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龙镇中心小学新教学楼

2024-04-17

蟠龙镇中心小学新教学楼(精选14篇)

篇1:蟠龙镇中心小学新教学楼

蟠龙镇中心小学新教学楼

蟠龙镇中心小学新教学楼项目是2012年薄改规划项目。该项目于2013年1月开工建设,于2013年6月竣工验收,并于2013年9月交付使用。新建教学楼占地面积400平方米,框架四层,每层设置教室3间,卫生间2间,办公室1间,楼梯两个。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总投资1999670.77元。

新建教学楼容纳了三至六年级十二个班级600多名学生学习和一至六年级三十多名教师办公。

一、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方便的学习、办公环境。

新建教学楼框架四层结构,设计抗震烈度六度,安全系数高,两个楼梯,便于学生安全上下楼梯。教室、办公室宽敞明亮采光好,为师生提供了舒适的学习办公环境。每层设置了男、女各一个卫生间,极大地方便了师生,有效缓解了过去只有一个公共厕所的拥堵。

蟠龙镇中心小学是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原学校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29平方米,原有学生1011人。人均校舍建筑面积3.2平方米,新建教学楼后,人均校舍建筑面积6.17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教学条件,巩固了蟠龙镇中心小学作为全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研究的中心基地的作用。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和普及率,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

新教学楼大气的造型,亮丽的装修,提升了学校品味。促进了学校文化内涵发展,

篇2:蟠龙镇中心小学新教学楼

8月12日,武警重庆总队和重庆市教委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进警营暨体验新重庆夏令营活动,蟠龙镇中心小学黄海林、王传婷、李贵宁三名留守儿童在学校王校长带领下到重庆武警七支队体验警营生活,感受新重庆的变化。上午9时,留守儿童统一身穿迷彩服,头戴迷彩帽,列队走进武警七支队训练场。随着市委常委、秘书长徐鸣一声令下,夏令营活动正式开营。副市长吴刚向参加夏令营活动的留守儿童们授予了营旗。武警重庆总队总队长常建民少将等向孩子们赠送了《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此次夏令营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走进警营”和“体验新重庆”两大主题。上午10时,留守儿童们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武警部队军事装备,观看了武警官兵表演的综合格斗术、警棍盾牌操、应急棍术、楼房攀登以及警犬技能展示,并进行了自动步枪实弹射击体验。随后,还参观了市武警总队建设成果图片展和官兵宿舍内务布置,中午,全体留守儿童体验了部队伙食之后,在武警七支队影剧院观看红色革命电影《八月一日》。下午,武警重庆总队和市教委组织孩子们与部队英模代表们座谈交流活动。晚上,市教委组织留守儿童到南山武警会议中心欣赏山城美丽的夜景,并与市教委主任周旭等亲切合影。13日上午,市教委组织留守儿童到重庆大学城,参观重庆师范大学,感受重庆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让留守儿童真正体验到国家富强,教育必需振兴,同时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梁平县蟠龙镇中心小学

篇3:蟠龙镇中心小学新教学楼

●综合素质教育中心介绍

大连市西岗区中小学综合素质教育中心本着“激发兴趣,培养能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工作原则,积极探索教学仪器设备资源管理及资源使用的“科学化”、“高效化”、“实用化”之路,并力争做到“优化、整合仪器设备资源,促进教育教学工作锦上添花”。

●综合素质教育中心特色化教学

1.精挑科学展品,为教学服务

素质教育中心在选用科学展品时,始终坚持“科学展品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服务”的原则,在中心陈列了大型科学展品28件,其中与物理学科有关的有“驻波”、“雅各布天梯”、“窥视无穷”等;与数学学科有关的有“勾股弦定理”、“双曲狭缝”、“滚出直线”等;与体能训练有关的有“耐力”、“比腕力”等;与思维训练有关的有“孔明锁”、“七巧板”等。

2.细选壁挂式科普展品,满足学生探究欲望

素质教育中心在大连市率先为中小学生购置并装配了最流行、最适合学生探究、体验的“壁挂科技馆”及“麦吉全真立体图像”。两者小巧精致、集文字说明和互动体验于一体的特点,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及实践体验过程中,获得比普通实验室更真实的实验经历,更能够在玩耍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及求知欲望。

3.优择活动课教学仪器,激发学生活动兴趣

素质教育中心自主研发创意戏偶、小设计师、摄影创作等19门课程,并结合教育教学发展目标、教学理念及各课程特点,为活动室配置了大量既实用,又新颖的仪器和设备,如各种小机床、智能机器人系列、数码摄影摄像机、天文望远镜、电子百拼、拉坯机,以及金工、电工、木工工具等。

●综合素质教育中心获得的荣誉

到目前为止,素质教育中心共收到学生活动体会2000余份,“金点子创意”900余项,选择精品印刷《西岗区中小学生金点子创意100例》一册,并成为创新大赛、发现发明的蓝本。近百项“金点子创意”转换为实物,并在2008—2014年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另有4项发明作品获第24~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创新项目金银奖,近百幅科学幻想画作品获第25~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科学幻想画项目银奖,3项发明作品获第26~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创新项目银奖及先导科技创新专项奖。

篇4: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小学英语新课堂

一、优化导入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的课堂导入,必须贴合学生的兴趣需要。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要出发,导入才能从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以往的英语课堂导入设计含有太多的“应试”色彩,学生的个性被严重压抑。为此,教师必须优化和创新导入设计,让“导”更吸引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8 Birthdays时,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导入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日”,小学生对生日非常感兴趣。为了营造生日氛围,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布置教室,贴蜡烛相片,制作生日蜡烛头饰、贺卡等,使整个教室充满生日气氛,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随着上课铃响起,教师播放英文歌曲Happy birthday,带动学生一起哼唱生日快乐歌。教师一句“Happy birthday!Can you tell me how do you celebrate your birthday? ”此时,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纷纷向自己的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生日经历、庆祝方式等。紧接着,教师再以个别提问的方式,比如问“When is your birthday?” 营造互动氛围。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环境营造氛围,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利用问题促使学生之间展开互动,从而让小学英语课堂精彩迭出。

二、引导合作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不能再以传统灌输式教学英语,而应着重于培养学生“学”的能力。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定的任务,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让合作引领课堂走向高效。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2 Good habits这一单元时,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合作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好习惯让人受用一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习惯”,从而在生活中养成好习惯。为此,教师设计了如下合作学习任务:

1.What is good habit?

2.How to cultivate good habits?

3.What bad habits do you have? Do you think bad habits are harmful to you?

在这个任务中,学生不仅懂得了好习惯是什么,还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了如何养成好习惯(提出途径与策略)。为了深化学生对“习惯”的印象,教师还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身上是否存在好的或坏的习惯?又分别对自己有哪些益处或害处?强烈的对比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随堂走动,确保学生讨论中心不偏离,以参与者、引导者等身份指引学生完成合作讨论任务。

三、设计情景活动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以往小学英语课堂上,普遍存在学生不愿交际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机械地进行对话练习。这种枯燥式的对话只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活动,引导学生融入情景活动中,锻炼对话能力。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2 After school这一单元时,教师设计情景活动,促进学生交际。情景活动内容为:请模拟某一次放学后的情景,设计你与好朋友之间的对话,并将情景以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这个情景活动中,教师融入“留白”艺术,引导学生自主找搭档,自主设计对话情景,从而让对话练习更活泼、生动。一名学生说:“Hey! Can you play basketball with me after school?”另一名学生摇着头回应:“What a pity. I have other things to do.”这样的情景活动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也让英语学习变得更有趣。

四、丰富实践活动

篇5:蟠龙镇中心小学9

2013年9月教务活动安排

一、9月1日到9月10日组织教师对新课标进行深入学习.分成三个小组进行学习,语文组、数学组和术科组,负责人为各教研组长。

二、9月11日到9月30日进行听推门课。推门课主要由校委会成员和各教研组长参加听课,主要听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新来的特岗教师和上年分配到的合同教师的课。

三、各教研组开展2-3次的教研活动,要求校委会成员参加。

篇6:蟠龙镇中心小学新教学楼

今天是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的第一天,现就我校开学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学前,筹划开学工作

开学前学校对学校环境卫生进行了整理,并对教师办公室进行了合理调整,购置办公用品,为师生营造了一个好的教学学习环境,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8月28日开始我校领导干部聚集在一起,筹划开学工作。8月29日下午召开全体教师会,对各教师的任课情况做了分工,并进行了开学动员。8月31日组织了1-6年级学生的报道,通过报道摸清了学生的到校情况。从开学的各项工作,都作了细致的安排。保证了开学有条不紊,工作人员职责分明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学生入学情况正常。教导处统计:一年级应到115人,实到114人,1人转入世纪学校;二年级应到171人,实到168人,1人转入青岛,两人未联系上;三年级应到155人,实到154人,1人转入世纪学校;四年级应到173人,实到172人,1人转入圣城小学;五年级应到141人,实到140人,1人转入四川;六年级应到164人,实到164人。

二、教师按时到岗,开学工作井然有序

本学期我校在职在岗教师64名,全部按要求到校上岗上课。

三、学校收费规范,后勤服务工作到位

我们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严格执行收费标准,不违规向学生乱收一分钱。假期无违规办班情况。

四、教育教学迅速入轨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我校紧紧抓住教学工作不放松。开学第一天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严格执行上级课程设置。做到了开齐开足学科课程。

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市教育局统一的作息时间的要求,我们下发了学校春季作息时间表,落实到每个班级,保证了学生的在校活动时间总量。

3、合理安排教师的课程,及时配备了音体美教师,各科教师配备齐全。

4、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6、对上级要求公开的信息及时进行了公开。

五、警钟长鸣 狠抓学校安全卫生工作

坚持“安全第一、以防为主、重在教育”的方针,、积极开展安全文明校园活动。

1、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健全。学校有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门卫制度、值班制度,有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并层层落实责任,职责明确。

2、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开学前就对教室、办公室、电路、主要交通路路口、教学楼走廊、楼梯进行了一次排查,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制定了教师值班表,在学校的各个重点部位都安排了老师值班,并强调了值班纪律,保证学生安安全全来上学,安安全全回家。

3、给校车司机召开了专门的安全会议,要求校车司机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并让校车将学生的乘车情况进行了安排,学校也了做备案。对校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做到外来人员引入制度和履行签字手续,确保不让乱人进入校园。

篇7:黄龙镇中心小学消防安全自查报告

根据省消防总队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消防安全工作通知精神,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在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同时,杜绝火灾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保护全校师生的安全,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领导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制订了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职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我校成立了消防安全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李忠兵担任,副组长由后勤主任陈宗明担任,组员有各班班主任,制订了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职责,做到责任到人,加强自身消防安全管理,共同做好学校消防安全工作,不断提高师生自防自救能力,杜绝事故发生。

二、为了做好消防安全专项工作。我校每周都要利用校班会课,对师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强调消防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国旗下讲话、板报,大力宣传消防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定期组织疏散演练,灭火器灭火演练,使师生掌握基本的防、灭火常识,具有自救,互救和应急避险逃生的能力,并要求每个师生都要熟悉消防安全职责,共同做好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

三、做好消防安全检查工作,杜绝火灾隐患。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每月或重大节假日前都对全校进行消防安全大检查。建立消防安全检查台账。

1、学校对消防设施进行了检查,按规定对消防重点部位,做到专人管理,专人负责。

2、相关室场能配齐灭火器,并定期检查保证安全使用。

3、校舍周围没有违章乱搭建现象,没有影响消防车通行的障碍物。

4、学校用电线路一旦发现有老化、破损、裸露现象,及时维修和更换,线路安装规范。四.存在问题

1.学校无消防总控系统。

2.学校无消防栓,教室无灭火器等消防器材。

篇8:蟠龙镇中心小学新教学楼

一、九龙镇的主要做法

(一) 明确责任, 让物业公司唱主角。

自2003年起, 九龙镇政府就围绕环境整治工作成立了具有政府部门性质的物业中心, 但由于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管理疏散、效率低下、运行状况并不理想。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镇政府决定引入市场机制。经过充分考察论证, 与青岛德信物业公司达成意向, 签订《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细化工作任务, 明确目标责任。《合同》共约定8大块32条款内容, 确定了11项具体服务事项和具体标准, 由物业公司全面承担全镇12处垃圾收集点的垃圾清运工作和镇驻地包括工业园内的卫生保洁、治安巡逻、道路、路灯、管网等基础设施管护以及绿化、苗木养护。在运行方式上, 坚持物业公司独立运转, 《合同》约定了双方权责义务、服务期限、费用结算等事项, 对合同约定外事项实行“一事一议”, 责任明晰、目标明确, 管理上做到了有章可循。而且, 通过物业公司的引入, 使政府从繁琐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 降低了成本, 其运行半年来, 与以前相比节省成本达10万元。

(二) 主动对接, 以行政资源补缺位。

政府强化配角意识, 正确处理“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关系, 在坚持物业公司为主体的基础上, 着力在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的问题上下功夫。一是政府加大投入。镇政府负责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相关设施, 定期支付物业管理费, 先后投资60多万元, 配备了2辆载重8吨压缩式垃圾收集车, 新建1座垃圾中转站和2处垃圾集中填埋场, 购置了150多个垃圾桶分发给各个村庄, 并修建了27处垃圾集中存放点和垃圾池。二是村庄主动对接。以镇区、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整治为龙头, 各村成立了2——8名专 (兼) 职的村庄环境卫生清洁队伍, 初步实现了“户收、村集、镇清理”的垃圾处理模式, 从镇到村到户, 建立起了健全完善的环境整治网络。三是公共管理延伸配合。围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拓宽管理网络, 强化保障措施, 建立长效机制。协调市城管执法局, 设立城管九龙执法中队, 配备专门力量和办公场所, 实行执法局与镇政府双重管理, 全面负责辖区内违法乱建、占路经营等不法行为的执法管理工作, 深化了环境综合整治效果。

(三) 强化监管, 以约束机制保运行。

物业管理公司的介入, 尽管合同甲方是镇政府, 但政府只是服务对象的一部分, 更确切地说, 政府是架设在物业公司和服务对象之间的桥梁。实现合作上的“双满意”, 政府必须当好监管者。为此, 九龙镇政府借鉴“第三方监督”的经验做法, 明确由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办公室负责对物业公司工作进行监督考核, 依据双方合同, 制定考核细则,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由机关工作人员、企业主代表、村民代表组成评审小组, 每月对服务业主进行满意度测评, 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物业公司, 双方还约定在硬件配套完备的前提下, 三年内争创“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 驻地工业园达到“物业管理省级优秀示范园”, 工作完成好坏与物业费直接挂钩。同时, 镇政府加大对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考核力度, 并作为村两委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评出先后, 奖功罚过。

二、启示和思考

新农村建设不能一蹴而就, 但也不能消极等待, 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九龙镇的做法为山东省胶州市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启发了思维, 丰富了思路。主要有如下三点启示:

(一) 工作要善于解套, 新农村建设要向市场运作要出路。

九龙镇环境综合整治的成功经验在于把政府难于管理、难以运作的事情交给市场, 利用企业的专业经验和资源优势, 为政府分忧解难, 既破解了难题、加快了工作推进, 又甩掉了包袱、降低了行政成本。当前, 新农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群众意识还不够强, 政府推进工作的经验也不丰富, 在这一特殊时期, 工作推进依靠行政力量难以做到, 只有放之于市场, 充分运用企业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 才能把老百姓的意愿和行动统一起来, 运用企业的组织形式推进工作破题。另一方面, 胶州市当前发展实力尚不够强, 经济内生力不足, 各级政府需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经济发展上, 如果不能从繁琐的社会事务中解脱出来, 势必会影响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透视九龙镇的经验做法, 我们可以看到,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可以引进物业公司管理, 其他各项工作同样可以探索这一途径。比如生态绿化网建设, 完全可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 邀请社会力量甚至是有投资意向的农民承包经营;再如生产生活资料、放心“农家店”网络体系建设, 只要运作得当, 政府只需给政策、不须出资金, 也完全可以很快发展起来。农村文教及卫生事业、劳动力培训等公共服务体系都可以探索市场经营模式。尤其是整个生产体系建设, 一定要走出依靠行政力量抓农业结构调整的误区, 大力发展协会组织, 以龙头企业带协会, 用新的组织形式和利益杠杆驱动农民自觉转变观念, 加快各项事业发展步伐。

(二) 工作要善于抓点, 新农村建设要把最容易做的事做好。

九龙镇环境综合整治不是件大事, 但却是一件很有成效的事。之所以干出了成效, 就是因为九龙镇立足自身实际, 从最容易干的事上找到了突破口。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是一个长期奋斗目标, 不可能全面铺开、一步实现。可以说, 每一项工作没有先后顺序的要求, 只有发展成效的差别。九龙镇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成效,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抓好了就是将新农村建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所以, 各级各部门推进新农村建设不要只把眼睛盯着大事、难事, 更要抓好小事、易事。当然, 对于农村发展规划以及生产发展体系建设等基础性、长久性工作必须从一开始就扎扎实实地抓好抓出成效。而对于其他各项工作, 则要因各地实情不一而定, 各镇要认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研究, 要从自己实际出发, 打优势牌, 打有把握的仗, 不管大事小事, 只要在你这个地方有基础、容易抓的事就一定要当作突破口抓起来。提倡“先易后难”不是说明我们不敢碰钉子, 而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 只有从最容易的事情下手, 从最有条件的村庄抓起, 才能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也只有通过一项项工作的突破才能带来全局的发展。

(三) 工作要善于聚力, 新农村建设要把各方力量动员起来。

篇9:蟠龙镇中心小学新教学楼

山区学校穷,留守儿童多、厌学现象多、后进生多。可古寨中心小学校长梁罗仟认为贫穷不能作为教学质量差的借口,思想上暂时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落后却又不愿意改变。为此,梁罗仟主动践行文化育人理念,深入实施学校特色教育工程,大胆尝试新思路,积极推进“136课堂”模式改革,大力实施葫芦丝特色教育,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促进教学质量快速提升,学校连续两年荣获 “和平县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课改新思路:“136模式”实现减负增效

学校在走出去学习新理念的同时,积极探索本校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136课堂教学模式”。为快速推进新的教学模式,制定了《136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完善制度落实措施,扎实开展有效教学活动。一是重视集备过程,确保导学案优质有效。学校组织每周一次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集体备课活动,大家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共同出主意想办法,把有关内容分析透研究深,集中了备课组集体的智慧,强化了合作意识,实行了资源共享,做到了优势互补。二是立足高效课堂,优化教学过程。教师们努力将自己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组织、引导、激励和评价,带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有的是平等对话和协商、友爱交流与合作,没有钳制和压抑、责骂与呵斥,应总是洋溢着动人的真情和富有创意的激情。三是以导学案为引领,指导有效自主学习。如在上课时,教师要以课前发下的导学案为抓手,组织本节课的教学,再经过学生的充分讨论和展示,最后完成导学案上的学习任务;下课时,教师要把本节课的达标测评收回,当成作业来批改。此外,要把下节课的导学案发下,并就主要学习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在完成导学案时,要求全部使用双色笔。蓝黑色笔,是学生课下第一次做导学案时使用;红色笔,为课堂上其他同学展示后或老师点拨后学生补充完成或纠错时使用。这种方法,便于老师进行教后反思,也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实行六环节课堂教学,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配任务、展练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环节。

在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中,老师欣慰地发现,艰辛的付出终有了回报,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堂教学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高了,各方面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主要如下:一是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克服了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畏难情绪,教师有机会对自己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探索、调整和改进,从而成为主动研究的主体。二是发展了学生的素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的积极性高,愿学也乐学,愿说也乐说。三是实现了由评教师为主变为评学生为主。目前,教师已能较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指导教学,由评教师的讲解精彩度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参与度为主;由评教学环节的完备性为主变为评教学结构的合理性为主;由评课堂的活跃度为主变为评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为主;由评师生的交流互动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交流展示为主;由评教师的板书设计为主变为评学生的作业、笔记等练习为主;由评教师的基本功为主变为评学生的基本素能为主。这样,学生上课负担、作业负担减轻了,厌学学生几乎消失,优秀生每年增幅在30%以上,低分率下降幅度全县最高,教育总体成效却得到较大的提升。

课外教育新思路:特色文化活动助建活力校园

该校确立“特色教育力促一生一特长”的办学思路,认真开展葫芦丝特色教育和书法教育活动。

葫芦丝教育让师生浸润在美妙的音乐中。学校主要打造学生演奏葫芦丝为特色的大课间活动,同时每学期举办一次葫芦丝音乐节。随着葫芦丝特色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激活了校园生活,激发了学生热情,提高了学生素质,让学生享受到了健康、幸福和快乐的校园生活。近两年,为推进器乐进课堂,学校将葫芦丝引入课堂教学。小小葫芦丝,轻柔细腻、圆润质朴,不仅奏响了天籁乐曲,更奏响了古寨镇中心小学校园精神。此外,其它兴趣小组如剪纸、舞蹈、朗诵、乒乓球、篮球等遍布各个年级班级,各兴趣小组活动也丰富多彩。

每每上级部门来学校调研,学校乐队的学子们齐聚操场,幕天席地,站如松,声若钟,手拿葫芦丝共同演奏着《月光下的凤尾竹》、《婚誓》、《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快乐的音符在指尖飞舞,动听的旋律响彻云霄,十分壮观,尤其是独具特色的“100人葫芦丝”演奏现场赢得热烈掌声。

小小的葫芦丝,外观美丽可爱,让学生们爱不释手。自从葫芦丝进入课堂,同学们更加有活力,更加自信,对学习更加有信心了。学习葫芦丝,不仅培养了学生做事专注、沉静、有毅力、有目标的好习惯,更提高了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在100人合奏排练中,多个声部同时进行,每个音符节奏起落都要做到和谐统一,所以训练过程也是学生们团队意识成长的过程。比起同龄的其他孩子,看似只多了一种演奏乐器的本领,其实在学习器乐的磨砺中,一些潜移默化的深层次意志和品质的教育,更让学生们受益无穷,享用一生,提升了学生们的心智成长。葫芦丝特色教育活动不仅展示了古寨镇中心小学的朝气蓬勃、青春活力,更展示了古寨镇中心小学的团结向上、积极乐观的精神,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一片新蓝天。

书法教育让师生感受民族文化的精粹。学校开展硬笔书法教育,天天一练,使得学生由衷认为:“一样的我,不一样的字(不一样的信心)”。学习书法过程中,表现作品博大精深、澹泊宁静、超凡脱俗的意境,修炼“诚”的心灵,铸成人的高尚品格。通过书法教育活动,书法的育人功能也得到了体现。一是中国书法的艺术地位激发儿童爱国情感;二是古代书家的高风亮节提高儿童人品修养;三是通过精选书写内容陶冶儿童思想情操;四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使学生在书法实践中产生审美体验,接受审美教育;五是观察力和记忆力及静思能力的培养。

德育新思路:红星拍卖会促爱行天下

“红星拍卖会”是学校自创的德育长效激励机制,实施两年来,效果显著,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家长的高度赞扬。

何谓“红星拍卖会”?它是以生活中的拍卖会为蓝本,把学生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诸多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管理,学校相应确立每个红星的分值(如勤学星、爱心星等),每个星目制定相关细则,学生能做到星目里每一条细则便可获得这个星。每两个星期评一次星,班主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然后学生们把一个学期来所获得的星累计起来,折算成分值,就可以在学期末学校举办的“红星拍卖会上”拍卖自己喜欢的物品送给自己该感恩的人,或送给老师、工友、同学、家长等,以具体行动促成爱行天下。物品由学校出钱购买,物品分为三大类:学习用品、体育用品、生活用品。

有了这样的德育机制,学生每天中的点滴进步,他们都会把这点滴进步累积起来。这样一来,他们每天在各个方面都进步一点点,一个学期乃至一个学年下来,他们的行为就规范了。现在学校300多位学生文明守纪的观念得到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识不断提高,尊师爱校的风气日渐浓厚,讲文明讲礼貌蔚然成风,文明和谐的古寨镇中心小学在德育之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已走在全县的前列。

篇10:蟠龙镇中心小学新教学楼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的精神,规范学校升降国旗制度,切实发挥升降国旗仪式的教育作用,使学生通过升降国旗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培养强烈的国家和民族意识,根据《国旗法》有关规定,结合校实际,特制定学校升降国旗制度如下:

一、升国旗仪式程序:

出场前准备:

1、7:45整理好仪容、规范佩戴好红领巾,(穿着夏装校服时应把衣服束起来)。2、7:50分整队出场

3、各班以快、静、齐的要求集队到操场,到场后马上整理队伍,正副班主任统一站于队伍后面,原则上所有教师在学生队伍后面,全体教师应站成一条直线队伍。

(一)周一升国旗仪式程序:

宣布升国旗仪式开始

1、出国旗:

(1)奏出旗曲,旗手在前,手持国旗,护旗在旗手两侧,按节奏由出旗点正步走向旗杆,全体师生整齐列队,立正站立,着装整洁。

(2)全体师生行注目礼(全体目光要随着国旗移动,目光不得离开国旗,直至整个升国旗仪式完毕)。

2、升国旗,奏国歌:

(1)在国歌伴奏下,旗手将国旗徐徐升起,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

(2)升旗时,凡在场的师生员工都应停止任何活动,面对国旗,自觉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敬队礼,待国旗升降完毕后,方可行动;(3)国歌伴奏带应音调准确、保证质量。

3、唱国歌:

唱国歌时,全体师生态度庄重,声音嘹亮。

4、国旗下教育:

(1)国旗下讲话:国旗下讲话可由校领导、教师及优秀队员代表班级代表等人物作简短而有教育意义的讲话。国旗下讲话要认真准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激励性,保证教育效果(要求详见国旗下讲话制度及学期分工安排方案)(2)听国旗下讲话时,全体师生要求“跨立”站好,以认真的态度聆听国旗下讲话,杜绝交头接耳、站姿要保持跨立姿势。(3)讲话结束后给予热烈的掌声。

5、周“红星班”评选颁奖及少先队大队部小结一周情况。

6、呼校训:诚善、勤勉、宏德、创美。呼校训时声音洪亮,态度认真。

7、宣布升旗仪式结束:各班整齐有序退场。

(二)重大节日、纪念日或重要集会升国旗程序:

宣布升国旗仪式开始

1、出国旗

2、升国旗,奏国歌

3、唱国歌

(以上程序要求同周一升国旗仪式)

4、宣布升旗仪式结束

程序要求同周一升国旗仪式

二、降旗仪式:

(一)降旗时师生员工都应面向国旗,自觉肃立,少先队员行队礼,待降国旗完毕时,方可自由行动。

(二)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

三、升(降)国旗要求:

(一)每周星期一早晨应举行升国旗仪式,寒暑假除外。

(二)重大节日、纪念日及重要集会应举行升国旗仪式。

(三)因特殊原因在室内举行升旗仪式同重大节日、纪念日或重要集会升国旗仪式要求相同,可不安排出旗。

(四)遇有恶劣天气可不举行升旗仪式。

(五)旗手、护旗要由各班推选代表轮流担任,并经过严格训练后方可执行升降旗任务。

(六)降国旗由旗手和护旗手担任,国旗降下后由旗手放到指定位置存放。

(七)按照本规定按时升(降)国旗,不得无故擅自取消升国旗仪式。

(八)国旗应定时由专人清洗,确保国旗整洁,如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

(九)建立升(降)旗日志制度,做好《国旗下讲话》的档案管理。

(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规定下半旗的日期应下半旗。下半旗时,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再降至旗顶与杆顶之间的距离为旗杆全长三分之一处。

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中心小学

篇11:蟠龙镇中心小学新教学楼

根据《寿光市教育系统反恐防暴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我校立即制定了反恐防暴预案,组建了反恐防暴领导机构,张文水校长担任组长,各级部主任及分管领导担任各应急小组组长,形成了全体教师参与的网格结构,要求全体教师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消除恐怖暴力不在我们身边,离我们遥远的意识,立即对可能成为恐怖源的可疑人员、可疑物品、可疑车辆,进行逐一检查过滤,彻底排除嫌疑;对重点目标、重点区域的防护做到万无一失。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把暴恐事件风险降到最低点。做到及时、果断正确处置各类突发恐怖事件和暴力伤害师生事件,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现将整改情况总结:

一、制定制度,严格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和工作责任。

严格落实干部带班、教师值班制度。教职工按“一岗双责”、“代理指挥”、“首遇责任”应急处置职责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快速反应,正确应对,果断处置,防止事态升级和蔓延扩大,坚决把事件控制减少到最小范围。

1.全体教师值班,领导干部轮流带班,并做好值班记录,值班表除值班人员人手一份外,还在学校办公室、警卫室张贴;领导干部和值班人员保证通讯24小时畅通,保证人员随时待命,保证随时出动应对处置各种突发情况。

2.加强门卫管理。对出入学校人员、车辆实行证件管理制度,非本单位人员实行实名签名制,在回执上签名反馈,严禁非公务外来车辆随意进入学校,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发现情况及时上报当地公安部门。

3、加强学校内部执勤巡逻,强化安保队伍建设.对学校内部的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设施实行每日定时巡查登记,巡查人员签名。发现可疑物品应立即报告,并查明来源和危害,及时采取措施排除影响。配齐专兼职安全保卫人员和校园专职保安,专职保安年龄都在55岁以下,并建立了政审、培训、体检等档案。加强了对保安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对抗暴恐分子的能力。器械完好无损、使用正常,保安人员上岗执勤时统一着保安制服,持警用器械,全天24小时2人在岗在位。安保器械配备齐全。

二、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突出防范。

1.加强学生上下学时段的管理。上放学时段都安排学校领导、值班教师、校园保安共同值班,加强了对校园周边的巡视,维护上下学秩序,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解决。

2.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建立校车反恐防暴安全预防机制。严格校车“五定”、“五有”管理,严把驾驶员资质关,配备随车照管人员,校车驾驶员、随车照管人员、学校值班人员在学生上下车前及时关注、巡视周边状况,并做好学生上下车的交接工作。

3、加强各类危险物品管控和重点人员排查管控。重点加强对实验室易燃、易爆、剧毒及其他危险物品的监管检查和出入库、领用管理。健全丢失报告制度,通过技防、物防、人防等多种手段防止危险品丢失被盗。加强对危险品使用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应急处置方面的培训与演练。加强了与公安等部门的配合,全面排查和掌握本单位及周边地区的有精神病史人员、缠访闹访人员等重点人员情况,建立相关人员数据库,加强动态管控。加强重大活动和重要敏感时段反恐防暴工作。

4、学校安装了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对整个校园无缝隙全覆盖监控,并与市教育局监控平台、当地公安部门联网。学校监控系统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值班监看人员,24小时不间断工作。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应对突发暴力事件能力。

篇12:蟠龙镇中心小学新教学楼

我校一直重视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实行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现根据区教体局勤办《关于落实市食安办紧急通知》的文件精神,我校组织专班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自查,具体情况如下:

1、健全组织,细化分工,针对薄弱点有的放矢地整改。多年来,学校一直把传染病防控、学生饮食卫生和校园环境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学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食堂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的管理一直是我校食堂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加强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管理才能从源头切断传染性疾病对学生的侵害。十月十三号我校食堂从业人员全部接受了区卫生监督局的身体健康检查,并通过餐饮服务许可情况的年审(证件待办)。

2、加强制度建设与管理是我校抓好学生食堂工作的重要保证,为了确保食堂食品安全和日常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我校先后制定了《食堂工作人员管理制度》、《餐具洗刷消毒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制度是规范,落实是关键,我校高度重视制度落实的过程管理,抓好每一个细节,避免各种可能造成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的因素发生。

3、在进行食品和原材料采购过程中,严格执行食品采购管理制度,基本做到大宗食品采购定点,并鉴定供货安全协议,确保食品进货渠道安全;坚持执行对蔬菜以外的食品采购管理制度,确保学生食品安全。

4、加强食堂内部管理,确保食堂食品安全做到万无一失。

首先抓好从业人员管理,除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外,我校经常对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坚持每日上班前对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筛查:上班期间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勤洗手及剪指甲,不穿拖鞋,不准工作人员在食堂内吸烟、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如发现传染性、化脓性疾病的人员坚持停岗治疗,确保学生身体健康。

其次,学校分管食堂领导,坚持一日三餐对食堂加工的饭菜质量进行监督抽查,并对剩钣、剩菜处理情况做好处理登记,不能继续食用的坚决倒掉,以免酿成后患。

再次,加强了对学生食堂的资金投入,为了改善食堂环境,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学生食堂硬件条件。购置了不锈钢餐具、厨具、消毒柜,防食物变质的冰柜。每顿对所有餐具及厨具进行消毒后保洁。

5、加强宣传教育,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

有效地对全校师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保证食品安全教育取得实效。通过有力的宣传教育工作,全校师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了解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食品安全常识。

通过自查,我们认为我校的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处在正常、有序、健康运行的轨道上,基本符合上级领导和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但我校食堂在食品采购管理和台帐建设工作上有待加强,食堂餐具的保洁消毒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餐具消毒过程管理需要进一步提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毫不松懈地把我校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继续推向新的更高的层次。创造一个学生满意,家长放心,同行佩服,领导认可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黄龙镇中心小学

校长:

篇13:蟠龙镇中心小学新教学楼

(一)日本中小学的现状和问题

日本的义务教育阶段包括6 年小学和3 年初中。日本的义务教育普及率很高,几乎达到100%。2006 年修改后的《教育基本法》第5 条第2 项规定,“作为义务教育实施的普通教育旨在发展每个个体的潜力,传授其自立于社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其成为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所必需的基本资质”。在此基础上,2007 年修改后的《学校教育法》进一步对小学和初中的教育目标作出如下规定,“小学应参照儿童身心发育阶段,教授义务教育中最基础的东西”(同法第29 条),“初中应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参照儿童身心发育阶段实施义务教育”(同法第45 条)。日本小学及初中的具体教学科目、课时数、学习内容和各年级的学习目标等有关课程的事项,均在文部科学省制定的小学及初中课程大纲《学习指导要领》中有明确要求。

日本的小学总体上实行包班制,即一个教师(班主任)承担整个班级的科目教学和生活指导工作,仅有个别学科由专门的学科教师负责。这有利于教师多方面地了解每个学生,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以及实施跨学科的综合性教学,而不受学科领域的限制。但在另一方面,小学教师的工作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学科教学的专业性也不易保证。此外,仅由一名教师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学生群体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教师与学生的信赖友好关系出现问题,很可能导致“班级崩溃”(即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说话、走动,不听甚至反抗教师的指示等,以致正常教学无法进行的状况)。[1]与小学不同,日本初中实行的是科任制,即各科由不同的教师分别担任。科任制提供更具专业性的教学指导,然而,科任制下的初中教师是按照学科来分工而不是按照年级来组织的,这一结构性问题使得不同领域的教师间“各自为政”,缺乏横向交流。

在教学指导与评价方面,日本小学的教学速度缓慢但重视细节,多以体验学习和单元小测试为主,强调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态度;而初中的教学速度有所加快,多以听课学习和定期考试为主,强调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另外,儿童在初中阶段容易出现青春期的烦恼和问题,这也使得教师对于初中生的管理和指导更为严格。

日本的小学和初中虽然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义务教育阶段,但它们之间实际存在着学力观、教学观以及教育观上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但会加重儿童在学业上的困难,还会破坏儿童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连续性。小学阶段的儿童在身心方面还未发育成熟,进入初中后面对新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乃至新的学校文化、学校氛围,容易产生不适感和精神压力。因而,校园欺凌、抵触上学(日称“不登校”)等问题往往会在初中第一年急剧增加。在此背景下,打破学校教育体制的禁锢,推进小学和初中之间的合作以及一贯制教育的实施显得十分必要。

(二)日本中小学传统学制面临的挑战

日本现行的单轨型“6-3-3-4”学制(即小学6年、初中3 年、高中3 年、大学4 年)建立于1947年,并在《学校教育法》中有明确规定。关于实施“6-3-3-4”学制的原因,日本政府在该法案中是这样解释的:“一是为了确保每位国民接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二是为了彻底普及普通教育以建设文化大国;三是为了实施与人的身心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教育。”作为国家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衔接和关系,反映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基本教育方针、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2]在日本经济稳定增长下的20 世纪70 年代,中央教育审议会数次在《综合扩充和整顿今后学校教育的基本对策》等报告中,建议设置“初高一贯制”学校以保障中等教育的连贯性。但日本政府却迟迟未下决心,这是因为“初高一贯制”并不是将学制进行彻底变革,而是在原有学制的基础上将另外一部分初中和高中合并起来,促使学校体系多元化,由此可能进一步激化早已严峻的考试竞争问题。[3]1997 年6 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报告《面向21 世纪的我国教育》,再次提出构建“初高一贯制”的建议来开展连续性的教育指导,为学生营造轻松安定的学习环境,为学校和家长提供更多选择。基于此,日本于翌年修改《学校教育法》,建立了包含6 年制中等教育学校在内的“初高一贯制”学校教育制度。

近年来,日本的少子化、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社会逐渐失去活力,面临着生产力不足、生产规模减小、社会保障费增大等危机状况。据推算,2060 年日本的人口约为9 千万,较之2010 年减少近3 成,且其中4 成左右为65 岁以上的年迈老人。[4]对于自然资源匮乏的日本而言,人才储备成为增进社会活力的关键。换言之,尽可能地挖掘每一个人的潜力、不断提高人才的质量是谋求国家长治久安,也是让每位国民拥有充实人生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与现行学制建立之初相比,当下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大约提前了两年,自我肯定感较低。同时,学习内容的难度不断加大,且“小一问题”(即一年级班级由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不配合等原因,而无法维系正常教育教学的现象)和“初一不适”(即学生在刚升入初中后由于不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出现抵触上学等行为)等情况也频频发生。

迄今为止的70 年间,日本一直实施“6-3-3-4”的学制。然而在当下,社会形势与儿童状况都已发生巨大变化,这对传统学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日本“初小一贯制”教育的提出与实践

(一)“初小一贯制”教育的提出

结合日本教育的现状及世界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2005 年10 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了题为《创造新时代的义务教育》的咨询报告,提出深化义务教育改革的战略构想。其中言及“设置9 年制义务教育学校的可能性”,但却仅是停留在“由各地方自行判断、灵活实施”的层面。

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在第二次就任首相后,将“教育再生”和“经济再生”作为两项最重要的国策。所谓“教育再生”即是构筑与时代相适应的新教育体制,“它是引导每一个人走向优质人生的道路,是维持社会发展和经济成长的基础”。[5]2013 年1 月15 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成立“教育再生实行会议”这一常设的官方咨询机构,来推进教育改革。在当月召开的第183 次国会上,安倍发表了“实施学制改革,促进教育再生”的意见。同年6 月,内阁制定的《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指出,“不仅要推进各学校和学习阶段间的顺畅衔接与合作,还要围绕‘6-3-3-4’学制作出重审和探讨,以此来构建适应儿童身心发育特征的弹性化教育体制”。在此背景下,教育再生实行会议于2014 年7 月向安倍提出学制改革建议,其中之一即是创建“初小一贯制”教育制度。

在日本现行的学制下,文部科学省指定的“研究开发学校”和“教育课程特例校”可以不依照《学习指导要领》的规定来实施“初小一贯制”教育。前者创设于1976 年,这类学校自主制定学校课程并通过实践来开发新的课程和新的教学方法;后者创设于2008 年,这类学校参照所在地区的特色、优势和实际情况,制定和推进特色化的学校课程以实施更为充分有效的教育。截至2013 年5 月1日,这两类学校共有960 所。

此外,还有一些学校虽然不属于“特例校”,但经地方自治体的主导,它们在国家课程大纲容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统一教育目标和学校课程、运营体制和教学体制来实施“初小一贯制”教育。

为了基于实证来对“初小一贯制”教育的制度化及其推进对策还有初小协作的强化方针作出探讨,文部科学省在2014 年5 月实施了“‘初小一贯制’教育实际状况调查”。在调查中,“初小协作教育”被定义为“通过信息交换和实际交流来实现初小顺畅衔接的教育的总称”;而“初小一贯制教育”是“初小协作教育”的一种,它是“小学和初中共享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和实施贯穿于9 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系统化学校课程的教育”。该调查的结果显示,日本全国共有211 个市区町村(相当于总体的12%)实施了“初小一贯制”教育,包括2,284所小学和1,140 所初中。此外,有166 个市区町村计划实施“初小一贯制”教育,另有450 个市区町村对此表示关切。可见,实行“初小一贯制”教育的日本学校在今后会越来越多。

然而,即使是在标榜“初小一贯制”教育的学校当中,真正“构建了9 年间的总教育目标”、“按学科制定了9 年间的系统化、一体化学校课程”的却不到总体的1/4;“共同分析学力测验结果”的占5 成,“共同实施学校评价”的占3 成,“共同建立9年间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仅1 成左右。可以说,多数学校实际开展的是“初小协作教育”而非“初小一贯制教育”。

在学段划分方面,72%的学校仍旧采用“6-3”制,26%的学校改用“4-3-2”制,选用其他划分方式的学校不到1%。尽管建立了“初小一贯制”教育制度,但学校对于初小阶段的划分并没有多样化。在教育成果方面,将近9 成的学校都对“初小一贯制”教育的效果予以肯定。具体而言,这些成果包括:“各种学力测验的结果有所提高”(40%)、“‘初一不适’问题得到缓解”(90%)、“小学及初中教师间的认识增强”(90%)等。[6]

(二)日本东京都品川区的改革实践

日本东京都品川区自2006 年起,率先在区内所有公立小学和初中实行“4-3-2”学段划分的一贯制教育,以确保义务教育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该区根据儿童的身心发育特征将1~4 年级作为基础夯实阶段;5~7 年级作为能力发展阶段;8、9 年级作为自主性培养阶段来制订教学计划和学校课程,并从小学5 年级起实行科任制,促进小学与初中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强化小学和初中间的衔接。

(如图1 所示)结合现行《学习指导要领》的要求,品川区制定出渐进性的课程体系。例如,1~4 年级的数学学习主要是以“数的运算”、“量的测定”等有关数量关系的学习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5~6 年级的数学课在巩固已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开始学习“负数运算”和“文字叙述”等进一步的内容。另一方面,为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判断、决策和应对能力,品川区尽可能地在课堂中采用课题解决型的教学模式。也正因为如此,该区学校1~4 和7~9 各个年级的年间总课时数均比国家课程大纲的规定多出35 个课时,5~6两个年级更是各自多出70 个课时。其中,为了夯实学生的“读写算”基础,3、4 年级的国语和数学的总课时数分别增加了50~55 个课时。

在实施“初小一贯制”教育之初,品川区创设了整合道德教育、综合学习时间和特别活动的“市民课”。市民课的教育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认识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培养学生履行社会责任所必需的素养和能力。具体而言,1~2 年级的市民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生活习惯和规范意识;3~4 年级和5~7 年级的市民课分别培养学生的生活态度和行动能力;8~9 年级的市民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市民意识和人生观。在总体上,通过9 年间的系统化学习让学生具备基本的素养和能力,拥有丰富的人格与品质。这一课程采用发现、体验、回顾、评价与改善的5步教学模式,追求阶段性的提高。

此外,品川区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实施英语教学。基于儿童的身心发育特征和“4-3-2”的学段划分,该区将“亲近英语”、“掌握英语”、“活用英语”分别作为1~4 年级、5~7 年级、8~9 年级英语教育的重点,开展循序渐进的英语教育。9 年间的英语学习以“听”、“说”为中心,强调学生对于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此,品川区除了充实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师的合作教学体制之外,还增加了外教教学的时间,制作了独自的英语教材和其他辅助资料。[7]经调查发现,品川区在实施“初小一贯制”教育以后,学生的学力状况、出席状况乃至态度礼节都得到明显改善。[8]

三、“初小一贯制”教育的制度化及问题

(一)“初小一贯制”教育的制度化

2014 年7 月,教育再生实行会议向日本首相安倍提出了有关学制改革的意见,重点谈及学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建议,包括幼儿教育的无偿化(延长义务教育阶段);“初小一贯制”教育的制度化;设立以实践型职业教育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机构;创建新学制下的教师资格制度等。考虑到当下儿童的身心状况和“初一不适”问题等,“初小一贯制”教育的制度化,被认为是亟需作出具体探讨并尽早实施的对策。经过多番意见征询和探讨,2014年12 月22 日,中教审发表了有关“初小一贯制”教育制度化的报告,建议创设“初小一贯制教育学校(暂称)”和“初小一贯型小学·初中(暂称)”,并通过修改《学校教育法》将其确立为与现行小学、初中不同的学校种类。“初小一贯制教育学校”和“初小一贯型小学·初中”同样由市町村教育委员会负责设立,且均属于市区町村教育委员会指定学生就读的学校。市区町村教育委员会可根据需要创设“初小一贯制教育学校”和“初小一贯型小学·初中”,灵活实施“初小一贯制”教育。

在学习年限和学校课程方面,“初小一贯制教育学校”和“初小一贯型小学·初中”都是9 年,都必须设定9 年间的教育目标,制定9 年的一体化课程。同时还要基于现行小学及初中的《学习指导要领》创设实施一贯制教育所需的特殊课程。但在管理和教学组织方面,两者存在明显不同。“初小一贯制教育学校”仅有一名校长和一个教师团队,且原则上教师必须兼备小学和初中的教学资格。然而,据统计,日本小学教师中具备初中教学资格的约占60%,初中教师中具备小学教学资格的约有30%,且地方间还存在差异。考虑到这一现状,作为新制度建立过程中的“过渡措施”,当下拥有任何一方教学资格的教师暂时可以教授相应的课程。“初小一贯型小学·初中”则是小学部和初中部都有各自的校长和教师团队。因而,为了保证一贯制教育的连续性,小学部和初中部必须共同成立学校运营协议会,安排人员负责在小学部和初中部之间的统筹协调工作等。另外,不论是“初小一贯制教育学校”还是“初小一贯型小学·初中”,都可以共享同一个或者拥有相对独立的场地和设施。

(二)制度化带来的问题

随着“初小一贯制”教育的制度化,有关硬件设施、学生、教师、时间、预算、人事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也接踵而至。为此,有的意见对“初小一贯制”学校制度的创设表示了反对和担忧。

首先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日本的中央政府并没有要求全国所有学校都实行“初小一贯制”教育,而是将选择权和设立权交给地方自治体。然而,如果仅是一部分学校成为“初小一贯制”学校,那么对于不属于一贯制学校学区范围内的儿童及其监护人来说是不公平的。[9]这与义务教育确保教育机会和教育水平均等的理念相悖。并且,由于一贯制学校和已有的小学、初中是并存的状态,所以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人气很可能会集中于特定的学校。这样一来,即使是在同一地区,学校间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地方自治体在设立“初小一贯制”学校时,有责任向地区住民和学生监护人进行相关说明。

其次是教育内容的问题。受国际化的影响,近年来日本越发重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社会对于提早实施英语教育的呼声也很高。为此,日本计划在下一次《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中将现在小学5、6 年级的非正式学科“外语活动”提早至3 年级开始实施,同时从5 年级开始将英语作为正式学科进行教学。许多开展“初小一贯制”教育的学校已从早期起实施英语教育,及时响应了学生监护人的需求,这是一贯制教育受到青睐的原因之一。[10]不单是英语教育,在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方面,一贯制学校也常常出现提早化的倾向。至于学生是否能够真正“消化”这些内容却是避而不谈。

再次,“初小一贯制”教育的制度化无疑会给学校师生带来各种影响。例如,一贯制学校采纳的是独自开发的9 年制课程体系,学生在转入普通小学或初中后,可能会出现“学习跟不上”、“知识接不上”等情况而感到迷茫无措。此外,一贯制学校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固化,反而更容易激化校园欺凌等现象。[11]这些都是地方自治体和学校管理者必须考虑和应对的问题。另一方面,小学和初中一贯制化以后,会产生一些重复的行政岗位,同时也需要新增负责统筹与协调的岗位。因而如何达到相对最优的人员配置成为不可避免的课题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展“初小一贯制”教育,现阶段日本还要促进教师获取小学以及初中教学资格。根据2002 年修订的《教育职员资格法》规定,工作年数达到3 年以上,完成认定讲习并修得足够学分的小学教师可获得初中二级教学资格,初中教师可获得小学二级教学资格。为了鼓励教师考取相应教学资格,前者的必要学分从22 分降至14 分,后者从24 分降至12 分。然而,仅靠简单地降低要求,极有可能招致制度的形骸化,因而还必须考虑其他对策。

篇14:蟠龙镇中心小学新教学楼

关键词:会计教学 课改 学生 中心

笔者从事会计专业教学多年,一直对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困惑。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不难看出,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是十分明显的,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这与现代社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因此改变传统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模式势在必行。

2015年9月至12月,笔者有幸参加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中英合作项目)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培训班邀请了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的卡梅尔教授作为主讲,卡梅尔教授分享了她在英国从教十余年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使笔者收获颇丰。笔者就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借鉴英国教学理念,结合自己在会计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如下。

一、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精彩的课堂细节

英国教师在课堂上课的第一时间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感受,会照顾学生的需求,当卡梅尔教授看到她的学生上课吹空调有点冷的时候,她会第一时间微笑地把她自己的围巾脱下围在那位学生身上,让学生顿时觉得很温暖。这就是英国教师教会笔者的:多留意教学细节,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精彩的课堂细节。教师应多关注课堂细节,关注课堂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精确化、智慧化。只有多关注课堂细节,特别是捕捉学生在课堂上有价值的细节,才能使会计课堂教学焕发出更大的生命力,才能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在给学生上会计专业课时,笔者会随时留意学生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每个动作。时常留意学生有无开小差、有无与旁边的同学讲话,当课堂上出现学生吵闹、不安静的动作时,笔者会轻轻地举起右手,它代表的是安静之手(笔者在开学上第一节课时已告知学生),顿时课堂上会变得鸦雀无声,便于教师开展下一环节的教学。

二、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上会计专业课时,笔者会根据学生个人意愿,由学生自由分组。学生先自学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然后分组对课本上的知识点提出问题。笔者要求每个组的组员把这些问题用白纸写出来,张贴在教室后面的问题墙上,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每解决一个问题,就要求学生自己划去问题墙上属于他们小组的提问,并给予他们组一个奖励。一个学期下来,每组学生的收获都很大,自学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他们变得爱学、会学了。

一个高效的会计专业教学课改活动,必须包括良好的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学生的积极配合与参与、教学时间的合理掌控、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有效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及互评)、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学生独立性的培养及创造性思维的激发、教学场地与环境的配套、明确的奖惩机制。良好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不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设计要合理,还包括学生活动时间的分配要合理;当然会计教学场地必须要与环境配套,如果不配套,势必会影响到会计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另外还要考虑中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问题,课堂上学生参与度高,对教师开展会计专业教学活动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何有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呢?笔者借鉴英国教师的做法,多采用激励评价和鼓励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好“激发者”的角色,巧妙地运用多种激励性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注重激励性评价并不是一味追求肯定,放弃对学生应有的要求,给予不合时宜的评价,或者是避免否定性评价;而是要讲究语言艺术,寓“导”于“褒”中。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声音不够大声,笔者会轻轻地说:“你的声音很好听,如果能够大声响亮一点会更好!”在学生回答问题且答对时,笔者会适当送给学生一些小礼物作为鼓励。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指导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师生之间人际互动的情感表达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实激人,达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笔者上课采用的是明确的小组奖惩机制,分别有预习、课堂练习、课堂提问、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小组评价六项内容考核,每节课表现好的组加3分、一般加2、打底加1分,其他一次减1分或加1分,一周结算一次分数(可以画张表张贴在后黑板予以公示)。对一周分数最高的小组适当奖励,对分数最低的小组适当惩罚。组长重点罚,因为他是领头人。

三、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教学上主动表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参与角色扮演、设计、研究和动手操作。这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并相应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笔者在教学中会根据会计专业学科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技术,将会计教学的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如抽象的会计专业概念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模拟等,使枯燥的会计专业课堂充满活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如在给学生上出纳岗位分岗实训课时,讲到支票环节,笔者会要求学生自编一个情景剧,通过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深刻理解出纳岗位的工作职责与范围。在每一节课结束做课程小结时,笔者会要求学生以“滚雪球”游戏的方式,每组写上对该节课的课程反馈、对该组组员上该节课的学习评价(即我学会了什么、我明白了什么)及对教师的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会计专业教学,不仅在教学设计上要考虑到每个学生,要奖惩分明,分组要科学、合理,分组后教师要进行课堂掌控,多用肢体语言(如一个微笑的眼神、一个手势、一个静静地等候)来掌控课堂;另外还要考虑学生给予教师的反馈意见,如了解学生在该节课上知道了哪些学习内容,是否掌握了该节课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在该节课上学生的错误所在以及学生什么时候会有这种错误的想法,为什么学生没有参与到这个教学环节中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一节成功的会计课教学,离不开课前大量教学工作的准备。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在课前准备大量的教具,还要充分考虑到哪些会计课教学环节需要角色扮演,哪些环节需要现场演示教学等等。

“知识很重要,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所以笔者认为作为一名会计专业课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指导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一改传统教学模式,把被动教学变为主动教学,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特别是在班级人数较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情况下,应科学合理地开展分组教学。

总之,一节成功的会计课教学离不开教师课前精心的准备,离不开学生的快乐学习,以及在快乐中掌握所学习的会计专业知识,这是会计专业课教师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大均,王映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2009年度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名单下一篇:潍坊二模作文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