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费碳排放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粤港澳大湾区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演变与峰值预测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形势日趋严峻,引发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存环境带来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已威胁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均为全球最高,面临国内外巨大的舆论和政治压力。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因此,减排增汇应对气候变暖将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降低碳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碳排放提前达峰成为国内重点区域的重点工作。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乃至世界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后又一世界级湾区。因此,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低碳减排、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关注区域。论文在介绍粤港澳大湾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基础上,从区域和城市尺度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2008-2018年能源消费碳排放、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时间演变特征;采用Arc GIS软件研究分析了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空间分布特征,运用重心模型研究碳排放重心的空间移动特征;采用LMDI模型辨析碳排放影响因素,利用脱钩模型分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城市脱钩关系的时空演变格局;运用扩展的STIRPAT模型进行新模型构建,结合情景分析法构建4种情景12种发展模式,预测碳排放峰值,并提出低碳减排措施。主要结论:(1)时空演变特征粤港澳大湾区在2008-2018年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人均碳排放量总体呈波动增长态势,但增量不大,2013年以后增长率在稳定的基础上趋于下降。2018年,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空间分布呈“中东部高、西北部低”的分布格局,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区;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呈“东西部高,中部低”的分布格局,低碳排放强度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沿岸;人均碳排放空间分布呈“东部高,南与西北部低”的分布格局,高排放区域分布在东部地区。2008-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中,除澳门外,其余城市碳排放量不断增长,其中东部地区增长量大于西部地区;空间分布格局由“中部高,四周低”演变为“东部高、西部低”;碳排放重心总体从东南向西北移动,但南到北、东到西方向呈现明显的波动特征,东西方向的波动幅度大于南北方向的波动幅度。(2)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经济增长脱钩分析通过LMDI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量分解,选定经济规模、能源结构、人口规模、能源强度4个影响因素。分解结果显示经济规模、能源结构、人口规模在粤港澳大湾区能源消费碳排放起促进作用,经济规模贡献最大,能源结构促进作用最小;能源强度是最重要的减碳因子,对抑制二氧化碳排放贡献最大。这说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结构对低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分析表明:区域整体脱钩指数时间特征呈波动下降趋势,脱钩状态以弱脱钩状态为主;各市脱钩状态中,佛山、东莞脱钩状态从弱脱钩状态变为强脱钩状态,江门、肇庆与惠州脱钩状态恶化,香港、澳门脱钩状态较好,剩余城市基本处于弱脱钩状态。空间特征为在十一五中后期,整体脱钩状态以弱脱钩为主,强脱钩状态集中分布在区域南侧边缘,弱脱钩在中部;十二五期间,整体脱钩状态仍以弱脱钩状态为主,强脱钩与弱脱钩城市增加;十三五前中期间,整体脱钩状态较上一阶段有所改善,强脱钩状态、弱脱钩状态集中分布在中部。(3)碳排放峰值预测依据自变量参数以及设置4种情景十二个模式预测结果显示,各模式的碳排放峰值年均在2030-2033年之间,大部分在2030年达到峰值,碳排放峰值量最高的是惯性减碳情景G3,峰值量为85407.92万t,最低的是绝对减碳情景J3,峰值量为77536.91万t;各情景之内对比结果表明提高人均GDP、城市化率、扩大人口规模能够促进碳排放量升高,而提高能源结构、工业化率、能源强度下降速度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各情景之间对比结果表明保持相对减碳情景X3是比较合理的方式,即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对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等减碳因素进行优化,逐步提高低碳减排能力;各模式通过改变变量参数的预测结果表明提高科学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有效方法。(4)碳排放低碳减排的路径与策略针对性地从区域与城市尺度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低碳减排对策。区域尺度主要从人口政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金融政策等5个路径提出对策;城市尺度分高、中、低三种类型的城市提出相应的减排对策。

关键词: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LMDI模型;脱钩分析;STIRPAT模型;峰值预测;粤港澳大湾区

学科专业:自然地理学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碳排放核算方法

1.3.2 碳排放影响因素

1.3.3 碳排放峰值预测

1.3.4 研究述评

1.4 相关理论基础

1.4.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4.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1.4.3 低碳经济

1.4.4 脱钩理论

1.5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2.1 数据来源与处理

2.2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2.2.1 地理位置

2.2.2 自然环境

2.3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3.1 人口规模

2.3.2 城市化水平

2.3.3 经济发展水平

2.3.4 产业结构

2.4 能源消费现状

2.4.1 能源消费总量

2.4.2 能源消费结构

2.4.3 能源消费强度

2.5 小结

第三章 粤港澳大湾区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

3.1 碳排放核算方法

3.2 碳排放时间演变特征分析

3.2.1 碳排放总量时间演变特征

3.2.2 碳排放强度时间演变特征

3.2.3 人均碳排放量时间演变特征

3.3 碳排放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3.1 碳排放总量空间分布特征

3.3.2 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特征

3.3.3 人均碳排放空间分布特征

3.4 各城市碳排放时空演变耦合分析

3.5 能源消费碳排放重心转移分析

3.5.1 重心概念与计算方法

3.5.2 结果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碳排放影响因素以及与经济增长脱钩分析

4.1 影响因素驱动机制探讨

4.1.1 人口规模与城市化

4.1.2 经济规模与产业结构

4.1.3 能源结构与能源强度

4.1.4 国家政策

4.2 影响因素分解

4.2.1 Kaya恒等式扩展

4.2.2 LMDI模型构建

4.3 LMDI分解结果分析

4.3.1 总效应分析

4.3.2 分解结果分析

4.4 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分析

4.4.1 模型构建

4.4.2 结果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粤港澳大湾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峰值预测

5.1 STIRPAT模型构建

5.1.1 模型扩展

5.1.2 数据描述

5.2 STIRPAT模型分析与验证

5.2.1 数据共线性检验

5.2.2 岭回归分析

5.2.3 数据拟合

5.3 碳排放峰值预测

5.3.1 情景设计思路

5.3.2 参数设置

5.3.3 情景设计与描述

5.4 碳排放预测结果与分析

5.4.1 预测结果分析

5.4.2 四种情景对比

5.5 小结

第六章 碳排放低碳减排路径与策略

6.1 区域整体低碳减排路径与策略

6.1.1 人口发展对策

6.1.2 能源结构发展对策

6.1.3 产业结构发展对策

6.1.4 经济发展对策

6.1.5 金融政策对策

6.2 城市低碳减排路径以及策略

6.2.1 高强度城市低碳减排策略

6.2.2 中强度城市低碳减排策略

6.2.3 低强度城市低碳减排策略

6.3 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美国社会与文化论文提纲下一篇:小学能力下计算机教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