群众工作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 常州市两级散办根据《江苏省发展散装水泥示范乡镇考核验收细则 (试行) 》明确的创建工作要求, 全面推开了创建试点工作, 并且在辖市区经信局和有关乡镇的高度重视下, 试点工作已进入具体落实推进阶段。第一批确定了6个镇。

省散办领导和有关同志经过对溧阳市天目湖镇、金坛市金城镇、武进区邹区镇的调研后认为, 常州市经信委、市散办及辖市区经信局、散办特别是试点乡镇领导对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十分重视, 认真制订创建计划和实施方案, 成立了由镇长挂帅、副镇长主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设立了专门的创建部门或办公室, 建立了具体工作制度和工作台账, 积极开展宣传和现场督查, 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初显成效。

篇6:巨鹿镇群众工作调研报告

一、北来村城中村改造试点成效显著

从2009年北来村被确定为城中村改造试点村以来,通过村两委及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未发生一起矛盾纠纷的情况下,北来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中村改造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一)居住环境上。

由郊外农村变成了县城一隅。投资1亿元的10栋住宅楼拔地而起,双向六车道的高架桥、双向四车道的友谊大街竣工通车,新建华康路、育华路横穿村中东西南北,占地150亩的平安公园投入使用,自来水、供暖、天然气与城区实现有机对接。

(二)就业保障上。

投资3.5亿元的25栋童装商贸城、投资2亿元的四星级美食林宾馆建成投入使用,投资1,500万元的家居装潢市场开始前期营业,电脑刺绣、服装包装等产业从业人数达到1,860人,占到了全村总人口的60%。

(三)生活质量上。

全国示范性敬老院、标准化初级中学、村民文化广场建成投用,130名失地农民全部参加了保险,全村新增童装加工就业人员600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较2008年增长34%。

二、充分依靠群众力量,扎实做好群众工作的措施

(一)深入基层,在掌握实情中与群众“亲”。

深入基层,掌握实情,是发现问题、制定措施、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2009年3月份,笔者把北来村作为蹲点联系村,利用一周的时间与北来村“两委”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进行座谈,详细的了解北来村的土地、人口、产业、社会事业等村情,通过座谈走访,了解了北来村在发展上的区位优势、规划优势、组织优势,了解了北来村在发展上的基础设施差距、产业基础差距和思想观念差距,就制约城中村改造的主要症结因素发放调查问卷104份 ,到26个农户家中进行了入户调查。通过调查,抓住了影响城中村改造的群众思想观念、经济负担能力和后续生活保障三个症结所在。围绕以上问题,让群众对如何更好地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了解群众对城中村改造的态度,对全村795户村民中的360户村民做了一次民意调查,调查结果:360户村民中有购房意愿的246户,占样本总量68.3%,更加坚定了村两委进行城中村改造的决心和信心,为推进城中村改造指明了努力方向。

(二)反复沟通,在消除疑虑中引群众“信”。

改造城中村是从农村向社区的演变,人的认识、观念、素质的转变需要一个复杂而且艰难的过程。在对北来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一番分析之后,与北来村的47名党员代表进行了多次座谈,在推进城中村改造方面算清了三笔账:资产升值账、环境改善账、发展空间账,通过城中村改造,北来村的路、水、气等公共设施网络与县城连为一体,固定资产由不足2亿元可升值到6亿元,基础设施功能的完善将使居民生活条件大大改善,规划第一批启动区面积40亩,仅占村总面积的1.6%,却能置换出20%的住宅地,为全县的项目建设提供要素支撑,而且,城镇化提速,人们可以从农业中解放出来,转型到工业或服务业,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算好三笔账,大家在发展的观念、发展的规划、发展的措施上统一了思想。此后,又先后3次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分别到武安市磁山二街、石家庄市塔元庄、天津市华明镇参观新农村建设和城中村改造,进一步开阔村民眼界,转变村民观念,消除村民疑虑,使北来村群众放下包袱,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新村改造上来。

(三)民主决策,在共同参与中叫群众“愿”。

就城中村改造,坚持民主决策,在广泛收集民意的基础上,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组织村两委干部对议题进行讨论完善,提出初步方案,随后召开党员大会,听取党员意见,补充完善方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召开由北来村企业负责人、知名人士、在外务工人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就北来村城中村改造、产业发展、道路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班子建设等方面反复征求意见和看法,大家围绕以上5个方面提出了22条意见和建议。随后,就5个方面22条意见建议又到50户群众家中座谈和走访,征集民意,就北来村建设形成了以下共识:在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不能按照农村的标准、农民的思想和农家的思维方式来指导建设,要按照城区的定位、城市的标准、长远的眼光,高站位,高起点,高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才能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损失,才能让村民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新成果,才能做到科学发展。根据群众的意愿,与村两委班子研究确定了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思路以及迫切需要进行的路面硬化、周转房建设、107国道两旁改造等具体民生实事。

(四)阳光运作,在强化监督中使群众“明”。

近年来不少农村出现干群矛盾,究其原因在于村务缺乏透明度,民主监督难以到位,村干部既是“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群众难以信服。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北来村建立了村监委会,8名成员均由党员、企业和群众代表组成,对村“两委”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进行监督,对村里修路等重大事项进行审查。村监委会成员列席村务重大决策会议,反映各方民情民意,使得决策兼顾公平、主持公道,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监督缺失的问题。村民凡是对村干部或者村集体事务有质疑,都可向他们“投诉”并得到有效解决。村上建设新民居周转房,新建住宅楼10栋,村民们质疑村干部吃回扣,村监委会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亮出了硬碰硬的办法,对工程的每个环节均由监委会成员和村民代表至少两人参与监督把关,解开了村民们的心结,工程很快在村上得以实施。截至目前,北来村村民监督委员会先后监督村级重大事项16项,提出建议38条,两委会采纳36条,化解矛盾纠纷6起,保证了新村改造有序进行。

(五)与民以利,在改善民生中让群众“认”。

两年时间的城中村改造,北来村办了一系列民生实事。在新民居上,建起了7栋6层、2栋13层、1栋18层新民居住宅楼,住房建得更美,居住更加舒适,480户农民不用掏一分钱就可入住,房产升值,环境改善;在基础设施上,宽60米的和谐大道、宽50米的友谊大街、宽25米的华康路,宽15米的育华路,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在环境设施上,对村中便道进行了硬化绿化,生活垃圾实施了定点清运,村民文化广场、平安公园为村民活动和娱乐提供了场所,见地插绿、拆违建绿,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现代化大都市的清洁和美丽;在生活保障上,路、水、气等公共设施网络与县城连为一体,失地农民全部参加了养老保险,全国示范性敬老院建成投入使用,360名老人入住,四星级宾馆御景楼建成启用,童装城入住企业达到13家,投资1,500万元的家居装潢市场开始前期工作,保障了村民更多更好实现就业。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民主权利进一步保障,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利益进一步改善。

三、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思考

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多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将各项工作顺利推向前进,北来村改造群众路线的成功实践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一)坚持心系群众、深入群众,就能发现问题、科学决策。

干部与老百姓有多近,老百姓对干部就有多亲。深入群众,可以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确保信息畅通,有利于融洽党群干群关系,也有利于发现问题,掌握实情,最大限度地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北来村城中村改造的成功实践,再一次证明了科学决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二)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就能赢得信任、凝聚合力。

做好群众工作,不是为群众办几件事就行,还要让群众参与到办事的过程中来,体现他们当家作主的地位。北来村城中村改造的实践证明,在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扬民主,将重大事项决策权和管理权交给群众,让群众有话敢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提高群众自觉投身经济社会建设事业当中的积极性,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建立在真实的民意基础之上,让群众的意愿能够得到充分体现,我们的工作就会更顺利,效果会更好。

(三)坚持成果共享,改善民生,就能群众满意、社会和谐。

篇7:巨鹿镇群众工作调研报告

通过调查发现, 金融危机对该县扶贫工作影响的突出表现有:

一是国际市场购买力萎缩, 使企业不得已由外销转为内销, 由于企业不景气, 造成大批减员, 而贫困地区的农民工, 劳动力素质偏低, 职业技能差, 成为首当其冲的减员对象;另外, 大学生就业困难也严重冲击了劳动力市场, 农民工的就业压力增大, 故造成大批农民工返乡失业。且贫困地区无高精尖科技项目, 缺乏招商引资的吸附力, 导致民间投资意愿偏低, 从而使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二是贫困户人均收入明显下降。原本以“铁杆庄稼”为主要产业的劳动力输出, 大大缓解了贫困, 并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 使“铁杆庄稼”萎靡不振, 导致原本脱贫的农民再度返贫。

三是贫困地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培育出的一些优势产业, 由于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产业外向依存度比较高, 大部分适合本地的优势产业除了自需外, 大多数外销, 现在这些产业的市场受到冲击比较大, 有的甚至瘫痪。

四是由于龙头企业外部需求持续萎缩, 一些行业产能过剩, 销售情况不是很好, 订单、合同、契约等逐步减少, 产品价格下跌, 库存增加, 流动资金严重短缺, 原来一部分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合同、契约和建立规范化种养地等形式与农民建立了较为稳定的生产、购销关系的产业化运行机制被破坏。经济增长回升乏力, 经济效益继续下滑。根据马克思《资本论》中讲“资金周转快, 利润就高;资金周转慢, 利润低”的论述, 流动资金紧张, 周转减缓, 严重影响到龙头企业的利润、效益和发展。而龙头企业一般都有产业链, 一环出了问题, 产、供、销各链上的其他产业连带受损。贫困地区的龙头企业承受市场冲击的能力尤其脆弱, 它们原本就时间短、基础薄弱、外向依存度高。这样完善的龙头企业机制遭到破坏, 给贫困农户和贫困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针对扶贫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为了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 化解风险, 有效应对金融危机, 巨鹿县在扶贫机制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一、扶贫创新机制与保障机制相结合

新形势下, 传统的扶贫方式已经不能完全解决新问题, 而需要采用新的扶贫机制和保障机制, 坚持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两手抓, 以开发式扶贫为切入点, 坚持扶贫和扶智相结合, 以现有资源为基础, 以改革、科技为动力, 重点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 从根本上增加贫困农民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巨鹿县以“发展农村经济, 促进农民增收, 美化农村环境”为主要内容, 全面实施20条措施, 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土地经营规模化进程, 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立足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规划城乡发展, 以县工业新区建设与农村产业要素相结合拉动农村产业发展;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构筑城乡商贸覆盖网;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就近转移农民就业并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增强县城优质教育带动力, 提高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推进城乡医疗共建, 完善乡镇卫生院建设。二是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扶持壮大枸杞、金银花、杏三大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实施地上水灌区示范开发项目和3.3万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立农技推广“直通车”;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 建设2个千头奶牛养殖小区、10个养羊专业村和6个规模养猪场;探索建立农村金融组织;建立“支书领富、党员骨干、群众主体”农村创业机制。三是加大投入, 推进新村建设。完善“一事一议”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新机制;实施“农村道路联网工程”, 联通相邻路, 打通断头路, 两年内修建农村联网路221千米;实施“特困群众安居工程”, 到2010年, 全部解决3700户特困群众的危旧房问题;实施“清洁能源工程”, 投资1700万元, 新建沼气池6500个;依托户户能用自来水优势, 大力推广农村“太阳能”应用;实施“生态巨鹿建设工程”, 完成造林2.4万亩, 规划实施环城水域建设, 打造生态巨鹿。

二、以创新的方式改变传统输血式的扶贫机制

努力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 巨鹿县立足本地实际, 抢抓机遇, 创建“两个组织”小额信贷, 即:由公职人员组成“扶贫信贷担保自愿者组织”和由贫困群众组成的“贫困村诚信自律者联谊会”, 以“干部担保、农户互保”的双保险模式。具体程序包括五步:1.贷款申请。会员需要贷款时, 首先向本村联谊会提出申请;2.联谊会审核。联谊会对会员的诚信度、产业项目、贷款额度等进行考察;3.分组互保。按照3~5户联保的要求, 组织会员自愿结合建立诚信自律担保小组, 互相承担连带担保责任;4.申请信贷担保。由联谊会分别向担保自愿者组织提出担保申请, 向金融部门提出贷款申请;5.获得贷款。扶贫信贷担保自愿者组织和金融部门签订担保承诺书后, 联谊会组织会员办理贷款手续, 农民获得贷款。通过这样的方式巨鹿县有效破解了贫困群众贷款难题, 闯出了一条“以群众诚信自律为基础, 以公职人员自愿担保为补充, 以开发扶贫产业项目为依托, 以金融部门为主导”的金融扶贫新路。2009年, 在省市扶贫部门的指导下, 该县通过“两个组织”累计向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700多万元, 扶持贫困户新建蔬菜大棚5000多亩, 年可带动群众增收5000多万元。

三、合理确定扶贫项目, 进行持续性扶贫开发

在扶贫项目和具体发展模式的选择上, 坚持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与农结合, 从现有资源出发的原则。一是扶持非农业项目以解决贫困问题。从现实看, 如果贫困户没有相对稳定的就业, 无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 那么就不可能持续稳定脱贫。即使暂时脱贫其返贫率又很高, 原因就在于这种暂时脱贫主要依靠外源力量而不是依靠内生力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就必须扶持非农业项目的发展。二是以区域特色统领农业项目。为此, 巨鹿县提出了“1162”这一加大投入和项目建设的目标。具体说, 就是在经济工作上, 确定了“一城一园六业二十企”的主要着力点。“一城”就是加快县城建设, 打造宜居宜业的精品小城市;“一园”就是全力抓好23平方千米县城工业园区建设, 为项目落地创优环境;“六业”就是做大做强食品加工、纺织等六个优势产业;“二十企”就是培植壮大燕南集团、方正集团等10家传统骨干企业和神州巨电、宏福塑业等10家成长型企业。这样通过加大资金整合力度, 创新运作机制, 注重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构建, 突出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有效衔接, 促进以巨鹿县枸杞、银花、杏为特色的优势产业集聚升级。大力扶持扶贫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 规避风险, 应对危机, 促使企业走出“寒冬”早日回暖。

四、保护贫困地区特色主导产业, 巨鹿县制定了具体措施

一是广泛宣传, 引导广大群众走“种养加结合, 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之路;二是对全县农业工作人员实行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 明确任务, 搞好服务, 确保实效;三是联合邢台农业学校举办农民培训班, 及时普及和传授先进管理技术, 提高业务素质, 年内重点村农民技术骨干力争达到中等专业水平;四是以项目为载体, 争取国家退耕还林匹配造林100万元专项资金, 发展银花种植3000亩, 并在深加工方面重点培育河北灏华中药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北鑫苑生物制造有限公司两个龙头企业, 延长产业链条, 带动产品深加工, 提高产品附加值;五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为邢台超达食品公司争取1000万元贴息贷款, 支持企业规模化发展。

上一篇:秋枣儿红 小作文范文下一篇:第七届校园读书节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