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信用发展状况分析

2023-02-19

一、芝麻信用概述

(一) 芝麻信用的产生背景

2015年1月28日, 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管理公司首次推出了“芝麻信用分”。国内首个个人信用评分系统:“芝麻信用分”, 它是由独立第三方信用评估机构——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 运用云计算及机器学习等技术, 通过逻辑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等模型算法, 根据用户在互联网上的各类消费及行为数据, 结合传统金融借贷信息, 对各维度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评估, 在用户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五个维度客观呈现个人信用状况的综合分值。芝麻信用运营上线之后, 备受关注。芝麻信用是我国第一个基于大众在互联网上的行为数据, 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的数据处理和模型计算出来的个人征信评估报告产品, 也是我国互联网个人征信模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个人征信产品。

(二) 芝麻信用的数据来源

芝麻信用的个人信用数据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1、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电商平台

主要包括B2C天猫网、C2C淘宝网、聚划算平台、Ali Ex‐press跨境零售平台、1688国内批发平台、Alibaba跨境批发平台, 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商平台涵盖了批发和零售环节, 拥有海量的交易数据和用户数据。

2、蚂蚁金服服务集团

蚂蚁金服服务集团成立于2014年10月份, 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为小微企业以及个人消费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主要的服务包括生活服务平台支付宝, 智慧理财平台蚂蚁聚宝, 云计算服务平台蚂蚁金融云等。其中主要以支付宝为核心, 其他业务大部分都是建立在支付宝的基础上。支付宝主要提供便捷的支付、转账、收款等基础功能, 还能快速完成信用卡还款、充话费、缴水电煤费等上百种生活服务。每个使用支付宝的用户都得填写相关的个人资料, 因此, 蚂蚁金服为芝麻信用提供了海量的个人信用数据。

3、阿里云服务

阿里云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云计算品牌, 它也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科技公司, 致力于以在线公共服务的方式提供安全、可靠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 让计算和人工智能成为普惠科技。阿里云为很多知名企业提供解决方案, 其中包括中国联通、中石化、中石油、12306、飞利浦、华大基因等大型企业客户, 以及知乎、微博、魅族、锤子科技等明星互联网公司。这些都能够为芝麻信用提供个人信用数据。

4、阿里巴巴投资合作的第三方企业

阿里巴巴还在其他领域进行各种投资, 阿里巴巴投资了有:优酷土豆, 虾米, 天天动听, 微博, 陌陌, UC浏览器, 墨迹天气, 魅族, 美团, 饿了么, 滴滴打车, 高德地图, 汇通快递, 圆通快递, 菜鸟驿站等。这些投资的领域虽然不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核心业务, 但是, 也为芝麻信用提供了广泛的个人信用数据。

通过芝麻信用的数据来源可以看出芝麻信用在互联网消费, 互联网支付领域有着巨大的数据规模, 但是种类也仅限于网络购物和支付, 在社交领域上收集的用户行为数据规模就小得多。

(三) 芝麻信用的评分体系

芝麻信用的评分范围为350分到950分之间, 分数越高就代表着个人信用状况越好。依次下来划分为五个档次, 分别是:350分到550分表示个人信用状况较差, 550分到600分表示的是个人信用状况中等, 600分到650分表示的是个人信用状况良好, 650分到700分表示的是个人信用状况为优秀, 700分到950分表示个人信用状况极好。不同的芝麻信用分档次所享受的信用生活不同。

(四) 芝麻信用的特点

首先, 芝麻信用的个人信用信息来源非常丰富。光是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用户就拥有3亿实名用户, 覆盖近一半的中国网民, 拥有大量的用户数据和合作企业提供的数据, 芝麻信用还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来建立评分体系, 使得其采集个人信用信息数据成本低, 来源广。除此之外, 阿里巴巴旗下平台还涵盖各种场景的数据。近几年来用户的数据也在不断的增长。

其次, 采用先进的、独特的评估模型, 基于“5C”准则发展出了自己独有的以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行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五个维度的评估模型。

最后, 芝麻信用的应用场景范围上有着巨大的优势, 传统的金融征信行业是以信用报告作为基础, 为用户提供在银行的个人贷款的授信额度审批, 而互联网金融的征信企业对于信用报告的使用场景就更加广泛、丰富了。在互联网上根据信用报告, 不仅能够应用于个人的消费贷款、信用贷款外, 更能融入于生活, 在蚂蚁金服服务下, 阿里巴巴电商平台下, 合作企业下的网络购物, 衣食住行, 个人借贷等多方面进行应用, 为用户提供服务。如免押租车, 租房, 住酒店等服务。

二、芝麻信用发展现状

芝麻信用自2015年上线以来不断的与各企业合作, 使得芝麻信用的信用生活应用非常广泛。

(一) 生活服务方面

芝麻信用不断扩大合作企业的范围, 涵盖衣食住行各个生活服务方面。芝麻信用与女神派、美丽租、百格租包等企业合作, 提供免押金租服饰配饰服务。与哈罗单车、神州租车、一嗨租车、安飞士租车等公司合作提供出行服务。与阿里旅游合作, 用户可以更加便捷的签证新加坡。与未来酒店、途家、住百家等企业合作, 为用户提供住宿服务, 用户可在全国超过6000家酒店享受免押住宿。直到现在, 芝麻信用可以享受到多达76项信用生活服务, 个人信用良好以上的用户都可以享受到免押金服务。

(二) 消费金融方面

芝麻信用与蚂蚁金服旗下的“花呗”和蚂蚁借呗以及天猫开新车合作。只要用户的芝麻信用分高于600分, 就可以在“花呗“上申请到额度, 在使用淘宝购物进行付款时, 就可以先使用花呗进行支付, 等到还款日时再进行还款, 相当于传统的信用卡功能。同样的, 当芝麻信用高于一定分数时, 用户可以在蚂蚁借呗上申请一定的贷款额度, 当用户急需资金时, 可以在蚂蚁借呗上贷款使用, 同时, 用户每使用一次蚂蚁借呗的贷款并按时还款, 又可增加用户芝麻信用的评分。芝麻信用最近又推出了信用购车的服务, 其与天猫开新车合作, 芝麻分750及以上的用户, 符合购车要求时可立马把新车领回家。其操作流程同线下的车贷模式是一样的, 只是把传统的去银行或者汽车金融公司办理汽车贷款的服务, 搬到了线上, 利用芝麻信用的评分作为切入点, 进行线上贷款购车。

目前, 芝麻信用与支付宝合作, 只要打开支付宝授权开通芝麻信用分, 就可以在支付宝上轻松的查看到自己的芝麻信用分。当芝麻信用分达到一定的分数, 就可以使用芝麻信用的信用生活了。

三、芝麻信用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 信息数据收集维度不全面及信息共享问题

芝麻信用个人信用信息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互联网, 虽然说芝麻信用个人信用信息数据量庞大, 但是数据的收集依然不够全面, 收集的数据来自于阿里巴巴集团的用户数据, 其他领域的数据信息却十分少, 比如用户社交领域的信息收集的就相对比较少, 银行的借贷信息, 信用记录也难以收集。芝麻信用的数据只局限于自己所处的领域,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各家企业之间的竞争问题, 用户的信息数据也是一个企业的核心部分之一, 如果企业丢失了用户的信息数据也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用户群, 所以, 各个企业都非常看重自己的核心数据。对于传统银行而言, 银行掌握着很大部分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而这些资源在无偿的条件下达成共享, 是不现实的。由于利益的冲突, 各行业, 各企业之间的信息无法达成共享, 导致信息孤岛的问题, 阻碍了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 这成为互联网个人征信发展的一大障碍。信息共享的道路还有很长一段路程需要走。

(二) 个人隐私合规风险问题

《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严禁征信企业收集有关居民信仰、血型以及身体健康状况在内的居民基本个人信息, 在未得到居民准许以及未明确告知不良后果的情况下不能够收集有关居民的收入、储蓄、基金、债券等信息;收集居民的信息时必须得到居民本人认可, 在没有得到居民认可的情况下不能够进行数据收集”。芝麻信用的数据收集来源于互联网, 而网络上的这些数据之中, 哪些有采集权限, 哪些需要获得居民本人许可, 是否获得居民本人许可, 这些数据之中是否包含了禁止采集或者限制采集, 居民本人不得而知。此前, 在支付宝“2017年度账单”事件中就曝光出了合规风险问题。用户在查阅自己支付宝年度账单时候, 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默认勾选了服务协议。当时支付宝个人年度账单首页有一行特别小的字:“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 而且帮你选择好了“同意”。如果没注意到, 就会直接同意这个协议, 允许支付宝收集你的信息包括在第三方保存的信息。这一问题被曝光之后, 引起了合规风波。合规风险在对用户数据采集的方便程度成为一大潜在问题。

(三) 客户异议处理难度大

芝麻信用以支付宝为基础提供信用服务, 很多业务都是通过支付宝操作。芝麻信用只提供了用户查询芝麻信用分的方法, 但是并没有告诉用户当芝麻信用出现异议时的处理方法。芝麻信用只是表示, 用户可以通过身份证、户口本、驾驶证、社保卡等证件来停用冒用账户。但并没有有效提出解决异议的具体方法。如果用户对于自己的评分产生异议, 也没有有效的投诉渠道, 最后导致用户很难通过正规的渠道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 从而会出现更大的损失, 当出现这些损失时, 用户也得不到有效且快速的投诉及解决方法。同时, 因为芝麻信用评分程序的专业性和保密性, 用户很难对其进行调查取证。在芝麻信用刚公测阶段, 许多的用户发现自己与其他用户的五维数据基本相同, 然而评分却天差地别。但是这些客户没有办法找不到任何地方可以去申述。

(四) 加剧信用违约风险

目前, 芝麻信用提供的信贷业务主要有消费信贷“花呗”和小额贷款“蚂蚁借呗”以及信用购车服务。然而, 由于互联网用户的来源广泛, 芝麻信用的用户有着各式各样的人, 有收入不稳定的人也有收入较低的人, 他们的还款能力差, 信用意识比较薄弱, 甚至还有在校学生, 他们没有收入, 对于这样的人群, 只要他们的芝麻信用分达标, 都会无差别的为他们提供贷款。这伴随而来的是信贷违约风险也随之增大, 导致信贷市场的稳定性降低。

四、芝麻信用的发展建议

(一) 成立数据交易平台

信息数据收集维度不够全面是因为各企业之间信息不共享的原因。在我国互联网的各个企业从各自的利益方面考虑, 他们各自拥有用户的行为数据很难进行流通。这就使得那些没有大量数据信息的互联网公司很难建立自己的信用体系, 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方面也不能涵盖到各个领域去。从长远的角度考虑, 这会使得整个互联网征信行业的发展陷入一个困境。阿里巴巴集团在这方面采用的是以收购企业的形式来达成数据的交流, 但是, 随着各家企业对于自身核心数据的逐步重视, 阿里巴巴依旧很难再以合作或者收购的方式来获取其他企业的重要数据。因此, 成立数据交易平台是未来大趋势。要构建多元化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环境, 不仅要从多领域进行数据的收集, 还要进行数据的融合共通, 建立个人信用信息数据交易平台, 形成数据交汇以避免数据孤岛的出现, 这样不仅能够保障企业的利益, 同时加强了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保证了个人信用信息数据的全面性, 从而使互联网征信行业的发展更加稳健。

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数据库涵盖了8亿多的用户, 传统金融领域的征信行业拥有着一定数量的用户个人信用信息数据, 这些数据是来源于用户在传统领域的信贷信息数据, 和互联网征信行业的有所不同。如果能将这两种数据相结合, 那么, 企业能够得有更加完整的用户信用数据信息,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失信违约风险。如果成立数据交易平台也就不存在行业隔离问题了。不同行业可以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协议, 在保证用户数据隐私安全的条件下, 在数据交易平台获取相关信息数据。

企业与企业之间, 行业与行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在2015年7月1日, 芝麻信用同最高人民法院合作, 实施信用惩戒。实时更新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这开创了第三方征信机构首次通过最高法官方授权, 联合开展信用惩戒的先河。

(二) 增强互联网征信中用户信息的权益和隐私的保障

首先完善个人信用信息的立法保护。在互联网用户信息的权益保护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主要依据的是《征信业管理条例》。针对互联网这样收集数据没有边界性的体系, 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实施对应的政策来管理约束互联网征信企业。其次, 要建立详细的互联网征信企业的采集授权制度, 明确规定互联网征信企业数据收集的范围, 保障用户对于自己信息的选择权和知情权, 避免个人信用信息数据被过分使用而给用户带来的危害以及损失, 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授权给第三方而导致的危害和损失。最后, 要指导并增强用户群众在互联网上的信息保障意识, 推行用户实名身份登记, 安全证书, 电子签名等安全服务用以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隐私安全,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三) 建立并完善互联网征信企业的监管体系

对于客户异议处理的问题、客户信用风险问题,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对于互联网金融个人征信企业的监管不到位所导致的。任何一个行业都缺少不了监管的体系, 只有拥有了完善的监管体系, 才能使大众放心, 才能使行业的发展朝正确的方向前进。在互联网时代, 为了让行业健康持续稳步地发展, 既不能限制该行业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 又要有适当的风险管理, 增强风险的防范。对于监管机构, 应该成立一个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的监管、管理机构, 从个人信用信息的角度设立隐私管理制度, 明确如何采集征信信息并且对其进行整合、分析、挖掘等, 保护好每一个环节的个人信息绝对安全。监管的相关机构应该明确监管原则, 将市场的活力、创造力和风险管理相融合, 适度合理的进行监管工作, 在保证行业发展和用户权益的情况下, 为互联网征信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严格完善并监督对于用户信息的安全, 隐私的保护制度。设置客户异议投诉处理的专门机构, 在客户的异议处理方面应该做得更加完善。优化对客户异议投诉处理的机制, 提高对客户异议投诉处理效率。完善对于信用信息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

摘要:近几年来,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 与传统的金融行业相比, 虽然两者之间从本质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但是, 互联网金融终究还是属于金融, 因此, 互联网金融依旧和传统金融行业一样要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风险。互联网金融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互联网高新技术来实现资金的融通。同时, 在“互联网+”时代的引领之下, 互联网与个人征信相结合, 互联网金融个人征信体系开始蓬勃发展。为我国的个人征信行业注入新能量。芝麻信用是我国互联网金融个人征信体系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通过对芝麻信用的深入探究, 可以了解到我国互联网金融个人征信体系的现状, 以及它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个人征信体系,芝麻信用

参考文献

[1] 李晓刚.互联网金融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研究[D].浙江大学2017

[2] 许伟.我国互联网金融个人征信体系构建研究[D].江南大学2017

[3] 于欣言.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征信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4] 闻娜.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个人征信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6

上一篇:探讨企业财务核算与风险控制下一篇:ERP沙盘模拟与市场营销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