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单位犯罪的立法依据

2022-09-10

一、单位犯罪的概念

概念是了解一个事物本质的基础, 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概念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 只是对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我国现行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 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这只是对单位犯罪范围的规定而不是对单位犯罪概念的界定。笔者认为之所以法律不对概念进行界定是因为做出这样的规定是为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法律的滞后做探索。如果现在就对单位犯罪进行明确的定义并不一定会对经济发展起有利的效果, 其次是因为现在是一个高速的经济发展时代谁也无法准确预测到未来单位犯罪会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 同时这也更体现出法律自身的滞后性。笔者更倾向于我国著名法学家何秉松在《单位 (法人) 犯罪的概念及其理论根据———兼评刑事连带责任论》提出的“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单位成员在单位 (犯罪) 的意志支配下, 以单位的名义和为了单位的利益, 故意或过失实施的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受惩罚的行为。” (1)

二、我国单位犯罪的发展渊源

改革开放以后在我国社会中出现了新的一种犯罪现象, 这种犯罪现象是以单位的形式进行危害社会利益的犯罪行为。但是关于单位能否成为犯罪主体的问题, 曾经在刑法学界引发了一场深入的争论。随着附属刑法和单行刑法都确认了单位犯罪, 上述争论暂时告一个段落。我国198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47条第4款中首次对单位犯罪做出了规定。1988年又颁布了《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及《关于惩治走私罪的补充规定》, 这标志着我国第一次在专门刑事法律里承认了单位犯罪。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在1997年刑法典修订之前我国已经制定并颁布了10余部单行刑法和2部非刑事法律共有涉及单位犯罪的条纹60余种。1997年刑法典修订后以总则与分则的形式来进一步规定单位犯罪的有关问题。从以上的立法形式可以看出, 我国也在不断的对单位立法进行规范, 并逐步建立起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单位犯罪法律体系。

三、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根据

下面笔者就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上述对单位犯罪概念和渊源的介绍, 对单位犯罪的立法根据进行一个概括的试探性总结。

(一) 宪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它是我国根本制度的概括性规定, 它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宪法又是各部门法的基础, 各部门法的制定都应以宪法为基础都不应该与宪法相冲突。然而单位犯罪的结果是有可能侵犯到法人、自然人、社会的基本权益。为了保障这些权益我国宪法第15条规定: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第12条规定: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以上的条文分别从社会经济制度、公共集体财产、私人财产的方面给予明确保护。单位犯罪作为刑法领域重要的法律概念它更保护着以财产、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合法权益。

(二) 刑法

上文已经提到单位犯罪是刑法领域的重要概念, 笔者认为单位犯罪的产生与发展对刑法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单位犯罪的产生突破了刑法只对自然人的行为进行规制, 然而单位犯罪的产生丰富了刑法的适用主体, 对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都进行了合法的规制。单位犯罪又与刑法之间存在哪些的立法关系呢?笔者认为刑法的作用是维护人权、维护公私财产、维护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为主线的规范, 然而单位犯罪的侵害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社会的经济制度等等。如果单位犯罪侵犯了以上列举的合法权益, 但是我国的刑事立法并没有对其进行保护, 这更说明了单位犯罪是应刑法原则的需要以及刑法整体结构的完善而产生并发展的。

(三) 依法治国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识的体现, 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为基础的政权组织形式, 然而我党在治理国家时一直秉承着依法治国的重要理念。依法治国的重要理念将指导着我国的立法、司法、执法的每一个环节。在这里我想谈的是立法, 因为立法是司法、执法的前提,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立法的法律去依法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然而依法治国又与单位犯罪具有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在具有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中其依法治国的重要理念是我国每部法律立法核心依据更是单位犯罪的立法依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单位作为主体构成犯罪的案件也层出不穷, 在我国单位犯罪已经写入刑法中, 但在司法理论界对单位犯罪的认识还不够重视。本文试图从单位犯罪的概念、渊源的介绍去探析单位犯罪的立法依据。

关键词:单位犯罪,立法依据,依法治国

参考文献

[1] 何秉松.单位 (法人) 犯罪的概念及其理论根据——兼评刑事连带责任论[J].法学研究, 1998 (02) .

[2] 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3] 何秉松.法人犯罪与刑事责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1.

[4] 陈兴良.刑法适用总论 (上卷) [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

[5] 王良顺.单位犯罪的理论地位探析[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7, 6, 9 (3) .

上一篇:信息技术教学发展与展望下一篇: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