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位论文范文

2022-05-11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博士学位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简要记载美国基础教育在改革大环境中对领导管理人员专业培训的需要,以皮博迪学院教育博士学位的定位框架和规格标准为例,在治学宗旨、办学对象、教学方式等方面综述当前美国学术界对教育博士的定位和改良的探讨,为中国高校探索教育领导管理专业学位的设置和发展提供参考。

第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范文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引文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中医药专业人员的文献信息需求特点和规律,为图书馆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2009年的164篇博士学位论文的引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引文量、引文类型、学科专业引文情况、引文语种、引文年代、期刊被引频次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4篇博士学位论文的引文总计24 379篇,篇均引文量为149篇,其中中文引文占66.5%,英文引文占33.1%;引文类型主要是期刊(77.2%)和现代图书(17.7%);不同专业篇均引文量有所不同,中医外科学最多为226篇,引用英文文献最多的专业是中医妇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后10年累计被引用率为79.12%,被引高峰期在出版后2~6年,外文文献出版后10年累计被引用率为68.42%,被引高峰期在文献出版后4~8年;期刊引文分布在1 481种中文期刊及1 723种外文期刊上,引用频次10次及以上的中文期刊有214种,外文期刊有142种。结论 博士研究生的文献需求量较大,中文和英文是引文的主要语种,期刊是主要情报源,期刊文献分布符合布拉德福文献分布规律。

关键词:博士学位论文;引文分析;中医药学;文献计量学

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代表着某一专业的发展方向,或是导师所承担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一定的创新性[1]。研究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这些被引用的参考文献,较确切地反映了他们与导师和本学科其他科研人员的专业文献需求。为此许多学者进行了学位论文引文分析研究[2-9]。

中国中医科学院是我国在中医药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研究机构,也是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基地。自1984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以来为全国和世界各地培养了众多的优秀人才。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的引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药科研人员的文献信息需求。因此,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的引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定量揭示中医药专业博士研究生利用专业文献的规律,客观地反映他们吸收利用文献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总结出中医药科研人员文献需求特点和规律;同时也为图书馆调整和优化馆藏结构提供科学依据,为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工作提供指南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以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2009年的164篇博士学位论文的引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采用Access 2003软件建立博士论文引文数据库,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统计处理,以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引文量、引文类型、学科专业引文情况、引文语种、引文年代、期刊被引频次等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文量分析

2007-2009年164篇博士学位论文的引文总量为24 379 篇,篇均引文量为149篇,表明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的文献需求量较大,并具有较强的吸收和消化文献信息的能力。从表1可以看出,篇均引文量呈逐年增长趋势,说明了博士生情报意识、检索技能及吸收利用他人成果的能力在逐年提高。

2.2 引文类型分析

从表2看出,博士学位论文引文的主要类型是期刊(77.2%)和图书(17.7%)。期刊以其专业性强、信息量大、内容新颖、时效性强、反映相应学科的最新成果等特点成为博士研究生获取信息的首选文献源。图书由于是比较系统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的总结,因此也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参考文献。

在期刊引文中,外文期刊占期刊引文的41.5%,说明中医药专业的博士生也非常重视外文期刊的情报价值。

在图书引文中,中文图书引文明显高于外文图书,这是因为中医药起源于中国,中文中医药图书出版量远远大于外文中医药图书出版量;另外也与中文图书的易获取有一定关系。古籍被引率较高,说明中医古籍是中医药学存在和发展重要基础,也是当代中医药学继承和创新工作的源头。

由于开放获取运动的兴起以及网络文献的迅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网络文献的及时性及其情报价值,网络文献也得到重视与利用。

2.3 学科专业引文情况及语种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2007-2009年计164篇博士学位论文中的24 379篇引文,中文引文占66.5%,英文引文占33.1%,篇均引文量为148篇;不同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篇均引文量有所不同,排在前5位的专业分别为中医外科学(226篇)、针灸学(186篇)、中药学(172篇)、中国医史文献(157篇)、中医基础理论(154篇),反映出上述专业的博士生对文献收集、消化和利用的能力较强。引用外文文献的语种主要为英文,其次为日文、韩文等。不同专业引用外文文献的数量差别较大,引用英文文献排在前5位的专业分别为中医妇科学(52.7%)、中西医结合专业(50.9%)、中医骨伤科学(42.1%)、中药学(36.0%)、中医外科学(34.4%)。说明英文文献是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医骨伤科学、中药学、中医妇科学等博士生撰写学位论文时需要参考的重要文献源之一。而中医医史文献、针灸学、中医皮肤科、中医基础理论等专业的博士生利用外文文献的比率较低,这与中医药理论知识起源于中国及其发展历史密切相关。

2.4 引文年代分布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引用文献的年代分布非常分散,但在某些时间段内引文表现相对集中,中、外文期刊在引用年代上的差异比较明显。

中文期刊出版后20年累计被引用率为96.68%,出版后10年累计被引用率为79.12%,被引高峰期出现在期刊出版后2~6年(每年被引率范围在8.01%~11.46%之间),最高峰出现在出版后第3年。

外文文献出版后30年累计被引用率为96.49%,出版后10年累计被引用率为68.42%,被引高峰期出现在文献出版后4~8年(每年被引率范围在6.99%~9.54%之间),最高峰出现在出版后第6年。

半衰期是衡量文献老化速度的重要标志,根据伯顿和开普勒对文献半衰期的定义,中文期刊文献出版5年后累积引用率达49.11%,外文期刊文献出版7年后累积引用率达51.2%,利用“JCR百分率法”[10]计算出中外文期刊引文半衰期分别为5.1年、6.83年。说明外文文献使用的时效比中文文献长,衰减速度也比中文文献慢得多。另外,中文期刊文献被引年代最早为1925年,被引最早的外文文献是1871年,表明经典之作生命力不衰。提示图书馆需要收集20年的中文期刊和30年的外文期刊才能满足用户的96%的文献需求。

2.5 引用期刊及馆藏分析

在24 379篇引文中,有期刊引文18 830篇,占全部引文的77.2%,分布在3 204种期刊。其中中文期刊引文11 022篇,涉及1 481种中文期刊;有外文期刊引文7 808篇,涉及1 723种外文期刊。

引用频次10次及以上的中文期刊有214种,前30种期刊见表5,引用文献7 870篇,占中文期刊引文总量的71.4%。引用频次10次及以上的外文期刊有142种,前30种期刊见表5,引用文献4 216篇,占外文期刊引文总量的54%;引用频次2~9次的中文期刊648种、外文期刊有707种,只引用1次的中文期刊有619种、外文期刊有874种,说明期刊引用文献比较分散,但明显地集中在数量较少的一些核心期刊中,从而验证了布拉德福文献分布规律。

经查汤森路透网站(http://www.thomsonscientific.com. cn/)的SC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列表,表5中引用频次最多的前20种外文期刊都是SCI核心期刊,表明博士研究生引用文献时很重视学术质量高的核心期刊与权威性强的文献,这些外文期刊可视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教育的重要外文期刊。经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馆藏期刊目录,目前只有Lancet(英国的《柳叶刀》)、Planta Med(德国的《药用植物》)有收藏,而其他外文期刊没有订购。

3 讨论

3.1 博士研究生的文献需求量较大,图书馆应加强资源建设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的平均引文量为148篇。在引文类型中,期刊是最大的情报源,对博士学位论文的完成具有重要作用,期刊引文占全部引文的77.2%;现代图书也是常利用的情报源,图书引文量占全部引文17.7%;古籍、民国图书、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等文献类型引文较少,相对利用不够,这可能与图书馆馆藏及文献源可获得难易程度有关。因此,作为中医药文献资源中心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一要加强期刊馆藏建设,二要加大现代图书收藏保障工作,另外还要加强学位论文、会议文献等其他类型资源的建设。本院图书馆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一,“全国中医行业古籍保护中心”,除应加强古籍的保护工作,更应加强古籍知识库的建设及推广应用。

3.2 加强外文文献资源建设,满足重点学科读者需求

中文和英文是博士生引文的主要语种,两者占引文量的99.6%。本院图书馆中文文献基本上可满足博士生的文献需求,但外文文献的保障率偏低,尚不能满足博士生对外文文献的需求。鉴于外文期刊的费用较高,本院图书馆目前主要收集传统医学方面的外文期刊,近年来加强了外文期刊数据库的引进工作,2009年引进了北京康健公司的《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情报服务系统》、EBSCO及OVID公司的一些外文数据库,弥补了馆藏印本外文期刊资源的不足,但距离用户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建议图书馆重点做好外文期刊文献的收藏和开发利用工作,可根据科研需求适量引进一些SCI核心期刊,形成重点学科的核心馆藏;在外文文献利用上,加强与重点学科科研人员的联系,不断满足重点学科研究人员的文献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 高景昌,李西双.博士生学位论文引文分析及其文献需求[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1(4):46-48.

[2] Angela M Gooden. Citation analysis of chemistry doctoral dissertations:an Ohio State University case study. Issu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ianship[J/OL].[2010-12-28]. http://www.istl.org/01-fall/refereed.html.

[3] Williams VK, Fletcher CL. Materials used by master's students in engineering and implications for collection development:A citation analysis. Issu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ianship[J/OL].[2010-12-28].http://www.istl.org/06-winter/ refereed1.html.

[4] Eckel EJ. The Emerging Engineering Scholar:A citation analysis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at 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Issu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ianship[J]. [J/OL]. [2010-12-28].http://www.istl.org/09-winter/refereed. html.

[5] Nabe J, Imre A. Dissertation citations in organismal biology at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at carbondale:implications for collection development.Issu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ianship[J/OL].[2010-12-31].http://www.istl.org/08-fall/ refereed.html.

[6] 何怡,徐芮,王沛.从学位论文的引文分析看硕士研究生的文献需求[J].津图学刊,2002(3):40-44.

[7] 白瑞雪,冯玛联,孙凤录.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引文统计与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1(3):73-75.

[8] 凌冰,吴贤奇,张茂新,等.从学位论文的引文分析看农业院校博士生对期刊文献的需求[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3(2):77-81.

[9] 刘晓宁.药理学博士学位论文引文分析及其文献需求[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4-66.

[10] 孟凡红.民国中医药文献抢救整理的思路及设想[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11):102-103.

[11] 陈立新,刘则渊.引文半衰期与普赖斯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1):25-28.

(收稿日期:2012-02-14,编辑:于娟娟)

作者:孟凡红 侯酉娟 蒋丁苾等

第二篇:美国教育博士学位的背景与发展

摘要:本文简要记载美国基础教育在改革大环境中对领导管理人员专业培训的需要,以皮博迪学院教育博士学位的定位框架和规格标准为例, 在治学宗旨、办学对象、教学方式等方面综述当前美国学术界对教育博士的定位和改良的探讨,为中国高校探索教育领导管理专业学位的设置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国;教育博士;皮博迪学院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d.D. Program in the U.S.

Xiu Cravens , Ellen Goldring, Catherine Loss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Vanderbilt University, Tennessee 37203-5721, USA)

Key words:USA; Doctor of Education (Ed.D.); Peabody College

一、教育改革对领导人才培养的需求

全球国际经济发展和竞争使美国社会各界对教育系统的需求越来越高,但对教育的成效越来越不满,尤其对公立基础教育的质量深表怀疑。改革教育,虽然是历届总统和各界政治人士的响亮口号, 改革措施的实施和效应体现却是一个艰难和迟缓的过程。在宏观和微观政策演变的环境中,意愿和事实步调并不一致,教育管理领导人员面临多项问责,必须承担不同的行政和教学任务,并要处理好校内校外各方面的关系,领导工作的难度随着社会对教育改革的呼吁而增大,教育界对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管理人员的需求也日渐迫切。

近二十年来的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大环境中有五个要素对教育管理影响深远:[1] (1)对绩效问责制的推进,(2) 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领导方式的重视,(3) 对应用实证研究、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要求,(4) 对竞争和选择的推动,(5) 对全社会携手共进的倡导。这五个改革环境要素对教育管理成效的定义进行了更新,也对教育领导人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 对绩效问责制的推进

本世纪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里程碑是2001年制定2002年国会通过的《No Child Left Behind》(缩写为NCLB)——《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这个法案一反美国公共教育政策的分权管理体制,为全美公立学校制定了于2014年100%学生学习成绩“过关”的宏大目标,以年度达标进展(Adequate Yearly Progress)为衡量准则,[2]设置了相应的针对州、学区以及学校的问责机制。虽然美国目前的基础教育仍然以州政府为政策中轴、由各学区民选校董事会负责制定教学方针,但是NCLB的实行将学生学业成绩提升为教学的重心,并通过联邦政府的教育经费分配对学区、学校加以从上至下的问责奖惩制度,加强了政府对地方教育的监控。值得注明的是,NCLB法案对学生成绩的要求,重点在于促进整体进步,缩小属于弱势群体(少数民族、贫困、母语非英文和有特殊需要)的学生与主流学生的成绩差距,旨在实现有既定标准的教育公平。

从2002年开始,各州所有公立学校的年度达标进展成为向社会公开的“成绩单”,公立基础教育面临着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全民化、全透明的问责。对学区和学校的领导管理人员来说,外界的问责有来自联邦政府、州政府和校董事会的各项教学标准,更有来自家长和其他社会团体的民意监控,内部的问责主要来自教师和学生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保持教学与其他学校功能的平衡等方面的疑问和需求。面对外界和内部的问责,当前教育管理领导首先必须成为对教学成效的内涵、标准设置和评测方式有深入了解的专业人员,并能够将自己对教育问责体制的理解运用于实际教学规划和措施,将问责制分解为与教职员工的具体工作相关的目标,以最大限度实现个人对集体达标的贡献。

2. 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领导方式的重视

教学研究专家们广泛认为以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Centered)的教育方式是达到对学业成绩的严要求高标准的最佳途径。[3-6] 教育管理人员应该成为“教学领导”(Instructional Leader),通过对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各方面的关注、参与、监督和改革,建立一个以学生的学习要求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系。这些方面包括教学愿景的分析和理解、各阶段各科目教材内容的协调和严谨程度、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需求的吻合、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教学专业团体对教学方法和质量的反思等等。

成为“教学领导”对忙于操持行政工作教育管理人员来说不仅在时间和职责安排上提出了挑战,更重要的是对管理的理念、方式和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多元化是美国基础教育的难点,历来不以成绩分班,尽最大努力让有不同背景不同能力不同需要的学生实现各自最大的潜力,是美国教育的愿望也是大多数学校的运作方式。然而NCLB法案在肯定教育公平的治学方针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学业达标要求,无疑加剧了对把握新型教学方法的迫切需求。充分利用人类发展科学中对个人心理素质、群体氛围、交流模式等因素的了解和运用可以增强对学习成效的影响和作用,而当前的教育管理人员普遍反映缺乏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训练。

3. 对应用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的要求:NCLB实行之后,绩效问责的需要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大量有关学区、学校学业成绩和机制运转的信息,而如何有效地运用这些信息是对当前教育管理人员的另一个挑战。首先,教育管理人员必须改变以往对主观意识、工作经验和个人观察的依赖,让客观实证成为领导决策的主要依据。其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系列鉴别信息质量并恰当运用实证方法解决问题的技能。

具体来说,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在教育管理中可以运用于三个不断循环的方面:(1)评估教学成效。利用州、学区和本校各阶段的学业成绩信息,对教学成效与问责制的各项目标进行纵向(不同时期)和横向(不同群体)的比较,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及时的工作反馈。如何将大量数据分解编制成为与问责制目标相吻合、条理清晰、结论明显的形式,需要管理人员有对数据信息的信度和效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诠释的能力。(2)运用“他山之石”制定、实施改革措施。在各级政府和高等学府的关注下,美国教育研究界和教育实践界在近几十年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和实践案例。然而这些成果在教育改革中的运用十分有限。教育管理人员往往对实证研究成果的借鉴作用和局限性缺乏了解,对如何将实证研究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没有把握,因而导致科研成果或实践模式被滥用或被忽视的现象。(3)提供教学专业培训。将绩效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成果用于教师专业培训,培养教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将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质量联系起来的重要步骤。管理人员必须对数据信息有正确和精密的理解,才能与教职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共同开发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4. 对竞争和选择的推动

为缩小不同群体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NCLB法案的另一重要政策是设立奖惩制度,鼓励择校竞争。其家长择校政策的核心内容包括给予子女在低绩效学校就读的家长选择其他公立学校的权利。如果一个学校连续两年不能满足州学业标准,家长可以将孩子转学至本学区内具有更好绩效的公立学校就读,其中包括公立的特许学校。有少数州还实行了教育券制,为私立学校也提供了与传统公立学校竞争的机会。

近期研究指出择校改革对领导管理的重心和方式都有显著而形式复杂的影响。[7]学校之间为维护生源而产生的竞争改变了学校和学生及其家长的关系本质。对学校来说,有择校权利的家长处于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者的地位。为提高学生和家长的“消费者满意指数”,领导管理人员,特别是校长,随时需要应对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因而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学习需要和发展状况,必须鼓励家长和教师加强交流和合作。同时,虽然择校竞争旨在提高教学成效,但管理实践中对于教学的重视程度往往会因为各地区择校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其中学校被赋予的自主权、校长必须承担的财政责任、教师队伍的组成和质量等都是重要因素。因此,领导者必须加强职业理念和能力训练,才能更好把握教学责任与校际竞争两者之间的平衡。

5. 对全社会携手共进的倡导

为实现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宏观目标,美国教育改革的各方势力都在积极推动教育与其他机制的接轨和合作。这些机构包括政府福利机关、非营利公益慈善机构、工商业组织、青少年保障等等,扩大学校在地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需要教育管理人员兼顾更多的职责,尤其需要领导人员坚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立场,在校内和校外为学生的多元需求和高水平发展而宣传呼吁,并能结合社会各团体的优势来促进校内和校外的工作。在这样改革大环境里的领导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洞察能力和社交能力,还需要有倡导力和号召力。

二、 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的设置和改进

教育改革环境的演变更新了对领导人才培养的要求,促使美国各高校重新审度其专业学位项目管理是否符合教育前沿的需要。教育方面的博士学位在美国大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8]而博士学位应该如何满足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人员两个不同学习群体的需要是自始就有的学术争议。虽然Ed.D.(教育博士,Doctor of Education)和Ph.D. (教育哲学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 的分科设置在美国各个大学也已有多年的历史,但各个学校对两个学位有不同程度的区分,对教育博士学位的设置和定义也有很大差别。

1. 当前美国教育博士学位的状况

美国现有的约25万名教育管理人员中,绝大部分来自全美大约600个高校的研究生授予项目,但这些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的质量良莠不齐,近15年来,总体质量有所下降。根据2005年Arthur Levine对美国28个教育博士学位项目的调查,[8]只有63%的教育博士毕业生对他们所参加的项目表示满意。 Levine的调查指出,总体质量的下降原因来自几个方面:当前许多大学的教育博士项目为盈利创收而开设卫星授课场所,降低对入学学生的资格和经历的要求,一些师资薄弱的硕士授予型学府也开设博士学位,冲淡了项目内容的严谨和教学的质量。另外,很多学区为凡有教育博士学位的管理人员晋级加薪,也是“学位流水线”盛行的原因之一。

美国研究性大学博士授予方式由卡内基(Carnegie)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界定为集中型和广博型两种。在过去的40年里各大学授予的教育哲学博士学位(Ph.D.)和教育博士 (Ed.D.)学位都随着大学数量的增多和生源的扩大而有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同时授予两种博士学位的高校占博士授予型大学的50%。同时,也有一部分非研究性硕士授予大学也开设了教育专业博士的项目(见表1)。

Levine、Guthrie、Golding等学者们指出,当前许多教育博士专业学位与科学博士缺乏在教学对象、教学方针、课程设置、评估方式等重要方面的区分。比如很多教育博士专业极大程度地依赖哲学博士的教学大纲和内容,要求学员写与实际工作相去甚远的研究性毕业论文。但由于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缺乏相关的训练和技能,这些项目又不得不降低对研究论文的标准。

2. 教育改革新环境下的教育博士治学理念

明确教育博士的学术定位是提高其质量和成效的关键。学者们认为教育博士学位的定位应当参考以下几个方面[9-10]:(1)学位宗旨在于培养有学者能力的实际工作者,要面向第一线的教育管理人员;[11](2)以提高实际工作效率为教学目的,将治学的重心置于其应用性;(3)对应用性的重视不能减弱对专业性的要求,必须利用严谨的科学训练,培养理论思维和分析、运用实证信息和方法的能力;(4)跳出教育的框架,引进管理学科的理念和运用模式;(5)明确统一的质量标准,使学位得到广泛的认可。

在明确学位定位的基础上,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必须有配合其宗旨和教学对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如专业博士科目可以针对基础教育改革环境中对教育管理人员的挑战和要求,设置与当前教育政策大方向息息相关的课题,通过对教育理念和科研方法的学习,培养学员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应当充分利用学员的工作和生活经验,以学习者为中心,[12] 注重发掘成人学习的特长,以实际氛围为基点,以同行互助的集体学习模式,使专业学习起到最大的效应。

三、教育博士规格和标准设置:以皮博迪学院为例

2004年夏天,经过重新规划的教育博士项目在范德堡大学皮博迪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正式启动。项目的重新设计旨在创造一种既能反映博士项目的学术严谨性和强度,又能满足未来的学校领导者特定的知识和职业需求的研究生体验。皮博迪学院的“新型”教育博士项目与其传统教育博士项目的区别在于:该项目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更宽广的理论视野的同时,又立足于实践中的问题。范德堡大学的教育博士项目通过整合理论与实践,致力于培养小学、中学和中学后阶段的实践型学者。

项目的重新设计带来了知识、实践以及管理方面的挑战。随着教育博士项目从历时九个月的住读形式转变为一种以组群为基础专为在职专业人员设计的周末模式,学位改革人员不得不重新审查其管理和运行结构以支撑这样的变革。为了满足项目中绝大部分走读在职专业人员的需求,该院重新构思了招生程序、新生入学指导以及其他学术和后勤服务体制。本文将详细考查该项目的管理,探讨领导、政策与组织系为建立、支持和扩展教育博士项目学生的知识和职业共同体而提出的服务构想和倡议。

1. 构建实践型学者共同体:招生、新生入学指导和组群模式

皮博迪学院的教育博士项目每年录取约20到25名新生。基于一种学生在精心设置的课程体系中“齐步走”的组群模式,该项目经过筛选录取了一批具有不同组织背景的领导者,他们中有抱负满满的公立和私立中小学的管理者,有中学后教育的管理者,有承担与教育相关责任的政府官员,也有从事教育行业的私营企业经理。学生在三年中每学期修6个学分,修读领导理论与行为、组织理论与行为、教育的社会政治背景以及研究方法论等课程。在最后一个学年,学生在修习其他课程任务的同时,必须完成毕业实践项目(Capstone Project)。

作为范德堡大学教育博士项目申请程序的一部分,申请者需要提交一份申请、三封推荐信、所有中学后阶段的学习成绩单、一份简历和一份个人陈述。皮博迪学院鼓励所有的申请者预约一次校园参观,以便与负责该项目的教员面谈,旁听一堂课,从而能够对教育博士项目的学术强度和职业要求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成功的申请者通常拥有硕士学位以及深厚的学术功底,在GRE考试中获得高分,并且曾在小学、中学或中学后阶段展现出领导才能。据估计,学生们在修读学位期间仍然保留与教育相关的职位,故而大部分教育博士项目的学生需要付全额的学费。尽管如此,学院仍然为一小部分最有前途的申请者提供奖学金。

皮博迪学院对帮助新生顺利完成第一个向研究生过渡的阶段十分重视。2009年5月,皮博迪学院为攻读教育博士学位的学生启动了新的新生入学指导项目,该项目将新生介绍给其他新生、系里的教员、在读的学生以及教育博士项目的校友。入学欢迎礼包中囊括所有与项目有关的信息,提供给新生学术与学生服务的概览,对于关键日期以及管理方面的最后期限做出了强调,并且提供一本载有所有已录取学生当前职位及任职机构信息的通讯录。简单地说,教育博士项目的入学指导向新生介绍了本系的学术生活,让他们熟悉项目的使命、关键目标以及对学生的要求。

除了重新设计新生入学指导工作,皮博迪学院于2009年引入了教育博士“同行与校友辅导网络”。学院意识到,攻读教育学博士的经历远远超出课堂学习的范畴,与同学及校友保持互动是该项目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因此,领导、政策与组织系开发出一种新的辅导项目,以利用这些资源,增进组群内部以及不同组群学员之间联络的机会。同行辅导网络根据新生的职业兴趣和所属机构为他们指派了一名学生导师。导师队伍的成员在系里举办社会活动时进行非正式的会面,为他们分享学术经历,交流职业挑战,建立新的关系提供机会。在实践的层面,“同行与校友辅导网络”为新生提供友好支持的资源,以帮助他们解决有关课程作业、博士资格考试、毕业实践项目以及工作与学习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与忧虑。为继续完善导师项目,学院还邀请毕业生作为校友导师参与教学,为在读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咨询。

2. 支持实践型学者共同体:学术和学生服务

对于学区的在职专业人员来说,只在周末上课给管理和后勤工作带来独特的挑战。为了减轻一点管理的负担,教育博士项目为所有的小组学员提供自动选课服务,为所有走读学生大学活动/娱乐费用的减免提供方便,连续开课时为学员争取特别的住宿费,以及提前一年公布周末课程的日期。学院通过教育博士简报的形式增进学生之间以及学生、教员、校友和学校教工之间的交流。教育博士简报每年出版三次,出版时间为秋季、春季和夏季学期的伊始。简报发布与教育博士项目以及范德堡大学相关的信息,并且通过对在读学生和校友的人物特写为教育博士共同体的成员提供相互了解及保持沟通的另一种途径。

攻读教育博士的学生还积极利用皮博迪图书馆与学校和项目保持联系。作为任何学术机构的生命之源,皮博迪大学的图书馆在支撑教育博士项目的学术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皮博迪图书馆专门为走读生开展了如下服务:免费隔天寄送任何馆藏书籍,通过馆际互借加急寄送书籍以及将任何印刷文章转换成电子版本。

3. 扩展实践型学者共同体:兼职讲师和全国教育博士顾问委员会

皮博迪教育博士项目的教学任务大部分由系内终身教员和预备终身教员承担。但是这个项目所采用的实践型学者模式要求吸纳杰出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理念。作为教育博士项目的关键教员,兼职讲师通过向学生展现当代教育的现实问题给项目注入了实践的活力。例如,该项目的K-12教育法课程由当地有经验的律师担当任课老师,这些律师在特殊教育、宗教议题、性骚扰、终身教职、学生纪律以及教师权利方面拥有专长。同样,学院与大学财政课也由州高等教育委员会的执行理事担任教员,以第一线的经历讲解州一级的监管、预算和战略规划。兼职讲师通过展示理论与实践如何深度交织强化了项目的基本使命,同时也拓展了课目的范围。

新成立的全国教育学博士顾问委员会也以类似的方式积聚各方英才。五人委员会由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中学后教育阶段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组成,委员会的成员充当项目领导人和教员的非正式顾问。

通过对教育学博士学位的转型,皮博迪学院创立了一个别树一帜的教育博士培养项目。这个项目的目标很明确:训练和培育美国教育领域的下一代领导者,继续探索建立、支持和扩展教育领域实践型学者知识和职业共同体的最佳方式。

4.课程设置

《基础教育领导和政策》博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教育型组织的领导者、核心办公室行政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员。通过学习必修课目,该专业的学生着重研究教育改革、教学领导、教育责任和评估、教育的社会背景、政治与治理、教师与教学以及资源配置。

四、 结语

中美国情有很大差异,美国和中国当前的教育改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改革的方向。为提高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绩效问责以学生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校、学区和州教育部门工作成效的工具,广泛实行标准化评估和考核;中国近年的素质教育改革则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并对减轻考试对教育各界的压力和束缚进行尝试。然而,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共同的宏观目标,那就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无论中美教育改革大环境的异同,对培养教育管理人才都有着迫切的需求。探索培养新一代教育管理人才的最佳途径需要坚实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美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在改革中自我更新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参考。

参考文献

[1] Goldring E, Schuermann P. The changing context of K-12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Consequences for Ed.D. program design and delivery[J]. 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 2009, 84: 9-43.

[2] Guthrie J W, Wong K K. Education fi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s, political cultures and government. In H. F. Ladd & E. B. Fiske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Finance and Policy[M]. New York, NY: Routledge, 2007.

[3] Bryk A S, Driscoll M 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school as community[R]. Chicago: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85.

[4] Hallinger P, Heck R H. Reassessing the principal’s role in school effectiveness[J].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1996, 32(1): 5-44.

[5] Knapp M S, Copland M A, Talbert J E. Leading for learning: Reflectivetools for school and district leaders[R]. Seattle, WA: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Teaching and Policy, 2003.

[6] Newmann F M, Wehlage G. Successful school restructuring: A report to the public and educators by the Center on Organization and Restructuring of Schools[R].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1995.

[7] Cravens X C, Goldring E, Pe?aloza R V. Leadership Practices and School Choice[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an Diego, CA. 2009.

[8] Levine A. Educating school leaders. New York: The Education Schools Project. Lieberman, M. 2005, March.

[9] Shulman L S, Golde C M, Bueschel A C, Garabedian K J. Reclaiming education’s doctorates: A critique and a proposal[J]. Educational Researcher, 2006, 35(3): 25-32.

[10] Guthrie J. The case for a modern doctor of education degree (Ed.D.):Multi-purpose education doctorates no longer appropriate[J]. 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 2009, 84(1): 3-8.

[11] Ringler M, Rouse W. Evaluation of a doctoral program 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EB/OL].(2007-11-16)[2008-09-29]. http://cnx.org/content/m15547/1.1/.

[12] Bransford J D, Brown A L, Cocking R R. How people learn: Brain, mind, experience, and school[M]. Expanded ed. .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2003.

作者:Xiu Cravens(陈粤秀) Ellen Goldring Catherine Loss

第三篇:2001~2010年心理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

摘 要: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以2001年来我国23个心理学博士点和一所科研院所的575篇心理学博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我国心理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式的总体分布情况。通过统计分析表明选题最多的领域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和认知与实验心理两大块;选题运用最多的研究方式是实验研究。选题总体上呈现四大特点:应用研究有余,理论研究不足;量化研究有余,质性研究不足;现实研究有余,历史研究不足;选题“偏失”有余,“合适”不足;国内研究较多,国际研究不足。建议各心理学博士点采取有效措施,注重心理学博士生选题的主动性、创新性和时效性,并增加国际性意识。

关键词:心理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



1 问题的提出

“质量是博士生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高校的‘生命’和‘灵魂’”[1]。自心理学博士点创设以来,

我国的心理学博士点发展缓慢,但却很重视教育的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心理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情况如何呢?分析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法,从这个视角来审视博士生教育的总体情况,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论文选题是一篇论文的灵魂,它不仅反映了博士生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研究重点等,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博士生的培養质量。论文选题是统领全文的总纲,决定论文的内容和价值。

文章选取“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网络搜索。时间限定为2001~2010,根据选取字段为学科专业名称,检索词为心理,网络检索并输出结果,显示23所大学(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理中心、第四军医大学军事医学心理学研究所、南开大学)和一所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共575篇心理学博士学位论文。

2 心理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

2.1 选题概况

从“中国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搜索到的近十年博士学位论文共有575篇

2.2 研究领域

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学术界,对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尚缺少一套公认的分类“图式”,有多种分类方法。本文参考《心理学报》中的栏目分类,将心理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分为认知与实验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生理与医学心理、企业管理与社会心理、心理测验、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等8个领域开展统计分析,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

从表2来看,8类选题可分为四大“方阵”。第一方阵为发展与教育心理、认知与实验心理、企业管理与社会心理,都超过120篇,比例都超过20%;第二方阵为生理与医学心理、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都超过40篇,比例在5%至20%之间;第三方阵为心理测验和其他,都超过10篇,比例在2%至5%之间,第四方阵为研究方法,在10篇以下,比例低于2%。

发展与教育心理的选题数位列各类选题榜首。在575篇论文中,有157篇研究的是发展与教育心理,这充分表明发展与教育是心理学永恒不老的主题。其中对发展心理问题的研究有86篇,占5478%,超过半数,是热点中的热点。除了9篇没有写明年龄界限的论文外,发展心理中研究各分领域的情况分别为婴儿心理2篇、幼儿心理14篇、小学儿童心理7篇、幼儿和小学儿童心理4篇、青春期心理2篇、青年早期2篇、成年早期心理14篇,跨年龄阶段的研究有儿童心理11篇、青少年心理18篇和青少年与小学儿童心理3篇,需要注意的是老年心理的研究为0,此方面有待加强;对教育心理问题的研究有71篇,主要集中在学习心理(28.17%)、教育社会心理(21.13%)、教师心理(16.90%)三方面,对教学心理、教育诊断与教育辅导和教育测量与评估的研究也有涉猎,分别为5、4、2篇。

认知与实验心理研究的论文达到155篇,仅次于发展与教育心理,其中认知心理的论文有133篇,比例为85.81%,占了相当大部分的比例。其实从单方面分类来看,认知心理所占总比例为23.13%,是比例最大的,这说明心理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对认知方面的研究是很充分且深入的,认知是心理学研究最多的主题说明认知得到了高校充分的重视与研究。而实验心理(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所占比例仅为14.19%,相对比较薄弱,有待加强深入研究。

企业管理和社会心理的论文120篇,其中企业管理心理为61篇,社会心理为59篇,基本上属于平分秋色,企业管理心理中主要集中于企业激励机制、企业员工研究和企业运行模型三大块,社会心理主要集中于社会现象与文化差异的研究。

第一方阵总共432篇,其中发展与教育心理所占比例最高,为36.34%,除了心理学博士生对此类选题比较感兴趣以外,与各心理学博士点具有的心理学分专业也有很大的关系。从现在已经公布的23所心理学博士点院校和1所科研院所来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这个专业的覆盖率是最高的,只有6所院所没有这个专业,所以此类选题多也是在情理之中。

第二方阵中,生理与医学心理的论文为62篇,生理心理的研究为43篇,所占比例为69.35%,生理心理中主要集中于神经心理和感官生理心理两块,对内分泌与心理、精神药物与心理、环境与生理心理的研究为0。相对而言,医学心理所占比例仅为30.65%,研究集中于一些药物成瘾者和注意障碍患者的基础性症状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心理学史与基本理论的论文为42篇,主要集中于基本理论的研究(90.48%),对心理学史的研究仅有4篇(9.52%)。对心理学史的研究过少,说明现在博士生在选题时对心理学史学方面不感兴趣,从侧面说明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时过多的注重现实与应用,应用心理是当今心理学时代的主题。

第三方阵的选题中,心理测验的研究为14篇,而其他类竟然有20篇,占3.48%,比心理测验的研究所占的比例还要大,其中关于网络的研究有7篇,关于疗心方法的有3篇,剩下的关于经济学、笔记等等。这是个值得警觉的问题,这表明心理学博士论文选题存在偏差。

第四方阵的研究方法选题,可谓冷门。研究方法的论文只有5篇,而这5篇中就有3篇是关于粒子群算法的研究,可见研究方法的研究是非常匮乏的,亟待加强。研究方法这个重要领域的选题尚未引起心理学博士生的足够重视。

2.3 研究方式

我国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种类繁多,且随着指导方法论和现代科学的发展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心理学的研究的具体研究方法,可以按研究的时间、被试、研究人员和研究仪器装备、技术设备以及研究的背景、人为性等标准分为不同类型。下列根据董奇学者的分类[2],按照研究是否对被试变量进行控制或操纵,将心理学研究分为实验研究和非实验研究两类。

按董奇学者的分类[2],根据实验设计的不同,根据实验对变量的控制程度不同,可以将实验研究分为前实验、真实验和准实验研究。而非实验研究主要有观察法、问卷法、社会测量法、心理与教育测量法和文献法等。在借鉴董奇对非实验研究划分的7类基础上,并参照575篇心理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实际情况,把非实验研究的方法分为8类,即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理论研究法”这一类,之所以增加“理论研究法”这一类,主要是考虑到有一部分心理学博士论文恰恰运用了理论研究的方法。据此对575篇心理学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分类统计,见表3。

从表3看,心理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运用的研究方式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我国近十年心理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研究方式偏向于实验研究,占52.0%,超过半数,证明实验研究是心理与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验研究中主要侧重于准实验研究(48.3%),这不仅克服了实验室实验的局限性,而且最大限度的保证实验的内部效度,但是内部效度低于真实验研究;真实验研究所占比例为3.7%,这部分论文采取了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前测和控制组等方法对影响研究的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进行了严格而充分的控制;运用前实验研究的论文篇数为0,这说明心理学博士论文已经能够很好地控制无关变量,保持较高的内部效度,保持了很高的论文价值与代表性。

其二,运用非实验研究的论文篇数为276篇,略少于实验研究。运用非实验研究的论文主要集中于心理与教育测量法(15.1%)、理论研究法(12.5%)和问卷法(10.8%)。访谈法所占比例为2.1%,而运用观察法、文献法和社会测量法的论文很少,篇数分别为3、1和0。值得注意的是非实验研究方法中运用其他类所占比重较大(6.8%),此类论文所运用的研究方式没有很明确地使用哪一种或是综合使用多种非实验研究方法,说明非实验研究方法不仅仅局限于以上七类方法,可以灵活综合运用其中几种,这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各种研究方式之间优势有互相融合的倾向。

其三,从我国近十年心理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研究方式的趋势来看,前五年和后五年中实验研究和非实验研究的论文篇数相差都不是很大,但前五年非实验研究所占比重更大(52.7%),后五年实验研究比重更大(53.6%)。

3 特点分析与建议

3.1 近十年心理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所呈现的特点

3.1.1 应用研究有余,理论研究不足

近十年心理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过于依赖应用研究,对理论研究则重视不够。中国心理学研究如今已是应用心理研究时代,因而575篇心理学博士论文的绝大部分是应用心理研究当在情理之中,只是理论研究的比重太小:心理学基本理论38篇,仅占6.61%。我们鼓励心理学博士生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但理论研究比例过小的状况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理论是一门学科的根基,过度忽视理论的研究将动摇心理学研究的根基,使心理学站在根基不稳的顶端,呈现表面的繁荣,而且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有助于心理学学科理论的发展与进步,有助于我国心理学研究专业队伍的整体质量的提高。

3.1.2 量化研究有余,质性研究不足

量化研究指在研究中运用调查、实验、测量、统计等量化手段来收集和分析研究資料,从而判断研究现象的性质,发现内在规律,检验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而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在心理学研究中的科学主义倾向使得二者长期对立,且量化研究居于统治地位,质性研究倍受冷落,甚至被认为是非科学的研究范式”[3]。文章从575篇心理学博士论文选题来看,除了一些从摘要中难辨“质或量”的7篇选题外,量化研究有余,占73.57%,质性研究不够,占25.22%。这和一直以来量化研究占统治地位是相一致的,不是说用量化研究是不好的,但是也不能忽视质性研究,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质性研究也逐渐显示出它的优势,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所以博士生研究时应该注意这一点。

3.1.3 现实研究有余,历史研究不足

575篇论文中,心理学史的研究仅有4篇,占070%。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和理论性学科,对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研究当然是重点,但是对历史的研究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心理学理论的发展源于对历史的研究,过于忽视历史研究会使现实研究和理论研究断了源头。据了解,历史研究选题少除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外,还受到心理学本身历史的影响,“心理学虽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4],所以历史研究的资料来源相对匮乏。

3.1.4 部分选题“偏失”有余,“合适”不足

从近十年心理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情况来看,部分论文选题不合适,表现为其他类选题数很多,有20篇,比心理测验和研究方法所占比例大,这类选题与心理学相关度不高,甚至有部分论文选题研究的是其他领域的问题,比如《Web文本分类关键技术研究》、《计算机围棋中的算法研究》等,这类选题与心理学的相关性过低,这一点要引起博士生的注意及足够重视。

3.1.5 国内研究较多,国际研究不足

575篇心理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只有10篇是进行国际研究的,仅占1.74%,其余都是对国内心理学的理论和问题进行的研究。这10篇论文中,其中有4篇是进行中外文化研究的,剩余6篇是对西方思想的研究。国际性选题比重偏小是中国心理学研究在国际交流方面薄弱的真实写照。近十年心理学博士学术国际化水平不高,主要是由于国际性研究相对而言比较难,所需资金也比较多,受现有条件的一些限制或者博士生本身对国际研究的惧怕心理,导致博士生在学术论文中存在相当严重的学术国际化方面的缺陷。

3.2 建议

3.2.1 树立问题意识,注重博士生论文选题的创新性

选题是科研过程的起点和重要环节,是一个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而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博士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填补空白[5]。所谓“空白处”,是本学科领域尚未涉猎的课题,这类课题参考文献很少,甚至没有,研究空间广阔,对博士生的创造性要求很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3.2.2 加强选题指导,提高博士生选题的有效性

选题能力是一个研究者综合素质和研究能力的反映,但选题也存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因而,需要博士生导师结合自己的学术经验在选题方法和技巧上给博士生合理的指导,以提高博士生选题的有效性。使所选课题不仅有意义,还要适合自己,通过努力可以完成。有些博士生为了追求在选题上求新求异,选择了可能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课题,导师对此要多加指导,避免选错题,以至于中途无法进行下去。

3.2.3 增进信息交流,减少博士生选题重复现象

重复选题会导致研究成果创新性的下降,所以各心理学博士点要充分利用中国心理学学会、全国心理学研究所及其他渠道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不仅交流各自的教育经验,也要交流各自的重点研究方向和博士生选题情况,最好能有一个可以共享的交流资源平台,能及时有效地分享成果及避免重题现象。

3.2.4 拓宽学术视野,增强博士生选题的国际性意识

心理学发展比较快的还是在西方的一些国家,在如今一个开放、竞争、交流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不能局限于国内封闭发展,应该大量、大胆的借鉴并学习西方心理学发展较快国家的有益经验,拓宽如今博士生的学术视野,增强博士生在选题上的国际性意识。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促进国内国际双方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瑞,安心.近十年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教育导刊,2010,9:21-24.

2 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1-32.

3 张光伟.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向———从量化与质性研究的对立到整合.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8,4:51-54.

4 葉浩生.心理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5 胡水清.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的实践与反思.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1:99-100.



The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Ph.D.Thesis’ Topics from 2001 to 2010



Du Zhiqiang Ouyang Mengqin

(Institute of Education,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31)

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general distribution of psychological research fields and methods in our country through content analysis,choosing the 575 psychological Ph.D.thesis of 23 psychological doctoral specialties and one research institution from 2001 as the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hottest fields are the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cognitive and experimental psychology,and most of them choose experimental study method.The topics present four characters in general:application research to spare but theoretical study insufficient;quantitative research to spare but qualitative study insufficient;reality research to spare but historical study insufficient;improper topics to spare but appropriate ones insufficient;the domestic research to spare but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insufficient.Suggest the psychological doctoral specialties adopting effective measures,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sychological doctors’ initiative,creativity and timeliness when they choose topics,and increasing their international consciousness.

Key words:psychology;Ph.D.thesis;topic

作者:杜志强 欧阳梦琴

上一篇:植物检疫执法论文下一篇:历史成本原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