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心得

2023-04-07

第一篇: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心得

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幼儿教学……

王玉敏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先进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育的每个角落。多媒体教学在21世纪的幼儿教育中有着独特的需要和发展前景。幼儿园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多媒体教学,让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幼儿教学活动中,使静止的图文视听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抽象的思维可视化,知识的发生过程化,在教学手段上既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不但激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

关键词: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有效

正文: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先进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育的每个角落。多媒体教学在21世纪的幼儿教育中有着独特的需要和发展前景。幼儿园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多媒体教学,让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幼儿教学活动中,使静止的图文视听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抽象的思维可视化,知识的发生过程化,在教学手段上既可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不但激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

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优势。

1、利用多媒体,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好奇心强,对新生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多媒体软件往往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幼儿,自然的增加了教学的魅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大大优化教学环境,为幼儿营造一种充满情感,如临其境的情境,激发幼儿情绪,开启幼儿心扉,使其尽快进入学习主体地位角色,以收到"未成曲先有情"的教学效果。如大班美术活动《多彩的海底世界》,若根据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是画一幅海底世界的图片呈现幼儿,画面是静态的,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态的"海底世界",各式各样的鱼在海底游来游去,自由"舞蹈",千姿百态,同时配上欢快活泼的音乐,孩子们感觉到大海似乎就在他们身边,使孩子们对深海的鱼有了一定的表象,创作欲望剧增,从而创作出一幅完美的图画,发展了幼儿的创造能力。

2、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活动中的重难点。

计算机多媒体动画功能是其它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计算机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教学内容变的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并能扩大教学信息,拓宽幼儿知识面,有利于幼儿理解新知识,在探索中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如在大班科学活动《哪些东西是有生命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将种子发芽、生长、枯萎的过程编制成课件,使幼儿直观感知动植物从生到死的过程,从而理解"有生命"的概念,同时激发起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3、利用多媒体技术,增进幼儿理解能力。

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形象性特点,而多媒体能以静化动,化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静止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显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在身临其境中直接感受,切身体验,从而更好的理解掌握。如在进行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生宝宝》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了蜻蜓、青蛙、乌龟、母鸡生宝宝的过程,把自然界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清晰的映入幼儿的眼帘,引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直观画面,理解了动物是怎样生宝宝的。

二、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各个领域中的有效运用。

1、多媒体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化静为动,话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静止的、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将老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词汇、现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激发幼儿的交流意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小班语言活动《小雨点找朋友》,传统教学模式就是出示图片,引起幼儿的注意,然后老师讲故事,接着通过提问让幼儿了解故事的题目,故事中的人物,最后知道故事中发生的事。而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后,当用大投影播放了配乐、配画的故事时,幼儿被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与丰富的故事内容所征服,陶醉于故事的意境中。当老师点击画面时,小朋友感觉就像在看魔术表演一样精彩,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由此可见,"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2、多媒体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幼儿的科学教育主要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从而发现问题、寻求答案。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了"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认知能力"。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包含了许许多多抽象的科学道理,并具有较强的严密性。从传统科学教学来看普遍采用添鸭式、灌输式、挂图式的教学模式.难以被孩子理解和掌握。在教学组织上多半是通过教师用语言从头讲到尾的模式来进行的。对知识的把握也只是处于被动状态。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通过感知获得的,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观察、探索、思考。而且多媒体技术交互性强,各主题之间可以灵活转换,便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意调整教学顺序,当幼儿对某一内容感兴趣或感到困难时,可灵活演示,拓宽了教学途径。这样我们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孩子们仿佛被一块强有力的磁石地吸引着,一把新奇的钥匙正在开启着孩子的心。这就是在多媒体技术下孩子们产生的主动、精彩、新奇的特性作用下的结果。如《黄豆爷爷找宝宝》活动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以许多豆制品给黄豆爷爷过生日为主题,让幼儿了解到豆制品的种类。其中一些重难点通过图表、动画的方式,将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声情并茂,图文结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将相互联系、变化无穷的科学知识形象地深入浅出地传递给幼儿,可以在扩展经验的同时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

3、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塑造具体课时的形象,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美化生活的一种造型艺术。在传统教学中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教师多半是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模仿--教师讲评的形式进行,这样幼儿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依样画葫芦。这样对幼儿大脑提供的信息刺激不强,幼儿绘画的兴趣不浓厚。而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随着动态、伴随音响效果的多媒体的打开,生动直观的动画会让孩子们目不转睛,师生互动在动态情景中得以实现,有助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幼儿创作的火花。如,在进行美术绘画活动《京剧脸谱》时,我跟小朋友一起观看了课件《有趣的京剧脸谱》,通过观察,使幼儿初步了解了脸谱的特点。如果没有直接观察,幼儿绘画时,无论老师怎样启发,都无法让幼儿想象出形态各异的脸谱的。而当我们借助多媒体的功能优势进行教学时,这一重点、难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首先,通过实物展台和电脑将形态各异的脸谱展现在幼儿的眼前,是那么的神奇、有趣,使幼儿一目了然,再引导幼儿从审美的角度去观察脸谱的艺术形象,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记忆表象,幼儿有了直接观看的愉快体会,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绘画时就能轻松自如地、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形态各异的脸谱就跃然纸上。

多媒体动画给幼儿很大的启发、点拨,使幼儿思路开阔,充分发挥了创造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后,不但没有了教师示范背对会挡住部分幼儿视线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示范图像小、速度慢、涂色费时等现象,幼儿不但看的清楚听得仔细,而且如果幼儿有疑问还可以再次演示,强化示范步骤。

同样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于幼儿,如《京剧脸谱》欣赏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欣赏各种京剧脸谱,了解脸谱的种类,使幼儿感受京剧脸谱的对称的特点,以生动的形象,夸张变形的造型和虚实装饰的构图,来让幼儿了解学习京剧脸谱这一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能强烈持久地感受到作者创作作品的情绪、情感及所表达的意愿,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4、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音乐是听的艺术,也是情感的一种流露。在演唱或欣赏过程中,首先就必须理解音乐,否则就达不到音乐美育的目的。运用多媒体,可以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幼儿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如教歌曲《秋天》时,让幼儿观看有关秋天的风景片,幼儿对《秋天》所要表达的歌曲内容一看便知,树叶到处飞呀飞的情景深深的印在幼儿的脑海里,这样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欣赏音乐由于没有歌词,幼儿一般难以体会音乐形象,如用多媒体就可以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如欣赏《狮王进行曲》时,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个个小动物以及它所以发出的声音展现出来,让幼儿边看边听,营造一个如临其境的欣赏环境,使幼儿仿佛置身于大森林里,使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有了对音乐的理解,再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幼儿表现与创造音乐就容易多了。

5、多媒体技术在健康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健康往往是教师不被重视的领域,多媒体具有很强的集成性,它可以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媒体资料,如图形、图象、声音、视频等集合在一起,并能对各种信息进行交互和综合处理,使其使用更为方便。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从而使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变成看得见、看得清,由抽象变为具体,还大大增强教育的表现力,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力于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如进行中班健康活动《无处不在的细菌》时,幼儿可直观的感受到细菌的外形特征及繁殖速度,了解到细菌对人体的危害,知道细菌是无处不在的从而更进一步认识到饭前便后要洗手的重要性。

总之,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新异刺激,可使其充分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只要我们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求真务实、大胆创新,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就会使多媒体技术有效地融入幼儿教学活动中,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绽放魅力,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第二篇:让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的中去

3月6日—7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河南省电化教育馆举办的第十九届河南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培训班, 时间不长,但收获很多,感触不少。本次培训班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的数字创作评比项目。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的创客竞赛项目,机器人竞赛项目及微视频制作。我听了专家讲座,看了机器人现场演示,只觉得我们落伍了,不学习就要被时代淘汰出局。

一、我理解的创客教育

创客教育是创客文件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全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因为在创客这方面,他需要的不只是懂电脑的老师,他是由多个学科的老师在一起共同来完成的。主讲的教授也说了,它涉及的学科由计算机(会操作)语文(有方案)数学(会计算),美术(会构图)及专业的设备构成的,比如现在常看到的3D打印机。因为我们学校在这方面是空白,对于这样的新事物感到好奇,可又不知道从何学起。

二、机器人竞赛

机器人项目也是这几年在全国从小学到大学的热门比赛项目,它需要由专门的零件设备组装完成,(其中最常用的零件由控制器、电机、红外传感器、零部件及固定场地任务模型组成)加上通过专门的软件在电脑上进行编程,就可以参加比赛。当时也有十多家专门从事机器的公司在现场进行展示。

三、微视频制作

微视频制作不只是拿一台摄像机一录就可以了,一个好的微视频前期由剧本、录制构图组成的,加上后期的动画、配音,片头片尾等制作完成的。现在每年都会有不少关于校园微视频作品上报的文件,微视频制作方面,我之前使用会声会影,这都在在董剑敏老师处偷学的。他制作我看,看过几次后就学会了,只从录播室建成以后,学校又购买了EDIUS制作软件后,通过学习现在用EDIUS在制作视频。

本次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学习是短暂的,教育是深远的。通过此次培训,让我感觉获益匪浅,心灵上的感触更多,加强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为同事和学生的服务意识,增强责任意识,继续为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信息技术如何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

泾源三小 禹荣玲

一、课题背景

所谓信息技术,是指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而我本文中要探究的是如何将“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和通信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具体指教师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和各种现代化设备来优化课堂教学,以图文并茂、灵活多样、形象逼真动画效果,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地参与教学,学会学习的方法与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可以为师生的教学活动创设出科学、合理、温馨、教学氛围,活跃学生思维,愉悦学生身心,激发学生兴趣。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下,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完全以老师为中心,以灌输式的教学实在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不用说创新了。所以,我们必须更新教学理念,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技术、选择多种教学媒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师生间、生生间、师生与资源间产生互动,互相交流、合作,自主创新、探究,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素质,进行一系列有效学习。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合理利用,还易于教师对学生的差异指导,以满足学生差异性学习的需求,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因此,信息技术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或多种渠道广泛搜集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设计。二是利用课件和网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开发学生学习心智,感悟学习的价值,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三是课后利用网络,实现师生,生生互动,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反馈信息,以实现教学设计的进一步优化。

二、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观念陈旧落后

目前我国中小学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虽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观念能够在一些地区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在大部分学校的实践过程中还是普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很多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各类评课活动中,把教师是否用多媒体作为标准之一,给予一定的分值,较少考虑多媒体用得是否合理。教师们一味追求在课堂开始阶段用CAI课件放出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音视频材料即为创设教学情境,如果没有多媒体的支持就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创设情境。其实,教师的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想象、生活实例列举等都可以创设情境;还有不少老师,即使在课堂上使用了课件,但多是板书搬家,根本就不能用课件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或者是将所有的声音、视频、文字一股脑儿全部放在课件上,对学生进行毫无章法的信息狂灌,整个上课过程就成了老师放课件,学生看课件,缺少必要的师生互动过程和必要的教师语言的组织、渲染、引导。他们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唯一变化就是变“人灌”为“机灌”;不少老师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不管是要求学生收集信息,还是自己收集教学资源,过分依赖网络,而忽略了生活中比如报纸,电视,书刊,杂志等其它媒体来源,效果是教学内容往往脱离了生活实际,从而不能使学生真正将学习融入到生活中去。这是与素质教育理论相悖的,而事实上从来不存在万能媒体和唯一媒体;即使从网络得来的信息,也只是片面的观点罗列,缺少必要的归纳整理,甚至是严重偏离了课堂教学目标,这样很容易产生知识被割裂分解的错误后果;还有的学校,只注重课堂教学四十五分钟,而不重视利用网络来进行的课后反馈信息的收集,没有兼顾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更不用说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了„„

(二)硬件投资不足

在农村边远山区,有不少学校缺乏教育经费,连正常运转都非常困难,更不用说花钱买什么计算机,连什么网了。没有这样好的信息搜集渠道,在没有这样好的信息处理技术的情况下,也许他们中的很多老师,有不少好的想法,但是缺乏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也有一部分边远学校,设置了教学资源卫星接收点,接收了大量优质教学资源,却苦于没有大屏播放,苦于没有网络而无法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即使在县城一级的中小学校,校园网还有很多没有建设起来,不同的教师,上同一节课,都各自为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源而疲于奔命,收效甚微,苦恼不已。

(三)软件环境有待完善

很多老师,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缺乏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基本技术,即使有好的想法也难于实现。还有一些老师,存在对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过度依赖。比如,在一次公开课上,上课老师在上课的时候,突然投影仪坏了,事先准备好的课件无法播放而导致整堂课流产,这就是他缺乏必要的应变能力和事前的应变准备所造成的。还有一些老师,为一堂公开课,叫别人帮他找资料,找别人帮他制课件,花了大量的精力,结果资料不理想,课件也勉强将就,试问,这样的课能上好吗?更有甚者,比如要上一堂公开课前,干脆在网上找个比较花哨的现成的课件,然后,根据课件来进行教学设计,完全不根据现有学生的学习实际来设计教学,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完成任务,对学生一点也不负责任„„

三、对策分析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设计

所谓“教学过程的设计”,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来说,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的目标、内容、过程、媒体、评价设计以及整合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要素,是教与学的事前规划,是课堂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对话的桥梁,是关系课堂教学效果及课堂生命活力的关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定,一般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的学习实际制定的。而在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而进行的过程设计、媒体设计、评价设计就主要靠我们的老师灵活运用了。

1.合理选择教学媒体

教师们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网络、电视、书刊杂志、生活中等多种渠道合理选择教学素材(包括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实物等);我们不要产生“没有计算机,没有网络就无法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这一错觉。要使教学素材紧扣主题,对它进行适当的整理、归纳、分类、有机组合,形成系统,而不是简单的素材罗列;要规划好素材呈现的方式、时间,以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素材的来源要尽可能向生活靠拢,要让学生在已有经验上来直接获得知识的体验,获取知识的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利于进一步展开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合理优化组合计算机的图、文、音、动画等特殊效果,及时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使教学张驰有序、动静协调、画面和谐大气。不能为了使课件的画面“生动”而硬搬一些不必要的媒体到课堂上播放,“喧宾夺主”地引入信息技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利用信息技术合理规划教学过程

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渠道,搜集不同学校,不同老师的各种教案设计,进行比较、筛选,再结合自己学校的教学实际而达到教案设计的最佳方案;我们应根据教案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时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适时地应用课件,太早或滞后应用课件,都会冲淡课堂教学气氛,会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打乱学生思路。多媒体课件不能文本太多,或过于花哨。不能把课件制成板书搬家式,也不宜画面杂滥,片面追求吸引学生眼球,课件的目的应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突破课堂中的重、难点问题。课件应做成模块式的,老师应根据课堂实际,选择性的使用课件,且忌点击“下一步”到底,否则,整堂课主题不那么鲜明地呈现,学生听来,不知本堂课所云。

(二)利用信息技术,合理实施教学过程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课堂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媒体及新颖的上课方式来实施教学过程。

1.合理使用多媒体

媒体出示的时机要恰当,信息采集的空间要合理。太早或滞后应用课件,都会冲淡课堂教学气氛,会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打乱学生思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多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确实能使知识由抽象变直观,使上课氛围变得更加生动的作用。但我们也不能过分依赖媒体。比如语文课,我们可以借助图片、声音、视频等良好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形象理解。但语文课是以语言阅读为主体的,语言文字自有其想象、概括的特点。就直观性而言,它逊于其他媒介,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语言文字留给了我们巨大的想象空间。教学中过分强化声音、图像等媒体的作用,有可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受到压抑。又比如数学课,老师们往往用幻灯片将解题过程一下从投影仪放出来,代替了粉笔的书写过程,殊不知,传统书写过程中,老师可以边写边讲,学生也可以根据书写的进度去展开想象。所以,在现在的这种做法下,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时间,学生的思维往往滞后于老师的板书过程,这是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的。技能课或者实践课,我们老师不能仅仅根据几幅图片,几种声音或几段虚拟试验来过早地得出结论,而应提倡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生活实际中去感知信息,获取信息,去自主获得真实的试验感受,真正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应仅仅局限在教室中或学校内。

2.采用网络优势,合理采取多向互动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所谓多向互动,是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而网络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教师在课前可通过聊天程序、BBS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同学们布置课前作业,将电子教案传送给学生,使同学们对本堂课要讲授的课程获得一个基本的经验。在网络课上,教师可以将部分课堂任务用BBS或电子邮件发布,同学们用BBS或在线聊天进行课堂交流,学生用BBS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交课堂作业等。由于网络有先进的BBS、在线聊天等实时交流技术,它为各个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机会。网络教学使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为他们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网络教学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学生在网络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学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也可发生这种交互作用,从而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进行协同式学习。这种交互式的教学加强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利用网络条件下的交互模式也不是万能的,不可以完全依赖网络。例如,通过网络来进行交流的交流技术对学生来讲,水平是参差不齐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对于计算机水平普及不高的地区,师生间通过网络交流或许不那么顺畅,搞不好,还会影响教学校率。其次,有些学科的特点是不适合网络交流的,比如英语,重在语言交际,而通过网络是无法体现口语交际能力的。还比如,一些数学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是与教师的讲授分不开的,而网络是不能达到这种声、情并茂的效果的,现阶段的交流技术对这些信息的传输也是力不从心的。此外,网络教学的课堂教学秩序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时进行教学评价,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

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聊天程序,BBS等和学生进行现场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评价。课后,教师还可以电子作业传给学生,利用计算机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知道自己的知识缺陷,参与到主动学习中去。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掌握他们的学习动态,从而及时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教与学的双向良好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校率,提高教学质量。

四、最后的几点建议

希望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资金、政策、组织领导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希望广大教师能积极投身到新的教育方式的变革中去,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教法,大胆实践,相信我们最终将会迎来教育改革的春天,为提高全民族素质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融入国学艺术 探讨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方案

融入国学艺术

探讨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方案

摘要:将信息技术这一具有时代特点的学科与国学融合起来,在技术教学中融入国学艺术,能够有效传承国学艺术、发扬优秀国学思想,健全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拥有健康的思想和价值观,同时能够加强国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传承与创新的并存。本文分析了融入国学思想、内容、理念和主题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案。

关键词:国学艺术;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优秀国学与传统文化,是现阶段教育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如何使得学生记住我国传统国学,并运用国学优秀的思想、精神,领悟国学艺术,传承国学文化,是教育者与学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融入国学内容,传承优秀文化

随着现阶段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社会对信息技术也越来越重视,初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先进技术与工具的同时,应该重视对传统国学文化的反思、继承和发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名言警句都告诉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谦虚谨慎,多学习、多实践,借助知识和技术的手段来武装自己,不断提升自己和丰富自己。将国学内容融入到信息技术任务教学中,通过结合国学内容展开选择、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在国学知识体验与技术探究过程中,强化对技术的创新和实践,也储备更多国学知识。

例如:关于“用word进行应用文档设计与制作”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设计关于国学内容的任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国学内容中选取自己喜欢的诗词歌赋等,可以是著名人物思想的代表名句、广泛流传的诗词或者是具有警醒世人作用的段落等。通过查找资料和阅读,引导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国学内容,分小组展开“我爱的国学”创意设计word大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关于字体设置、图片设置”等相关知识,学生在寻找最美观的表现方式的过程中,可以相互探讨,互助合作,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获得良好的认知体验,强化学生认知结构。结合国学内容,融入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关注国学的同时,学习国学先进思想和理念,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国学艺术,促进创新与传承的共同发展。

二、融入国学思想,激励自主学习

先进的国学思想是我国优秀的文化,它是一种理念与思路。国学中重视治国平天下,重视三省吾身,重视向他人学习,重视对书本产生质疑等思想,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融入国学思想,使得学生了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是前人的理论教学获得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自主参与和实践,将自己的想法、设计方案运用到技术操作中,通过实践反思理论与思想。

例如:在学习“用Flash制作动画”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讲解并演示帧、关键帧和图层的相关知识之后,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制作动画效果。而学生真正获得知识,是在自主动手实践之后,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了解信息技术的工具性特点,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探究。

三、融入国学理念,设计教学任务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些都是重要的国学理念和思想。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离不开人们不断深入探究,以及基于前人基础展开的继续研究。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和重视国学先进理念,学习和继承前辈们的吃苦耐劳理念、学习创新理念,不断改进和提升的为人理念,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信息技术具有工具性特点,它能够促进人类生活、生产效率的提升,而国学理念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只有将优秀、正确的思想传递和深入,才能够培养更多健全的人才。

例如:在学习初中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兴趣小组活动,利用课外时间组织信息技术兴趣小组,设计“国学”宣传展览活动。学生收集资料,将收集到的国学资料氛围是自然国学、生命国学、家庭国学、公益国学等,通过引导学生选择小组主题,展开主题宣传展览活动。设计方案和实施过程,需要学生运用PhotoShop、word等设计宣传版面。同时展开页面排版、网站设计等更加具体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学,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步提升。

四、融入国学主题,强化技术魅力

国学可以分为自然国学、生命国学、家庭国学、公益国学,国学不仅仅是一种传统、先进而时尚的文化,也蕴含了人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众多知识、道理与发展规律。国学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也是数千万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学习国学知识、体会国学艺术、感受国学文化,是新课改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设计国学主题,实施信息技术教学,将国学思想引入到技术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更好的促进学生思考、想象和探究。

例如:在初中信息技术学习“信息的获取与交流”以及“建立网站”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融入国学主题--“公益国学”,寻找公益国学相关资料并建立互动网站。任务展开过程为:首先学生学习信息交流与网上获取信息的技术、方法,之后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展开对网站的规划、设计和制作,最终完善和发布“公益国学”网站,建立同学们交流的网站平台。通过融入国学主题,强化技术魅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应该重技术而轻理念,技术教学应该与价值观引导、方法教学、思想教学等放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学习技术、方法的过程中,也能够形成健康运用技术的思想。国学是中国的传统国粹,也是不可摒弃的祖国文化,它蕴含丰富的人生道理、优秀的为人文化以及重要的治世思想,虽然时代进步很快,技术也飞速发展,但是更应该重视引导学生不忘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出既有现代科学文化,又有人文素质和传统文化底蕴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汤小姗.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9).

[2]李辉.浅论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9).

[3]张洪.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尝试有效的教学方法[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4).

第五篇: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不外乎三个方面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创新设计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或多种渠道广泛搜集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设计。二是利用课件和网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开发学生学习心智,感悟学习的价值,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三是课后利用网络,实现师生,生生互动,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反馈信息,以实现教学设计的进一步优化。

1、合理选择教学媒体

教师们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网络、电视、书刊杂志、生活中等多种渠道合理选择教学素材(包括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实物等);我们不要产生“没有计算机,没有网络就无法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这一错觉。要使教学素材紧扣主题,对它进行适当的整理、归纳、分类、有机组合,形成系统,而不是简单的素材罗列;要规划好素材呈现的方式、时间,以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素材的来源要尽可能向生活靠拢,要让学生在已有经验上来直接获得知识的体验,获取知识的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利于进一步展开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合理优化组合计算机的图、文、音、动画等特殊效果,及时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使教学张驰有序、动静协调、画面和谐大气。不能为了使课件的画面“生动”而硬搬一些不必要的媒体到课堂上播放,“喧宾夺主”地引入信息技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利用信息技术合理规划教学过程

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渠道,搜集不同学校,不同老师的各种教案设计,进行比较、筛选,再结合自己学校的教学实际而达到教案设计的最佳方案;我们应根据教案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时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进度适时地应用课件,太早或滞后应用课件,都会冲淡课堂教学气氛,会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打乱学生思路。多媒体课件不能文本太多,或过于花哨。不能把课件制成板书搬家式,也不宜画面杂滥,片面追求吸引学生眼球,课件的目的应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突破课堂中的重、难点问题。课件应做成模块式的,老师应根据课堂实际,选择性的使用课件,且忌点击“下一步”到底,否则,整堂课主题不那么鲜明地呈现,学生听来,不知本堂课所云。

(二)利用信息技术,合理实施教学过程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课堂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媒体及新颖的上课方式来实施教学过程。

1、合理使用多媒体

媒体出示的时机要恰当,信息采集的空间要合理。太早或滞后应用课件,都会冲淡课堂教学气氛,会影响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打乱学生思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多媒体在课堂上的运用,确实能使知识由抽象变直观,使上课氛围变得更加生动的作用。但我们也不能过分依赖媒体。比如语文课,我们可以借助图片、声音、视频等良好展示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形象理解。但语文课是以语言阅读为主体的,语言文字自有其想象、概括的特点。就直观性而言,它逊于其他媒介,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语言文字留给了我们巨大的想象空间。教学中过分强化声音、图像等媒体的作用,有可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受到压抑。又比如数学课,老师们往往用幻灯片将解题过程一下从投影仪放出来,代替了粉笔的书写过程,殊不知,传统书写过程中,老师可以边写边讲,学生也可以根据书写的进度去展开想象。所以,在现在的这种做法下,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时间,学生的思维往往滞后于老师的板书过程,这是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的。技能课或者实践课,我们老师不能仅仅根据几幅图片,几种声音或几段虚拟试验来过早地得出结论,而应提倡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生活实际中去感知信息,获取信息,去自主获得真实的试验感受,真正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应仅仅局限在教室中或学校内。

2、采用网络优势,合理采取多向互动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所谓多向互动,是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而网络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教师在课前可通过聊天程序、BBS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同学们布置课前作业,将电子教案传送给学生,使同学们对本堂课要讲授的课程获得一个基本的经验。在网络课上,教师可以将部分课堂任务用BBS或电子邮件发布,同学们用BBS或在线聊天进行课堂交流,学生用BBS或电子邮件的形式交课堂作业等。由于网络有先进的BBS、在线聊天等实时交流技术,它为各个使用者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的机会。网络教学使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为他们创设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环境。网络教学使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学生在网络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学生可以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问题,请求指导,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也可发生这种交互作用,从而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进行协同式学习。这种交互式的教学加强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利用网络条件下的交互模式也不是万能的,不可以完全依赖网络。例如,通过网络来进行交流的交流技术对学生来讲,水平是参差不齐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对于计算机水平普及不高的地区,师生间通过网络交流或许不那么顺畅,搞不好,还会影响教学校率。其次,有些学科的特点是不适合网络交流的,比如英语,重在语言交际,而通过网络是无法体现口语交际能力的。还比如,一些数学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是与教师的讲授分不开的,而网络是不能达到这种声、情并茂的效果的,现阶段的交流技术对这些信息的传输也是力不从心的。此外,网络教学的课堂教学秩序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时进行教学评价,及时收集教学反馈信息

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聊天程序,BBS等和学生进行现场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评价。课后,教师还可以电子作业传给学生,利用计算机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知道自己的知识缺陷,参与到主动学习中去。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掌握他们的学习动态,从而及时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实希望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资金、政策、组织领导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希望广大教师能积极投身到新的教育方式的变革中去,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教法,大胆实践,相信我们最终将会迎来教育改革的春天,为提高全民族素质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现教与学的双向良好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校率,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小学教师支教个人总结下一篇:学校交通安全知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