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2022-09-05

第一篇: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加格达奇区第一小学

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然选择。我们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在加区教委的指导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以教改实践带动学校的学科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倡导全员参与、全方位投入、全过程管理,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课题研究活动,大兴教科研之风,为学校的创建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简要回顾

在实践与研究中,我们以分析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基础,教师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根据已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教学策略。在研究的过程中,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2006年11月,学校承担了地区和加区组织的《小学语文能力评价研究与实验 》课题推进会的教学研讨活动,推出的语文研究课两节,省语委办到加区进行小学一年语文教科版教材调研评估到我校听课评课指导,曹雪飞、王丹华在专家的亲自指导下做课,课堂形式别具一格,意义深远,体现了新课改实验的整体性,均衡性,促使我校参与新课改的教师在自我成长的道

1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07年地区组织的课题推进会上李晓萍出课《掌声》,在“金烛杯”大赛活动讲课教师也纷纷取得好成绩,在担任地区校本教研现场会研讨活动中学校

三、五年组的带着问题进课堂的教学研讨获得与会的赞赏。几年来课题活动丰富多采,通过丰富的科研活动,使学校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二、研究目标

1.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构建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得到较大程度的开发和应用,形成操作性很强的策略体系,用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取得显著的课堂教学效益。

2.探索并构建小学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3.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细则。

4.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改革、规范和不断完善。

三、研究内容

1.教学准备策略的研究。我们认为教师备课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且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学会事后备课,就是进行教学反思。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问题。

2.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如何创设有益于构建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氛围,以及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等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问题。

3.教学监控策略的研究。它包括对学生的评估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估。

四、研究措施与方法

(一)健全教育科研机构,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健全的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机构是课题研究得以深化的关键,建立了

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学校教务处具体负责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建立了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务处主任—— 课题组长——课题组成员的科研管理体系。

(二)健全制度管理,促进教育科研规范开展

根据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自身特点, 逐步健全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制度,如:《教育科研的常规管理制度》、《教育科研的学习制度》、《课题研究例会制度》、《科研资料管理制度》、《教育科研的评估考核和激励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促使教育科研工作落到了实处。 为了使科研活动落到实处,我们积极开展校级科研活动和区级展示活动,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干劲。我们确立了学校的主课题,并形成了从主课题到教研组到教师个人的三级课题网络。为了保证课题正常运作,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五个一”:①开学初制订一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②每月参加一次教科研例会;③每学期上好一节课改实验课;④每月上交一篇理论摘抄和教育随笔;⑤期末写好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或总结。教科室对“五个一”进行考评,结果纳入教师平时考核项目。教科室积极优质课比赛,定期召开学术沙龙。每学期都邀请教研员来校讲学指导。在教师中大力推进读书活动,每月至少去阅览室读书两次,开展教师读书笔记展览活动。

(三)建立了以分析有效教学策略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研究伊始,我们就认真学习了相关课题的理论,但是如何把课题的研究和教师教学的自觉需要结合起来,怎样在教学中实施我们仍感茫然。一次偶然的研究课让我们找到了研究方法。

在一次研究课后,三年级组的几位老师的评课让大家耳目一新——以前大家评课就是走走过场,泛泛而谈。而这次评课,评课者有备而来,紧紧围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策略”这一研究课题来评课。寻找课堂教学中问题所在,研讨教学策略和学法的改进方法,通过对一节课的研究进行了实实在在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在研究时,以日常教学中的各备课组为单位,根据教师们在教

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障碍、问题,共同确立某个课题作为本学期的研究主题。课题组老师围绕研究主题进行教学预设,然后轮流试讲一次,其他老师根据自己在课前所确定的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有目的地仔细观察,分析思考,研究者与执教者共同面对复杂的教学情景作出合理解释和重新决策。

(四)建立了以分析有效教学策略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评价表 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迫切地感受到: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是有效、低效还是无效,必须建立一个相应的评价细则去衡量。课题组的教师在反复观摩、实践、反思、研究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建立了课堂教学评价细则。

五、研究效果

1.教师教学观念有了明显转变,研究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善了教学行为,提高了研究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教学行为已经从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向关注学生的发展转变。不仅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还落实到了教学行为上。

2.教师教学行为有了明显改善

经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回顾研究之路,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实施策略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多人次被评为教育工作者和先进单位,优秀论文十于篇。 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六、思考与反思

我们看到收获时,也在思考我们仍然需要努力的地方。第一,提高教学研讨活动的实效,保证每位参与教师有明显收获,在个性与共性上如何体现与结合好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将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问题。第二,丰富校本研训形式,满足教师不断提高的研训需求。并为教师提高个性化服务,促进更好的个性化专业化成长。第三,加强课题管理,提高教师研究课题能力。

今后,我们要在继续抓好课题研究的础上,重视理论水平的提高,使实验成果上升为理论,为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而不懈努力。2008年10月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更新,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并且促进对于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些都需要在高效的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设计下才能够得以实现,也是体现物理课程的教学价值的过程所在.

一、精心设计教学导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导入环节,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组织与设计下迅速融入到知识教学的氛围中,并且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体会.教学导入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切入点,教师需要做的是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为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利用一些物理模型、教学辅助工具等来进行知识点的引入.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导入形式,对于深化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够起到促进效用.

例如,在讲“电动机”时,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了自己制作的电动机模型,立刻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当通电后,机子转动起来时,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看着这个简单的模型不禁开始纳闷:几匝线圈、一个司空见惯的蹄形磁铁,电动机原来这么简单?教师顺势在学生的悬念中展开新课教学.这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导入环节,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又能够直观地将电动机的模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对于发电动机的基本构造有一个大致认知,对于学生后续的知识理解与掌握是非常有效的铺垫.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过程所在.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减少课堂上的知识讲授,要设计更多让学生展开对于知识的思考与探究的教学过程.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很多教学要点能够有更深的领会,对于知识点的实质也能够有更为深入的把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思考问题或者是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展开有效的思考与探究.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能够让学生对于相应的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加牢固.

在物理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例如,在探究“液体沸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把一杯冷水放入一锅烧开的水里,不让开水进入,也不让冷水杯触及锅底,经过一段时间的烧煮,杯中水能否沸腾?大部分学生认为是可以沸腾的,教师再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当学生发现结果出乎意料时,他们的探究欲望也随之被激发,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热情也会异常浓厚.教师要善于设计这些趣味性且能够引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活动,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深刻.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于很多综合性问题展开有效的思考与探究,并且能够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教师要让课堂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有些内容需要细致讲授,有些内容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与独立探究往往效果更好.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相应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对于一些知识点展开思考与应用.这些都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深化带来推动作用,并且能够提升知识教学的整体效率.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中重要的一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甚至是学会终身学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在自主性课堂上形成并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些都让教师看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也是高效的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组成,对于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有效革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导入环节,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组织与设计下迅速融入到知识教学的氛围中.教师同样应注重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过程所在.此外,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对于很多综合性问题展开有效的思考与探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篇: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活动有效课题研究总结

(实施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本人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不断强化课题的研究力度,使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一)初步探究出了课堂探究活动有效的方法:

1、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

3、集体探究

(二)如何在一堂数学课中进行有效探究:

1、创设情境,营造自学探究氛围。

2、以“趣”为导,激发学生自学探究的动机。

3、抓住合作学习的时机,激发自学探究的愿望。

(三)课题研究成果

1、 经过一年的研究,我对于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2、课堂教学效率有了很在的提高。

3、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

4、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对课题做得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顺利完成该课题的所有研究工作,并且确保研究的高水平、高质量!

前卫中学:周立平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新课堂教学更注重提高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和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它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教育投入不足,教师素质的良莠不齐等因素在客观上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力度。在新课程理念下,笔者认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在于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活用教材、因地制宜、培养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这些都有赖于教师专业化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有效教学 内外因 初中化学 策略

我们知道现实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预定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真正学到什么,学得好不好。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衡量标准。化学作为自然学科的重要分支,如何提高有效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论述道:“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提高有效教学的前提要注重“内因”。 学生是教学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那只能说是无效教学。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如何吸引学生“想学”呢?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跟化学紧密相连。如:化肥和农药可以增加粮食产量;药物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新能源、新材料可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综合应用自然资源来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等,生活中的这些点点滴滴都离不开化学。针对这情况,教师应可以从和学生们密切相关的生活现象入手,结合初中生兴趣广泛、思想活跃、好奇心强等性格特点,精心设计课堂,因材施教。教师通过把学生引入与教学问题有关的情景中,激起学生对新异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比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可以通过演示“烧不坏的手帕”这个实验,引导学生分析燃烧的条件有哪些;通过做“水变牛奶” 的实验学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道理;通过“大气吹球”的实验明白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烧瓶内气压降低可使瓶内气球胀大;通过“红墨水加水变色”的实验明确滴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的红色混合液与稀盐酸反应后碱性消失的原理。这一系列魔术化的实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在传统教学中,学习方式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学习以“识记”与“掌握”为基本追求。随着信息膨胀、传输手段多样化时代的到来,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明确提出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认为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重视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从关注信息传递的科学性、准确性、生动性转向关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选择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及信息加工能力。 按这一理念的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是以学生“学”为主,老师“教”为辅的课堂教学,即由“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转化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模拟生活场景、创设游戏情境,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中深入浅出的开动脑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小组活动,把竞争引入课堂,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如:在《酸和碱的反应》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三种教学设计: 方法一:中和反应的定义→微观解释→类型判断→盐的定义→中和反应的应用

方法二:

1、复习酸和碱的性质

2、学生分组实验:氢氧化钡和硫酸、氢氧化钙(浑浊液)和盐酸;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指出确实有反应的证据。

3、教师演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混合,无明显变化

4、讨论:怎样证明此反应确有发生?经过讨论,学生提出了用酚酞、石蕊、pH试纸测定等方法。

5、分组进行实验验证。

6、微观分析后,提出了中和反应的概念,并进行化学方程式练习。 方法三:

1、复习酸、碱、盐性质,从电离方程式的角度分析酸、碱的特点

2、引入新课

3、教师演示:(1)生石灰+水,后加入盐酸;(2)氢氧化钠溶液+酚酞,

后逐滴加盐酸;(3)酚酞作画,后喷氢氧化钠溶液,再喷稀硫酸

4、动画分析:微观原理

5、完成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归纳出中和反应

显然,方法二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验证知识中感受成功,这就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效。我们还要善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抓住课文的核心,引导学生在课堂结束之后懂得归纳总结。化学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部的联系,学生在学习一段化学知识后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教师有必要在每一章节讲完之后,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进行类比、分析,用提纲法、列表法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提炼知识的精华部分。

三、活用教材、因地制宜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毛主席《矛盾论》),但变化如何,是否与人的愿望或发展目标相一致,则不是单纯由内因决定,它取决于内外因的互动。教学策略则是提高有效教学的“外因”,而影响教学策略的实施程度效果高低,教学教材及实践操作的创新是很关键因素之一。初中化学教育要求以实验化学教学相配套,然而,现实我们时常遇到“化学实验没有药品,实验的现象表现不出来的苦恼。在教学设计时常常遇到设计好教学方式没有相配套的教学设备及化学用品。许多教师常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在现有条件下,要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就要懂得活用教材、因地制宜,提高创新能力;初中化学编入了大量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化学显得富于时代气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农村学校现有的资源,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也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炭的吸附性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炭的这个特性,学生就会想到可利用它们除去家庭冰箱中的异味。我们到超市购一盒冰箱除臭剂需要四五块钱,而我们可利用常见的木炭,放在冰箱里,即节约经济,而且除臭效果显著还可循环使用,这也符合了现在“低碳生活”的理念。学习“铁和氧气的反应时”,可设问:家里哪些铁制品易生锈?在什么情况下最易生锈?如何防止生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家里易生锈的器具做好防锈工作。如为自己的门窗刷漆,将菜刀清洗干净后保持干燥,用油布搽拭自己的自行车。针对器材的紧缺,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生活用品来完成分组实验:用贝壳、墨鱼骨鸡蛋壳代替大理石;食用白醋可代替酸类;纯碱(碱面)可代替碱性物质;医用碘酒中有碘;医院的双氧水、高锰酸钾、食品袋中的干燥剂生石灰制石灰水;食用盐代替氯化钠;生锈的铁钉、废弃电池中的石墨棒、铜帽和锌皮、还有生活中铁、铝等许多金属都是很好的替代材料......。

通过学习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的有效性得到了有效落实。

四、 增强教师过硬的专业能力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有效”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 有效教学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这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有驾驭课堂教学的实际能力,掌握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技能,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寻找有效的策略。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优化知识的结构,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增强教材整合能力;我们要全面了解学生状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断形成有效的教学基本技能,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的能力;我们要精心设计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五种的教学模式:

1、概念——记忆——应用范围——应用练习

2、演示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概念——记忆——注意点——微观解释——练习

3、指导学生实验——报告——异常分析——得出概念——归纳方法

4、指导自学——设计验证实验——实验——异常解决——改进实验——得出结果

5、复习微粒组成——电解水微观动画——电解水模型实质——分析质量变化——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事例——学生观看分析教材实验——学生分析蜡烛燃烧、镁条燃烧的实验——分析原因。

显然,五种教学设计各有优缺点。尽管第五种教学比较繁琐,设计要求比较高,但我认为第五种更贴近学生学情,更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

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这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创建平等合作、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以教师的良好情绪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定势,以教师的乐教促进学生的乐学。与此同时,教师要特别注意遵循“表扬+鼓励”的原则,避免批评与训斥。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学习的成功创设条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端庄亲切的仪表,简练幽默的谈吐,富于形象的体态语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之,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以上四点在提高教学有效性只是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教师具有热爱化学教学、热爱学生的职业品质;具有认真学习中学化学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的习惯;具有注意搜集整理运用国内外最新化学教育改革成果和先进教师经验的能力;具有结合自己所在地区教学环境及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课程教学的应用能力,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就可以减少化学教学的盲目性,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准备阶段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提高课堂有效教学为中心,全面发展特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育,培养现代人才,本着深入学习、有断挖掘、勇于实践的态度,切切实实地进行课题研究。从课题的实际出发,在学习和实践中,努力在研究中提高工作质量,在研究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自己的业务能力。

二、主要研究任务

研究任务主要有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备课教案的预设与生成;课堂有效教学的最佳课堂形式的研究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在学期结束时,能使我们初步了解备课过程中的预设与生成,上出精彩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得到更加清晰、有效的教学,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在学生不断提高的同时,老师也能从实践、理论等方面得到提高,做到教学相长。

三、研究措施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应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问题练就教学真功夫。即“学什么”、“怎么学”和“有效吗”,思考与改善自己的行动。

1.要使教师的教学有效,学生“学什么”是个前提性条件。

2.指导学生“怎么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3.全面考量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包括效率、效益和效能几方面。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强的的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导师”的作用。每学完理论后,都要让学生亲自动手,上机操练练习,来检验掌握的程度。

上一篇: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银行监管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