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2022-07-27

第一篇: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禁忌

合肥金夫人婚纱摄影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禁忌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婚礼禁忌繁多。尽管如今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已忽视这些习俗,但在一些仍然讲究传统的地方,还是相当看重这些传统婚礼的禁忌的,尤其是长辈。下面,合肥金夫人婚纱摄影小编就来说说中国传统婚礼有哪些禁忌,不妨作为参考!

1、订婚当天,不管天气有多热,所有参加订婚的宾客都不可以扇扇子,否则会有拆散的意思。

2、忌于农历六月完婚,因有半月妻的意思。

3、忌于鬼月农历七月完婚。

合肥金夫人婚纱摄影

4、在过大礼时,男方送来的喜饼新娘绝对不能吃,因为这样就把自己的喜气给吃掉了。

5、安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忌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

6、床位安好后至新婚夜前夕,准新郎切忌一个人独睡新床,因为这样有婚后孤独的寓意,非常不吉利。如无可避免,可找一位大生肖(如肖龙)及未成年的男童陪睡。

7、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礼服忌有袋口,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合肥金夫人婚纱摄影

8、新娘子离开娘家时,哭得愈厉害愈好,取“哭发哭发,不哭不发”的意思。

9、新娘子出门时,姑嫂均要回避,不能相送;因为“姑”跟“孤”同音,而“嫂”跟“扫”同音,都是不吉利的词汇。

10、在迎娶途中,如遇到另一队迎娶车队,叫“喜冲喜”,会抵消彼此的福份,所以必需互放鞭炮,或由双方媒人交换花朵,以化解之。(但现今多以花车车队取代,如在路上遇到另一队车队,可互相相视祝贺代替放鞭炮。)

11、结婚当天,新娘子不可躺下,不然会有“一年到晚都病倒

床上”的意思。

合肥金夫人婚纱摄影

12、结婚当天,任何人都不可以接触到新床,直至晚上就寝;新娘当天更不可碰到床边。

13、礼堂忌用鲜花,因为鲜花容易淍谢,只有莲招花和石榴花不忌。

14、因小孩容易哭,所以小孩应避免进入结婚礼堂,因为在礼堂哭是不吉利的。

15、凡是生肖属“虎”的人(与“苦”同音)或寡妇,不宜观礼及进新房。

合肥金夫人婚纱摄影

16、新娘进男家门时,忌脚踏门坎,应要跨过去

17、新娘子不宜踏到新郎的鞋,因有羞夫之意。

合肥金夫人婚纱摄影

18、传统家庭在嫁女时都会在祖先或神灵供桌前上香,上香时,不要把香头插歪了,一旦歪了,也不要把香拔出来,重插一次,因为上两次香有再婚之意,对于新婚的人来说是不吉利的。

19、送别宾客亲友时,不可说“再见”因此二字有分手与别离之意,寓意不佳。所以新人送别宾客时,点头示意或挥手送别即可。

20、三朝回门当天,夫妻必须于日落前赶到夫家,忌夫妻一起留宿娘家过夜。万一有特殊原因不能回家,夫妻二人也要分开睡,以免使娘家倒霉。

21、新娘蜜月里忌到亲友家串门,因为蜜月里的新娘去别人家串门,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这种不祥一直持续到一月之后方能消除。

22、新婚4个月内,忌在外过夜,忌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第二篇:合肥传统婚礼习俗

一、托媒提亲。当男女双方到婚龄时,双方家长认为门户相当,男方可委托媒人向女方提亲,也有女方向男家提亲的。媒人要由“全福”之人担任,要求是双数二至四人为宜,即所谓“四大媒红”,其中有主媒和陪媒。媒人提亲,主要介绍双方情况,谈论男方或女方时大都有夸大喧染之处。俗话说:“媒人不扯谎,坐下没得讲”。又说“会做媒的两头瞒”,“十媒九谎”,“媒婆”一张嘴,会吹又会哄”等等。托媒提亲,称为“起媒”或“起红”。

二、合“八字”。提亲后,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和生肖由家长写在草纸上,由媒人转交对方,再由“算命”人推算,合婚是否犯“冲克”,如所谓“火克金”;“鸡不能配猴”、“鸡见猴,夜夜愁”;“龙不能配虎”说“龙虎相斗”不吉利。还有“男属羊,抖抖忙,女属羊,守空房”“鼠马相冲”等等。如犯“冲克”,即使两相情愿,则不能结亲。这是江湖术士的五行生克之说,来判定男女双方的婚姻大事。这对妇女则极为不利,如女方属虎,则所谓“主杀夫”、“主杀公婆”之命。被视为“八字”不好,就在婚事上设置了一道严重的障碍。故女方家族往往买通江湖术士改出生时间,变“相冲相克”为“相生相旺”。因有“十女九不真”的说法。合“八字”后,男女双方的婚事就可初步定下来。在皖南绩溪一带,合“八字后”,男女生辰八字用红纸写好,谓之“红书”,双方互送一份,各放在自家的“灶神”面前,经过

三、五日,如家中平安无事,便认为婚事已得到“家神”的“默许”。

三、相亲。合“八字”后,由媒人与女方家长约定,择日由媒人陪同求亲男子到女家,拜见女方父母长辈,让女方家长亲自看到男方的外貌、风度、见识修养,以及家庭情况等等。男女双方也可乘机偷觑一眼,不能直接晤谈。

四、相家。由媒人带女方本人到男家,和男方父母见面。男方母亲邀该女到内室探询,细心观察她的衣鞋和装饰,以测定她的针线功夫和衡量品性。女方则借此细察男家的屋宇和陈设,尤其是新房中的家具的设备,这是涉及男女两方今

后共同生活的直接利益。皖西一带,女到男家,男方父母看了满意,便以糖水代茶,还要添几样荤菜,招待吃饭,临别时馈赠见面礼。如女方喝了糖水,吃了酒饭,受了钱物,就显示女方已完全同意。

五、过庚。又名传庚、传帖、下定。男女双方同意婚事后,就要办理订婚手续,所谓过“庚帖”,“庚帖”又名“红绿简”、“鸳鸯书”、“允求书”、“小书子”,是详载男女双方姓名、生辰八字以及双方父母姓名的喜帖。最早的庚帖还得写上祖宗三代的姓名。喜帖的格式:外用大红封套,内装大红单帖和大红全扣各一纸。全扣封面、封底印上龙凤呈祥的金色图案。男方在单帖正中写上“恭求”二字,下款写“姻教弟×××偕室×氏顿首再拜。女方则写“敬允”二字,下款称谓相同。全扣折三叠,当中一叠正中写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男方称“乾造”,女方称“坤造”。故男又称“逑书”,女方又称“允书”。封套正中,还要写上“百年秦晋凭红叶,一路荣华到白头”,“天成佳偶,永结同心”等吉祥语句。过庚由双方商定吉日,上午由男方填好“逑书”,放入庚帖盒内,备办彩礼,请媒人送至女家。女方隆重接待;填好“允书”以后,连同“逑书”放进庚帖盒,陈放堂屋的香案上,点好香烛,燃放鞭炮,由女方父亲先向祖灵行跪拜礼,后向媒人行拱手礼,以表谢意。然后请媒人入席,宴会毕,媒人携庚帖盒返回男家,女方亦回赠礼品。男方亦设宴隆重谢媒,跪拜祖先时,男本人得随父亲向祖灵行礼,并向媒人行大礼。“过庚”完成之后,双方婚事就正式定下来了。

六、选定婚期。又称“择日子”、“择吉”、“报日”,也叫“过大书子”。由男女双方商定,请“算命”先生择定办理婚事的喜日。传统婚礼极重视选定“黄道吉日”;所谓“黄道吉日”,是依据星命之说,把日子分为建、满、平、收(黑道日)、除、危、定、执(黄道日)、成、开(非黄黑道日)、闭、破十二种,按天轮回。其中“黄道日”为“吉日”,传说是“吉神”,即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等值日的时间,就能百事大吉。而“黑道日”则是所谓“凶日”,是不宜办喜事的。淮北一带,习用传说中大禹结婚、生启那几天的日子为喜日,即三月壬日,四月辛日,六月甲日,七月癸日,这是由于淮北水灾频仍,人们怀念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治水业迹,就以传说中大禹娶妻生子的日子为吉庆日。皖西

六安一带,习用“二”(成双)、“六”(高官厚“禄”、六六大顺)两日办理喜事,忌讳“四”(谐音“事”,怕出事故)、“七”、“八”、“九”(俗话七不出,八不归,九日出门招是非。还有八为“八败星”值日等)日,认为都不是吉日。合肥地区选择婚期,要请算命先生把新人夫妇和两家父母的生辰八字一起推算,谓之“周堂择日”。一般是如果找不到人择吉,就选定双月双日,但三十日“尽头日”,不能用。另外,各地所择日期,都是两个日子,上半月一个日子,下半月一个日子,供女方母亲挑选,意在避开新娘的月经期,选择吉日,尽管含不少迷信杂质,而都是反映群众心理,体现了对新婚夫妇同偕到老的良好祝愿。婚期选定后,用红纸写好,男家备四色礼,请媒人送达女家,双方即忙于婚礼的筹备了。

七、接亲。古时,结婚前一夜,男家要宴请族中各人,然后新郎要拜祖宗,父母及长辈,拜毕,以新郎为首的迎亲队伍便会响着锣鼓,向新娘家进发。迎亲队伍到达女家门前,女家照例紧闭大门,要新郎大放鞭炮,称"催门炮",妇女家亲友便向新郎索取"启门钱",即开门赏钱,新郎才会随他们进屋内。当夜女家会设盛宴招待新郎,与亲友共饮。在举宴之前,新郎要先叩头拜见宾客,同时还要拜见女家长者,叩头吉计其数,当晚新郎会宿于岳家 次日早晨(即婚礼吉日),新郎的迎亲随从在女家门前大放鞭炮,称为"催妆",新娘整妆完毕,便会与新郎一起出发往男家。在出门时,新娘会放声大哭,表示不愿离开父母,家人亦会大哭表示惜别。在啼哭声中,新郎的兄弟或至亲送她先行,称之"送亲"。 新人来到男家门前,男家会请两位儿女双全的妇人,将新郎和新娘的鞋对换,因为"鞋"与"偕"同音,故此举有"白头偕老"的象征。 新娘进男家门时,亲友会口念吉祥语句,手向地下撒花生,红枣之类的果子,叫做"撒喜果"。之后进行的拜天地,交拜,合卺酒等婚仪,则与其他地区大同小异。

1、接亲出发前需要准备鞭炮及四色礼(对鸡、对鱼、对肉、烟酒、糖、糕等),以及门缝钱(包1元、2元、5元、10元的几十封以及100的几封,红包等)

2、午饭一过出发 (时间上最好带个半或带个8)。

3、车队除摄像车为双数,一般为六或十辆;头车是摄像车(新郎好友在车上,便于提前下去放鞭炮迎接车队到来);二车是新郎车;三车是伴郎车。

4、从男方家出发放鞭炮,到了女方家的时候鞭炮要提前放 (前面说的头车上坐的人要提前下来放)

5、新郎下车,由伴郎及接亲朋友去敲女方家的门 ,这时候见机塞门缝钱(先塞小的最后塞大的),叫门塞门缝钱期间每隔一会放一卦100~200响的短鞭炮(催门炮)

八、新娘出门及过门。

1、进门后有个小礼节,带花或穿鞋之类,戒指等婚礼仪式再戴。

2、敬拜父母,一般以敬茶代替。父母需给红包,一般为1001,也有少数是10001寓示万里挑一。

3、新娘一般由舅舅背出来或其他男性亲属,很多是哥哥或弟弟、表哥表弟、堂哥堂弟等(背之前要给红包),也有新郎抱出来的。还有就是一些新女性坚持自己和新郎手挽手走出来,也很大方,前一个方法比较传统。

4、上车时要在地下放糕,新娘脚站糕上,再坐进车内比较方便些(有些地方要带一条糕回男方家寓示“高来高去”)。

5、伴娘及送亲的人随行,送新娘至男方家。送亲是一种婚嫁习俗。古时女儿出嫁时,娘家邀请两位男性护送女儿到婆家,俗称送亲。一般是出嫁者的舅父,叔伯或表兄弟、堂兄弟。送亲的人由女方家安排好,既要双数,也要与男方家接亲人数相符。出门要放鞭炮,来回路线不能重复,圆形或8字形路线。

6、下车放鞭炮,新娘不能直接下车,要脚踏两条糕再由新郎抱回家中。送亲者到男方后,要等男方派人来接才能进屋。男方会为送亲的准备礼物,以示谢意(如有小孩或拎子孙桶的,需给红包)。

九、婚礼喜宴。至酒店迎宾,待宾客落座由司仪主持仪式,领导或者家长致词。仪式完毕即可开席。吃饭期间每桌敬酒,双方父母也每桌敬酒,紧接着散发喜糖。宴席结束新郎新娘及双方父母送亲朋好友。

十、婚后事宜。婚后第二天回家上坟;第三天回母家省亲。也有地方有亲戚(如姑姑、舅舅等)接新人至家吃饭。

第三篇:商洛市商南县传统婚礼习俗的调查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4-12-08 17:44:10 查看( 50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引言: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婚嫁当做人生中最重要事情之一。“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婚姻习俗多种多样,贯穿于婚姻过程中的礼仪习俗更是花样迭出,繁琐而复杂。”[1]p172因此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之说,商南地处秦岭南麓,是秦楚文化的交界地带,文化积淀深厚。传统的婚礼习俗不仅保留着完整的“六礼”,而且具有着显著的地方特色。

一、商洛市商南县传统婚礼习俗的调查 <一>商南县传统订婚礼俗:

1、提亲礼俗:

择亲:在商洛地区,群众择亲讲究门当户对,俗话说:“门相当,户相对,金黏藜芯芯挠脊背。”大多数都是以门庭相对,经济条件相当的家庭配婚。商洛群众无论是嫁女还是娶媳妇多以本地为最佳,具有陕西八大怪里“姑娘不对外”的习惯。择亲时,一重八字,凡八字不合者不能成婚;二重人气,即其家庭的人品如何,在社会上威望高低,人缘的好坏;三重职业,若某一男子有十分出色的手艺或较好的工作,都能娶到一个好媳妇。

选媒:在商洛传统的婚礼习俗中,媒人被看成是最重要的角色。在当地被称为是“说媒的”。在群众的心理,有着“天下无媒不成亲”的观念。“选择媒人至关重要,在农村有着‘选亲不如择媒’的说法,媒人应对男女双方的情况都比较熟悉,主持公道,能说会道,能拿‘得住人’,又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人最为理想。如果媒人贪财或偏袒某一方,无疑会给婚姻带来麻烦,加重负担。”[2]p218若是女方看到某一优秀的男子,也要先选媒人叫“倒媒”,一般很少出现。商南选媒、提媒还有明确的季节日期的规定,有“

六、腊不提媒”之说,意是六月不提媒,因为在商洛六月天气多变,阴雨天气比较多,不利于人们在公共场集聚。腊月不提是因为舍不得女儿在过年时离开家,留女儿在家过最后一个年。

媒人在婚礼习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管是自由恋爱,还是他人介绍,每人都必不可少。在农村有着“媒不媒,酒三回”的说法。只要有意选某人为媒人,就必须要好酒好肉款待别人。选媒人一般都要选两个,一正一副,也有地方叫“大媒人”“小媒人”,有着“单人不走路,好事成双对”的说法。

在商洛婚礼习俗中,重视媒人的规矩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淡化,反而越来越被重视。“商洛民众十分看重两个因素:即面子和规矩,即使男女自由恋爱而且你情我愿,也必须请媒人。民众认为,由媒人说和的婚姻才是体面的,社会公认的。尤其是女方‘我女儿是男方明媒正娶的,而不是自己送上门的,’这关系着家长的面子和自尊;请媒联姻是自古传下来的规矩,婚姻是人生大事不是儿戏不能‘胡来’,不能‘乱套’。”[2]p131若是某家女子和某男子私自成亲,则会招来无尽的唾骂,尤其是女方家长莫大的羞辱。同时,那位男子在家族中也不会有地位,更不会得到家族的认可和赞许。男女双方的父母在同辈中永远抬不起头,此事会成为人们的笑柄。

提亲:媒人选好之后,由男方委托媒人到女方家中提亲,当地叫“说媒”。媒人一般带上“四色礼”或”六色礼”(礼物为:烟、酒、糖、茶、营养品、副食品等)。媒人代表男方第一次上门,烟、酒是必需之物,象征着友好热情之意。主要介绍男子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同时进一步了解女子的情况。若双方同意,则会将女子的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包好交给媒人。如果不同意则会非常委婉地推脱。无论成功与否,都会非常热情的款待媒人,给他人留下一个好口碑。

合八字:在商洛地区结婚,人们普遍重视八字。当媒人取回八字后,男方要拿着男女双方的八字找阴阳先生相合。八字是《周易》里“四柱”的另一种说法,是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在用天干、地支配每一个字,来分别表示年、月、日、时。如:甲子年、丁亥月、辛丑日、壬寅时等,每一柱为两个字,四柱共八个字。依照天干、地支沂涵阴阳五行属性之相生、相克的关系,推测人的体咎祸福。若是男女双方八字不合,则婚姻就此作罢。八字若合,则婚姻就成功了一大半。农村之中也有依据十二生肖来配婚的民谣:“自古白马犯青牛,十人见了九人愁。婚姻匹配反牛马,夫妻多难难道头。羊鼠相交一旦休,男女匹配多忧愁。请君莫犯羊和鼠,夫妻结合百年苦。蛇虎相交如刀锉,男女不合多灾难。生子养女克父母,家破人亡泪涟涟。玉兔金龙泪交流,合婚不幸皱眉头。一席男女犯争斗,苦如黄连日夜愁。金鸡玉犬难躲避,合婚之方不可遇。二属相斗大不通,世人犯着要禁忌。猪猴相配不到头,日日夜夜泪交流。男女不能共长久,合家不利一笔勾。”属相相克也是根据天干地支推演而来,更方便广大群众口耳相传。

在结婚时,人们还特别注重犯月的情况,犯月也是由天干地支和阴阳五行推演而来。商南有民谣:“正月蛇,洞中休。(寅巳犯刑害)二月老鼠饿昏头。(卯子犯刑)三月老牛遍地走。(辰丑犯破)四月猴子满山溜。(巳申犯刑破,又相合)。五月的兔,无处僦。(卯午犯破)六月的狗,大张口。(未戌犯刑破)七猪八马九羊头,(申亥犯破害,戌未犯刑破)十月的老虎,满山吼。(亥寅犯破)冬月的金鸡,架上愁,(子酉犯破)腊月的老龙不抬头。(丑辰犯破)”在民众中,对于犯月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犯月的女子会犯自己家庭或犯公婆。(若犯公婆,则公婆身体多病,出现意外事故死亡;若犯丈夫,则丈夫一事无成或惨遭横祸;若犯子女,则子女多病或夭折难以成人。)犯月的男子则犯岳父母家。(会给岳父母家带来厄运)对于犯月,用商南话说:“是命上带来的”,当事人无法改变。如果男女某一方犯月,都会给婚姻带来很大的麻烦。 相亲:俗称“看家”、“看门户”,在男方合完八字后,以邀请做客的方式告知女方“看家”的时间。由女方的母亲、姨娘、婶娘等有血缘关系的亲戚陪同下一起到男方家或公共场所见第一面。男女双方进一步了解各自真实情况,同时了解双方的人品、相貌等,男方家要给女方和陪同的人一些礼物,通常是钱,俗称“礼心钱”。若是女方爽快收下则证明女方已经没有意见。若是一味推脱或寻找借口离开则证明不同意,要么找媒人细问,要么就此作罢。

查日子:男女双方没有意见后,男方开始查日子。男方家要带上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请阴阳先生查订婚日期、结婚日期、上轿时辰,俗称“黄道吉日”(黄道吉日:是旧时以星象来推演吉凶,谓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寿六个星宿是吉神,六辰值日之时,诸事皆宜,不避凶忌。泛指宜于办事的好日子。)所查的日子要避开男女双方的生辰。 在商南,有“哥父嫂,半夜跑”的说法。女子出嫁的时辰如果过早,则被人们说成是“哥父嫂”。(哥父嫂:指死去丈夫的寡妇)在人们心中始终存在着“一女不侍二夫”的观念,寡妇再嫁时因为羞于见人天不亮就跑到夫家去了。所以一般女子出嫁的时辰都在午后,一则免人说闲话;二则告诉所有邻里乡党,本家女子是由男方明媒正娶的。三则让其他人看一下隆重的场面,女方的父母脸有光。

2、定婚礼俗:

定婚:又叫“定亲”。男女两家要按照所查的日子告知各自的亲友,邀他们一起来吃“定亲饭”。吃“定亲饭”是主家邀请亲朋好友,邻里乡党等一起祝贺儿女婚期预定,同时告知所有人结婚的日期,此次宴请的客人不用送任何的礼物。 在商南,“定亲”的男女双方都要宴请各自的亲朋好友,女方家更隆重一些。其大致程序为:男方准备好彩礼、女子衣物、首饰、“商南十大件”等。到女方家参加宴席后,再邀女方家的主要客人到男方家参加宴席。男方向女方献上礼品之后,女方要向男方回礼。一般为:一套西装、一双皮鞋、一双袜子、一条腰带(很多时候,腰带是必有之物意为“从今以后我就把你拴住”或是“我将为你侍奉巾栉,脱衣解带”)也有回文房四宝,或是“商南香包”。[8]p102 彩礼多是礼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礼金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经过调查,商南县群众结婚的礼金大多数为:6666元(象征着六六大顺)、8888元(象征着四季发财)、9999元(象征着天长地久)、10001元(象征着万里挑一)。首饰为三金或五金(三金为:金项链、金耳环、金手镯;五金为:金项链、金手镯、金戒指、金耳环、金脚链)象征着“千金小姐”,以示女方尊贵。送上的礼盒为“商南十大件”分别为:大米、面粉、白糖、茶叶、烟、酒“礼吊子”(有四根猪肋骨的整块猪肉)、鞭炮、麻花、蒸馍(馒头)共十种礼品。所有物品凑起来要成双数,其中米、面、酒、“礼吊子”必须有,有“米面的夫妻”、“酒肉的朋友”之说。其中物品多以待客之用。凑成“商南十大件”寓含着“十全十美”之意。 在订婚时,男方还要准备一份“认亲礼”,在过去多以“四色礼”“六色礼”或“八色礼”。近年来多以礼金为主(400元、600元或800元)认亲的人都是由女方家中有血缘关系的亲戚,数量多是女家决定。订婚之后男女双方都要改口,称对方的父母为“爸妈”,从此两家“开亲”,即成为亲戚。 <二>商南县传统结婚礼俗:

1、迎亲仪礼:

送日子:男方家请阴阳先生查好吉日(一般查两个日子供女方选择),所查的日子即使大婚之日,要避开男女双方的生辰日期,以免相冲。所选的日子要避开女子的月经期(一般为上半月一个,下半月一个)。送日子时由新郎的兄弟或堂兄弟陪媒人一起,以示慎重。去时多准备一份礼物,多为“四色礼”“六色礼”或“八色礼”。结婚的日期是由女方选择,选好后由媒人转交给男方。

催妆与送妆:临近大婚,男方要联系女方,得知嫁妆的数量。到了结婚的当天,男方就带上迎亲队伍,敲锣打鼓,高奏雅乐,热热闹闹的到女方家迎娶新娘,迎娶新娘的队伍人数要为单数(现在多为车队)。女方家要大摆宴席招待所有客人,男方家要提前准备好“催妆礼”,也叫“届礼”。旧时社会多送一些布匹、酒肉等物品。在商南叫“离娘礼”,多以礼金为主(以800元到2000元不等)。另外要加一对活鸡(公鸡、母鸡各一只)女方家留下母鸡,把公鸡退回,俗说:“公鸡两头跑,来年生小小。”在农村,如果男方家送的母鸡到了就下一个蛋,则女方会非常的高兴,这预示着女子到男方家多子多福。若是男方不细心,送去的母鸡当场死亡,则女方家长会非常的生气,甚至会退婚,因此男方对鸡的选择要十分的重视。 催妆时,男方家还要准备一个较大且美观的篮子,在商南叫“香火箩”。箩内装有:香、鞭炮、一块“礼吊子”、染红花生、糖果、栗子、核桃、大葱(象征着聪明)、柏树枝(象征着长命百岁),现在多在箩中放很多红包。“香火箩”意味着男方娶女子旨在为家族传递香火。到了女方家之后,篮子中的香要烧掉,“礼吊子”要留在女方家,鞭炮放掉,剩下的小吃要发给在场的客人。

女方收到催妆礼后,要向男方家送嫁妆。经过调查,六七十年代的嫁妆以布匹、箱子、凳子等物为主;八九十年代以自行车、缝纫机、柜子等最为流行;当今则是以彩电、摩托车、洗衣机、电脑为时尚。但一直存在的是彩被,一般都是两条或四条,也有比较隆重的多达数十条。彩被内多放置七颗红鸡蛋,以备“闹新房”时“救急”之用。女方置办嫁妆的多少、好坏关系着女方家庭的面子问题。在旧时交通不发达,所有的嫁妆都要人步行抬到男方家。现在交通便利,多用汽车一次性完成。为了给女方壮大声势,有时会请十几辆轿车组成车队送行。

2、新房布置:

置新房:新房要从里到外都要装修一番,门上要换上新门帘多以“鸳鸯戏水”“喜鹊闹梅”,门上贴大红喜字和新婚对联。窗户上多贴各种喜字窗花,还有“榴开百子”“蝴蝶戏牡丹”等。房内置一张新床和一个香案,床上多雕刻有“花开富贵”等漆雕,床头朝南,床尾朝北。在商南有着“床头朝南,子孙富贵万年长”的说法。从科学的角度讲,人头朝、南脚向北睡有利于人体健康。香案的左边放一个铜镜、一个升、一个斗(升、斗皆为古代量器: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据说斗和升具有降妖伏魔之用)在升上还要放一杆秤(称是用来挑起新娘头上的红罗盖头之用),香案中间是放置“富贵长命灯”的位置。

铺床:铺新床时,一般由父母、丈夫、儿女双全的“全福人”来铺。床上多放置新收、烘干的麦穰,在商南叫“睡麦穰,一代一个状元郎。”床上要放两条新彩被,两个新枕头,一个枕巾为“榴开百子”,另一个为“金鱼戏莲”,俗说“男枕石榴女枕莲,幸福日子万万年。”彩被内要放七颗红鸡蛋叫“妻子团圆”,床的四角要放上花生(花花搭搭生)红枣(早子)、栗子(利子)、莲子(连子)之谐音,叫“压四角”。

3、席座安排:

坐首席:也叫“坐正席”、“坐主席”,婚礼主要程序完成后,男方家要大摆宴席,招待所有宾客。很多人参加一场婚礼,就是为了坐首席,位置一般是坐北朝南。席间的酒令或猜拳的规矩由首席之人来决定。席上所上的菜肴首席人没吃,其他人就不得动筷子,因此坐首席的人要受到全席人的尊敬。在商南有“天上玉皇,地下姆舅”的说法。(姆舅即舅舅,新娘的兄弟)所以,坐首席的当然是“姆舅”先坐,然后其他人按照年龄、论资排辈落坐。

吃喜酒:迎亲的当天,男女双方的所有亲戚朋友都会到场送贺礼。男女双方家都要大摆喜宴招待所有来宾,喜宴多以男方家为主。喜宴每桌的人数一般为十人。在农村,多用方桌,小孩一般都坐在桌子拐旁叫“插拐”。拐插的越多象征着就越圆满。在商南,吃酒席时人坐满之后主家会上一大托盘,里面装满花生、糖果、甜点等小吃类的东西,意在让客人边吃边聊,以相互熟悉各自身份,以便喝酒时不会犯错。婚宴上的菜肴比任何时候都丰盛,在商洛不同的地方菜肴是不一样的,“比如,柞水县的‘三滴水’、‘八大碗’,洛南县的‘四到底’、‘重八桌’、‘十全席’、‘八碗一海子’、‘四角撑’,丹凤县的‘十二道小吃子’,镇安县的‘八大件’。山阳县的‘四盘四碗’,商州的‘老九道’,商南县的‘十三花’等等。其中,‘十三花’就是喝酒时上十三盘凉菜之后,一盘一碗,一汤一干地轮换上八样菜,叫‘八大件’。所谓‘干’菜是指蒸肉、粳糕之类不带汤水之类的菜。所谓的‘汤’其实是炖排骨、丸子汤之类的菜,最后再加上六个炒菜吃主食。”[2]p51 在商南的酒宴上,“圆子”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圆子”是由面粉、蒸熟的红薯、白糖和在一起做成球状,再放在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制成。“圆子”上桌的顺序有着明确的规定,并且蕴含着深刻的含义。第一道菜上“圆子”代表着主人对来客极为不满,有逐客出门之意。第二道菜上“圆子”代表着天长地久,多是情深意笃的朋友聚会时所上。第三道菜上“圆子”代表着“三星高照”“桃园三结义”异性兄弟结拜,或认干爸妈时所上。第四道菜上“圆子”代表着“四季发财”多是盖新房、搬新家或正月走亲戚时所上。第五道菜上“圆子”代表着“五子登科”“吾子登科”多是小孩满月喝满月酒时所用。第六道菜上“圆子”代表着六六大顺,多是亲朋好友饯别时所上。第七道菜上“圆子”代表着妻子团圆,多是在婚宴上所上。第八道菜上“圆子”代表着“八仙过海”,多是家中老人去世时,办丧事所上。第九道菜上“圆子”代表着久久长寿,多用于老人的寿宴上。第十道上就和第一道所代表的意思是一样。上过圆子后还要上四至六道热菜。

当“圆子”上了以后就要开始敬酒,敬酒时由“客头”带领新郎新娘向到场的每一位客人敬酒。新郎的同辈或表兄弟会想尽各种办法,让新娘新郎做各种动作以耍笑。为了让来客多喝,新郎新娘只得羞羞答答的“遵命”。敬过酒后各桌开始上“正菜”(指鸡鸭鱼肉),各桌才能随便猜拳、开吃。

在吃喜酒时,新房里要设一桌酒席叫“圆房席”,也叫“团圆桌”坐团圆桌的多是“全福人”妇女,且多是新郎的长辈。新郎新娘要做首席,大家除了嬉笑之外,还要给新郎新娘讲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和方法,对新人进行教育。

4、新娘妆扮: 梳头:也叫“上头”或“盘髻”,从此象征着女子时代的结束。梳头一般是由一个“全福人”为新娘子装扮,多是婶婶或嫂嫂。盘髻即改变头发样式,把辫子盘成髻,用各种的钗或钿插起来,从此女子进入妇女行列。男方要给梳头人纳“梳头礼”以表感谢。 换嫁衣:也叫“换衣裳”,新娘所穿戴的一切都必须是男方家带来的。换衣服时要有两个“全福人”妇女帮助,在新娘的胸前和后背各要挂一个铜镜,藏在衣服里。带铜镜是以免在路上会遇到下葬的队伍,或是人群中的孕妇(被称为是“四只眼”)都会对新娘不利,带上铜镜则对这一切起反照作用。新娘在上轿前换鞋,要离开家很远的地方,不能沾到家中的一点土,以免会带走家里的财运。

上轿子:古时迎新娘多用大红的花轿迎娶,现在多用轿车。新娘在家中换好衣服、搭好盖头后,脚不能接地。因此,上轿时一般都由哥哥或父亲背新娘上轿,男方要纳上“上轿礼”。女方家要提前用糯米做一个大糍粑,放在轿子新娘脚踩的地方。当新娘上轿后,脚要踩在糍粑上,有“来自富窝,走向富窝”之意。新娘上轿后不能回头张望,有“望一望,倒一行”的说法。如果回头张望,则会给娘家带来厄运。

5、拜堂仪式:

跨火盆:新娘下轿后,新郎要全家出迎。新娘新郎要共执大红花,男左女右,进入正堂,在商南叫“堂屋”。堂屋的门口烧有一大盆木炭火,新郎新娘要同时从上面跨过去,象征着以后的日子会过的红红火火。 拜堂:又称“拜天地”、“拜花堂”,是婚礼的高潮部分,届时所有宾客都齐聚堂前观望,鞭炮齐鸣,笙乐高奏。新娘新郎手执大红绸花,在厅堂之中。有“三拜”或“四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祖宗)”第三“夫妻对拜”也有“三拜爷爷奶奶或父母”,第四是夫妻对拜。给祖宗磕头时要磕四下,其余磕三下,夫妻对拜时行鞠躬礼即可。

6、合欢过程:

入洞房:拜完后,从堂上取走“富贵长命灯”,由童男童女各执一盏,在前面引路。进入洞房“长命灯”通宵都不能熄灭。 撒帐:新娘新郎入洞房后,有“全福人”妇女拿起放在香案上的篮子,抓起篮中的栗子、枣、花生等围绕床撒。“边撒边念撒帐词:‘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又如‘脚踏祥云,手端玉盆,五谷撒空中,上天降甘霖。一撒金,二撒银,三撒聚宝盆,四撒四季庆,五撒五谷丰登„„’”[3]p271在人们观念中,撒得越多代表着越吉祥。

挑盖头:新娘坐在床上,新郎从香案上拿起秤杆,挑起新娘头上的红罗盖头。在古时候,男女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郎挑起新娘的红罗盖头才算是见到第一面,用秤杆挑代表“称心如意”。 坐帐:也叫“坐富贵”,夫妻双双坐在同一张床上,表示同床同房。男女并肩坐北朝南而坐。“由一位全福妇女用双齿木梳把新娘的头发搭在新郎的头上梳理,俗称“并头”。上头时要唱祝歌,最后把新娘的头发挽起盘在头上。”[3]p271 合卺:又称“喝交杯酒”、“合欢酒”,即新婚夫妇在“团圆桌”上,各端一酒杯,手挽手将酒杯送到对方的口中,将酒喝尽。新婚夫妇喝完交杯酒,象征着夫妻合体相亲。

7、闹房和听房:

闹洞房:在商南又叫“耍新媳妇”“戏新娘”,当婚宴接近尾声,亲友们吃饱喝足之后,不约而同的凑入新房取闹。“闹新房的主要人物是新郎的老表和朋友,或文明,或粗俗,或舌谈,或手战,花样百变。无论是怎么耍,新郎新娘都不能生气,否则被认为‘不适耍’宾客会扫兴而散。俗信认为,新婚是‘越闹越发,不闹不发’。如果结婚没人闹房,人们会觉得新郎没人缘,婚礼不够喜庆,美中不足„„闹房又是掀起了喜庆的新高潮,同时也有对新郎新娘进行性启蒙的作用。”[2]p133_134 听房:亲友们闹“够”新房后天色已晚,人们渐渐退去。“有小孩就藏在衣柜中的拐角处,等新人准备入睡时学猫叫鸡鸣,也有大人躲在窗下房上,偷听新郎新娘的谈话,作为日后取笑的话柄。”[2]p134 陪房:在以前,商南结婚的时间一般为三天,送亲之人要在男方家住三天才离开,叫做“陪房”。意思是要把新娘的所有事情都安顿好才离开。现在多一天就结束所有事情。

8、成妇礼俗: 结婚三天后,早晨新媳妇要给公婆做饭倒茶,俗称“进汤”“递茶”。要给公婆打扫房间叫“启帚”。也有比较聪明的新媳妇,趁此机会抱上两床新彩被,换掉公婆床上的旧被子,以此拉近关系。从此家中的所有家务都要有新媳妇承担。新媳妇还要带上糖果走街串巷,遍访四邻,与邻居拉家常,给人发喜糖,俗称“拜巷”“串村子”。 <三>商南县婚礼的回门礼俗:

在商南,新婚夫妇在结婚一个月以后,新郎新娘要一起到女方家探亲,俗称“回门”或“对月”。“回门”主要是新娘告诉父母亲戚在婆家的生活情况。“回门”时还要为所有认过亲的亲戚带上一份礼物,叫“回门礼”。主要还是烟、酒、副食、营养品为主。新女婿第一次拜门,所有人都会给一份回礼,多是红包。回门仪式结束后,婚礼程序全部完成。

二、商洛市商南县传统婚礼习俗的思考 <一>传统婚礼习俗与传统文化

1、婚礼习俗中传统思想文化的遗迹

在商洛的婚礼习俗中完整的保留着古代婚礼中的“六礼”:商洛婚礼中的“提亲”保留了古代婚礼中的“纳采”的基本过程;“合八字”保留着古代婚礼中的“问名”环节;“看家”基本传承了古代婚礼中的“纳吉”;“订婚”礼俗基本传承了古代婚礼中的“纳征”;“送日子”传承了古代婚礼中的“请期”;“催嫁妆、换嫁衣、上轿”等继承并发展了“亲迎”的过程。 在婚礼的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对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充分遵循了《中庸》中提到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7]p5的做事方法。对待婚礼严谨恭敬的态度,符合《礼记·昏义》中“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后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意也”[4]p817的规定。婚礼中的“男女有别”、“夫妇有义”“父子有亲”的标准,继承了“婚礼者礼之本也”的深刻内涵。在婚礼中的“喝合欢酒”完整的传承了“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4]p814的传统和要求。在成婚礼中,新媳妇对公婆“进汤”“启帚”继承了“夙兴,妇沐浴以俟见。质明,赞见妇于舅姑,执笲,枣栗段修以见,赞醴妇,妇祭脯醢,祭醴,成妇礼也。舅姑入室,妇以特豚馈,明妇顺也。厥明,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以著代也。”[4]p818的基本要求。

在《仪礼》中“昏礼。下达,纳采用雁。”[5]p37在商洛婚俗中体现于提亲过程中。“纳吉,用雁,如纳采礼”[5]p41在商洛婚礼中体现于看门。“纳征:玄纁束帛,俪皮。如纳吉礼。”[5]p42在商洛婚俗中体现于订婚。“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如纳征礼。”[5]p42在商洛婚俗中体现于送日子。其中《仪礼》中完整记载了新婚媳妇进汤的过程:“舅姑入于室,妇盥馈。特豚,合升,侧载,无鱼腊,无稷。并南上。其他如取女礼。妇赞成祭,卒食,一酳,无从。席于北墉下。妇撤,设席前如初,西上。妇餕,舅辞,易酱。妇餕姑之馔,御赞祭豆、黍、肺、举肺、脊,乃食,卒。姑酳之,妇拜受,姑拜送。坐祭,卒爵,姑受,奠之。”[5]p53也记载着回门的礼俗:“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舅洗于南洗,姑洗于北洗,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归妇俎于妇氏人。”[5]p55

《诗经》中《周南》中多处对传统的婚礼有记载,在《樛木》中就有贺新郎的“撒帐语”:“南有樛木,葛藟纍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6]p8以葛藟附樛木,比喻女子嫁给君子。《螽斯》中有祝福新人多子多福的祝词“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6]p9《桃夭》中有贺新娘的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6]p11《召南·鹊巢》中也有对新娘的赞颂诗:“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6]p18传统的婚礼习俗不仅蕴含着大量的儒家优秀的思想文化,丰富着我们的生活。而且对青年的男女的人生具有很大的教育和指导意义。

2、婚礼习俗中的趋吉纳福思想

在中国人心中一直存在着隆重为福的观念,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的商洛民众心中更是如此。从婚礼的一开始,选择的媒人就需要一正一副,以示“成双成对”。提亲的礼品的数量也多是双数并且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如:礼品中的米面代表着夫妻;酒肉代表着朋友;“商南十大件”代表着“十全十美”;在迎亲时的“香火箩”代表着迎娶女子,传递香火;布置新房时,要全福人来铺床,床的四角要放枣(代表着早子)花生(代表着花花搭搭生,比喻男女都生);铺床时多用麦穰,象征着富贵吉祥;新床要头朝南脚朝北,代表着人生多子多福;新娘坐轿时,要踩在糍粑上,代表着“走富窝”;新郎、新娘在拜堂时要“跨火盆”象征着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用秤杆挑起新娘头上的红罗盖头,是因为“旧时称一斤十六两,用排列十六颗星来表示,它们是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再加上福禄寿三星”[3]p271用秤杆挑象征着“称心如意”。

3、婚礼习俗中的祛祸消灾的思想

在婚礼中,如果有女子“犯月”,则在其出嫁的当天将宴席上的剩菜剩饭留一碗在“香火箩”中,出嫁时在十字路口倒掉,任动物、昆虫等吃掉,有说法谁吃了饭菜,灾祸就转嫁在它的身上;新娘上轿时要戴上铜镜,以免在迎亲的过程中碰到下葬的队伍或人群中遇到孕妇(孕妇被称为是“四只眼”)。带上铜镜起返照的作用;传说新房会有妖魔鬼怪入侵,在房中放升、斗、铜镜等物,用以降妖伏魔;闹新房也有“越闹越发,不闹不发”[2]p133的说法。

4、婚礼习俗中的团结邻里的作用

在举办婚礼的全过程中,亲朋好友,街坊四邻都会自觉地簇过来帮忙,有的出钱资助,有的操办宴席,有的招待客人。在以前,交通不发达,女子出嫁时,嫁妆主要靠人去抬。有时候抬一次嫁妆需要十几个健壮的男子。在农村办婚礼多在家中举行,每次婚宴的饭菜数量庞大,需要大量的人员帮助。因此在相互帮助中化解了彼此之间的矛盾。

第四篇:中国婚礼习俗

发布:2012-1-17 14:07:48 来源:转载 浏览

195次 编辑:佚名

中国婚礼习俗 中国婚礼文化 中国婚礼习俗有哪些,婚礼中国!

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传统中式婚服(明制)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

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後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中国传统婚礼,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及独具风格的传统喜文化特征,亚洲婚礼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时代变迁尽管有些礼仪已经逐渐淡出,但保留下来的精髓依然独具魅力. 中式传统婚礼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和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 学思想. 传统中式婚礼习俗

1. 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 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 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3.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4. 闹洞房: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祥。

5. 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和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险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语和讲究都不样。

6. 上头:男女双方都要旱灾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7. 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中国婚礼习俗 中国婚礼文化 传统中式婚礼流程

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婚嫁习俗。如今已有些被人淡忘或忽略,

但其最传统的婚礼流程依然呈现在美满幸福的吉祥状态,无论在中国举办何种形式的婚礼, 中式婚礼流程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

基本流程:

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末来和生活 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怍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中国婚礼习俗 中国婚礼文化 传统中式婚礼用品

我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喜悦的寓典礼,所以称为庆典。结婚典礼全部使用体现吉祥的婚礼物品来装饰。如张贴大红喜字,给新娘遮上红盖头,穿上大红袄,新郎胸前佩上大红绸等等。这些红钯的吉祥物品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汉民族传统婚礼

《礼记;昏义》中的“昏”,原文作“昬”,得名于先民的亲迎礼于黄昏时进行,此时,日月渐替,含有“阳往阴来”之意,讲究天人合一的华夏先民选择了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巧妙地诠释了婚义,同时也给这个仪式带上了神圣虔敬的情愫。后来,当“昏”字加上了“女 ”字偏旁写作“婚礼”的时候,亲迎便不再限于静谧的黄昏了,当然这一仪式的神圣意识也逐渐淡去。

昏礼属于嘉礼之一,嘉礼以亲万民。周制昏礼是后世婚礼的范本,后世的婚礼在各种异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发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习俗,不过从纳采至亲迎、合卺而入洞房,即使内涵风韵数易其容,但基本仪制的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 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 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 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传统婚俗仪式

传统婚俗之看亲篇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看亲”。雅称“相亲”。

相亲的日子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双方的,因此,双方都要作好准备。男方要根据妇方父母的爱好,准备一点礼物;妇方要洒扫庭院,准备接待客人。作为当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尽可能有风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给对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看亲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对待。礼物虽无非烟酒点心之类,并不在乎数量多,价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触犯对方父母 的禁忌;衣着打扮要大方入时;言行举止要谦虚有礼。古时看亲时,男子只能由媒人创造机会偷偷看姑娘一眼,现在不同了,男女双方可以直接见面、谈话。双方都 有机会对对方有一个初步了解。

中国是个“礼义之邦”,讲究含蓄。看亲的结果往往并不直接表白出来,而用各种暗示来表现。很多地方都是 在男方进门之后,女方父母先给小伙子倒上一杯热茶,小伙子看了姑娘觉得中意,就把这杯茶一口饮干;然后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结亲,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饭,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有的父母甚至还托媒人将男方带来的见面礼带走。

有些地区除了看亲之外,还有“察人家”的习俗。 “察人家”其实也是看亲,是男方由媒人带领到女方看过姑娘后,妇方父母对婚事暂不表态,再由媒人带领,回方男家。祁阳一带则称为“看当”。看当时,男方父母应先奉上香茶一盏,然后和妇方父母交谈。妇方父母通过察看男家并与男方父母交谈,如果对婚事认可,就将香茶喝尽,男方父母立即以“亲家”相称,并盛情款 待客人。否则,女方父母应起身告辞,男方不要勉强留客。 传统婚俗之过礼篇

“看亲”、“看当’、之后,要履行订婚手续,俗称“过礼”。

“ 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 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往往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 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

“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 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礼物至少要包括猪肘子一个, 酒一对,鸡鸭各一,给对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鞋袜各一双,包封一个,给姑娘的东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钱、给姑娘一些什订婚礼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给多少算多少。当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应该尽量替对方着想,力求节俭一些,少收聘礼。 传统婚俗之说媒篇

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丝罗”,“谐秦晋”,“结连理”,“通二姓之好”。这种说合,就叫“说媒”。建国之后,“说媒”曾改称为“做介绍”,做这种说合工作的人,被人们雅称为“月老”,俗称为“媒人”,后来改称为“介绍人 ”。

“月老”即“月下老人”的简称。据《唐人小说》记载,有个叫韦固的读书人夜行经过宋城,碰上一位老人靠着一个大口袋坐在路边,在月光下翻阅一本大书。韦固好厅地问他翻检的是什么书。老人回答说,这是天下人的婚姻簿。韦固又问老人那大口袋里装着什么东西。老人回答说:“装着红绳,用 它去系男女的脚,只要把一男一女的脚系在一根红绳上,即使他们是不共戴天的仇家,或者是相隔万里的异乡人,也一定会结成夫妇。”所以,人们便说“千里姻缘一线牵”。“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可见人们对媒人的敬畏。

媒人还被称为“红娘”。唐代的才子元稹写过一篇《莺莺传》,其中塑造了一个聪明活泼的婢女红娘的形象。她一再巧设机谋,终于撮合成了张生与莺莺小姐的婚事。元代王实甫根据这个故事写成了《西厢记》,其中红娘的形象更加聪明可爱。人们以“红娘”代称媒人,显出了对媒人的重视和友好。

说媒不是一件轻松事,这从媒人被人雅称为“冰人”、“冰斧”就可以知道。据《晋书》记载,孝廉令狐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丫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说话。索解释这个梦说:“你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说话,这象征着你在调和阴阳,调和阴阳就是做媒介,你将会给别人做媒。但这媒不容易做,要用你的热情把冰融化了,男女双方才能成婚。”看来,做媒是需要热情和毅力的。

旧式婚礼中,媒人还称为“伐柯人”,说媒则是“执柯”,这就肯定了媒人是必不可少的角色。《诗经》咏叹道:“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它的意思是:“怎样才能砍下大的树枝?不用斧头砍不断它;怎样才能取到妻子?没有媒人成不了婚。”

说媒是一种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妇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地提亲,而且必须做到既基本上准确地向男妇双方及其父母反映对方的情况,又要尽可 能隐恶扬善,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长处,从而乐于达成嫁娶的协议。就是说,要生就一张“媒婆嘴”。做媒人要勤于跑腿,从开始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之日起,要经常往来于男女两家之间,交流情况,传达彼此的愿望和要求,防止发生意外的变故。习惯上男女两家都有义务招待媒人,乡下人说“媒百餐”并不是夸张。可见其奔走撮合之勤。

媒人在旧式婚礼中是一个重要角色。在男女两家对婚事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之后,他要引导男方去相亲,代双方送换庚贴,带领男方过礼订婚,选择成亲吉日,引导男方接亲,协办拜堂成亲事宜,一直到“新人进了房”,才把“媒人抛过墙”。媒说得好,双方都满意,以后常来常往,成为故旧;媒说得不好,双方不满意,往往归咎于媒人,从此视为路人。

说成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方支付),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给媒人的鸡、肘子、鞋袜、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导接亲,称之为“ 圆媒”或“启媒”、“发媒”。谢媒钱的多少,视主家经济状况自行决定,但无论多少,均需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或“包封”。红包上习惯写上“包封签子

第五篇:中国古代婚礼习俗

一、三书六礼

1)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2)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3)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4)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5)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曰时辰,以

1、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6)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7)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8)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9)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10) 安床: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臵。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及红包。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结婚当晚新人进房为止。

二、新娘礼服

1) 颜色:中国人的婚礼离不开大红色,习惯以鲜艳的颜色来烘托气氛。因此,历朝女式婚服颜色为大红色已成了定制,以示喜庆,衬托新人,预示未来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满。

2) 样式:新娘礼服为广袖对襟翟衣,头戴珠凤冠。值得说明的是,翟衣上面的图案很有讲究。对襟本身就有完整的对称感,且在中国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称、合美的意思,而上面密布的左右对称且成双成对的锦鸡图案,则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里夫妻生活的和美、和乐。20世纪初,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凤冠霞帔原属清代诰命夫人的规定着装,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对普通平民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为其上 布满了珠宝锦绣,容雍华美至极,表达了民间对权贵的仰慕,因而逐渐演变成豪门闰秀的婚礼服。而普通人家之女成婚时,通常只能穿一身大红袄裙,外加大红盖头和绣花鞋,并用大红花轿抬进婆家门。讲究的就是个“红”字。

3) 头饰:一般新娘在婚礼当天高挽发髻,区别于未婚女子。

4) 红头盖:新娘子在婚礼当天以红色头盖蒙面,象征着童贞、年轻、纯洁。婚礼后由新郎亲手揭开。

三、中国的婚纱历史

我国婚纱礼服行业起步比较晚,国人真正开始接触白色婚纱还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在此之前一直秉承红色凤冠霞帔的传统将近3 000年之久。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婚纱变成了婚礼服饰的代名词。但凡是读童话书长大的女孩,谁不曾幻想自己就是童话故事里的公主,穿着华美的礼服与王子翩翩起舞,然后以一个完美的婚礼作为整个童话的美丽结尾。而婚纱实现了女孩们儿时那最美丽的公主梦。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20世纪80年代的人们还没有形成婚纱的消费观念,社会的意识滞后,以至于当时青年人对婚纱的强烈渴望以及追逐新时尚的美好愿望不能被完全满足。最早期的中国婚纱礼服样式死板,且可选择性狭窄,人们只能遥望电视里的明星、上流社会的名媛淑女阶层。到后来,通过婚纱礼服企业以及设计师等诸方的共同努力,婚纱的款式风格越来越多样化。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消费者在对婚纱的选购上存在着盲目性,选择的往往都不是适合自己的款式。2001年之前,结婚的新人大多数还是选择租赁婚纱礼服,而订制购买礼服尚未在中国形成气候。据统计,2005年中国有1000万对新人喜结连理,而其中至少有60%的新娘选择穿白色婚纱礼服举行典礼。我们来想象一下,600万个穿婚纱的新娘,那景象将是多么壮观啊!

四、礼仪

旧时结婚仪礼,从古代“六礼”(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迎亲)演变而来。提亲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经媒人撮合,认为门当户对,互换“庚贴”(年龄、生辰八字)压于灶君神像前净茶杯底,以测神意。如三日内家中无碗盏敲碎、饭菜馊气、家人吵嘴、猫狗不安等“异常”情况,则请算命者“排八字”,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无相尅。旧时有人迷信所谓六年大冲、三年小冲;男婚年龄逢双,女子十九不嫁;谓鸡狗(鸡犬不和)、龙虎(龙虎相斗)、虎羊(羊落虎口)、蛇鼠(蛇吞老鼠)难相配,待认为周全后始议亲。定亲定亲前议亲,议亲始议“小礼”,在买卖婚姻年代均讨价还价。一般“四洋红”或“六洋红”(绸缎衣料四至六件),金戒子两只、金耳环一副;聘礼,小礼三十六,中礼六十四,大礼一百廿(银圆);食品,个数“六十四”,即包头64对、油包64只、麻饼64只等,尚有老酒2担至8担不等,故生囡有“老酒甏”之称。定亲后,男方将上述礼品用杠箱抬到女方。女方回礼多为金团、油包及闺女自做的绣品。定亲凭证,男方送“过书”,俗称“红绿书纸”(纸张两层外红内绿),女方送“回贴”认可,俗称“文定”。故旧时夫妻吵嘴,妻子常说我是有“红绿书纸”的,以此抑制丈夫。继“文定”后择吉迎娶,由择日店拣“好日”的日子。亲友送礼,婚礼多是现金,或喜幛、喜轴,并书以“百年好合,五世其昌”、“天作之合”等。送嫁礼多为绣花或绸缎被面、被头或日用器物,亦有送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寓“早生贵子”意。旧时有媒人首次进门不能喝茶的习俗,谓“媒不饮茶”,说喝了茶要冲淡婚事。又称媒人为“媒百橱”,媒成能吃上“百餐”,要酬以“谢媒酒”,但婚后如夫妻不和或婆媳不睦,媒人有调解责任。成亲请吃酒 迎亲日子叫“好日”。俗谚“请吃酒,挜拜生”,好日前新郎拿着红纸“知单”请长辈亲友吃喜酒(好日酒),长辈要在自己姓名下写上个“知”字。好日前有待郎、待嫁习俗,双方父母亲请子、女吃包子、蚶子、肘子、栗子、莲子,讨“五子登科”彩头。好日前三五天,男方送女方“轿前担”,一般为鹅2只、肉l方、鱼2尾等。看嫁资 男方去女方搬嫁资(嫁妆),女方臵嫁资于厅堂,让人观看,称“看嫁资”。器物披挂红色彩线,衣服等薰以檀香,箱底放数枚银元,俗称“压箱钱”。嫁资搬到男方,亦陈列于厅堂供人观看,亦叫“看嫁资”。由阿婆取女方钥匙包,取钥开箱,俗称“掏箱”。安床伴郎 迎亲先一日,男方要“安床”,由一位“全福”妇女,取24双筷子系扎红线,安放新郎席子下,称“安床”。婚前一至三天夜里,由一个父母双全的小儇(男孩)伴新郎同睡,睡于床的里边,称“伴郎”。晚上要给这个小儇吃包子、花生、鸡蛋,寓“包生儿子”意,待“好日”那天早晨离开时,要给红包,俗称“挈出尿瓶”。享先 好日先一二天,男家向贳器店贳得花轿和婚礼器物,挂灯结彩,以上等筵席款待贺客,称“细便饭”。好日五更时辰,男家以全副猪羊或五牲福礼及果品,在厅堂供祭“天地君亲师”,俗称“享先”。早餐兴吃“享先汤果”。坐花轿 宁波闺女出嫁均坐花轿。传说南宋小康王(高宗)逃难至明州,金兵追急,赖一女子相救得脱,后找恩女不得,诏明州女子出嫁可享半副銮驾待遇,凤冠霞披,并坐花轿。花轿,俗称“大红花轿”,有四人抬、八人抬之分。20年代宁波美球针织厂赵姓厂主的儿子成亲,特约贳器店制作一顶上等花轿,精工细镂吉庆故事人物300余个,名“美球轿”,贳器店化本钱5000元,赵家首次贳用付费500元。这顶八人抬花轿,抬轿者穿一色特制的缎子马褂,炫耀一时。坐花轿尚含有明媒正娶、原配夫人之意,女子一生只能坐一次。故夫妻吵嘴,妻子带在嘴边一句话:我是大红花轿抬进门的,又不是走上门的,以此来炫耀高贵。迎亲日,花轿出门,以净茶、四色糕点供“轿神”。放铳、放炮仗,大红灯笼开路,沿途吹吹打打。新郎不到岳父家迎亲,以喜娘(送娘)为使者,持名贴前往。开面 女家喜娘用五色棉纱线为新娘家绞去脸上汗毛,俗称“开面”(含有现在美容意),客人兴吃“开面汤果”。花轿临门,女家放炮仗迎轿,旋即虚掩大门“拦轿门”,待塞入红包后始开。花轿停放须轿门朝外,女家有人燃着红烛、持着镜子,向轿内照一下,谓驱逐匿藏轿内的冤鬼,称“搜轿”。女家中午为正席酒,俗称“开面酒”,亦叫“起嫁酒”。上轿 新娘上轿前,经男方喜娘三次催妆,佯作不愿出嫁,懒于梳妆(当然也有封建婚姻确实不愿者),而后坐娘腿上,娘为女儿喂上轿饭,寓意不要忘记哺育之恩。较异习俗有三:其一,“哭上轿”。女儿上轿,母亲哭送,哭词多为祝颂、叮嘱话,有:“囡啊囡,侬抬得去呵,烘烘响啊!侬独自去呵,领一潮来啊! ”“侬敬重公婆敬重福,敬重丈夫有饭吃”等,新娘动了感情含泪惜别。其二,“抱上轿”。新娘由兄长抱上轿,进轿坐定后,臀部不可随便移动,寓平安稳当意。其三,“倒火熜灰”。新娘座下放一只焚着炭火、香料的火熜,花轿的后轿杠上搁系一条席子,俗称“轿内火熜,轿后席子”。起轿时,女家放炮仗,并用茶叶、米粒撒轿顶。新娘兄弟随轿行,谓之“送轿”。城区抬花轿要绕至千岁坊或三法卿(地名)等处,以讨“千岁”、“三发”彩头。兄弟送至中途即回,且要包点火熜灰回来,并从火种中点燃香或香烟,返家臵于火缸,俗称“倒火熜灰”,亦称“接火种”。拜堂 花轿进门,男家奏乐放炮仗迎轿。停轿后卸轿门,由一名五六岁盛妆幼女(俗称“出轿小娘”)迎新娘出轿,用手微拉新娘衣袖三下,始出轿。新娘出轿门先跨过一只朱红漆的木制“马鞍子”,步红毡,由喜娘相扶站在喜堂右侧位臵。是时,新郎闻轿进门,即佯躲别处,由捧花烛小儇请(找)回,站左侧。喜堂布臵与各地相同,拜堂仪式则稍异,有主香公公,多由新郎祖父或祖伯叔担任。主香者和新郎、新娘皆遵赞礼声动作。赞礼者喊:行庙见礼,奏乐!(乐起)主祝者诣香案前跪,皆跪!上香,二上香,三上香!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赞礼者接着赞唱:升,平身,复位!跪,皆脆!接唱:升,拜!升,拜!升,拜!又唱:跪,皆脆,读祝章!由一个十三四岁小儇跪在右侧拜佛凳上读毕(事先念熟,不可读错)。赞礼者又唱:升,拜!升,拜!升,拜!整个过程总称为“三跪,九叩首,六升拜”。最后赞礼者唱:礼毕,退班,送入洞房!其间,新郎、新娘在拜堂时,有抢前头跪习俗,谓谁跪在前面,以后就可管住后者,致闹出边拜边踢垫子,新郎拂袖而起拒拜的笑话。繁缛的拜堂仪式毕,由两个小儇捧龙凤花烛导行,新郎执彩球绸带引新娘进入洞房。脚须踏在麻袋上行走,一般为5只,也有10只麻袋,走过一只,喜娘等又递传于前接铺于道,意谓“传宗接代”、“五代见面”。入洞房后,按男左女右坐床沿,称“坐床”,由一名福寿双全妇人用秤杆微叩一下新娘头部,而后挑去“盖头篷”,意示“称心如意”,谓“请方巾”。新郎稍坐即出,新娘换妆,客人吃“换妆汤果”。而后,新郎、新娘行“拜见礼”,论亲疏、辈份依序跪拜见面,称“见大小”。拜时起乐,堂上摆大座两把,受拜者夫妇同坐,如一个已故,则亦按男左女右就坐,另一把空着。拜毕赐红包给新娘,俗称“见面钱”。公婆可不掏红包,谓“媳妇自家人”。新娘与同辈见面则作揖,若小辈拜见时,新娘亦给“见面钱”。之后,举行“待筵”,新娘坐首席,由4名女子陪宴劝食,新娘多不真吃。筵毕,喜娘陪新娘至厨房行“亲割礼”,有捞粉丝、摸泥鳅等习俗,谓之上厨。贺郎酒 拜堂晚上,男家为好日正席酒,叫“贺郎酒”,新娘须逐桌逐位为长辈和客人斟酒,酒要斟满又不可淌出。酒饮状元红,菜多鸳鸯名,乐奏百鸟朝凤、龙凤呈祥。席间,新娘在上热菜(换汤)时,喜娘喊:新娘子换汤(换妆)作揖啦!宴后,喜家请有福有德的座客两人至洞房,向新郎、新娘行“三酌易饮”礼,每进一次酒(新人只啜一口)相互交换下酒杯。主贺者须边唱贺郎词,戏谑、祥和兼有,诸如:第一杯酒贺新郎,有啥闲话被里讲,恐怕人家要听房。第二杯酒贺新郎,房里事体暗商量,谨防别人要来张(看)。第三杯酒贺新郎,祝愿夫妻同到老,早生贵子状元郎。是夜,有吵新房习俗,谚云:“三日无大小”。成亲那天新娘不多与客人说话,吵房时先逗新娘开口,看其衣裳纽扣,五颗纽扣说是“五子登科”,看其脚髁头,说是看老寿星。闹至午夜始散。新郎随出送客,喜娘始铺被褥,新娘即赏以红包,喜娘嫌不足则佯立不走,待增加后才出。新娘关房门,新人共吃“床头果”。新郎上床,新娘“坐花烛”,花烛不可吹灭,烛尽方可上床。尚有在白天做好手脚,夜里撬门跳窗进新房挪走新郎衣裳,吵房成功,新人要罚出糖果、香烟钱。成亲后回门 成亲次日起床,须由新郎开房门。是日,男方备轿请阿舅,阿舅受茶点三道后,退至阿妹新房歇息。午宴,请阿舅坐首席,称“会亲酒”,忌用毛蟹(娘舅谑称毛蟹)。宴后,用便轿接新郎陪伴新娘回娘家,称“回门”。随轿送“望娘盘”一担。岳父母家宴请“生头女婿”,忌用冰糖甲鱼。宴毕返回,新娘一出轿门,宾客中爱闹者预先以二三十条长凳从轿前铺接至新房门,架成“仙桥”,要新郎搀扶新娘从“桥上”过,客人欢笑催促,若步履稳健,则在新房门前“桥头”凳上再叠长凳一条,并递上一只油包,要新娘口咬油包走过,美其名曰“鲤鱼跳龙门”。第三日,“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新娘下厨,煮糖面分赠四邻。满月盘 新婚弥月,岳父母家遣人送礼品一担,谓“满月盘”。又送礼券若干,金额不等,供婿家酬谢襄办婚事人员,俗谓“花笑票”。旧时贫富悬殊,以上所述系富庶和中等人家。至于贫穷人家则用硬纸板剪个双喜字,贴上金纸,墙上一挂,一对花烛,一顶蹩脚花轿,便拜堂成亲。入民国后,繁褥婚俗渐变。五四运动后,知识青年中始有文明结婚。l936年鄞县县政府颁布《鄞县新生活集团结婚规则》,但未能推行。结婚中迷信和繁褥习俗有所改变,但仍兴新娘坐花轿、结婚拜天地。新中国成立后,《婚姻法》作保障,男女婚姻自由,婚礼从简,吃些糖果,或办酒数席,家人亲友欢聚庆贺。80年代,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兴起迎亲坐轿车,索高聘礼,大操大办酒席,讲排场、比阔气之风重新滋长。有些农村旧式婚俗,有所抬头。婚事新办、婚事简办亟须大力提倡。

上一篇:中国古代名言英文下一篇:中国茶的基本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