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乡村振兴

2022-06-27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调研报告乡村振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调研报告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述职报告:2021年乡镇乡村振兴述职报告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党委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安排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为抓手,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着力点,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基本实现了乡村振兴阶段目标。现述职如下。

一、乡村振兴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聚力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健全监测帮扶机制。优化“农户自主申报、村社干部摸排、镇筛查预警、定期集中排查”监测方式,亲自带头入户,开展全覆盖集中排查x次,日常摸排x次,针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x户x人,及时纳入监测范围。针对每户及时明确帮扶责任人,精准制定帮扶计划,落实精准帮扶措施,确保实现问题动态清零。二是全面自查自纠补短。坚持对标对表,聚焦收入、住房等x项核心指标,亲自部署,安排x名联村领导牵头,组织驻村工作干部、村社人员全面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大排查。全年排查普通农户x户、脱贫户x户、监测户x户,未发现返贫致贫和“漏测失帮”现象,对排查出的具体问题,建立台账,逐一整改销号。三是强化产业就业扶持。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有劳动力脱贫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积极帮扶脱贫人员申请跨省务工、产业到户、冬令春荒等资金补助x余万元;有序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等项目,探索推行兴办扶贫餐馆、扶贫超市、联合经营等发展模式,柏木山村蜜梨基地年分红x万元,上坝桥村“扶贫餐厅”月毛利润达x万元,带动群众人均增收x元,切实帮助群众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

(二)聚力“五大”主要任务,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

一是强化产业振兴,促进产业持续兴旺。聚焦2021年农业生产主要指标任务,优化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整理撂荒地x亩,划分高标准农田x亩,全年播种面积达x亩,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产量x万斤,存栏生猪x头、家禽x万只。协助柏木山油樟基地设施提档升级、园区道路硬化维护等工作,目前园区已初具雏形;拓展东方村青花椒产业基地x余亩,建成冻库x座,烘干房x座;及时管护维护石堰墙村柑橘、沙坝村苗木等产业园区。二是狠抓人才振兴,优化乡村人才队伍。推进乡村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本土培训计划,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培育本地“土专家”“田秀才”x余人,培训产业工人x余人次。大力引进培育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2021年累计培育家庭农场x个、专业合作社x个。三是突出文化振兴,着力培育文明乡风。全面建成上坝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目前镇共有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高标准打造沙坝村“三小工程”并获省融媒体宣传报道。强化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一进三送三评”活动,访民情解民忧纯民风,评选表扬星级文明户x户,开展送文化(戏曲)下乡演出活动x场(次),推动乡村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柏木山村成功创建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XX市级乡村文化旅游示范村。四是聚力生态振兴,改善乡村颜值风貌。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提升、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道路畅通4大行动,累计投入x万元,全面完成上坝桥村、沙坝村等x盏路灯安装;建成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x处,在柏木山村等x个行政村推进厕污共治,新(改)建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x户,农村户用卫生厕所达标率达x%,硬化农村公路x公里,在沙坝村新建便民桥1座。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对蛮溪河、驴溪河镇段河道进行巡查近x次;常态化开展秸秆禁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宣传巡查工作,辖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五是坚实组织振兴,筑牢乡村发展基石。扎实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东方村、沙坝村获评“六无六好”示范村;切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全面完成x个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上坝桥村打造成“磐石工程”全市样板示范点,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基层服务功能;有序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累计流转土地x万亩。

(三)聚力重点要素保障,激发乡村振兴“源动力”。

一是坚持党政高位推动。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亲自担任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及时调整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股室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建立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联系会议等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强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落实。二是积极筹措整合资金。认真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要求,统筹整合各类乡村振兴政策项目资金,2021年,累计向各村(社)拨付乡村振兴类资金x万元,发展脱贫户产业到户补助、脱贫户跨省外出务工交通补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x个;同时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情况,及时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用于乡村振兴项目,截至2021年x月底,实际执行x余万元,全力保障乡村振兴项目顺利实施。三是落实惠农惠民政策。倾力落实中省市强农惠农政策,目前已兑现农机购机补贴x户x万元,核发种粮一次性补贴、稻谷补贴、大豆补贴、地力保护补贴x余万元;严格兑现惠民政策,累计发放低保金、特困人员生活费、门诊补助等x万元;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内住院费用政策范围报销比例达x%以上。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民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工作推行难。

由于我镇多数农村经济实力有限、农民认识有待提不高,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一些惠及自身的项目存在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就无法运作,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导致乡村振兴的部分工作推行难。

(二)发展资金短缺,后劲不足。

农民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自身的经济基础弱,积累少,经济实力差,合作社贷款融资难,严重制约了部分合作社的发展。

(三)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人才缺乏。

农村产业技术型人才缺乏,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农户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认识不够,抑制了三产融合发展进程。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2年,我镇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一战略目标,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着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进一步释放农村发展活力,争做x北翼乡村振兴示范标杆,加快建设魅力镇。

(一)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一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配合相关部门完善蜜梨、油樟基地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品牌培育和品牌推广体系,力争油樟创建为省三星级现代林业园区,蜜梨创建为省五星级蜜梨现代农业园区。二是深入研发蜜梨、油樟产品,力争在农产品加工上实现突破,大力发展蜜梨罐头、梨膏、果酒等深加工产业,着力开发樟汤温泉、樟林医疗等樟疗产品。三是积极探索“绿色稻+鱼”发展模式,在沙坝村实施稻香渔湾项目,深入推进绿色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促农增收。

(二)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持续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抓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以改造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网络为抓手,推动水利、公路、管道、电网、信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三)强化农业农村科技支撑。

加快构建农业科技源头创新体系、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为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篇:2021年乡村振兴调研报告:探索基层合作治理模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最大瓶颈。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综合化、立体化、机制化的乡村治理体系。因此,探索基层合作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大势所趋,更是发展的必要条件。

X县是农业大县、移民大县、全省扶贫工作重点县,也是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着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等试验任务。近年来,全县坚持以产权改革为基点,以产权发展为主线,以脱贫攻坚为抓手,探索创新长效机制,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等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产权改革的“一子落”,实现乡村建设棋局的“全盘活”,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制度基础、产业基础、社会基础。但是,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农村传统治理模式已不适应日益复杂的治理环境,特别是随着XX个新型农村社区、近XX万群众将住进新楼房,农村居住模式、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以及利益诉求等发生变化,迫切需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合作治理格局。作为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将这一身系群众利益、事关发展大局的民生实事作为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切实把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打好,让现代农村迸发新的活力。围绕这一主题,近期,我深入农村一线,进行了专题调研和深入思考。

一、全县基层治理的现状

1.基层党支部在基层合作治理中始终扮演着“核心堡垒”。农村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点,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近年来,XX县在探索基层治理工作中,始终把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放在首位,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行动为统领,以“书记项目”为抓手,全面建设过硬党支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XX个后进班子全面转变。同时,选派XX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支部书记,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选优配强了村级班子,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大部分已经成长为政治过硬、素质过硬、能力过硬、发展过硬的坚强战斗堡垒。特别随着农村综合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正确处理与新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确保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发挥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2.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在村级经济发展中成为“重要力量”。XX县薄弱村多、村级积累少,经营性资产过百万元的村不足XX%,但荒山、荒坡、荒坑及村庄内闲散荒地等村集体资源丰富。近年来,XX县以土地资源和政策资金为要素,按照“因村制宜、厘清产权、分类推进”的思路,探索“土地资源份额化、扶持资金股份化”改革模式,激活内在资源、内部资产,盘活外部资金,创新了合作经营形式,构建了集体经济新架构,实现了农民集体合作共赢。截至目前,共有XX个村(居)启动实施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其中完成清产核资XX个、成员界定XX个,XX个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建立与群众、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利益联接关系,保障了农民的收益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村级管理运行更加规范有序,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同时,村集体所得收益,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改善等民生事业,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3.新型农村社区基层治理模式成为发展的“新鲜课题”。XX县境内山区、老区叠加,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XX县把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工程总投资XX亿元,规划建设XX个新型社区,涉及XX个乡镇街道,XX万人。目前,XX社区已建设完成、XX个社区XX万人实现回迁。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受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仍存在大量的“一区两制”“一区多制”等现象,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刻不容缓。

4.传统基层治理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尽管XX个新型农村社区涉及到XX个行政村,占县村居总数的XX%左右,加之部分村居发展充盈着各种类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林业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济体,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参与力量,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有XX%左右的村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治理模式,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时代发展的要求,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创新社会基层治理迫在眉睫。

二、全县基层治理的问题

1.治理主体较单一。由于村集体资源条件受限、对外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或无法充分利用村集体资源等原因,目前,全县近XX%的行政村没有发展经济合作组织,基层治理主体仍然以村“两委”为主。近XX个村党支部功能弱化,依然沿袭旧的传统治理模式管理村庄,不能接受新型社会组织进入,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农村内部公共服务跟不上、外面公共服务进不来的困局。

2.多元主体不对等。长期以来,人们惯性认为村“两委”与经济组织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在政策执行中必然产生一定矛盾。而受历史原因和现代发展条件的制约,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需在利益整合和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却不能够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造成权责不对等,直接影响了村级经济组织自治功能的有效发挥。

3.村民自治不完善。在开放性、流动性的农村社会中,大量乡村劳动力选择进入城镇打工,留守在农村的往往是妇女、儿童和老人,村庄空心化现象严重。村民自治既缺少高素质高能力、能够带领村民致富的村干部,也缺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无法正常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同时,乡镇对村委会管理服务方式有待转变和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权力行政化倾向较为突出,对村委会自治范围内的生产、经营等村务活动横加干涉,不愿支持村民自治,甚至妨碍村民自治,挫伤了村干部的积极性。

4、新型社区有短板。新型农村社区多是“多村合一”,人口量大,组织无序,社区群众自治机制、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还不到位,社会管理职能未有序衔接,许多公共服务职能还没有真正延伸到社区。社区民间组织发展培育不足,市场化服务滞后,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生活生产的需求。

5、产权改革不充足。在产权制度改革中,大多数村采取定期调整股权模式,没有对股权永久性固化到户,一方面增加了成员对集体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亦让股权的有偿退出、流转继承、抵押担保等权能改革探索难以为继。股改后,如何发挥“理事会、监事会、股东代表会”的作用,将经济管理职能从村委会管理服务职能中剥离出来,实现村庄治理“政经分离”;基层党组织如何加强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乡镇党委政府、村委会如何对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监管;如何经营集体资产,确保增值,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6、乡村能人存缺口。有的村随着大量农村优质劳动力外出,精英人才远离农村,留守群体日渐老龄化,双重“失血”令农村人才出现断层、“空心化”,一些乡村选不出治村能人,导致“无人能为”;有的村有农业龙头企业、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退伍士兵和其他一些优秀的本土人才,但是不愿意加入党组织,不愿意参与村集体事务,导致“无人想为”;有的村集体班子健全,但是带动发展的能力不强,村“两委”班子不善为,不会为,导致“有人无为”的困境。

7、乡村法治待提升。外出务工群体多,群众学法意愿低,造成普法、学法相当难,“讲人情、讲关系”“遇事找熟人”成为习惯;有的农村基层干部不学法、不懂法,法律知识缺乏,法律素质偏低,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依法促发展、强服务、抓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不高。“法治为形、人治为实”现象较为普遍;农村法制教育的滞后,农村群众法律意识普遍不强、法制观念淡薄、法律知识缺乏,群众学法、懂法、用法的能力十分有限,监督难。

三、创新基层合作治理的对策

1、强化多元共治。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始终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推行新型农村社区“三委三区两覆盖”治理模式,即在组织领导及管理服务机构上,成立社区总支委员会、社区事务管理委员会和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在管理服务体制上,构建“三区”管理服务网络,社区、片区、楼区(楼院)为上下级关系;逐步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和工作全覆盖。健全“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楼栋长”组织网络,在党员人数超过XX名的社区成立党总支,不足XX名的社区设立若干个党小组。把党组织拓展延伸到产业协会、村民理事会、群团组织等各个领域、行业中,建立健全党群联动、村民自治的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行机制,使村党支部的核心作用、群团组织的纽带作用、社会组织的基础作用交融互动、互为补充,推进协同共治。以打造过硬党支部为抓手,全面选优培强农村带头人,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境界标准,通过争先创优,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二是大力发展村级社会组织。立足村级优势,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因地制宜成立股份合作社、农民合作社或其他类型的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大力引进一批龙业企业或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建立“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群众”“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机制,在乡村治理中引入市场、社会、群众力量,共同参与村级治理。大力发展包括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以及公益慈善和基层服务性组织,发挥这些组织在提供服务、协调利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区治理现代化原则,研究制订农村新型社区纳入城镇化管理标准,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土地流转、社会保障、社区管理等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研究制订农村新型社区置业经营管理办法,探索农村社区集体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办法、集体土地建房出租办法、社区居民房屋出租流转办法,加快推进社区资源资本化,创新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有效途径。积极破解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系列问题,鼓励各村进一步激活集体资产股份权能,实现占有权和收益权的权能拓展,探索有偿退出权和继承权的实现方式,完善村民行使抵押权、担保权的配套机制。

2、强化村民自治。一是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教育村民提高民主意识,增强自治能力,引导群众学会使用民主权利。教育、引导村民和村委会成员正确认识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与乡镇行政管理、与国家法律的关系,在党的领导下,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组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教育、引导村民提高民主法制意识,学会行使民主权利。二是规范村级工作的决策程序。对涉及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管理和使用,“一事一议”、村建道路等经费筹集管理和使用办法,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承包方案,村民的承包经营方案,宅基地的使用方案,以及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制定和修改等村内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都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由村委会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对决策意见经过讨论后进行表决,表决通过后付诸实施,确保决策民主和决策科学。三是提高乡镇思想认识。乡镇政府指导村委会工作,必须充分尊重群众的民主意愿,不委派村干部,也不事先划框子、定调子。要尊重村委会自治权利,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严禁把村委会当成乡镇政府的下级机关,不得用行政命令加以干涉村委会自治权利的行使。乡镇政府及所属部门要帮助、指导村委会加强自身建设,健全完善村委会自治组织,建立健全村委会工作制度,培训村委会干部,开展竞赛评比活动,帮助村委会协调好与村党支部的关系,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加大乡村人才培育。加快培育新型农民,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通过培训提高、发展培育,加快构建一支坚守“三农”情怀,争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同时,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农村大学生、在外老乡等人才回村创业。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从政策支持、公共服务、投资环境等各个方面,为乡村人才引进建立全面的保障体系。

3、强化乡村法治。一是加大普法宣传。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的作用,不断扩大法制宣传覆盖面。在XX报、XX电视台等媒体开设“法治论坛”“每周说法”“普法热线”“政法在线”等栏目,宣传解答群众普遍关心的法律问题、社会民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帮助。组建普法讲师团,深入推进“七五”普法活动、法律服务全覆盖工程,实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广泛开展“法治村居”“法治社区”等系列创建活动,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路、逐步延伸、滚动发展,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看到法治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二是依法打击犯罪。针对农村地区当前违法犯罪呈现出的新趋势新特点,坚持常态化严打工作机制,切实提高防范打击新型犯罪的能力和水平。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大局稳定、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黑恶势力、涉枪涉爆、盗抢骗、黄赌毒、拐卖妇女儿童、入室盗窃和电信诈骗犯罪等违法犯罪,出重拳快速打击。强化对城乡结合部、农村偏远地区、企业(项目)周边、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的治安秩序集中整治。重点抓好排查安全隐患防范四类风险专项行动,确保不发生各类重大案(事)件。打击各种网络违法犯罪,创新网上网下一体化打防管控模式,确保不发生有影响的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三是化解矛盾纠纷。健全完善一体协同、多元化解的三调联动机制,加强县乡村三级调解网络和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网络及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常态化排查发现机制,强化协调联动和多调对接,增强多元化解社会矛盾实效。探索建立律师参与矛盾化解工作机制,发挥好法律服务机构作为中立第三方在矛盾化解中的作用。依托“天眼工程”,拓展矛调信息网功能,推进县乡村视频调解会议系统建设,加快矛调工作信息化进程。坚持政府投资和市场化、社会化相结合,将调解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四是规范村规民约。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动员群众积级投入到村规民约的制定过程中来,用最朴实、最简单的话语将群众反映最多、最集中的意见表述在村规民约中,成为大家共同认可的约定。同时,组织群众签订遵守村规民约承诺书,强化村民“我制定、我执行,我承诺、我执行”的约束意识,更好地发挥村规民约在推动民主,实现自治方面的作用,让村规民约真正起到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作用。

4、强化乡村德治。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德育教育、励志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继续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实施“思想强农”工程,利用文明一条街、文化墙、宣传栏、道德讲堂、儒学讲堂等阵地,加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节俭养德等方面教育,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思想道德建设融入农民群众日常生活。二是倡树弘扬文明新风。大力宣传凡人义举、美德善行,继续抓好“四德工程”“XX好人”“道德模范”等活动,建立道德模范立体长效宣传机制,利用互联网、手机微信、电视广播、报纸刊物、公益广告栏等,对先进道德模范进行广泛宣传。创作一批反映XX道德模范事迹和精神的文艺作品,依托电视网络媒体、送戏下乡等活动,建立巡展巡演机制,持续提升群众的道德文明修养。充分挖掘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注重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鼓励和引导村民相互促进和学习,不断激活村民心中的传统文化基因,为村庄开展道德教化和村民自治营造良好的思想氛围。三是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在新型农村社区即刻成立红白理事会,把好提名关,酝酿好候选人名单,特别是一些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以及各“人头、老总”和家族族长。通过红白理事会主体作用的发挥,使村民率先转变思想观念,激发红白事从简从易的自觉性。建立红白理事会考核督导机制,由乡镇政府对推进移风易俗成效显著的红白理事会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提倡党员干部简办或不办喜庆事宜,县级党委政府提出办喜事建议标准,对违反标准的党员干部进行约谈追责,对响应倡导的一般群众进行奖励。

第三篇: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融合促发展

实现新跨越

—经信局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县委农村工作领导组: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总书记视察山西的重要讲话精神,经信局遵照县委、县政府的相关安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立足县情农情,坚持长短结合、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深入系统研究我县乡村振兴需要解决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发挥助推作用,经信局配合发改局、县农委分别就拓展农村就业渠道、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对我县部分农村及域内企业进行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拓展农民就业渠道方面:我们通过对不同类型区的经济结构、企业规模、农民就业状况进行调查了解,本着通过转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培育大的产业集群和龙头产业,增强吸纳就业能力的对策建议,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的宗旨,提出如下建议:

1、压缩劳动力的供给,维护和扩大耕地面积,这是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矛盾的一项长远的战略性措施。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等。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实际上就是种植业劳动力向林业、牧业、的转移。就我县实际情况而论,农业内部就业天地也较为广阔。发展林业、畜牧业等目前待开发的农业资源前景可观。

2、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劳动力内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内部转移,就是从农业生产领域游离出来的劳动力向工商业等非农业产业转移。首先,要继续大力发展乡镇民营企业。从目前我国农村资源状况和乡镇民营企业的发展潜力看,乡镇民营企业仍然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也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力所在。

二、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加快推进我县城乡统筹发展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此,我局通过对部分农村调查了解,结合大同市的政策模式和经验,对比分析我县实际,就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工作提出如下调研报告:

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把民营企业作为全面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扶持、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和支持大型民企投资农村(如制定对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民企实行免税10年的税收减免政策),充分调动民企投资农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要充分利用民企的资金,更要注重利用民企现代的管理理念,特别是在污水处理净化、垃圾处理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充分发挥民企的重要作用。支持和引导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排头兵。大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好城市与农村协同发展的通道,保护好农村特有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以实现国家引导、企业投资、群众受益的最终目标。

三、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方面:我局通过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特别是科级、金融、流通服务的“三农”情况的实地调研,以及对我县畜产品、黄花、杂粮等特色农业市场竞争力,包括品种、科技、装备、“三品一标”、农业品牌等分析,特提出如下调研报告: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核心是要促进农业供给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更好适应资源与环境条件,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在快速发展中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大,在产量增加中部分农产品出现暂时性或阶段性过剩,粮食、棉花等库存偏多,但另一方面一些农产品不能满足需求,大量进口。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要着力围绕人的需求发展生产,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此,必须下大力气夯实农业基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水利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提高农业发展的物质技术支撑水平。必须不断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粮食产能,树立大食物理念,科学审视国内农业资源潜力,合理安排农产品生产优先序,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四、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方面:通过对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特别是互联网+现代农业、终端消费品的研发定制、农产品加工转化、物流销售、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研,结合我县实际,特做如下调研报告:

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这是提高农业产业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有效举措。近些年,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很快,但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特别是随着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进口农产品对国内农业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为此,必须从农业产业体系整体谋划,着眼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竞争力,让农民分享农业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利益。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效益。注重将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到农业产业中来,借鉴工业等领域的成功范式,加快发展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农业产业经营组织方式变革。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文化价值,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等现代特色产业,拓展农业的内涵、外延和发展领域。

广灵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7年1月19日

第四篇: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篇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并且做出具体的路径安排和政策抉择,这表明“三农”问题在党中央工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精神,**乡召集全乡干部职工,就**乡如何实施乡村振兴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乡农村现状

**乡地处**县东部明月山区,位于**县东端,距县城22公里,东与长寿区接壤,南部与丰禾镇相连,西与荆坪乡接壤,北与八耳镇、柳塘乡毗邻,全乡总幅员面积34平方公里。现辖老君山、莲花、凉风、青林、水磨滩、教官湾、六号桥、丰胜、宝谷山、光明、龙门桥、和平共12个村,45个村民小组;

1个居委会,2个居民小组。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2.2万,其中农业人口2.09万人,非农业人口0.11万人,劳动力1.4万人,65岁以上人口占比15.16%,18岁以下人口占比17.49%,出乡务工人员1.3万人,占比59.09%。

全乡位于两个地质构造带上。东部属是明月峡背斜山地,青林沟、甘家沟自东向西深切山体形成悬崖对峙的峡谷景观,构成一平缓的台面,而两条谷底则为**通往云台的天然孔道。山势上陡下缓,最高点海拔1058米。中部及西部属明月峡向斜,多属浅丘,溪河及大洪河沿岸土地平旷,稻田成片,仅与荆坪接壤的西北角为深丘。大洪河在西部纵贯全境,至拱背桥处海拔292米,为全乡最低点。

有一条过境河流,大洪河过境河段长6.7公里,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落差5米,多年平均流量18m3/秒,最大流量1300m3/秒。全乡水资源总量0.3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总量0.2亿立方米、地下水0.02亿立方米、过境地表水总量0.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500立方米,水资源较为贫乏。

**乡物产富饶,林地102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非林地2380公顷、占70%。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900公顷、宜林荒山荒地120公顷;

经济作物柑桔、李子、桃子、枇杷;

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子;

养殖业有生猪、耕牛、家禽、淡水鱼;

野生动物有穿山甲、果子狸、长脚秧鸡、锦鸡、夜鹰、棕腹啄木鸟等。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是人才资源匮乏。前几年,**乡因煤矿开采吸收了全乡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剩余劳动力一部分在村务农,另一部分在外务工或经商。近年来,因环境整治工作,煤矿相继停产整顿,大部分劳动力不得不另谋出路,许多人外出务工,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村里,更谈不上对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另外,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的发展理念、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等要素不断吸引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农村的资源要素已不能满足现在年轻人的发展,导致人才资源要素向本地回输较少,输血功能较弱。

二是无规模化产业支撑。虽然该乡有甲鱼养殖基地、页岩厂、百合种植基地,但是规模都不大,只能解决100来人就业,发展力度不大,旅游业也正处于起步阶段,唯一有点名气的是青林沟李子,但是也只限于在该村发展,对解决农村就业问题几乎没有贡献,其他项目发展滞后,如乡村电商、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型经营主体等的培育和建设力度更是很小,全乡在绿色产业的发展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农业的社会化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是生态环境有待优化。近几年来,以青林沟李子、退耕还林、香椿等种植发展生态农林,全乡完成荒山生态绿化上千亩,栽植各类苗木10余万株,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乡一直作为产煤大乡,对大山的挖掘,造成了水土的流失,对环境破坏极大,恢复能力慢。再加上部分群众生活习性,乱扔乱弃的观念还未根本转变,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

四是信访矛盾突出。**乡长期以来,都是信访重灾区,**年存在大量重访、非访事件,经过干部的大量走访解决,实地化解,情况较为好转,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仍然有部分群众,以信访来达到其目的,长期上访,成为社会矛盾隐患。尤其是在**年完成村支两委换届后,有部分群众没有到达其目的,也时不时地到乡上、县上、市上等地上访。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个别村在干群关系、两委干部关系、群众关系中都存在有一定的矛盾,亟需化解,这给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实、落地,全乡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一定阻力。

五是村支两委管理缺乏有效措施。虽然**年的村支两委换届顺利完成,但是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较差,表现在个人不服从集体,下级不服从上级,为了个人和小圈子的利益,对抗集体或上级组织的决定。有的党员干部自由散漫,把党委、政府的有限容忍当作默许,特别是体现在参加会议上,迟到、早退、频繁出入会场,接打手机无视他人,或者无故缺席会议,来去自由,从不履行请销假手续。这些表现都有损党员形象,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对本村发展的不负责,根本不能带领人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三、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建议

一是抓住人才这个关键。乡村振兴,归根到底是人才的发展,留得住人,乡村才有救。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青年人大量向城市迁移,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村庄“空心化”趋势日益严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出现严重不足,这就成为了制约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有充足的农村劳动力作保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的问题。应该从激励优秀的人才下乡创业,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力开展农村干部、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等方面作手,乡村有了发展空间,人才才能留得住。

二是抓好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现在多数农业产业没有品牌,标准化水平不高,没有带动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旺目标,唯一的路径就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物依稀为贵,不能看到别的村发展的产业挣钱了,就跟风发展,这样做只能打击农民的积极性,而是要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的基调,邀请专家、能人,实实在在地进行实地调研,确定每个村适合发展的产业,做优做精,树立好品牌,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为农村发展造血,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搞好生态发展。我乡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滞后,农村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缺乏长效管理体制机制,村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有的地方农村居民建房杂乱无序,房屋建筑样式落后、配套不全、形象欠佳,农村生活环境质量总体上还不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在提高农村发展质量、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提质和农村环境整治行动,统筹推进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庄风貌改造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改善居住环境,吸引人气。

四是专门进行宣传引导。多数群众因消息闭塞、理解能力有限,对国家政策理解存在误解,加上部分群众对乡村干部存在误会,尽管乡村都在进行大力宣传,但是效果不理想。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以县级部门或单位的名义成立专门宣传队伍,让群众不带成见,能够自觉把党的农村方针政策理解深入、理解透,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逐渐改善干群关系,化解矛盾。

五是发展年轻党员,培育好后备干部。全乡407名农村党员,60岁以上的党员占比50%,党员年龄结构严重老化、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党的领导弱化虚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村甚至没有合适干部人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坚持党建引领,将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好的村“两委”班子,才能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让每一名农村党员都成为乡村振兴的“旗手”。对有能力、有文化的年轻人,应该进行政策上的鼓励,吸引其回乡创业、就业,党员的发展才有基础,才有新鲜血液注入,才能提高两委班子成员的战斗力、凝聚力。

(篇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后,各基层也在积极的探寻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虽然有点成效,但整体形势不容乐观,现围绕傅坊乡的发展现状,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农村发展的现状:

1、农业的现代化程度不高,绝大部分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耕作模式,基本上依赖于“靠天”吃饭,搞风险能力差,经济效益不高。

2、农业经营主的整体素质不高,务农人员大部分是60年代以上的人员,只凭老经验、老办法管理农作物,科技含量不高,且农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

3、傅坊乡地处丘陵地带,山体多被开发种植蜜桔,水土流失严重,在发展科技和投入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制约较多。

4、乡镇企业凤毛麟角,即使有也发展缓慢,效益低,不能提供充足的资金带动农业发展,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思路狭窄,且满足不了基层公益事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品种较少,致使农产品过剩,农业生产效益低。

2、乡村工业、企业的发展缺乏人才、资金、技术,在南丰会产生季节性的用工荒,每当蜜桔成熟大量上市时,就会有工人陆续离职,成为制约当地企业发展的又一大瓶颈。

3、小农经济现象明显,各自单打独斗,质量参差,没有核心竞争力。

4、村集体经济缺乏专业人员指导发展,整体发展缓慢,大部分都还处在找路的状态。

三、建议意见

1、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市场化,根据市场现状,调整农、林、牧、渔业在农业发展中所占的比重。

2、加大科技投入,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实现产销一条龙,这样可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盲目生产所带来的弊端,改善分散经营引起的不良后果。

3、因地制宜,寻找合适的农业项目和经营业主,加快土地流转,带将从老百姓手中流转的土地承包给经营业主统一经营,开发现在农业观光旅游或集约的农业生产模式。

4、加大有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教育培训,输智于乡村干部。

5、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现在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篇三)

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地位,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乡村振兴,布局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标是“强、美、富”,方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途径是城乡融合发展,载体是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传承辉煌农耕文明的迫切需要,是亿万农民的美好期待,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在新形势下,为老区工作大有作为提出了新要求,搭建了新的创业服务平台。

最近,我们认真对革命老区**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开展了调研,主要围绕**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对接、具体工作启动和制约因素、存在具体问题以及如何提升老促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工作水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政策对接,积极启动乡村振兴战略

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组织,制定规划,描绘蓝图,谋划措施,落实方案,确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市作为全省唯一一个优先发展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改革实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区“四区合一”的试点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质量兴农之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走乡村善治之路、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的目标路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把脱贫攻坚、小康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项工作有机对接,统筹谋划,**市委通过召开会议,认真全面安排部署,积极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市把走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个之路”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纲领和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路线图,聚集重点,确定目标,细化措施,推进落实。具体工作是:

(一)注重典型引带,走好质量兴农之路。一是抓住农业各类典型群体这个重点,切实提升农业整体水平。**市注重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注重扶持一批经纪人队伍,注重壮大一批农业新型业态。通过抓点、连线、扩面,充分挖掘放大各类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典型带方向、带标准、带水平,加快提升整体农业发展水平。二是对接好市场需求这条主线,切实提升农产品质量。**市向提高标准要质量、向调优结构要质量、向绿色生态要质量,深入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三是扩大农业基础设施这个覆盖面,切实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突出水利、农机、科技、生态四条主线,推动良种、良机、良法、良田深度融合,围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狠下功夫,突出抓好“两区三园”创建工作。“两区”即粮食功能区和松花江都市田园创新示范区。“三园”即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进一步提升**市农业产业化水平。

(二)注重生态保护,走好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市积极推进“绿色革命”、积极推行“厕所革命”、积极推行“垃圾革命”、积极推行“能源革命”,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为牵动,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让农民成为绿色空间的守护人,创造更加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

(三)注重协调推进,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市计划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吸引资本下乡、打造特色小镇、壮大“三农”队伍等五条途径和措施,形成工农互补、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四)注重示范引导,走好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市委通过树立文明乡风、传承良好家风、培植淳朴民风,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精髓,繁荣中华文化,推进乡村文化兴盛。

(五)注重营造和谐,走好乡村善治之路。**市拟通过强化村民自治、强化依法治理、强化基层基础三条途径,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六)注重探索创新,走好共同富裕之路。**市委通过采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办法,全面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实现共同富裕。

(七)注重聚焦发力,走好特色减贫之路。今年,**市计划出列13个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2021人。**市委、市政府要求,要落靠各方责任、聚焦产业扶贫、注重补齐短板、密切干群关系、凝聚工作合力,全力以赴,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市在产业扶贫工作中,今年重点发展八个方面扶贫产业,即:肉牛养殖、光伏电站、林果产业、棚室蔬菜、沙棘种植、食用菌栽培、鲜食玉米、乡村旅游。在此基础上,各乡镇要按照本市研究探索出来的庭院经济、物业管理、以工代赈、劳务输出、自主创业、曲线救助、小商品流通、代种代养、技能培训等十八条产业扶贫路径,结合实际,研究落实好精准到户项目,确保全覆盖,实现产业增收脱贫目标。

**市委统筹兼顾,不断凝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合力,力争在走好“七个”之路上当排头、作表率,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做出更大贡献。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约因素及存在的具体问题

近年来,**市在农村农业发展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约因素和一些具体问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有待根本解决,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给乡村振兴带来一定困难。

1、部分干部群众思想准备不够充分,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来一定难度。主要是,小富即安思想、农村农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传统农耕观念成为制约因素,部分干部群众开拓创新意识不足、存在为难怯步问题。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仍然很多。农村道路、供排水、旧房改造、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存在差距。

3、致富门路较窄,三产融合程度不深。主要是农业产业规模不大,和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需要创新。农民技能素质相对较低,缺乏产业融合型人才,产业增收项目较少、致富视野不宽。

4、总体收入水平不高。由于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建立时间较短,体制机制尚需规范,发展资金相对短缺,加上增收产业发展路径不宽,农村农民总体收入水平有待提高。

5、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距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差距较大。特别是一些村民的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存有反差,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需要创新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艰巨。

三、积极作为,履职尽责,努力提升老促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工作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新目标,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举措。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对老促会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一定要积极作为、履职尽责、勇于担当,努力提升老促会的工作水平,以实际行动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做出新的贡献。

目前,老促会工作面临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只要坚持“四个不变”,老促会工作就会大有作为。“四个不变”即全心全意为老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参谋建言的性质和职能不变,宣传、调研、协调、促进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工作路径、工作方式不变,感恩回报老区、改变老区贫困面貌、促进老区全面发展的建会使命和初心不变。老促会要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要求,努力施展作为、发挥职能、实现促进。履职不缺位、做到位,“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开展老促会工作,既要慎思谋远,白首丹心,又要举贤借力,远誉推功。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下,老促会既要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四个意识”,又要结合老区实际、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积极推动老区开发建设、脱贫攻坚,为市委、市政府深入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应有作用,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乡村振兴调研文章

以产业振兴为引领,促进乡村全面发展

试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我见—财政三处邓朝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设,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通过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深入学习,我们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题,分别采取调研问卷、现场走访等方式,对北界镇王宅桥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1.环境状况:王宅桥村位于北界镇东北部,地处遂昌、衢州、金华三市交界。距龙丽高速公路北界出口13公里,杭金衢高速金华西出口35公里,与金华市婺城区塔石镇张村毗邻,距交界处1.5公里。平均海拔396米,森林覆盖率为89.6%,是一个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古村落,至今仍保存有王宅桥通往遂昌县城古称“七上八下的马戌岭”官道。在村内寨下自然村保留下来的历史300多年古村寨。

2 2.人口现状和产业基础:全村共有240户752人(其中:劳动力人口486有),农村党员38名。耕地面积608亩(其中:水田536.4亩),园地155亩,并且大多数是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垅田,一类畈田仅人均0.12亩,林地面积16620亩。本村产业除以保障自给自足的粮食外,农产品商品率极低,20—60岁的青状年劳动力绝大多数出门在金华、义乌、武义、龙游等经商或打工为主,201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6082元。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落后,属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村,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1万元。

3.乡村建设状况:近年来该村积极响应遂昌县提出并实施“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发展战略,以绿水青山依托,进行村庄整治、农村污水处理、村内步行街和休闲区以及原生态石斑鱼等打造文化休闲旅游区建设。曾先后被评为丽水美丽乡村,市级卫生村,县级先进党支部、五星级勤廉村、生态公益村建设先进单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十佳洁净村庄、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达标村,农村五好党支部、人口与计划生育规范化建设示范村及创业好搭档示范村等荣誉。

二、乡村振兴发展的制约因素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必须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制约农农业村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找出差距,补齐短板,逐个问题逐个环节地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总的来说,该村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由于国家投入和社会各界支持力度有限,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本村地处山区立地环境差的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与高标准的、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基础设施还有较大的差距,规模经营、机械化施工都存在较大困难,农业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优质耕地数量减少、耕地地力质量下降等问题凸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突出短板。

2.城乡缺乏双向流动。人才难以流回农村、农业,在外人才返乡积极性不高,缺乏有知识、有技能和有一定经济实力,示范带动人才,成为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乡村振兴中的一个短板。这在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些优秀典型案例中充分体现出来,在外人才返乡带动,往往能成就一个乡村的振兴发展。他们利用在外学到知识、技能和管理经验,凭着一腔对家乡的热情和情怀,为家乡注入了活力,带动了百姓致富。

5 3.农民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制约乡村发展。历代以来,人们骨子里“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潜移默化的渗透着当农民没出息的一种观念。导致在村的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鲜事物能力差。主要体现在农村承包责任田流转返租中,有部分老农民怕别人先富起来的“红眼病”就是不肯流转承包土地。这样的现象虽然略显极端,但却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观念。

三、工作思路

2018年全面实施党的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第一年,必须牢牢把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忍劲,进一步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振兴农业产业,促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促城乡和谐,带动绿色发展,促乡村美丽。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完善承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为契机,采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返租或以租金入股的形式,充分利用“绿水青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加强集群发展主导产业建设。以苏村灾后重建培育发展起来的现代设施农业(大棚蔬菜)为示范,培育发展更多的农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投入到钢架大棚蔬菜种植基地。通过进一步完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1992—2002年打造的苏村王坞“香菇之乡”和2005—2015年的“北界红提之乡”和“猕猴桃之乡”的成功经验,以彰显农产品规 6 模效应。

2.充分利用加快特色产业建设的扶持政策,以我县“全国农村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赶街网”线上交易为营销平台,走“一村一品一特色”的道路,鼓励更多农户充分山区“青山绿水”的自然优势,参与特色农业(如铁皮石斛、三叶青)等珍稀“中草药”种植和“中华蜂”养殖。围绕以大榆、布岱山、三十罗头等丘陵地带为中心示范基地,鼓励、促进农民将自己手中有限的土地进行流转,盘活土地利用价值,建立500亩以上的集约化连片珍稀“中草药”种植基地。通过农户-合作社-公司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带动农业种植规模化、产业化升级,促进传统农业向增产农业、现代农业的跨越。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探索出一条“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以质取胜的特色发展道路。

3.以绿水青山的自然资源秉赋为依托,打造民宿休闲体验区和文化休闲旅游区。紧紧抓住2017年9月30日浙江省建设厅、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省财政厅联合发文公布的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中王宅桥村寨下自然村被列入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的机遇,以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为主体,大力宣传推荐开发引进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鼓励村民资金或资产租金入股的形式开发(王宅桥寨下自然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打造民宿休闲体验区和文化休闲旅游区。通过保护利用

8 好自然生态资源,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打造“美丽幸福后花园”来振兴生态、绿色、和谐、美丽新农村。

四、几点建议

1.农村的发展、农业产业的振兴,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保障作用,因此,必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三农”知识培训,使农村一线党员锻炼成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并把优秀党员培养成行业领头羊,充分发挥优秀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是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财政投入,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三是强化技术服务,增强科技人员的服务意识。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项目试验示范活动,县级首席科技专家,充分利用自已的专业技术建立示范实验园,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咨询服务,乡镇(街道)农技人员开展经常性的“跑地头、跑田头、跑山头”的深入一线进行技术指导,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示范效应,以求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促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和资源均衡配置。

2.在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上,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以及涉农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普惠力度,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同时,建议加大农产品冷链设施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解决农产品旺产期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持续发展。

3.强化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和市场开拓能力。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强联合,开展品牌创建,基地或产品认证,共建共享农业产业联盟或农产品营销促销中心,农业生产资料联合采购平台,探索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节本升级的路径。

10

二〇一八年五月十六日

上一篇:低血糖的护理常规下一篇:大学舞蹈创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