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赔偿法论文范文

2022-05-14

小编精心整理了《行政赔偿法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行政侵权行为都可能会造成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虽然国家赔偿法以法律形式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行政赔偿体系,但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狭小、赔偿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凸显,导致实践中行政相对人权益等不到应有的保障,该选题的针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获得理论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

第一篇:行政赔偿法论文范文

税务行政赔偿行政复议行政处罚听证申请刍议

(一)税务行政赔偿申请一是申请条件。税务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赔偿清求人有权申请赔偿。对下列情形,税务机关不承担赔偿义务:税务机关执法人员行使与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因赔偿请求人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二是申请资料。赔偿请求人应当向税务机关递交《税务行政赔偿申请书》,书写申请书确有困难的,可委托他人代书,也HJ口头申请。三是申请须知。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税务机关为赔偿义务税务机关;两个以上税务机关或与其他机关共同行使职权造成损害的,应共同履行赔偿义务;受税务机关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税务征管权力时侵犯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委托的税务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撤销该赔偿义务机关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税务机关为赔偿义务税务机关,但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就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的时效为二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

(二)税务行政复议申请一是申请条件。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和其他税务争议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依法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二是申请范围。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包括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及退税、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以及税款征收方式等具体行政行为和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征收的单位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责令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存款;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税务机关未及时解除税收保全措施,使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强制执行措施: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拍卖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税务机关作出的税务行政处罚行为: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停止出口退税权。税务机关不予依法办理或答复的行为:不予审批减免税或出口退税;不予抵扣税款;不予退还税款;不予颁发税务登记证、发售发票;不予开具完税凭证和出具票据;不予核准延期申报、批准延期缴纳税款。税务机关作出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行为。税务机关不依法给予举报奖励的行为。税务机关作出的其他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三是申请须知。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申请人提请的税务行政复议的条件和时限:申请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不服的,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确定的税额、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纳税担保,然后可以在收到税务机关填发的缴款凭证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申请人对税务机关作出的除征税、不予审批减免税、不予抵扣税款、不予退还税款行为以外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申请人可以在得知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因不可抗力或者被申请人设置障碍等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申请人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已经受理的,在法定行政复议期限内申请人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申请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诉讼,人民法院也已经依法受理的,不得再申请行政复议。申请复议的主体资格:依法提起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具体是指纳税义务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和其他管理相对人;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申请行政复泌;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申请行政复议;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生合并、分立或终止的,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与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虽非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但其权利直接被该具体行政行为所剥夺、限制或者被赋予义务的第三人,在行政管理相对人没有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单独申请行政复议。

(三)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申请 一是申请条件。当事人要求听证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组织听证。依法应当听证的案件,除当事人放弃听证权利或者被正当取消听证权利外,税务机关不组织听证,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二是适用范围。税务机关对公民(包括个人、个人合伙或个体工商户)作出2000元以上(含本数)罚款或者对法人或其他组织作出10000元以上(含本数)罚款的行政处罚之前,应当向当事人送达《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并告知当事人其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三是申请程序。要求听证的当事人应当在《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送达后3日内向发出告知书的税务机关书面提出听证,逾期不提出的,视为放弃听证的权利。四是所需资料。《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及相关资料。

作者:彭志华

第二篇:行政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完善

摘 要:行政侵权行为都可能会造成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虽然国家赔偿法以法律形式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行政赔偿体系,但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狭小、赔偿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凸显,导致实践中行政相对人权益等不到应有的保障,该选题的针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获得理论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行政赔偿;精神损害赔偿;赔偿标准

作者简介:王敬(1984-),女,汉族,辽宁人,法学硕士,沈阳城市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宪政。

一、扩大行政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当前2010年新修订的《国家赔偿法》对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形仅限于人身自由的保护,忽略了其他民事权益的保护,应该将保护范围扩大,进一步监督行政侵权行为从而保障行政相对人切身权益。应将精神损害赔偿范围扩张至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姓名权、肖像权等民事权利,全面保护被侵权人的民事权利,同时,控制国家公权力机关及公务员合法合理行使行政职权。此外,可以参考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规定考虑将侵犯财产权的侵权行为纳入行政精神损害赔偿范围。

二、拓宽申请精神抚慰金的主体渠道

被侵权人及其亲友享有申请精神撫慰金的资格,在实践中通常被侵权人是申请精神抚慰金的主体。但是如果被侵权人死亡或者因为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不能申请精神抚慰金可由其亲友作为精神抚慰金的申请主体,更有利于保护被侵权人主张精神抚慰金的权益。

三、明确精神抚慰金的标准

针对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当造成严重后果时,需要赔偿精神抚慰金。我国当前立法未对于精神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及标准作出规定,立法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确定精神抚慰金的标准:

第一,考虑受害人所在地的消费水平及收入差距。当前立法规定国家赔偿数额以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倍数为基准,没有体现受害者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收入差距,导致赔偿不合理的情况普遍存在。笔者认为,在确定行政赔偿精神抚慰金的数额时,应该以受害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在确定标准时参考该地区上一年度平均工资水平与个人收入水平,以当地上一年度平均工资为基数,根据实际情况按5至15倍标准进行赔偿,可以避免精神抚慰金数额的任意性以及无具体参考标准的尴尬。

第二,精神赔偿抚慰金制度注重个案差异。由于新法对于精神抚慰金的给付只是用“相应”二字简而代之,很难兼顾到个案中的差异性,笔者认为该条规定过于笼统,在实践中适用性较弱。可以借鉴民事侵权责任法以及最高院对于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司法解释规定,考虑到行政侵权行为的严重程度、手段、行为方式、场合及社会影响,最终确定赔偿金额,而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同时,明确并细化赔偿标准有利于纠纷的最终解决,使争议得到妥善解决。同时,避免行政机关正常工作秩序的混乱。

第三,提高国家赔偿标准,采取赔偿性标准。当前立法明确遵循抚慰性标准原则,当侵权方对受害人采取的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不足以弥补受害人的心理创伤时,国家须对受害人提供一定的精神抚慰金。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赔偿标准应该提高。在确定行政侵权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过程中,国家应按照受害人实际损失给予赔偿,此做法可以更好约束公权力机关合法合理行使行政职权,对公权力进行有效约束,更好地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益。

四、明确造成严重后果可申请赔偿精神抚慰金的情形

立法中更应该明确造成严重后果可以申请精神抚慰金的情形与条件,当前我国立法在这一方面存在空白,导致何种情况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可以申请精神抚慰金并不明确,实践中受害人权益保护适用性较差,笔者认为,应通过立法明确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或者以列举式的形式明确具体情形,例如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人身伤害、部分丧失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造成死亡、精神损害(通过司法鉴定可确认)、侵犯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财产权造成损害的均可认定为造成严重后果可以申请行政赔偿精神抚慰金的具体情形。此规定明确后才会更加有利于受害人申请行政赔偿精神抚慰金。

五、提高维权效率与拓宽维权途径

在新的国家赔偿法中对于赔偿义务机关精神抚慰金执行到位情况进行了期限的规定,直接由财政部门支付赔偿金,避免了机关之间相互推诿,国家赔偿决定执行难的困境。同时,可以缩短精神损害赔偿期限,提高赔偿效率。此外,在立法中还应规定超期支付精神抚慰金的赔偿责任以及赔偿义务机关负责人的行政责任问题。同时,申请人可以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主张赔偿,还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途径主张行政精神损害赔偿金。

行政侵权行为都可能会造成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虽然国家赔偿法以法律形式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行政赔偿体系,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规定还不完善,行政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完善对于行政相对人权益保障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于控制国家公权力机关及其公务员合法合理行使行政职权、文明执法具有积极作用。此外,对于规范正常法治环境、保障行政机关正常执政环境也具有积极影响。

[ 参 考 文 献 ]

[1]薛伟.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17(05):15-17.

[2]郭璟钰.探究国家赔偿法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8(20):24-25+45.

作者:王敬

第三篇:论抽象行政行为的赔偿

【摘要】本文从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出发,笔者认为抽象行政行为就是行政机关的立法行为,再分析中国对行政立法监督的三个主要途径:1、权力机关的监督2、行政机关内部监督3、司法审查;行政机关内部监督的行政复议中可以对行政立法行为具有可诉性,从而引发思考行政行为可诉性后面的赔偿问题的立法规定。

【关键词】抽象行政行为;行政监督;行政立法赔偿

一、抽象行政行为的概述

抽象行政行为渗透在法律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日常生产生活有着重大影响。其实我国法律文件中,没有明确的有关抽象行政行为的法律描述,但其涵义却散见于法律条文之中。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围行政诉讼法》中,以收案范围的方式说明抽象行政行为的部分内涵,即“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在司法解释中也有相应的描述“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二)项规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①’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对象发布的能反复适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所以笔者这样理解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对象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和命令的,笔者是这么理解的抽象行政行为的,抽象行政行为就是行政机关的立法行为。二、中国对行政立法监督的主要途径(一)权力机关的监督

我国《立法法》第59条规定,行政法规起草工作完成后,起草单位应当将草案及其说明、各方面对草案主要问题的不同意见和其他有关资料送国务院法制机构进行审查。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向国务院提出审查报告和草案修改稿,审查报告应当对草案主要问题作出说明。这是国务院的监督。同样是《立法法》第63条规定,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当行政法规与规章不正确或不适当的时候,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也就是说其有一定的监督权。(二)行政机关内部监督

这里主要说行政复议的监督。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上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②。我国《行政复议法》第7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对该规定的审查申请:国务院部门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三)司法监督

我国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的过程中要对规章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对于违法的规章有权不予适用.如果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门制定发布的规章之间不一致的,最高人民法院将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我国虽然规定人民法院在处理具体行政行为的过程发现抽象行政行为确有错误时可以不予适用。最高院还能部分行政立法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裁决。但这只是一种附带性的审查制度,没有将行政立法的司法审查规定的像具体的行政行为那样具体明确。

综述,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行政立法的审查行政复议的监督的主体范围与司法审查、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相比较大,行政复议的监督可以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所以,也就是说抽象行政行为有可诉性,但是可诉以后,如果国务院部门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确实有错误,对于当事人需不需要给予一定的赔偿呢?三、我之见《国家赔偿法》是否规定行政立法赔偿

我国《国家赔偿法》第二章规定的行政赔偿第三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一)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二)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三)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四)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五)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第四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

(一)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二)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三)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四)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由此可见,《国家赔偿法》中并没有对行政立法赔偿做出规定,那么是否应该在《国家赔偿中》规定行政立法赔偿呢?

我认为现在立法条件还不成熟,针对《行政复议法》中附带审查抽象行政行为的赔偿问题而去专门在《国家赔偿法》中制定一章立法赔偿,条件还不成熟,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都有制定抽象行政行为的规范性文件的权利,都有可能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损害,是否也需要纳入国家赔偿?其次,如何确定国家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违法?

如果回答“是”,那么也就是对代表机关行为的限制,当代表机关制定的法律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时,人民可以要求代表机关废除不合理的法律,如果代表机关不遵循人民的意愿,人民可以组织新的代表机关,这显然是不可行的。

如果回答“否”的话,那么也就是要对立法赔偿问题的机关级别、层次作出具体规定。究竟如何规定,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上述可见,这是一个大而复杂的问题,但必须肯定的是,立法赔偿是国家赔偿以后的发展趋势,因为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有利于增强国家机关人员的责任感。这也是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只是规定于内部监督中,没有乃入司法审查。所以,笔者认为最高院,可以先出台一个司法解释,规定附带审查抽象行政行为的赔偿标准、方式、机关,作为今后修改《国家赔偿法》的基石。

注 释:

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②张正钊,胡锦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武思琛雪

上一篇:发现式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商品混凝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