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型智库建设“地方版”

2022-09-11

2016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深化之年, 上海委、市政府结合上海实际, 出台《关于加强上海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 着力在智库建设“建”、“管”、“用”、“评”等环节上下功夫, 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为全国新型智库建设探索出“地方版”道路。

创新体制机制平等开放建智库

为党和国家建言献策、建功立业, 是每一位专家学者的追求和抱负, 也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英雄不问出处, 皆有为国家建言献策的义务, 各级党政机关皆有广采民意义务, 这《实施意见》主要思路和上海新型智库建设的主要路径。

在工作人员数量、办公用房面积、设备条件等“硬件”指标方面不设门槛、不定标准、不作具体要求, 强调新型智库建设“不唯身份, 不问出处”, 转变过去“挂牌子、定身份”传统科研管理方式, 对全市各类新型智库建设持开放态度, 各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一视同仁。以项目制”为抓手, 引导新型智库从业人员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智慧面前人人平等, 项目面前人人平等, 建言面前人人平等。

发挥上海特色管理定位国际化

国际化程度高、对外交流广是上海新型智库最大的优点和特色。上海新型智库既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也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 更具有国际化的研究视野和全球影响力。《实施意见》提出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通过管理方式创新, 引导上海新型智库向成国际化水平和开放度最高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目标迈进。

“供需两侧”同时发力良性互动用智库

《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度, 不断提高专业素质、科学决策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上海新型智库建设通过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改革, 在“供需两侧”同时发力, 促供需对接, 实现良性互动。一方面, 专业化是新型智库的核心竞争力, 新型智库须围绕重大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 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方向、大趋势, 开展前瞻性、针对性研究, 提出系统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增强决策咨询服务能力。

各级党政部门要把重视智库、善用智库、支持智库等纳入工作全局, 使之成为一种意识、一种制度和一种习惯。凡属智库提供的咨询报告、政策方案、规划设计、调研数据等, 均可纳入采购范围和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党政部门按照档案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 保障智库合法合规获取、使用公共信息和数据;建立党政部门对智库咨询意见的回应机制, 鼓励各级党政部门及时反馈智库研究成果的采纳情况;促进党政部门决策与智库建议之间的良性互动, 不仅评选优秀智库机构、智库专家、智库成果, 还要对善于使用和采纳智库成果、建议的党政部门进行评选。

建立中国标准客观公正评智库

评价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须从中国实际出发, 我国决策咨询体系中有别于西方国家鲜明的特征有两点。一是党和政府内设、下属各类研究中心、研究室、研究院。有些是政府机构, 有些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有些是差额拨款单位, 日常工作实际上是带有智库平台性质, 吸纳、整合各方面的信息, 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如何定义、评价这类机构的工作,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二是发达、完整的媒体系统。

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媒体机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出对策、报内参。这不仅是中国媒体人责任心、使命感的自觉体现和担当, 更是一个体现鲜明中国特色的智库工作现象。这是西方媒体、西方智库、西方话语中所不具备的。忽略掉以上两点, 片面地说中国智库不如西方智库, 说明缺乏严谨科学的评价态度, 研究视角出现偏差。

最后, 要拓宽评价视野。评价新型智库不能仅局限于为党和政府服务、为治国理政服务, 还要看其在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经济转型等方面的影响和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五位一体”总布局中还涉及更广泛的建设主体、参与主体, 如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 这些都是新型智库的服务对象。

此外, 在资讯发达的当今社会, 发出一个声音、一次倡议, 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 影响了一群人, 带动了一片人, 更提供了新的尺度, 塑造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这也是智库贡献智慧和力量的一种体现。

上一篇:对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探讨下一篇:氨法脱硫技术运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