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2023-03-21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乡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乡村旅游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2013—2014学年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调研报告(论文)

题目:乡村旅游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会计学 指导教师:

2014 年 3 月 6 日

乡村旅游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以陕西省柞水县为例调研报告 摘要

随着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我国乡村旅游也出现了蓬勃的发展之势,尤其在近年来中西部地区以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乡村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乡村旅游在积极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说明了乡村旅游发展不成熟。在此,我将结合陕西省柞水县乡村旅游发展,阐述乡村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便更好地推动柞水县乡村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柞水县问题措施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sinc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ural tourism also appear in our country rapid development momentum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 series of impact on the rural economy, social culture, environment etc.. Rural tourism in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has also exposed some of the problems gradually, th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not mature. Here, I will combine th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Zhashui County of Shaanxi Province, expounds the positive effects brought about by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the problems and solving measures,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Zhashui county.

Key Word:Rural tourism Zhashui County

The problem Measure

目录

摘要 ....................................................................................................... 3 1.导论 .................................................................................................... 6

1.1研究背景 ................................................................................. 6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 6 1.3研究内容 ................................................................................. 7 2.陕西省柞水县 .................................................................................... 8

2.1陕西省柞水概况 ...................................................................... 8

2.1.1资源状况 ....................................................................... 8 2.1.2主导产业 ....................................................................... 8 2.1.3旅游发展状况 ............................................................... 9 2.2发展乡村旅游的必然性 .......................................................... 9 2.3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 10 2.4解决的措施 ............................................................................ 12 3.总论 .................................................................................................. 13 参考文献 ............................................................................................. 13

1.导论

1.1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农村基础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前进道路上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随之伴随的是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对田园式乡村生活的渴望。这对农村来说便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农村利用城市人们的心理,发展乡村旅游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乡村旅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并创新性的提出旅游产业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概念。[1]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旅游主题是“中国乡村游”,在全国大范围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07年国家旅游局又将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柞水自西康铁路和西柞高速的相继开通以来,进入了“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利用生态和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近年来,柞水县更是大力发展以“走古道、逛古镇、访农家、赏渔鼓”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游,使该县的旅游形式更加多样化,也更具吸引力。仅2013年前8个月,乡村游带动农民就业1.4万人,促进地方农民增收1.8亿。[2]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转变农村经济发展结构。农村经济发展由第一产业带动向第三产业发展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解决好农业、

农村、农民问题。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农业与旅游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势互补,旅游业的发展促使农业的振兴。

(2)为农村经济找到了新的增长点,提高农民收入与生产积极性。可以使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增加价值,同时,增加农副产品价值。利用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形成一个具有田园之乐的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园区。既使农村进行正常的农业生产的同时,扩大农业生产范围,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吸引当地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发展,增多劳动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为城市人群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在人们注重物质文明增长的同时,注重精神文明的发展。改变人们的旅游观念,减少城市旅游地区的压力,对交通也带来缓解。在偶尔的短暂假期中也能为都市人们告别城市的喧扰,回归大自然,带来一份宁静,洗涤心灵。

(4)促进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距。乡村旅游将城市的先进文明带进农村,以农村文化为主,挖掘农村文化的个性,形成新的文明乡风。有利于资源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更全面、均衡、科学的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3]

1.3研究内容

(1)以陕西省柞水为例的乡村旅游兴起的原因及其条件 (2)以陕西省柞水为例的乡村旅游发展可能存在的阻碍以及措施 (3)以陕西省柞水为例的乡村经济在的问题解决后是否具有普遍性,以在各地结合本地特殊情况进行推广发展

2.陕西省柞水县

为了更好地研究乡村旅游发展各方面,本人于13年寒假利用查找资料与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陕西省柞水县的旅游业状况进行了解。

2.1陕西省柞水概况

2.1.1资源状况

国家确定的贫困县之一,属“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山林地面积多,农耕地面积少,由于土地分布零散,一些土地质量欠佳,自然灾害频繁,致使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柞水地跨温带与亚热带,气候与地形多样,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70%,活立木蓄积量、人均占有量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是陕西省的林业县。经济林主要有板栗、核桃、猕猴桃等,其中大红板栗是北方板栗中的优质品种,行销国内外,久负盛名。[4] 2.1.2主导产业

(1)以板栗为主的林果业。重点抓好板栗、核桃、食用菌生产建设同时,突出抓好干鲜果、中药材加工两个系列的深度开发,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链。

(2)以铁、铜、金、铅、重晶石为主的矿产业。长抓铁、铜、石(非金属矿类),短抓金、银、铅;近期办好现有采、选、冶企业,远期瞄准建设钢铁基地的目标。

(3)以溶洞开发、秦岭隧道和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为主的旅游业。旅游资源以自然风景为主,突出生态旅游这个主题,合理有效地利用风景

名胜资源,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2.1.3旅游发展状况

(1)柞水县把旅游业作为突破发展的第一产业,突出“观山听水怡情,休闲度假养生”的主题定位,整体推进县城、牛背梁、溶洞、凤凰古镇四大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打造最佳秦岭山水游和古镇乡村游品牌,发展惠民富民特色旅游,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2011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92万人次,创社会效益10.2亿元。

(2)先后获得了“中华最佳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老百姓心目中陕西十大最具吸引力旅游县”,牛背梁被评为“老百姓心目中陕西十大最具魅力旅游景区”等称号,柞水溶洞被评为国家级地质公园,凤凰镇位列陕西省9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3)开展了牛背梁森林公园4A景区九天山3A申报和石瓮镇、营盘镇、凤凰镇、石瓮镇石瓮村、营盘镇朱家湾村“旅游名镇”和“乡村游示范村”的创建工作;柞水溶洞和牛背梁景区获得了省级“平安景区”称号;组织编撰了《柞水旅游指南》等旅游文化书籍,提升柞水旅游品位。对新纪元等五家酒店和各镇123家农家乐实施升级改造,有2家酒店被初评为“三星级”,编印《旅游法规文件选编》,全县累计开展各类涉游知识培训20场次3000余人次;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旅游广告宣传、导游服务和客运票价、住宿餐饮、旅游门票等涉旅收费监管为重点的旅游环境专项整治活动,保护消费者权益,为广大游客营造舒适的环境。[5] 2.2发展乡村旅游的必然性

(1)随着现代化农业发展,部分农村的农业由于地形地势、气候、土壤等客观原因,农村经济的经济发展对农业逐渐失去依附性,例如柞

水县农业发展方式已经滞后,但由于客观原因导致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受到很大的阻碍,机械化生产无法进行。另外,经济状况落后,当地劳动力大量流失,大部分农村青壮年人口选择外出务工,使得农村有大量的留守老人与儿童。农村的各种矛盾突出,尤其作为贫困地区、贫困县存在更多的隐患。所以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这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必须改变当地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转变经济结构,建设新农村。

(2)柞水县处于秦岭脚下,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旅游资源。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秦楚古道、药王沟旅游、四方山景区、秦岭狩猎俱乐部、凤凰古镇、九天山公园、小沙栗沟生态旅游、天平山旅游、赤水沟旅游、五华山(东坡)公园、溶洞景区百神湖、丰北河乡旅游等旅游项目的开发。

(3)自2008年西柞高速的开通后,五星级锦苑盘谷山庄和麓苑国际大酒店、四星级禹龙晨昇大酒店等酒店也相继建成,为柞水经济拉近了柞水与大城市的距离,为柞水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2.3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发展大旅游意识较弱。柞水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还不够宽,没有认识到旅游业中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没有把旅游业作为一项综合产业实施,全社会大旅游意识差,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的认识不到位。

(2)政府部门职能作用发挥不够,有的处于缺位状态。自2008年起,由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柞水县各地农家乐兴起,农家乐的办理手续简单,一时间农家乐遍地都是,盲目发展,有的甚至相邻好几家都兴办农家乐。但由于乡村旅游具有季节性,过了旺季之后,旅游客源减少,当地农民对此认识不足,加上政府没有及时合理的引导,农家乐以快速

的时间萎缩,导致当地农民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影响农民的积极性。 (3)乡村景点人文特色不浓,旅游资源过于单一,旅游资源组合欠缺。目前,柞水的旅游景点一直都以自然风貌和人造风景为主,而农村的文化底蕴没被突出,乡村旅游中的极具特色的农副产品开发没有跟上。

(4)对外宣传力度不够,客源市场条件较差。近年来,在旅游宣传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柞水的知名度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较出名的景点较少,乡村旅游更是鲜为人知。

(5)农民对乡村旅游缺乏科学系统的经营管理,对市场信息缺乏良好的判断力。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全县从业人员初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的仅10%左右,旅游专门人才严重匮乏。例如,当地特色的家庭旅馆“农家乐”开发管理的不够规范,服务质量差。接待能力还比较差,柞水县的旅游属于假日游,每次假日的到来为柞水经济带来机会,但同时对来柞游客的住宿、饮食,购物、交通不能很好地保障,存在严重的问题。

(6)季节性影响很大。淡旺季对柞水县的旅游业影响很大,基本上旅游旺季都处于4月到10月份,而淡季时乡村旅游受到很大的制约。如五星级锦苑盘谷山庄处于柞水县老林乡,由于客源的影响,其运营时间在每年的4月份到10月份,其它时间就不用进行运营状态,这一条件的限制导致行业发展困难。

(7)当地劳动力欠缺。柞水人口只有16.5万,加上外出务工劳动力较多,本县发展缺乏劳动力。如盘谷山庄在不运营的时间段内,里面的工作人员除了较高层的管理阶层外,其他的全都休假,休假时长将近半年。为了防止劳动力的流失甚至以欠工资的方式以免人员的流失,于是在这一部分人员又无法在别的地方发展,影响当地人们的收入。

2.4解决的措施

(1)确立大旅游观念,促进旅游大发展。强调经济发展中旅游业的地位,尤其是新兴的农村旅游在农村产业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把旅游产业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来实施。提高全民意识,用“一盘棋”的观念来指导、服务旅游业尤其是乡村旅游发展,形成发展旅游的合力,带动就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旅游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2)坚持科学发展原则,掌握市场信息,加快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避免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盲目性。由于农村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对市场信息掌握的不足,此时就要发挥政府的职能,对乡村旅游的定位、旅游市场分析、资源分析、功能定位、发展战略等进行科学的规划,尤其要突出分类、分景区规划,生态游要侧重于修路、植树、保护,人文游要侧重于保护、挖掘等。保护良好的生态资源,使得乡村旅游能够持续发展。

(3)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例如加强对家庭旅馆“农家乐”开发建设的规范管理,满足游客需求,最大限度地留住客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行业自律,建立诚信服务机制,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优化旅游环境;严格执法,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通过执法使乡村旅游变松散型管理为规范化管理。

(4)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政府进行形象宣传,乡村企业跟进产品促销,同时也加大对绿色农产品开发,积极实施龙头带动和品牌战略。在媒体上广泛深入地进行柞水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开展网上宣传、会展宣传、人员推介等。或者策划大型活动,每年策划举办1—2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大型活动,用宣传来提高景区的吸引力,形

成游客的注意点。

(5)加大对旅游产业链的发展,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在发展加强旅游景点的特色同时,发展相关产业链,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

3.总论

柞水被誉为“西安的后花园”,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旅游业一直未受到很大的重视。柞水的经济一直处于落后地区,信息也比较闭塞。自2008年高速公路的开通可谓是对柞水带了巨大的改变。柞水人特别是农民们开始意识到外地游客对自己可是好处多多。然而就在那个时候柞水人意识并不成熟,而且缺乏相应的管理,对外地游客存在许多不合理的行为。现在,柞水的乡村旅游正处于兴起阶段,如果合理的发展将会对柞水人民带来巨大影响。也许柞水农民再也不用过着贫苦的日子,再也不用忍受亲人的分开。那时柞水将是怎样一片光景?

参考文献

[1]盛世金农网·关注“乡村游” [2]陕西省柞水县人民政府网站

[3]旬阳宣传网向小敏乡村生态旅游——农村发展的新亮点 [4]柞水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思路报告杨金祥 [5]柞水特色旅游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朱恢军

第二篇: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意义重大而深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2018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特别强调:“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

近年来,我国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各类发展的主客观条件限制,发展相对缓慢,还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集体经济观念不强。在思想素质方面,少数基层干部思想保守,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对村的集体经济建设不关心,积极性不高,存在“等、要、靠”思想。

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短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户、两委成员、农技人员和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受农村机械化程度、农村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年富力强、有头脑、眼界宽、有闯劲的人才选择外出务工或创业;两委班子成员年龄偏大、创新发展能力不强,高精尖人才引不进、留不住。这种情况下,导致好的政策无法落地,好的资源无法盘活,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3、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运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制度不完善、管理不科学、监管不到位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速度。村级事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村级集体资产管理难度加大,不同程度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现象,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而且往往只负责核算,不履行监督职能,村干部的行为失去了监督。

4、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单一化。市场经济背景下,很多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站位不高、思路不宽;项目单一、缺乏特色;流转形式单一、土地存量没有盘活;入股形式单一、没有形成利益联结机制;项目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能力不足;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缺乏产业链延伸。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多农村的集体资产、优势资源没能或者充分融入市场而转化为资本,使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和限制。

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对策思考

1、营造一种发展氛围。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注重优化班子结构,依据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真正选把有能力、有本事,会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村干部,成立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像抓脱贫攻坚一样抓村集体经济发展。二是强化舆论宣传,大力宣传新形势下带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营造示范带动、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工作局面。

2、建好一个经济组织。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构建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离的治理结构,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地位和权利,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在集体经济发展中主体作用。在经营形式上,要不断拓宽思路,探索培育多种服务创收路径。充分挖掘本地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品优势,成立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并将产业链向精深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环节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在盘活闲置资产上多动脑筋,可以将闲置土地、场地、林地、水面等集体资产通过租赁、入股等形式来增加收入,发展特色经营活动,如生态旅游、农家乐、观光农业等。

3、完善一个人才体系。围绕乡村人才振兴,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人才体系。要从返乡大学生、复员军人、农村致富能手中培育一批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头人;要挖掘一批农村瓦匠、石匠、木匠、水电工等本土技能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技术才能。

4、建好一套监管机制。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完善和落实村级管理各项制度上,加强民主决策管理,村集体经济工程建设、项目确定、集体资产处置、股权分配、盈利分红等重大事项,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并进行公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制度,严防挪用集体资金,建立议事机制,同时,监督村集体资产运营情况,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明永乡村社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村社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维护村社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业法》、《会计法》、《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制度(试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乡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资产和财务管理。

第三条 村社集体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实行村社财务管理制度化、账务处理规范化、资料管理档案化、群众监督经常化、民主理财公开化,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四条 乡农财中心是村、社财务管理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全乡村、社财务管理的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和依法监督工作。

第五条 村社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村级“一事一议”筹集的劳务和资金,公益事业金,集体资产及其承包、租赁、拍卖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征(占)用地补偿费,上级专项拨款和补助经费,村集体公积金公益金以及应纳入村社集体管理的其它资金。

第六条 为规范全乡村、社集体财务管理,统一实行村社集 1

体财务“双代管”制度,即在保障村社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得益权“四权”不变的前提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乡农财中心代为管理其所有的资金和账务。

第二章 组织建设与人员管理

第七条 村主任是本村社的财务管理法人代表。

第八条 村社集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由3人组成,设主任一名,其成员经本村村民会议或农户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并报乡纪委备案。对不履行职责的成员,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有权罢免其资格。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责是:认真听取和反映全体成员对村社集体财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和审查村社财务开支,并对现金、存款、物资进行检查;监督财务制度的实施情况,重点对收益分配方案、公积金、公益金的提取和使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提取和使用,管理人员工资和奖励支付情况进行监督;监督村社财产管理;监督承包合同及其它经济合同的执行和实施情况;对村社财务公开内容和程序进行检查。

第三章 制度建设

第九条 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一)村社集体要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行钱账分管。一切现金收付由村社财务人员负责经办,账务由乡农财中心管理。严格杜绝现金“坐收坐支”。

(二)村社实行备用金制度。村社现金收入在收款后7日内,必须存入银行专户。严禁用借条、白条等充抵库存现金。所留备用金:村委会不超过2000元,合作社不超过800元。

(三)对村社的各类收入,6个月未入账的要进行账务处理,收入未入账且不挂账的有该村法人村主任承担责任

(四)乡农财中心每月记账按照银行出具的收支凭证记账。记账单位同时提供该单位的银行“余额对账单”。

第十条 票据管理制度

(一)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向单位和农户收取现金时,必须使用乡农财中心领用的收款凭证。

(二)村社集体所有支出,必须使用税务、财政部门监制的票据。

第十一条 财务管理制度

(一)会计核算制度。乡农财中心要严格执行财政部印发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正确运用会计科目,准确、及时、完整地反映和监督一切经济活动。村社一切收支必须纳入账内核算,严禁账外品迭、坐收坐支、以收抵支和私设小金库;账簿设制齐全。

(二)预决算制度。年末应根据村社的收支情况,编制决算(主要以群众最为关注的机井电费、河灌水费、一事一议资金为主),并经村务监督委员会讨论,经乡农财中心审查后,提交村民会议或农户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张榜公布。

(三)财务审批制度。村社集体的一切开支实行群众监督、限额审批制度。即所有收支发票必须经村务监督委员会逐笔审查后,再按审批权限进行审批,经批准的收支方能入账。村社开支由村委会主任一支笔审批。

村委会开支1000-5000元及以内的,经村委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讨论后签字报销;超过5000元的,经村委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讨论,村主任和理财小组签字,并附有集体讨论的会议记录复印件后报销。

合作社生产性开支2000元及内的由社理财小组成员、社长 3

签字后,村主任审核后签字方可报销。2000元以上的开支要有群众大会会议记录复印件作为凭证,以上相关人员签字后报销。

(四)借、贷款审批制度。村社集体的现金原则不得借支。确需借支的,无论金额大小,必须经村委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决策和审批,不得由同一人办理借款业务,并落实借款回收责任人。村社不得新增负债,确需负债贷款的,须经村民讨论同意,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

第十二条 财产物资管理制度

(一)村社集体要建立健全产品物资保管、领用和定期盘点清查,做到账实相符。

(二)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维修保养和折旧制度。固定资产要落实专人管理。承包经营和有偿转让(拍卖)的固定资产由承包人、受让人为管理人,保管、使用、维修、保养的内容要写进合同,加强管理,保证集体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固定资产的购置、建造、承包、使用权拍卖、变卖、报废都要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乡农财中心审查。变卖集体资产原值在5000元及以上的,必须报乡政府批准。每年年终必须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清理,以保证账实相符。

(三)村社集体对拖欠的应收款项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积 4

极催收,因债务人死亡确实无法回收的款项,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报乡政府审查同意后核销,计入其它支出。同时要在《遗留问题登记簿》上进行反映。任何人不得擅自决定应收款的减免。 第十三条 招投标管理制度

村社集体资产租赁、拍卖和工程项目建设发包,须经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讨论,形成决议后,依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签订规范有效的书面合同,并报乡农财中心备案。

第十四条 集中结账制度

村级帐务每一季度报一次,社级帐务每半年报一次,具体报帐时间由乡农财中心通知。报帐日,村、社财务人员将该期间所发生的经审核后的票据和开户银行所提供的收支凭证交乡农财中心集中记账,对审查不合格的票据乡农财中心提出意见并退回承办人。对审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记账完毕后由农财中心出具本季度的财务收支公示表,经农财中心、村主任、社长三方签字后方可公示。

第十五条 审计监督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行政监督的有效手段,乡纪委、乡农财中心和乡财政所应切实履行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监督职 5

责,按照《甘肃省农村合作经济审计方案》的要求,做好村社财务收支定期审计、村社集体负债审计、集体资本金及资产收益审计、农村集体资产变更审计、租赁或拍卖资金审计、村社干部任期或离任审计等,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村社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时必须审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村要及时进行专门审计,审计结果要及时公开。

第四章 村社财务公开

第十六条 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重点。村社集体要将其财务活动的情况及有关账目,以便于群众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定期如实地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村社财务活动的内容要全面公布,收支活动少的村社要逐笔公布,收支业务最大的要公布到二级科目,财务公开的内容包括:

(一)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及职责。

(二)村社干部工资、奖励等报酬情况。

(三)盈亏及历年积累情况。

(四)上级下拨的救灾、扶贫款、工程建设款的使用情况。

(五)水费、机井电费、河灌水费等收支情况。

(六)土地征用补偿收入及其分配。

(七)村内“一事一议”决定向农民筹资筹劳的收入使用情 6

况。

(八)工程建设招标及有关项目引进的情况。

(九)债权债务情况。

(十)需要公开的其他内容。 第五章 奖励和处罚

第十七条 对工作认真负责、坚持原则、严格执行本办法、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由村委会提出,报乡政府在末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甘肃省村级集体财务管理试行办法》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并给于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对村社集体收入不按时入库的。

(二)未按时组织村社财会人员结账、记账的,。

(三)对村社财务审查不严的。

(四)对村社集体上报的重大经济事项不认真审查的

(五)坐收坐支的。

(六)发现平调、挤占、挪用村社集体资金的。

(1)不按规定在指定银行开设账户的,对出纳处以200元罚款,限期开户;(2)备用金超出限额部分逾期未入账的,对村 7

主任处以每笔200元罚款,对出纳处以500元罚款; (3)坐收坐支的对出纳处以每笔200元罚款;(4)违规审批开支的对相关责任人处以每笔200元罚款;(5)不按规定时间报账,对出纳处以每次100元罚款,并限期报账。

第四篇:旅游经济学《乡村旅游》

旅管3班 旅游经济学学习小组

第一组:林鸣凤、龙景怡、王志燕、何舒敏、焦月、马翔(组长)

对于乡村旅游的认识

一、 乡村旅游的概况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资源,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健身、娱乐、购物的一种新型旅游经营活动。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也是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独特的卖点。

早在19世纪30年代欧洲就开始了乡村旅游,现已形成规模,并走上了规范发展的轨道。而在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很多大城市的周边农村,一到假日就会出现不少城里人的身影。他们或无所事事地闲逛,或在山中、水边野餐聚会,或到老乡家花大价钱购买新摘下来的蔬菜、玉米和村里散养的柴鸡、鸡蛋,这唤醒了农民们的市场意识。从那以后,一种被称为“农家乐”的旅游方式,开始从城市周边地带逐渐扩展到中国的很多乡村。

“乡村旅游”成为一个品牌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历史的必然。城市人来到乡村,农民热情地邀请他们到乡间做客,住在家里的茅屋,睡在古老的土炕,吃简单的农家饭。他们可以在水边垂钓,然后在餐桌上尽情享受;可以去农家菜园果园亲手采摘,享受收获得乐趣,体验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和民俗。

乡村旅游带动了农村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发展,带动了农村道路建设和运输业的繁荣,促进了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的销售,加快和规范了农村餐饮行业的发展,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就业机会。

2006年时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乡村旅游主题年”,成都市举行了“中国乡村旅游节”,为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二、 乡村旅游的时代特点、现状以及各种问题分析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现今的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着很大的商机。

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的乡村旅游均在朝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兴起原因的不同,各地乡村旅游

的内容各有侧重。比较分析我国各地乡村旅游的形成过程,对其成因及特征形成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区位。如何构建乡村旅游布局模式,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作用重大。

我国乡村旅游根据其资源特点及所开展的旅游活动的内容主要有:森林公园模式、度假区(村)模式、野营地模式、观光购物农园模式、租赁农园模式、休闲农场模式、农业公园模式、教育农园模式、农村留学模式、民俗文化村模式、乡村俱乐部模式等。多种多样的旅游形式加强了城村交流,带动了农村发展。

但由于乡村旅游还处在发展阶段,所以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首先是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缺乏完整的新奇的旅游产品,严重地降低了乡村旅游的丰富性,掩盖了乡村旅游所包含的其他类型。许多乡村旅游景区多以单纯的农业观光为主,多数乡村旅游产品未能真正体现乡村旅游的各个层面,有的甚至歪曲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

第二,由于旅游产品单一,所以带来的经济利润较低,旅游景区的资金缺乏,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就匆忙上马,开发中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有的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此外部分乡村在开发乡村旅游时,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农村旅社建成高楼大厦,城市化倾向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

第三,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针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操作中,许多乡村旅游区的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和由当地农民担任。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矛盾,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物循环中,严重制约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第四,与我国的乡村旅游现状相比,发达国家开发乡村旅游主要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民的收入,一般以小型开发为主,农户为参与主体,旅游收入只是对当地农民收入的一种补充,这与我国的乡村旅游有较大的区别。

三、 广西乡村旅游

2010年1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10广西乡村旅游”启动仪式在百色市田东县百谷红军村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局长陈建军表示,乡村旅游已成为广大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2010广西乡村旅游”的启动将会掀起广西乡村旅游的新一轮高潮。

广西80%以上的旅游资源在农村、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广西通过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带动了农副产品向旅游商品的转化,改变了农村经济落后的面貌,促进了传统农业向旅

游农业、传统农民向旅游从业者、传统居住型乡村向旅游接待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转变,使乡村旅游真正成为富民、惠民、利民工程。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广西已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区(点)200多个,农家乐旅游点达700多个,直接从事农家乐旅游的农户已达3.6万人。乡村旅游产品逐步丰富,从过去单一的农家乐形式,发展为食宿接待型、观光采摘型、特色餐饮型、休闲度假型、民俗风情型、长寿养生型等多种形式,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不断面市。乡村旅游不仅成为广西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也成为广西新的旅游消费热点。

“从1993年开始发展旅游业,依托龙脊梯田景区,这里的农家旅馆从1992年的3家45个床位已发展到如今的256家3000多个床位,2009接待游客32.7万人次;村民的人均年收入由开发前的800元提高到5000多元。”龙胜县旅游局局长黄会成说。

目前,广西旅游、农业、建设部门已经合力打造15条农业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培育了一批特色旅游名镇名村。目前,各个部门正在积极建设南宁-百色高速公路沿线和右江河谷沿线城乡风貌改造乡村旅游村屯示范线路,计划打造出更多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四、 乡村旅游与环保

乡村旅游的背景处在原生态的环境中。人流车辆的频繁进出,随之而来最严重的就是生态环保问题。因此,在建立乡村旅游体系的同时,应该不忘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管理。

旅游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管理部门,当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全体参与。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法制观念教育、全面观念教育以及长远观念教育,来提高全民族乃至入境游客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持续发展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大事。在目前国家财政吃紧、困难较大的情况下,各级有关部门应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筹资办法,以保证充足的旅游环境保护经费。比如,在旅游环保管理上,收好、管好、用好各种排污费;对景区开征适当的旅游资源维护费;此外,地方政府要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产业,不断增加经济后劲,以保证逐年增加旅游环境保护的投资。

我们还要加强科学研究,抓住时机,大力开发生态旅游。我国有许多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适时适地地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有利于旅游环境保护意识的整体提高。

总之,旅游发展不应把自己同旅游环保敌对起来,环境有效保护是为了更好,更持续地发展旅游;相信在全民环保意识日渐提高的今天,通过各个部门对旅游环境的保护和综合治理,我们的旅游资源一定能够得以持续利用,旅游业一定会真正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项“朝阳产业”。

五、 关于乡村旅游的未来展望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中为了工作、生活、学习奔忙的人们越来越喜欢追求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放松,彻底的心灵释放。于是,在乡村中人们潮涌般地奔向城市中的时候,城市中有一群人唱歌小调儿漫步回乡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首先,乡村旅游将继续享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这一方面是由国家对农村问题日益重视的宏观政策环境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不断扩大的市场空间决定的,即工业化带来了更多的有逃离工业环境需求的城市人口。

其次,乡村旅游将沿着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相对于欧洲国家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绿色内涵的重视、日本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社会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国发展乡村旅游在现阶段则侧重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这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供需主体素质的提高,乡村旅游的生态内涵和文化内涵必然得到进一步发掘。这也是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思路相符的。

最后,本土化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乡村旅游对乡土民俗文化、乡土地域特征强烈的依附关系决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最终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这就需要纯朴的民风来创造一个对旅游者具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氛围环境,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来保障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第五篇: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尕孜库勒乡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措施

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是新时期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推动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基层政权正常运转、服务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物质保障。为加快我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步伐,结合实际,特制定该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精神为指导,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把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的中心任务,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一轮扶贫开发、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加快发展与依法保护并重,稳步开源与有效节流并行,积极增效与深入挖潜并举”的思路,加大政策扶持和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开发农牧区优势资源,不断扩大集体资产总量和再生产规模,努力提高发展质量、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实现乡村集体经济的滚动式、跳跃式发展,加快农牧业现代化步伐,带动农牧民增收,实现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工作原则

(一)加快发展与依法保护并重。坚持“管理出效益”的发展理念,在加快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配套完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制度,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民主监督、科学管理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集体资产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堵塞流失、贬值、损耗漏洞,确保集体资产安全运营,滚动发展。

(二)立足实际,因乡因村施策。坚持“一乡一品,一村一策”的发展要求,根据制约因素、地域特点和发展优势,将各乡村分类排队,区分不同的发展层次,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依托农牧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引导、扶持、督促乡村发展集体经济。

(三)坚持高效率运作,低风险运行。要牢固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和“时不我待”的抢抓机遇意识,地县乡村四级联动、齐抓共管,全力抓好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工作。同时,要立足地区乡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基础条件差的实际,在发展的起步阶段,把工作重点放在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项目上,不能搞短期行为和形式主义。

(四)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要克服富民与富集体相互偏离的倾向,正确处理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分配关系,既要反对靠侵犯群众利益发展集体经济的与民争利行为,更要严禁私分集体地、侵占集体畜、挪用集体发展资金等损害集体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

三、目标任务

将5年规划期划分成两个阶段,分步实施。

(一)2004年至2006年,按照“抓后进、促先进、带中间”的要求,重点抓好后进乡村和中等村转化提高工作,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消灭310个无收入空壳村和收入1万元以下的隐性空壳村、14个无收入空壳乡和收入10万元以下的隐性空壳乡;促使207个集体收入1至5万元的中等村、25个集体收入10至20万元的中等乡(镇),收入分别达到5万元、20万元以上,进入先进行列;推动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25个村、20万元以上的15个乡(镇)收入分别达到10万元、30万元以上,实现升级发展;建立起配套完善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2007年至2008年,按照“整体推进,升级发展”的要求,重点抓好巩固提高工作,使绝大多数的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半数以上的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大部分乡(镇)年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半数以上的乡(镇)年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每个县力争培育出1个年集体收入上百万元的示范乡。

四、实现途径

(一)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夯实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要依托农田草场水利基本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加快耕地、草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不断增加集体可支配资源。在5年规划期内,乡村集体收入达不到目标要求的,对依靠国家投入新开发的耕地和购买的牲畜,要优先用于发展乡村集体经济。限期清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家公职人员和离退休干部无偿占用或利用职权低价承包的农村耕地、草场,并一律无偿退还给乡村集体,由乡(镇)党委、政府调配,统一用于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加大对集体地的投入和改造力度,积极兴建集体温室蔬菜大棚、果园、特色养殖小区,提高集体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益。

(二)坚持“提质与增量并重”的原则,大力发展集体养殖业。采取“筹措资金买一批、依托项目增一批、加强存栏滚一批、发动党员借一批”等多种办法,扩大集体牲畜养殖规模。在5年规划期内,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集体牲畜出栏的管制,除淘汰老、弱、病畜外,实行母畜出栏“零控制”。集体实力较强的乡村要把发展重点向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和特色养殖业转移,养殖重点向良种畜、大畜转移。针对集体畜易损耗的特点,要统一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承包给有赔偿、经营能力的农牧户经营。

(三)交通便利、具有区位优势的乡村,要依托

二、三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加工运销、劳务输出、建材建筑业,积极建立活畜交易等农贸市场和商业网点。有条件的地方,要引导、扶持乡村集体开发“农家乐”等休闲旅游服务项目,发展农村旅游业。城建、国土资源等部门要规范和完善非农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支持乡村集体通过参股经营、有偿转让、公开招标、租赁等多种形式,参与小城镇建设与开发,兴办一批集体

二、三产业项目,实现非农用地的企业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增加乡村集体收入。

(四)鼓励、支持集体经济和资源优势明显的乡村加快发展混合型经济。依托集体资产存量,吸收社会资本,采取以地、林、畜实物入股和投资入股的方式,与农牧民和区内外客商联合兴办农牧场、农副产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等经济实体。不提倡乡村集体独资新建企业。对现有的集体企业,要认真进行清产核资,采取股份合作制等方式进行改制,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

(五)引导基层组织增强市场经济观念。根据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生产的需要,创新涉农服务机制,积极组建支农、便农、利农的中介有偿服务组织,成立各类农村行业协会,为农牧民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信息、销售等方面的服务,扶持农牧民进行合作化生产、组织化销售,在服务农业中增加集体收入。

(六)积极落实国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大力发展集体林草业。林业、国土资源、草原等有关部门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乡村集体开发、改造退化集体草场、荒山、荒沟、荒滩、荒丘、夹荒地和弃耕地,大力植树种草,恢复生态环境,改善生产条件。形成的耕地、草场、林地、果园等资产,要用于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由乡村集体公开招标发包,增加集体和农牧民收入。

五、工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要成立由党委、政府领导任正副组长,组织、发展计划、扶贫、财政、农业、畜牧、水利、林业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办公室,组织协调办公室设在组织部门,项目建设办公室设在发展计划部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设在农经部门,办公室主任分别由各部门主要领导兼任。实行领导小组联系会议制度,每年年初、年终,由组织部门负责召集各成员单位协调会议,对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和有关项目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将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的目标任务作为硬性指标,写入年初地区与各县(市)签定的《经济目标责任书》,纳入经济工作考核范围。

(二)明确责任主体,确保上下联动。在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方面,县(市)委书记作为县级第一责任人,承担全县(市)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责任,主要职责是:高度重视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全县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与其它各项经济工作一并安排、同步落实;关心、关注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进度,亲自过问和解决集体经济薄弱乡村缺乏启动资金等问题;督促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加快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步伐;主持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联系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乡(镇)党委书记作为乡级第一责任人,承担全乡集体经济的发展责任和集体资产的管理责任,主要职责是:主管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工作,在理清乡本级发展思路的同时,根据各村的不同特点,采取切合实际的发展措施,逐村落实地区、县(市)提出的要求和目标任务;立足本乡实际,研究制定科学规范的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办法和制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损耗和贬值。

村党组织书记作为村级直接责任人,承担本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责任和集体资产的管理责任,主要职责是:因地制宜,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计划,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加集体收入;认真落实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节约集体收入开支,不断扩大集体再生产规模,实现滚动发展;加强集体资产管理;提高集体资产科学经营水平,全面推行公开竞标承包经营办法;定期公开村集体资产管理和收入使用情况。

乡(镇)包村干部承担所包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资产管理的连带责任,主要职责是:加强与村“两委”班子的联系和配合,增强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与村干部共同解决发展乡村集体经济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如期完成地县乡下达的任务;监督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和集体收入的使用,协助村“两委”班子经营管理村集体资产。

(三)建立健全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帮扶工作责任制。各县(市)要根据乡村的发展基础和优势,选派县直及驻县单位扶持村级发展集体经济。建立县(市)委、政府领导联系乡(镇)工作制度,赋予他们扶持乡(镇)发展集体经济的职责。要实行帮扶工作半年通报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和阶段考核验收制度,保障各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每年各县(市)要向地委书面汇报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工作情况。

(四)全面推行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责任追究制度。对发展集体经济工作不重视,态度消极、行动迟缓,完不成规定目标任务的,给予责任人通报批评并取消评优资格。因工作失职、失察、失误,导致乡村集体经济明显滑坡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领导责任。对利用职务之便,以集体资产为个人谋利益的;擅自改变集体资产产权和使用权性质的;侵占、哄抢、私分、破坏、平调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集体资产的,给予有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把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首要工作来抓。没有消灭无收入“空壳”村和年收入1万元以下隐性“空壳”村,乡级集体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乡(镇)所占比例不到80%的,不能申报“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乡级集体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下,年集体收入达3万元以上的村所占比例不到80%的,不能评为“五个好”乡(镇)党委;村集体年收入达不到5万元的,不能评为“五个好”村党组织。在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方面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取消其三年的申报资格。命名后,乡村集体经济出现滑坡和集体资产发生严重流失现象的县、乡、村,要摘牌并取消荣誉称号。

(六)建立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激励机制。在不侵占乡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前提下,除提倡无偿投入扶持乡村发展集体经济以外,允许单位在帮扶过程中搞有偿投入。乡(镇)本级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的,要设立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奖励基金,按比例奖励给所包村超额完成地、县(市)下达任务的乡(镇)包村干部。在5年规划期内,要把乡(镇)包村干部的工资待遇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挂起钩来,为其核定发展集体经济绩效工资。要全面落实地区《村级干部结构工资制度》(阿地党组通字[2003]25号),坚持多劳多得的原则,给村干部核定、提成发展集体经济效益工资。

(七)加强对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的项目资金扶持。在农村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必须充分考虑发展乡村集体经济,每年挤出一部分资金扶持乡村发展集体经济。要引导、扶持乡村参与管理、参股经营有收益的农村基础设施。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将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交给乡村集体经营管理。要把发展乡村集体经济与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改进和完善扶贫方式,积极探索兼顾集体增收和贫困户脱贫的有效途径,提高扶贫开发的质量和效益。从2004年起,各县(市)、有关单位必须从扶贫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并把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纳入财政预算,为集体经济薄弱乡村解决部分启动资金。

要抓住自治区允许乡村独立申报项目的机遇,建立健全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发展计划、扶贫、水利、农业、林业、畜牧等涉农部门,每年要制定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项目工作计划,允许乡村独立申报项目,指导乡村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协助基层组织争取项目立项,落实项目资金。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领导,可以根据其所争取项目资金的额度大小,按比例给予物质奖励。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截留、挪用乡(镇)、村独力争取的项目资金和地区统一调配的发展乡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否则按违纪处理。金融部门要加强对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扶持,加快信用村建设步伐,对信用村发展集体经济优先放贷。

(八)科学经营、规范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集体资产经营办法,打破产权封闭、区域分割的格局,实行开放式经营,实现经营方式和投资主体多元化。要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投标的方式确定集体资产经营者。要实行集体资产评估制度、承包论证制度和村集体资产承包合同乡村会签制度,确保集体资产发包安全。要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加大对集体经济的再投入。5年规划期内,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村,集体收入除开支村干部工资外,原则上要全部投入到集体经济的再发展上。要加强对乡村集体收入的统一管理和调度,把集体实力强的村的当年收入集中起来,作为强村入股的资金,投入到集体实力薄弱的村和“空壳”村,根据投入资金规模的大小按比例给强村提成,建立起强弱联合的工作机制。

要制定严密规范的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赋予农经部门指导、监督乡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和审计乡村集体经济的职责。 对乡村集体所有的资产和使用权归乡村集体的国有资产进行清产核资,造册登记,依法界定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全面建立明细的集体资产台帐,面向群众公开。建立健全村集体资产民主管理制度,集体经济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要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对应收款项等债权要积极催收,未履行合法审批手续,任何人不得擅自减免应收款项。要全面推行村财乡管制度,将乡村集体收入和固定资产纳入帐内管理。没有实行村财乡管的县,要在2004年全面推行。要建立乡村集体经济干部离任审计制度,落实乡村集体资产的管理责任。

(九)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村领导班子建设,为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不拘一格地选拔具有市场经济意识、自身致富能力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水平的人才充实到乡村干部队伍中。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文化修养和经营管理水平,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乡村干部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机制,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要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成效与乡村干部的政治待遇挂钩。对缺乏发展集体经济意识、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不强的乡村干部,要坚决调整下来。

双流县实施“十百千”工程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县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精神,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以“35223”为核心的统筹推进“三个集中”发展思路,大胆探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为载体,多途径加快发展村社集体经济,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总量增长、效益提高、实力增强。

二、目标任务

从2007年起,启动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十百千”工程,争取用5年时间,集体经济实现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村社达10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社达100个,年收入万元以上的村社达1000个,彻底消除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

2007年,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村社达2个,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社达20个,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社达200个(见附件)。重点扶持大林镇斗匠湾村、黄堰村、石庙村,兴隆镇廖皇寺村,正兴镇官塘村、凉风顶村,新兴镇油坊村、井坝村等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力争每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万元

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利用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根据各村社不同的经济基础、资源状况、农民素质,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不断增强村社集体经济实力。通过建立农副产品商贸市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兴办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类服务实体等途径,实现以场地生财、以区位聚财、以服务引财。在“两园区”发展特色蔬菜,在“三走廊”沿线和新农村示范村,发展水果、蔬菜、养殖、水产等现代特色农业,实现引进新项目、开拓新产业、服务新领域,有效增强村社经济实力,带动农民增

收。

(二)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将农村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突出抓好双黄路和东山快速通道的景区建设,切实加大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开发力度。着力营造乡村文化和打造郊区景点,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开发旅游产品,兴办以观光、生态、休闲为主的农村俱乐部,提升农村生活品位,提高经济效益。

(三)实行市场化运作,积极兴办村社集体经济实体。实施拆院并院新增的土地指标,可留存部分给集体经济组织,作为促进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初始积累。支持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发展

二、三产业,联合农户或个体工商户从事农产品生产、营销和加工,兴办各

类专业合作经济实体。

(四)盘活资产,保证资产增值。对村、社集体资产进行清查评估,确认村、社集体所有土地、林地等经营性资产。在产权清晰、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的集体资产经营体制基础上,积极探索集体资产以多种资本形式增值的新途径。通过出租、入股等办法,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四荒”资源,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充分利用和挖掘当地集体资源的潜力,开发农业综合项目。坚决防止有人承包无人交费、超期限承包无人管理等“隐性”承包

现象。

(五)积极化解村级债务,突破村社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积极探索化解不良债务的有效途径,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减轻包袱、扫除障碍。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社资金管理、财务审批、村民议事、村务公开等制度,大力推行“村帐镇管、财务公开”的管理办法,

增加集体经济积累。

(六)部门协作,力促“十百千”工程实施。山区开发、绿化造林、生态保护、农业综合开发、乡村道路建设、小流域治理等项目要结合发展村社集体经济统筹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百千”工程目标任务纳入县级各部门对口镇和村工作范畴,确保各部门积极主动地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四、资金扶持办法

县财政每年安排25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村社集体经济发展。财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村社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学习培训、新办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补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奖励。专项资金由县农发局管理,由县财政、审计等部门加强监督。

(一)经检查验收,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的村社按每村、社5万元予以奖励,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社按每村、社1万元予以奖励,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社按每村、社5000元予以奖励。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

按每村1万元予以奖励。

(二)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新办经济实体或组织改善生产条件、进行技术改造,视具体情况给予0.5—1万元的启动资金补助。各村社原则上只能申报一个扶持项目,并提供集体经济发展方案和“十百千”工程项目资金申报书,经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方可拨付。对截留、挪用和改变资金申报用途的,由县农发局全额追回扶持资金。

五、工作步骤

(一)制订方案。各镇、街道成立“十百千”工程领导小组,调查摸底,根据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十百千”工程目标任务,确定扶持村、社,制订实施方案并报送县农发

局农经科。

(二)组织实施。各镇、街道按照方案,积极扶持引导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发展

二、三产业,建立专合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各镇、街道实施情况每月5日前报送县农发局

农经科。

(三)检查指导。县农发局要加强对各镇、街道实施集体经济发展计划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检查情况按月进行通报,年底召开现场会交流经验。

上一篇:校长培训需求调查问卷下一篇:乡村学校校车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