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控文化初探

2022-07-12

第一篇:企业内控文化初探

企业内控文化研究

理论研究财政部在2007年关于内部控制的征求意见稿中,把内部控制环境放置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将企业文化纳入其中,这是我国企业内控研究上的一个创新点,值得深入探讨企业内控文化初探甘林君前CEO杰克·韦尔奇说过:“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可见,隐性的企业文化和显性的组织制度都属于企业管理体制,应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与认同感,从而建立起一支高效能团队。

一、跨国公司的内控文化实践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深入到了文化层面。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它是由一个企业所固有的传统和风气所构成,是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模范,管理人员通过身体力行,把这些理念灌输给其员工并使之传承下去。美国企业文化专家劳伦斯?米勒在《美国企业精神——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原则》一书中指出:几乎美国的每个大公司,都在发生企业文化的变化:老的企业文化在衰退,新的企业文化在产生。这就是跨国企业具有强烈竞争意识的体现,而这种精神可以用米勒所述的目标原则、共识原则、卓越原则、一体原则、成效原则、实证原则、亲密原则及正直原则等八个原则来表现。许多跨国企业在坚持各自独特企业文化的同时,都能充分体现出这八个基本价值原则,并拥有一个构思良好的远景规划和员工一起分享。

一个出类拔萃的企业,必定有自己的核心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它是企业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宗旨体系,是企业存在的最根本理由,这个指导原则又是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对于企业内部成员有着内在的价值。在劳伦斯·米勒指出八项基本价值中,正直原则是绝对不能妥协的一个原则。秉承正直的企业理念是许多跨国公司企业文化的磐石,它是企业成为优秀组织的重要标志。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公司,总体经营成果往往也能长期保持最佳纪录,如强生、、惠普、宝洁等。诚实正直意味着公司上下都守诺办事、言而有信,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要求绝对的诚实正直,提供一种优质产品或优质服务不只是一种“严格按规格说明书办事”的行动。宝洁公司的客户业务发展与服务副总监陈东锋先生阐释宝洁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时指出,宝洁核心价值观就是宝洁人的领导才能、主人翁精神、诚实正直、积极求胜和彼此信任。公司尊重每一位员工,坚信宝洁的所有员工始终是公司最为宝贵的财富,是价值观的核心,做到集体与个人的利益休戚相关。此外,宝洁还重视公司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珍视个人的专长,力求做到互相依靠、互相支持的生活方式。在其全球的任何一个分公司,这个核心价值观都被一致地秉承了下来,这样的企业文化吸引和造就了一批持相同价值观的优秀人才全身心地为其工作,员工积极性高、工作开心,人才流失率远低于同类型企业。由此不难看出,企业的成功就是建立在坚实的道德准则上,公司的价值观成为积聚人才和留住人才的生命线。

在独特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之外,许多外资企业还规划出引人入胜、清晰明确的公司未来前景,即今后10—30年的大胆目标,来鼓励员工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这种宏伟的承诺可以使员工直接明朗地看到实现目标后的收益。以宝洁中国有限公司为例,其目标是展望2020年,宝洁产品进入中国的家家户户,遍布各式各样的销售网络,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消费者用品公司。知名跨国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应归功于它独特的、有效的企业文化,他们大都拥有能让员工“虔诚”信仰的企业核心经营理念,使得背景不同、性格各异的员工能依照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精诚团结、有效合作。在新员工进入公司之后,又源源不断地向其灌输这种有效的企业文化,并让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员工个人的工作信条,自觉地作为日常工作、生活的指导原则。最后加以描述出一幅令人向往的未来图景,企业于是就从内控文化上完成了员工“向心力”的凝聚,使大家有了共同追求的明确目标。

二、科学规划企业内控文化远景许多在跨国公司工作过的中国员工,虽然因地域、薪酬、移民等原因而离开这些大公司,但都十分珍惜他们在这些企业中所秉承的价值观。有不少在宝洁公司工作多年的人跳槽去民营企业,竟有移民般的感觉,觉得一切都那么陌生,可见企业文化之深入人心。现代管理实践证明,企业实现有效管理目标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体系的开发利用。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一种随意性的文化活动,同样要制定科学规划,把员工生涯规划与企业长久规划结合起来,很多外资企业的企业文化就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科技为本的管理理念。企业在中国总会计师·月刊理论研究建立优秀文化时要有效地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寻找和培养高素质的领导人。领导人的素质对于一个企业至关重要,领头羊对于员工的榜样作用非常关键,企业领导一个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在企业内部培养和灌输一种清晰的价值观、目标感,创造激动人心的工作氛围。

其次,规划并沟通企业成功路线。企业的发展计划就是一张引领成功导向图,根据企业的远景规划,在图中可以标明企业目前的起点,确立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计划达到的方式,直至将远景变成现实。

再有,创造行诺文化(deliveryculture)。人力资源部帮助企业内部建立起良好的“契约”文化,让大家都把自己工作做好,每个流程、每次作业都要在致力满足顾客要求的基础上成本最低。

最后,授权团队走向成功。企业需要员工的责任心和信心。员工只有感到企业重视、尊敬和信赖他们,感到自己是企业中的一员,才会有信心和责任感。

持良好文化秘诀的外资企业大都强化感情投入,创造融洽和谐的气氛。摩托罗拉的一位经理说过,摩托罗拉是靠企业文化吸引雇员的,你加入摩托罗拉就加入了这个大家庭,你就会留下来。摩托罗拉中国公司举办过家庭日,邀请员工及其亲属参观工厂及

其办公环境,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员工为自己能在这样的公司工作而感到骄傲。

三、创造企业文化的有效策略如何创造一个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参照以下五个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

.直接沟通,善于沟通,可以使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增强。中国传统企业组织内部的严格等级制度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级是权威的,不可以质疑的,这使下属对待上司心存顾虑,因此,难以产生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领导层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不但可以博得员工对领导的信任,对公司的热爱,而且还可以使领导获得真实的信息,对企业的发展有利。

.营造信任氛围,建立员工高度参与的工作模式。在跨国公司中,很多年青的经理要承担很大的项目,这在传统的国营企业来说是非常少见的。这种信任氛围,使得年青人有机会做一些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良性健康的鼓励和充分信任,使年青人在这里可以放开手脚,发挥潜能。

.鼓励员工在工作场所个性化。让员工自己掌握对工作场所的装饰,员工有权力来根据个人的偏好把自己的办公环境搞得更舒适,员工也可以允许随意着装,现在很多在中国的跨国公司职员上班再也不必统一着装,或整天穿着西服打着领带,个性、随意化的着装已成为新时尚。在一个舒适、自我的工作环境下,员工的工作效率高,也更愿意留在这种有个人自由的组织中。

.帮助员工规划其职业发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职业发展的管理是个人与组织合作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员工个人的成长与组织的发展的和谐。通过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努力与合作,使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相一致,使员工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吻合。职业发展管理一方面包括员工职业发展的自我管理,员工是自己的主人,自我管理是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另外一方面,组织协助员工规划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并为员工提供培训、换岗的机会,促进员工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团队精神。在很多成功的企业,员工对合作群体有着很强的归属感,同群体共享成功及实现价值的目标激励着员工为之努力。

四、我国航天企业的内控文化理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是我国航天企业文化的精髓。体现到企业中,是一种企业文化,一种企业品牌,一种企业精神价值;体现到员工身上,则是一种责任意识,一种使命感,一种凝聚力。

依据航天企业固有特点,兼顾我国传统文化,参照财政部意见稿内有关企业内控文化规定,结合国际上知名企业的做法,笔者认为,航天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企业文化可以总结如下:

(一)整体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不是指成就,而是一种精神和一种动力。航天企业要培养广大员工形成追求和谐、民主、责任以及奉献相结合的整体价值观,这有利于他们形成爱岗敬业、进取创新、团队协作和遵规守纪的精神。

(二)高素质的领导者领导人的素质对于企业至关重要。领导的任务是在企业组织内部培养和灌输一种清晰的价值观、目标感,创造激动人心的工作氛围。领导人应当树立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强化风险意识,避免因个人偏好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损失。

(三)职业道德观企业应当根据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职责权限,结合不同层级人员对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和不同要求,分别制定适合不同层级人员的职业操守准则或者行为守则,并明确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

(四)正直与诚实管理人员应当树立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职业操守,不得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客户、员工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有责任制定并完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明确重大信息披露事项的判定标准和报告程序,以及对信息的收集和汇总,不断强化为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及应当依法披露的其他信息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业务学习,自觉遵守与企业内部控制有关的各项规定,勤勉尽责;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有责任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宣传引导、教育培训和监督检查,为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第二篇:内控--企业文化建设管理

企业文化建设管理

一、业务控制范围

该流程主要描述了公司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业务的相关流程,主要包括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和具体体现以及企业文化的评估与调整等。

二、业务目标

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司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

 提升中国建筑品质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 统一价值观念,规范员工行为;

 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三、业务控制风险

 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可能导致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 品牌集中度高与公司所属机构过于分散的矛盾,可能影响企业品牌形象和核心竞争力; 缺乏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为社会创造财富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精神,可能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认同感,人心涣散,影响企业整体发展和高效管理; 忽视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文化差异和理念冲突,可能导致并购重组失败,背离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四、业务流程描述

1、 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和具体体现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为:以人为本,创造和谐;注重特色,讲求实效;整体规划,系统运作;领导带头,全员参与。

企业宗旨:学习创新务实进取

学习——公司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向客户学习,向市场学习,不断学习自己应该学习的知识,客户永远是对的,进一步跟上市场的要求,达到更高的境界,从而引领市场。 创新 ——是公司发展的原动力,唯有创新才能求胜,所有的工作、产品、服务、机制都有改进的空间,我们要从创新中变革来不断完善和追求超越,只有创新求卓才能成为企业的精英。

务实——严格执行,我们不要惧怕做错什么,而是避免不去做什么,或是什么也不做,

我们要为员工谋福利,为股东赢利,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价值正当化、合作公平化。

进取——对事业有责任心和进取心,对工作精益求精和一丝不苟,对公司尽心尽力和严格自律,只有敬业进取的员工,公司才能委以重任。

价值观: 坚守诚信为做人之本,立业之基,实现员工、客户、公司的共同发展 公司经营理念:科技领先质量取胜珍惜每个服务机会

科技领先 —— 实施灵捷制造的生产和管理战略,以不断推出具技术领先优势,多品种,变批量的独具特色的产品与服务参与市场竞争。

质量取胜 —— 通过持续的改进、追求产品质量问题为零。

珍惜每个服务机会 —— 在公司内部建立、维护、珍惜部门之间、同事之间的相互服务、相互负责,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的每个机会,珍惜为解决客户期望和要求而提供的具竞争力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每个机会。

2、企业文化的评估与调整

公司制定《企业文化评估计划》,每三年对公司企业文化进行一次评估。《企业文化评估计划》中列明的主要内容包括:列示参与文化评估的各级子(分)公司的范围和级次、选取的比例,评估调研的方式(群体座谈、一对一访谈、调研问卷等)以及进行综合评估的主要内容(公司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公司企业文化的现状、发展方向和基本经验等)。总经办实施评估后,根据评估结果编制《企业文化评估报告》后上报公司主管副总经理审批签字,总经办根据《企业文化评估报告》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作相应调整。

根据《企业文化评估报告》,在企业文化理念不能有效指导公司企业文化实践或员工行为规范不能适应公司实际的情况下,公司总经办提出调整需求,报公司主管副总经理批准,组织专业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和评估,选取一定比例的各级次单位开展评估调研,以群体座谈、一对一访谈、调研问卷等多种形式对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调研,形成《企业文化调研报告》,并制订《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征求基层意见,修改完善,上报公司董事长审批签字后以正式文件下发《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对企业文化的方向、理念、员工行为规范等做出全面调整。

第三篇:企业文化管理初探

黎永泰

企业文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已为广大企业接受,但它的内容有待进一步说明。本文仅就企业文化管理的思想、制度和方法的特殊内容作一探讨。

一、企业文化管理的思想

企业文化管理的思想,产生于以人为中心的新经济时代。在这之前,现代管理的思想,体现了以机器为中心的工业经济的要求。

管理思想转变的基础是经济形态的变化。泰勒以来的现代管理,体现了工业经济的根本要求。工业经济是建立在机器和分工基础上的。机器和分工与资源和能源相结合,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和财富,使生计经济转变为财富经济。机器和分工成为决定一切的东西。一切都受它们支配,社会生活无不打上机器和分工的烙印。工业时代的企业管理,也是以机器和分工为参照的,体现了机器和分工的根本要求。

首先,企业管理适应机器和分工的要求,实现层级制和职能制的管理。层级制适应机器生产造成企业规模庞大,必须实行分层管理的需要;职能制适应生产经营高度分工,必须实行专业分工管理的需要。机器和分工创造了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企业组织结构是分层分工的,企业管理制度也是分层和分工的。上下对应是分层,左右对应是分工。这就是机器的逻辑。 其次,机器和分工,要求企业管理实行标准化、通用化管理。机器和分工造成了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性,标准化、通用化造成了大规模生产的现实性。标准化和通用化是机器生产不可违背的“圣经”。企业管理为了保证标准化、通用化生产的实现,也必须使用标准化、通用化的制度管理。企业管理制度成为标准化、通用化“圣经”的布道书。在这部布道书上赫然写着:“一切按标准办事!”“只有一般,没有个别!”“只有共性,没有差别!”管理制度对任何人要求整齐划一,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整齐划一的管理,造成了一支“工业军队”,保证了整齐划一的生产和经营。

再次,适应机器和分工的要求,在管理中人受机器和分工的支配。机器生产以要求管理达到人服从机器的目标;分工要求管理达到人专业化、专门化的目标。这两个目标都要求人人接受机器和分工所规定的“文化宽度”,自觉地把自己变成一个被动人、狭隘人、片面人、机械人。机器生产构筑了一个丰富的物质世界,却导致了精神世界的分裂和贫乏,人正在零件化、无机化。由机器和分工所造成的威胁人的“异化”寒流,将人性逐步“冰冻” 起来。 最后,机器和分工的根本要求,导致企业管理流于事务主义、形式主义。管理遵循交易成本最低的原则。分工所以能创造巨大生产力,就是遵循了这个原则。但是不断分化的分工,造成管理单位膨胀,每个管理单位天生便有局部利益最大化趋向,都自发地以我为中心,要求实现利益倾斜、“营养集中”。这就导致管理部门之间争权夺利、扯皮推诿、事权冲突、官僚主义、信息不畅,管理成本增高,管理效率下降。同时,各部门从局部利益出发,建构自己的价值观,造成“多灵魂管理”,这就驱使管理走向分裂、走向形式主义和事务主义。机器意志和分工操作,把工业时代理性管理的逻辑思维和精确思维推向极端,把管理引进迷雾之中。 新经济时代改变了生产的形态。它不是以机器和分工为基础,而是以人的智慧和能力为基础;不是以占有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能源)为基础,而是以占有人力资源(知识、智慧、能力)为基础。人支配机器和分工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新经济中,从属于人的知识资源、智慧资源、能力资源,成为创造财富最关键的资源。知识是智慧的基础,智慧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由人在活动中发挥出来的潜力。它包括:知识、敏锐的理解力、思维的灵活性、想象力、技巧、 1

态度、信心、成功精神、与对象的结合力等要素。根据一定目标,具备一定能力,就能大大地产生新创意、新构想、新设计、新发明,从而不断创造新产品、新产业、新的游戏规则,开辟新的市场,使企业赢得新的竞争优势。机器和分工也受到了人的智慧与能力的指挥和支配,大规模、标准化、通用化的生产转变为小批量、个性化、非标准化的生产。机器如何运作,分工如何进行,必须受控于人的目标和追求。这样,新经济导致企业文化管理思想的形成,当代企业管理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

一是以机器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正在向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转变。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体现为:第一,管理要体现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管理导致人成为机器和分工的异化物的现象必须消除。员工在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主导地位、主动地位、主创地位必须确立。企业文化管理必须以消险管理中人的异化为目标,人必须能自主支配和掌握自己的命运。第二,管理必须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要实现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结合,既有助于人的理性发展,又有助于人性的实现。企业文化管理,必须以消除人的片面发展为目标。第三,管理必须致力于提高员工的知识、智慧、能力,致力于开发和充分应用人的潜力,创造启发人的潜能的文化氛围。以人力资源为核心,高水平地组织生产各个要素,使之创造更大的财富。第四,管理必须有助于企业成为员工生命和生活的载体,成为员工人生自我实现的舞台,实现员工自我的终极关怀。人不是为生活而工作,工作是生活的一部份。总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坚持推崇人、尊重人、关怀人、发展人、实现人,克服以机器为中心的管理隐含的贬低人、轻视人、排斥人的价值取向。

二是以事务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向以经营灵魂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转变。经营灵魂是企业统一的经营理念,是企业对经营的终极社会责任和经营规律的根本认识,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个性经营中总结出的成功法则。以经营灵魂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管理,要求做到:第一,企业在经营中必须致力于形成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经营理念的形成是企业成熟的标志。企业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事务性、形式性的管理,但陷入事务性和形式性的管理而不能自拔,则是企业不能达于自由、自觉经营境界的根本原因。企业要在集中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致力于研究企业与社会、与环境、与市场的关系,摸索和提炼出适合自己经营成功的根本法则,把经营不断提高到自由、自觉的高度使整个企业有“灵气”、有“精神”、有自己的“打法”、“做法”,形成企业的“圣经”,使企业活化,有机化。第二,致力于把企业统一的经营理念,推广到公司的一切部门、一切机构,用统一的经营理念形成统一的经营意志。企业各个部门、各个机构自发形成的以维护局部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部门价值观,是干扰企业统一目标实现的内耗因素,是企业内部合力形成的障碍,是低水平转化资源的根源。局部是整体的局部、局部功能是整体功能在局部的表现。用统一的经营理念即企业最高价值观,取代部门价值观,使一切部门以落实统一经营理念为要务,才能实现企业组织的统一性,有机性,使企业内部结合力不断提高,从而转化资源能力提高。第三,用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企业的全部事务管理、形式管理,使企业管理变成有机管理。以经营理念为企业的根本目标和阶段目标的指南,把一切事务管理和分门别类的形式管理,统一到目标实现的根本方向上,接受经营理念的统一指挥,按统一的指令行事,克服管理的盲目性,自发性、紊乱性和矛盾性;以经营理念决定事务管理和形式管理的必要性和简化性,不断再造流程,降低管理成本,取得目标效率。第四,用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全体员工的集体价值取向。企业在公共领域中活动,每个员工必须使用适合公共领域的集体价值观,而不在公共领域中使用私人价值观。经营的主体是员工,员工有自己不同的价值取向,它决定了员工有不同目标追求,由此决定企业内在地存在“分力”倾向,这是不利于企业统一经营的最大因素。员工的“分力”必须转变为“合力”,这就要求员工在工作范围内按集体价值观行事。为此必须把作为集体价值观体系的经营理念贯彻到每一个员工的灵魂中,统一员工的认识和行动,获得内部“结合力”,从而放大外部“扩张力”。总之,灵魂管理的形成,企业便成为一个高度协调的有机体,企业的个性经营、自觉经营、有机经营,会使企业对环

境保持高度应变能力,长盛而不衰。

三是以硬规范、硬约束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正在向以塑造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转变。无规矩不成方圆,员工需要接受规范和约束,否则不能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甚至发生危害企业的行为。但是仅靠以强制为后盾的制度硬约束管理是不够的。企业文化管理强调向以软约束为根本手段,以塑造为中心的管理转变。表现为:第一,以经营理念塑造企业集体性格。企业就是个人,是个人的集合,是大个人。个人有自己的个性,企业也应有自己的个性,企业个性就是集体性格。一个企业没有统一的个性,企业对市场和环境便无适应性,企业就不能生存发展。适应性、个性是企业生命力、活力的集中表现。只有企业经营理念才能塑企业个性。企业个性是经营理念的外在表现,经营理念是企业个性的内在灵魂,二者是表里关系。经营理念对企业员工的群体意识长期作用,便造成统一的集体性格。第二,以经营理念塑造员工的集体行为。企业要获得的是统一的集体行为。统一的集体行为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基石,只有统一的集体行为才能抵制干扰企业目标实现的个人行为,才能实现低成本有效运作。衡量一个企业内力大小,以集体行为的统一程度,运作强度、持续韧度为标准。拥有强大集体行为的企业,开拓力度大、抵抗竞争者的力度大、顽强实现目标的力度大。只有“人心齐”,才能拥有“泰山力”。这就需要用统一的经营理念规范员工个人行为,使工作中的个人行为体现企业统一要求,转变为集体行为的一部分。员工一旦牢不可破地接受了企业经营理念,就会自觉选择自己的行为,“制度规范”转变为“理念规范”,外约束转变为内约束。企业达到不管而管的境界,集体的创造力可以发挥到极至。第三,以统一的经营理念塑造企业的集体意志。意志是事业的支撑,是事业的坚持力、战斗力、推进力、自制力。企业必须获得集体意志,必须成为强者,统一的集体意志是企业坚强的表现,是企业生成、生长、未来的担保。只有集体意志能决定企业的生存,能使企业扬溢生命感和奋进感,能超越悲观、恐惧和沮丧情绪的支配,以无畏的行动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唯有统一的经营理念能统一企业的集体意志,理念以精神的指引和力量,增强人的信心,坚定人的行动,以此互相鼓舞,互相支持,理念把员工的个人力量粘合为集体力量,表现为集体力量的洪流。企业获得集体意志,企业生存发展便有了保证。第四,以经营理念塑造企业的集体形象。企业必须获得完整统一的集体形象,才能有力作用于公众,获得公众的认知和美誉,为公众所认同。公众购买的是商品,选择的是形象。形象是商品的证明书和通行证,没有良好的、突出的、拥有个性形象的企业,很难为公众选择和接受。企业核心形象是理念形象,即由企业理念所造成的对公众的精神震撼。理念形象又是感知形象的根据,感知形象是理念形象的传达。所以,只有具备企业统一的、适应性的经营理念,企业才能塑造优良形象,赢得市场。总之,企业文化管理把对企业塑造管理,放到了管理的突出位置上。

四是以短期目标和行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正在向以长期目标和行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转变。第一,以一贯经营理念为企业确立长期的经营目标。虽然今天企业所处的环境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偶发性等特点,而且变化速度越来越快,使企业不得不随时改变自己的决策和计划、企业不得不采用越来越灵活的策略,但并不意味着企业只有短期目标,相反更需要企业以一贯理念为指导,确立长期经营目标,以便企业以长期的、坚定不移的、锲而不舍的硬功夫,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使自已在一个一寸宽的领域中,以不断创新的精神,造成几公里的深度,形成其他企业不可追赶的核心竞争能力。第二,以一贯的经营理念统率企业经营的短期目标。企业的经营是不断而持续地变化的,经营的具体业务总是短时间的。企业要生存下去,就必须适应变化,目标便成为下一次变化的火车头。对公司经营直接发生作用的总是短期目标,因而经营者和员工的行为很可能短期化,无数相互矛盾的短期化目标会弄得企业无所适从,混乱经营。因此,即使是短期目标,也必须统率于企业的长期目标。无论企业哪个部门、那项经营和工作,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向着公司的长远目标进行革新、改善、发展,所作的努力才能有系统效率。只有统一的经营理念,才能使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一致起来,使短期目标成为长期目标的基石,通过实现无数短期目标,不断逼近和实现长期目标。第三,以一

贯的经营理念培育员工的目标意识。在今天,目标对于企业员工已变得如此重要,一个有明确长远目标的企业,在组织使命和价值观的支持之下,能使全体员工知道企业的未来之路,知道自己该向何处去;能使员工感到骄傲、自豪,拥有长远的眼光,满怀期待,心中充满机会,能为自己制定雄心勃勃的工作计划。长远的目标不仅使企业和员工得到了一个愿景、一项组织使命宣言、一个哲学观和意志力支撑,而且清楚地表述了组织所渴望的将来,它调动员工的情感、智慧、行动和判断,使企业获得来自内部的合力推动。因此,以一贯经营理念培育员工的长远目标意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根本任务。第四,以一贯的经营理念统率员工的目标行为。目标是企业奋斗的方向、是动力、是准绳、是标准,集中所有员工的努力于企业的目标之上,并应用最适宜的方法,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费用,取得实现目标的最佳结果,这是企业经营的要求。但是企业内存在着两个方面干扰员工目标行为的力量:一是来自员工个人的目标行为对集体目标的干扰,二是来自组织不当的行为对集体目标的干扰。为了排斥来自个人和组织对集体目标的干扰,有必要随时以统一的经营理念为指导,高举企业目标的旗帜,让员工始终看清企业目标。并用统一的经营理念规范员工目标行为,使每个人都一致地奋力攀登企业目标,不是每日重复昨日的工作,而是每天致力于革新、改善、提高。有集体目标行为的保证,企业必然处在不断进步之中。

企业文化管理思想的产生,使企业管理获得一种新的哲学观点,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一种新的方法论视野,使工业时代的企业管理思维方式得到根本突破。

二、企业文化的管理制度

为了实现企业文化管理的思想,企业文化管理应建构一套与其他管理不同的管理制度。这一套管理制度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文化意义符号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管理是以文化为根本手段所进行的管理。文化是一种意义符号,只有分享这一文化的人才能识别。一种意义符号作用于同一文化群体,会使群体成员产生共同理解和阐释,获得共同指令和认同,产生与这一文化意义符号相一致的行为。因此,形成企业全员认同的文化意义符号系统,并对这文化意义符号系统进行有效管理,是健全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的首要要求。

企业的文化意义符号系统包括:(1)文化精神意义符号系统。主要是指企业经营理念系统,包括企业口号、使命、宗旨、目标、成功思维、成功法则、成功精神等等。它是企业精神文化的正规系统层次,是一套不可争辩的原则。(2)文化物质意义符号系统。包括企业的标志、名称、旗帜、环境、设施、各种体现企业文化个性特征的物质设计等等。(3)文化行为意义符号系统。包括企业与社会、政府、市场、顾客;与供应商、经销商、竞争者;与内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角色人员发生行为互动时,其意义所传达的文化指令;以及由典型人物的行为传达的文化指令等等。企业文化管理,首先就是文化意义符号系统管理。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化意义符号中,员工准确地得到意义指令,采取符合文化意义符号系统要求的行为,达到管理的目的。

文化意义符号系统管理制度要求做到:第一,首先应形成企业的精神文化意义符号系统,即企业的经营理念系统。通过自觉地、长期地、系统地总结、提炼、提升和完善企业的核心经营理念,逐渐形成核心经营理念系统的正式文本,以此作为整合全部文化意义符号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构架。第二,以企业精神文化意义符号系统为根本规范,系统整理、提炼、设计企业的物质文化意义符号系统和行为文化意义的符号系统,并把它们整合成一个体现企业集体个性性格的完整的文化意义符号系统,做到协调、完整、统

一、有机,使之对内实现全方位规范作用,对外实现全方位传达作用和控制作用。第三,制定对企业文化意义符号系统进行管理的制度。包括阐释、传达、宣传、学习、培训、实践、维持、传递、变更、重构等方面的规定。使企业文化意义符号系统长期地、隐形地、巩固地对企业经营管理发生指令作用。

二是企业文化沟通管理制度。文化要起到根本的管理作用,形成完备的文化意义符号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但这只意味着文化管理才开始,有效的文化管理还有赖于文化沟通。沟通是对一组文化意义符号的共享,以及根据对一组文化意义符号共享,而对个人和组织的思想和行为的改变(或者继续,或者停止,或者改变)。只有沟通才能使文化发生根本管理作用。

因此,企业文化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沟通管理制度。包括:第一,沟通态度管理。企业内部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一切员工都应对文化沟通、文化传递、文化理解、文化执行持积极的、主动的、快速反应的态度。从文化沟通中习得和内化本企业的文化。一个企业缺乏积构沟通的态度,企业文化要内化到员工一切集体行为中,要发生文化管理的强大作用不可想象。第二,沟通类型管理。流畅的文化指令传递,依赖于企业内形成立体网络式的沟通渠道。上下沟通、左右沟通、内外沟通、专家沟通、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等。只有拥有健全的、发达的沟通类型,使各种类型的沟通形式各自发挥沟通的作用,互相配合,相得益彰,企业文化指令得以通过多种形式而传递,员工及时共享文化,才能有效执行文化指令。第三,沟通渠道管理,渠道是文化指令通过的通道。渠道的功能、容量、速度、长度质量等,直接

影响文化指令能否顺畅、及时、有效地传递,对企业文化能否发生管理作用影响极大。渠道管理要求注意沟通渠道建设、质量保证、障碍克服,使渠道处在高效运作之中。第四,沟通媒体管理。借助于不同形式的媒体,或大众传播媒体或人际传播媒体,使文化指令以各种媒体为载体,通过多种渠道,顺畅传递。企业使用媒体不是任意的,必须根据经营理念进行选择,使之具有个性,体现企业理念要求。在媒体上的编码所形成的意义符号,也要与经营理念一致,以保证正确传达企业一贯的文化指令。总之,完善的文化沟通管理制度,将有助于企业文化管理高效发挥作用。

三是文化氛围管理制度。达到塑造企业集体性格的目的,就要把企业的客体文化转化为员工主体文化。实现这个转化的中介就是企业的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意义符号系统以职场氛围的形式存在。所谓职场氛围是指由企业特定文化形成的、无时不对企业员工产生影响、指令、薰陶、感染、调适、规范、塑造作用的、笼罩或充斥于企业内部环境中的气氛或情调。它是企业恒定的文化力场,它包围着员工,员工在职场氛围下被文化力作用,被文化指令暗示,产生模仿、顺从、认同、内化,最终把客体文化转移到员工主体身上,实现文化对主体的塑造作用。具有优良文化的企业,总是具有优良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总是通过与之一致的文化氛围而发生管理作用。

因此,企业文化管理包括了企业文化氛围管理。主要内容有:第一,企业文化氛围的统合管理。职场文化氛围是一个有机体,它由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为结构,以精神层面为核心统合而成。这三个层面相互配合。有力地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使员工无所在地被文化包围,使经营理念达到全方位作用于员工的目的。文化氛围三个层面的支离破碎,必然抵销企业文化的管理作用,使企业文化管理流于形式。因此,企业必须对职场文化氛围进行有机统合,凡是不能传达经营理念的物质层面和行为层面的东西应统统消除;凡是与经营理念不一致的物质和行为层面的东西,应予以矫正和调整。文化氛围的有机统合应给予精心管理。第二,企业文化氛围的强度管理。企业文化要强有力地发生管理作用,必须强化文化场的力度,形成强力文化氛围。只有浓烈的、鲜明的、不可抗拒的强文化氛围的存在,具有与之不相一致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的员工,在这种强文化场中,才会被改造、被塑造,才会一致地形成集体性格。企业文化氛围不仅应当被统合,而且应当被强化。企业管理者应当自觉地意认到这一点。第三,企业文化氛围的维持管理。文化氛围的统合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文化氛围的维持需要更长的时间。没有文化氛围的长期维持,企业文化要发生软管理作用、塑造作用,则完全不可能。而长期维持,并在维持中强化和革新则是最难的事情。它是企业的一种经营价值理念,能否内化为企业集体信仰的试金石;是企业领导者能否发自内心要维护一种集体价值观的坚定立场的检验;是企业文化管理超越形式主义、文牍主义转而落实为实践主义的必要措施。日

本职场管理专家今井正明认为,职场氛围管理的“氛围维持、消除缺陷、标准化”三要素中,氛围维持是首要的、根本的要素。他说:“环境维持,是良好管理不可缺少的成分。借由环境维持,员工学习和实践到自律。”

第四篇:企业文化建设模式初探

- 1 -

第一,以青岛海尔集团为代表的“三层次说”的企业文化构建模式。

第二,以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为代表提出来的“一本三涵”模式。

 第三,以广东太阳神集团为先行代表的CIS构建模式。

 第四,以上海宝钢集团为先行代表的“用户满意工程”(即CS,顾客满意战略)的构建模式。

 第五,以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为代表的“三维立体”的构建模式。

 企业文化建设模式初探

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模式,例如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有“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和“珠江三角洲模式”等,同样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构建模式。根据目前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种基本模式。

第一,以青岛海尔集团为代表的“三层次说”的企业文化构建模式。 海尔CEO张瑞敏指出,“我们将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最表层的是物质文化,即表象的发展速度、海尔的产品、服务质量,等等;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最核心层是价值观,即精神文化。”海尔人以创新为价值观,构建了先进的精神文化,包括海尔理念、海尔精神、海尔作风和海尔目标等;以此为核心构建了制度行为文化,如“OEC管理法”、“SST市场链机制”和“6S大脚印”等管理法则等;在此基础上则构建了现代文明的物质文化。

第二,以北京市企业文化建设协会为代表提出来的“一本三涵”模式。

即“以人为本”,它体现了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的主旨;“讲求经营之道”,强调了企业理念与经营战略相结合;“培育企业精神”,涵盖了企业规章制度、企业作风和企业道德的建设内容;“塑造企业形象”,综合了产品形象、服务形象和员工形象等的建设发展要求。  第三,以广东太阳神集团为先行代表的CIS构建模式。

 它从企业的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三个层面,系统地将企业形象塑造与企业文化建设融为一体。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许多企业还出现了将CIS的营销战略提升为企业文化战略的趋势。

 第四,以上海宝钢集团为先行代表的“用户满意工程”(即CS,顾客满意战略)的构建模式。

 它以企业理念满意为先导,以产品和服务满意为重点,将企业管理文化与经营文化融为一体,开拓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型模式。新版ISO9000系列提出了顾客满意度的指标,也将会从质量保证体系上推进这种模式的实施。

 第五,以山东黄台火力发电厂为代表的“三维立体”的构建模式。  即以企业文化为主体,将厂区文化、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三者结合为一体进行系统的文化建设。这种模式虽具有其特殊性,即适用于厂区和社区连为一体的企业,但是它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浙江横店集团、江苏华西集团等的经验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 以上五种企业文化建设模式都是根据企业及其环境的特点而创立

和发展起来的。它们各有所长,但都是成功有效或比较成熟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并且在我国企业界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或效法。当前,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新高潮正在兴起之中,新的经验和模式也在层出不穷,我们应该不断地去发现、总结和推广。

第五篇:茶叶企业文化营销方略初探

2005世界茶业论坛征文稿

茶叶企业文化营销方略初探

萧力争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

摘要文化对于经济发展和企业营销的巨大推动作用已为经济学理论和企业营销实践所证明,本文从文化营销的内涵和功能出发,论述了茶叶企业开展文化营销的意义与策略。

关键词茶叶企业文化营销方略

文化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犹如制度一样重要,文化禀赋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管理和营销专家的研究表明:名牌的背后是文化!企业的竞争正由产品的竞争演绎为品牌的竞争和文化的竞争,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和营销的有力武器。

茶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风靡世界的绿色健康饮品。自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国内茶文化的研究和普及持续升温,高潮迭起,茶文化的推广普及对推动茶叶生产和茶叶消费居功至伟,成为这一时期茶产业的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陈宗懋院士总结说:“如果把茶产业比喻为一架飞机,茶文化和茶科技就是这架飞机的两翼,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茶产业的起飞”。本文拟就茶叶企业如何利用茶文化的丰厚资源,以文化营销的理论、方法为指导,运用茶文化推动茶叶企业的发展和促进茶叶品牌成长,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1文化营销的基本内涵及对产品营销的重要意义

在人类社会中,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某一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文化对个人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力非常巨大。消费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是社会的人,人们在遵从共同的、大众的标准及形式的基础上,人们的行为更遵从于周围次文化,即密切接触的群体的特定标准。人们的需求和行为都受到社会群体的压力和影响,以致处于同一社会阶层的人们在商品需求、兴趣、爱好、购买方式、购买习惯上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经济史和文化史的研究都表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发展进化的过程,就像不同的自然资源会形成不同的市场一样,不同的文化

资源也会形成不同的市场。积淀于消费者心中的文化信念和价值观念对其购买决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是文化营销的出发点,也表明了文化营销的必要性。

商品营销的过程在实物上表现为产品传递以满足需要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传递和达到满意的过程,今天的消费者在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商品的文化附加值,注重购买和使用商品时的心理感受和精神满足。隐寓于商品的设计、造型、材料、工艺、款式、包装之中的那些能给消费者带来美好感受的因素,会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能给品牌的增值和产品的销售带来巨大的利益。文化营销就是通过文化与营销的结合,是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它要求商家在提供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物质需求的同时,通过在商品的设计、制造、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赋予商品和服务更多的文化意味,把产品由那种没有感情的物体提升为一个充满精神和心理寓意的情感和文化载体,构筑文化亲和力,以此来满足消费者精神和文化方面的需求,把营销过程转化成一种文化沟通过程,并根据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中人们在消费价值观和消费行为上的差别,决策其营销方式和内容,以此获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茶叶企业开展文化营销的独具优势

我国是茶的祖国,悠悠茶香伴随着华夏民族走过五千年兴衰跌宕的历史进程。雅俗共赏、美怡康乐的茶文化已渗透到了国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在某种程度上讲,小小的一片茶叶,足以折射出我们民族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和国运兴衰。数千年种茶、制茶、饮茶历史,茶文物、茶书、茶画、茶歌舞、茶德、茶道、茶艺、茶俗、茶礼等物质和精神形态的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历代帝王将相、社会名流、文人墨客均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陆羽的《茶经》到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从“吃茶去”到“君不可一日无茶”,茶对我们民族的精神成长、性格形成、文化繁荣和物质进步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为今天茶叶企业开展文化营销准备了的巨大的资源优势。

茶文化的复兴和传播,是在二十世纪后期中华传统文化复兴浪潮中绽放出来的一朵美丽的浪花,对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茶文化的勃兴成为推动这一时期我国茶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使一度陷入窘境的中国茶产业逐渐摆脱了困境并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是茶文化改变了消费者的饮茶方式和思维,促进了国内茶叶消费规模的扩大。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42%的受访者表示是茶文化宣传让他们接受了乌龙茶。浙江、江苏、福建等传统的茶区的茶

价较之其他地区高出许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营销过程中发挥了文化附加值对产品销售价格的重要影响。茶文化在推动了茶业产业链条延伸的同时,其自身已成为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了茶叶会展业、茶馆休闲业、茶叶观光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许多茶业企业悄然开展的文化营销实践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北京的几家老字号茶庄,如吴裕泰,张一元、元长厚等公司就是通过挖掘品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使品牌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1990年以前,安溪乌龙茶主要还是供应出口,国内消费者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广东两省的部分地区。2002年福建安溪乌龙茶产量比1990年增长267%,产值比 1990年增长751%。安溪乌龙茶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建立了营销网络。安溪铁观音推广的巨大成功足以说明了文化营销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3茶叶企业开展文化营销方略初探

3·1整合茶文化资源,将茶文化的内涵融入到企业品牌和产品之中,提高企业品牌和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品牌能否成为名牌,并不完全取决于产品的技术物理差异,还在于品牌是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台湾蔡荣章先生在谈到茶文化对茶产业的提升作用时说,茶文化在茶商品价值中的比重可占到二分之一。作为文化意味浓厚的商品——茶叶,其文化品位的高低对消费者的影响不容置疑。茶叶企业应对那些与企业自身相关联的、零乱的、分散的茶文化资源要进行必要的钩沉、整理和包装,使其文化意味更加凸显,与企业的品牌及产品的个性更加吻合,更契合和满足消费者的心理和文化需求。茶叶企业在品牌建设时,要充分挖掘品牌与地域文化、名胜典故、历史名人等的联系,把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内涵中去,唤起消费者的品牌联想,提升品牌文化价值,通过消费者对品牌的文化认同来获得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近年,台资企业天福公司斥巨资新建茶叶博物院,领养云南野生茶树王等都是文化营销的精彩手笔,对提高天福茗茶的品牌价值发挥了巨大作用。

文化是产品的灵魂,产品是文化的载体。在商品异常丰富,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如何在成千上万的同类产品中,发掘产品的差异性,提炼产品的核心卖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文化营销是以消费者差异性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挖掘产品中蕴涵的非物质的文化元素,注入品牌或产品某种特定的文化内涵,是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全国十大传统名茶之一的君山银针茶,因其优良的品质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曾经创下了全国茶叶零售市场最高价格的纪录。近年一些不法商贩把外地的银针茶贩运到湖南岳阳来销售,其价格就比在产地出售成倍提高,

这从反面说明了产品的文化含量对于产品的销售价格的重要影响。

实践证明,在产品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产品的文化含量对产品的市场地位和由市场地位决定的价位以及产品的市场销售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很多茶叶企业对“产品文化”价值的认识仍较肤浅,在开发新产品时,想到的只是如何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实际上,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除了要提高产品物理质量外,还必须在商标设计、产品开发、包装设计、市场推广等俱多环节中,千方百计提高产品的文化品位,通过发掘与品牌或产品相关联的,与目标消费群体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相契合的各种文化因素都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提升商品本身的市场价值。

3·2把茶文化融入到营销传播当中,吸引和打动消费者

企业营销决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如何提高营销各环节的文化品位,利用文化的渗透作用,吸引和打动消费者,促进产品的销售。茶叶企业要充分利用茶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来促进企业公关活动的开展,彰显品牌和产品的文化内涵,使社会公众对本企业和品牌产生认知、认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最终达到营销的目的。

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茶叶企业还处于品牌草创阶段,经营者思考得比较多的是如何降低广告投放成本,但就如何把广告宣传和茶叶产品和品牌自身的特点结合起来,借用丰富的茶文化素材来进行广告策划和传播,显得很不够。茶叶广告策划,应利用茶文化的亲和力和聚集力,唤起消费者的文化观念认同,进而造成购买趋同。要把产品物质功能与精神相关联,籍由广告等传播手段,将目标对象所追求、所向往的生活行为,通过受众熟知的生活经历来表现出来,从而达到与消费者产生共鸣的效果。今天我们需要贩卖的,除了产品的功能属性外,还有一种概念,一种时尚,一种文化,一种情调和生活方式。茶叶是一种传统饮料,是一种绿色、天然、健康的纯天然现代饮品,茶叶广告诉求除了生态、环保、健康等方面以外,还应向消费者传达一种典雅、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茶叶企业的营销传播中,要让茶文化充当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文化之间的桥梁,使二者相互对接,让茶文化充当今天的消费文化、休闲文化与茶叶品牌和产品之间的纽带。

3·3在销售终端,利用茶文化的魅力和感召作用,促进产品销售

销售终端的店堂布置、商品陈列和产品介绍,要充分体现茶叶产品自身的特点,让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感受浓郁的茶文化气息,进而影响其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在全国各地那些安溪茶商们开设的茶叶店里,都摆放着整套的工夫茶具,顾客一进门,先不问你想要购买什么样的茶叶,而是邀请你坐下,品味一盏清香四溢的铁观

音。精致古朴的茶具,优雅流畅的泡茶技艺,专业、得体的产品介绍,加上营销人员诚恳热情的服务,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极大地促进铁观音这一茶叶产品在全国的推广。现代品牌营销理论强调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茶文化营销,就是要搭建一个让茶叶生产者或茶叶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相互沟通的平台,促进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了解。茶叶企业在开展促销活动时,应充分展示品牌及产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现场播放茶叶产地的自然风貌,历史古迹,名人题咏、产品特色等的音像资料,展示产品的历史文化渊源,同时在现场进行特色茶艺表演活动,让消费者在欣赏、感受优美的茶艺的同时,折服于茶文化的魅力,进而了解到你的公司和产品。

主要参考文献

1谢宝剑,何苏华·对文化营销模式的探讨·经济师,2003(2):163~16

42 朱桂平,余向平·试论文化营销·江苏商论,1998(3):9~1

23 姜岩,李彬·文化营销·价格月刊,1997(2):3

54 陈树文,隋振杰·文化气息提升营销品味·经济论坛,2003(18):44~45

5 许项发·论文化需求与文化营销·江苏商论,2003(9):133~135

6 冷志明·文化营销中的“文化”·中国商人,2004(4):35~36

7 崔霞·论中国企业文化营销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研究,1998(9):63~65

8 秦其文·论酒鬼特色文化·酿酒,2002(3):111~11

39 李瑞红,李悦峰·普洱茶的文化营销·西南农业学报,2004(增刊):121~123

10 袁波,叶祥凤·文化营销面面观·经济论坛,2004(6):76

作者简介:萧力争(1963~),湖南湘潭人。1984年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硕士,副教授,高级评茶师。现在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茶学系从事茶叶加工审评、茶叶经济管理、茶文化等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兼任湖南省茶叶学会理事、副秘书长,湖南省茶业协会理事、副秘书长等职。

联系电话:0731-4618734,13975176978

E-mail:

*本文获2005世界茶业论坛优秀论文奖

上一篇:企业日常管理计划下一篇:企业内部定价指南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