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党组织典型案例

2022-11-16

第一篇:服务型党组织典型案例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优秀案例

余姚团市委实施党团共建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团市委机关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直接担负着团结带领本机关青年党员和全市广大团员青年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同时,依据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性质,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机关党组织的工作和团的各项工作实现有机结合,形成了以党带团、党团衔接的良性互动格局。

一是紧紧围绕党委这个中心,提高思想认识。把团员干部的行动统一到市委精神上来,与党委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是各级团组织和团员干部的基本原则。我们在工作中坚持党建带团建,把党委的重要部署和各项决策贯彻落实到团委的建设中。我们通过组织机关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胡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教育引导大家把思想统一到的党的要求上来,使党的基本路线在团的工作中得到全面落实。1.召开“解放思想再跨越,转变作风再落实”学习实践主题活动会议。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为全市基层团干部作专题报告,详细阐述了如何提高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组织开展“三走三大”思想活力大解放行动(“走进标杆新时期团干标准大讨论”、“走进基层共青团工作大调研”、“走进青年科学发展大问计”),开展“三创三谋”青春建功大增效行动(创新攻坚谋突破、创新统筹谋合力、创新机制谋长效),开展“三优三增”作风建设大提升行动(优化形式增强服务力、优化内容增强发展力、优化机制增强保障力),着力提升团干部整体形象。开展以团干部正风气“六必”规定为抓手,着重优化团干部管理机制,全市团干部要严格遵守正风气“六必”规定,做到严于律己,提升修养,艰苦奋斗,作好表率,切实把心思用在谋事干事上,把精力花在抓落实上。2.开展“五四”系列纪念活动。纪念活动以“青春奉献十二五 彰显活力建新功”为主题,分青春〃活力思想、青春〃活力作为、青春〃活力形象、青春〃活力服务、青春〃活力团队等五个篇章,主体活动内容包括“五四”运动92周年纪念大会暨共青团创先争优表彰会„大会隆重表彰了五四红旗团委、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十一五”志愿服务杰出集体、十大杰出青年文明号、第五届“十路百杰”青年等先进集体和个人‟、万名青少年“重走红色之路,争做红色传人”主题实践活动、青少年“学史明智 感悟幸福”主题知识竞赛、青年“读典明智 感悟幸福”主题演讲赛、中央电视台2011“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余姚分赛区电视选拔赛等。

二是紧紧围绕机关党建这个重点,打造服务型团组织。服务是社会组织的生命,是一切社会组织的价值所在。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从根本上取决于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1.素质提升。年初根据市委和宁波团市委的有关要求,结合本机关实际,确定学习内容,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开展“菜单式”学习。实行定期学习制度。确定每月至少一次集中学习。实行党员“四学”制度。建立健全“述学、评学、考学、督学”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参加学习和组织生活公示制度。2.组织提升。抓好党建责任制落实,抓好机关党组织建设,抓好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按要求召开支委会、党员大会、民主生活会,坚持实施“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诫免制度,开展政治学习以及主题党日活动,支部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党费收缴按规定执行,组织关系及时转接,各项工作正常有序;严格遵守各项“四条禁令”等各类党风廉政法规制度,以完善的规章制度管好人、管好事。严格财务管理,加强对团费、活动经费和各种社会资助资金的有效管理,并大力推行团务公开,使各项评比表彰活动在有效的监督下公正进行。3.文化提升。弘扬“敬业奉献、务实创新、奋发向上、百炼成才”的机关文化理念,组织开展新时期团干形象大讨论活动,实施“天天读书1小时”计划,积极开展“从我做起,对我监督,向我看齐”干部自律教育。组织开展全市共青团青联读书会,邀请市委理论宣讲团团长赵永焕部长作读书报告,重点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受青年干部和青联委员的欢迎。

三是结合共青团工作特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青少年成长成才。在“树群众观念、优三项服务”活动中,我委认领了几项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破解取得了较好的实绩。在深化推进服务和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青年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深化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创业贷款和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导师团、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网络建设等工作;积极培育青年创业项目,通过举办创业蓝海〃青年创业项目大赛、青年发明创新大赛、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和举办“青年职业大讲堂”,帮助青年企业家、创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等群体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在深化推进统筹城乡团建工程方面,通过在城市社区领域,全面推进社区团总支或青工委、区域共建委员会建设,建设“青年网上家园”;在新农村领域,大力推进区域联建方式;在“两新”组织领域,继续推进团建方式创新,推进行业建团、产业建团等方式打造健全有效的组织覆盖体系。通过积极探索团内基层民主实现形式,深化城乡“3+1”城乡百团援建百村行动,深化乡镇(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打造统筹活跃的组织运行体系。通过探索青年社团和青年自组织联系指导途径,打造有序有效的外围组织体系。 四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谋划推动工作。团市委机关党支部围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把机关党建与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投身富裕和谐新余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党建工作的全面活跃促进全市团的建设和各项工作的蓬勃发展。

1.推进青年就业创业工程。通过向基层青年赠阅《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知识问答》等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活动来激发广大青年的创业热情,营造了创业成才的浓厚氛围;制定农村青年培训计划,联合一职校、三职校、乡镇劳动保障中心在全市开展农村青年培训。上半年,全市各级团组织组织各类培训31场次,参加培训人员达700余人,落实培训经费7万余元。我们整合了全市诸如余姚科农獭兔养殖场、宁波明凤渔业有限公司等15家企事业单位作为我市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联合市人事局,开展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规范化建设活动,经过推荐、公示、评审等程序,评选出5家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市财政每年给予1万元的工作经费补助,并对见习期的青年给予每人每月500元的生活补贴。

2.促进青年文明工程。一是生态环保活动。在“3.12”植树节期间深入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和“双节双整治”活动,在新建广场上开展青少年生态环保宣传活动,现场还招募了20余名生态环保志愿者,近300人参与了承诺签名。联合环保局在“6〃5”世界环境日开展广场活动,近500盆绿色盆景被交换一空,1000余只环保袋也全部派发完。二是志愿者行动。上半年,先后组织开展了“阳光帮扶万家行”新春送温暖、“三五”学雷锋大型广场志愿服务集市、“6〃5”世界环境日环保宣传志愿服务等大型志愿服务活动。三是青年文化活动。开展了“余姚市十路百杰”评选活动;四是手拉手活动。以进城小公民、农村留守少年儿童和特殊困难少年儿童群体为重点,在全市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手拉手”实践活动。继续深入推进青少年大型校外公益培训计划,继续开展选送200名农民工子女、低收入农户少年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到市青少年宫免费接受校外教育。组织开展“流动青少年宫”进民工子女学校活动。

3.扎实做好青年服务工程。在全市各级团组织深入开展“服务基层年”活动,组织广大团干部蹲点基层、深入青年、走进企业,广泛开展调研活动;组织开展科学发展观宣讲教育、民主恳谈会、送温暖办实事活动。一是制定完善《联系服务基层行动结对表》,确定机关干部每人联系若干市直团(工)委,并制定走访制度,定期指导基层共青团开展工作。二是结合自己具体负责的工作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每人完成一篇调研报告,为共青团工作提供具体的指导;三是组织开展讨论,引导基层团干部充分认识全市共青团工作的现状,全面掌握青年最关心的突出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有实际作用的参考意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4.积极落实青年志愿工程。围绕参与省文明市创建,开展十万团员青年争做“文明出行践行者”活动,并以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爱心之水,和谐之源”志愿服务流动集市、“朝夕相伴共增辉”双向联动服务活动、康复助残志愿者行动等为主要内容,集中组织开展了“青春文明同行,共创幸福和谐”主题系列活动。同时,启动了“团旗舞动新余姚,青春建功文明城”主题活动和青年文明号城市文明先锋行主题实践活动。围绕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以完善志愿服务机制为和志愿参与海洋经济为重点,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制定并实施《外来务工志愿者星级评定标准》,落实了全市注册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期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5.2万元/人,推进消防安全、社会平安、绿色环保、法律援助、无偿献血、扶贫助困、抢险救灾等志愿服务组织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培育外来务工人员志愿服务行动和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等特色品牌,圆满完成第二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志愿者行动和“志愿者情暖回乡路”外来务工人员志愿服务活动。

一、基层组织设置方面。推动团的新领域组织设置与党的新领域组织建设相衔接,促进团的组织覆盖。在“两新”组织团建方面,坚持依托党委力量,推动整体建团。在市级层面,与组织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了解掌握“两新”组织党建情况,坚持党建带团建,在“两新”组织党建推动的同时逐步推进团组织建设。在非公企业方面,在建党组织且符合建团条件的先行覆盖,积极依托专业市场、工业功能区、特色街区等,采取单建、联建、挂靠等形式,推动非公企业、行业协会和产业链建团,在新社会组织建团方面,整合余姚生活网、余姚E网等网络资源,加强对青年版主、青年博主、青年网络评论员等青年网络骨干人才的联系和引导,充分发挥他们在青年网民中的正面影响。市级层面主要依托党员服务中心和青年中心联动党团共建,城区团组织有效参与推动,在前期排摸的基础上,对于城区四个街道辖区范围内符合建团条件的理发店、健身俱乐部、影院、培训学校、购物广场、自由天天、屈臣氏等30余家商家,按照属地管理和青年中心活动整合的原则进行逐步团建,目前已经建成有17家共计300多名团员青年。

二、民主建设深化方面。推动团内民主实践与党内民主实践相衔接,促进团的民主运行。一是着力开展基层团组织直选探索。在08年村级团组织实现直选的基础上,今年我们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全市村级团组织换届直选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今年村级团组织统一实行直选换届,在2010年在马渚镇试点开展了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今年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和开展乡镇、街道团委统一换届的通知》,全面开展基层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二是积极发展基层团内民主。进一步完善市、镇两级团代表常任制,所有乡镇、街道都要实行团代表常任制,并且发挥作用,重点在“三联系”制度、调研和建议案制度、活动制度等方面深化落实;三是以青年民主议事会为方式,搭建青年民主参与基层党务、政务等重大事项决策监督的平台。

三、队伍建设推进方面。一是推动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与党组织党员发展工作相配套衔接,促进推优程序规范。要求基层党团组织每年按本单位团员总数的20%比例制订推优入党规划,并与党组织发展党员规划接轨,规范推优程序;特别是在团组织格局创新的基础上切实组织好各乡镇增配的兼职副书记和委员推优入党工作。二是推动共青团推干荐才工作与党组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衔接,促进团的队伍建设。由团市委和基层团委建立二级青年人才信息库,定期向市委组织部和有关党组织推荐A(副局级后备干部)、B(经济类人才)、C(村级后备干部)、D(团的后备干部)四类人才各30人。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组织开展了2011年“十路百杰”青年评选;同时,建立市直属团干部协管档案,积极为团委书记落实政治经济待遇。

四、党团资源共享方面。一是农村团员家庭教育活动点与农村党员教育活动点相衔接,促进团员学习教育。上半年共设置21个团教活动点,定期开展政治学习、创业技能培训、民主参与和民主议事、弱势群体帮扶等八大类活动;开展团员进党员教育活动点、党员进团员教育活动点的“双进”活动。通过“双进”活动,使团员在党员教育活动点接受党的政治生活的熏陶,使党员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教育引导。二是青年中心建设与党员服务中心建设相衔接,促进团的阵地巩固。在市、乡镇二级有条件的党员服务中心中设立青年窗口,使党员服务中心的阵地资源和硬件设施资源与青年中心实现共用共享。目前,已建青年窗口和青年中心的党员服务中心已有4家。三是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与党员志愿者队伍建设相衔接,促进团的联合协作。开展党团员共做志愿者活动,上半年在市委组织部的支持下,将各单位、部门建立的党员志愿者队伍逐渐纳入市志愿者协会的统一管理;并且以市党员咨询服务中心为固定阵地,开展定期化、长期化的“周六”党团员志愿服务活动、志愿直通车开进新农村活动,上半年共举行了4次。

会议要求,各基层团组织要牢牢把握“讲品行、做表率,推动科学发展;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效服务青年,争创一流业绩”的总体目标,在全市团组织中开展创建先进基层组织和争当优秀青年活动,不断激发各级团组织工作热情,不断提升共青团工作水平,不断扩大基层团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以创先争优为契机,扎实开展好“三个一”活动,即打好一个球(篮球或气排球)、学好一本书(《基层团干部工作手册》)、办好一个班(优秀青年代表和基层团干部培训班),推动群团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在“两新”组织、商务圈、农村专业合作社等新领域建立健全基层团组织,加强群团组织的班子、阵地、活动、制度、保障的规范化建设。团市委和群团组织协调配合,共建组织、共建队伍、共建阵地,进一步建立共建机制,形成争创合力。以党组织的创先争优带动群团组织的创先争优,以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带动全社会创先争优,不断扩大活动成果,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党组织党员服务群众典型材料

光明村党组织党员服务群众典型经验

为进一步发挥农村党组织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让农民群众幸福安康,针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需要,我村对进一步发挥农村党组织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出现的典型经验如下:

促进我村经济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理清发展恩路,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我村立体葡萄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党组织要在我村重点经济项目和特色产业中发挥作用。不断探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子,解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增强凝聚党员群众的能力。切实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经济发展的方式,充分运用协商引导、示范服务、利益推动等工作方法,为农村党员群众提供实用技术、生产资料、市场信息等服务,提高农民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能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

管理社会事务。我村基层党组织不断完善村级事务管理制度。认真组织开展和谐村、文明村、平安村、等群众性创建活动,发现并宣传各类先进典型。要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创新工作方法,努力从基础设施、教育文化、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方面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目标。

服务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村党组织把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水平。要坚持和完

善“民情恳谈”、“民情日记”等制度,形成群众意愿表达和党群沟通协调的有效机制。要推行党员公开承诺制,明确承诺主体、对象、内容、时限、服务方式并向群众公开,进一步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把党建工作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推行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引导各种资源向农村倾斜。坚持开展以“上级党组织为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服务”活动,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制度,搭建服务党员群众的平台,构建为民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好党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构建和谐农村。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加快农村交通、能源、水利、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大农村入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农村出生人口素质。大力推进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村环境卫生及村容村貌整治行动,促进农村面貌改变。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深入推进平安村创建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篇: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典型---西来村

坚持“20字方针”,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扬中市西来桥镇西来村党委

【案例背景】

伴随着“苏南现代化”的进一步实施,为西来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西来村党委通过调研,总结制约本村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服务体系不完善;

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针对上述问题,西来村依靠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党的组织优势,以“20字方针”为指导,团结和带领全体村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旨在借助“苏南现代化”的东风而实现本村经济乘风破浪,再上新台阶。

【主要做法】

“20字方针”主要是指“产业强村、服务稳村、生态建村、文化兴村、民主治村”。

一、产业强村

以新一轮“三增”主题活动、村级“四有一责”主题活动为载体,发展本村经济。对靠近238省道的老厂区厂房进行修葺并对外出租,盘活闲置资源。随着和润粮油等大项目也相继入户西来桥,建“三产服务中心”,吸引一

2些外地餐饮服务行业来投资兴办餐饮服务场所。在人民西路建750 m七间三层的物业用房,将原文化站的地皮跟原日新齿轮厂厂房、资产进行变更,将原来的老年协会进行出租,到2013年底全村各项租金收入达70万元左右。

二、 服务稳村

西来村党委以为民为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问需于民、坚持问计于民、坚持问政于民。通过每月20日的“党日”活动,与本村党员进行座谈交流,通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走访,了解村民生活困难,并及时予以处理、解决。继续坚持本村服务十大体系:基础建设,水利建设,村建、土管,计划生育,民事调解,环境整治,拥军拥属,扶贫济困,卫生健康,文明新风。先后获得省级和谐社区、扬中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镇先进基层党组织、镇行政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三、 生态建村

结合环境整治对

一、二级河、村前埭后老河沟进行全面清淤,共建泵站9座,改造新建坝头、涵洞72座;固定沟、渠28条;新建机耕桥大、小型合计35座;河道疏浚整治1万米。铺设改造高标准水泥路面150000余平米,道路、河道两旁种植香樟等美化树6000余棵,紫薇、广玉兰、黄香球等花卉5200株。继续对全村

一、二级河两侧,进行绿化,面积达40余亩。先后获得省级三星级康居示范村、省级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试点村、省级生态村、镇江市康居示范村、扬中市村庄整治示范点、、镇江市文明示范特色村镇。

四、 文化兴村

农村文化建设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西来村先后建设扬中市特色文化广场,成立西来村舞蹈队、象棋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秧歌队、腰鼓队等。建设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设棋牌室、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等。在村委二楼设有专门农家阳光书屋,收藏包括文学、政治、科普等各种书籍约3000余册。先后获得镇“迎新春象棋比赛”团体第一名,镇第三界农民舞蹈大赛三等奖、镇秧歌舞比赛三等奖、镇“三八妇女节广场舞”一等奖。

五、民主治村

建立联系群众机制。通过“民情E通”、“远教平台”“一对一帮扶”等长效机制,固定基层党员干部联系帮扶有困难的村生活困难、身体残疾家庭,从制度上做到接地气、听民生、解民忧, 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建立协商对话机制。通过召开民情恳谈会、民情对话会、民情征询会等,收集民情、民意。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西来村党委大力推进民主监督,定期在村公告栏、各个村民小组人流集中的地区张贴公告,让村民更好地了解村当前工作动态;同时也通过“远程教育网”“12349网上社区”等网络平台进行公开村当前工作动态。对本村财务进行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村民监督。

【案例分析】

“20字方针”紧扣发展主题,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围绕群众所求所需,实现基层党组织与经济建设的有效对接。西来村党委通过实施以“20字方针”为指导的发展思路,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带动农民创业致富,进而带动本村各项工作生机一片。此方针的实施,不仅使得本村经济

发展活动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同时也得到本村其他党员以及村民的好评,并积极配合,减少了实施过程中的阻力。

【服务印象】

西来村通过实施“20字方针”,在街上修了新门面房,我和妻子联系村委的人,租过来,开一个小的服装店,现在经营状况很好,效益很好,比在外打工好多了,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起来了,很感谢西来村委会。

个体经营者

陶静华

以前家里附近厂比较多,门前的小水塘水很脏,通过村里治理,现在水很清,我们经常在水塘里洗衣服,洗拖把,多亏了西来村委的治理。

西来村5组村民

倪灯英

第四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典型案例(推荐)

“企社共建” 探索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新模式

2009年以来,叙永县震东乡永兴村构建“企社共建”这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新载体,使学习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高效的多方联动,切实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学习效果,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一、 背景与起因

由于受区位条件、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制约,震东乡永兴村干部们白天处理村社事务,晚上看电视成了唯一选择,再加上村级干部重实干轻理论、重实践轻学习的现象普遍存在,学习观念相对淡薄。因此转变学习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切实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成为震东乡永兴村正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再加之永兴村企业数量较多,村民时常会与辖区企业涉及一些矛盾纠纷,甚至出现阻工等现象。后经灯盏坪煤矿党支部与永兴村党支部商议,达成一致建立以“企社共建”为载体的共同学习、互利的新型学习型党组织。

就此,该学习型党组织围绕创新团队学习主题,设计“企社共建”载体,运用“企社共学”、“以讲促学”、“以写促学”、“寓教于乐”等学习方法,不断增强学习的压力和兴趣,有效实现了“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使学习内化为村干部的自觉选择,使主动学习在广度乡蔚然成风。市县组织部多次调研了该乡“企社共建”的做法。

二、做法与经过

企社互动--拓展学习对象。“企社共建”成立于2009年初,是原先村党支部“升级版”,升级后的“企社共建”扩大了参与面,参加

范围包括村四职干部、大学生“村官”、 企业党支部成员、企业职工等同时还邀请当地的部分村民参加。学习型党组织每周安排一个晚上在村公所开展学习活动,经常性、高频率地让干部“讲”、让干部“说”。让干部“听”,还要接受台下其他党员群众的提问。加强学习的压力和动力。活动开展以来,每月编辑一期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快报。“企社共建”已经成为震东乡乡村党员干部耳熟能详的话题,初步形成了干部一体、干群相融互动学习的局面。

专家导学--丰富学习内容。每次确立一个主题,内容包涵当前乡政府的中心工作、企业、村社的难点热点问题,学习内容丰富充实,不但有基层组织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社会焦点问题,还有各个层次对各自工作、学习心得的经验性介绍和对问题性的剖析与求证,确保各类学习对象有合适的学习内容。主要采用“请进来”的方法,灯盏坪煤矿拔出专项资金,为不同层面和类别的人群购买了一大批好书,并针对山区群众缺技术、少指导的实际,专程邀请相关部门专家到村活动室甚至田间地头为农民群众因地制宜讲解致富信息、开展技能培训和解答生态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疑难杂症。乡村论坛的干部群众通过这个学习和锻炼的平台,基本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寓乐于学--拓宽学习方式、地点。为了增加学习对干部的吸引力,变换学习地点,开展各种趣味学习,通过寓乐于学的方式,变满堂灌为娱乐学,大大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让学习成为轻松、快乐的事。通过学习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增强了大家的协作与团队精神。

三、成效与反响

震东乡永兴村的灯盏坪永兴村学习型党组织“企社共建”已成为市级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

一是“主讲”引学,营造了“学习兴趣浓、发展思路清”的氛围。每次学习会之前精心准备学习内容,认真学习,认真笔记。做好总结,并将所学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二是“经验”导学,确保了“学、说、干、想”的无缝对接。学习型党组织不仅要扩大干部群众的知识覆盖面,而且要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团队”共学,推动了全乡重点工作大幅提高。适应了不同干部的兴趣需求,真正激发了学习的动力,提高了个体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注重“团队”共学作用,做到了“学习讨论一个都不少、发展进步大家齐加油”,活动中的互动环节,既增加了趣味性又增强了大家的协作与团队精神,大大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了山区乡镇各项工作进步的助推器。

四、探讨与评论

震东乡永兴村开展“企社共建”已形成有效机制,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关键是要根据不同团队的自身特点,设计相适应的学习方法,加上以制度形式巩固深化并长期坚持,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篇:组织格局典型案例

团县委员会组织格局创新典型案例

为完善共青团乡镇基层组织建设,深化“桥头堡”前移工程。今年以来,团xx县委,采用“1+3+X”选配模式,即团委书记1名,在校大学生、银行信贷主管、外出务工青年各1名和热爱共青团工作、政治觉悟高的其他优秀青年X名,进一步完善了乡镇团委编制外副书记72名。新增的编制外副书记紧紧围绕扩大组织覆盖、增强团员意识、发挥带头作用主题,不断深化共青团四项基本职能,有效拓宽了基层团组织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沟通渠道,推动全县团的工作走向活跃。

一、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凝聚力和活力

1.扩大青年组织覆盖面,增加联系青年渠道。当前,抓好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和进城务工青年的团建工作,不断扩大团的基层组织覆盖面是新时期团建工作首要任务,也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两个全体青年”要求的体现。团县委在充分挖掘青年聚集、沟通、交流、联络的内在一致性因素基础上,加强情感沟通和有效服务方式,注重探索建团模式,延伸联系服务团员青年的手臂。如镇推行独立建团模式分别在果业、果蔬、药业等规模较大、团员青年数量较多,生产经营和职工人数相对稳定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团支部;同时还通过前期摸底调查、沟通合作在无公害蔬菜基地金鑫合作社新社会组织中建立了团组织;谢晓珍根据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实行联合建团模式在白沙镇成功建立竹鼠养殖协会团支部;另外,我县的外出务工青年编外副书记等12名利用同城交友结伴、老乡会联谊会等方式在分别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建立起外出务工团组织130个。

2.借助基层党组织阵地,大力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提升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在校大学生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充分利用在校期间所学的文化知识在每年的寒暑假期间回到家乡参与“党团共建—基

层团组织活力工程推”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一是依托远程教育平台为新上任团干部上培训课,接受培训率达100%;二是通过互联网、QQ群、微博等新型媒体,县、乡、村三级100%建立“虚拟团支部”。三是协助村级团组织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开展创业“一助一”计划,建立一个村级创业青年人才库,组织一次小额信贷调研和政策宣传,搞活一个“青少年之家(农民工子女远教小屋)”、开展一次外出务工或种养经营技能培训、组织一系列“红色七月”青春报党恩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基层团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 另外,机关事业单位的部分编外副书记充分发挥组织干事这一优势,立足本职,扎实推进党建带团建,努力做好推优工作,使24名青年成功加入党组织。

二、开展就业创业,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1.整合政策资源。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团县委充分利用部分部分编外副书记在村级工作的有利条件,加大宣传力度,坚持由团干带头,各乡镇共同开展的工作思路,把各项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宣传到广大青年中去。葛坡镇兼职团委副书记是农业服务中心及扶贫办主任,他充分利用村级服务站、远程教育网点、村级信贷点,有针对性地在创业就业、产业技术培训方面,开展青年创业贷款政策宣传100余次,入户走访20余户,联合镇农业局、畜牧局开展脐橙、猪种养技术培训10期授益80余人。

2.整合物质资源方面。到目前为止,全县团委编外副书记围绕“青年创业带富工程”,发挥联系、协调作用争取有关部门开展1800人次的就业创业培训,新建了5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扶持了20名青年创业带头人,为325名青年发放了小额贷款706万元,带动1000名青年就业。葛坡镇编外副书记王高峰充分利用自己在农村信用社信贷员的优势作用,积极联系经融部门、财税部门、企业等,为该村32

户种养殖户争取青年创业小额贷款127万元;莲山镇编外副书记结合“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整合资金3.3万元开展活动30场,帮扶困难青少年80人。古城镇编外副书记罗艺联系小阳彩印包装有限公司在高考期间投资5000元租赁公交车免费接送考生200人。

3.整合人力资源方面。县团委通过教育系统的乡镇团委副书记组织30名志愿者,投入我县“3.5”志愿服务日与“五四青年节”志愿服务工作。镇编外副书记组织30多名学生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福利镇编外副书记唐九军利用组织干事优势于4月5日组织该校团员、青年志愿者20余名在福利镇街上清扫垃圾。

4.整合智力资源方面。镇编外副书记联系村村支书结合创业经历和作为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技术专长和社会影响,积极组织开展实用种植培训,介绍土地流转之创业路,带动青年创业致富。生态种养长廊协会发挥技术专长,积极开展农村青年种养适用技术培训,带动青年创业。

上一篇:分析某行业的网络营销下一篇:房屋租赁合同个人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