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日常管理计划

2022-07-12

无论是我们生活还是工作中,计划总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帮助我们认清前进的方向,能让我们更顺利的实现目标,那么你会拟写计划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日常管理计划》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企业日常管理计划

浅议如何加强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

企业所得税是国家税收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国家的组织收入、经济和收入分配的调节上发挥着很大作用。尽管近年来企业所得税在总税源中的比重逐年提升,但是,当前国税机关在企业所得税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难点,如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手段相对较弱;重审批、轻管理,税前扣除项目审批和汇算清缴方式繁琐;税务干部会计业务知识不够扎实、税收

业务素质不高等,不同程度的影响了企业所得税的征管质量。

笔者认为,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应以税收管理员制度为依托,加强户籍管理,强化税源监控,实行分类管理。⑴摸清纳税人底数。如对房地产业、服务业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征管,由于营业税由地税部门征管,国税部门对其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仅满足于这些企业的按期申报,对其申报的准确性缺乏必要的监控,甚至存在部分企业开业很久,依然没有纳入正常的税务管理等问题。对此,应结合税收管理员制度,加强巡查和调查,了解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的基本情况;调查核实分管纳税人税务登记事项的真实性,及时掌握纳税人合并、分立、破产、纳税人外出经营、注销、停业、户籍变化等情况;同时将申报的涉税信息重点进行分析、评价,并与同行业、同规模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比对分析,提高企业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⑵及时调整征管手段,进行分类管理。一是抓住重点,改进方法,更加全面、准确的掌握重点税源户的情况,不断调整不同时期的重点税源户,在日常征管中予以重点监控。二是加强行业管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合理制订出行业的平均赢利水平,以便对照分析。三是对财务核算不健全的企业试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等方法保障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⑶注重强化纳税评估、日常检查和税务稽查,实现信息共享。现行的纳税评估侧重于增值税,而对企业所得税的评估则较欠缺,而增值税往往又与企业所得税紧密相连,其查补意味着应纳税所得额的调增,这就要求我们把增值税的纳税评估与所得税的纳税评估紧密结合起来,建立纳税评估台帐,记录企业视同销售等涉及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等行为,作为对其所得税申报情况审核的辅助,同时督促企业进行账务调整,加强纳税评估的后续管理,不能一补了之。

第二篇:浅议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企业所得税征管的现状

新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一年多来,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变化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在企业所得税管理中,坚持总局所得税“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二十四字工作方针,按照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管理要求,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强化汇缴管理,有效提高企业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推动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就企业所得税征管来看,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来,我们对所得税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都大大超过往年。但我们还感到,一是所得税管户多,税收管理员少,征管力量还需进一步加强。虽然近年来从人员到征管资源配置一再向基层一线倾斜,但随着新注册企业的快速增加,人均管户逐年递增,征管力量越来越被摊薄。二是所得税政策性强,财务人员办税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所得税核算形式多样,计算过程复杂,优惠政策涉及面广,政策执行审核审批手续繁琐,从税种认定、适用政策、预缴申报到汇算清缴,一系列办税事项特别是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和纳税调整,都对企业办税人员提出了较高的业务要求;另一方面,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所得税政策、尤其是税前扣除项目的熟悉把握不全面,难免带来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和财务核算的不规范,一些中小企业不设专职财务人员,雇用的兼职会计通常按照雇主意愿做账,现金交易、收入不入账、费用乱列支等现象时有发生,不能准确核算成本费用,更不能准确计算申报应纳所得税额,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所得税征管带来难度。三是所得税税基复杂,税收执法风险较大,税务人员综合素质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所得税管理措施和手段还较单一,特别是相对于所得税政策的复杂性,在对纳税人成本和费用的列支、对收入和利润的核算方面时常处于一种被动局面,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还不能满足纳税人的服务需求。

二、当前企业所得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税基控管缺乏有效监控手段。

由于企业成分异常复杂、经营方式多种多样,财务核算不规范、账面信息真实度低,且存在着大量的现金交易,在我国现有法制和货币金融监管水平下,缺乏有效的税源监控手段,来控制企业的资金流、货物流,使所得税的税源控管变得异常艰难。一方面企业账务核算数据的真实度差。从目前企业的总体情况而言,绝大多数企业属于简单加工的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大多采取的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尤其是企业的财务人员,有的是法人代表的亲属,有的只是经过短期的学习培训就从事财务工作,有的身兼数家企业会计,财务核算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大部分企业财务核算中往往唯企业法人代表是从,缺乏依法规范执业意识。造成目前企业内部管理制约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力,企业的财务核算不能准确体现其经营成果,损害了企业所得税的税基。

(二)纳税申报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程度不高,所得税相关模块升级滞缓。由于所得税自身在核算和管理上所具有的难度性,日常管理中需调用的数据繁多,急需利用信息化管理来提高效率和质量。但是目前所得税管理业务没有全部纳入“金税三期”,无法对所得税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金税三期”中所得税相关模块升级相对滞缓,满足业务需求的数据分析软件也很缺乏,软件模块功能与所得税政策规定不同步、不衔接,出现申报待解决问题颇多。

2、申报表及其附表填报质量不高。其表现在:一是企业财务核算科目与企业纳税申报表项目的对应性差,部分企业财务人员在填报时,凑不成明细数,只得填个总数交差;二是企业财务人员不了解更不掌握税法和财务会计差异所在;三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申报表的审核手段落后,对所得税申报表的审核基本依靠人工进行;四是管理人员能正确辅导或审核填报申报表及财务报表的人员相对缺乏,企业与税务机关税收政策相关信息不对称,客观上造成企业不能按税收政策的要求去办理涉税事宜。

3、对季度预缴申报不够重视。长期以来,税务部门一直对企业的汇缴申报比较重视,而对企业的季度预缴申报却关注不够,审核环节弱化,而企业的亏损在季度预缴申报时就已经形成,如果等到汇缴时才加强其管理则为时已晚。

(三)所得税日常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1、评估工作流于形式。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日常管理等工作不衔接,表现为所得税评估分析审核不到位。评估时基本是就(财务报)表到(纳税申报)表,走过场,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三:一是所得税纳税评估对财务会计与税收政策水平的要求较高,而税收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相对较低,真正承担起这个纳税评估职责的人数很少;二是税务人员财务会计知识匮乏,对企业财务信息掌握不清,评估工作不够深入。

2、分类管理没有得到具体落实。在所得税管理中,对企业纳税人尽管按其经营规模、财务核算水平、经营行业、信誉等级、纳税方式、存续年限等不同标准进行了分类,将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户与非重点税源户、查账征收与核定征收企业、汇总纳税与就地纳税企业等等,但实际管理却并未按各类别相应的管理要求到位。

3、汇算清缴质量难以保证。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是所得税征管工作的核心。汇缴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税收征管水平的高低和国家税款的安全、完整。但是由于汇缴时间紧,企业户数多,业务复杂,办税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税务人员业务不精的现状,汇缴的质量难以保证。

(四)新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中税务干部素质问题

1、所得税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通过近年来的业务学习和实际操作,国税系统已经形成了一批有比较严密的业务知识层次、懂业务会管理的税务干部,但是,与所得税管理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2、所得税管理人员素质急待提高。由于企业所得税政策性强、具体规定多、变化大、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联系紧密、工作量大等特点,部分税务人员还不能比较全面掌握所得税政策,不能熟练进行日常管理和稽查,不能适应新企业所得税法管理工作的要求,从而导致一些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

二、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针对上述所得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所得税管理:

(一)以信息化管理为依托,建立企业所得税管理电子台账,厘清所得税税基。

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汇算清缴管理类、审批类、备案类、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固定资产和技术改造等台账,重点关注企业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减免税、待弥补亏损不征税收入所对应的成本费用调整等事项,主要是结合新所得税法及各项具体政策的出台,将台账作为税收管理员做好企业所得税审批和取消审批后的后续管理的辅助工具,为所得税征管的无缝衔接夯实管理基础。

(一)加强申报表审核,提高日常征收申报质量

1、扩展“金税三期”系统的功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根据工作需求,鼓励各级税务机关开发、整合完善所得税管理软件,扩展征管系统的功能,增加数据分析的实用性,逐步改进软件模块功能与所得税政策规定不同步、不衔接的问题,把所得税管理业务全部纳入“金税三期”,对所得税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在所得税规范管理中的效能,提升企业所得税管理水平。

2、提高申报表填报正确率与审核效率。定期为新办企业办税人员举办申报表辅导培训班,使其明晰填报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申报表填报正确率,提高税法遵从度。同时,加快所得税申报表机审模块开发,通过应纳税所得额计算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运用机审实现各数据比对,提高审核效率。

3、建立季度预缴申报的预警机制。从企业的季度预缴入手对其进行日常监控,重视季度预缴申报的重要性,定期采集企业季度预缴申报数据,根据企业经营规律进行分析比对,防止企业在季度预缴申报时调节所得税的税负,避免入库所得税的大起大落,保证所得税均衡入库,促使企业规范核算,控制“明亏暗盈”,提高预缴申报质量。

(三)多措并举 有效控管税源

1、强化纳税评估,做好风险化解。充分利用汇缴采集的企业申报、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加强对收入确认、成本结转、费用列支等具体项目的评估,搭建行业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峰值和评估模型,不断降低执法风险。完善纳税评估集体评析制度,提高评估工作的科学性。一律实行两税联评。所得税重点放对企业容易出问题的几个方面,如新办企业成立初期的开办费有没有一次计入成本;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的年限是否符合规定,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是否考虑残值;各项成本费用的税前列支范围,包括工资及三项费用的提取限额和比例,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广告费和公益救济性捐赠的列支比例,递延资产、无形资产的摊销的年限是否符合规定;看准予扣除项目有无审批资料,是否包含不能扣除项目或超标准扣除项目;看享受减免所得税企业有无报批手续;看有无超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等。评估人员对当期评估情况应及时作出科学评定并提出征管建议,对征管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纳税评估工作中发现的偷税案件应及时移送稽查,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威慑力。

2、落实分类管理方法,加强所得税税基管理。

税基管理是所得税征管工作的核心和基础。要做好以下几项日常工作:一是将分类管理要落到实处。加强日常管理,全面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资金周转、财务核算状况、涉税指标等动态变化情况;强化对企业所得税的重点纳税人管理,以税源分析和预测、纳税评估为手段,在各个环节实行全面精细化管理。对一般查账纳税人实行以管事为主,以行业管理为重点,规范纳税评估,强化税源监控。二是做好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工作。合理确定核定征收标准,对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以合理核定为重点,强化户籍管理和调查核实,不断提高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逐步引导其向查账征收方式转变。

3、改进汇缴方式,提高汇算清缴质量。

针对企业所得税汇缴质量难以保证的现状,亟待从改进汇缴方式入手,切实强化所得税汇缴管理。首先,要加强对税务机关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对企业税法宣传的力度,特别是对税企差异进行重点培训,提高征纳双方所得税征税、办税综合素质和技能。其次,加强数据审核,对指标异常的企业进行实地核查。完善亏损台账的备案管理,实行亏损台账数据责任追究制度。再次,充分利用中介机构特别是税务师事务所的力量,参考中介机构出具的报告核实,在汇缴审核中逐一核对报告所列纳税调整事项。

4、建立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全面监控税源。

建立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内联”和“外联”相结合,定期开展所得税和增值税申报收入的比对工作,将异常企业名单传递给税源管理部门核实。对享受减免税到期后发生亏损的企业要重点关注,加强减免税到期企业的后续管理。同时结合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等手段,对纳税评估、税务稽查过程中发现的涉及亏损台账调整事项及时传递,保证亏损台账数据的准确性,使日常检查、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对企业的涉税业务进行全面监控。

(四)以提高业务素质和责任心为目标,加强内部管理

1、建立定期业务培训制度。为加强税务机关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的力度,提高所得税管理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建立对县级以下基层税收管理人员的定期业务培训制度,培训要有计划、有目标,每次培训要进行考核,严格培训的组织管理,检验培训的效果。

2、建立一定的奖惩激励机制。鼓励广大干部自觉学习税收业务和财务知识,做到懂政策、精业务、敢工作。加大能级管理推行力度,使每个干部既觉得工作有压力又有动力,有利于促进干部业务素质的提高。

3、细化考核指标,加强税务干部的责任心。把亏损面、税负异常等考核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加强责任区管理员的责任心,将企业所得税申报的盈利户数、盈利面、利润额及应纳税所得额,亏损户数、亏损面、亏损额及税负异常变动等指标进行排序,使各责任区管理员能够看到自己在企业所得税管理中所处的位次,形成自我加压的态势,在全税务系统范围内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氛围。

第三篇:**企业家协会秘书处 日常工作管理制度

秘书处工作职责

主要职能是执行协会决议,分配、落实协会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负责协会文秘工作,包括做好协会会议记录,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拟订会议通知等。其具体职能为:

1、负责组织召开会员大会、理事会、会长办公会、秘书处工作会议;

2、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向会长提出建议;

3、负责协会内文件、工作计划、总结材料等秘书工作;

4、负责协会的会议考勤、会议记录

5、整理、保存会员档案,办理会员统计;

6、负责做好会员发展工作,会员证的注册及管理工作,做好会员登记、会费收缴、会员退会等工作;

7、熟悉掌握会员情况,及时了解会员动态;

8、做好会员服务工作。及时收集汇总会员需要协会及政府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或建议,并给予以及时落实解决;收集相关政府部门的惠企政策并全面及时地传递给广大会员,使其了解并充分利用。

9、负责组织并协调好每周的周活动;

10、负责做好各种荣誉评选及表彰活动;

11、负责制定奖惩制度和会员管理机制;

12、负责做好协会推广宣传工作。做好线上及线下的推广宣传,便于广大企业家及时了解协会动态、政策等信息;做好微信公众号、订阅号、工作简报、网站、专栏等窗口宣传工作,并做好会员单位和非会员单位在协会平台上宣传的审核工作。

13、负责管理协会内部的采购与财务工作;

14、对接上级指导单位、监管部门和会长单位联络事宜,做好与协会外部的交流沟通工作。

秘书处日常工作管理制度

一、会议制度

每月第一个周周末前,由会长召集会长办公会议,总结、部署工作,沟通交流情况。遇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或不召开。

每周周日前,由秘书长(或秘书处主任)组织秘书处召开周例会,总结汇报上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安排布置本周工作计划。遇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或不召开。原则上每次会长办公会议前,召开一次由会长、轮值会长、秘书长及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参加的秘书处工作会议。

凡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议、会长办公会,秘书处须在一周前向参加会议人员发出通知,列明会议时间、地点、会议内容。如紧急情况召开会议,须在一天前向参加会议人员发出通知;

每次会议制作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必须在会议召开后三个工作日内发出,特殊情况除外;

二、内部事务督办制度

1、督办人员针对协会的主要工作,对相关部门、人员承办的事项进行检查、督促。

2、承办部门和督办人员按照“交必办、办必果、果必报”的要求,对所承办的事项负责,并及时反馈完成情况。

三、请销假制度

全体工作人员因事、因病不能到岗的要请假,由部门负责人批准,并报知秘书长;返岗后及时销假。

四、来信来访处理制度

来信由秘书处根据来信内容、时限要求及时处理或转交有关部门;来访由秘书处统一接待、处理。重要情况及时汇报。

五、大事记制度

秘书处对协会发生的重大事情要及时整理、筛选,按时间顺序编进《大事记》里,按年份予以公布。

六、失误追究制度

全体工作人员要恪尽职守,精益求精,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自工作。对因不负责、粗心大意、推诿扯皮,造成较大失误或损失的,要追究当事人和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七、安全保密制度

对需要保密的文件、材料要妥善保管,防止泄密、失密,不经秘书长或会长同意,禁止私自泄漏企业家协会资料,因此造成的不良后果自负。

各自对所用电脑等贵重物品要加强管理,谨防丢失。

八、文档及公章管理制度

文档是指文书、档案等纸质版或电子版材料。文档是协会工作信息的重要载体。协会各种档案的管理由秘书处负责,并做好文档的分类、保存等工作。

因工作需要外借文档的,时间最长不超过一个月,要求继续使用的,应办理续借手续。秘书处应作借出登记,归还时撤销登记。借用人在使用过程中应保证文档完好无缺,到期归还或续借。每年年底,秘书处应清点文档,督促借出人归还。

秘书处应做好会员档案建档的管理工作。及时更新会员信息(含协会邮箱中的通讯录)。及时整理汇总参加活动的非会员档案,以充分掌握了解平度市企业及企业家情况,为协会发展会员打好基础。

协会主要文件资料(及时更新):

(1)协会章程

(2)协会成员档案

(3)日常工作管理制度等

(4)协会各种工作计划、总结、通知、请求、策划方案等。

(5)各活动的声像资料

(6)各活动赛事的整体资料

(7)协会各种会议记录及总结

(8)协会的账目和物品管理簿

(9)其他相关文件

公章分**企业家协会章、**企业家协会财务专用章、法人代表章,**企业家协会章由秘书处负责人掌管,财务专用章及法人代表章由会计掌管。

公章掌管人员在盖章时要严格把关,严禁将印章私自外借使用,严禁私自在危害**企业家协会利益的文稿上加盖公章,严禁在空白纸上加盖**企业家协会公章,严禁私自为个人、单位盖章开证明、作担保等。如有违犯,一经查实,将对掌管人处以重罚,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公章掌管人承担。

九、作息制度

全体工作人员要遵守作息制度,按时上班,遇有特殊情况由有关部门领导协调。无故迟到早退,又屡教不改的,将在秘书处例会上通报批评,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十、文明办公制度及自律制度

工作要严谨、有序、高效,严禁办公时间出现吃东西、看影视剧、玩游戏、聊天等不良现象。对违规者提出当面警告,屡教不改的将处以100元罚款用于改善午餐。

个人要仪表整洁端庄,言行得体大方,待人接物热情诚恳;注重团结协作。

严禁利用公共资源谋取私利,严禁说任何有损协会形象或利益的话,严禁做任何有损协会形象或利益的事。

十一、清洁卫生制度

讲究卫生,保持办公区域洁净;文件、资料摆放整齐;禁止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烟头、乱倒污水。

十二、活动组织制度

1、所有活动必须在协会会长办公会许可范围内开展活动,不得开展与本协会无关的活动,自觉接受社会及相关部门的监督,服从市委市政府工作的全局安排。

2、每次活动都须制定活动计划,并至少于活动前4天下发通知,及时传达给会员知悉,做好参加活动的报名引导工作,活动中要及时拍照及录像,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并编辑成相关新闻稿发送给广大会员。

3、引导各副会长奉献并组织策划周活动,秘书处做好协助工作。

4、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活动,应根据活动的大小成立一个专项活动委员会来具体组织该项活动,以便该活动指挥统

一、责任明确。必要时应在活动前召开专项工作会议来安排、部署。对大活动进行前期策划及资金预算等,形成书面方案经会长办公会或秘书处工作会议讨论通过后方可开展。

5、活动结束后,对相关资料进行统一整理备档。

6、相关机构到本会参观、指导及交流工作,秘书处应提前三日通知会长、轮值会长及秘书长;

7、秘书处组织的各类考察交流活动,省内应至少提前10天通知,省外应提前20天通知,海外交流应提前30天通知会员单位参加。

8、会长、轮值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每月至少抽出一天时间到各企业开展调研工作,并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保持良好工作关系。

**企业家协会

二〇一六年五月三十一日

第四篇:业务人员日常监督管理计划

对于业务人员必须建立考核制度,其考核的目的是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业务人员工作效率及公司效益。考核分为短期考核和长期考核,短期考核适用于新进业务员,长期考核适用于已过试用期或优秀骨干,考核重点以其在工作周期内完成公司下达的业绩作为主要凭证,其业务人员的考核制度分为:

1、 业务工作职责

2、 业务工作技能

3、 业务工作纪律

4、 综合评估

业务工作职责:

1、 以公司的政策为核心,遵守公司相关制度规定,在公司的指导下分析市场,开拓客户;

2、 利用各种有效资源进行市场开发,完成公司安排的任务及工作反馈;业务人员必须写每月、周和日的工作计划,并注明工作要点和执行结果,由业务主管进行每日(周)追踪检查;

a. 收集信息,了解潜在客户需求及竞争对手情况;

b. 进行信息处理、分析,确定市场目标;

c. 与潜在客户联系,争取合作机会;

d. 按照需求作预算,拟定合同、谈判、签合同、收预付款;

e. 对客户信用鉴别;

3、订单跟进

a.将订单信息反馈至下单内勤;

b.跟进客户信息,确定发货时间;

c.安装完毕后,向客户催款;

4、信息反馈

a.内部信息反馈,将产品质量及客户意见进行反馈;

b.外部信息反馈,处理客户产品质量问题及业务信息沟通;

5、客户管理: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对重点客户进行跟进和维护,做好市场及客户信息收集工作;

6、沟通协调:参与市场内外各种问题的讨论,和组员共享市场开发经验和教训,共同解决

各种问题,协助上级作好市场的信息收集和档案管理工作;

业务人员工作技能

1、 销售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

a.必须具备观察力、分析力、执行力和学习力;

b.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自信、冷静的头脑以及持久的耐力,不怕挫折;

c.知识面广,专业知道过硬,与客户沟通话题多;

2、业务人员必须掌握几种营销方式

a.陌生拜访:能分清客户类型,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去寻找,不盲目;

b.网络搜索客户

c.电话营销

3、了解几中销售技巧,选择几种适合自己或者特殊客户的;

4、针对销售过程,列出客户考虑问题以及想法,并能快速作出应对策略;

5、针对客户特点作出反应,快速促成签单;

6、最重要一点就是方法思路正确,沟通能力强;

业务工作纪律

1、 每日工作时间均以八小时为原则。早上上班时间为8:30-17:30。

2、 上班时间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下班时要收拾好自己的桌面,摆放好椅子,保持整

洁,关好电脑后才离去。

3、 业务人员每天必须填写业务日报表,按时交会业务主管。

4、 周六工作时间须与平时上班时间一样对待,即业务员须出外找信息或见客户等。

5、 业务人员带客户看完展厅展品后,必须摆放原来的位置。

6、 业务人员如须早上见客户不能回公司的,必须告知业务主管批准,以便于登记。每天下

班必须回公司开会及打卡,没打卡者视为早退处理,如有特殊情况,须提前打电话申请

7、 不得随意请假、迟到,如事假,须提前两天申请并递交请假条给行政负责人;如有突发

事件,须提前电话告知经理,并由经理同意,事后再补请假条,否则当旷工处理。

8、 请假期内所遗工作由业务主管指定负责人,员工离开前应将经管工作及有关资料、工具

等交由直接业务主管指定负责人。

9、 遵守公司的相关制度,完成公司下达的目标,服从安排。

10、 业务员的每天客户巡访计划应包括计划拜访的客户及区域、巡访路线、时间安排、

主要项目或目的(开发新客户、市场调研、收款、服务、客诉处理、订货或其他)以及相应的方案等内容。在每日工作结束后,要将出勤状况、洽谈结果、客诉处理、货款回收或订货计划、竞品信息、客户意见、最新动态、巡访心得等资料反馈和记录,接受业务检查。

综合评估:即对以上三项进行评估,根据考核情况制定奖惩制度。(具体的奖惩制度依据公司下达目标制定)

第五篇:饲料企业精细化生产管理的10项日常工作

饲料企业的生产管理可以细分为十项日常工作,虽然这十项工作之间也是相互交叉的,但从总体上理清了生产管理工作的脉络,也就抓住了各项工作的重点,从而分清了各项工作开展的轻重缓急,也就能够有条不紊地将各项工作做好,实现精细化生产管理的目标。 企业管理重在创新,但凡成功的企业,其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都能够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在饲料工业坎坷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中,生产管理一直与精细化无缘,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与高精尖技术的广泛应用,粗放型的生产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饲料企业的发展要求,新的市场需求与产品质量迫切要求饲料企业的生产管理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改善,但老设备旧工艺与新标准新产品之间的矛盾不可能在一日之内得到妥善解决,突破管理瓶颈、提升管理水平还须依靠创新管理方法与升华管理思想。对于饲料企业来说,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将生产管理工作化繁为简,痛击问题根本;由浅入深,实施精细化生产管理。饲料企业的生产管理可以细分为十项日常工作,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要从虚到实、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虚到实的要点在于:这十项工作的开展立意要高、行动要实;由小到大的要点在于以点带面启动每项工作;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要点在于长期积累的不良现象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先引领员工认识这些问题,然后依据每项工作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虽然这十项工作之间也是相互交叉的,但从总体上理清了生产管理工作的脉络,也就抓住了各项工作的重点,从而分清了各项工作开展的轻重缓急,也就能够有条不紊地将各项工作做好,实现精细化生产管理的目标。

一、企业文化的宣传

企业之所以成功,更多的是因为有了成功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体现的是一个团队的精神、目标、准则、行事方法与工作作风,企业文化的特色决定了团队成员不同寻常的精神风貌,长期的精神熏陶给团队成员留下了极深的思想烙印,得到企业文化传承的个体无疑才是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生产团队作为企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企业文化的宣传与执行方面,自然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特殊的方式方法,将企业文化生产特色化,最大限度地在生产工作及生产员工身上得到体现,最大程度地运用到生产管理工作中去。

企业文化宣传与学习的目的是运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始终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与团队建设而存在,生产团队应该形成员工学(认知)文化、干部讲(感悟)文化、工作用文化的格局,并将学文化、用文化、讲文化进行制度化。例如,可以把企业文化的认知作为员工业绩考核的内容,把文化宣传与培训作为相关岗位业绩考核的一部分;作为工作职责之一,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在班会、例会、各种活动中宣讲企业文化,并把文化宣传作为生产管理人员工作考核的内容;从小的方面讲,可以采取入职学文化、离职交手册等小方法强化员工学习与感悟企业文化;从大的方面讲,通过制定工作计划进行更系统、更全面的宣传与学习。限于思想与素质的局限性,许多员工认为企业文化是虚幻的,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真实工作中体现企业文化,让员工通过身边的每一件事感受企业文化,实现企业文化与员工思想的对接,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推动生产工作的持续提升。

二、团队建设

目前,中国饲料行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时刻,在饲料企业其它部门的运作都已经成型成熟甚至超前的时候,饲料企业的生产管理仍然处于边缘地位,生产管理与生产工人依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与关心。这种边缘化与畸形发展模式正是给企业带来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企业的核心力量是员工,不论采用如何先进的现代化工艺技术,没有员工的能力和热情以及对生产工作的熟悉和把握,企业不可能完成生产任务,员工的能力和特性往往能够在经验和协作中攻克先进技术难以彻底解决的复杂问题,解决现实中的各类问题。饲料企

业若想做好生产团队的建设工作,首要前提就是实现蓝领工人白领化,即不能继续将员工仅仅视作简单的机械操作者或体力劳动者,而是要通过提升生产管理与生产员工的地位,通过培训和相关活动,不断提高对生产过程的理解和重视程度,让生产潜能不断增强与释放。

生产的本质是人才的培养,团队建设要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形成特色,打造一支稳定的职业化生产队伍不仅要有长期的发展战略作为指导,还要依据企业在不同时期对生产工作的要求适当调整团队组成与管理方法,既要考虑团队的长远发展,也要兼顾短期的战斗力,保持团队的灵敏性与稳定性。团队建设带有强烈的时代特色与企业特色,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与时俱进或超前半拍调整人员战略是团队建设的精髓所在。目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各饲料企业的生产工作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停顿或下滑的趋势,团队建设一度受阻,但也正可利用这个机会尝试新的团队建设方法,所谓穷则变、变则通。以下方法可以借鉴使用:

1.设立首席岗位,以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核心团队,全面提升生产骨干的综合素质、挖掘普通员工的潜力,形成“核心团队居首、骨干员工居中、普通员工居后”的箭形团队。在同一时期内,三队并存、滚动发展、人员月度清点、团队按季整合,踏实做好“三个一工程”,即:部门主管带一个、帮一个、看一个,打造干部梯队;工长以上干部带一个、帮一个、看一个,打造骨干梯队;老员工带一个、帮一个、看一个,打造员工梯队。

2.打破车间与班组建制,建立更加灵活的人员配岗机制(按照流程与时间段来划分人员的使用),既考虑全年的人员需求,也要兼顾短期的人员需求,平衡高峰期与淡季的人员需求,最大限度地让员工保持全年工作状态,达到岗位全建制、工作满负荷、人员有流动、薪酬靠业绩。

3.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员工培训活动。培训决定成败,针对不同梯队的员工,除可以进行专题专岗培训与全员大型脱产培训外,还可以进行个性化培训、点对点培训、情景培训等。个性化培训即针对每个生产岗位的职责,制定培训计划,因岗施教,因人施教;点对点培训就是由规定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对规定岗位进行规定内容的培训与培训后规定考核;情景培训就是与客户座谈、与营销员座谈、与其它部门员工座谈、与设备供应商座谈,通过这种形式,开阔员工眼界、加深市场了解、发现自身不足、强化质量意识,继而提升工作标准与生产管理水平。

4.打造劳力资源网是生产团队建设的重要工作,通过设招聘专岗、重员工推荐、建人员基地、提员工士气、促团队和谐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人员问题。

三、安全生产管理

饲料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一般仅指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但将安全管理的范围扩大之后,还应包括产品安全、仓储安全与企业的运营安全。员工的人身安全是工作时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它超过其它任何因素,而且绝不允许被损害。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实施精细化生产管理并无捷径可寻,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将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切实将安全生产纳入生产管理的日常工作,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理念不因人员更换和时间推移而有丝毫松懈。在饲料企业,从原料进厂至产品出厂,安全生产管理的范围广、区域大、环节多、难度大,在同一时间内有诸多因素在同时影响着一个点的安全,抓不住关键环节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关键环节之一:培训。安全无小事,培训无止境,全面、系统、持续、理论联系实践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培训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关键环节之二:检查。领导参与、部门参加、现场整改、限时完成、存档备案、持续追踪是不可或缺的六个因素。

关键环节之三:技改。短期内无法跨越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饲料企业,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生产设施的本质化安全改造可有效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关键环节之四:防护。配置质量合格、数量充足、功能齐备的劳动保护用品与防火防水

防盗器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免事故的发生以及减轻事故的危害程度。

关键环节之五:保险。虽然人身保险于安全生产本身并无关联,但却有益于安全事故的处理,既保护了员工的人权,同时也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行。

四、生产组织与计划管理

饲料企业的生产组织主要指生产物资的装卸作业、生产作业以及生产设施或物资的维护作业,强化作业的计划性、系统性、协调性是实施精细化生产管理的基础。生产作业包含了生产管理的方方面面,精细化生产管理的主要对象依然是人、机、料、法、环这五个环节。生产之初,将这五个方面的优劣情况逐项分析清晰,按照一高五低的原则(即:安全性最高、成本最低、劳动强度最低、设备磨损程度最低、产品质量控制难度最低、作业时间最短)进行优化整合,减免不良因素或突发事件对整个生产过程造成的影响,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组织与计划管理方案,细致有力地开展精细化生产管理。

在动态的生产制程中,不可控的因素越多,越难达成理想的工作目标,因此精细化生产管理的另一方面就是以静态管理的法则控制动态的作业管理,最大程度地剔除易引起突变的不稳定因素,严格规范各方面工作按既定计划或方案有序开展,达成精细化生产管理的目标。所以如何有效消除影响生产作业的不稳定因素、如何防止突发事件的产生、如何将不可控的生产因素转化为可控的有利因素是实现精细化生产管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始终在强调要有稳定的生产队伍、生产计划一经确定不能改变等,虽然稳定是相对的,但却是必须的,生产制程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本质却需要静态的管理。

五、质量保证

精细化质量管理的特点是建立在成熟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之上的预防管理与系统改善。由于生产制程与产品质量的不可逆性,对新法规、新工艺、新原料、新配方、新流程、新员工、新信息、新环境等可能带来的质量变化进行分析、预测与事前控制,更有助于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在饲料企业的生产管理工作中,质量管理建立在其它工作的基础之上,人、机、料、法、环、信息等一切因素都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改善一点或一面不足以影响整个质量控制工作,但一点或一面的缺失却能够决定质量管理的成败,因此只有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囊括全部控制点的质量管理网络才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质量控制。质量管理达到精细化,还要强化以下细节:

1.明确质量管理目标。品质第

一、第一品质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量化、细化、定岗定责的质量目标才具有指导性与约束性。如果能够把六个西格玛的管理方法引进饲料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无疑会促进整个行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2.做好内培外训。内培是指专业质量管理人员要进行全面技能培训与树立管理协调意识,强化数字与细节意识、强化质量检测流程的执行力、现场把关能力、业务理论与技能突破,建成品控专家队伍;外训是指对生产员工实施点对点培训,持续、深入、精细、全面的质量培训要具有针对性、季节性、系统性,偏重培训决定产品质量的岗位,突出现场质量管理技能的培训,提高生产员工的质量把关能力。

3.重视质量数据的汇总与分析工作。以班次为单位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形成以检查促改进、以考核促成长、凭数据定业绩的质量管理模式,不给任何岗位下滑与反弹的机会。

六、现场管理

对生产现场实施精细化生产管理,首先要全员树立现场管理理念,只有面向市场管理工厂,才能够明白“现场就是市场、质量就是人品”的真正含义。其次,现场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事、物,对事物的管理是通过管人来实现的,所以虽然现场管理强调的现场、现时、现物,但真正的管理对象依然是员工,良好的现场管理就是将人、事、物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通过相互间的推动作用,既避免了管理漏洞,又达成了管理目标。

饲料企业的生产现场具有人员流动性大、情况变化快、意外事件多的特点,要想实现工

作与个人的点对点完全链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关键要处理好人员与工作任务之间的关系,即是依据人员分派任务,还是依据任务安排人员。我们都知道,工作任务是必须要完成的,并不是非要指定由某个人来完成,实际情况是:工作任务是相对固定的,而人员是流动的;任务是必须完成的,而人员则不一定能够出勤或胜任;所以要从完成任务的角度去安排每个人的任务,绝对不能让员工养成固定岗位、固定任务的思维,要形成一种岗位相对固定、任务灵活分配的现场管理方式,这样才能够将现场管理稳定在一个标准状态,即静态与动态一样、高峰与低谷一样、领导在不在都一样。

七、生产成本控制

粗放型管理与精细化生产管理的一个不同之处就是对生产成本的控制与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是实施精细化生产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从目前饲料企业生产员工的总体素质与企业采取的管理措施看,对生产员工进行成本控制意识与技能培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但控制生产成本仍然主要依靠良好的管理机制。成本控制本身是生产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生产系统各岗位人员的职责,但长期以来,这个职能不仅没有被一线员工充分发挥,反而在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归根到底是企业管理机制出现了问题,只有凭借良好的机制,将生产员工的切身利益与生产成本密切联系起来,采用“岗位控制、财务汇总、定时分析、限期提升”的管理方法,饲料企业的生产成本才有可能真正降低下来。

生产成本重在预防控制,事前要做好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目标的制定、指标分解等工作,事中要做好原料仓储、生产制造、成品仓储、设备维护等工作,事后要做好成本控制完成情况的考核、执行情况的分析与控制成果收益分配方法等工作。鉴于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缩短成本控制周期、缩小成本控制单元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八、生产设备的精细化生产管理

措施预防维护的管理思想确定后,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精细化生产管理措施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有关设备维护工作的细节:

1.注重维修人员与操作人员的技能培养与梯队建设,定时开展生产设施操作、保养与使用培训。

2.整合外部资源维护生产设施。近年来,饲料生产工艺及设备中运用了大量的高新技术,饲料企业的维修力量明显不足,只有整合设备供应商或是专业机构的维修力量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建立合作机制、求得共赢是设备维护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

3.开展设备维护的数字化管理,完成传统维修向现代维护转变。例如:通过建立环模生产台帐,可以对环模生产能力进行分析,精确得出环模的实际生产时间与生产量,从而可以判断出环模是否达到了生产量设计标准,环模性价比是否存在优势,并以数据为依据对相关岗位进行工作考核;通过对特种油脂使用量的分析,可以监控相关设备的润滑情况及运行情况,并可分析出润滑油的质量是否符合设备需求以及润滑油的性价比是否在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等。

4.建立废旧设备及配件回收台帐,鼓励开源节流,提高配件再利用率。

5.以招标方式选择更加优秀的配件供应商,将配件供应工作公开化、档案化。

九、内控流程的精细化生产管理

企业流程管理的目的是帮助企业管理和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并从优化的业务流程中创造更多的效益。物资流程与管理流程合称企业的内控流程,在流程管理方面实施精细化生产管理一定要体现出细化与固化、监督与制约的流程管理特点。流程是企业运作的基础,企业所有的业务都是需要流程来驱动,换言之,流程是企业凝固的事务处理程序,一经确定,须严格执行。流程固化的目的就是要保证流程管理的执行力,只有步步到位、项项达标,由众多岗位共同处理的工作才可能达到预定的工作标准。流程细化就是要堵塞管理漏洞,从不同角度考虑可能影响到同一流程的所有因素,在疏理工作关系时将对这些因素的处理方法及顺

序纳入流程设计程序中,避免工作矛盾的出现,保障流程的通畅运转。由众多环节组成的流程管理需要岗位间的监督与制约,避免因一岗独大或以权代法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职权与工作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要想把把所有的问题都要暴露出来、每一环节的工作都在监控之下,必须构建线形监督网,通过流程的联带关系,赋予每个岗位特定范围的监督职能,作为岗位职能之一,实现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监控格局。用流程实现监督、用监督确保流程正常是实现流程精细化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岗位的自我检查、专职监察(财务监察)要流程化、职责化、标准化、制度化。

十、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精细化生产管理

依赖于良好的管理机制,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不是生产管理的最终目标,却是提升管理结果的有效保障。在以往的饲料生产管理工作中,只做到了有法可依,却没有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在现阶段的饲料企业生产管理工作中,如果不把工作绩效同生产员工的个人短期利益(待遇与福利)与长期利益(成长空间)挂起钩来,要想任何一项工作都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绩效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细致的工作,需要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考核方案,方案的制定过程如图一所示。

对于饲料企业来说,精细化生产管理的核心就是确保安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品质。在市场与产品趋于同质化、低利化的时候,饲料企业最大部分的增值应该来自于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精细化生产管理并无定式,重要的是能够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改善自身思想与经营体系,才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清华大学生产企业总裁领导力再造高级研修班”作为清华领导力长期的精细化生产管理研究和培训实践的结晶,融合了现代企业管理的系统化知识和高效生产管理实践的专业化内容,为广大致力于提升生产运营效率与管理能力的企业高层提供了一套清晰的战略思考框架和极具实用性的操作工具,从而帮助企业实现运营效率与管理能力的提升。

上一篇:企业名称变更通知下一篇:企业内控文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