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2023-03-25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疆流动人口调研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新疆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新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令 第167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3月23日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

二〇一一年四月四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保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活动。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县级行政区域到其他行政区域居住的人员。但是,离开市辖区到本市其他市辖区居住的人员除外。

第四条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坚持公平公正、优化服务、合理引导、规范管理的方针,实行属地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流动人口应当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维护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服从有关部门的管理。

第六条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一)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就业登记服务;

(二)提供计划生育、传染病防治和临时救助服务;

(三)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四)开展健康卫生、法制宣传教育;

(五)进行居住登记、出租房屋等治安管理;

(六)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任务。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平等化,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相应增加。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协调机构依照本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各有关部门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商、人口和计划生育、民政、卫生、住房和城乡建设、司法行政、财政、教育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相关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城市社区管理机构、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开展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

第九条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向有关部门检举、申诉或者控告。受理检举、申诉或者控告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管理的事项,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

第十条禁止针对流动人口就业设置歧视性限制;禁止干涉用人单位合法招用流动人口;禁止针对流动人口就业或者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口设置收费项目。1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对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流动人口服务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机制、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网络,在编制城乡规划,建设公用设施,制定劳动就业、社会保险、义务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法律服务等公共政策方面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公共就业服务的机构应当对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愿望的流动人口,免费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就业登记等服务。流动人口按照有关规定,可以在现居住地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职业(执业)资格考试或者鉴定,享受职业培训和职业鉴定补贴。鼓励考试、鉴定机构对经济困难的流动人口减免考试、鉴定费用。第十四条县(市)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就业服务,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就业登记、社会保险等服务,依法处理用人单位与流动人口的劳动争议,处理用人单位侵害流动人口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十五条县(市)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向育龄流动人口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避孕节育、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知识,为育龄流动人口提供与常住人口同等待遇的计划生育服务。

第十六条县(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流动人口中开展妇女儿童健康教育和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向流动人口提供与常住人口同等待遇的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服务,并对流动人口集中的公共场所定期开展卫生监督检查。第十七条县(市)以上民政部门应当将流动人口困难群体临时救助纳入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为生活无着落的流动人口提供临时救助服务。

第十八条县(市)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应当将流动人口基本住房保障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完善相关政策,开展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

第十九条县(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流动人口教育纳入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强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指导、督促中小学校做好流动人口义务教育工作,保障流动人口享有与常住人口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第二十条县(市)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为流动人口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办理注册登记,并实施监督管理,保障流动人口开展合法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十一条县(市)以上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和纠纷调解工作,引导流动人口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及时为经济困难的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援助。

第二十二条招录、聘用流动人口从业的单位,应当与招录、聘用的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依法办理社会保险,为流动人口提供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流动人口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受法律保护。流动人口在工会活动中与常住人口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第三章流动人口管理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流动人口信息网络管理建设,建立和完善具有信息采集、整理传递、分析预测、定期发布等功能的统一的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实现部门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主动与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协查通报制度,运用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核实、通报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信息。第二十四条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知悉的流动人口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用于法定职责以外的用途。

第二十五条县(市)以上公安机关应当加强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工作,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落实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责任和措施。

第二十六条流动人口到达现居住地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应当持本人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及住所证明,到城市社区管理机构、村民委员会申报居住登记。城市社区管理机构、村民委员会在办理流动人口成年育龄妇女居住登记时,应当核查其户籍所在地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没有计划生育证明的,应当在居住登记中载明。流动人口变更居住地的,按照前款规定办理居住变更登记。

第二十七条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根据下列规定对流动人口进行登记,并于登记后3个工作日内,将登记信息报送当地公安机关或者城市社区管理机构、村民委员会:

(一)租住房屋的,由房屋出租人在流动人口入住时进行登记;

(二)就业并由用人单位提供住所的,由用人单位在流动人口受聘时进行登记;

(三)就学并在学校住宿的,由学校在流动人口入学时进行登记;

(四)在救助机构住宿的,由救助机构在流动人口入住时进行登记;

(五)其他留宿单位或者个人在流动人口入住时进行登记。

第二十八条流动人口在宾馆、酒店、旅店、招待所、留宿的洗浴场所等住宿的,留宿单位应当按照旅馆业治安管理规定进行登记,报送登记信息。

第二十九条房屋出租人应当持房屋所有权证或者其他合法来源证明,到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办理房屋出租备案登记,并到公安派出所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第三十条房屋出租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出租房屋无安全隐患,满足基本住房标准;

(二)及时报送流动人口相关信息;

(三)不得将房屋出租给无合法有效身份证件的流动人口;

(四)发现流动人口利用出租房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带领不明身份人员居住的,及时报告公安派出所或者有关部门;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一条流动人口承租房屋,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出示本人及其他入住人员合法有效身份证件,如实填写相关信息;

(二)入住人员发生变更的,及时告知房屋出租人,并配合房屋出租人办理房屋出租备案变更登记;

(三)不得利用承租房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二条从事房屋租赁及流动人口务工中介服务的机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房屋租赁、务工介绍登记台账;

(二)督促房屋出租人办理房屋出租备案登记;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三条自治区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制度。流动人口凭居住证在居住地享受相关服务,办理相关事务。年满16周岁以上的流动人口拟在现居住地居住30日以上的,应当在申报居住登记的同时申领居住证,探亲、旅游、就医、出差等人

员除外。县(市)公安机关可以委托城市社区管理机构、村民委员会办理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发证工作。申领居住证的具体办法由自治区公安机关制定。

第三十四条招录、聘用流动人口的单位和个人,房屋出租人,从事房屋租赁及流动人口务工中介服务的机构,应当督促、协助流动人口及时申报居住登记,申领居住证。

第三十五条公安机关依法执行职务,需要查验居住证时,被查验的流动人口应当予以配合。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时,可以要求居住证持证人出示居住证,持证人应当予以配合。除公安机关依法执行职务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扣押居住证。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市)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个人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一)不及时申报流动人口居住登记、申领居住证或者申报变更居住地址的;

(二)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不及时登记报送流动人口信息的;

(三)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流动人口有违法犯罪行为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房屋出租人不办理房屋出租备案登记的,由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房屋出租备案登记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用于个人或者家庭居住的,处500元以下罚款;用于员工集体宿舍的,处月租金2倍以下罚款,用于经营活动的,处月租金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中介机构未建立房屋租赁、务工介绍登记台账的,由县(市)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履行流动人口服务职责过程中,具有拖延、推诿、刁难等行为的;

(二)无法定依据或者超越批准的项目、标准向流动人口收取费用的;

(三)对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行为不依法及时处理或者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四)泄露涉及流动人口个人隐私的信息,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五)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其他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本办法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暂行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令

第154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暂行办法》已经2008年5月5日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8

年7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努尔·白克力

二○○八年五月八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流动人口 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市、县,异地从事务工、经商以及其他活动,且居住30日以上的已婚育龄人口(以下统称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探亲、访友、旅游、就医或者因公出差的人员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优质服务的原则。

第四条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行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的管理方式,加强区域协作,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内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协调机制,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

- 1

(二)在现居住地依法办理暂住登记或者居住1年以上,具有稳定住所的;

(三)已采取绝育措施的。

第十二条 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居住满30日的,应当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无婚育证明的,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告知其在60日内补办婚育证明。

第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对流动人口进行登记,查验婚育证明;对持有婚育证明的,应当提供计划生育、避孕节育和优生优育咨询服务。

第十四条 公安、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流动人口有关证照时,应当核查其婚育证明;对无婚育证明的,应当通报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

第十五条 与流动人口形成劳动关系的用工单位、雇主以及出租(借)房屋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与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并协助进行婚育证明查看、药具发放等工作。发现流动人口没有婚育证明或者生育服务证怀孕或者生育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

第十六条 跨省流动人口生育第一个子女,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持夫妻双方身份证件、结婚证、婚育证明、生育第一个子女的申请,在现居住地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生育服务证:

(一)男方为现居住地的户籍人口,女方户口未迁入现居住地的;

(二)夫妻双方在现居住地共同居住1年以上,有稳定住所的。现居住地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发给生育服务证之日起30日内,向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有关情况。跨省流动人口申请再生育的,依照女方户籍所在地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接受避孕节育检查的,由该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并通报或者由流动人口本人寄回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收到《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不得要求当事人重复接受避孕节育情况检查。

第十八条 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对流动人口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时,

- 34 -

第三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村级计生宣传员人口计生知识比武竞赛活动知识竞赛试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村级计生宣传员人口计生知识比武竞赛活动知识竞赛试题《题库》

一、法律法规相关知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谁? 答案:人民。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机构?

答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什么面前一律平等? 答案: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构 是什么?

答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5、什么机关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答案: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6、什么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执行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

7、什么机关是地方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和行政机关? 答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8、什么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的审判机关? 答案:人民法院

9、人民法院依照什么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答案: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

10、什么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答案:人民检察院

11、我国在哪年、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计划生育为基本国策? 答案:1982年,党的十二大。

12、我国的人口政策是什么? 答案: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3、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吗? 答案:是。

14、我国是什么时候,哪个机构批准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 法》的?

答案: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妇女在哪些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 利? 答案: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16、哪些行为是对妇女的人身侵犯?

答案:是指妇女的生命、健康、行为、名誉等权利受到他人非法的干涉、虐待、侮辱、损害等行为。

17、为保护妇女的人身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作了哪些规定? 答案: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18、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案:

(1)人民主权原则。

(2)人权原则。

(3)法治原则。

19、什么是地方性法规?

答案: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会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根据本地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20、什么是民族自制条例和单行条例?

答案: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结合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1、法治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统称或简称。是指一国全部法律、法规以及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等各项制度。

22、法律责任包括哪些?

答案: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23、《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是何时颁布,何时开始实行的? 答案:2001年12月29日颁布,2002年9月1日起实行。

24、《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立法依据是什么?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关规定。

25、《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共有多少章、多少条? 答案:共有七章,47条。

26、哪部法律确定了我国现行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 答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7、《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哪个机关制定具体的生 育政策?

答案: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

28、《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立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案:

(1)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2)全面履行法定责任的原则。 (3)法制统一的原则。 (4)依法维权的原则。

29、《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关于生育政策是如何规定的? 答案:

(1)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 (2)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

(3)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 (4)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5)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30、《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所谓“依法”主要依据哪些法律、法规和规章? 答案:主要是依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计划生育有关法律、法规。

31、《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对用人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是如何规定的? 答案:机关、部队、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应当做好本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32、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依法做好哪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答案:

(1)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普及人口计生科学知识。

(2)及时向乡(镇)、街道计划生育部门或工作机构通报辖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信息和情况。

(3)维护实行计划生育公民的合法权益,落实奖励与优待。 (4)组织村(居)民参与人口与计划生育方案的制订和落实。 (5)对政府和人口计生部门工作进行监督等。

33、《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哪些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 答案:计划生育、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民政、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

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

34、《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的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一般包括哪些?

答案:孕情环情检查、避孕药具、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绝育术、人工终止妊娠术、技术常规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诊治等。

35、《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对少数民族的生育政策是如何规定的? 答案: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36、《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是何时颁布?何时实施的? 答案:2009年5月11日颁布,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37、《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是由哪个机关颁布的?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38、《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答案: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稳定低生育水平。

39、《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的立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相关条例。 40、《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规定,哪个部门负责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答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41、《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所指的用人单位包括哪些? 答案:主要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组织。

42、《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对流动人口是如何界定的? 答案: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

43、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原则是什么?

答案: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由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以现居住地人民政府为主,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予以配合。

44、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负有职责的主要有哪些相关部门? 答案:主要由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价格、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

45、各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哪个部门负责?答案:县级以上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46、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重点对象是? 答案:已婚育龄妇女。

47、“农民工”通常是指哪些人员?

答案:农民工一般是指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的农民,流动性强;二是长期在城 市就业的农民。

48、农民工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案:

(1)以初中文化的青壮年为主。 (2)以自发性外出为主。 (3)以来自中西部地区为主。

(4)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就业为主。 (5)以到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就业为主。 (6)以在城乡间双向流动为主。

49、现居住地为流动人口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包括哪些工作? 答案:

(1)提供国家规定的技术服务项目。 (2)为流动人口免费提供避孕药具。

(3)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开展孕情、环情检查。 (4)按规定出具《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

(5)及时向其户籍地乡(镇)、街道通报流动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情况。

50、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明确部门内各业务机构及直属单位在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职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51、因出差、就医、上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由异地居住、预期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人员是否属于《条例》所称的流动人口? 答案:不是。

52、因婚姻迁移异地居住的人员属于流动人口吗? 答案:不属于,应视为现居住地的户籍人口。

53、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主体为哪级政府? 答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54、《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是何时颁布?哪年哪月正式施行?哪年修订的?

答案:2001年7月颁布,10月起施行,2004年修订。

55、制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目和意义是什么? 答案: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管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保障公民的生殖健康权利。

56、《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规定公民享有哪些权利? 答案:避孕方法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57、什么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答案:规定取得执业许可、隶属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非营利的公益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58、乡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可以开展哪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 答案:

(1)放置宫内节育器。 (2)取出宫内节育器。 (3)输卵(精)管结扎术。 (4)早期人工终止妊娠术。

59、个体医疗机构和人员是否可以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答案:不可以。

60、怎样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

答案:应向女方单位或女方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户口簿、有关病史资料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资料。

61、单位或村(居)委会在接到病残儿医学鉴定的申请材料后应履行什么手续?

答案:对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者的情况进行初步审核,出具书面意见,加盖公章,在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报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机构。 6

2、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

(1)国家指导与个人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2)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原则。

(3)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原则。 (4)受术者同意的原则。 (5)基本项目免费的原则。

63、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行国家指导和个人自愿相结合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

(1)公民享有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权。

(2)国家保障公民获得适宜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权利。 (3)国家向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

64、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1)生殖健康科普宣传、教育、咨询。 (2)提供避孕药具及相关的指导、咨询、随访。

(3)对已经施行避孕、节育手术和输卵(精)管复通手术的,提供相关的咨询、随访。

65、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实行的管理制度是什么? 答案:持证上岗,按证施术。

66、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坚持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案:面向基层,深入乡村,服务上门,方便群众。 6

7、计划生育手术一般包括哪些?

答案:一般包括放置、摘取宫内节育器。输精管绝育术、输卵管绝育术。人工终止妊娠术。输精管、输卵管复通术等手术。

68、县级以上城市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可以在批准的范围内允许开展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是什么? 答案:

(1)避孕和节育的医学检查。 (2)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和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的诊断、治疗。 (3)施行避孕、节育手术和输卵(精)管复通手术。 (4)开展围绕生育、节育、不育的其他生殖保健项目。

69、乡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申请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项目的项目,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

(1)具有1名以上执业医师或者执业助理医师。其中,申请开展输卵(精)管结扎术、早期人工终止妊娠术的,必须具备1名以上执业医师。

(2)具有与申请开展的项目相适应的诊疗设备。

(3)具有与申请开展的项目相适应的抢救设施、设备、药品和能力,并具有转诊条件。

(4)具有保证技术服务安全和服务质量的管理制度。 (5)符合与申请开展的项目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条件。

70、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施行避孕、节育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应当做到什么?

答案:征得受术者本人同意,并保证受术者的安全。 7

1、设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由谁批准?

答案: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口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 7

2、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监督管理由哪个部门负责? 答案:

(1)国务院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口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的规定,负责对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7

3、什么是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

答案:因实行计划生育手术直接导致相关的疾病、组织器官损伤、功能障碍或残疾、死亡的情况。

7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是什么时候颁布的? 答案:1991年5月12日颁布。

7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稳定来之不易的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实现对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

76、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是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把做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摆到什么位置? 答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

77、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哪年颁布的?现行的《婚姻法》是哪年修订的?

答案:第一部《婚姻法》1950年5月1日颁布。现行的《婚姻法》是2001年修订的。 7

8、《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六条对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是怎样规定的?

答案: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7

9、我国的婚姻制度是什么?

答案: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

80、《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对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如何规定的? 答案: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81、夫妻双方在家庭关系中享有哪些权利? 答案:

(1)夫妻双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

(2)夫妻双方都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一方不得对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

(3)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4)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5)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8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的哪些情形属于无效婚姻? 答案: (1)重婚的。

(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4)未到法定结婚年龄的。 8

3、什么是胁迫结婚? 答案:是指给另一方当事人或其近亲属的生命、身体健康、名誉、财产等方面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另一方当事人违背真实意愿结婚的情况。

84、什么是重婚?

答案:是指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的违法行为,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他人登记结婚的违法行为。 8

5、什么是非婚生子女? 答案:

(1)没有合法婚姻关系生育的子女。 (2)男女双方未婚所生的子女。

(3)已有婚姻关系的男或女与婚姻关系之外的第三人所生育的子女。 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的什么情形禁止结婚? 答案:

(1)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2)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8

7、直系血亲包括哪些?

答案:直系血亲包括父母子女间,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间。

88、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包括哪些? 答案:

(1)同源于父母的兄弟姐妹(含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 (2)不同辈的叔、伯、姑、舅、姨与侄(女)、甥(女)。 8

9、什么是收养?什么是抚养? 答案:

(1)收养是指公民依法领养他人子女为自己子女,从而使收养人与被收养人之间建立亲子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

(2)抚养是指从物质上、经济上对子女的养育和照料的一种事实行为。

90、哪个部门负责办理收养登记? 答案: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9

1、送养人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答案:

(1)孤儿的监护人。 (2)社会福利机构。

(3)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92、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保障妇女权益的重要法律叫什么名称?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93、《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是什么时候开始施行的? 答案:1992年10月1日起施行。

94、颁布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

(1)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 (2)促进男女平等。

(3)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9

5、为什么要将男女平等写入《妇女权益保障法》? 答案: (1)进一步保障妇女合法权益,推进妇女事业的发展。 (2)进一步贯彻男女平等宪法原则,促进国策的贯彻落实。 9

6、为什么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采取必要措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 答案:

(1)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2)是维护妇女权益的现实需要。 (3)是履行国际法义务的需要。

97、在《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具体规定了妇女哪些权利在法律上给予保障? 答案:

(1)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 (2)与男子平等的文化教育权利。 (3)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 (4)与男子平等的财产权利。 (5)与男子平等的人身权利。 (6)与男子平等的婚姻家庭权利。

98、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人身权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妇女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2)妇女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 (3)妇女的肖像权受法律保护。

(4)妇女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99、女方按照计划生育的要求终止妊娠的,在手术后多长时间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答案:6个月内。

100、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怎么办? 答案:

(1)有权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处理。 (2)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可以向妇女组织投诉。 10

1、什么是家庭暴力?

答案: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10

2、《母婴保健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答案: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10

3、《母婴保健法》关于婚前保健服务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

(1)婚前卫生指导。 (2)婚前卫生咨询。 (3)婚前医学检查。 10

4、常见的导致婴儿出现缺陷原因有? 答案:

(1)是母亲在怀孕期间微量元素营养不足。 (2)是环境致畸因素的影响。 (3)是遗传因素。

10

5、母婴保健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案: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和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方针。 10

6、婴儿低出生体重和极低出生体重分别是多少? 答案:低于2500克和1500克。 10

7、什么是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

答案: 一级预防措施是在孕前和孕早期采取的措施,以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二级预防措施是在孕期采取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以避免严重出生缺陷儿的发生。三级预防措施是在新生儿出生后对新生儿进行疾病筛查,以早期发现应治疗的新生儿疾病和异常。

10

8、为了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我国宪法,制定什么法规? 答案:《母婴保健法》。

10

9、国家发展母婴保健事业,提供必要条件和物质帮助,使母亲和婴儿获得哪方面的服务? 答案:医疗保健服务。

110、国家鼓励、支持母婴保健领域的教育和科学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

什么技术和知识?

答案:母婴保健技术和母婴保健科学知识。

1

11、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哪方面的服务? 答案:孕产期保健服务。

1

1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什么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工作?

答案:卫生行政部门。 1

13、何谓未成年人? 答案: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1

14、对于未成年人保护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1

15、什么是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

答案: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1

16、未成年人第一顺序的法定监护人是谁? 答案:是未成年人的父母。 1

17、什么是国家监护?

答案:民政部门代表国家担任监护人,是一种国家监护制度。 1

18、子女必须随父亲姓吗?

答案: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 1

19、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是何时实施的? 答案: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120、什么是义务教育?

答案: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性事业。 1

21、国家实行几年义务教育?

答案:九年义务教育。

1

22、国家制定《义务教育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2)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 (3)提高全民族素质。

1

23、国家实行义务教育的本质与特征是什么? 答案:

(1)本质是社会公益事业,是免费的教育。 (2)特征是普及教育、强制教育、免费教育。

1

24、《义务教育法》规定哪些人应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 答案: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1

25、《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的年龄是怎样规定的?

答案:该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范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7周岁入学。 1

26、义务教育分几个阶段?

答案: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1

27、国家对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有哪些优惠政策? 答案:

(1)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2)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

1

28、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答案: (1)儿童发展的整体水平仍然需要提高,儿童发展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2)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条件、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3)贫困尚未解除,仍有一定数量儿童生活在贫困中。

(4)随着流动人口人群中的儿童的保健、教育、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5)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中的儿童数量呈上升趋势。 (6)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

1

29、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答案: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来的。

130、《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是什么时间发布的?

答案:2008年5月12日发布的。 1

31、公民的定义是什么? 答案: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依照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相应义务的自然人。 1

32、公民、国民、人民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在我国,公民与国民的含义相同。公民与人民含义不同,公民是法律

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1

33、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答案: (1)平等权。 (2)政治权利和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

(5)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利。 (7)文化教育权。 (8)特定主体的权利。 1

34、什么是依法行政?

答案: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办事,在法定

职权范围内,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并接受法律监督。

1

35、依法行政的特征是? 答案:

一是依法行政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 二是依法行政中的依据是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等。 三是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履行职责。 四是行政机关对违法失职行为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1

36、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

答案:依法行政有六条基本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

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1

37、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的种类是? 答案:

(1)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检查。 (2)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指导。 (3)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确认。 (4)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许可。 (5)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奖励。 (6)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征收。 (7)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处罚。 (8)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补偿。

1

38、各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由哪个部门负责?

答案: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和人口计划生育部门。 1

39、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

答案: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40、公益性宣传主要有哪些形式?

答案:包括组织宣传活动、制作宣传品、开办专栏、专版、知识竞赛、公益广告等。 1

41、什么是继承权?

答案:是指公民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生前立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而继承被继承人产的权利。

1

42、《继承法》对于遗产继承的顺序是怎样规定的? 答案: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1

43、《收养法》总则中关于计划生育的要求是如何规定的? 答案:收养不得违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 1

44、《收养法》规定收养人应同时具备哪些条件? 答案: (1)无子女。

(2)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3)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4)年满三十周岁。

1

45、我国《刑法》对重婚罪及其处罚是如何规定的?

答案: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

46、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什么时间?

答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1

47、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我国人口数是多少?

答案:我国大陆人口总数为13.39亿。含港、澳、台为13.70亿。 1

48、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我国家庭户是多少?平均每个家庭户为多少人?

答案:共有家庭户为4.01亿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 1

49、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我国男女人口各是多少? 答案:男性人口为6.86亿。女性人口为6.52亿。

150、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我国人口的年龄构成是怎样的? 答案:0-14岁人口为2.22亿人。15-59岁人口为9.39亿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亿人。

1

5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我国人口的民族构成是怎样的? 答案:汉族人口为12.25亿,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亿,占8.49%。

1

5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我国人口各种受教育程度的情况是怎样的? 答案: (1)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亿人。 (2)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亿人。 (3)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亿人。 (4)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万人。

1

5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我国文盲人口是多少? 答案: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465万人。

1

54、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我国城镇和农村人口各是多少? 答案: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亿人,占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亿人,占50.32%。

1

55、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我国人口的流动情况是怎样的? 答案: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亿人。

1

56、我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是哪年进行的,当时全国人口数量是多少? 答案:1953年,全国人口总数为6.02亿人。

1

57、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是多少? 答案:1.18亿人。

1

58、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是否老龄化的指标是什么? 答案:国际上通行以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为指标,标志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进入老龄化。

1

59、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我国老年人口的比重是多少? 答案: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13.26%。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8.87%。

160、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

(1)老年人口的规模大,截至2010年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一半,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5。

(2)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转为老年型仅用了18年;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的特征明显。

(3)老龄化在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 16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什么?

答案: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6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发展。

16

3、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

答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6

4、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16

5、公民道德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提高公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16

6、什么是社会公德?

答案: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16

7、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16

8、“八荣八耻”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16

9、什么是社会主义四有公民?

答案: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二、基本国情相关知识 170、我国基本国情是什么?

答案: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17

1、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多少? 答案:占世界人口的22%。 17

2、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占全球的百分之多少?人均占有比例是多少?

答案: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人均水资源为世界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17

3、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多少?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

答案: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7%,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占有量的一半。是全球人均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 17

4、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案:人口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多,基数大,增长快,地区发展不平衡。

17

5、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答案: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7

6、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答案:生育水平较高,人口年龄结构较轻,贫困人口较多、生存环境较差。

17

7、什么是基本养老保险?

答案:基本养老保险是指政府通过法律形式的制度安排,使劳动者在其年老按照规定退出劳动力队伍后能得到基本生活的保障。 17

8、什么是社会福利?

答案:通过免费或是减费提供某种生活用品、服务或现金补贴,保障个人和整个社会的生存需要,改善人们的生活,保障个人和社会有发展的可能。

17

9、什么是社会保障?

答案: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180、社会保障制度一般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包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 18

1、什么是社会保险?

答案: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社会成员之间的风险共担,对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丧失生活来源的劳动者,给以一定程度的收入补偿,使之达到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障制度。

18

2、什么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答案:是按国家统一政策规定强制实施的、为保障广大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保障制度。 18

3、什么是医疗保险?

答案:是国家强制实施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筹集医疗基金、用于化解个人医疗费用支付风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是最普遍的一种医疗保障形式。 18

4、什么是农村合作医疗?

答案:农村合作医疗是指由农村居民自愿建立的、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低水平医疗服务的一种互助型医疗保险制度。

三、人口和计划生育相关知识

18

5、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是我国第一个全国计划生育工作领导机构,是哪一年设立的? 答案:1973年。

18

6、我国正式设立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是哪一年? 答案:1981年。

18

7、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是哪一年?

答案:2003年。

18

8、人口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案:是指由具有一定的共同标志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 18

9、人口具有哪三个基本要素? 答案: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分布。

190、中国人口报是我国人口计划生育系统最大的行业新闻媒体,它的主管单位是谁?

答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19

1、中国人口报报头是哪位国家领导人题写的? 答案:邓小平。 19

2、什么是出生率?

答案: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同期平均总人数之比。人口出生率用千分数 表示。

19

3、什么是死亡率?

答案: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总人数之比。 19

4、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答案: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用千分数表示。 19

5、什么是人口负增长?

答案:是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时的人口增长状态。此时的人口出生率小于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减少。 19

6、什么是人口发展规划?

答案:依据人口现状,结合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制定的人口发展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19

7、人口的三种基本过程是什么? 答案:出生、死亡、迁移。

19

8、人口自然变动的指标主要有哪三个? 答案: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9

9、何为生育调节?

答案:生育调节是指人们利用经济、行政、法律、医学等手段对生育行为的干预和调节。

200、人口自然变动的指标主要有哪三个? 答案: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0

1、什么叫人口密度?

答案:指一定时期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20

2、什么是户籍人口?

答案:户籍人口指公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这类人口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注册有常住户口,则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 20

3、什么是人口分布?

答案: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点上人口在地理空间(地区)中的定居情况。

20

4、什么是生育高峰?

答案: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人口生育率相对于其平稳状态和低谷状态而言的高涨现象。

20

5、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三次人口出生高峰,分别在什么年代? 答案:20世纪50年代初期、6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后期。 20

6、什么是总和生育率?

答案:是指一定时期,各年龄组妇女生育率的合计数,说明每名妇女按某年各年龄组生育率度过育龄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通常将其作为一个妇女平均一生生育的子女数。 20

7、什么是低生育水平?

答案:生育水平在更替水平以下,称为低生育水平。 20

8、封建传统婚育观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案:早婚、早育、多子多福、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等。 20

9、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哪些?

答案:对外开放、计划生育、男女平等、保护耕地、保护环境、水土保持、节约资源等。

210、人口素质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答案: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211、提高人口素质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加强出生缺陷监测和母婴保健,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发展各类教育事业,提高公民的文化水平,发展体育事业,提高公民的身体素质等。

212、什么是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

答案:对独生子女家庭、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和晚婚晚育者给予各种奖励、照顾和优惠,以启动实行计划生育的内在动力,引导人们主动实行计划生育的措施。

213、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案:

(1)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 (2)基本国情。

(3)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4)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 (5)计划生育法律法规。

(6)生殖健康与生殖保健科普知识。 (7)计划生育工作新思路、新经验和先进典型。

214、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三个关键时期颁布

的三个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答案: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

215、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的表现是什么? 答案:

(1)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将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 (2)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一些地区严重偏离正常范围。将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216、什么是人口发展战略?

答案: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人类自身生产规律和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从现实的人口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出发,制定未来较长时间内的人口发展目标和指导原则,规划人口发展趋势和方向,提出实现人口目标的主要措施。

21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什么?

答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1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抓好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案:

(1)发展现代农业。 (2)增加农民收入。 (3)改善农村面貌。 (4)培养新型农民。 (5)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 (6)深化农村改革。

219、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人口计划生育部门要重点抓好哪些工作?

答案:要重点抓好完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等工作。

220、在西部开发中,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

(1)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西部开发战略总体规划。 (2)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3)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 (4)实施对口支持工程。

(5)国家采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实施扶贫攻坚战略。 (6)加强干部培训和工作指导。 2

21、什么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答案:是指通过手术、药物、工具、仪器、信息和其他手段,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育行为,并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开展相关的生殖保健服务。

2

22、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六要素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

(1)提供足够选择的避孕方法。 (2)介绍避孕方法的知识。 (3)胜任的技术能力。 (4)良好的人际关系。 (5)周密的随访服务。 (6)多功能的生殖保健服务。

2

23、社区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1)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服务。 (2)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咨询和援助服务。

(3)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孕情访视、生殖保健、紧急避孕、性健康和中老年保健等技术服务。 (4)独生子女照料等家政服务。

(5)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优先优惠的便民利民服务等。 2

24、少生快富文明工程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致富工程、教育工程、服务工程、福利工程、邻里互助工程等。 2

25、计划生育“三生服务”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生产、生活、生育。

2

26、避孕药具发放对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案:

(1)以块为主,条块结合。 (2)以女方为主,兼顾男方。 (3)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满足需要。

2

27、哪些计划生育奖励与服务属于社会福利范畴?

答案:免费提供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以及其他许多计划生育奖励的项目都属于社会福利的范畴。 2

28、什么是生育保险?

答案:是指就业妇女在因生育而不能工作、收入暂时中断时,由国家或社会给予医疗服务和经济补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2

29、什么是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是哪年实施的? 答案:是国家针对西部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际,为稳定西部地区低生育水平,实现西部地区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而组织实施的一项工程。2000年开始工程试点,2006年开始在西部八省区全面实施。

230、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 答案:2004年2月27日。

2

31、奖励扶助制度实施的基本原则是?

答案:(1)统一政策,严格控制。严格按省定资格条件确定奖励扶助对象范围,奖励扶助金不得低于省定的最低标准,确保政策的一致性。(2)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严格确认程序,做到本人申请、逐级审核、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性。(3)直接补助,到户到人。由代理发放机构直接将奖励扶助金发放到奖励扶助对象。严禁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和以扣代罚等违规行为。(4)健全机制,逐步完善。建立健全对象确认、资金管理、代理发放和社会监督“四权分离”的运行机制。同时,各地要继续完善并认真落实现有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和救助保障政策,逐步形成以奖励扶助为主导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2

32、什么是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答案: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是为了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解决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殊困难,更有效地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针对独生子女家庭所做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

2

33、哪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答案:2008年。

2

34、什么是计划生育“三项制度”?

答案: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实施,简称“三项制度”。

2

35、《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是什么时间发表的? 答案:1980年9月25日。 2

36、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今后一个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是什么? 答案:稳定低生育水平。

2

37、计划生育“三为主”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 2

38、我国的男性健康日是什么时候? 答案:每年的10月28日。

2

39、《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证明独生子女父母身份,并按规定享受有关独生子女待遇的凭证。

240、什么是晚育?

答案:已婚公民达到晚婚年龄后初次生育子女的为晚育。 2

41、什么是计划生育综合治理?

答案: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有关部门和各群众团体与计划生育部门共同实施计划生育管理,形成齐抓共管、协调一致的管理体系。 2

42、什么是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

答案:依照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及自治章程,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对婚姻、生育、节育等婚育行为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2

43、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教育,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孩男孩都是传后人,计划生育丈夫有责,传播生殖健康科普知识,倡导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 2

44、生育文明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生育观念文明、生育制度文明、生育行为文明、生育管理文明、生育与服务文明和生育科技文明等。

2

45、父母虐待或遗弃未成年子女应受到什么处罚? 答案:

(1)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有虐待行为的,应当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的,公安机关可以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2)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可以剥夺其监护资格并另行指定监护人。

(3)对于虐待子女情节严重的,构成虐待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46、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在哪种情况下应当负刑事责任? 答案: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

47、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应当如何处罚? 答案: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

48、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并非法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有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的,应如何处罚?

答案:应以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和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实行数罪并罚。

2

49、对于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应当如何处罚? 答案: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50、拐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家庭或者监护人的,应当如何处罚?

答案: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四、生殖健康相关知识

2

51、何谓青春期教育?

答案:是指对10岁—20岁处于青春期的男女青少年开展的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和性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2

52、目前常用的男性避孕方法有哪些? 答案:避孕套、输精管结扎手术。 2

53、生殖健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所涉及的相关事宜,以及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状态。生殖健康包括安全、满意、负责任的性生活,生育调节,母婴保健,优生优育,防止性病、艾滋病等多方面的内容。

2

54、妇女“五期”指的是哪五期?

答案: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哺乳期及更年期。 2

55、什么是青春期?有什么特点?

答案: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称之为青春发育期。青春期是儿童向成年人的过渡的时期,此期间以身体发育迅速,第二性出现。 2

56、何谓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 答案: (1)安全是指所提供的计生技术服务和药具不对群众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伤害。

(2)有效是指使用所提供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药具后能真正达到避孕节育或生殖保健的目的。

(3)适宜是指所获得的避孕及生殖保健技术服务适合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采用的避孕方法,既能很好地避孕,不影响夫妻性生活,而且经济、方便。

2

57、实行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有何意义? 答案:

(1)充分体现尊重和维护人权的指导思想。 (2)体现群众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

(3)体现计划生育工作者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为群众服务的宗旨。 (4)是计划生育工作改革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 2

58、实行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提高避孕方法的普及率、及时率、有效率,提高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

2

59、常用避孕方法有哪几类? 答案:

(1)宫内节育器。 (2)女用避孕药。 (3)外用避孕药具。 (4)其他避孕方法。 260、为什么说安全期避孕不安全?

答案:安全期避孕是根据月经周期来推算排卵期,适用于月经周期规律的妇女。但是可因情绪、环境或健康、性生活等情况而出现额外排卵,因此安全期避孕不安全。 26

1、什么是紧急避孕?

答案:由于无防护的性生活或在房事时发现避孕套滑落,破裂而需要采取补救性的紧急避孕方法。 26

2、什么是药物流产?

答案:药物流产又叫药物抗早孕。是一种非手术终止早孕的方法。 26

3、什么是妇女更年期?

答案:妇女更年期一般在45—55岁之间,更年期是妇女由成熟期进入老年期的一个过度阶段。 26

4、怎样确定是否绝经?

答案:绝经之前常有月经不规律,自然停经1年视为绝经。 26

5、什么是不孕症?

答案:夫妇同居,性生活正常,不避孕的情况下,婚后1年未受孕被称为不孕症。

26

6、什么是严重遗传性疾病?

答案:由于遗传因素先天形成,患者全部或者部分丧失自主生活能力,后代再现风险高,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遗传性疾病。 26

7、经产前诊断在哪种情况下医师应提出终止妊娠的意见? 答案: (1)胎儿患严重遗传性疾病的。 (2)胎儿有严重缺陷的。

(3)因患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孕妇健康。

26

8、什么是艾滋病?

答案: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疾病。这种病毒侵入人体后损害并摧毁人体的免疫系统,最终导致病人因各种感染或肿瘤而死。 26

9、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案: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 270、日常生活接触可传染艾滋病吗? 答案:不会传染艾滋病。 27

1、如何预防艾滋病? 答案:

(1)遵守性道德,建立单

一、忠诚的性关系。

(2)了解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正确使用安全套,加强自我保护。 (3)拒绝毒品,更不共用针具静脉吸毒。 (4)避免不必要的输血与注射。

(5)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私人用品。

(6)已感染的妇女应避免怀孕,不要将病毒传染给下一代,已产下的婴儿不应由母乳喂养,可用人工代乳品。

27

2、《艾滋病防治条例》对保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隐私权是如何规定的?

答案: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

五、新疆实施计划生育奖励制度相关知识

27

3、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案:

(1)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农村居民户口。

(2)本人及配偶曾经生育且在1973以后没有违反国家和自治区的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 (3)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

(4)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年满60周岁。

274.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奖励标准是什么? 答案:符合条件的奖励扶助对象,按每人每月80元标准发放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

27

5、国家实施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案:

(1)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符合普遍允许生育三个孩子政策的夫妻,即夫妻双方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的少数民族夫妻。成建制转为非农业户口,但计划生育政策仍然允许生育三个孩子的夫妻,可以纳入工程实施范围。 (2)现存两个子女或一个子女,自愿少生一个子女或两个子女,并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结扎、上环、皮埋)。 (3)女方年龄在49周岁以内(含49岁)。

(4)离婚、丧偶现无配偶的,不纳入工程实施范围。

27

6、国家实施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的奖励标准是什么?

答案:对自愿申请参加国家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的每对夫妻一次性奖励不少于3000元。

27

7、国家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关于农村和城镇女方年龄在49岁以上的计划生育家庭独生子女死亡或者伤残的扶助制度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案:

(1)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农村和城镇居民女方年满49周岁。 (3)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

(4)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伤病残达到三级及以上)。

27

8、根据国家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规定,自治区城镇户口的居民和农村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的扶助标准是什么? 答案: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35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独生子女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11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或子女康复为止。

27

9、新疆“少生快富”工程(既《条例》)规定,符合哪些条件之一的领证家庭也可纳入自治区“少生快富”工程范围? 答案:

(1)由于成建制户口变为“非农业户口”的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农牧场职工(目前仍然以农牧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但国家公职人员(公务员、企业事业单位正式职工)等除外。 (2)夫妻中一方为新疆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户口”或由于成建制变为“非农业户口”,外省户口不纳入奖励。

(3)双方“农业户口”的再婚家庭,或一方“农业户口”的再婚家庭,再婚前“农业户口”的双方或一方已领取过计划生育《光荣证》,再婚后未再生育的。

280、新疆“少生快富”工程(既《条例》)规定,符合哪些条件之一的给予一次性3000元奖励金? 答案:

(1)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汉族农牧民夫妻。 (2)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计划生育父母光荣证》女方年龄超过49周岁的少数民族农牧民夫妻。

(3)汉族农牧民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现丧偶且年龄在40周岁以上的女性或55周岁以上的男性。

(4)少数民族农牧民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计划生育父母光荣证》,现丧偶且年龄在40周岁以上女性(实施南疆三地州特殊奖励制度的地方是50周岁以上的女性)或55周岁以上的男性。 28

1、新疆“少生快富”工程(既《条例》)规定,符合哪些条件之一的给予一次性1500元奖励金? 答案:

(1)汉族农牧民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现离婚且年龄在40周岁以上的女性或55周岁以上的男性。

(2)少数民族农牧民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计划生育父母光荣证》,现离异且年龄在40周岁以上的女性(实施南疆三地州特殊奖励制度的地方是50周岁以上的女性)或55周岁以上的男性。 (3)夫妻中一方为新疆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户口”或由于成建制变为“非农业户口”,另一方为外省户口的(不管户口的性质)。 (4)一方农业,一方城镇,农业的一方享受1500元。

28

2、新疆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关于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的扶助对象是哪些人?

答案:持有我区农村户口的女方年龄在45周岁-48周岁的农村独生子女死亡或伤、病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

28

3、新疆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对女方在农村,年龄在45周岁—48周岁的计划生育家庭独生子女死亡或者伤残扶助制度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第四篇:新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的意见

新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对推动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充分认识我区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性、艰巨性,确保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1、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

自治区从1975年在汉族人口、1988年在少数民族人口中推行计划生育以来,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人口较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妇女总和生育率较大幅度下降,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2、我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形势依然严峻。

我区系干旱省区,人口密度超过联合国划定的干旱地区指标,全区沙漠和山地戈壁面积占96%,绿洲面积仅占4%,绿洲人口密度287人。全区自然环境恶劣,人口与耕地、水资源可利用的矛盾十分突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任务还比较艰巨。我区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人口居住分散,经济文化发展滞后,少数民族构成多,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制约计划生育工作的因素多、困难大。尽管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九五”以来每年净增人口在30万以上,相当于每年新增一个大县人口,在全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转变后,我区的人口出生率还比较高,人口增长较快,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3、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是我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目前我区的生育水平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群众的生育意愿和现行生育政策还有差距的情况下,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的,存在着生育反弹压力。我区人口结构以年轻型为主,在未来一个时期,育龄妇女的人数还将继续增加,人口数量还将持续增长,人口压力仍然较大。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区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问题。今后一个时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关键时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现人口的适度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区各方面工作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全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繁荣的高度,充分认识人口增长过快是我区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制约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充分认识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对我区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人均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防止和克服麻痹松懈、盲目乐观和消极畏难情绪,以对党和国家、对群众利益、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下定决心,坚定信心,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把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4、今后十年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今后十年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是:到2010年末,全区人口总数控制在2180万人以内,年均人口出生率不超过21.47‰;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育龄群众享有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逐步开展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初步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逐步建立调控有力、管理规范、政策法规初步完备的计划生育保障体系;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计划生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紧密结合,将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融为一体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

实现上述目标的工作要求是:

--坚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实行经济和社会发展与人口控制两手抓,做到经济要上去,人口增长速度要下来,人口素质要提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严格执行《自治区计划生育办法》,鼓励和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严格按照生育政策,依法生育,努力提高政策生育比例,大力减少政策外生育;依照法律和政策规定,认真落实避孕措施,进一步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和工作措施。

--建立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党委政府领导、计生部门指导、各方面主动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采取教育、经济、行政、法律等措施综合治理人口问题;按照属地管理和条块结合的原则,明确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把抓好农牧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为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的重点,进一步强化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重点帮助计划外生育率高的地方迅速扭转局面,指导基层基础工作好的地方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着力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坚持行政管理与群众工作相结合,进一步落实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方针;把计划生育工作与经济发展,帮助群众勤劳致富,建设文明幸福家庭有相结合起来;依靠科技进步,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维护民族团结,执行民族政策,发挥宗教界人士等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特殊作用。

二、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健全计划生育工作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

1、我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农牧区,难点在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关键在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两级。计划生育的基层网络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基石,切实加强和健全计划生育工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尤为重要。

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办公室是基层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机构,要认真履行基层计划生育管理职责,切实提高依法行政和科学管理水平。要保持乡(镇、街道)计划生育机构单设,不得合并或撤销。要进一步稳定基层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努力培养高素质的计划生育干部。基层计划生育干部的调配要先征求县级计划生育部门的意见,缺编人员由人事部门主要从机关事业单位富余人员和符合条件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及军队转业干部中选配。

乡(镇)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服务站是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阵地,是基层直接面向群众开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科普知识宣传和落实技术服务措施的重要依托,各地要加强建设,健全和完善服务网络。要不断改善服务条件,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是公益性事业单位,其工作人员必须是计划生育或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纳入事业编制。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是重要的卫生资源,要积极支持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依法拓宽服务领域,发展生殖保健产业,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村计划生育干部是做好农牧区计划生育工作极为重要的力量,要切实选配、培训好村计划生育干部,落实好他们的报酬,其报酬一般应不低于村党支部书记的80%。

乡村计划生育协会是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要加强乡村计划生育协会的组织建设,大力开展创建“合格村协会”活动。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2、进一步落实法定代表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都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承担计划生育的责任,落实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经费和措施以及计划生育的奖励优待政策。

3、加强和落实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责任制。对流动人口,要建立流入地和流出地共同负责,以注入地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公安、工商、税务、劳动、卫生、房管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围绕验证、租房、用工等环节,严格按照《自治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施办法》,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形成有效的管理和服务网络,为流动人口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4、积极创造条件,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在农牧区要把计划生育作为村级组织建设和“小康村”、“文明村”、“文明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活动。积极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实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在城镇要把计划生育纳入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创建“安全文明小区”活动之中,推行属地化管理,强化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和计划生育管理职责,形成“单位负责、条条保证、以块为主”的计划生育体制。充分利用社会服务中心等机构和社区公共设施开展计划生育服务。

三、加强综合治理,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宏观调控体系和相关社会经济政策。

1、健全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机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协调有关部门和动员社会力量,实行综合治理。 要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和任务,真正形成党政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格局。纪检监察、组织、宣传、精神文明办、民委和计划、教育、科技、公安、司法、民政、财政、税务、人事、劳动保障、建设、国土资源、农业、文化、卫生、广播电视、工商、统计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把参与计划生育宣传、管理、服务作为应尽职责,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把有关部门管理职责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计划生育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助党委政府组织协调、督促推动各部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落实。工会、共青团、妇联和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要在组织群众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落实国策作出贡献。

2、健全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调控体系。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制定和执行土地、企业、医疗、社会保障、户籍、劳动、教育、税收等方面制度和改革措施时,要统筹考虑,相互协调,使各方面都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凡不利于计划生育的应及时修改、废止。要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管理。计划部门要做好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规划;公安部门要切实加强出生登记,配合做好流动人口生育管理,认真做好居民身份号码编制工作;民政部门要做好婚姻登记;计划生育部门要制定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统计部门要严格按照《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坚持求真务实,加强人口统计工作,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3、加强计划生育法制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和法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划生育办法》是我区依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行政规章,是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行为准则,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各族群众必须严格遵守。要严格执行《办法》关于鼓励和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依法生育的政策规定。认真落实《办法》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待和奖励政策,依法依纪严格处理违反《办法》不实行计划生育的行为和执法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加强计划生育法制宣传,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执法水平。要加强自治区计划生育地方法规的立法工作,健全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制体系。

4、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经济政策,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各级政府及涉农等部门要不断深化“三结合”,采取小额贷款,项目优先,科技扶持,政策优惠等措施,向计划生育家庭倾斜,促进各种生产要素与计划生育户的优化组合,帮助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增加收入,提高社会经济地位。各级政府及扶贫开发部门在项目选择和资金安排上,都要把实行计划生育贫困户作为优先和重点扶持对象,提高他们的生产自救和自我发展能力。各级政府基层组织要建立激励机制,落实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和优惠政策,对独生子女户和计划生育的家庭特别是只有女孩的家庭,在分配集体经济收入、享受集体福利、划分宅基地、承包土地、培训、就业、就医、住房及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

5、积极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劳动保障及有关部门要积极采取优惠措施,建立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城镇要大力发展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独生子女医疗和教育保障,以及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事业,妥善解决城镇职工实行计划生育的费用。在农牧区,要坚持政府支持和群众自愿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计划生育户特别是独生子女户的养老保险制度。民政部门要制定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救助政策,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户给予生活保障补助。

四、积极推行优质服务,建立宣传教育、科学管理、综合服务相统一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

1、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移风易俗,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教育、科技、文化等部门要紧密配合,利用各种传媒,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公益性宣传,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计划生育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努力开发、制作适合民族文化特点的宣传品。大力普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方面的科学知识,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等科学、文明、进步的新的婚育观和生育文化,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各级党校、干校、团校都要开设人口理论课,中学以上学校要普遍开设人口理论讲座及生理卫生、青春期、性保健讲座或课程。

2、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切实保障群众在实行计划生育中的合法权益。各级干部要增强法制观念、群众观念和服务观念,转变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路,克服简单粗糙、强迫命令等工作方法,要切实建立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切实保障群众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坚决杜绝因执法不当引发的恶性案件。要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各种服务标准,禁止乱收费、乱罚款,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3、大力推进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殖保健水平。计划生育部门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综合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现有卫生资源,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生殖保健服务、母婴保健服务,大力开展优生优育、出生缺陷干预等预防性技术服务,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要坚持“面向基层、深入乡村、方便群众、服务上门”的工作方针,以社区为基础,努力提供避孕节育全程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指导和推广适用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群众易掌握的以长效避孕措施为主的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方法。积极稳妥地推进避孕措施的知情选择。大力开展以妇女病的普查防治为重点的生殖保健服务,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要加强计划生育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重视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并加强计划生育技术、避孕药具和生殖保健用品市场管理,切实保护群众的健康。

五、加强领导,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切实保障。

1、加强领导是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党政领导都要增强人口意识和人均观念,坚持党政一把手对计划生育工作亲自抓、负总责,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建立和健全各级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协调制度和调研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每年召开一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每届党委、政府对地州市党政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进行1至2次培训。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重大事项监督范围,每年对1至2个地州市进行重点检查。各地州市党委、政府(行署)每年将本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向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作专题报告。

2、坚持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要不断改革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实行党政领导与计划生育部门分线考核。把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将工作的重点引导到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工作水平上来。对完不成人口计划或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发生重大责任性恶性事故的,在目标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把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落实计划生育责任制的情况,作为衡量政绩和选拔、奖惩的重要内容,任期内逐年考核,离任时进行审核。对因工作失职,有可能导致人口失控的地区的党政领导,要追究责任,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做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表率。干部计划外生育的,给予行政处分,不能担任领导职务;党员计划外生育的,给予党纪处分。各级领导要严格执行统计法规,坚决防止和纠正人口统计中的虚报、瞒报、伪造、篡改和拒报行为。对弄虚作假的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

3、确保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是一项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公益性事业,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投入属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投入。要把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证。要逐步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计划生育事业费增长幅度应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在目前全区计划生育经费投入人均4元的基础上,到2005年,全区人均财政投入计划生育事业费要超过10元,除中央补助外,从2001年起,计划生育事业费视财力情况逐年给予增加。对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贫困县给予适当倾斜。要切实加强计划生育事业费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确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要认真贯彻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管好用好计划外生育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挤占,确保全部用于计划生育事业。要加强对计划生育经费的审计监督,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4、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计划生育部门班子的建设,特别要配强一把手。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要求,加强计划生育干部队伍特别是县以下基层计划生育干部队伍的建设,形成一支以专业技术干部为主体,一专多能,适应优质服务工作需求的基层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在机构改革中,计划生育工作部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群众观念和服务观念。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计划生育工作者,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采取措施解决好计划生育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要依法保护计划生育干部的合法权益,严肃处理阻碍执行计划生育工务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破坏计划生育工作的违法犯罪行为,为计划生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加快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积极推行公开招考、竞争上岗、绩效挂钩的机制。县以上计生委领导班子要配备一名医学专业的领导。对干部结构要优化组合,做到结构合理。要提高各级计划生育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岗位津贴的规定。地州以上的计生部门工作人员津贴,可参照所在地县(市)的工作人员津贴标准执行。对计划生育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的干部,要予以提拔重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决定》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创造性地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为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实现我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第五篇:新疆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新疆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稳定①

——基于新疆调研分析

李 萌 娄 伟②

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焦点是对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和经济技术水平的竞争。技术和具有现代化管理理念的人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原驱动力。或者说,当今国际竞争的胜利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功者。市场竞争已从对货币投资的竞争转向对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的竞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祖国西部边陲的少数民族地区,重视并大力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不仅对其实现经济发展,跻身发达省区的行列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与社会和谐共进。

有鉴于此,2007年9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带领四位博士后研究人员,赴新疆进行了为期半个多月的实地调研,通过与新疆自治区、市各相关部门的深入访谈和居民的抽样调查,调研组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翔实数据。结合这些数据的系统分析,我们将在准确地把握新疆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剖析新疆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从而为新疆突破发展的“人才瓶颈”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方略。

一、 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分析

(一) 社会稳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持续稳定的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79元增加到2006年的7543元,中国已经从一个贫困的国度进人了世界中下收入国家的行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取代了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并日益显示出蓬勃的活力;城市化进程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城市化程度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01年的37.66%;人民的生活水平更是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从1978年的210.6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73762.4亿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06年的2366.4元,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人从1978年的343.4元增加到2006年的6859.6元;文化教育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平均每万人口的大学生人数从8.9人增加到2006年的56.3人,文盲率则从1982年的22.81%降至2000年的6.72% 。现在,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已经形成了一个普遍共识,即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改革开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现代化建设。显然,国家的命运、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已经同改革和发展能否得以顺利推进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然而,改革和发展需要有一个也必须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当代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实践已经反复地证明,没有社会稳定,就不可能出现现代化建设的大好局面。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保持社会的稳定。社会稳定是我们一切事业的必要保证,是改革和发展进程得以顺利推进的基本前提条件。尤其是中国偏远的新疆地区,其社会稳定对我国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宏观上看,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第一,就业的压力。中国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巨大。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形成和将要继续形成庞大的剩余劳动力队伍。按照世界平均的农业生产率大致计算,我国的种植业最多需要4000万到5000万人,所以大量的农村人口必然会卷入非农化的过程。现在全国有超过8000万的民工,而且在未来5到10年左右的时间内,每年需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出1500万到2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10年内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出的总规模需要达到1.5亿人。 而在非农业生产领域,随着产业升级换代过程的展开,也出现为数众多的失业者和下岗人员。再加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过程的推进,在企事业单位大多数部门中,许多人员也被精简下来。凡此种种,造成了中国社会不可避免而且日益加重的失业人口压力。就业的压力,不仅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的经济收入,还会影响到劳动者是否能够融人到正常的社会生活。这一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对于社会的基本态度和具体行为,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第二,贫困问题。虽然这些年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反贫困措施,绝对贫困人口的总量在迅速减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农村仍有3000万左右的绝对贫困人口和6000万的低收人人口,而且,大多数农民负担过重,收入增长缓慢。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城市的贫困人口在迅速增加,现在已经超过3000万人。更为严重的是,中国贫困问题尤其是城镇贫困问题的严重程度尚未达到最高值,中国的贫困问题尚未达到“充分化”的状态。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改革的逐步深人,中国的贫困群体在不少方面可能会面临更大、更多的压力。贫困人口对于社会难以有一个积极认同的态度。大量贫困人口的存在对于社会稳定是十分不利的。

第三,贫富差距明显拉大。这主要表现在:其一,基尼系数迅速增大,现在已经突破了0.4。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中国已经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转变为贫富分化现象比较明显的国家,这么快的变化令人忧虑。其二,城乡收人差距迅速扩大,中国的城乡差距在世界上几乎是最高的。从近几年的具体数据看,199

8、199

9、2000年这三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人分别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2.82倍、2.66倍和2.80倍。 这是一般的统计状况。如果再进一步具体化,情况要严重得多。根据国家统计局专家的分析,如果扣除农民用于生产的费用,再把城镇居民享受的一些福利也考虑进来,那么差距就更大,城乡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到6:l,比照国际一般情况,当经济发展水平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800—l000美元阶段,城镇居民的人均收人大体上应当是农村居民人均收人的1.7倍。显然,中国的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并且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其三,行业之间的收人差距也在明显扩大。《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同1990年相比,2006年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和技术服务业收人增幅最高,农林牧渔业和采掘业增幅最低。1990年收入最高的行业是最低行业收人的1.72倍,而2006年变为3.2倍。中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扩大现象已开始超出正常限度,对于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越来越大的负面效应。它会使大量的社会成员对于社会容易产生某种抵触的心理,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反社会的情绪,进而降低社会的稳定程度。

第四,社会安全网的薄弱。一个正常的社会尤其是一个现代社会,应当具备必要的社会保障能力,否则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的弱势群体成员。不可否认,同经济发展幅度相比,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表现出明显滞后的情形。长期以来,我国对于社会保障重视不够,在社会保障方面严重欠账。例如,社会仅对一亿多国企老职工(首先是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障欠账就达1.9亿元。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着重点在退休职工的养老以及在职职工的福利方面,而失业保险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最薄弱的部分,而且从总体上看,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把8亿农民排除在外的。因此,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无法有效地保证庞大的失业队伍的基本生活问题,更不可能有效地保证为数众多的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城镇的失业人员及其亲属最有可能成为贫困者,而农村的贫困问题也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所以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会不可避免地迅速拉大。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无法有效地维护社会的稳定。

第五,社会焦虑现象的存在。社会焦虑是指在社会成员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同以往相比,在中国的现阶段存在着明显的社会焦虑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形,是因为国外发达国家在一个较高的经济水准上对中国社会产生着示范效应,使中国大量的社会成员形成一种高期望值。但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这种高期望值难以兑现,这就难免使中国不少社会成员出现一种急躁不安的心情。再者,改革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价值体系的非整合性,使得社会制度相应弱化与紊乱,社会成员的长期性行为难以得到制度层面的有效保证。于是,“从事长期行为的人,只承担长期行为的成本,而得不到长期行为的收益。其结果,只能是短期行为的普遍化”。这样,社会焦虑现象便容易形成。社会焦虑是由酝酿、形成、呈指数扩张这样三个阶段组成的,它对中国社会问题的生成与加剧无疑会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不仅仅会使社会成员产生一种强烈的自保意识,从而特别注重自身基本生计一类的事情,而且会使社会成员的行为更加没有规则和约束,从而导致越轨行为增加,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二) 人力资源开发对新疆社会稳定的战略意义

新疆的社会稳定同全国宏观改革发展背景一样,也面临着上述的问题和挑战。其中,人力资源开发对新疆社会稳定的维护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教育公平就实现不了社会平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折射和反映,也是公平价值观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延伸,随着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教育公平问题也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当今世界各国大多通过立法来保障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的情况下,对教育公平内涵的关注大多集中于教育机会的均等。近些年,教育公平问题也日益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恶劣,居住分散,教育机会和财政支持明显弱于东部沿海一带发达地区,因此加大对新疆人力资源开发,是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的关键,也能让更多的边远山村的儿童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利和机会,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促进民族和谐发展。

2、促进收入增加和西部开发

当前,新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其原因有自然环境恶劣、起点低等因素的影响,但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人力资本含量低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大量少数民族群众就业难、转移难,其根本因素还在于知识不足、能力不足。不断加大对新疆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是促进收入增加,推动新疆及中国西部发展的重要途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措施完善和创新人才开发机制,大力培养实用技能人才,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促进西部开发。

3、促进能力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

当前,由于教育体制、“官本位”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应用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大量缺乏。一方面大量高校毕业生无法就业,另一方面企业需要的人才大量缺乏,供需之间的矛盾不仅导致社会资本的大量浪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新疆的情况也是如此,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社会急需的石油、纺织、农技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又大量缺乏。对人力资源进行深度、有效地开发,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势在必行。进行新疆人力资源开发,应逐步向“四不唯”方向发展,不再单单重视学历、职称、资历、职位,还要日益重视能力及人品,强调能力建设的重要性,这是提升新疆整体竞争力的一条高效路径。

4、促进人才的“引进”和“留住”

人才大量流失是西部地区面临的共同难题,也是新疆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对新疆来说,流失的人才主要是汉族人才,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不利于新疆的稳定与发展,这也是新疆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特殊之处。“引进”与“留住”人才对新疆具有更广泛的意义与价值。然而,无论是要“引进”人才还是“留住”人才,都需要给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力资源开发,就是通过各种具体有效的政策措施,以及物质、精神、发展等多种激励措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各类人才有效发挥自己的能力创造更好的环境。尤其对于新疆来说,由于自然条件较差及经济发展落后,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将面临更多困难,这就凸显出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意义。

5、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社会的和谐首先需要发展与公平,没有发展就没有和谐的基础,没有公平也没有和谐的条件。确保每个人公平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保证每个人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并努力提升每个人特别是弱势群体谋生的能力。人力资源开发就是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含量,提升更多人的能力,其中包含教育公平、选拔公开、评价公正等诸多具体措施元素。对于新疆来说,人力资源开发不仅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也能通过培养更多民族人才,提升民族人才能力,促进民族的和谐。

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也有两个最基本的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人力资源开发就是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含量,来谋求为社会经济的发展集聚资本。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新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通过人力资源开发提升人力资本含量。

二、新疆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其成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全区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5600公里,占中国陆地边境线总长度的四分之一,是中国边境线最长、接壤国家最多的省区。国内与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相邻。新疆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在49个民族成分中,有13个是世居民族。截至2006年底,新疆人口为2050万。现有14个地、州、市,88个县(市),其中33个为边境县(市)。

(一)新疆人力资源现状

1、新疆人口分布

(1)民族分布

新疆是中国唯一可以用汉字体现总体地形地貌的省区。一个新疆的“疆”字可以神奇地概括新疆的地形地貌。抛开“疆”字的左偏旁,“疆”字的主体就是新疆的“三山夹两盆”。“三横”就是三山,“两个田”就是两盆,“三山”即北部的1000公里长的阿尔泰山脉,中部的1500公里长的天山山脉,南部的2500公里长的昆仑山脉。“两盆”即北部的准噶尔盆地、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以天山山脉为中轴,把新疆分为北疆和南疆两个自然条件有明显差异的部分。习惯上,吐鲁番、哈密一带又称东疆。

新疆独特的地形地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新疆人口的分布状况,使其人口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截至2006年底, 新疆人口出生率为15.97‰,人口死亡率为5.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94‰。总人口为205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38%。各民族中,维吾尔族941.38万人,占总人口的44.60%;汉族812.16万人,占39.62%;哈萨克族143.50万人,占7%;回族90.96万人,占4.44%;柯尔克孜族17.59万人,占0.86%;蒙古族17.46万人,占0.85%;塔吉克族4.47万人,锡伯族4.19万人,满族2.52万人,乌孜别克族1.6万人,俄罗斯族1.14万人,达斡尔族0.66万人,塔塔尔族0.47万人,其他少数民族共11.91万人。图1显示了新疆各民族的人口分布。

图1 新疆各民族的人口分布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

不难看出,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中,维吾尔族人口最多,其次是汉族,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

(2)空间分布

新疆地域辽阔,平均人口密度低,因而人口的地理分布不可能是均匀的。特别是在历史上就已经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区域和各个民族的传统居住地,大部分汉族人为1953年以后逐步迁入,所以在各个民族的地理分布上必然存在各自的特点。2006年新疆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人。由于新疆人口的自然区域分布主要受区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97%以上的人口集中分布在仅占全疆土地总面积8.22%的绿洲上,而且主要是山前冲洪积扇中下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灌区和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其他区域主要是荒漠和山地,由于自然条件差、环境恶劣,基本无人口分布,因此,人口的自然区域分布呈现明显的绿洲分布特点以及“地广人稀”总体特征下的“小集中”格局,新疆人口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

图2 2006年新疆15市(地区、自治州)人口分布密度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表

1、图2可看出,石河子市的人口密度最大,每平方公里1397人,其次是乌鲁木齐,每平方公里177人,其他地区人口密度都很小,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每平方公里2人,哈密地区每平方公里4人,阿勒泰每平方公里5人。

(3)地区分布

习惯上,以天山为界把新疆分为北疆、南疆和东疆。北疆地区包括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奎屯和伊犁、塔城、阿勒泰、博尔塔拉、昌吉5地州共39个县市;南疆包括巴音郭楞、阿克苏、克孜勒苏、喀什、和田等5地州 共42个县市;东疆包括吐鲁番、哈密两地市共6个县市。北疆、南疆、东疆国土面积分别占全疆的23.3%、64.1%和12.6%。北疆人口多于南疆。

图3 2006年新疆各民族人口的地区分布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表2和图3可见,与其他地区相比,2006年新疆各地区中总人口最多的地区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为424.79万人,其次是喀什、阿克苏、乌鲁木齐、和田地区,总人口分别为376.27万人、231.02万人、201.84万人、185.76万人。维族主要分布在喀什、阿克苏、和田地区;汉族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昌吉、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石河子等地区。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伊犁、塔城和阿勒泰等地。从人口总数上看,北疆多于南疆,汉族主要居住在北疆,维族主要居住在南疆。

2、新疆人力资源的总体特点

(1)新疆人力资源数量丰裕

从1983年至2006年的23年里,新疆的人力资源从685.4万人迅速增加到1386.62万人,净增701.22万人,年平均增速为4%。而同期人口数从1333.3万人增加到2050万人,净增716.7万人,年平均增速为3%。 因此,新疆人力资源数量的增速高于人口数量的增速,人力资源率(人力资源总数/人口总数)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新疆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从就业人员的数量上看,尽管其绝对数有所增加,但从业人员占人力资源总数的比重却从1983年的79.6%下降到2006年的39.6%这说明新疆人力资源数量出现了严重的供给过剩,或者说从数量上看,新疆劳动力资源是丰裕的,且供大于求,失业现象严重 (见表3)。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

(2)新疆人力资源质量状况

分析新疆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主要从教育发展速度、教育普及率、专业技术人员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新疆教育事业整体发展速度较快

1949年,全疆只有一所高等院校,在校生397人,到1978年达到10所,在校生达到20.77万人,学科和专业也有了很大发展。1998年到2006年,新疆高等院校数由17所上升到31所,高校在校生由4.7万人上升到20.77万人,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由0.76万人上升到1.38万人(见表4)。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

二、教育普及率和各族人民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

截至2006年底,全区已实现“普九”的68个县市区的人口占到全区人口总数的72.3%,全区青壮年文盲率已降至2%以下,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5%,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5%。各类学校在校学生20.7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61.5%。新疆从2003年开始,每年投入1.9亿元,实施边远贫困地区免费义务教育,使全疆56个县的205万名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享受到了完全的免费义务教育 (见表5) 。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

计出版社。

第三、专业技术人员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较高,但增速较慢

从科技人力资源上看,2000年新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36.83万人,每万人中专业技术人员达199人,专业技术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为5.35%。这些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新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与新疆经济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加大的趋势背道而驰 (见表6)。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

计出版社。 从新疆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上看,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普九”教育基本得到实现。但与全国教育发展水平相比,新疆人力资源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还存在专业技术人员供不应求、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开发力度不够等问题。

3、新疆人力资源的结构状况

(1)新疆从业人员的产业结构特点

从新疆从业人员的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劳动力主要向第三产业转移。改革开放后,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变化的特点是先升后降,表现为1995年以前呈上升趋势,1995年以后的9年里呈下降趋势,到2006年有所回升,但升幅不大;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呈稳步上升态势,但相对于蓬勃发展的一些高新行业而言,新疆从业人员的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见图4)。

图4 1978—2006年新疆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数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

(2)新疆专业技术人员的结构分布

专业技术人员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总称,在我国通常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2006年,新疆企事业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41.30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13.91%、8.24%、17.22%、0.74%、59.89%(见图5)。

图5 2006年新疆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状况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

从表7可以看出,近年来虽然新疆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断增加,但专业技术人员分布不均匀,大多数人才主要集中在教学和卫生技术领域,其次是工业领域,而农业和科学研究的人才比重相对较小,科学研究人员比重最小。

整体而言,新疆人力资源在人口分布上不均匀,在数量上供大于求,在质量上表现为劳动者素质不高,在结构分布上表现为人才分配不合理。因此,要加快开发新疆人力资源,必须首先找出导致新疆人力资源目前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新疆人力资源现状的成因分析

1、人才认识和人才培养不到位

由于新疆人力资源数量的增速高于人口数的增速,使得新疆人力资源数量增幅加大,占总人口的比重也稳步提高,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市场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加之思想观念相对落后,许多人宁愿赋闲在家,也不愿外出打工,出现了人力资源数量供给过剩的状况。同时,一些地区和部门对目前国内外科技人才竞争的严峻形势还缺乏清醒的认识,科技人才意识比较淡薄,没有把科技人才工作真正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知识分子政策落实不够,人才积压和浪费现象较为严重,人才短缺与相对过剩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压抑了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另外,新疆对人才的开发与培养也亟待加强。人力资本与物资资本一样,是通过投资积累起来的。这种投资包括卫生保健、教育与培训、劳动力流动等方面的支出,其中教育、培训又是最重要的、最根本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新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导致了教育投资不足 ,人口受教育年限短、教师整体素质较低,新疆的教育质量与内地发达省区相比较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大批教育系统的优秀人才流向东部,使本已脆弱的大、中、小学教育雪上加霜。

2、近年来新疆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特别是高校人才流失严重

虽然新疆在人口机械变动上表现为净增长,但由于迁入者中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所占比例很小,远不能补偿新疆人才流失所造成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过去20年,新疆流失的人才达21万人(其中高级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人员有10多万);另一方面,新疆高中学生到内地上大学,毕业后大部分留在内地就业,又使新疆在20多年中有近10万优秀青年流失,由于新疆高校在内地招生很少,因此实际是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净流失。此外,新疆高校人才流失让人担忧。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大学流失的研究生、副教授以上人员达500多人,新疆财经学院流失的同类人员也在200人以上,这一数量占目前两校专任教师数量的比重约40%以上,其他高校情况也大体如此,这严重影响了新疆对后备人力资源的培养能力。

3.科技人才资源匮乏,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尽管新疆专业技术人员逐年增加,但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却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2000年, 新疆每万人中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数为2.16人,居全国第29位;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数为4156人,居全国第27位。2004年新疆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为25071人,其中从事研究开发活动(R&D)的人员为5788人,占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的23.09%,而全国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数为115.3万人,新疆只占2.17%;人均技术市场成交额新疆为67.94元,而全国为102.65元。从上述几方面可以看出,新疆科技人才资源匮乏,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4、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不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受到影响

在新疆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多数。近年来,少数民族人才尽管在数量上有较大程度提高,但由于历史、观念、语言、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教育质量一直不高。在中小学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下,高等教育招生比例和分数的政策倾斜,使得高等教育在追求数量的同时却忽视了质量,甚至无法完成高等教育的目标,进而影响到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这种重数量、轻基础、重文凭、轻质量的培养方式,使少数民族人力资源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因而必须加强少数民族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人力资源素质。

5、新疆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尚存在问题

一是人才分布过于集中、高科技人才不足和非生产性部门人才相对过剩三种现象并存。例如,新疆人才的地区分布过于集中,有80%的职业技术人员集中在县以上部门,其中有近50%的高级人员和20%的中级人员又集中在区级单位,边远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严重短缺;新疆企业事业单位75.9%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在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这些部门人力资源总量相对过剩,而农业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存在短缺;另外,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市场对从事创造性工作及相应科研工作人员没有形成较大需求,致使工程技术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比例逐年下降,反过来又影响了

一、二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三大产业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存在偏差。2006年新疆

一、

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7.34%、47.91%和34.75%,而从业人员三大产业构成则是51.06%、13.71%和35.23%,产值与劳动力就业结构偏差很大,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业上。从专业技术人员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来看,第

一、二产业合计仅占1/3,第三产业高达2/3,

一、二产业人才明显不足,这严重制约了新疆经济的发展。

三、新疆人力资源开发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代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本主要有两种形式,即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体现在物质形式方面的资本为物质资本,体现在劳动力方面的资本为人力资本。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决定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更多取决于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即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增加对人的投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有效开发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目前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智力投资,一是体力投资。智力投资主要包括教育的发展、人力资源的配置(就业)以及劳动力流动等;体力投资主要包括营养和保健条件的改善。

新疆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加大人力资本开发力度的战略要求,把新疆的人力资本开发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一)新疆教育培训发展的比较分析

1、新疆教育培训发展的基本状况

(1)新疆初等教育发展状况

初等教育主要指九年义务教育,2006年新疆全区初等教育学校1891所,在校学生157.2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8.47万人),比上年增长5.8%。

图6 新疆九年义务教育情况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

计出版社。

从表8和图6可以看出,新疆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速度较快,与全国教育水平的差距在缩小。按照教育发展阶段的评价标准,新疆初等教育已达到普及化阶段。

(2)新疆中等教育发展状况

中等教育主要包括高中教育、普通职业中专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等。2006年新疆全区有中等教育学校2101所,在校学生173.9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18.47万人),比上年增长5.8%。

中等教育(含技工学校教育)毛入学率为49.9%。按照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新疆中等教育处在大众化教育阶段。

9、表10和图7反映了近几年新疆中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以及新疆与全国在中等教育招收人数增长率上的对比。

图7 新疆与全国中等教育发展状况对比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

计出版社。

从上图可以看出,新疆中等教育发展速度很慢,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不断下降,成为新疆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3)新疆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状况

高等教育主要包括普通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2006年新疆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0.7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7.21%,因此可以说新疆高等教育处在教育精英化阶段。

11、表12和图

8、图9反映了近几年来新疆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以及新疆与全国在高等教育招收人数增长率上的对比情况。

图8 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增长率 图9 研究生在校生增长率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

计出版社。

从上图可以看出,近年来新疆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发展很快,发展速度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4)企业在岗职工培训和再就业培训

2006年新疆自治区区企业在岗职工培训54.21万人,就业再就业培训35.8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54.26万人,致富技能培训46.71万人,创业培训0.84万人,专项职业能力培训6.91万人。全年新增持职业资格证书人数29.61万人,新培养高技能人才4.57万人。

同时,新疆自治区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再就业培训,2006年全区共培训各类人员191.88万人,完成全年178万人目标任务的107.8%,培训合格率90%以上。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36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3.6%,“405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7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4.67%;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7%。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20万人,完成全年转移就业55万人预期目标的218%。其中转移城镇就业49.2万人,完成预期目标的163%;有组织转移44.6万人,占37.17%,转移外省区就业10.7万人,全区15个地州市均超额完成全年就业预期目标。

2、新疆教育培训发展的质量状况

评价新疆教育发展的质量状况主要从每个教师负担的学生数、万人拥有大学生教师数、高等学校学生数与学生总数之比三个指标进行分析,从表13可看出,新疆教育发展的整体质量不高,与全国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

计出版社。

3、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培训发展状况

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校率很高,这主要是受新疆人口特点的影响,即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2006年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7.57%,因而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质量状况影响和决定着新疆整体的教育质量。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

计出版社。

表14说明,新疆的少数民族教育主要是以初等教育为主,少数民族在校生集中于小学和初中阶段,而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校生很少,虽然从统计数字上看,新疆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依然没有改变少数民族教育的整体状况,少数民族教育还很落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新疆教育培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新疆教育培训发展速度、发展水平以及教育培训质量等诸多方面的分析比较,可以大致看出新疆教育发展的整体状况及其教育发展水平在全国的位置。从教育培训成就上看,近年来新疆教育培训取得了显著成就,学龄儿童入学率已基本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青壮年文盲率不断下降,2004年新疆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7.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再就业培训工作也得到了不断推进发展,2000年至2006年,新疆全区实现就业再就业250.59万人,年均实现再就业35万人以上。然而,总体来看,新疆教育培训发展总水平还很低,各级教育培训发展速度不均衡,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教育结构不平衡

图10从新疆大学生、中学生和小学生分别占学生总数的比重和发展速度上,显示出新疆教育总体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重最大,其次是中学生,大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重最小,从发展速度上看,新疆教育呈现出“两头发展快,中间发展慢”的特点,即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快,中等教育发展速度较慢。

图10 新疆教育发展水平

资料来源:新疆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

计出版社。

2、知识性失业

尽管教育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增加就业机会,并能使受教育者获得高额收入,但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知识失业,即教育过度发展导致许多高学历者找不到工作。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受过相当教育的知识劳动者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这是人力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二是教育过度发展耗费了大量的物质资源,若把这些资源用在他处会产生更大的效益。这种情况可以用图11表示:

图11 教育的社会效益与成本

即社会收益曲线最初上升很快,后来上升很慢,这反映了对初等教育的投资效益很高,小学后的教育投资效益逐步下降。从社会成本方面来看,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社会成本上升缓慢,在高等教育阶段上升得异常迅速,其原因一是对高等教育投资耗费高,二是发展中国家大学常常得到政府的大量补贴。因此,一国的最优教育发展战略应该是为该国全体青少年提供OB年限的教育。超过OB年限,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社会收益,从而增加教育投资将产生负社会收益率。2006年,新疆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数已达到609.94万人,占全国在校生的18.67%,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占全区在校生的27.6%,从在校生人数上看,高等教育人口已占相当大比重,社会所提供的教育机会已远远超过了图11中的OB教育数量,从而必然导致资源配置的浪费,引起教育失业。通常情况下,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公众对教育的需求是无限的,但由于教育投资期限长、收益慢,在落后地区特别是偏远农村,父母往往选择让孩子外出打工挣钱,而不愿进行教育投资,因此造成辍学率高、教育与实际相脱节等问题。

3、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成为新疆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

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新疆整体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职业教育是新疆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2003年,新疆职业教育招生数出现负增长,特别是少数民族在校生较少,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成本高,是新疆职业教育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职业教育除了需要普通教育所需要的基本办学条件外,还需专业实验设备、实习场所及实验实习耗材等,成本开支很大,而新疆职业教育的生源对象大部分是农民、工人或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的子弟,其家庭收入不高,支付能力很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质量,因此职业教育需要更多的政府政策扶持。

四、调研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调研结论

1、新疆人力资源分布特点突出

从民族分布上看,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占绝大多数;从人口数量上看,人力资源供大于求,从空间分布和地区分布上看,人力资源分布不均匀,从人力资源质量上看,劳动者素质不高,专业技术人员少。

新疆人力资源数量多,素质较低。目前新疆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已接近全国水平,青壮年文盲人口逐年下降,虽然专业技术人员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但增速较慢,且高学历人员所占比重较低。从人才分布上看,高学历人才主要分布在教育和卫生部门,科学研究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少。

从人力资源的结构分布上看,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大,但增幅呈递减趋势。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资源主要向第三产业转移。基本与配第——克拉克定理的论述相一致。从产业结构内部来看,第一产业已由单一的农牧经济向农林牧渔业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方向转变。

2、教育培训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途径

教育培训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主要途径,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从新疆各级教育的情况来看,教育与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人均 GDP 水平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新疆教育的发展水平。从教育发展阶段来看,新疆小学教育已达到普及化阶段,而高等教育处在精英化阶段;从经济发展阶段上看,当前新疆正处在从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的过渡阶段,因此新疆的教育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阶段是相对应的。

3、新疆人力资源开发结构不平衡,亟需改善

从新疆人力资源开发结构上看,新疆教育规模呈现出“两头发展快、中间慢”的特点,即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扩大,发展较快,而处在中间的职业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发展缓慢,已成为全区教育体制中极为薄弱的环节。新疆这种人力资源开发的不平衡,导致一方面教育深化,出现知识性失业,另一方面,应用型人才缺乏,远远不能满足新疆经济社会的实际需要。

4、新疆教育培训质量有待提高

从新疆在校生率和人均受教育年限这两个综合指标上看,新疆教育整体发展水平较快,2006年在校生率达62%,少数民族在校生率达87.35%,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49年。但从教育培训质量上看,新疆小学教育质量较高,中等及以上学校教育质量偏低。高校每个教师负担学生数高于全国水平,每万人拥有教师数偏低,教育成就指数不高。体现在就业培训上,新疆就业培训的市场导向性不强,培训的再就业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失业问题仍然较为严重。

(二)加强新疆人力资源开发,促进社会稳定的相关政策和建议

新疆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人口增长过快,劳动者综合素质低,教育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合理,失业率高,教育培训投资效率低下、劳动力流动不畅等。因此,新疆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目标应该是降低人口增长率,提高劳动者素质及智力开发,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教育培训投资效率,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

1、降低人口增长率,提高劳动者素质

人口增长的一个根本原因是持续下降的死亡率和居高难下的出生率。2006年新疆人口出生率为20.82‰,死亡率为7.43‰,自然增长率为13.39‰。人口死亡率的下降是经济进步的必然趋势,因此,减慢人口增长速度的惟一途径就是降低人口出生率。

生育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一个家庭养育子女的成本:成本大,生育率就低;成本小,生育率就高。民族地区出生率之所以高,主要是因为抚养子女的成本很低,因此,控制出生率的关键就是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刺激性措施和强制性措施来提高抚养子女的成本。这些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1)实行特殊优惠政策,扩大妇女的受教育和就业机会 作为母亲和未来母亲,妇女的教育对降低出生率至关重要。教育不仅增加参加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机会,而且还增加劳动报酬,使得妇女在家照料孩子的机会成本增加。此外,政府应为妇女寻找工作提供各种便利,扫除限制妇女工作的一切陈规陋习。妇女就业率的提高无疑抬高了抚养子女的代价。

(2)适当提高各级正规教育的个人学习费用,特别是大学教育的私人费用

私人费用的增加直接提高了家庭抚养孩子的支出。在教育水平与就业机会、收入水平成正比的社会里,父母亲愿意用子女的质量来代替子女的数量。

(3)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特别在落后的农村,由于受“多子多福”, “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影响,父母亲拥有子女尤其是男孩的重要动机是为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如果政府为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生育率就会大大下降。

(4)建立一套计划生育的奖惩制度

国家直接干预家庭的生育决策。对少生子女的家庭在就学、就业上给予优先考虑,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补贴,同时对那些拒绝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实行经济惩罚。这些措施人为地调节养育子女的成本。

(5)改善公共卫生医疗条件和儿童营养状况,提高婴儿存活率

很多经验表明婴儿死亡率的下降与出生率的下降有直接关系。这是因为一般家庭都有一个目标子女数,在婴儿死亡率很高的情形下,父母亲为了保证达到目标数目,只得多生孩子以防不测。

2、增加就业机会

加大新疆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在劳动力供给一定的情况下,努力扩大劳动力需求,具体措施有:

(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目前新疆已形成了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和化工为主导,以煤炭、黑色金属冶炼、农副产品加工、纺织、建材为支柱,包括电力、热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适合新疆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这些部门的发展将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大中专毕业生之所以选择到大中城市就业,不愿到乡镇工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市的高工资使求职者纷纷流向城市,使劳动力就业分布不均匀,失业人员增加。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措施就是实行城市工资的最高限额和收入累进税制。

(3)选择适宜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技术

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必须选择那些使用劳动多、资本少的技术进行生产。首先必须大力发展乡土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其次是从物资、技术和资金上大力支持创办和发展小型企业,因为这些企业一般是劳动密集型的,可以提供很多的就业机会。

3、提高教育培训效率,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

(1)调整教育培训体制的投资方向

长期以来,新疆把教育培训的重点放在高等教育上,其实高等教育的投资效益是很低的,一方面是因为出现了大量的知识失业和智力外流,另一方面是因为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低于中学特别是小学的投资收益率。因此,新疆应放慢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加快中小学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的步伐。

(2)改革各级学校教育培训体制

长期以来,新疆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存在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节的情况,这也是教育投资收益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改革各级教育体制,使之服务于新疆经济发展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

(3)加强少数民族的基础教育,提升新疆整体人力资本价值

由于地域及历史的原因,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仍处于落后状态,特别是南疆地区,城镇化水平低,直接影响了教育资金的利用效率,不能保证教育质量。因此,加强少数民族教育是新疆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

(4)创新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人才是第一资源,解决好新疆人才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有一套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稳定人才的运行机制,并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一套对优秀人才具有吸纳和集聚功能的人事制度。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新疆一度在引进人才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引不进人才”和“留不住人才”两者并存。近年来,随着新疆经济发展及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才引进的数量不断提高,加上国家政策支持,新疆的人才引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4、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近年来,新疆人口净迁移率已超过全国水平,成为我国人口流动较为频繁的地区。人口的合理流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而且有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差距依然很悬殊,户籍制度仍是限制人口自由流动的主要障碍。因此,加强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流动人口管理体系,是促进经济发展并进一步实现人口城市化的必然要求;同时户籍制度改革将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知识、才智、能力创造条件,使人才这种最重要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5、构建适合新疆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模式

新疆应根据实际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在实践操作中,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宜的职业教育培训发展模式:

一是“城乡联动”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充分发挥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主要做法为:政府根据辖区(县)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按专业大类统筹抽调城市相应的职业学校资源,集中力量进行支教扶持,并直接面向农村扩大招生,实现“城乡联动”,城乡合作办学。

二是“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发展模式。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日益扩大,转移就业培训对新疆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有强烈的市场需求,而通过举办短期职业培训可以很好地满足这种需要,这种培训方式不仅突出了职业学校的培训能力,还丰富了职业教育的内涵,是目前较为可行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式。

三是“职成教互动”模式。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之间可以相互沟通、相互融汇,形成“职成教互动”模式。主要方式有:县(市)级职业学校与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结合、中等职业学校与社会培训机构相结合,中等职业学校与社会考试机构相结合等。

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发达地区和城市的转移,为城市发展提供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有利于积极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同时,发展职业教育也是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劳动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五、新疆人力资源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未来展望

在当前我国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强调以人为本的大背景下,新疆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稳定面临着很好的机遇。但同时,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又使新疆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稳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一)新疆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稳定面临着很好的机遇

1、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重视

1999年3月,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提出,要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6月,江泽民进一步提出,要把加快开发西部地区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2000年1月,党中央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西部大开发战略拉开了序幕。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又陆续颁布实施了《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向中西部倾斜的政策措施,尤其是提出了进一步扶持西部省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项措施:

1、努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如期实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目标,强调继续办好内地西藏班和新疆高中班;

2、进一步增加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并加大向西部省份的倾斜力度,进一步改善西部省份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确落实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

3、大力推进民族地区中小学民汉“双语”教学工作,组织实施民族地区骨干教师和“双语”教师培养培训计划,提高西部省份义务教育师资水平;

4、努力提高西部省份人才培养质量,继续做好对口支援西部省份高校工作,实施好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多形式、多渠道地向中西部农村学校输送优质教育资源,加快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

5、建立既面向全国,又倾斜于西部省份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为西部地区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接受良好教育提供政策保障等。

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重视以及对新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为新疆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也为新疆人力资源开发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受到普遍关注

随着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日益扩大,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也日益成为新疆各界领导群众的共识。近年来,新疆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推动新疆的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队伍建设。2000年前后,为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疆经济发展战略转移的具体要求,新疆提出人才资源开发“十五”计划和15年规划,总体战略是在提高新疆各民族文化素质的基础上,重点解决新疆区高级人才匮乏和人才效益低下的问题,同时大力推进人才管理现代化。新疆建设党委办公厅印发的《兵团人才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求真务实、业务精湛、廉洁高效的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一支熟悉市场、具有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的复合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一支门类齐全、技术精通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一支能增收致富、示范带动能力较强的团场实用人才队伍。

新疆各界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的深刻认知与积极行动,不仅促进了新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开展,也为新疆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的深入实践与研究提供了可能。

3、新疆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与教训 多年来,新疆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积极实践与探索,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与教训。经验包括对教育公平的经验、对民族地区教育支持的经验、对教育投入的经验、对大学生就业的经验、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等。教训包括对“双语”教育的总结、对民族学生就业状况不理想的总结等等。对新疆人力资源开发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及对其它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队伍建设经验的学习与借鉴,有利于新疆下一阶段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并能有效避开一些弯路。

(二)新疆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稳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1、经济相对落后的现实将长期存在

相对于全国其它地区来说,新疆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并且在最近一段时间内,要赶上并超过经济发达地区面临很多现实的困难。经济的落后,不仅导致人才的培养缺少足够的资金,在吸引与留住人才方面也缺少有力的竞争力。因为人才流动的一个特点是“马太效应”,越是人才多的地方,越容易吸引人才,经济发展越快,越是人才少的地方,经济发展越慢,越不易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才跟着资本走,资本到哪里,人才就到哪里,这是人才流动的根本所在。新疆人才的大量流失同经济相对落后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据有关方面统计,每年从新疆考到内地院校的学生有1万人左右,毕业后回到新疆的不足一半,回来的基本上是少数民族学生及一些长线专业的毕业生,汉族学生和紧缺专业的学生回来的却很少。 近年来新疆高校虽然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凝聚教师队伍,然而,一些青年骨干教师仍然选择了跳槽,特别是不少高层次人才流失已严重干扰了高校的正常教学。新疆经济相对落后的现实将长期存在,由于经济落后带来的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困难也将长期存在。

2、多民族聚居的现实也给人力资源开发带来一定难度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新疆总人口的60%,目前使用的文字有汉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蒙古文和锡伯文6种。多种文化的同时存在,有其相互促进的优势,但同时也增加了人力资源开发的难度。如在内地学生的教育方面,汉语本身不存在问题,但在新疆就存在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问题,也就是“双语”教学问题。汉语不过关,不仅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同时也给今后的就业带来了很大压力。从目前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速度来看,新疆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民族语言难题将不是短时间所能解决的。

3、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干扰也给新疆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尽管当前新疆社会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各族人民安居乐业,但同全国其它地区不同,新疆地区长期面临“三股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给新疆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新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已今非昔比,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前不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文件使新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国内外敌对势力从未放弃破坏或干涉的企图,他们蠢蠢欲动,只要有机可乘,就会制造事端,影响新疆的稳定与发展。

①该课题为2007年博士后国情调研项目。

课题组成员:潘晨光、娄伟、李萌、李群、马蔡琛、骆克龙、李晓琳、袁媛。

课题负责人:潘晨光 该报告执笔人:李萌、娄伟

②李萌:城市中心2005年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007年出站留所工作。

娄伟:农发所2004年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006年出站留城市中心工作。

上一篇:细菌和真菌的教学设计下一篇:星级酒店复核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