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失范现象探析

2023-04-02

第一篇:新闻评论失范现象探析

明星涉毒报道中的媒体失范现象探析

张秀丽,女,南通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摘要:我国的新闻媒体在报道明星涉毒事件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失范行为。媒体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对花边新闻的炒作上,而忽视了其本身所承载的社会批判功能和社会舆论导向功能,可见我国媒体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缺失。

关键词:明星涉毒报道,媒体失范,责任感,媒体角色

近年来,一些知名演艺人员频频被曝光与毒品有染,而新闻媒体在对这些明星涉毒事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失范行为,比如媒体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对花边新闻的炒作上,只顾“奋力”夺取点击率以获取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其本身所承载的社会批判功能和社会舆论导向作用。更甚者,有些媒体变成了普通看客凑热闹、煽风点火,拿吸毒明星做消费品。诚然,一些突出的问题亟待重视并解决。

一、媒体失范之表现

首先,严肃新闻娱乐化处理。涉毒、吸毒违法等新闻报道本属于含有司法案件性质的硬新闻,当其主体转变成本就带有娱乐色彩的明星,此类报道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软化”的现象,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大部分新闻媒体将明星吸毒完全当做娱乐新闻来报道,如很多媒体将注意力放在了柯震东吸毒是否因与萧亚轩分手等花边新闻。此外,在媒体的渲染操作下,涉毒的明星一时成为全民娱乐的对象,淘宝网居然出现柯震东同款囚服,媒体自然没有放过这样一条娱乐大众的新闻。又如,微信朋友圈盛行的各种与明星吸毒相关的小游戏,“从张默图片里找出房祖名”这样的小游戏一度成为网友竞相参与的热门游戏,此时,吸毒违法这件事的恶劣影响似乎已经被大众遗忘。媒体在报道过程中的议程设置是否恰当,舆论引导是否正确值得人们深思。

其次,媒体角色错位。我国的新闻媒体作为舆论的导向者,在报道此类事件的过程中弱化了“吸毒违法”这个重点,反而连篇累牍地披露明星被抓的细节,挖掘明星吸毒的原因,甚至于曝光看守所的条件。媒体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寄托在对娱乐八卦新闻的炒作上,而忽视了其本身所承载的社会批判功能和社会舆论导向功能。比如“房东”吸毒事件的报道,与其说是媒体对热点的追踪,倒不如说是对热点的利用。在媒体面对明星吸毒事件如获至宝甚至狂欢的时候,受伤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假如明星们言行举止与大众切身利益、公共利益并没有关系,新闻媒体就没有必要把这些都曝光在受众面前。但是一些媒体就是喜欢去窥视明星的隐私,心甘情愿让自己低俗化。对有关明星的新闻,媒体就喜欢去挖掘,甚至于无中生有,胡编乱造,于是失范报道就开始大行其道,并越演越烈,越来越多。而新闻报道中这种曝光明星八卦的版面太多无疑会有损媒体的形象,虽然表面上暂时获得了经济效益,但很难达到经济效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

再者,媒体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失。无论是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还是以信息海量著称的互联网络和新兴的手机媒体,受众只能够在这些媒体所提供的内容中进行选择,而作为受众来说接受信息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在这样一个现代信息社会中,媒介所创造的“拟态现实”就是受众眼中的社会现实,媒介信息对人们如何理解和认识周围环境是[1]重要的参照系。有些媒体在报道明星吸毒的过程中过多地打着将事实公之于众的使命大行其道,譬如“房东吸毒”事件中媒体争当福尔摩斯对有关明星吸毒原因的猜测与挖掘,竭力去曝光吸毒被抓的细节以及看守所条件等去争夺收视率,媒体的社会良知与社会责任何在?此类报道只是迎合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并未承担起媒体应有的引导大众、提升大众的责任,这也是一种媒体失范的表现。

二、失范现象之成因

首先,涉毒主体的明星身份意味着轰动的“明星效应”。明星动态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热点,尤其是明星的负面新闻,更是传媒竞争中媒体吸引受众眼球,争抢发行量、收视率的“杀[2]手锏”。在激烈的竞争中,为抢夺收视率或者点击量,一些媒体认为正面报道难以引起轰动,因而不惜剑走偏锋,打擦边球,罔顾自身所承载的引导大众、提升大众的责任,寄希望于明星的负面新闻来达到“奇兵”的效果。作为企业化经营的媒体,自负盈亏,要想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生产出能吸引受众眼球的新闻。受众对柯震东、房祖名等涉毒明星的浓厚兴趣左右着媒体的报道内容,只有抓住受众眼球,才能获得经济效益。迎合受众兴趣,这也是与媒体的利益相关的企业和广告商的要求,媒体要依赖广告维持经营,媒体是否能够吸引受众决定着广告商是否愿意为其投放广告,所以,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而言,

[3]传媒大肆地报道明星涉毒丑闻更是有它坚定的动力。

其次,部分媒体从业人员法律知识的欠缺。很多编辑在明星吸毒事件曝光后没有第一时间将新闻报道与禁毒教育以及普法知识相结合,而是去探讨明星的家庭教育问题,挖掘明星吸毒背后的真实原因。比如房祖名涉毒事件一出就有媒体借其父亲成龙的声名大做文章,演员张默因吸毒被拘捕,一些媒体也是不惜将其生母和前女友扯进公众视野。正是因为很多新闻记者和编辑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法律知识教育,所以在面对此类事件的时候没有将之与法律联系起来的意识,反而无穷无尽的去报道明星的花边新闻,将引导大众的责任抛诸脑后。此外,媒体从业人员法律意识的欠缺还表现在报道中的用词不够准确。比如媒体在报道柯震东吸毒事件时,犯了两个常识性错误:一是“柯震东吸毒被刑拘”。二是“藏毒50克可判死刑”。首先,在我国,吸毒属于违法行为,但是还没有形成犯罪,吸毒的后果是承担行政处罚而非刑事处罚,两者不能混淆,所以“柯震东吸毒被刑拘”这种说法是严重错误的。另外,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条之规定,“非法持有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

[4]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5]所以,“藏毒50克可判死刑”的判断也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再次,媒介属性的错位。媒体本应兼具“两重属性”,即社会属性与经济属性的统一。然而,在明星涉毒事件的报道中,媒体的经济属性被过度渲染,社会属性则被极大压缩了。明星涉毒事件一经爆出,各大媒体便纷纷抓住机会大肆渲染地进行报道,因为吸引了受众的眼球就意味着赚取了收视率与点击率,也意味着潜在的巨大的利润空间。比如“房东”吸毒事件的报道,与其说是媒体对热点的追踪,倒不如说是对热点的利用。在媒体面对明星吸毒

[6]事件如获至宝甚至狂欢的时候,受伤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导向是根本,市场是条件,市场要服从服务于导向。只有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报道质量,才能扩大影响,赢得受众喜爱,促进发行量、收视率的上升,这样会更加吸引受众,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公共效益的平衡。

三、失范形成的负面效应

第一,侵蚀社会风气。受众长期接受媒体关于明星不良行为报道的话语影响,会使一些是非辨别能力不强的受众渐渐被麻醉,如果不能让受众正确认识到吸毒的危害性之大,不向受众普及禁毒知识,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由于明星群体属公众人物,他们对社会有示范效应,特别是他们的粉丝容易产生模仿效应。媒体对涉毒明星的吸毒细节、吸毒原因、家庭教育等的大肆渲染,会导致涉毒明星的不良示范效应的不断扩大化,给受众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暗示,很多明星都是这样的,这样的做法很正常。长此以往,新闻媒体依然偏重报道明星如何吸毒,与其朋友吸毒的过程,吸毒的原因,是否因为失恋或者压力而吸毒,以及去探讨明星家庭的教育失败等,殊不知,无止境地报道这些只会麻痹受众,摧毁社会上一些意志力不坚定的受众的正确价值观,久而久之,社会风气就会被侵蚀。

第二,误导青年群体。明星作为社会公众人物的特殊身份,是许许多多青少年学生十分崇拜和追捧的偶像。偶像们的吸毒涉毒等违法行为,对于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据记者采访潮州市区几个中小学生对于“明星涉毒”问题的看法,其中竟有学生表示,即使偶像违法,也仍然是其偶像,这根本不是大事。柯震东涉毒被抓后,微博上也有许多注册资料显示就读于某学校的粉丝发出“穿囚服也帅”、“吸毒也支持你”的力挺。可见青少年群体对偶像的追捧已经近乎盲目化,他们需要媒体肩负起引导大众的责任,正确地引导舆论,让青少年理性看待偶像的行为。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公众人物在涉毒后,往往为自己寻找自认为合理的吸毒借口,这令青少年本就没有定型的是非价值观再次受到冲击。李代沫曾表示,由于事业不顺,为了缓解工作压力,在朋友的介绍下沾染上毒品。除了此类“缓解压力说”,更有诸如宁财神、张元等需要创作的公众人物抛出的“寻找灵感说”。宁财神甚至在被拘留释放后宣称“不后悔”,并在微博上公开探讨“大麻在中国合法化”的问题。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务必要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偶像的吸毒行为。

第三,损害媒体声誉。新闻媒体不但是社会的瞭望者和监督者,同时也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负责任的新闻机构或者新闻媒体会得到受众的认可和追捧,然而当新闻媒介的报道错位或者越位,很快地也会遭受社会各界的谴责和抨击。媒体人长期生产有失规范的新闻产品,可能导致对新闻专业素养底线的冲击与损毁。新闻从业人员以及媒体对事实准确性、真实性的要求与标准开始放低,自律意识与他律意识变得麻木。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以及新闻工作者们注意到这一媒体失范现象,其负面影响也渐渐浮出水面,针对如何消除“媒体失范”现象负面影响的切实可行的对策正在源源不断地被提出来。

参考文献:

[1]牛光夏.媒体天职与媒体失范[J]. 青年记者. 2009,03:48 [2]宫笑梅.娱乐报道失范现象浅析[J]. 新闻战线.2009,09:34 [3]邓丽红.影视明星负面新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25 [4]岳益民.毒品犯罪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24 [5]王祥. 网络媒体在明星吸毒报道中的角色错位与应对[J].新闻研究导刊.2014,16:58 [6]赵振宇.网络媒体社会责任探析[J].青年记者.2009,18:35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南通大学社科基金项目“使用与满足”传播学视域中的余华小说研究(项目号YKC16050)的阶段性成果

第二篇:国人旅游不文明现象新闻评论

如何看待国人旅游不文明现象?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就成了一项休闲放松的优先选择活动。可是说到旅游,就不得不提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而其中可谓人尽皆知的人群就是中国游客了。那究竟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人旅游不文明这一现象呢?

“中国游客大闹亚航航班热水泼空姐扬言炸飞机”,京华时报报道,2014年12月11日,在从泰国曼谷飞往南京的亚航航班上,两名中国游客因提供热水及找零问题与空姐产生冲突,男游客将垃圾倒在过道上乱踩并辱骂空姐,女游客将一整杯热水泼在了空姐身上。“新婚夫妇大闹机场蜜月游竟成了拘留”,南海网报道,2014年11月23日,海口市美兰国际机场有一对新婚夫妇因不满航班延误耽误蜜月行程而堵塞登机口。警方在劝说无效后决定将其带离现场,被激怒的男子谩骂民警,后来突然倒地作发病状;女子则推搡抓挠民警,撕扯民警的领带、警号,后来竟把撕扯下的警号塞进自己内衣拒不交还。诸如此类的新闻在近年来比比皆是,中国出境游人数增加的同时,更多的不文明行为传播至海外。而与此同时,“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等这种仅以中文标示的警告牌更是在海外国家屡次出现。但是不仅仅是国外,在国内,这些不文明行为依然存在。“颐和园绿地成‘公厕’? 至少十名男性游客当众小便”“杭州西湖成了‘洗脚池’大煞风景”这些惹人厌的不文明行为碍的不只是外国人的眼,更丢了中国人自己的脸。

虽然我们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不文明的游客有很多,有素质的游客也仍存在。“帕劳:黄渤潜水捞到‘中华’烟盒”,2013年,演员黄渤在太平洋岛国帕劳度假时,在其微博中晒出了中国游客随手乱扔垃圾的照片,并用委婉的话语劝诫国人游客不要丢了中国这两个字的脸。但是由于这些旅游不文明行为太多,以至于似乎外国人一说起中国游客就想到了“粗俗、不文明”这些词语。比如说“中国游客卢浮宫泡脚事件”,起因是一组照片蹿红网络:法国卢浮宫水池上,几个中国人正在泡脚,旁若无人、怡然自得。无论是国人还是外国人一见到这组照片就不停地批评中国游客素质低下,然而这组照片中“泡脚”的人还有不少外国人。那为什么挨骂的却只有中国游客呢?不得不承认,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已经深入人心了。

那到底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我国人口基数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着人们悠闲娱乐的方式的增多,而旅游更是其中人们最优先的选择。无论是国内还是出境游的人数都越来越庞大,这些良莠不齐的人中出现一些坏了一锅粥的老鼠屎也不为过。第二,社会对这种行为管制不严,惩罚得不到效果,更有甚者对这些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人们的侥幸心理导致人们对规则的不甚在意,从众心理更是添了一把火。第三,语言以及习俗习惯上的差异。国内都存在方言和不同民族习惯的差异,都别论国外的差异了。语言沟通上的不便会导致人与人之间产生不少误解;习俗习惯的区别更会使人与人之间产生罅隙与愤怒。

由于近年来,国内外不时报道的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新闻,相关部门已经对此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来有效制止减少这些不文明现象。那么作为当事人的中国游客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减少这些现象的产生呢?第一,从现在做起。“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破坏公物”等不文明行为是一种长期的坏习惯,所以从平常做起减少这些粗鲁行为的发生。通过日常逐渐养成一个文明、礼貌的习惯。第二,提前了解旅游景点的风俗习惯。不仅是去国外,去国内其他城市也是一样。提前掌握旅游区的特别的习俗和与平时自己有差异的习惯,尊重他人也尊重地方。第三,适当制止他人不文明行为。文明出游不仅要自己做到,当你发现有人做出不适当的行为应该礼貌劝止。当有人站出来劝诫时,这些人或许感到羞愧,从而明白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吸取教训以防止下次做出这样的事。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这泱泱礼仪之邦怎么能因为少数国人不文明行为蘸上一个污点呢?国人旅游不文明现象这事儿说大不大,但它代表着中国文明的一小部分,容不得国人无休止地去破坏。所以请理智看待国人旅游不文明行为,文明出游,树好形象。

第三篇:对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的思考

摘要: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如何,直接反映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作为高学历的群体,当代大学生理应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然而现实中大学生存在的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与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传奇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社会公德即公共生活准则,它是一个社会全体公民所公认的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秩序与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也是社会成员为了调节社会公共生活关系所必须共同遵守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的素质如何,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形象,而且事关国家发展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他们的社会公德状况如何,可以说直接反映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作为高学历的群体,当代大学生理应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然而现实中大学生中存在的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特别是社会公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高校基础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高校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从近几年来的情况看,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社会公德意识和道德整体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现代公德观念、公德意识、公共这游戏这一点真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并能在行为层面上有所实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观念上认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认同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大意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缺点和弱点。比如:公共卫生习惯差,随地吐痰,乱丢杂物,在课桌椅上乱涂和乱画现象比较严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就餐时任意插队,不满者吐脏话打架斗殴、偷窃等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诚信意识淡薄,助学贷款久拖不还基础文明行为失范,不能尊老爱幼,乘坐公共汽车抢占座位、见到老师和长辈不予理睬,公共场合男女生谈恋爱时行为有失分寸集体主义观念不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差,享乐主义思想有所抬头,不讲节俭,互相攀比,时有酗酒、抽烟等不良习惯浪费资源不注意节水节电肆意践踏草坪、破坏绿化不能爱护公共财产,图书失窃,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公共场所财物损毁严重等。上述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的主流,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新收稿日期2008一0229f作者简介余爱华(1977一),女,江苏东台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74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而紧迫。

二、导致大学生社会道德失范的主要因素1.社会环境因素。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生活方式等,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不断变化。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处在尚未最后形成阶段,较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有目共睹,但市场经济的一些消极观念,如个人利益至上、金钱万能、损人利己、惟利是图等,严重影响大学生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使得大学生价值取向向世俗化、功利化发展,社会公德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大学生行为的约束力弱化。2.学校教育因素。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反映,是基础文明修养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培养学生的去网游中社会公德是学校教育的应有内容。

但传统的学校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多数学校往往过多地关心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和得失,以此来评判学生素质的好坏以及学校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思想品德、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等重视不够,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缺乏计划性、长期性,即使重视和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多数学校也存在公德教育目标空泛、理想化,教育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公德教育过程抽象、空洞,学生中普遍缺乏道德实践,道德行为能力不强,进而造成道德愿望和道德行为相矛盾的现象。3.学生自身因素。作为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富于想像力、勇于创新的特点,另一方面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思想上活跃与混乱、单纯与复杂、自强与脆弱、理性与盲目等相互矛盾的状态在他们身上同时存在。一些学生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得不到老师同学赏识等,加上对社会的某些弊端和不良风气不能够正确认识,使人生价值发生倾斜,使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逐渐突出,厌倦、自暴自弃、随波逐流也随之产生,很容易沾染打牌、抽烟、破坏公物等不良恶习,生活中消极处世、冷漠待人,造成道德观念淡漠。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矛盾、生活挫折、贫困等出现了多种心理问题,孤独、沉默、消极、冷漠,甚至性格扭曲,这也影响到了他们正确地待人处世,如果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公德行为。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1.并q用“思政课”教学阵地,加强正面引导和教育。“思政课”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途径。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是自发实现的,需要“思政课”教师做大量的教育工作。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社会公德失范现象加以剖析并给与正面引导。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和强化社会公德意识,自觉抵制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影响。

高校要重视社会公德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把社会公德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在教学的内容上,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待人礼貌、宽厚、诚实、守信、谦逊、恭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克己自制等优良传统。同时要努力用体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来教育学生,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

在教育方式上,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避免硬性的说教。促使他们利用认识到的社会公德规范,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去,有意识地不断实践,使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受到抑制,高尚的思想、行为得到强化。2.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加强师德建设,教师必须做到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者本身的道德形象如何,不仅影响学生,而且对教育起着强化或弱化作用。要求学生如何去做,自己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做好。教师的身教作用,表现在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榜样。

因此游戏,教师在平时必须注意自我修养,完善自我韵人格,加强身教意识,言谈举止做到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并在爱校爱班,关心集体、遵纪守法、遵守秩序、爱护公物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这样,教师的身教就可以在学生心目中得到确立和认同,最终达到示范教育的目的。3.重视实践环节,加强社会公德日常行为的训练。

社会实践是学生以自己的知识服务社会、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的大课堂,也是学生了解社情民意、增强责任感的最佳途径之一。在实践中,我们要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节假日与平常相结合,科技75社团与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相结合,勤工俭学与公益劳动相结合,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渠道,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学校可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科技咨询、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而增强他们得到的需要,使学生在社会活动实践中形成健康的道德人格。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育人功能。社会公德重在日常养成,道德修养必须以具体的、有形的载体为依托。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能培养人的集体意识,调节个人的行为新开传奇,改善人际关系,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活力。因此,应当把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作为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投入,努力发掘校园文化底蕴,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结合社会公德教育要求,利用现代化设施、手段、校园传播媒体,加大社会公德教育宣传力度。一是要花大力气抓好校园、教室、宿舍、食堂的秩序管理和环境卫生,这些地方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他们道德养成实践的主要环境,养成教育只有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二是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以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作为社会公德日常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载体。比如开展“告别陋习,做文明大学生”活动,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等,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对学生公德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作用。5.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并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都要受到环境氛围的各种影响。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是搞好社会公德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生活中许多丑恶现象的大量存在和蔓延,对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无疑会产生各种示范效应,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可见,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的提高,也有赖于整个社会的社会公德水准得以提升。首先,要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大众媒76体的作用,以正面宣传为主,弘扬正气,为社会公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其次,要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一个扬善惩恶的社会伦理机制,利用道德的约束力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是无形的然而又是非常有力量的,在人人讲道德讲礼貌的氛围中,久而久之就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第三,要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在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以此促进和保障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发展。如把社会公德劝戒、约束难以奏效的严重危害社会公共秩序的“缺德”行为,纳入法律法规调整范围,予以强制执行。6.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设,坚持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齐抓共管、重在落实。

要求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习惯,还离不开严明的规章制度。纪律条例是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的保障,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同传奇时,一定要把相关的道德规范和具体要求写进《大学生守则》、《宿舍管理条例》、《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里,使学生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各个场所都时刻注意文明礼貌的习惯养成,一旦失范,也应根据相关条款进行相应的处理。社会公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充满矛盾的过程。我们应坚持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规范。另一方面,对违反社会公德规范者,应视具体情况给予必要的批评和处分。如果对一些违反社会公德的言行持放任自流的态度,学生就会觉得所犯错误并不严重,反而会助长错误思想行为的滋长。学校对德育工作在组织上有庞大的德育工作网络,如“思政课”主渠道、党政工团系统、班主任队伍等在内容上,有抓思想、抓纪律、抓文明规范等在形式上,有正面灌输、制度约束、奖惩结合、多管齐下。社会公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次成功和一劳永逸。而且,社会公德建设过程又具有反复性,只有反复不断地抓,才能长久地树立起学校的文明新风。

第四篇:新闻道德失范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出现了有些新闻媒体及新闻记者不同程度地违背职业道德准则的行为和现象,影响了新闻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新闻记者工作中职业道德失范的行为和原因,针对这些问题从完善立法,加强新闻记者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健全新闻单位内部约束机制和加强社会监督方面就如何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一些见解。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和处理新闻机构内外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或准则。它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的新闻事业获得飞速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些新闻媒体及新闻记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背职业道德准则的行为和现象,影响了新闻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如何有效的防范和守住新闻道德底线,是摆在当前广大新闻记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新闻记者道德失范的表现

当前新闻队伍职业道德滑坡和行为失范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偿新闻。把新闻产品完全商品化,实行以金钱为中介的新闻买卖。如有的记者报道新闻索要钱物,或者以收费方式向会员单位提供新闻报道支持,搞变相的“有偿新闻”。使新闻报道偏离了客观性、公正性和真实性,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侵害公众的利益,误导社会公众。

2、贪图享乐。有的记者通过采访会光顾各种名目的新闻发布会、招待会、开业及庆典。于是,出现了一些记者对“吃喝”、拿“红包”和“进宾馆”的热情远大于采写新闻。写出的稿子充斥着空话、大话、套话、废话,以偏概全。导致不愿下基层和艰苦地区采访,整天浮在表面上,把被采访单位提供的通稿改头换面,标上自己的名字便当作新闻来发表。

3、收受礼金或“封口费”。记者心安理得地接受被采访对象提供的各种好处,如收受红包、礼品等。更有一些记者,收取被采访单位的 “封口费”,严重的影响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

4、撰写假新闻。出于各种原因,漠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将新闻事实做以夸大,一味追求轰动、刺激、煽情的效果,在报道中无中生有,这不仅直接玷污了新闻媒体的形象,也辜负了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

二、新闻从业者道德失范的原因

1、经济利益的驱使。新闻传播引入市场因素之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新闻传播产生强大的冲击,部分新闻工作者受其影响,忽视了“国家利益”、“政治利益”、“群体利益”,只求自身眼前实际利益,放松了对自己素质和职业的严格要求。

2、新闻行业自身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问题。任何行业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我国尚未走向规范的新闻媒体行业,因为其巨大的舆论影响力和权威性,在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的情况下更容易滋生腐败,其一句简单的评论就可以决定一家企业的生死。同时我国的新闻媒体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其为党和政府的“喉舌”,这种比较特殊的地位也容易出现行业不正之风。

3、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新闻工作者道德准则》强调:“新闻工作者不得以任何名义索要、接受或借用采访报道对象的钱、物、有价证券、信用卡等,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不得索要或接受任何形式的礼金„„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但仍有记者将其视为一纸空文,我行我素,屡屡犯禁。 有的媒体主管部门对记者操守的管理存在盲点,监督不严、监管不力,奖惩机制未够完善,一旦记者出现了事故也只能听之任之。

三、加强新闻从业人员道德建设的策略

1、加强新闻记者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首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采访活动中,记者要公正无私,要按照新闻价值的标准来选择、衡量,不能把个人偏见、个人好恶和个人关系带到工作中来;其次坚持主持正义和真理,维护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新闻记者应该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在采访活动中,记者会经常接触到社会上的矛盾冲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个称职的记者,要以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己任,以除恶扬善、扶正祛邪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坚决同那种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坏人坏事以及错误言行作斗争;再次是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说真话,坚持尊重事实说真话的原则。

2.建立完善法规。把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建设纳入法制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目前,我国有关记者职业道德的法律还是一片空白,连一部行政性法规也没有,为此有必要推进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法制化建设,加快《新闻法》的出台,对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立法,对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行为进行严格界定,对违法行为追究其相应责任,从法律角度加强对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约束。

3、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监督新闻记者和新闻单位,推动他们端正行业行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促进其职业道德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种快速、便捷的新闻记者身份查验手段和举报投诉渠道,可一方面有效地打击假记者的诈骗活动,另一方面对新闻记者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有力的监督和查处。同时,建立一个媒介等级信用评价机制,发假新闻多的媒介信用等级相应降低。在这种机制的制约之下,权威性强的媒介、从不发假新闻或者极少发假新闻的媒介就会脱颖而出,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支持,得到更多的信任。

4、健全新闻机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使记者职业道德建设制度化,是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和保障。首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度的内容要细致周密,不能有漏洞,让人有空子可钻,不但要规定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而且还要规定对违犯规定的行为的处罚措施,使记者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其次是各级新闻单位的领导要按制度办事,把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使各项规章制度不至于流于形式;最后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对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和在新闻报道上作出显著成绩的记者,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表彰或奖励,对自觉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并在新闻报道上作出突出成绩者,应予以重奖,并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以激励大家献身于新闻事业。对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人和事,要根据错误的性质、情节轻重和造成的危害,分别予以批评教育、处分,个别严重者应调离新闻单位,对违法者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总之,在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今天,新闻已成为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闻工作者担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重要任务,要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就必须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新闻记者的职业精神,树立新时期新闻工作者的崭新形象。

第五篇:社会现象评论作文

由00后的签名想到的

前几日,在《格言》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00后的签名,90后已经hold不住了》,看完之后,不禁内牛满面,由衷感叹:谁说90后早熟?谁说90后是叛逆自大的一代?一代更比一代强啊好不好!00后的小孩伤不起啊有木有!

现摘录几则如下:

我表妹,一个00后,QQ签名档上赫然写着:那繁华落尽,留下的只有遍地忧伤„„(她才10岁啊竟然忧伤到这种程度!)

我舅舅的儿子,九岁半:希望这会是最后一次敷衍我,我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心冷。 我二姨的女儿,还不满12岁:如果一个女的,把自己的命运,拴在一个男人身上,那这件事情就是世界上最蠢的事情。

我11岁的堂妹的QQ签名:英雄宝刀未老,老娘风韵犹存„„(再看看我自己的,顿时内牛满面。)

我13岁的表妹,QQ签名是:衰败的花朵,被深深的大雪掩埋,孤独的等待死亡。 我弟弟,00后,个性签名是:复制另一个我代替原来的我继续单纯下去。

我一盆友当家教,辅导的那个四年级小女生的QQ签名是:我在樱花树下等你,只要你的温度抚平我的眉梢。

表弟14岁:他殷勤,那是他刚刚爱上你;他笨拙,那是他深深的爱着你;他从容,那是他已厌倦了你„„

我妹,今年初一了:始终坚信暗恋是一种礼貌。(瞬间如醍醐灌顶,有木有?)

„„

曾经看着QQ上90后的我们忧郁伤感的签名,感叹着悲痛的爱情,抵触着肮脏的社会,叛逆不羁的言语,嚣张跋扈的行为,原以为这样的我们就算是成熟了,就算是长大了,原以为这样就算是参透了人世间的一切。听着外界对90后的批判与谴责,心中只有更加的反感,越发的厌恶。“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想法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殊不知新一代的接班人早已崛起,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成长着,“拔山倒树而来”,比90后的我们更夸张,更加不可理喻。

人类在反省,社会在反省,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最终,人们把罪名强加在了他身上——可怜的激素,是他催熟了孩子们的身体,是他让孩子们的心智变的过早的成熟。我觉得,人心的冷淡,才是让我们彻底改变的根源吧!在这个老人摔一跤都没人敢去扶一把的时代,在这个公交车上看到身怀六甲的孕妇都没人站起来让个座的时代,在这个想要借一部手机打一个紧急电话却没人肯付出的时代,在这个人人耳朵里塞着耳机双手插兜行色匆匆只顾埋头行走的时代,人心隔肚皮,没有人再坦诚待人,也没有人再轻易相信别人,我们这群本该在学校安心读书的孩子们,过早的感知了这个时代,过早的认识到这个社会的冷漠无情,我们逐渐明白了这个社会的生存规则。我们的早熟,真的是激素的错吗?

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心地善良,纯真无暇„„把这些词用在5岁以下孩子们的身上吧!

法国勒·克莱齐奥说:“要进入成年人的世界真是太难了:每条路都通向同样的边境。天空那么远,大河全被盖上灰不溜秋的水泥板,树没了眼睛,动物没了声息,人没了人味儿。”现在来讲,还会很难吗?

2012/8/27

上一篇:县委巡察整改工作报告下一篇:乡卫生院通报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