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部农业部

2022-07-01

第一篇:国土资源部农业部

教育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

关于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意见

(教育部 农业部 国土资源部 教财[2003]6号 2003年9月17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是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为农服务能力的有效载体,是帮助改善学生生活、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渠道。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精神,切实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经国务院同意,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主要任务

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要确立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指导思想。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实践性和效益性相统一的原则。

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和劳动技能,增强学生服务农村群众、服务农村社会的责任感;要充分利用现有农业示范场所、科技推广基地等多种资源,积极开展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劳动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劳动实践场所为农服务功能,大力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服务。

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要按照深化农村教育改革要求,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努力把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成为农业科技实验、优良品种繁育、先进科技示范、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和农业技术信息咨询等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的场所。

二、采取优惠政策,支持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优惠政策扶持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

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多渠道地解决好农村学校勤工俭学场所建设问题。确需提供用地的,鼓励使用荒山、荒坡、荒地;使用农村集体土地的,特别是农民承包的土地,应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改变农用地用途或征用农民集体土地的,须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征地手续;租赁农户承包地的,应保证不改变耕地用途,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学校要管好、用好勤工俭学场所用地,不得转让、出租和抵押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各地在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中调出的土地、校舍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用地。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示范场所、科技推广基地等各种资源,各级各类农业示范场所、科技推广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要为农村学校的劳动实践提供方便。

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增加的收益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劳动技能,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改善学生生活。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不得因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收益增加而减少学校正常教育经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调剂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

地方各级政府要支持、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出资支持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高等学校,把投资少、见效快、适合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的科技项目引入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进行试验和推广,培养更多的科技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

三、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领导和管理

地方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纳入地方经济建设统筹规划,切实加强领导。要本着积极扶持、促进发展的原则,认真解决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与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认真予以落实。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督导、评估、考核、表彰等制度,重视劳动实践场所队伍建设,对因工作需要到劳动实践场所工作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福利等方面应享受与其他教师的同等待遇。严禁向教师和学生摊派创收指标。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办好已有的劳动实践场所。要结合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加强管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切实增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为农服务的能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和指导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发展工作。

农村学校要选派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懂技术的教师到劳动实践场所从事管理和教学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劳动实践场所管理骨干人员进行培训,培养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劳动实践场所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要根据课程改革需要,由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指导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劳动实践场所参加活动,不得随意增减劳动实践时间。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劳动实践场所管理。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应积极主动承担学校富余人员的转岗分流任务,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要保证安全。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活动。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服从指导。严禁组织学生参加有毒、有害和危险的生产作业以及超过学生身体承受能力,有碍学生健康成长的劳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具体实施意见

第二篇: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

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9〕1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农业(农牧)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农业局:

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立二十年来,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为科学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落实中央要求、实行永久保护,开创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新局面

(一)坚决落实中央提出的新要求,全面提升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水平。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各地要切实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按照“依法依规、确保数量、提升质量、落地到户”的要求,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全面提升基本农田保

护水平,努力实现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生 产功能与生态功能并重。

(二)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切实落实永久保护措施。当前,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即将完成,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全国耕地地力调查基本完成,基本摸清了现有基本农田的位置、数量、等级及变化情况;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全面展开,为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各地要抓住有利时机,将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切实解决一些地区基本农田零碎分散、规划调整频繁、建设占用多、补划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基本农田的区位稳定程度、集中连片程度、落地到户程度和信息化程度,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提升到全新水平。

二、合理调整、科学划定,确保基本农田落地到户

(三)严格规划编制的各项要求,切实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各地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要严格按照上一级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根据《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国土资厅发〔2009〕51号)要求,切实做好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工作。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后,保护面积不得低于上一级规划下达的指标,总体质量等别应高于调整前的平均质量等别,集中连片程度应有所提高。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将县级规划划定的保护区进一步落实到保护地块。规划期内已经确定必须占用的耕地不得划为基本农田。根据《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各地可以多预留一定比例的基本农田,用于规划期内不易确定具体范围的建设项目占用,同时列明可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安排的建设项目清单;占用规划预留的基本农田,不视为调整规划。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不得擅自调整,不得随意改变区位。

(四)切实将基本农田落到地块和农户,真正落实保护责任。各地要在经依法批准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将落实到地块的基本农田,编制基本农田保护专题图,并标示出基本农田所有权界线、地块及编号、图斑号、地类号及等级状况等基本信息。基本农田保护专题图要落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分布图上,作为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本底。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把划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承包农户,记载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保护责任。规划预留的基本农田也必须落到地块和农户。

(五)设立和维护好基本农田统一标志,扩大社会宣传和监督效果。各地要根据《关于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及标志牌设立的规定》(国土资发〔2007〕304号)的要求,尽快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和标识,标示出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保护责任人、相关政策规定、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扩大宣传效果,促进社会监督。每个基本农田保护区应设立标志牌,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和城镇、村庄周边的显著位置应增设标志牌。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组织好标识和标志牌的设置和监督工作,并保障工作经费;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标识和标志牌的设立和维护。标识和标志牌一经设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破坏和改变。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行网络化报备制度,实现基本农田动 态管理

(六)健全保护台帐,夯实基本农田电子政务管理基础。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等部门要健全台帐,加强基本农田图、表、册管理。乡(镇)政府要根据基本农田保护专题图,对每一宗基本农田保护地块涉及的保护责任信息、土地承包经营信息和质量信息等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基本农田保护信息表、册。各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基本农田质量数据库。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信息主要包括保护责任人的基本信息、保护责任内容、保护责任起始时间等;土地承包经营信息主要包括每一宗基本农田地块内的农户数、每一农户承包地面积、质量等级等;基本农田质量信息主要包括耕地和土壤类型、标准耕作制度、立地条件、剖面性状、土壤养分状况、耕地地力等级、污染状况等。

(七)加快建立统一的基本农田信息网络系统,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县级以上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T1019-2009)要求,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并逐步实现省域内数据库联网互通。建立数据日常更新维护制度,图、表、册内容发生变化的,数据库相关信息要实时更新。各地要以构建国家、省、市、县、乡五级互动的基本农田信息化管理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基本农田管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确保各级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基本农田现状与变化情况。

(八)全面推行“五级”报备制度,实现信息共享。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实行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报备制度,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将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做好备案信息的审核和监督,将经核实确认的汇总信息及时报备国土资源部。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备案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负责。基本农田保护图件备案工作,应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后三个月内逐级上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四、严格占用审批、及时补划到位,确保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

(九)加强用地审查,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国务院和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或核准的建设项目,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方案随同用地报批材料一并报国务院批准。各地凡涉及基本农田位置调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应报国务院批准。列入规划项目清单的建设项目占用规划预留的基本农田的,可不再补划基本农田,但必须完成补充耕地任务。各省(区、市)要对占用基本农田的征地补偿标准、耕地开垦费标准作出专门规定,提高占用基本农田的成本,不得低于当地征地补偿、耕地开垦费的最高标准。各省(区、市)制定的标准应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十)严格执行规定,切实做好补划工作。经国务院批准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基本农田布局的,要保证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并落到基本农田保护图件上。经依法批准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的,原则上要在本市县域范围内完成补划任务。因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确实难以在本市县内补划的,必须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筹安排补划基本农田并保证数量和质量。补划的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应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确认。补划的基本农田要建立标识、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及时变更和备案。

五、实行年度变更调查、强化督察考核,提升基本农田监管水平

(十一)依法开展基本农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准确掌握变化情况。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5号)规定,将基本农田状况调查、监测、统计、分析作为土地调查的重要内容,将基本农田位置、数量等变化情况列入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做好年度基本农田变化情况的调查和统计,编制基本农田变化图件,及时汇交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汇总。地方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基本农田质量年度监测制度,并将基本农田质量变化情况反馈给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年度变更信息要按照基本农田“五级”信息报备的要求,及时变更和备案。

(十二)强化日常监管和督察,发挥共同监督作用。国家土地督察机构要切实担负起基本农田保护的督查职责。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基层国土所要切实担负起基本农田保护的第一线责任。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基层国土所的建设力度,强化动态巡查,切实发挥其日常监管作用。要充分发挥全社会共同监督作用,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网络公开查询系统和畅通的信访、12336举报电话等群众监管渠道,方便公

众查询和监管。要充分运用遥感监测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对基本 农田保护重点区域的监控。

(十三)加大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力度,切实落实保护责任。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作为对下一级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力度,督促下一级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人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领导责任。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将考核结果作为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的重要依据,及时兑现奖惩。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将考核结果作为安排耕地质量建设有关项目的依据,并予以适当倾斜。进一步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配合组织、审计等部门将耕地保护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绩效分析评价和领导干部耕地保护离任审计,进一步完善考核措施。

六、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十四)加大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开发部分等土地整治专项资金向基本农田保护区倾斜;聚合相关部门资金和引导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要划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要加快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省级示范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国土资源、农业部门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共同做好补划基本农田质量评定工作。积极探索基本农田整备区建设,形成连片、高标准的粮棉油生产基地。

(十五)探索经济补偿机制,激发各地保护工作积极性。各地要积极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基金,对农民和农村集体管护、利用基本农田给予补贴。对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国土资源管理等部门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较重地区的财政转移支持力度。国家将进一步总结提炼各地经验,适时出台有关政策。

二○○九年十二月二日

海南启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确保全省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935万亩

日前,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和农业厅联合下发《海南省关于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海南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正式启动。《通知》要求各市、县要逐级分解落实,切实做好基本农田落实到户、上图入库、成果验收和报备等关键环节,确保全省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935万亩。

《通知》要求各市县成立领导小组,结合实地勘查,逐级分解落实保护指标。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农业部门组织编制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图件、表册、工作报告等成果,建立市县基本农田数据库;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护标志;确认基本农田质量等级,落实基本农田地块等工作。

《通知》规定,各市县基本农田划定各项工作应在乡镇总规编制完成并经批准后3个月内完成。逾期不完成任务、不提交上报成果,或成果质量存在问题无法通过验收的市县,暂停受理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尽量保留原有基本农田中的高等级耕地、集中连片耕地,杜绝基本农田“保远不保近,保劣不保优”等现象。新划定为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现状必须是耕地。

《通知》明确,把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纳入市县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考核的重点内容,报备成果复核结果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兑现奖惩。

两部委联合下发通知部署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中新网1月24日电 国土资源部今日在其官方网站刊登通知明确,各地要做好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全面把握并衔接好基本农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成果验收和报备等关键环节。

日前,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

《通知》规定,基本农田划定应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基础上,编制划定方案,将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地块;健全相关图表册;设立统一标识;落实保护责任,将划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村组和承包农户,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逐步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通知》强调,划定工作要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在县级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同级农业部门组织实施;验收按照县级自验、市级初验、省级验收的程序进行;划定成果经省级审核后,由省统一上报国土资源部复核。

据悉,复核内容包括:各省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是否达到国家下达的规划目标;以县为单位具体核实是否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图件,划定地类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做到图数地一致等。

《通知》规定,对于验收中发现划定基本农田数量未达到保护任务、质量与上一轮划定基本农田相比明显降低、划定基本地类不符合要求的,认定基本农田划定成果验收为不合格,责成有关县市整改纠正后重新申报验收。

《通知》要求,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要实现乡、县、市、省、国家五级备案,以五级备案为基础,构建基本农田信息化管理体系,做到图、数、地一致,实现基本农田动态监管,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情况通报制度。各地要确保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确保地类符合要求。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文件

湘国土资办发[2009]153号

关于做好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

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局:

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基数转换与各类用地布局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10号)、《关于印发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和《关于加快做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工作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09]1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现就我省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增强做好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基本农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保护基本农田是耕地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新形势下耕地保护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以及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进行新一轮基本农田的调整划定工作。依据规划对基本农田进行调整划定,是贯彻实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具体步骤,是确立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的重要前提,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调整划定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二、科学分解落实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规定,全省到2020年基本农田面积不得低于323.53万公顷。各地要按照省下达的指标,对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进行严格控制,合理分解,层层下达,不得随意减少市县规划大纲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分解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应统筹发展与保护,协调全局和局部利益,尊重自然禀赋和区域差异,要有利于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全省耕地保护总体目标的实现。调整基本农田时,应充分考虑现有耕地质量,确保调整后的基本农田整体质量不降低。

三、明确基本农田调整和布局要求 各地要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总体要求,开展新一轮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做到调整后的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和布局安排协调一致。对现有基本农田进行局部调整时,调整的比例原则上不得高于20%,调整划定后的基本农田应落实到地块和图上,并做到图数和实地一致。

(一)严格基本农田调入和调出。对新划为基本农田的,其土地现状应为耕地;对质量等级高、集中连片以及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优质耕地等,应当优先划为基本农田。对新一轮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范围内的基本农田应当调出;对现状基本农田中的非耕地,因损毁、采矿塌陷和污染严重难以恢复的耕地以及零星破碎、区位偏僻、质量较差的基本农田可以调出;对上轮基本农田划定时错划的基本农田应当调出。

(二)做好基本农田划区工作。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各级应划定基本农田集中区、保护区、整备区和保护地块。市级规划应划定基本农田集中区,区内基本农田相对集中、优质耕地比重较大,基本农田所占比例在50%以上;县级规划应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对区内其他土地实施特殊管制,其基本农田所占比例在70%以上;乡级规划则必须把基本农田落实到具体地块。有条件的地区,在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落实的前提下,可以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用于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基本农田调整补划。

(三)搞好建设用地预留。在达到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切实保护优质耕地的前提下,对城镇发展用地、重点建设工程和基础设施等用地进行适当的预留,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对于城乡建设用地,其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内不再布置基本农田。对交通、水利等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可根据项目布局落位或选线走向,在基本农田保护区中预留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和布局范围。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时,可以多划一定比例的基本农田,用于补划不易确定具体范围的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包括难以确定用地范围的交通、水利等线型工程,不宜在城镇村建设用地范围内建设又难以定位的独立建设项目(如防灾救灾建设、社会公益项目建设等)。对于零星分布的农村居民点,其周边可考虑布置一定的一般耕地。

四、认真做好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工作

基本农田调查上图是新一轮规划修编、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实现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各地要对照原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和新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开展调整划定后的基本农田调查核实工作,掌握了解基本农田变动情况,实地核实划入地块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划入的地类和图斑是否与实地一致,并按图斑地块对基本农田逐一进行登记。在此基础上,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将基本农田标绘上图,经市县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复核、审定后,完成基本农田面积汇总、图件编制和数据建库等工作,确保新调整划定的基本农田图、数、实地一致。各地要按照有关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在2009年10月底以前完成基本农田调查上图工作。

五、其他事项

当前基本农田调整划定主要是抓紧完成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和调查上图工作。对基本农田调整划定中的登记造册、保护标志设置、落实到农户、落实到土地权属证和承包经营权证上等工作,省将制订相关政策和技术规定,进一步明确有关工作要求。

二○○九年八月四日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 二ΟΟ九年八月七日印制

国土部:做好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实行永久保护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做好15.6亿亩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并实行永久保护,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副司长刘明松表示,基本农田划定完成后,国土资源部将对基本农田进行严格的管控。以乡、县、市、省、国家五级备案为基础,对基本农田实行动态监管。

刘明松:划定以后,我们在县乡这个层面都落实到地块,将这些地块通过现代的信息化手段形成数据,在市县建立数据库,这个数据全国都要联网,在国家层面联网以后,就可以看到各地的每一块基本农田落在哪,它的动态,它是不是保存下来了。

刘明松说,国土资源部将采取禁止占用和建设性的保护两方面的措施保障15.6亿亩基本农田永久不变。

刘明松:所谓禁止占用,就是除了法定国家重大工程经过批准占用基本农田以外,其他建设一律不得占用基本农田。第二个措施是建设性的保护,通过以田、水、路、林、村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治,将一般耕地整治为优质耕地,增加耕地面积,实行永久的保护。

关于印发铜梁县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的通知

铜府办〔2010〕140号

铜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铜梁县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铜梁县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六日

铜梁县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土地基本国策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基本农田红线,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做好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渝国土房管〔2009〕324号)要求,为切实做好我县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现结合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铜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县经济、人口、地理和基本农田等现状,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全面开展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划定面积不得少于《铜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目标57200公顷。

二、主要任务

永久性基本农田是指为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不得占用的具有较高潜在生产能力的农用地。开展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

(一)将永久性基本农田逐一落实到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单位的地块;

(二)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台账,完善相关图、表、册数据;

(三)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充分反映基本农田地块所在组、图幅号、图斑号、基本农田保护区编号和土地利用现状、等级、利用状况、保护责任人、土地承包人等信息;

(四)设置基本农田保护地块界桩和保护标志。

三、主要内容

(一)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将永久性基本农田逐一落实到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单位的地块,并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台账,完善相关图、表、册、数据,充分反映基本农田地块所在村社、图幅号、图斑号、基本农田保护区编号和土地利用现状、等级、利用状况、保护责任人,土地承包人等。

(二)依据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按照永久性基本农田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地块为单元绘制基本农田保图,建立数据库。

(三)规范设立永久性基本农田标志牌。

(四)积极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将承包地块面积、空间位置和权属落实到户,划定的永久性基本农田在新一轮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证书上标注。

(五)永久性基本农田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单位划定,按照农户承包合同或土地登记证书面积范围确定管护责任。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切实抓好全县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县政府成立全县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国土房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明确由行政主要领导人负总责,将辖区内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抓紧抓好,确保该项工作顺利推进,按期完成。

(二)形成工作合力。县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办公室要切实担当责任主体,积极协调农业等部门,共同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建立工作档案,同时要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跟踪指导,协调解决。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定期报送工作推进情况,随时保持信息联络。

(三)加大宣传力度。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是国家进一步完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制作为调控的首要内容。强化土地管理责任的核心是最严格保护耕地,把耕地保护摆上突出位置。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让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工作深入人心,人人有责。

(四)制定实施细则。县国土房管局要会同县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市里的统一标准和要求,根据全县土地利用特点,对照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具体的技术要求和实施细则,报经市国土房管局审查同意后组织实施,确保此项工作按期完成。

(五)落实工作经费。县财政局要及时安排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经费,专款使用。

(六)择优选择队伍。县国土房管局要以《实施方案》、《技术要求》、《实施细则》为依据,根据全县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实际,编制《技术项目招投标方案》,尽快确定专业技术单位,承担全县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七)严格验收质量。本次划定工作将执行严格的分级检查验收制度。要采取行之有效措施确保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的数据、图件与实地保持一致,严禁弄虚作假和篡改成果。对虚报、瞒报基本农田数据的,一经发现,将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同时将追究主管领导的行政责任。

五、责任分工

县国土房管局负责业务指导、编制实施方案、制定技术要求及实施细则、技术项目招投标、成果预验收;县财政局负责经费和物资保障;县农委、林业局负责提供基本农田、农业用地、可调整林地等基础测绘成果资料;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配合县国土房管局、农委及专业技术队伍做好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和基本农田地块的调查摸底,组织落实保护责任人,核实收集土地承包经营证数据,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

县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办协作、密切配合,认真做好全县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六、时间安排

全县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共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0年9月20日前,完成有关准备工作,包括编制《划定方案》、《技术要求》、《实施细则》、《技术项目招投标方案》,完成业务培训和舆论宣传等工作。

第二阶段:2010年9月21日至10月20日,落实专业技术单位承担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收集整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资料,做好试点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内业数字化及建库工作,包括数据扫描、数据采集、绘制工作底图、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

第三阶段:2010年10月21日至12月10日,县国土房管局与专业技术单位,会同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和相关乡镇,以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作为工作底图,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将永久性基本农田逐一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斑的地块和农户上,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台账,完善相关图、表、册、数据,形成基本农田地块数据结构和属性信息。完成4个已开展试点乡镇(平滩、小林、双山、侣俸)的基本农田数据库建立及优化工作。

第四阶段:2010年12月11日至12月31日,整理形成“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内外业成果。完成除巴川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蒲吕镇外的其余24个乡镇基本农田数据库建立及优化工作。50%的乡镇完成县市级成果验收。 第五阶段:2011年1月1日至6月30日,完成全县数据库建立及优化和县市级成果验收工作。落实保护措施,包括签订保护责任书、设置界桩及保护标志、建立相应保护制度等。

主题词:城乡建设 国土 基本农田△ 方案 通知 抄送:县委办、人大办、政协办,县纪委、法院、检察院、

武装部。

铜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9月16日印发

双柏县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双柏县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2010—2015)有关工作的通知

双政通〔2010〕90号

双柏县人民政府关于

认真做好《双柏县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2010—2015)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有关部门:

为认真深入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全面落实各乡镇人民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确保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促进全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国发[2004]2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5]52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土地管理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的通知》(云政发[2007]104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州市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06]180号)《楚雄雄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2010—2015)等文件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坚决落实中央提出的新要求,全面提升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水平。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提出更新更高要求。各乡镇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按照“依法依规、确保数量、提升质量、落地到户”的要求,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水平,努力实现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并重。

二、切实将基本农田保护落到地块和农户,真正落实保护责任。各乡镇要在经依法批准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将落实到地块的基本农田编制基本农田保护专题图,并标示出基本农田所有权界线、地块及编号、图斑号、地类号及等级状况等基本信息。基本农田保护专题图要落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分布图上,作为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本底。各县乡镇人民政府要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把划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承包农户,记载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上,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保护责任。规划预留的基本农田也必须落到地块和农户。

三、设立和维护好基本农田统一标志,扩大社会宣传和监督效果。各乡镇要根据《关于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及标志牌设立的规定》(国土资发[2007]304号的要求,尽快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和标识,标示出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保护责任人、相关政策规定、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扩大宣传效果,促进社会监督。每个基本农田保护区应设立标志牌,公路交通沿线和城镇、村庄周边显著位置应增设标志牌。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标识和标志牌的设立和维护。标识和标志牌一经设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破坏和改变。

四、健全台帐,夯实基本农田电子政务管理基础。各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要建立健全台帐,加强基本农田图、表、册管理。乡镇政府要根据基本农田保护专题图,对每一宗基本农田保护地块涉及的保护责任信息、土地承包经营信息和质量信息等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基本农田保护信息、保护责任内容、保护责任起始时间等;土地承包经营信息主要包括每一宗基本农田地块内的农户数、每一农户承包地面积,质量等级等。

五、加快建立统一的基本农田信息网络系统,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各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要按照《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TI019-2009)要求,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并逐步实现省域内数据库联网互通。建立的数据库相关信息要实时更新。

六、加大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力度,切实落实保护责任。要进一步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积极配合组织、审计等部门将耕地保护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绩效分析评价和领导干部耕地保护离任审计,进一步完善考核措施,县人民政府将对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目标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的重要依据,并兑现奖惩。

七、层层签订责任书,分解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县人民政府已经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定了《双柏县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2010-2015)。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领导责任,尽快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和任务分解各村(居)委会、社区、村民小组和农户。各乡镇的责任书由乡镇长与村(居)委会、社区主任签定,各村(居)委会、社区与村民小组的责任书由村(居)委会、社区主任与村民小组长签定,各村民小组与农户的责任书由村民小组长与各农户户长签定。各乡镇人民政府层层签的责任书等资料,必须完整复印一份报县国土资源局备案。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土地 目标责任书 通知

第三篇: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国有农场土地使用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8〕202号)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国有农场土地使用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8‟20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农垦国有农场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公厅: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依法保护国有农场土地合法权益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8号),保护好国有土地资源,规范国有农场土地管理行为,维护国有农场的合法权益,促进国有农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就加强国有农场土地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对国有农场耕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

国有农场土地是确保国家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的基础,必须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国有农场基本农田保护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擅自改变用途。建设项目确需占用国有农场基本农田或改变其用途的,必须报国务院批准。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对占用国有农场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要加强审核。地方各级国有农场主管部门要积极协助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审核工作。

国有农场应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要求,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做到地块、面积、标志、档案、措施、责任制“六落实”,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国有农场要加强土壤肥力监测和质量动态管理,建立基本农田地力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监测网点,定期对基本农田环境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价,监测和评价结果报国有农场主管部门备案。

国有农场主要领导对农场耕地保护工作负领导责任。国有农场主管部门应将耕地保护状况作为对国有农场主要领导的考核指标,与绩效挂钩。

二、加快国有农场土地确权发证工作

土地登记是土地管理的重要环节,依法登记的国有农场土地

1 使用权受法律保护。各地要加大土地确权力度,加快推进国有农场土地登记工作,对国有农场依法申请登记并提交符合要求的土地登记申请资料,经审核权属来源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无争议的土地,要尽快登记发证。对存在土地权属争议的,要严格按照国办发„2001‟8号文件及相关法律规定依法调处,确定权属并登记发证。自本意见下发之日起,对符合登记发证条件的,各地应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国有农场土地的登记发证工作。

三、规范国有农场土地使用权收回行为

因国家经济建设或地方公益性建设需要收回国有农场农用地的,需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并参照征收农民集体土地的补偿标准进行补偿;需要收回国有农场建设用地的,参照征收农民集体建设用地的补偿标准进行补偿,保障农场职工的长远生计。收回的国有农场土地使用权,按照国有土地使用权供应的规定,办理供地手续。严禁擅自通过调整国有农场隶属关系、撤销国有农场建制等方式收回国有农场土地或改变国有农场农用地用途。

对拟收回的国有农场土地使用权,在依法报批前,必须将拟收回土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告知该农场和所涉及的职工。对拟收回土地的现状调查结果,必须经该农场和所涉及的职工确认,并将该农场和所涉及职工的知情、确认等有关材料作为收回土地报批的必备材料。

依法收回国有农场土地使用权,应给予经济补偿。经济补偿参照征收农民集体土地的补偿标准计算,并安排相应的社会保障费用。国有农场因土地被收回而不具备失地职工基本安置条件的,各地应将失地职工纳入当地城镇职工再就业体系。具备安置条件的,在安排失地职工新的劳动岗位后,国有农场可将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用于农场基本农田的建设保护和补充社会保障资金。

四、节约集约利用国有农场土地

2 各地要加强国有农场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国有农场新增建设用地应纳入当地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凡不符合规划、没有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不得申请使用国有农场土地进行非农建设。国有农场兴办

二、三产业和招商引资新建非农建设项目需要使用国有农场土地的,也必须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和土地供应手续。国有农场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参照《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城市建设规划区范围外的农场职工住宅用地,可暂按划拨用地供应,同时要严格控制用地标准。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征求国有农场主管部门和国有农场的意见,保障国有农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国有农场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利用土地。要加快国有农场居民点撤并工作,引导职工向场镇居民点集中居住。腾退出来的土地,能复垦的要及时复垦。

国有农场要积极进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在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专项规划指导下,由省级农垦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国有农场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向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报。

五、严厉查处违法侵占国有农场土地行为

各地要加强对国有农场土地利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和非法侵占国有农场土地的行为,特别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批准收回国有农场土地和违法低价转让国有农场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已经登记的国有农场土地被周边农村集体、农民个人以及其他单位非法侵占的,要坚决依法责令退回。

六、加强对国有农场土地管理工作的领导

3 各地要充分认识国有农场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加强土地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依法行政,切实维护国有农场土地使用权人合法权益。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发挥对国有农场土地管理的主导作用,认真履行职责,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对派驻垦区机构的领导,提高管理水平。地方各级国有农场主管部门对国有农场土地管理工作负有重要责任。要改善管理方式,主动配合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国有农场土地管理,规范国有农场用地行为。大型垦区和集团化垦区应设立专门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加强对所属国有农场土地的管理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八年十月十三日

第四篇:09.12.02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模版)

2009.12.02 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9〕16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农业(农牧)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农业局:

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立二十年来,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为科学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落实中央要求、实行永久保护,开创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新局面

(一)坚决落实中央提出的新要求,全面提升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水平。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各地要切实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按照“依法依规、确保数量、提升质量、落地到户”的要求,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全面提升基本农田保护水平,努力实现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并重。

(二)紧紧抓住有利时机,切实落实永久保护措施。当前,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即将完成,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全国耕地地力调查基本完成,基本摸清了现有基本农田的位置、数量、等级及变化情况;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全面展开,为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各地要抓住有利时机,将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切实解决一些地区基本农田零碎分散、规划调整频繁、建设占用多、补划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基本农田的区位稳定程度、集中连片程度、落地到户程度和信息化程度,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提升到全新水平。

二、合理调整、科学划定,确保基本农田落地到户

(三)严格规划编制的各项要求,切实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各地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要严格按照上一级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根据《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国土资厅发〔2009〕51号)要求,切实做好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工作。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后,保护面积不得低于上一级规划下达的指标,总体质量等别应高于调整前的平均质量等别,集中连片程度应有所提高。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将县级规划划定的保护区进一步落实到保护地块。规划期内已经确定必须占用的耕地不得划为基本农田。根据《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各地可以多预留一定比例的基本农田,用于规划期内不易确定具体范围的建设项目占用,同时列明可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安排的建设

第 1 页 共 4 页

2009.12.02 项目清单;占用规划预留的基本农田,不视为调整规划。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不得擅自调整,不得随意改变区位。

(四)切实将基本农田落到地块和农户,真正落实保护责任。各地要在经依法批准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将落实到地块的基本农田,编制基本农田保护专题图,并标示出基本农田所有权界线、地块及编号、图斑号、地类号及等级状况等基本信息。基本农田保护专题图要落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分布图上,作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本底。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把划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承包农户,记载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保护责任。规划预留的基本农田也必须落到地块和农户。

(五)设立和维护好基本农田统一标志,扩大社会宣传和监督效果。各地要根据《关于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及标志牌设立的规定》(国土资发〔2007〕304号)的要求,尽快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和标识,标示出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保护责任人、相关政策规定、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扩大宣传效果,促进社会监督。每个基本农田保护区应设立标志牌,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和城镇、村庄周边的显著位置应增设标志牌。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组织好标识和标志牌的设置和监督工作,并保障工作经费;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标识和标志牌的设立和维护。标识和标志牌一经设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破坏和改变。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行网络化报备制度,实现基本农田动态管理

(六)健全保护台帐,夯实基本农田电子政务管理基础。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等部门要健全台帐,加强基本农田图、表、册管理。乡(镇)政府要根据基本农田保护专题图,对每一宗基本农田保护地块涉及的保护责任信息、土地承包经营信息和质量信息等进行收集、整理,建立基本农田保护信息表、册。各级农业部门要建立基本农田质量数据库。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信息主要包括保护责任人的基本信息、保护责任内容、保护责任起始时间等;土地承包经营信息主要包括每一宗基本农田地块内的农户数、每一农户承包地面积、质量等级等;基本农田质量信息主要包括耕地和土壤类型、标准耕作制度、立地条件、剖面性状、土壤养分状况、耕地地力等级、污染状况等。

(七)加快建立统一的基本农田信息网络系统,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县级以上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T1019-2009)要求,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并逐步实现省域内数据库联网互通。建立数据日常更新维护制度,图、表、册内容发生变化的,数据库相关信息要实时更新。各地要以构建国家、省、市、县、乡五级互动的基本农田信息化管理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基本农田管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确保各级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掌握基本农田现状与变化情况。

(八)全面推行“五级”报备制度,实现信息共享。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实行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报备制度,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将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做好备案信息的审核和监督,将经核实确认的汇总信息及时报备国土资源部。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备案信息的真实性、

第 2 页 共 4 页

2009.12.02 合法性、合规性负责。基本农田保护图件备案工作,应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完成后三个月内逐级上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四、严格占用审批、及时补划到位,确保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

(九)加强用地审查,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国务院和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或核准的建设项目,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方案随同用地报批材料一并报国务院批准。各地凡涉及基本农田位置调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应报国务院批准。列入规划项目清单的建设项目占用规划预留的基本农田的,可不再补划基本农田,但必须完成补充耕地任务。各省(区、市)要对占用基本农田的征地补偿标准、耕地开垦费标准作出专门规定,提高占用基本农田的成本,不得低于当地征地补偿、耕地开垦费的最高标准。各省(区、市)制定的标准应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十)严格执行规定,切实做好补划工作。经国务院批准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基本农田布局的,要保证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并落到基本农田保护图件上。经依法批准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的,原则上要在本市县域范围内完成补划任务。因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确实难以在本市县内补划的,必须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筹安排补划基本农田并保证数量和质量。补划的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应由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确认。补划的基本农田要建立标识、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及时变更和备案。

五、实行变更调查、强化督察考核,提升基本农田监管水平

(十一)依法开展基本农田变更调查工作,准确掌握变化情况。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5号)规定,将基本农田状况调查、监测、统计、分析作为土地调查的重要内容,将基本农田位置、数量等变化情况列入土地变更调查。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做好基本农田变化情况的调查和统计,编制基本农田变化图件,及时汇交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汇总。地方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基本农田质量监测制度,并将基本农田质量变化情况反馈给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变更信息要按照基本农田“五级”信息报备的要求,及时变更和备案。

(十二)强化日常监管和督察,发挥共同监督作用。国家土地督察机构要切实担负起基本农田保护的督查职责。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基层国土所要切实担负起基本农田保护的第一线责任。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基层国土所的建设力度,强化动态巡查,切实发挥其日常监管作用。要充分发挥全社会共同监督作用,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网络公开查询系统和畅通的信访、12336举报电话等群众监管渠道,方便公众查询和监管。要充分运用遥感监测等先进技术手段,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重点区域的监控。

(十三)加大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力度,切实落实保护责任。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作为对下一级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力度,督促下一级地方政府主要领导人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领导责任。国土

第 3 页 共 4 页

2009.12.02 资源管理部门要将考核结果作为下达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的重要依据,及时兑现奖惩。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将考核结果作为安排耕地质量建设有关项目的依据,并予以适当倾斜。进一步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配合组织、审计等部门将耕地保护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绩效分析评价和领导干部耕地保护离任审计,进一步完善考核措施。

六、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十四)加大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开发部分等土地整治专项资金向基本农田保护区倾斜;聚合相关部门资金和引导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要划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要加快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的建设,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省级示范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国土资源、农业部门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共同做好补划基本农田质量评定工作。积极探索基本农田整备区建设,形成连片、高标准的粮棉油生产基地。

(十五)探索经济补偿机制,激发各地保护工作积极性。各地要积极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基金,对农民和农村集体管护、利用基本农田给予补贴。对基本农田保护先进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国土资源管理等部门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较重地区的财政转移支持力度。国家将进一步总结提炼各地经验,适时出台有关政策。

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

二○○九年十二月二日

第 4 页 共 4 页

第五篇: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基本农田保护中有关问题的整改意见(国土资发〔2004〕223号,2004年10月21日)

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

关于基本农田保护中有关问题的整改意见

国土资发〔2004〕223号 (2004年10月21日)

为全面完成基本农田保护检查任务,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2004〕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4〕20号)的有关规定,针对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中发现的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意见:

一、抓紧解决基本农田保护中基础工作有关问题,切实落实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

(一)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要落实到地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落实到地块,没有完成基本农田保护指标任务的省区、市要书面说明原因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和计划。未经法定程序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不得调整或减少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由于基础工作不扎实,在划定基本农田时将其他用地误划为基本农田的,要进行调整,并补划同等数量和质量的基本农田。因现有耕地数量不足难以落实到地块的部分,可将土地整理复垦新增加且经验收合格的耕地补划为基本农田。

(二)基本农田保护档案资料要齐全并与实地相一致。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档案资料不完整的要尽快采取措施,做到省、市、县、乡镇四级基本农田档案、图件、数据齐备,可查可核,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件要做到在县、市、省逐级备案。对基本农田数量、地类、位置与实地不符的要进行纠正,如实变更,保证基本农田保护档案的现势性。

(三)规范设置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基本农田保护区要设立明显的保护标志。基本农田保护标志可以统一设计,保护标志应包括基本农田的位置、面积、地类、四至、责任人、基本农田“五个不准”等方面的内容。对已经发生损毁的标志要尽快修复,对没有按要求设置的要尽快完善。

(四)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要落实到位。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要通过签订责任书的方式逐级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应以行政村为单位与乡级政府签订,设置村民小组的要签到村民小组,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在农村土地承包书标注基本农田面积的形式落实到承包农户,明确承包农户保护基本农田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基本农田面积与农户承包合同不一致的,可按承包面积落实到农户。对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落实到农户有困难的,可在行政村或村民小组的责任书后附农户亲笔签名的名录。

二、妥善处理基本农田用途变化中的有关问题,稳定基本农田面积和质量

(五)分类处理农业结构调整中基本农田利用的有关问题。对于农业结构调整占用基本农田的,要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区别情况,分类处理。不得以农业结构调整的名义,减少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建设永久性建筑或进行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活动。对于不破坏耕作层的农业结构调整,可以保持现状,必须作为基本农田加以保护,严禁非农建设占用;对耕作层和农业生产条件造成破坏的,要限期恢复耕作条件;对于破坏严重,难以恢复耕作条件的要在依法处理后进行补划。农业建设用地布局要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衔接,农产品加工、储藏和 1 养殖业等不得占用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和布局的稳定。

(六)制止和处理好在基本农田上植树造林的行为。禁止地方政府或部门与企业、企业与农户签订在基本农田上种树的合同。对于已签合同,但尚未履约的,应立即废止合同。不得编制在基本农田种树、进行生态退耕等规划和计划,已经编制的要进行修改。对于在国发明电〔2004〕1号文件下达之前发生的基本农田种树行为要视情况处理。已经接近砍伐期的,要在砍伐结束后,尽快恢复耕种,并不得再执行或续签协议;对于刚刚栽上树苗的,可以移植到荒山、荒地、空闲地等适宜种树的土地上,并恢复基本农田耕种条件。

(七)妥善处理生态退耕中涉及基本农田的有关问题。对违反生态退耕政策已经退耕的位于平坝缓坡并且土壤条件和耕作条件良好的基本农田,以及绿色通道建设占用的基本农田,要作为可调整地类,仍按基本农田保护,并要限期恢复耕作条件。对于退耕的25度以上坡度或严重沙化的基本农田,不再作为基本农田,减少的基本农田可从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新增加的耕地等基本农田后备资源中进行补划,并依法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基本农田后备资源短缺的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统筹考虑。对于生态退耕造成基本农田减少的要如实填报,在基本农田保护图上明确标绘位置和数量。

(八)对自然灾害毁损的基本农田要进行复垦或补划。对自然灾害毁损造成基本农田破坏的,要通过安排土地复垦项目恢复耕种条件。因损毁严重,短期不能恢复的,要作出复垦或补划计划;因损毁严重,难以恢复耕种,同时受后备资源限制,补划确有困难的,要说明原因,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解决。

(九)批准占用的基本农田要足额补划。对已经批准依法占用的基本农田,但尚未补划的,必须足额补划。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造成基本农田面积减少的,也必须足额补划。对补划的基本农田要对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并要相应调整或建立档案资料,补签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设立保护标志。对于补划的基本农田数量不足、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予通过验收,并限期完成。

(十)进一步落实开发区闲置和撂荒基本农田复耕工作。在查清各类开发区占而未用的基本农田和因其他原因撂荒的基本农田面积、位置和现状的基础上,要明确复耕工作的责任和任务,根据当地粮食生产的季节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恢复耕种措施,拟定工作方案,对清理出的具备耕种条件的耕地,要结合落实国家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落实到承包户。对检查中发现没有及时恢复耕种的,要求地方政府说明原因,限期整改,制定明确具体的恢复耕种计划。

(十一)认真处理易地代保等随意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行为。对基本农田易地代保行为,按照国办发明电〔2004〕20号文件要求,凡与此文件精神不相符合的地方性规定,应立即停止执行。对已经发生的规划调整行为、易地代保行为,原基本农田造成闲置的,应恢复为基本农田,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新进行相应调整。

(十二)认真对待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存在的有关问题。切实加强基本农田质量建设、保护和监测;对资金投入不到位、工作不到位、没有创造工作条件的要说明理由,并提出具体落实措施。针对基本农田质量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提出对策。

(十三)严肃处理违法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行为。对信访和举报案件要组织明查暗访,逐一排查。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特别是对在《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下发后,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仍然占用基本 2 农田种树、挖鱼塘、建设绿色通道、进行非农建设等行为要坚决制止,严肃查处;对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涉及占用基本农田规模大,造成基本农田面积大量减少的地区,要立案依法查处,依法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追究刑事责任的,应移送司法机关立案查处。

三、针对基本农田保护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有关保护制度

(十四)健全政府领导目标责任制,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作为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一项内容,全面推行和完善各级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任期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制定考核指标和标准,每年进行目标考核并兑现奖惩措施。对工作不力或存在问题的地区进行通报和警示。

(十五)明确职责分工,加强部门协作。按照法规规定,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强化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在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管理的职责,加大工作力度,既要有资金保障,又要有政策措施。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工作配合,可通过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保证两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沟通和团结合作;两部门内部也要将职责分工落实到业务部门和人员,为保证基本农田保护各项工作落实提供组织保证。

(十六)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日常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省、市、县、镇、村五级耕地保护管理网络,加强动态巡查和管理,坚决制止非法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的违法行为。抓紧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台账,结合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综合统计建立基本农田管理信息系统。各省(区、市)要争取做到每年上报和公布基本农田面积及保护情况。

(十七)建立健全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听证和公告制度,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的社会监督。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有关要求,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非农业建设占用及农业结构调整等涉及占用或调整基本农田的,要实行听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或调整补划基本农田后,要进行公告;各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都要设立举报电话,发动社会各界对基本农田保护实行监督。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制定占用基本农田听证和公告制度的具体实施意见。

(十八)突出重点区域保护,建立有效的基本农田保护手段。要结合本次检查工作,对优质高产、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可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一些集中连片、优质高产的基本农田作为重点保护区,实行重点监管、重点建设;通过卫星遥感动态监测等手段定期对重点城市或区域基本农田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十九)加强基本农田质量调查、环境监测和建设工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要求,切实加强基本农田质量建设。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有关规定,切实做好耕地质量调查及监测工作,通过国家项目示范,进一步扩大耕地地力调查范围,全面开展基本农田地力分等定级、土壤肥力和环境监测,及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状况,摸清我国耕地生产能力及分布状况,摸清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及问题,提出防治措施。要抓紧建立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和预警体系。

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

2004年10月21日

上一篇:国土资源工作汇报下一篇:古文观止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