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星级酒店危险源辨识

2022-09-12

目前, 酒店业已成为现代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现代化星级酒店日益增多, 功能和服务不断翻新。这些场所一般位于闹市区, 在建筑装修时追求品位高档、气派豪华, 加之建筑功能复杂、社会性强、人员集中、使用设备众多, 因此存在的风险很大, 一旦使用管理不当, 极易引发事故,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给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增长造成严重影响。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 系统中存在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系统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某种类型的危险源。系统安全的基本内容就是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 采取措施消除和控制危险源, 使系统安全。之前学者的研究大多侧重某一方面, 没有以星级酒店为系统整体分析其危险源, 给酒店管理带来了不便。本文在实地考察了多个星级酒店的基础上, 参考相应规范, 从建筑结构、火灾、内部设备和安全管理等四个方面, 综合分析了星级酒店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丰富了星级酒店的安全管理, 是有效控制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转嫁的基础, 是减少人员财产损失的重要环节。

1 危险源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安全科学理论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 (能源或能量载体) 或危险物质为第一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为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等[1]。

2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一起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的能量载体, 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的必要条件, 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 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 在其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1]。

3 高层酒店危险源辨识

3.1 建筑结构危险源

国内外一系列城市灾害表明, 对房屋建筑最严重的灾害就是火灾、地震、飓风、台风以及战争等自然和人为的灾害。目前的建筑结构已较好地解决了抗风、抗震等问题。事实证明, 只要建筑物主体结构设计恰当, 在火灾时主体结构就不会被烧毁, 在地震灾害时主体结构就不会倒塌, 经过修复就能继续使用[2]。

3.1.1 建筑材料

整个高层建筑的抗灾能力主要取决于该建筑物的建筑结构所采用的材料类型。高层建筑主要是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两大类。从防火安全角度看, 前者比后者的耐火性能好, 但钢结构具有强度大、重量轻、力学性能尤其是抗风、抗震好等优点, 因而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的不少。钢结构虽然是不燃烧体, 但很不耐火。目前, 通常是采取对钢结构表面喷或涂刷防火材料或包裹耐火材料等办法保护钢结构不被火焰直接烧烤而提高其抗火能力[2]。

酒店建筑采用钢框架结构, 配以内筒或者配以剪力墙, 以抵抗水平力。由于其高度因素, 结构受力十分复杂, 除了来自本身极大的自重和使用荷载外, 还有来自水平方向的风荷载和地震力等侧向荷载, 后者往往是控制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3]。高层酒店建筑规模大, 内部功能多样, 设备要求复杂, 所有这些都对高层建筑的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2 酒店总体平面布置

(1) 选择较安全的地区。《高规》中明确规定:“高层建筑不宜布置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工厂、仓库, 甲、乙、丙类液体和可燃气体储罐以及可燃材料堆场附近”[4]。

(2) 高层建筑周围应设有环型消防车道 (可利用交通车道) 。

(3) 应具有充足水源。据统计, 扑救成功率90%以上在于有充足的水量。许多高层火灾实例证明, 由于缺乏充足的水量, 当发生火灾后, 大火仍燃烧数小时, 造成巨大损失。

(4) 建筑的底部应设有裙房。

3.1.3 各种竖井

建筑物内部的电缆井、管道井、电梯井、排烟道等各种竖井由于用途不相同, 为避免某个竖井发生事故时互相影响扩大灾情, 应分别单独设置, 避免与房间、吊顶和壁柜相连通, 其井壁耐火极限不小于1.00小时;电梯井是火灾蔓延的通道之一, 一旦发生火灾, 电梯井很容易成为拔烟火的通道, 所以井壁上除开设电梯门和底部及顶部的通气孔外, 不应开设其他洞口, 同时须用非燃烧材料将空隙紧密堵塞。

3.1.4 酒店环境布置风险

(1) 酒店防火设计。

高层建筑内应采用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 应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在规定的防火间距内禁止堆放可燃物质和支搭易燃建筑和简易棚库等。这个安全隐患在一些酒店的角落都会存在。高层建筑中庭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面积叠加计算, 当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时, 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应设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 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00h的防火卷帘分隔[5,6]。在调查中, 星级酒店基本能够按照规定设计防火分区, 此风险能够很好的控制。

(2) 防烟楼梯。

防烟楼梯间就是防烟和热气用的疏散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防排烟方式主要为自然排烟、机械防烟和机械排烟。《高规》要求楼梯间每隔2~3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 前室的加压送风口每层一个, 而且要求风口有手动开启和远距离联动控制的功能[7]。目前酒店较多采用自然排烟和机械防烟结合的方式。但存在以下危险因素。

(1) 自然排烟的效果不稳定, 受风向等多种因素影响较大, 特别是低层区, 火灾时如果开窗方向与风向相反, 会造成向楼梯间或前室灌烟现象, 严重影响人员的疏散。

(2) 机械防烟方式效果好, 具有较大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机械防烟是通过风机加压送风, 使楼梯间和前室或合用前室保持正压, 从而阻止烟气的侵入[8]。但在设计时, 计算比较复杂, 尚无统一计算方法, 且在工程成本上, 为保证送风压力均衡不至于个别部位因压力过大造成人员开门困难, 除风机外还要设置许多送风口, 这在实际中也无法保证。

(3) 安全通道和疏散线路。

酒店一旦发生火灾, 安全疏散主要通过楼梯。若楼梯未采取封闭防火分隔措施, 火烟一旦窜入楼梯间将楼梯间封锁, 人员则无法通过楼梯疏散到地面。火灾发生后, 烟气在垂直方向扩散速度是180米/分钟~240米/分钟 (3米/秒~4米/秒) , 而实际疏散速度则比其慢100多倍, 而且人员疏散与烟气蔓延的方向相反, 人员往往来不及到安全地点就在疏散中被烟火熏烤致死。

酒店人员相对集中, 成分复杂, 流动性大。为满足经营需要, 房间、娱乐设施及其它附属设施布置紧凑, 走道较狭窄, 安全通道出入口少, 内部结构类似迷宫。火灾多数发生在午夜就寝后, 起火后必然断电熄灯一片漆黑, 旅客对内部通道不熟悉, 往往惊慌失措, 拥塞在通道上造成混乱, 即使有安装事故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 也往往安装在可燃构件或装饰件上, 没有玻璃或其他非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难以发挥作用, 给疏散及施救带来很大困难。

3.2 火灾危险源

按照火灾危险源在火灾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将其分为两类:I类火灾危险源:能量或危险物质, 如易燃固体、可燃气体等。I类火灾危险源具有的能量越高, 发生火灾后果越严重。II类火灾危险源:导致各种危险物质和能量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失效的各种因素。系统安全认为II类火灾危险源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酒店发生火灾的原因主要是有关人员的防火意识较差、火源管理使用不善和电气火灾, 即电气设备在运行中产生的热量、电火花或电弧直接引起火灾和爆炸, 其中电气引发的火灾尤为突出。

3.2.1 装修装饰材料

目前酒店从普通单一型向豪华综合型转变。酒店在设备设施、装修方面的要求均有提高, 亦增加了可燃易燃物品的火灾载荷。在燃烧时, 越是易燃材料, 可燃气体与氧气混合浓度越快达到爆炸极限范围, 轰燃也会很快出现。酒店内娱乐场所由于经营需要和满足声学设计音响效果, 装修大量使用可燃材料, 如木龙骨吊顶, 舞台幕布、木地板、木座椅等使可燃物大量集中, 这些可燃材料一旦燃烧, 又有大量致命有毒气体产生, 增大了火灾发生几率和危害。

3.2.2 建筑电气火灾

(1) 电气系统设计不合理, 安装不规范。

(2) 电源及用电设备安装使用维修不当, 使用不合格的电气产品或超负荷用电。

(3) 使用加热设备后忘记切断电源。如顾客在使用完电熨斗后忘记断电, 搁置在可燃基座上或者用完后余热未散立即装入可燃包裹内, 使导线持续靠近热源, 导致短路起火。

(4) 线路连接不良。在短路起火中, 常伴随线路连接不良而起火, 据报道湖南潭金泉大酒店火灾起火原因是:某包厢隔墙上的电源插座板与导线接触不良, 在负载情况下导致局部电阻过大, 发热引起导线绝缘层破坏, 使易燃和可燃装饰材料起火。这起事故的起火源不是短路点, 而是由于产生火花或异常高温的不良接头引起的[9]。此外有的火灾是铜铝导线连接, 接触不良或使用时间过长, 造成接触电阻过大, 打出火花或接点温度过高引起的。

3.2.3 酒店消防设施

消防水泵房需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 0小时的隔墙和2.0 0小时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消防水泵应设有单独的备用电源。一些酒店定点的灭火器移动后未放回, 一旦发生火灾很难保证起火点附近有灭火器。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和消火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 当室外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15L/s时, 可布置成枝状;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进水管不应少于两条, 当一条发生故障时, 其余进水管应能满足消防用水总量的供给要求;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应大于120.0m, 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0m, 宜采用地上式消火栓。消火栓距路边不应大于210m, 距房屋外墙不宜小于510m;室外消火栓、阀门、消防水泵接合器等设置地点应设置相应的永久性固定标识。由于一些星级地处闹市区, 周围建筑拥杂, 室外消防设置不合规定情况十分普遍。

3.2.4 其他火灾事故

(1) 吸烟等明火。公共场所人们随意吸烟, 乱扔烟头, 也是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吸烟引起被褥起火导致的火灾在火灾中已占有越来越高的比例。有的酒店配套娱乐设施为了增强演出效果, 使用鞭炮、烟火等易燃易爆物品极易引起火灾。在酒店西餐厅或其他聚会场所为营造浪漫氛围使用蜡烛照明, 引燃桌布等可燃物或其他原因动用明火等引起火灾。

(2) 厨房火灾。现代厨房常见的煤气火灾主要是管道、炉灶等安装不当、质量不过关或腐蚀损坏等造成气遇明火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发现漏气时使用明火寻找泄漏点, 引起爆炸事故;由于使用锅、壶烧水时, 因水满沸腾后溢出将火泼熄时没有及时关闭阀门, 致使漏出的煤气被第二次点火的火源引爆等。

3.3 内部设备危险源

星级酒店一般拥有许多设备, 如电气设备、空调设备、电梯设备、办公室供暖供电供气设备;服务项目的闭路电视、电话;消防火灾联动报警设备等。这些设备在给予人们方便的同时存在着许多事故隐患。据统计, 酒店高层建筑火灾中由于电气事故、采暖及烹调造成的火灾 (47%) , 比位于第二的因烟头、火柴及点火不慎引起的火灾 (31%) 比例高出16%。

3.3.1 电梯

电梯在带来方便与快捷的同时, 也会给人带来麻烦和伤害。各类电梯事故屡有发生, 如门锁系统问题造成电梯开关门夹人, 开门走梯火把人关困在轿厢内等。

(1) 坠入井道, 落物伤人。此类危险多发生在电梯安装或维修工人身上。

(2) 电梯剪切伤人。多发生在货用电梯。主要原因是电梯门锁保护系统失效、操作人员违章操作、乘梯人员站位不当造成的。

(3) 电梯冲顶和墩底。这是由于电梯的限速器、安全钳、限位和极限开关失效造成的[10]。

(4) 误乘电梯风险。普通电梯内需标明“火警时禁止搭乘”的字样, 发生火灾时禁止搭乘。

(5) 超载风险。

3.3.2 空调系统

空气调节就是对空气经过处理的通风, 主要是控制室内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从而提供适合的工作环境。空调系统由空气处理设备、空气输送管道、空气分配装置、电气控制部分及冷、热源等组成。调查中一些酒店高层建筑空调系统存在风机盘管冷凝水外溢现象。由于受层高限制以及造价的原因, 空调系统主要为全年使用的二管制风机盘管加新风形式。室内风机盘管一般为暗装立式, 一窗一机, 下送下回, 一些房间的风机盘管, 置于吊顶内。一般情况下运行状况良好, 但是当室外空气湿度较大时, 风机盘管的凝水管路就会出现排水不畅、凝水外漏现象, 浸湿地毯、墙壁等处, 带来了很多麻烦。另外, 风机盘管经常在湿工况下运行, 还会使表冷器管道上滋生霉菌, 使得室内环境卫生条件变差。

3.3.3 厨房设备

(1) 厨房通风设备。目前酒店主要采用“混合式”机械系统。除屋顶风机外, 厨房还使用排油烟机。这样在排烟要求上取得了主动性, 在集中烹调时屋顶风机可保证烟道内负压, 但风机停开时反而成为用户排油烟机的阻力。中式厨房由于长期烹炸炒在抽油烟机罩上和排气管内堆积了大量油污, 当炉灶火焰上升过高, 触及这些油污时, 便引起火灾, 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排风系统, 若厨房排风设备不畅则可能造成更大事故。

(2) 烹调设备危险。厨房内机电设备多且易受潮并绝缘老化, 从而漏电短路等引起火灾。

(3) 厨房刀具伤人。用完未放在安全的地方, 碰落伤人。

(4) 煤气管道危险。煤气管道长期使用可能造成液化气泄漏, 若未充分保证室内通风, 会导致煤气中毒。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危险。

3.3.4 锅炉设备

(1) 炉工误操作, 水位计或自动给水装置失灵等造成缺水满水, 严重时甚至造成锅炉爆炸。

(2) 锅炉钢材或焊接质量低劣, 水质不良严重腐蚀结垢, 水循环故障等可造成炉管爆破甚至爆炸。运行压力超过锅炉最高允许工作压力, 同时安全阀与超压连锁失灵将造成超压爆炸。

(3) 点火不当或熄火后炉膛内可燃物 (气体) 未排除, 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下限, 在点火或在引爆能量的作用下, 会发生炉膛爆炸[11]。

3.4 安全管理危险源

3.4.1 人员管理

(下转191页) (上接189页)

酒店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存在侥幸心理, 或者是麻痹大意, 或者出于人情方面的因素, 出现违章操作的现象没有坚持执行酒店的规章制度, 也是引发事故发生的危险源之一。

事故发生都是有一定预兆的, 若能在发生之前发现并排除隐患, 就能很大程度上阻止事故的发生。但并非所有员工都有权责意识, 有的安全意识淡薄, 往往导致不安全因素发展成事故。酒店从生产经营角度出发, 招收的基层服务人员普遍教育程度不高, 接受能力有限, 流动性大, 岗前培训不够系统, 没有定期的事故演练, 一旦遇到初期火灾就惊慌、束手无策, 不会使用常见的灭火器材, 不能正确地逃生。这些都给酒店留下很大的火灾隐患。

3.4.2 治安管理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应能进行实时有效的音视频探测、监视、传输、显示和记录, 并应具有报警联动和图像复核功能。在监控室应保证有人员时刻注意多个屏幕上的录像。但由于人的自身条件很难做到查无疏漏。一些酒店会客登记制度不到位, 给酒店监控室的工作和安全巡检带来更大压力。

3.4.3 消防管理

星级酒店一般会根据自己酒店特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消防培训教材、消防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疏散预案。但在日常管理中, 这些制度很难落到实处。在管理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管理要求来执行, 没有按规定时间进行检查, 或在检查时合格与否的尺度较宽。检查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在发现有问题的消防器材时, 有管理人员忘记更换处理或更换后没有检查设备是否合格。这些不安全因素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4 结语

危险源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 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实现事故预防。因此, 本文对星级酒店的危险源辨识仅为其规避风险、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是其危险源控制的开始, 还需结合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最终保证体系安全运行。

摘要:以多个星级酒店为研究对象, 通过查找相关资料, 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知识, 结合酒店安全现状和管理方法, 从建筑结构、火灾、内部设备、安全管理等方面对危险源进行辨识, 为消除安全隐患、保障酒店正常经营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星级酒店,危险源,辨识

参考文献

[1] 丁平华.浅谈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J].煤炭科技, 2004 (2) :51~52.

[2] 杨渭根.从美国9.11事件谈北京CBD超高层建筑群等防灾安全问题[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2 (3) :10~14.

[3] 李国胜.简明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4] 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5] 顾正军.浅谈住宅建筑防火设计[J].山西建筑, 2007, 33 (2) :57~58.

[6] 霍然, 胡源, 李元洲.建筑火灾安全工程导论[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9.

[7] GB50045-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8] 梁慧.浅谈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防排烟方式[J].四川建材, 2006 (1) :175~176.

[9] 贾培亮.建筑电气火灾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山西建筑, 2002 (11) :55~56.

[10] 王文奇.电梯与电梯安全[J].安全, 2003 (2) :36~39.

[11] 韩宾.锅炉的危险性及防爆措施[J].现代职业安全, 2006:51.

上一篇:培养课外阅读习惯,营造班级书香文化的对策下一篇: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要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