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相关文献

2022-08-31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相关文献

新农村建设相关协议

七墩回族东乡族乡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农户住房改造协议

甲方:七墩回族东乡族乡人民政府

乙方:

为扎实推进新农村房屋改造示范点建设,经甲乙双方协商,签订如下协议:

一、甲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1、完成示范点建设规划。

2、在示范点农户房屋改造过程协调技术人员给予技术指导,为农户提供相关技术资料。

3、负责农户住房改造的安全检查和安全管理工作。

4、为鼓励农户改造住房,在乙方建房过程中对每户补助红砖1500块,水泥0.5吨,用于改造前门楼。在乙方按协议进度完成住房改造任务后,无偿为农户铺筑门前人行道,道路路肩,建造桥涵,粉刷墙面。

二、乙方的权力、责任和义务

1、按要求在6月30日前全部完成住房改造任务。

2、每户修建房屋标准为:每户修建不少于45平方数的砖木或砖混结构住房,房屋有上下圈梁,地基深度不得小于1.2米。

3、乙方的门楼修建必须按照甲方的要求,高3.4M、宽2.6M修建。

4、乙方如不能按时、按要求完工,甲方将取消乙方以后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扶持政策。

5、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留有一份,三墩村村委会留一份。甲方代表:

乙方代表:

三墩村村委会:

签定时间:二OO九年月日

第二篇:中央对新农村建设开放的相关政策

一、关于农业和农村投入政策

一是“一条原则”。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按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二是“三个高于”。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

三是“两减免、三补贴”。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已基本完成。进一步加强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同时完善退耕还林补贴。

四是“四个增加”。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

五是强化金融机构支持。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承担支持“三农”义务的政策措施,明确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采取有效办法,引导县及县以下吸收的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承贷承还、提供贷款担保等有效办法。

六是集中整合支农资金。鼓励以县为单位,通过规划引导、统筹安排、明确职责、项目带动等方式整合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 关于现代农业发展政策

一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示范工程。实施种子工程。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研发中心,国家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允许各类农业企业和民营农业科技组织申请使用国家有关农业科技的研发、引进和推广等资金。探索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实行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分类管理的办法。对农技推广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

二是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推进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鼓励邮政系统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中央和地方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通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降低或免交车辆通行费,实现省际互通。对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用地按工业用地对待。进一步完善促进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外贸发展基金要向促进农产品出口倾斜,主要用于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认证等,扶持出口生产基地。

三是调整农业结构。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建设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及质量认证体系,推行农产品原产地标记制度,开展农业投入品强制性产品认证。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安排专项投入支持标准化畜禽小区建设试点。制定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动物

检疫监督机构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扩大优质水产品养殖,发展远洋渔业。

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级财政安排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的技改贷款,可给予财政贴息。对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培训、营销服务,以及研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基地建设和污染治理等,可给予财政补助。完善农产品加工的增值税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其所办加工、流通实体适当减免有关税费。加快立法进程,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培育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

三、 关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政策

一是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完善“两免一补”。巩固“两基”。建设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

二是发展农村卫生事业。通过提高补助标准,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建立乡村医生补助制度。增加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经费预算。

三是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业余文化队伍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和谐家庭、村组、村镇创建活动。

四是发展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建立 “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军烈属优抚制度。

五是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实施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少生快富扶贫”工程。

四、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作为重点。开展续建配套灌区的末级渠系建设试点。中央和省级财政在整合有关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从预算内新增财政收入中安排一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预算内经常性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债资金增加安排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对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所需材料给予适当补助,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各地加强灌溉用水计量,积极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

二是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等“六小工程”。巩固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加快普及户用沼气,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续建配套工程、扩大小水电代燃料试点规模。到“十一五”末,所有乡镇通油路,建制村通油路。调整公路建设投资结构,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统筹考虑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质量管理和养护等问题,合理确定农村公路投资补助标准。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开展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办法给予支持。国家和集体投资的基础设施,有条件的要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

三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沃土工程。做好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

制。

五、关于农村小城镇、村庄建设和

二、三产业发展政策

一是建设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小城镇建设同壮大县域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移民搬迁结合起来,重点渔区渔港、林区和垦区场部建设与小城镇发展结合起来。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条件。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支持小城镇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按市场经济规律支持小城镇发展。制定经营城镇的政策措施。引导更多的农民进入小城镇,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机制。

二是加强乡村规划建设。安排资金扶持村庄规划建设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制定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的指导性目录。向农民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

三是支持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都可以进入。在税收、投融资、资源使用、人才政策等方面,对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给予支持。对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和收取有关税费。实施“星火计划”。引导企业和要素集聚。

六、关于农村扶贫开发政策

一是推进扶贫开发。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鼓励、支持贫困农户投工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公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安排优惠的扶贫专款贴息贷款和制定优惠政策,重点帮助贫困地区、贫困农户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以及相应的加工业项目。开展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加自我发展能力。扶贫开发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加贫困地区、贫困农户的发展后劲。 创新扶贫方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支持易地扶贫、龙头企业带动扶贫、联手扶贫和劳动力转移扶贫。

二是推进西部地区开发。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对内开放、吸引人才和发展科技教育等系列政策。

七、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

一是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不断增加投入。各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采取补助、培训券、报账制等方式,努力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构。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二是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将务工农民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探索建立务工农民的大病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认真解决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推进大中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的条件。

八、关于农村改革政策

一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创新乡镇事站所运行机制,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中央和省级政府要更多地承担发展农村教育的责任。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建立“省直管县”财政体制、“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选择部分县市开展化解乡村债务试点。

二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研究制定农村金融总体改革方案。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农村新办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和监管办法,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启动试点工作。制定小额组织的管理办法。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加快落实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实行多种抵押担保形式的有关规定。鼓励政府出资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农业担保机构,鼓励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三是深化国有农场体制改革。推进国有农场税费改革,开展国有农场剥离办社会职能改革。

四是深化农村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修订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严格控制减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尽快制定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改进分配办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并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障。积极探索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和办法。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五是深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农户自建或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产权归个人所有,由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产权证。对受益户较多的工程,可组建合作管理组织,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归合作组织所有。对经营性的工程,可组建法人实体,实行企业化运作,也可拍卖给个人经营。对业主开发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地方人民政府要给予扶持,并规范其收费标准和服务行为。

第三篇:2005-2011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汇总

青岛易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05年 10月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3)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4)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5)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005,12, 29日电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一)把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多地转向农村,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围绕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三)稳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四)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和严格控制建设占地,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

(五)引导农民有序进城务工,公平对待农民工及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

(六)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从多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

2006,1,26胡锦涛强调 要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民心工程:

胡锦涛就抓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落实提出五点要求。一是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掌握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努力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切实符合实际、符合农民意愿。二是要因地制宜、搞好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从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三是要抓住重点、积极推进,坚持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为农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强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四是要完善机制、形成合力,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教育,使全党全国以及全社会共同关心和热情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是要总结经验、分类指导,注重抓好试点,及时总结实践,发现典型经验,指导面上工作,不断开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局面 2006,1,2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在接受《?t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当前农村急需解决七大问题:

农村家庭教育负担沉重。

农民看病难、医疗保障程度低。 财政支农资金难以统筹使用。

城市对农民工“经济接纳,社会排斥”。

低价征地是当前损害农民利益的最突出问题。 农村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农民的信贷需求。 市场谈判地位低,自我服务组织的发育缓慢。

2006年春节前夕,三部门再次组织“电视进万家”工程,向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云南、广西6省区各赠送1万台21英寸彩电。电视进万家:和谐入千家 欢乐进万户

2006年,1月26日,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农村合作金融工委浮出水面 搭建行业自律平台

2006年2月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 迈出科学发展新步伐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根据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必须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着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加大能源资源节约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2006年2月20日] 农业部:全国将开展村级债务债权摸底清查

[2006年2月21日] 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央“一号文件”新农村建设有力开局

青岛易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文件指出,“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

文件全文共分八部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

文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人口多是中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2006年3月9日] 总理一诺千金 农民九喜临门

阅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温家宝总理去年作出的惠农承诺,件件有安排,给农民带来九大喜。

一喜:实现“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承诺。 二喜:实现“在全国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的承诺。

三喜:实现“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承诺。 四喜:实 现“加快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承诺。 五喜:实现“继续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的承诺。 六喜:实现“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的承诺。

七喜:实现“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的承诺。

八喜:实现“增加扶贫投入,积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承诺。 九喜:实现“通过多种措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承诺。 让农民享有更充分的信息[2006年3月17日]

安徽省[2006年9月13日] 农民在我省境内兴办实体 将享受价费减免政策

2006年10月11日~12日,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在会上指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2007年1月30日] 陈锡文介绍有关发展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农业、农村发展迅速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的问题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共八章35条 主要包括三方面

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是文件的序言,主要是分析当前的农业农村的形势,分析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农业,它的必要性、紧迫性,还明确了在中国推进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和一些原则性的要求。

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在中国怎么建立现代农业,这部分内容是在第二章到第六章,这五章的内容主要是提出了结合中国各地的实际,推进现代农业,着力要抓好五个大的方面:一是加强农业的设施和装备;二是促进农业的科技进步;三是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健全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四是完善农业的市场体系;五是加强对现代农民的培养,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队伍。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把农业从传统农业进一步推向现代农业的一些基本的要求。

第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明确了建立现代农业一些最必要的保障,保障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文件中第一章明确提出推进现代农业,没有资金投入的保障机制是不行的,因此从政府到集体经济组织到社会,都怎么样来不断地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二是强调体制保障,这是文件中第七章,明确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创新体制,对现代农业的建设提供机制、体制方面的保障;三是关于组织领导的保障,这是文件中的第八章,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现代农业建设的领导,要加强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坚强的组织保障。

各级政府不断转变发展观念 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青岛易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 引导部分农民回乡创业 解决好留守农村人员问题

农村尤其是党组织的基层选举 要让群众也能参与

[2007年3月6日] 农村低保如何落到实处 代表委员答农村低保三问

[2007年3月6日]

巢湖市教育局负责人解读“义保”新机制

[2007年3月6日]

解读: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7年3月6日]

进城民工子女不免学杂费?

● 国土资源部官员解析如何坚守18亿亩耕地不放松

[2007年3月23日]

● 财政部正式启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年”活动

[2007年3月27日]

● 今年中国农村将新建10万个连锁化农家店

[2007年3月31日]

● 保监会副主席:《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可望年底出台

[2007年4月2日]

● 安徽基层政府集体“瘦身” 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进

[2007年4月5日]

● 农业部发布《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

[2007年4月11日]

● 省农委召开农业产业化有关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座谈会

[2007年4月13日]

● 安徽省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2007年4月28日]

● 政策解读:稳定粮价 支农惠农

[2007年6月18日]

● 我省拨5600万复垦水毁耕地

[2007年8月29日]

● 中纪委答记者问: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作风纪律保证

[2007年9月21日]

● 安徽:四项工程推动农村妇女儿童事业发展

[2007年10月14日]

● 省档案局:纪录新农村发展历史

[2007年11月24日]

● 省电力公司帮扶新农村建设:改造电网引来客商

[2007年12月2日]

● 开启统筹城乡发展新时代——聚焦“五个一号文件”

[2008年2月12日]

●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加大“三农”投入 力往哪儿使?

[2008年2月15日]

● 一号文件解读:农业“硬件”固本强基是关键

[2008年2月17日]

● 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农业科技,搭好平台服好务

[2008年2月19日]

● 中央1号文件解读:一个指向明确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好文件

[2008年2月21日]

● 解读我省“18项民生工程”

[2008年2月22日]

● 解读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农业基础 促城乡统筹

[2008年2月26日]

● 惠农政策解读:789亿,直接补到农民手中

[2008年4月5日]

● 省林改办表示村级集体林场应纳入林改

[2008年5月17日]

● 国务院公布《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8月1日起施行

[2008年5月31日]

● 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生猪屠宰管理条例》修订答记者问

[2008年5月31日]

● 新闻出版总署解读农家书屋工程专项资金如何规范利用

[2008年9月20日]

● 宁国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进展迅速

[2008年10月15日]

● 周小川:探索农村金融新的抵押方式和品种

[2008年10月25日]

● 国务院:2020年前基本实现新农保试点全覆盖

[2009年9月5日]

● 基础养老金标准将随着我国财力进一步增强而逐步提高

[2009年9月16日]

● 到2020年之前新农保普遍覆盖适龄的农村居民

[2009年9月16日]

● 4000多万绝对贫困群体的老年保障需要安排特殊政策

[2009年9月16日]

● 新农保制度安排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2009年9月16日]

● 新农保与农村低保制度、五保制度等可以并行

[2009年9月16日]

● 一号文件解读:建材下乡将给亿万农民带来新实惠

[2010年2月6日]

● 国家的惠农惠牧网电工程让百万牧民得到实惠

[2010年2月12日]

● “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挑战与选择

[2010年11月9日]

六部门办热点问题形势报告会:集中财力改善民生

[2011年2月26日]

青岛易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省际动态

● 江苏省力推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

[2006年9月7日]

● “农家俱乐部”新风吹进村

[2006年8月27日]

● 加强科技进步与创新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06年8月23日]

● 全国百家电视台为赤峰援建100座“新农村书屋”

[2006年8月11日]

● 农业部妇工委送科技下乡 服务新农村建设

[2006年8月2日]

● 省部携手全力推进示范村共建工作

[2006年7月30日]

● 无锡新农村建设的三个亮点

[2006年7月22日]

● 中储粮总公司:服务新农村建设 落实“三个负总责”

[2006年7月17日]

● 云南村级森林可持续经营:新农村建设的新尝试

[2006年7月13日]

● 百村调研: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2006年7月12日]

● 新农村:“养儿防老”与“社会养老”相辅相成

[2006年7月10日]

● 浙江农业农村发展最新动态

[2006年6月29日]

● 80万农民课堂"充电" 天津启动农民素质提高工程

[2006年5月29日]

● 农业部领导与仪陇村支书共同规划新农村

[2006年5月23日]

[2006年5月18日]

● 江苏:新科技送进新农村 半年两千万农民增收44亿元

[2006年5月17日]

● 山东:多项税收优惠助推新农村建设

[2006年4月2日]

● 建设新农村:江西启动“信息化新农村”建设

[2006年4月1日]

● 华西村免费为全国培训5万名村支书

[2006年3月31日]

● 广西:林业是建设新农村的保证

[2006年3月1日]

● 探索“五型村庄”的建设模式

[2006年2月24日]

● 河南:农民心目中的新农村

[2006年2月20日]

● 贵州:建设新农村重点解决贫困群众“三个基本”问题

[2006年2月17日]

● 江西:从农民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

[2006年2月17日]

● 宁夏:生活富裕的新农村不应产生暴发户式的消费

[2006年2月16日]

● 湖北新农村建设重点突出 促生产保增收

[2006年2月16日]

● 湖南岳阳市建立县、乡干部到村任职长效机制

[2006年2月14日]

● 江西农民也可申请购房贷款

[2006年2月8日]

● 河北衡水市:“链式扶贫”使17.8万农民脱贫

[2006年2月6日]

● 从文明生态村到文明生态圈 石家庄青年参与建设新农村

[2006年2月4日]

● 新春“三下乡”活动热气腾腾 温暖广袤农村大地

[2006年2月3日]

● 赣州发挥后发优势 “低投入高效益”建设新农村

[2006年2月2日]

● 建设新农村特写:“大件”的新主人

[2006年1月29日]

● 山东“三通”助力沂水新农村建设

[2006年1月28日]

● 上海市郊区小城镇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2006年1月28日]

● 江西部分市、县、乡领导、农民畅谈建设新农村

[2006年1月25日]

● 宁夏:40条相关政策措施将刷新农村工作图景

[2006年1月24日]

● 重庆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活动1月22日正式启动

[2006年1月24日]

● 广东珠三角农宅公寓化开启“农村地产”新时代

[2006年1月23日]

● 河北探索扶贫开发新模式

[2006年1月23日]

● 建设新农村:江苏将建5万余个农民集中居住点

[2006年1月8日]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垦现代农业生机勃勃

[2006年1月5日]

● 贵州:农民工“取款难”得到实质性突破

[2005年12月30日]

青岛易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北京: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将获财政补贴

[2005年12月23日]

● 建设新农村:小额贷款“贷”出贫困农民新生活

[2005年11月25日]

● 小额信贷释放农村妇女脱贫活力 成为脱贫发动机

[2005年11月17日]

第四篇:有机食品相关文献

1.蔡镭.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2009.2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 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代表 了未来农业和食品业、食品消费的发展方向。发展绿色食品是我国政府面向2l世 纪,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2.宋凤玲.浅谈无公害、绿色及有机食品蔬菜[J].农林论坛.2011;25;347

无公害蔬菜是指没有受到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即商品蔬菜中不含有某些规定不准含有的有毒物质.而对有些不可避免的有害物质则要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以保证人们的食用安全。

绿色食品验证是由我国提出的.经由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国际上通常都冠之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是绿色食品的特征。无污染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防范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以确保绿色食品产品的洁净 为适应我国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及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与国际市场竞争.从1996年开始.在申报审批过程中将绿色食品区分AA级和A级 A级绿色食品是指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有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A级绿色食品标准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有机食品的基本要求 有机食品是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叫法.这一名词是从英法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在其他语言中也有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的。这里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给有机食品下的定义是:根据有机食品种植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范而生产的、经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认证并颁发证书的一切食品和农产品。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OFDC)认证标准中有机食品的定义是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并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等。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有机食品与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最显著差别是.前者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合成色素、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后者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这些物质。因此,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比其他食品难得多.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体系.采用相应的替代技术。在我国发展“绿色、有机食品蔬菜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①提高有害物残留的检测技术。②扩大我国蔬菜的生产规模,并建立各自的品牌。总的来说.食品蔬菜生产发展趋势为:无公害蔬菜一绿色蔬菜一有机蔬菜。

3.刘义满.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的概念及区别[J].2010.02;173-175 无公害食品(Non-pollution„ Food,Pollution-free„Food),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和规范,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食品。无公害食品最基本的要求是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应在规定的限度内。无公害食品有时也称做“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Green„ Food),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禁用或限制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

1

肥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及其它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危害的物质,并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这是绿色食品工作运行方式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绿色食品质量标准的核心;“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是指绿色食品标志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的证明商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保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作为商标注册人享有专用权,包括独占权、转让权、许可权和继承权。未经注册人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安全、优质、营养”体现的是绿色食品的质量特性。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AA级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遵守相同的原则和标准。

所谓有机农业是指一种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兽药、渔药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的农业生产体系。GB/T„ 19630-2005《有机产品》中的有机农业定义为:“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在美国,各洲有机食品标准基本一致,即在当地空气和水合格的条件下,种植作物3年以上不使用化肥、农药、合成激素和有毒物质的地方才可生产有机食品。产品质量每年检测1次,其中蔬菜的主要检测项目为硝酸盐、有机磷农药与人工合成激素不合格者,不准按有机食品出售。

就种植业而言,有机食品生产除了产地环境应符合有关要求外,还有2个特点:(1)如果有机食品生产区域有可能受到邻近常规生产区域污染的影响,则应在有机和规定生产区域之间设置缓冲带或物理障碍物,保障有机生产地块不受污染;(2)应有一定的转换期,1年生作物转换期一般不少于24个月,多年生作物不少于36个月,新开荒的、长期撂荒的、长期按照传统农业方式耕作的或有充分证据证明多年未使用禁用物质的农田,转换期不少于12个月。

4.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有机食品的标志(图片网址)

5.朱健.由食品安全问题话有机食品的发展[C].北京:2009年第二届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2009:154-156

有机食品是一种国际通称,是从英文Org:lIlicFood直译过来的,其他语言中也有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等。这里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而是指采取一种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有机食品是指按照这种方式生产和加工的;产品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在推行的其他标志食品还有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是按照无公害食品生产和技术标准和要求生产的、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食品。严格来讲,无公害食品应当是普通食品都应当达到的一种基本要求。绿色食品是我国农业部门在九十年代初发展的一种食品,分为A级绿色食品和从级绿色食品。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小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从本质上来讲,绿色食品是从普通食品向有机食品发展的一种过渡产品。有机食品是食品行业的最高标准。有机食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有机食品在其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而其他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技术,且不禁止基因工程技术的使用。如绿色食品对基因工程和辐射技术的使用就未作规定。

2

(2)在生产转型方面,从生产其他食品到有机食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而生产其他食品(包括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没有转换期的要求。

(3)在数量控制方面,有机食品的认证要求定地块、定产量,而其他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有机食品的判断标准以及主要品种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因此有机食品有着严格的判断标准,有机食品的判断标准如下: (1)原料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野生天然产品;

(2)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该技术的产物及其衍生物。

(3)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和追踪体系,因此一般需要有转换期;

(4)有机食品必须通过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认证。

有机食品需要专业认证机构严格审核认证才能标示。目前经认证的有机食品主要包括一般的有机农作物产品(例如粮食、水果、蔬菜等)、有机茶产品、有机食用菌产品、有机畜禽产品、有机水产品、有机蜂产品、采集的野生产品以及用上述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国内市场销售的有机食品主要是蔬菜、大米、茶叶、蜂蜜等。

6.贾乃新,刘海凤,王晓萍.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发展问题的探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2.05;60-62 有机食品是指在生产和加工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化肥、化学农药、化学生长调节剂和添加剂及转基因技术,依靠纯天然物质生产的食品。在整个生产、加工、包装过程中,都要严格执行国际通行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食品质量还须通过“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认证,而且对产地土壤、水、空气质量都有严格指标要求。也就是在纯净自然的条件下生产的食品。

7.张东送,庞广昌,陈庆森.国内外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食品科学.2003:24;188-191 有机农业有别于化学农业和传统农业,但又源于自足的传统农业。最早提出有机农业的是在印度工作的一位英国农学家Sir.A.G.Howard,于20世纪30年代从循环利用动植物的有机腐殖质的角度,提出以有机农业代替现代集约化农业的新农业耕作法。与此同时,美国土壤学家富兰克林·金在《四千年农民》一书中积极倡导向中国农民学习,认为中国传统农业以豆科植物为中心的合理轮作、施用厩肥、堆肥等8个方面值得美国农民借鉴。于是被尊称为美国有机农业之父的罗代尔(J.L.Rodale)在1942年出版了《有机农业和园艺》杂志,并在1945年创办了美国第一家有机农场。1972年国际最有影响的有机农业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在德国成立,正式拉开了全球有机农业的序幕。由此可见,有机农业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符合现代健康理念要求,完全不用人工化学合成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激素、添加剂和转基因品种等生产资料,借鉴传统农业但应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技术而从事的农业生产。

根据欧盟颁布的N02092,9l《农产品有机生产法令》和美国《联邦有机食品生产法》(0FPA)的要求,有机食品的标准为:原产地无任何污染。栽培有机农产品的土壤应当在最近3年内未使用过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饲料、除草剂和生长素等„;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饲料、除草剂和生长素等;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食品防腐剂、添加济、人工色素和用有机溶济提取等;贮藏、运输过程中未受到有害化学物质(除菌剂、除虫剂等)的污染;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和食品行业质量标准。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有机的蔬菜和水果比普通的蔬菜和水果含有更多的化合物,更有利于人类

3

的健康。

8. http://baike.baidu.com/view/730547.htm 墒,指土壤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湿度。墒情,指土壤湿度的情况。土壤湿度是土壤的干湿程度,即土壤的实际含水量,可用土壤含水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土壤含水量=水分重/烘干土重×100%。也可以土壤含水量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或相对于饱和水量的百分比等相对含水量表示。

土壤水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来源(水培植物除外),另外植物也可以直接吸收少量落在叶片上的水分。土壤水的主要来源是降水和灌溉水,参与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圈-水圈的水分大循环。

9.贾乃新,刘海凤,王晓萍.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发展问题的探讨[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2.05;60-62

三、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应注意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一)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发展绿色食品要依据资源优势,发挥当地区域特色,避免盲目跟风。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确立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开发方向及产品类别和生产规模。

(二)正确处理好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销售公司三者利益关系

在世界贸易中涉及技术标准、技术法规、质量认证、计量单位、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技术性问题,主要表现是:

(1)各国技术法规、标准各不相同,人为地造成贸易障碍;

(2)有的国家对内、外产品采取双重性标准,抑制国外产品进口;

(3)为保护本国利益,在认证、审批、检验等方面人为设置不合理障碍,尤其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这方面问题特别突出。目前,在国际贸易中,许多发达国家从其自身利益出发,对国外进口商品的安全、商品包装、认证标志等商品某些特征制定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从而限制其它国家商品进口。因此,为保证我国所生产的优质绿色食品与世界市场竞争,我们要加强学习,掌握规则,以便按照世界通行的标准和国际惯例操作,顺利冲破贸易技术壁垒。

(三)搞好环境支持系统建设是绿色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四)建立扶持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1)增加农业补贴支持,除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外,还应实施保护价补贴。我国每年对农业补贴、扶持等支农资金不到300亿元,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允许我国对农业生产每年补贴485亿元,还有近200亿元的上调空间;

(2)扶持一批出口型“龙头”企业,建设稳定的出口基地;

(3)搞好金融支持体系建设,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启动信贷担保、中长期贷款以及低息贷款或其它融资方式;四是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既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促进绿色食品打入国际市场,又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保护绿色食品出口企业利益及市场份额,防止各企业间价格内战。

10.http://wenku.baidu.com/view/4648f6d8d15abe23482f4dcd.html 生物有机肥施用技巧

为了充分发挥生物有机复合肥的作用,必须看天、看地、看苗,提高施用技巧。

一、适墒施肥。在天气长期干旱的环境下,不宜强行施用生物有机复合肥,待到雨后墒情适中时再施。适合墒情的标准是:田间土壤手捏成团、落地即散。

二、适量施肥。生物有机复合肥的有机质和其他养分含量各个企业的生产标准是不同的,施用时,既要看肥料配方的养分含量,又要看土壤的质地与肥力来确定施用量,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用量在50公斤左右,土质差、肥力低的地块适当多用,反之酌减。

4

三、混合施用。生物有机复合肥有通用型和专用型,为了体现速效与长效,应与速效化肥混合施用,特别是与高含量的复合肥混配施用效果最好。区别不同作物还可另配施钾、硼、锌等大量与微量元素肥料,这样效果更佳。

11.http://wenku.baidu.com/view/ebd6e1edb8f67c1cfad6b846.html 有机食品品与其他食品的区别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 是有机食品在其生产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而其他食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技术,且不禁止基因工程技术的使用。如绿色食品对基因工程和辐射技术的使用就未作规定。

2) 是生产转型方面,从生产其他食品到有机食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而生产其他食品(包括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没有转换期的要求。

3) 是数量控制方面,有机食品的认证要求定地块、定产量,而其他食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因此,生产有机食品要比生产其他食品难得多,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体系和监控体系,采用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地力保护、种子培育、产品加工和储存等替代技术。

第五篇:电影音乐相关文献

论文文献摘录

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 2008914084 陆长新

1、《电影中以音乐构建叙事的方式分析》 沛华 P119 《电影文学》2011年 第21期

2、《电影声乐经典引发的伴乐理论分析》 刘艺华 P121 《电影文学》2011年 第21期

3、《解读影片《2012》音乐的魅力》 刘倩 P123 《电影文学》2011年 第21期

4、《故事情节与音乐交织的壮观场面——电影《红河谷》中的音乐片段赏析》 何源 李雪 P125 《电影文学》2011年 第21期

6、《电影的气质:“灵韵”的消逝与追寻——重读本雅明的经典小作》 梁小昆 P2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 第5期

7、《音乐的文化追究——寻访电影《阿诗玛》的生态音源》 王黎光 51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 第5期

8、《电影声音设计的艺术魅力》 兰迪·汤 黄英侠 P88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 第4期

9、《探访好莱坞电影声音创作的摇篮》 程亮 P9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10、《丰富的痛感——试论高群书电影的现实意义》李镇 P66《当代电影》2011年 第3期

11、《对话导演路阳《盲人电影院》:用心做的电影》仲丽丽 P26 《电影》2011年 第10期

12、《音乐和效果声在影视制作中的作用和运用》房国栋 P57 《电影创作》2002年 第6期

13、《音色的情感作用在电影音乐创作中的体现》 谷毅 P60 《电影创作》2002年 第6期

14、《数字时代真实电影美学观的新思考》 张付增 P17 《现代电影技术》2011年 第9期

15、《从电影《逆光》浅谈文学语言的特征符号与电影的艺术本质关系》 曲伟新 P66 《电影文学》2011年 第21期

16、《谈谈学校音乐教育的智化倾向》高建进 P59 《人民音乐:评论》2011年 第2期

17、《演绎语言之美的小提琴手——缅怀音乐翻译家欧阳小华同志》汪毓和

《人民音乐:评论》2011年 第2期

18、《民族、地域、交响的融合——大型民族交响乐《华夏之根》的音乐创作特征》陆小璐 《人民音乐:评论》2011年 第2期

19、《音乐评论多元化与音乐评论家的社会责任问题》 蒲亨建

《人民音乐:评论》2011年 第2期

20、《阿伦·福特眼中的“音乐分析学”》 姜蕾 《人民音乐:评论》2011年 第2期

21、《新版《红楼梦》音乐的“幽怨”与“梦幻”》 凌宪初 《人民音乐:评论》2011年 第4期

22、《重拾历史的歌声——简论芭托莉独唱专辑《向玛丽娅致敬》中的几位作曲家》 P22 熊陈 《人民音乐:评论》2011年 第4期

23、《对当前我国歌曲、歌剧创作中的几点认识》 骆季超 p38 《人民音乐:评论》2011年 第4期

24、《音乐的“温度”及其意义立场——对两种音乐创作理念的美学反思》 吴思富 《人民音乐:评论》2011年 第5期

25、《音乐教育哲学:转向与反思》 李飞飞 尹爱青 《人民音乐:评论》2011年 第6期

26、《音乐的概念、音乐的功能与血气心知》 王虹霞 林桂榛 《人民音乐:评论》2011年 第6期

27、《歌剧《白蛇传》的美学思考》 何宽钊 p26 《人民音乐:评论》2011年 第8期

28、《中国新音乐的现状和未来——2011北京现代音乐节·中国美育论坛之新音乐跨界论坛综述》 宋学军 王小夕 《人民音乐:评论》2011年 第8期

29、《论发声训练中声腔的形成和稳定》 洪健生 p50 《人民音乐:评论》2011年 第9期 30、《新中国交响乐事业奠基人之一:李德伦》 卜大炜 P4 《人民音乐:评论》2011年 第 10期

31、《让子弹飞》:电影语言的魅力研究 袁莉容 P32 《电影文学》2011年 第20期

32、《谈音乐对影片主题的揭示作用》 闫丽娜 P135 《电影文学》2011年 第20期

33、《电影艺术中音乐欣赏的艺术感受》 林利珍 朱佑宝 P137 《电影文学》2011年20期

34、《关于我国电影音乐的民族元素分析》邓国怀 P139 《电影文学》2011年 第20期

35、《电影《山楂树之恋》音乐品读》 周颖 P141 《电影文学》2011年 第20期

36、《海上钢琴师》背景音乐中蕴含的人性美刘伟 P143 《电影文学》2011年 第20期

37、《试析《非诚勿扰Ⅱ》钢琴配乐的审美价值》 夏毅 P145《电影文学》2011年 第20期

38、《论《音乐之声》中音乐元素的美学价值》 王峰 P36 《电影文学》2011年 第19期

39、《中国西部电影音乐的民族性探究》 杨晓 P129 《电影文学》2011年 第19期 40、《试论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黄春燕 P131 《电影文学》2011年 第19期

41、《由《红》《白》《蓝》谈法国情感电影音乐》 王鑫 刘宁 P133 《电影文学》2011年 第19期

42、《浅析电影《阿凡达》的配乐》 吴咏梅 P135 《电影文学》2011年 第19期

43、《浅析《辛德勒的名单》音乐元素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侯凌 P139 《电影文学》2011年 第19期

44、《吉他音乐在电影中的艺术表现分析》 陈莹 胡建民 P141 《电影文学》2011年 第19期

45、《“看得见”的音乐——论美国动画音乐的发展》 赵洁玮《电影文学》2011年 第17期

46、《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论电影《花样年华》的艺术特色》 曹曦颖《电影文学》2011年 第17期

47、《花样年华》电影音乐之解析 张爱民 《长城》2009年第02期

49、《王家卫电影音乐的使用方式与特征》 张俊霞 《电影文学》2010年15期 50、《浅析王家卫电影作品的音乐特性 》郑华 《电影文学》2008年09期

51、《电影音乐:独特而美丽的述说——以王家卫电影中的音乐为例》 曹晖 《电影文学》2009年20期

52、《电影音乐的美学特征及其多元化创作 》林丽 《当代文坛》2004年02期

53、《中国电影音乐的现状分析》杨宣华

上一篇:新媒体中心工作计划下一篇:项目劳务承包合同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