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说课稿范文

2022-06-13

第一篇:玲玲的画说课稿范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玲玲的画说课稿

我今天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5课《玲玲的画》。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从而反映出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

依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本课的设计理念为:

1、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

2、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理解文章的蕴意;

3、帮助学生在想、述、读、演、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设计特点:

(一)情感为线、深度感悟语言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到着急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教师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

例如:课文开始,教师抓住“满意”来理解“端详”的含义,“好的”这个语言的语气;课文中间抓住“着急”来体会“画弄脏了”的不同感受;课文最后抓住“克服困难的喜悦”来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在体会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析词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向学生渗透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以读为本、尊重个性感悟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且激发学生对于读文的兴趣。让学生想读课文、爱读课文。充分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朗读,在交流、评价中理解朗读的方法,依据学生独特的感悟,读出自己的课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可能会说出高兴、自豪、满意、激动、兴奋等多种感受,再让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心情。在朗读爸爸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可能孩子们会怀着沉稳、高兴、兴奋等多种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读。

(三)联系生活,拓宽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详一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例如: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课文。这样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课堂反思: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特别在教师的语言上,提问应该更加准确,引导应该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师还应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这样可提高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究,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深度训练。

第二篇:蔬菜印画说课稿

中班艺术:蔬菜印画(说课稿)

胥口中心幼儿园

朱玲萍

一、 说教材

蔬菜是幼儿经常接触的一种食物。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蔬菜随处可见,它们种类繁多,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说出几种来,活动的取材来源于生活,又贴近生活,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更能够吸引幼儿,提高幼儿的创作兴趣。用蔬菜来印画,是一种新的形式,奇妙的蔬菜,能印出各种美丽的图案,中班下学期的孩子,动手能力有所提高,也很喜欢做做、玩玩,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让孩子在看看、说说、玩玩中,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感知常见几种蔬菜切面的形状和其内部结构的不同。

2、尝试用蔬菜的切面进行印画,初步学习有规律地排列。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感受印画的乐趣。

三、说活动准备:

幼儿的求异创造离不开物质材料,只有丰富多彩、难易适度的材料才能保证幼儿活动的质量。我在提供材料上吸引幼儿共同搜集,因为幼儿自己搜集的材料更易引发幼儿的创造。材料要富有变化,能吸引幼儿更多的直接参与活动。

1、幼儿材料:蔬菜(藕、青菜根、胡萝卜、菜椒、花菜、蘑菇、豆角等)、颜料、颜料盒若干,擦手布、幼儿用纸(围巾)

2、教具准备:范画三张、音乐带

3、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过各种蔬菜

四、说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和操作,丰富幼儿对蔬菜的认识,感知蔬菜切面的形状与内部结构的不同。

1、 兔宝宝们:上次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些蔬菜宝宝。 蔬菜宝宝很高兴,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

(以变魔术的形式,和拟人化的口气来导入活动,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能够牢牢吸引孩子的眼球)

2、教师拿出水果刀,出示花菜,请幼儿猜一猜各种菜切开来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用刀把它切开,之后让幼儿观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1)花菜像小树、蘑菇像小伞、胡萝卜实心的像圆形、菜椒空心的像小花 (2)菜椒与胡萝卜的切面有什么不同?(空心、实心)

(在这个环节中,给孩子创设了一个探索、感知的氛围,幼儿在观察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为了提高观察效果,观察前可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观察,边看边提问题,让他们在猜猜、说说、再观看、再说说的过程中,感知蔬菜切面的形状与内部结构的不同,在蔬菜的选择上,也是从易到难,先是形状的比较,再是既有形状又有空实心结构的比较)

小结:这些蔬菜宝宝变的魔术真好玩,有的切面像小树,有的切面像小伞,有的切面是空心的,有的切面是实心的,真有趣。

(总结性的话语,帮助孩子把这些知识加以提炼和巩固)

(二)出示范画,示范讲解蔬菜印画的方法。

1、“小兔宝宝们,春天来了,兔妈妈请蔬菜宝宝帮忙,给你们做了些漂亮的丝巾,大家来看看。”

(这里给孩子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我为幼儿创设了语言情境和物质(蔬菜)情境,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此作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

2、出示范例让幼儿欣赏

这条漂亮的丝巾上有哪些图案?是哪个蔬菜宝宝画出来的?(青菜根像玫瑰花、菜椒宝宝和豆角宝宝还可以画成一朵漂亮的小花)

(美术作品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它体现出来的美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强烈。由于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只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才能给他们更大的创作空间,我的引导过程也是难易结合,先是让他们观察什么蔬菜印出来的,再引导其观察二种蔬菜的组合图案似乎更漂亮,考虑了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3、小兔宝宝们,这些图案有没有特别的地方?(有规律) 怎样的规律?(图案)(颜色)

(最后再引导到活动的难点:有规律的排列,有了前面的铺垫,一步步的引导,把简单的图案和颜色这2种幼儿已经认知过的规律,应用到今天的活动中,相信他们能很好的把握)

小结:这些丝巾,有的图案排列有规律,有的颜色排列有规律,这些有规律的花纹印在丝巾上,真漂亮呀!

4、示范,讲解印画的方法:

(1)你们想看看兔妈妈是怎么做的吗?

先在心中想好:你准备请哪个蔬菜宝宝帮忙,用什么颜色,准备排什么规律。然后拿好蔬菜宝宝,用力按压在纸上。一个图案就印好了。用过的蔬菜宝宝要送回原来的颜料盒。接着按规律,拿第二个蔬菜宝宝,按压在纸上。以此类推。 (2)请一个兔宝宝上来试试。

(通过教师的重点引导,帮孩子们掌握了有规律排列的重点,然后再请一个小朋友来操作,可以允许幼儿出错,这样师生互动式的示范,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师示范的模式,更加有效。)

(三)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1、兔妈妈要做这么多的丝巾,忙不过来,小兔宝宝们,你们帮妈妈一起来做,好吗?

2、兔妈妈给每个兔宝宝准备了一条白丝巾,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和颜色,进行有规律的排列,把丝巾装饰得漂漂亮亮的。

(在材料的提供上,我给每个孩子准备的是一长条形的纸,这样可以更有利于幼儿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图案)

3、(提出要求)装饰的时候,排列要有规律,可以图案有规律,也可以颜色有规律。画面要干干净净的,不脏乱。用过的蔬菜宝宝要送回原来的颜料盒。同时,要保持桌面和小手的干净。比比谁的本领大,能做出漂亮的围巾来。

(在幼儿操作前,讲清楚要求,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切忌在一旁指指点点,貌似指导,实是干扰,应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用启发开放的语言为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留下空间。用鼓励的语言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指导语这支“魔术棒”下,变幻出绚丽的艺术之花。)

3、幼儿作画,教师巡视指导(放背景音乐,因为艺术是相通的,用优美的语言来渲染,用舒缓的音乐来衬托,可以更好的表现幼儿的所看、所感、所知) 友情提醒:用过的蔬菜宝宝要送回原来的颜料盒。

引导幼儿挑选多一些的蔬菜来印,保持衣服桌面干净。 指导幼儿注意图案和色彩的规律性。

(四)展示讲评

1、把幼儿作品悬挂展示,供幼儿欣赏。(低一些,从幼儿的角度出发)

(美术活动之前,可以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颗漂亮的贴花。幼儿陆陆续续完成了,我把贴花发给他们,让他们去观摩同伴的作品,贴在自己喜欢的作品上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幼儿完成作品快慢之间的矛盾,也给了幼儿行使自己评价的权利。恰当地运用教学评价,把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末,重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对美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让幼儿真正的成为评价的主体,使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真正的互动起来。)

2、集体讲评

师:看一看,说一说:你喜欢哪条丝巾?为什么喜欢?(是哪个蔬菜宝宝变的?这些图案、颜色是怎样排列的?画面干净吗?)

3、小兔宝宝们,你们真能干,装饰出这么漂亮的丝巾。我们成功喽!开心吗?一起来跳个舞吧!

(让幼儿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五)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做蔬菜沙拉,引导幼儿持续不断地对蔬菜产生兴趣。小朋友知道了蔬菜还有很多吃法,使幼儿在审美心理、创作欲望上得到满足,还可以从中生成更有价值的活动。

第三篇:树叶粘贴画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树叶粘贴画》------动物 教材简析:

树叶粘贴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二年级上学期安排这样的内容,是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而进行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部分教材要求贴出形象生动的小动物,是树叶粘贴画中最接进儿童生活的内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根据想象,有步骤的贴好动物画。 教学目标:

(1)掌握树叶粘贴画的方法。

(2)能选择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贴出自己喜爱的动物; (3)通过引导学生用树叶拼贴动物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说教法:

美术教学生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如何培养这一教学任务,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这节课重在寻找生活中的美,挖掘生活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法,引导发现法,通过范例的欣赏,感受美的过程,去发现美,创造美。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1)运用联想的学习方法;(2)动手尝试练习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法和学法,采用如下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动物世界、双面胶、剪刀、树叶、范画、等。

四、说教学程序:

接着,教师拿出范图------《两条鱼》,并提问:同学们看是什么呢?学生说,两条金鱼。然后,教师将一条金鱼拆成几片树叶,引导学生发现金鱼是由不同树叶拼成的,从而导入新课,到了秋天,我们经常可以随地捡到树上落下的树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树叶粘贴画。 板书课题:树叶粘贴画-------《动物》,这样导入,给学生一种自然、贴切的感觉。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树叶,要求学生“看树叶联想动物”想想动物的哪些部位,这时教师引入第二步;教师拿出一组树叶,要求学生看看、想想能摆出什么动物,学生可能会回答,可以拼一条小鱼,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拼一幅自己喜欢的图。 学生开始贴画,教师巡回辅导。

大约二十分钟后,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针对作品情况进行评比,教师可以这样说:“好,比赛结束,下面我们要评出优秀作品,大家看看哪些作品好,师生共同评出佳作,并给他们一个“掌声鼓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内容啊!“树叶粘贴图”我们可以利用秋天落下的树叶,做出你喜欢的各种各样的动物,把你们做的贴图拿给你家人欣赏。

第四篇:中班美术想象画说课稿

中班美术想象画说课稿(美丽的毛线画)

一、说教材

这次我的活动题目是《美丽的毛线画》。毛线画是指用各种颜色粗细长短的毛线通过弯曲、折叠、拼接等方法在纸上摆出各种造型,是集合了美术与手工的双重艺术形式。毛线画的工具比较简单,利用不同颜色粗细长短的毛线以及固体胶、剪刀、白纸等材料,既可以对具体事物进行细致刻画和处理,也可以锻炼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新的事物的能力,同样可作为幼儿表达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二、说学情

中班幼儿在美术方面处于图式阶段,视觉感受性有了明显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也进一步发展,在色彩认识上越来越精细,但对色彩的协调方面不是特别注重,所做的形象基本反映主题.在手工方面,幼儿的表现欲非常强,喜欢使用剪刀等工具并进行撕剪等方式。

毛线画不进能促进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还能提高幼儿专心做事能力,更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想象的兴趣。幼儿在欣赏、发现、感受线条美的同时,大胆进行创作,不仅能将幼儿零碎的经验加以提炼,而且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时在我班开展毛线画,能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由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三、说目标

1、认知:学会较准确把握事物形状的基本结构,了解各种颜色的搭配。

2、情感:喜欢用自己独特的审美表达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勇于探索。

3、能力:学会线条组合的方法来表现事物基本形状,知道如何搭配颜色。

4、创造: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的进行美术创造,并学会在欣赏和评价他人作品时讲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于学会线条组合方式表现事物基本形状和如何搭配颜色,难点定于喜欢用自己独特审美表达想法,大胆自由尝试与创造。

四、说准备

活动前准备,可以让家长在家让孩子接触一下各种颜色长短粗细的毛线,对毛线有个大概了解。

活动中准备:

1、粗细长短不同的彩色毛线若干条

2、固体胶,剪刀,白纸,小盒子

3、PPT课件(内含老师网上搜集的毛线画图片),老师事先自制的毛线画

五、说教法,说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

采用的教法有:

1、示范讲解法,通过老师的示范指导讲解,将毛线画的制作技巧方法教给幼儿,让幼儿掌握内容和基本动作技能。

2、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观察欣赏演示,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本次活动设计中,我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幼儿感受到毛线画的图案美。

3、欣赏评价法:将幼儿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并且让幼儿自己对喜欢的作品进行评价。

采用的学法是操作体验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让幼儿通过自己去制作毛线画体验制作的过程,掌握制作方法,提高手眼协调能力,激发创造性,表达自己情感。

六、说流程

我的活动分为7个环节,采用了环环相扣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1、导入活动:猜一猜,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语: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盒子,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里面是什么。然后逐一请幼儿摸一下并猜,直到猜对。接着老师问毛线的用途,幼儿作答。

2、学习活动:玩一玩,引导幼儿学习毛线画

教师语:今天老师带着毛线宝宝要为小朋友们表演一个魔术大家想不想看呀?然后老师在黑板上贴上白纸,用不同颜色毛线涂上固体胶粘贴形状,同时老师口中也要解释制作过程与方法。

3、欣赏活动:看一看,学会观察

老师再在黑板上展示一些事先制作号的毛线画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之后用PPT课件展示更加美丽精致的毛线画。

4、实践活动:做一做,鼓励幼儿大胆创造

由幼儿自由大胆创作,老师在旁边适时指导,并且播放舒缓的音乐,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看谁的和别人的与众不同,帮助能力稍弱的幼儿进行制作。

5、评价活动:评一评,学会欣赏与评价

幼儿先在小组内与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之后老师请个别幼儿上台展示并介绍。最后老师将所有幼儿的作品贴在墙上供大家欣赏,并让幼儿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请个别有二人以完整的话语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以及对作品进行评价。

6、教师总结

教师语:今天小朋友都用毛线宝宝变出了各种美丽的毛线画,小朋友喜欢的话也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做出更美丽的毛线画!

7、活动延伸

让孩子回家与父母共同制作更加复杂美丽的毛线画;将幼儿的毛线画作品中较精美有特色的布置成区域环境中的一部分

七、特色与亮点

通过家园合作,让幼儿能预先了解毛线,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活动设计中,我既给予幼儿技法上的帮助,又给予幼儿充分的创造空间。活动中我始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儿的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表达方式,让幼儿在特别宽松、开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美、表现美。

中班美术想象画《帽子大变身》说课稿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九号选手李梅,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美术想象画《帽子大变身》,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育目标、活动准备、教法学法、重难点、活动流程、教学特色等几个方面向大家讲述这节课。

首先来说教材,夏莉老师曾经说过,活生生的生活就是最好的课题。冬天到了,天气渐渐冷了,我们班的幼儿戴起了各种各样的帽子,幼儿对于同伴的帽子十分感兴趣。皮亚杰说过:“兴趣是激发学习的最好形式。”所以我从这一点出发,结合中班儿童的年龄特点,这一阶段的幼儿大多5~7岁,他们好奇心强,有激情。杜枚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也认为,5~7岁是图式期,这一阶段的幼儿所画的图像逐渐生动,结构逐渐完整,组织画面的能力也不断增强,尤其突出的特点是这一阶段的幼儿主观幻想,创造欲望强盛。基于以上的取材来源和中班儿童学情,我的这节课就这样产生了。

接着来说说我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指引着教育活动。我的这节课就是根据幼儿的兴趣设计的,所以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我设计了三个目标:

1.通过观察周围的同伴和老师展示的图片,了解帽子有各种不同的样式和材质(知识) 2.在白纸上画下自己喜欢的帽子造型,并对其进行大变身(能力) 3.展示作品,分享成功与快乐 (情感)

设定以上三个目标,我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首先在课前我在网上搜集了大量帽子的图片,又准备了足够多的A4白纸、记号笔、彩色铅笔、油画棒,小朋友呈圆弧状分部坐好。 再下面说的是我的教法,新《纲要》中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体验尝试的快乐,并鼓励幼儿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本节课,我将扮演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根据中班儿童的思维特点, 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法: 1.直观法

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幼儿观察周围的同伴,再看我展示的图片,以实物和直观的图片吸引幼儿,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示范法

我会先对自己画的基本型的帽子进行改造,在亲眼看见老师把帽子画成了其他的造型,相信幼儿的兴趣会更提高一点 3.谈话法

在让幼儿自己动手的时候,我会观察,适当地提问,这样的提问有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4.操作体验法

即是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本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交给幼儿的。 此外,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我还穿插使用了启发联想法、赏识激励等教学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说完教法肯定是要说学法的,以幼儿为主体,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参与,不仅提升了绘画能力,我觉得更升华了 情感。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有: 1.多感官参与

心理学上认为多感官参与学习会使学习效果更好,本节课中,我们班幼儿不仅动手、动脑、动眼还动嘴。 2.尝试法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做为一名老师,上课也是一种学习,我的这节课就是取材于生活,是向生活学习。幼儿是自己动手操作,在不断尝试中取得进步。 3.体验法

本节课,我们班的幼儿自己动手创造,不就是在亲身体验吗?

最后来说说我的教学流程,课程实施的中心环节是因地制宜地创设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发展水平的环境,提倡师幼共同创设环境,所以我在班级的区域环境里布置了一个“百变帽子屋”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本节课主要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导入,我采用情境激励法,我会问幼儿:“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幼儿会回答是冬季。我再接着问:“哦,现在是冬天了,今天的天气可真冷呀,我们都穿了好多的衣服,小朋友们,看看你周围的小伙伴,他们头上都带了什么?”幼儿会说是帽子,接下来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都见过那些帽子?我请举手的小朋友来告

诉我。”幼儿回答之后,无论回答得怎么样,我都会及时地表扬与肯定,因为这是他们将生活经验转化到课堂的表现,值得肯定。“好的,小朋友们在生活中观察得很仔细,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帽子的图片。”讲完后展示我事先准备好的图片,并在放到先前小朋友讲过的帽子的时候要提一下,比如:这是XX小朋友刚刚说到的帽子,这是MM小朋友看过帽子,这样可以强化幼儿的认识。

第二个步骤,我会说:“我们看了这么多的帽子,下面大家在纸上画下自己喜欢的帽子的形状吧,老师也在纸上画下自己喜欢的帽子。”在幼儿画好之后,我会问幼儿:“小朋友们,有没有你们想要的帽子,可爸爸妈妈在商店里却买不到?”如果没有幼儿回答,我会启发他们:“哎呀,我最喜欢棒棒糖了,好吃又好看,要是能有一个棒棒糖一样的帽子就好了,我一定天天带着它。”糖果是个幼儿喜欢的食物,用糖果形状启发幼儿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如果有幼儿回答的话,我会认真的听他们说,并启发他们,这一环节的谈话有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为后面的创造做铺垫。

接下来是第三个步骤,“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小魔术师,噔噔噔,就是他啦!”(从身后拿出记号笔)这时候肯定会有幼儿讲“记号笔怎么是魔术师啦?”“额,怎么就不是呢,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边说边在刚刚画的太阳帽的形状上进行改造,画成一只蜗牛,并展示给幼儿看,还可以把太阳帽画成宇宙飞船,我相信在亲眼见到我改造的帽子后,幼儿的注意力会被我吸引,这时候课堂氛围将达到本节课的一个高点,在这个高点处,我及时地进行下一个步骤,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我会是说:“小朋友们你们也来当一回小小魔术师吧1老师要来看看哪一位小朋友的魔法最厉害。”这时候让幼儿按事先的分组进行活动,我会下去观察,给予适当指导和启发。幼儿自己动手创作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会占用最多的时间,虽然是重点,但却不是难点,难点是接下来的的第五个步骤。 当全班小朋友都创作好之后,没我会让幼儿将自己的创意将给自己的好朋友听,并请几个小朋友上台讲述自己的画。这是语言表达的环节,对于中班的儿童来说,能用流利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最后给幼儿的作品拍照片,并将作品贴入“百变帽子屋”在“百变帽子屋”被装饰满的时候,我的这节课就结束了。这个“百变帽子屋”是区域布置的一个环节,也给幼儿一个展示作品,分享快乐的平台,同时它还为下周的家长活动日做了准备。课堂教学、区域布置、家园合作三者相结合,这就是我本节课的特色。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当全班小朋友都创作好之后,没我会让幼儿将自己的创意将给自己的好朋友听,并请几个小朋友上台讲述自己的画。这是语言表达的环节,对于中班的儿童来说,能用流利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最后给幼儿的作品拍照片,并将作品贴入“百变帽子屋”在“百变帽子屋”被装饰满的时候,我的这节课就结束了。这个“百变帽子屋”是区域布置的一个环节,也给幼儿一个展示作品,分享快乐的平台,同时它还为下周的家长活动日做了准备。课堂教学、区域布置、家园合作三者相结合,这就是我本节课的特色。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神奇的吹画》

大家好,我是马贝贝。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神奇的吹画》。它选自中班的美术教材,在本堂课中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需要幼儿掌握。 1.吹画的基本技法

2.幼儿能大胆想象创作。在这两个基本要求下,再通过我形象生动的教学,我想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1.幼儿掌握基本的吹画技法

2.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创作,感受吹画的神奇

3.幼儿之间相互分享作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创作想法和感受,提高审美情能力

相对于小班幼儿,我所面对的中班幼儿有以下特点。第一,他们所画的图像逐渐生动,结构逐渐完整,这些图像代表了儿童脑中的实际物体。第二,他们对大小关系不太关心,对空间关系很不理解,因此表现出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往往将现实和非现实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这时儿童的主观幻想,创作欲望强盛。所以中班是儿童绘画的特殊阶段。

因此我打算采用谈话法,教授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 本节课准备的材料有:白纸、12色的液体颜料、滴管、吸管、抹布、风格迥异的图片

我的课堂顺序设计为一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最近发展区,我将会用两个提问来导入本节课 1.小朋友们吹过泡泡吗?以此来激发幼儿对吹画的兴趣

2.那你们吹过颜料吗?当有小朋友说没吹过时,我要迅速抓住小朋友的思绪带领他们进入

第二环节,考虑到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活泼好动的特点,所以直接讲述吹画技法, 首先,由我为小朋友吹画示范一次,在过程中我一定会告诉小朋友要吹气,以免有小朋友吸气而造成颜料进入嘴巴里的安全事故,这是示范的重点。同时也要提醒幼儿吹气时气流的缓急掌控和个人卫生。

其次,吹出一个图形后,提问小朋友“你想把它变成什么?”有老师代为实践,在原有的的图形上进行装饰。在过程中启发小朋友装饰时可以用点、拖等技法。

最后,和小朋友共同欣赏几幅风格迥异的吹画作品,鼓励小朋友从颜色、形状、作者情感等方面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我会对幼儿的回答做简单的回应,来引导幼儿的美能力。 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难点,但并是我教学的重点,因此并不会占用我的太多时间。

第三环节,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幼儿的认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所以这一环节有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在做中学,让幼儿的情绪达到本节课的最高点。在这一环节我会注意一下两个方面。1.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的环境下进行创作,我会播放不同节奏的音乐,让幼儿来体验快慢。2.在有的幼儿不知从何下手时,我会及时帮助幼儿,鼓励他在纸上留下自己的印迹。

第四环节,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因为幼儿的美术活动也会渗透其他领域的内容,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首先,我将鼓励幼儿用语言大胆地讲述自己的创作想法和情感,同时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我会耐心的倾听幼儿的表达,尊重他们的想法。 最后本节课的亮点是幼儿通过吹画进行想象创作,这个形式比较新颖;同时这节课又与音乐、语言相结合,做到了领域间的渗透。吹这一技法与幼儿嘴部肌肉发展有关,如何让幼儿更好的掌握吹这一技法也是我需要突破的地方。 那么到这里,我的本节课就完成了。

第五篇:有多少粘贴画说课稿

《有多少“粘贴画”》说课稿大家好: 这节课我说课的题目是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

(二) 的第1课时的内容《有多少“粘贴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运用 6 的乘法口诀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独立探究,编制 6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知求未 知的思想方法。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估算的策略以及它对计算的作用, 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编制 6 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会估计的方法以及在计算中的作用,在计算中体会新旧知识 的联系,逐步学会从已知寻求未知的思想方法。

一、说教法: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 2-5 的乘法口诀,他们已经历了几次编写 口诀的过程.因此,对乘法口诀的含义,怎样编写乘法口诀,有了 初步了解.所以在教 6 的乘法口诀时我采用引导的学习方式,由学 生独立探索的学习,让学生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在书上填写, 并进行相互交流来完成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二、说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 1、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知识,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结 构的连惯性。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都可用原有的知识来解决所遇到 的新问题。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如:你发现了6的口诀里 有什么规律!让学生自已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 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生编写6的乘法口诀表。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探讨新知 让学生自由估计粘贴画的数量。 (教学意图:估算是低年级小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教师注重学生 估算意识的培养。 )

1、说一说。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一排一排地数一数,好吗?一排有几个? 生:一排 6 个。 师:也可以说有多少个 6?。 生:1 个 6。 师:对了,那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1 个 6 的乘法算式 是什么? 生:1 乘 6。 师:那口诀是? 2 生:一六得六。 师:两排有多少个?也可以说有多少个 6?请同学回答 2 个 6 的 乘法算式是什么?再请同学回答 2 乘 6 的口诀是? (教学意图:教师采用“扶”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和解题思路,为下面学习其他几句口诀打基础。 ) 师:3 排呢,4 排呢…… 请学生把书本 72 页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2、试一试。 (1)学生尝试写算式、编口诀,老师巡视指导. (2)同桌两人互相检查,学生汇报,交流。 (3)课件出示完整口诀。 (4)请同学们齐读口诀两遍。 (教学意图:根据前面编口诀的知识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让学生运 用迁移的原理编写出后面的口诀。 )

3、找规律、想一想: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6 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请看 2×6 =12 这一句,它比前一句 1×6=6 的得数多了多少? 生:多了 6。 师:那也得出了结论:后一句口诀比前一句口诀的得数多了6。 再指导学生观察其它口诀的得数都比前一句多了 6。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寻找记忆口决的不同途 径,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 3

4、记忆 6 的乘法口诀。 (1)请同学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自由轻声读一读、背一背口诀。 (2)师生对口令。 (师说上半句,生答下半句) (教学意图:形式多样的记忆是枯燥无味的口诀变得活泼、有趣,并 且学生之间有竟争力,师生的共同参与更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课堂练习 1.算一算(P73 第 1 题) (1)谁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2)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2.想一想,算一算(P73 第 4 题) (1)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辅导。 (2)请个别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五:全课小结 请两位同学分别说一说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概 括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

《有多少粘贴画》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及分析:

这节课《有多少“粘贴画”》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乘法口诀》

(二)的第1课时6的乘法口诀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大部分学生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并能熟练背诵2-5的乘法口诀。同时本节课也是学生接下来学习

7、

8、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6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独立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知求未知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估算的策略以及它对计算的作用,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

编制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估算的方法,在计算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学会从已知寻求未知的思想方法。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背诵2-5的乘法口诀,并经历过编制口记诀的过程。本课设计注重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获得新知。教师作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1、情景教学法:利用课件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使学生在玩中学,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小组合作教学:找规律教学时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知识,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结构的连惯性。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都可用原有的知识来解决所遇到的新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让学生自已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从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就。

五、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粘贴画等。

六、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俗话讲:“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开始时学生的状态便为本节课定下了基调。

一开始,用课件出示青蛙图片,请同学们看一看,你们喜欢吗?老师这些粘贴画是送给那些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的同学,加油!

你能看一眼,不用数就知道大概有多少粘贴画吗?让我们估一估,一共有多少粘贴画吧。请举手抢答。

本环节设计首先用图片引起同学们的注意,采用估算抢答的形式,让学生相互竞争,跃跃欲试,再结合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里,主要有两部分的教学活动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编制口诀。

在这一部分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新知的学习找到相关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学生在学习了2到5的乘法口诀之后,已基本了解了学习的思路与方法。所以在教学的乘法口诀时,可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老师在这一部分只起到引导作用,用“同学们,要很快数出有多少“粘贴画”,你有什么高招吗?”“我们来共同一排一排地数一数,一排有几个?怎样列式?”“2排呢?怎样列式?”“3排呢?”等问题引导学生,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独立探究、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板书6的乘法算式及口诀)

2、引导学生梳理并记忆口诀。

该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仅起到点播启发的作用。首先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记忆口诀,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并用类似“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等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接下来运用自己发现的特点去记忆口诀时,就不会再感到枯燥疲惫,而会主动积极的去记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巩固应用,实践深化。

在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时,应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层教学,我在设计时将练习分为针对性练习、基本练习及拓展性综合练习三步。既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又适应了学生学习的不同层次。

第一步是针对性练习,利用同学们记忆口诀时找到的规律,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解决书本P72页想一想的问题:6×8=6×7+口=6×9-口。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并能灵活运用口诀。

第二步基本练习完成书本P72第一题表格题(本题课件出示,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接下来考虑到二年级的学生在长时间的集中学习下会感到疲劳,只有受到新鲜生动的刺激,才能再一次引起他们的注意,提高学习兴趣。所以我将基本练习中的第二题口算练习溶于打气球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这让学生既放松心情,又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步拓展性综合练习数方格,可以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数去算,并由老师引导出能算地最迅速的方法,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四、总结评价

老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并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了不少问题。接下来让我们来说说哪些同学可以得到老师的粘贴画吧!

这一环节用学生互评的方法来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课的作业:数学课堂作业

本课预期达到的效果是:课堂上所有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课后90%以上的学生能熟练背诵6的乘法口诀,70%以上的学生能灵活应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各种问题。

一、复习导入

1、师:前边我们已经学习过了

2、

3、

4、5的乘法口诀,现在我们一起来对口令:三五()

二三( )

四五 ( ) 二七( )

五六( ) 三四( )

二九( ) 四八( )

小朋友们回答的真不错!老师还带来了几道题,你会快速抢答吗?老师有个要求,如果这个小朋友回答对了,请全班同学读出算式,并说出口诀。 口答:2×5= 6×4= 7×3= 5×6= 4×8= 2×6= 9×3= 3×6= 师;看来同学们对前边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 老师带来了一些特别的算式,你会算吗?(1人回答)

提问:说一说你怎么数得这么快?发现了什么? (出示)前一个算式得数加上6就是后一个算式得数 师说:比如12+6=18 18+6=24都可以用这个方法。 小朋友算数时用了6的乘法口诀,

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6的乘法口诀.(板书)

二、新课引入探究新知。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猜一猜它是谁呢?你能马上数出这里有多少只青蛙吗?(生回答)。

好,你估计的很准确。掌声鼓励。现在我们一起来验证。

2、(出示1排青蛙)

(1)师问: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有几个6呢?乘法算式是什么?(1×6=6) (2)问:还可以怎样列式?口诀是什么呢? (出示2排青蛙)

(1)师问:现在是几个6呢?谁来说,怎样列乘法算式?口诀呢?评价: (2)问:你是怎样算出结果是12?(学生说:数的、6+6=12或2×6=12) 小朋友回答的很好! (出示3排青蛙)

(1) 师:图中有几个6,怎样列式?口诀是什么?

(2)你是怎样算出结果是18?提问2人(生:3×6=18 12+6=18 )

好,你真棒!掌声鼓励。发现了12+6=18。师一边引导 ,一边小结:请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前一个算式得数加上6就是18.也就是12+6=18。

上一篇:六年级工作会议范文下一篇:篮球队训练计划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