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开展军民共建应遵循的原则探究

2023-01-17

地方高校与军队确立共建关系, 是军民共建活动的重要形式, 而且在新时代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其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势头, 形式也愈发多种多样。在高等学校开展军民共建活动, 通过军民共建共育, 深度融合, 科学发展, 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也是践行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战略举措。为使军民共建达到立足实际, 规范有序, 务求实效, 铸魂固本, 巩固军民团结的目标, 运行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低成本原则

高校在选择共建对象时, 要厉行节约, 务求实效, 充分发挥共建各方的优势, 扬己之长, 补彼之短, 多为对方办实事。首先应着眼于周边的部队, 在附近部队能满足实际要求时, 宁近勿远, 不应该盲目攀高, 舍近求远, 一味追逐部队层次与规模, 以图所谓的轰动效应。部队训练任务重, 机动性强, 高校也有自己既定教学科研安排, 特别是扩招后工作压力很大, 路途的遥远将会给合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徒增共建成本。共建要通过双方优势资源的互补整合, 达到效果的最优化, 成本的低廉化, 力戒铺张浪费, 大操大办, 把共同建设庸俗化为共同浪费, 这样得不偿失, 弊大于利。

二、专业对口原则

共建活动中, 高校应立足自身专业特点, 力求寻找与自身的专业对口、至少相近、或有共同点的部队单位。将军民共建融合与教学、科研、实践、管理工作之中, 着力提高高校服务部队发展的能力。这样合作中才会有更多共同的平台和更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 真正起到相互扶持与促进的作用, 否则, 专业错位, 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只能是虚假的表面和谐, 名实不符。

只有双方专业对口, 才有可能自觉自愿, 深入持久地合作。有些高校在军民共建中只是基于自己一方的需要, 一厢情愿式的筛选目标, 搞拉郎配, 部队碍于情面, 勉强应允。这样的共建往往因对方缺乏积极的回应, 也不具备实质性共建内容而流于形式, 难以取得实效, 充其量是装点门面的“应景之作”。

三、互惠性原则

共建中要本着互学、互帮、互补、互利的态度, 切忌只从单方面的利益诉求出发。只有找到利益的共同点, 做到互惠互利, 双方共赢, 才能使共建真正成为双方共同的需求和积极自觉的行为, 共建活动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单向的索取或奉献, 其基础是脆弱的, 均不能使共建活动长久稳定地维系。

战士与大学生年龄相当, 彼此容易沟通, 看法接近, 能够全方位交流。特别是同龄人的现身说法有很强的可比性, 易发挥较大的感召作用, 引起思想共鸣, 达到教育目的, 这是前提条件。同时, 战士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着各自可资吸收借鉴的东西。当代大学生知识素养高, 思想活跃, 视野开阔, 对新事物、新思想敏感, 但纪律性与集体观念有待提高, 如不正确引导, 易被错误思潮所侵袭。战士在特殊环境中养成了严明的纪律性, 高度的爱国意识和强烈的集体观念。但特殊的性质决定了军营生活相对单调, 士兵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这些制约了其思想深度和视野的广度。因此, 在这种此之所长为彼之所短的情况下, 二者的结合,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是进行共建活动的动力所在。

就共建的效果看, 从战士来说, 通过和大学生的联谊, 以及高等院校浓厚文化氛围的感染, 使他们开阔了视野, 活跃了思想, 提高了知识层次, 培养了读书的爱好和兴趣, 学到了实用技能, 且思想奔放、活泼开朗的大学生, 似缕缕春风, 给军营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与大学生平等信任的交流中, 战士们感受到了同龄人理解的鼓舞力量, 从而增强了戍国保边的信心和自豪感。对于大学生来说, 通过联谊, 切身感受到军营“坚决听党话、铁心跟党走”的红色基因, 以及党在新时代中“四个意识”“三个维护”“五个更加注重”和“四铁”过硬部队、“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战士们吃苦耐劳, 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特别是他们远离家人, 不畏流汗流血, 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怀, 以及协调一致, 高度严明的组织纪律, 给了大学生强烈的感染和触动, 激发了热爱军队、尊崇军人的热情。那些平时自由散漫, 追求奢华和享受的同学, 通过军训、实地参观和聆听报告, 从同龄人身上受到了鞭策和鼓励, 从而内化为自身优良品质, 能够比较自觉地遵守校纪校规, 积极参加集体各项活动, 增强了组织观念、爱国意识、使命感和责任感, 明确努力方向, 这些都是学校单纯的理论说教和行政命令难以实现的效果。

四、持续性原则

军地共建应着眼长远, 深入持久地进行, 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成果。不能一味讲究形式, 追求短期新闻效应, 也不能狭隘地理解为仅仅就是逢年过节间断性地联欢慰问, 而应有更高的追求和更丰富的内涵。可充分挖掘地方高校与军队各自的优势, 将其用足用活, 提高品位, 树立特色, 不留死角和盲区。探索时间分散与集中相结合、计划活动与随机活动相结合、专项目标与素质拓展相结合, 多形式并存, 立体化构建的军民共建新格局, 减轻共性制约, 扩大自由空间, 优化共建效果。

五、规范化原则

共建是一个量大面宽的系统工程, 涉及高校、军队和地方主管部门。共建的内容丰富多样, 活动开展中又会遇到一些随机性事宜。高校要在为大学生形成个体的健全人格和丰富的创造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的前提下, 构建使人性化和制度化有机结合的管理模式。地方高校与军队要将其纳入各自的总体工作计划之中, 并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统一协调管理, 制定详细的预案和规章制度, 整合教学、培训、实习、考核、研究等相关内容, 形成定期沟通、协调、联动机制。并签订协议, 明确约定双方责、权、利及合作期限, 形成明晰而长效的合作机制, 减少摩擦和矛盾。防止主观性、粗放性、短视性、随意性行为的发生, 避免临时突击应付, 举措失当, 保证全部共建活动有章可循, 有序地开展。破除“民参军”“军转民”藩篱, 构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

六、立体化原则

树立军民共建资源观, 挖掘蕴藏于其中的互补潜力, 实现共建共育, 使军民共建成为双方合作、交流、共赢的载体和平台。高校与军队在共建中要坚持双向共赢, 通盘地考虑和周密的部署, 要以共建为契机和载体, 充分挖掘和寻找自己与对方各方面的联结点, 培育军民融合产业、军民融合基地、军民融合市场主体, 尽可能使共建在有主有次中立体化、有序化展开, 将共建融入常态化的工作中整体推进, 推动多领域融合, 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和力量进入国防动员体系。切忌就事论事, 平面化, 直线化, 导致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如双方可互派先进模范作报告, 制订协作攻关规划, 相互考察、座谈与业务交流, 共同举办文娱活动。特别是地方高校可发挥智力资源优势, 为部队培训技术骨干和军地两用人才;军队可为高校提供军训方便。

七、保密性原则

部队建设关系着国防安危, 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共建中要从这一特点出发, 务必树立高度的纪律责任感和保密意识, 地方高校绝不能以科研自由为借口超范围传播, 导致技术泄密, 造成严重损失。如涉及军事秘密的研究内容及成果, 图书信息共享中的分类管理, 参与人员的资格审查与制度监督等, 都需要制定严格健全的制度。[1]

八、前瞻性原则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随着大学生学生服兵役及国防生培养被取消等, 高校培养人才的规格和模式面临重大转型;现代军事活动的本质与规律发生了深刻变化, 教育与军事领域前所未有的变化对军民共建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些研究者的构想割裂全局, 缺乏整体的规划, 研究视野狭窄, 内容陈旧, 滞后于时代发展, 难以在新时期有效地发挥指导作用。一些研究者未能对获得的问题和材料进行必要的整合与综合分析, 只是个性化经验的堆砌和具体事实的简单罗列, 因而难以普遍推广。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以更加广阔的视角和更加超前的战略思维,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力求在共建中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 努力探索与时俱进的共建形式和内容, 充分发挥高校与军队教育资源优势, 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学校教育和国防教育实现双赢的新模式。[2]

摘要:地方高校与军队确立共建关系, 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与军队教育资源优势, 实现双赢。军民共建在科技强军、文化强军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必须以更加广阔的视角和更加超前的战略思维, 遵循低成本、专业对口、互惠性、持续性、规范化、立体化、保密性、前瞻性等原则, 努力探索与时俱进的共建形式和内容, 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学校教育和国防教育实现双赢的新模式。

关键词:地方高校,军民共建,原则

参考文献

[1] 袁源, 陈玲琳.军队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研究[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2016 (3) :10.

[2] 顾小花.学生军训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D].上海:东南大学, 2007.

上一篇:高等教育中的翻转课堂研究综述下一篇:浅谈低年级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