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2022-12-07

在工作与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各种信息的启发,我们可能会获得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可使我们更好的成长。怎么样写出好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关于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关于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关于Javaweb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在线测试系统

这次课程设计我做的是章节自测系统, 主要是服务于学生进行阶段性自测和练习。系统分为练习和测试两部分,每一部分又各分若干专题。系统中采用的技术主要有:JDBC数据库连接技术、和MVC三层架构利用My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虽然系统的基本功能都已实现,但还是存在系统不稳定等多个问题尚待解决。这个系统主要是我自己开发的,但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很大帮助。我正在做系统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有的是知识存储不足,有的是考虑不够周全,之所以能够顺利实现基本功功能,离不开老师和同学的大力相助。事实证明,只靠自己是不能顺利完成一套功能完整的系统的,必须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

开发一套系统,最重要的是细心,并不是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但也要充分考虑到客户的需求和现实意义,不管什么系统,只用运用到实际应用中,才具

有先现实意义。所以在准备工作中要正确分析社会需求了解现实应用,画出流程图,把大体框架做好,然后再逐一细化。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做到步步扎实,作为一个程序编程人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现实为依据,让自己的每一行代码都能实现自己的意义。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课程上的知识得到实际应用,还有编程的基本习惯和开发系统时应注意的流程。

主要功能及规格分析

1.1 登录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求

欢迎页面

系统安全登录

管理员或普通用户功能选择

1.2 在线考试系统的主要实现功能要求

用户修改登录密码

让用户选择考试科目

从试题库中随机出题给用户

根据随机出的题做出用户的考试页面

保存用户的答案

给用户的试卷评分

查询用户成绩

1.3 在线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求

浏览整个系统中的各种用户(超级用户、普通用户)

添加管理员和普通用户

浏览并添加考试科目

浏览并添加题库

管理员修改登录密码

1.4在线阅卷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求

浏览系统中考试科目

根据考试科目进行试卷批改

实现客观题的自动批改

实现主观题的人工批改

2、功能需求和用例分析

2.1系统功能需求:老师可以在网上完成一个考试从题目设计,试题录入,考试安排,考试实施,考卷批

改,分析统计;考试数据,其它数据要求储存在数据库上;考试数据的存放和处理可以实现对学生公开(学生自测成绩可自己查看)也可以实现非公开,需要一定的安全性保障。

2.1.1考生:

(1).分布式的,从考试客户端连接到考试应用服务器,在任何地方进行身份确认,从而完成考试

(2).考生可以登陆后修改自己的密码

(2).题目具有一个稳定性和随机性,试卷生成方式主要有两种(随机自动生成、固定试题、)

(3).考生提交试卷后可以得知考试结果并且知道哪里出错。

2.1.2老师:

(1).提供一个功能全面的考试管理客户端,可以进行考试的设计和安排功能

(2).对考生进行身份管理

(3).对考试进行监控

(4).保存考试结果,供老师进行分析和察看。

2.2 用例描述:

帐户管理

用例名称:帐户管理

参与者:

超级用户

功能描述:1. 查看学生详细信息

2. 添加和删除学生用户

3. 添加和删除教师用户

考试管理

用例名称:考试管理

参与者: 超级用户

功能描述:1. 设置考试题型

2. 设置考试分值

3.设置考试时间和难度级别

4.设置题目显示方式(全屏显示所以题还是一屏一题)

5.设置出题方式(随机出题还是固定试题)

题库管理

用例名称:题库管理

参与者:

超级用户

功能描述:1.题库分类和题型管理

2.添加和删除、修改试题

3.试题成批倒入

在线阅卷

用例名称:在线阅卷

参与者:

超级用户

功能描述:1.查看学生是否交卷

2.系统对照题库答案给出考试成绩. 开始考试

用例名称:开始考试

参与者:

普通用户

功能描述:提示普通用户输入参数,系统将进行随机抽题,然后进入考试界面

修改密码

用例名称:修改密码

参与者:

普通用户

功能描述:用户为了安全起见可以修改自己的登录密码

考试记录用例名称:考试记录

参与者:

普通用户

第二篇:关于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

0引言

作为高职机械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机械设计基础》是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主干学科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知识,并初步具有运用设计资料和查阅机械零件手册的能力,对于培养机械类工程技术人才具有增强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及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将为学生继续学习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是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基础、金工实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先修课程理论知识。现将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得到的几点体会论述如下。

1综合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

遵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特色和教学开发精神,在构建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和培养专业技能方面,能够依托专业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向相关专业渗透和联接的实践能力,表现在掌握丰富的与相关专业的“接口”能力上。所以在《机械设计基础》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演示法、归纳法、对比法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教学挂图等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首先保证教师要透教材、精心备课,以便于在教学设计有的放矢,实施启发。在此过程中,学生有机会和有时间对所授内容作判断、比较、分析、综合,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动脑、动口的状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本门课程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具有较大的必要性,通过采用二维或三维动画技术进行模拟,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学习者不但得到结论,而且知道结论得来的过程,原来让学生感到困惑的知识,现在变得一目了然,学生对课程产生了亲切感,提高了学习效率。如在讲授渐开线齿廓根切现象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正常加工和啮合极限点N后刀刃将已经切制好的一部分渐开线齿廓又切去两种情况,使学生真正明白轮齿的根切大大削弱了轮齿的弯曲强度,减少了齿廓实际工作段,在非渐开线段啮合,就不能保证瞬时传动比为定值,使传动不平稳,重合度减小,因此应力求避免。

2有效把握教材,进行知识整合

在教材的把握上,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的、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的原则,对传统知识体系进行成效的整合,精选教学内容,使授课内容可以突出课程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等性质,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并且有重点。根据以往的经验,以及岗位对知识、能力的最新要求,应以应用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在不影响教学质量,保证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有关内容进行适当合理的删减和编排,将知识重新组合,实行整体优化。

如在采用孔凡杰等主编的教材时,结合所教学生特点及课程在整体教学计划中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按照教材安排比较合理,但对于轴的强度计算和设计步骤等难度较大、较为繁琐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让学生对轴的类型、功用以及结构设计等内容重点掌握,对复杂的计算设计过程进行了解,以便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和应用基本和常用知识,为兴趣较浓学生进一步深入的学习留出余地。

3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实践和自学

在《机械设计基础》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增加讨论课及答疑、质疑等教学环节,鼓励学生通过自学等方式获取知识,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启发学习较差的学生多提问题,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解决问题,即强化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

如在讲解齿轮常见实效形式时,采用的是讨论式学习结合自学的方法,取来轮齿折断、齿面点蚀、齿面胶合及塑性变形等失效齿轮样本,布置学生分组观察、思考和讨论,即针对课堂教学采用“以问题为中心——主动性学习——教练式引导”的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该种失效形式观察到了什么特点,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对应用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等,以通过这种讨论式学习活跃学生思维、深化认识、发展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此过程中要做到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指出学生的偏差,充分给予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机会,尽可能不加以干涉,指导他们完成学习,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保证教学质量。

4理论结合现场,内化职业能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本身就贯穿着高职高专教育“技能培养,重在应用”的原则,以获得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建立教学模式和确定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计划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选择一种实践教学模式,意味着选择了相应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开发方法,意味着带来新的学习和施教取向,所以更要注重理论知识有机衔接实践教学的模式。

如在讲授铰链四杆机构类型时,采用的是理论结合现场的方法。由于刚刚结束汽车驾驶实训,学生对实训室现场兴趣未减,对汽车各个部分构造的感性认识也较强,在讲解了铰链四杆机构的相关理论知识后,将学生再次带到汽车实训现场,分别以汽车刮雨器、车门机构及汽车前轮转向机构为例,通过简单的操作演示和运动特点分析,引出了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并针对实际特点分析了三者连架杆运动形式的不同,学生接受得比较快,并举一反三,想到了雷达天线机构和鹤式起重机等实例。

5结语

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前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要不断进行教学手段和内容的改革,从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进行改革、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其改革必须和专业课的改革结合起来,使整体的教学计划形成通畅脉络,使得《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启迪创造性思维、形成设计能力,能够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奠定基础。

第三篇:关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前国内高教界正在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工科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培养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综合设计能力。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是各高校培养机械类以及近机类专业学生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由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通向专业课程学习的桥梁和纽带,是了解和掌握工程设计计算的开端;它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有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是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设计一般机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毕业设计),是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综合性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能力训练。针对目前的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工程意识、综合设计能力与创新意识,将此作为课程体系

1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目前该系列课程的设置主要由以下几大模块组成:

(1)公差与配合

研究机械设计中是怎样正确合理的确定各种零部件的几何精度及相互间的配合关系,研究测量工具和仪器的测量原理及正确使用方法,掌握一定的测量技术。

(2)理论力学

研究质点、刚体的静力学、运动学及动力学。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的规律;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性质;动力学研究物体在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3)材料力学

研究杆件材料在各种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变、应力、强度、刚度以及导致各种材料变形与破坏的规律;为受力构件提供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理论基础条件;解决结构设计安全可靠与经济合理的矛盾。

(4)机械原理

研究机械中机构的结构组成、运动、以及机器结构的受力和设计。

(5)机械设计

研究通用机械零件能量的传递方式、材料、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这些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具有机械设计的初步能力和为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但是这些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广、系统性强、学时多,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这种教学模式不能适应高职高专教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如果按照课程设置的方式,以“教”为中心,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目的,可能会出现如下情况: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造个性的培养,往往学生理论考试成绩较高,但实际设计和应用能力不强,这与企业需求脱节;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脱节;重视学习者知识的接受与理解,不重视知识建构和发现的方法;没有充分发挥先进的实验技术和网络在支持个别化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教学管理方面的巨大优势。

2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2.1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积极认识或意识倾向,当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发生兴趣时,他总是愉快地学习,积极主动获取知识。但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会引起他们思维疲劳,甚至厌烦。

针对本课程可从以下来展开学习兴趣的激发:

在学生刚刚接触该课程的时候,首先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程设立的目的;对后面其他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有什么作用;对今后工作中可以用来解决那些技术上的问题。这样以来学生就会意识到这门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该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动态的多媒体电子课件,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表现力,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使学生从原来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书本知识还原于生活实践,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探索的欲望,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常见机械、机电设备中的动作、工作原理,让学生找到其存在和应用了那些平面机构,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例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讲解间歇运动机构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大家在看电影的时候,总感觉画面有停顿感?学生开始各种各样的思考和讨论,多数同学的意见是不完全正确的,这时老师再给予正确的引导式归纳总结:为了适应人们的视觉暂留现象,要求影片作间歇运动,所以放映机采用四槽槽轮机构,当传动轴带动圆销每旋转一周,槽轮相应地转过90°,因此能使影片的画面作短暂的停留,这样以来使学生听了以后兴趣盎然。采用这些方法不仅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2.2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因此,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应不时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机械设计基础而言,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为最终目标,以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的原则来确定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通过引入现代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以基本知识、原理部分作为基础,发展平台,注重设计与制造有机结合、机电液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大胆创新。

在教学及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变传统的、被动的、低效的实物模型来实现机构及装置设计为先进的、主动的、高效的可视化CAD三维参数化建模来实现装置乃至产品的创新设计;带动学生一起分析如何实现机构及零部件的优化设计,从一些实际的问题入手,来考虑那些部件的结构可以实现优化设计,创新设计,分析新的设计会带来机械装置实现其功能方面具有哪些好处;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做课程设计时,让学生利用所学基本原理对日常生活中的机器、装置的原理进行分析,通过文献查阅,加以改进,或者提出自己的想法,并把自己的构思用论文或专利的形式加以表达,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在实验课的讲授方式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让学生知道某种结构为什么是这样,动力是否可以通过其他的传动方式实现。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又使学生的实际能力得到锻炼;通过开展创新设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授挠性传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自行车采用了链传动的方式来驱动车轮前进。链传动具有瞬时的传动比不稳定、工作时有噪声、易脱链等缺点,带传动有承载能力不大、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的缺点。而它们的各自的缺点都是对方的优点,那么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挠性传动方式使得它们的特点得以均衡呢?因此就以此为作业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按所学的知识和创新的理念给出它们的设计方案来。教学效果表明,就出现了“带式链条”比较好的创新方案。于此同时可以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开展机械设计竞赛、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的创新设计大赛。这样以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加强。

2.3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

从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设置模块来看,公差与配合、理论力学及材料力学、机械原理这些内容大多为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内容,而机械设计则是研究机械零件能量的传递方式、材料、形状尺寸、润滑方法的选择与设计。机械设计部分的特点在于各章内容看似相互没有关联,如联接中的键、销、螺栓、联轴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轴、轴承等各类零件,但运用机械原理方法、理论及材料力学知识以及公差配合规则将这些零件汇合才能设计出一个完整的机械装备。如果在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时候,能将其对应的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机器设备中标准件的选择和应用,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来完成,真正实现“理论用于实践”、“实践巩固理论”,这样效果将会更好。

以培养学生机械系统方案创新设计能力为目标,以设计为主线,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体的新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合理地确定课堂和实践重点,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该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的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以工程设计实例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始终,体现学习-设计-再学习-再设计的循环渐进的学习过程。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只有密切联系工程实际,不断加强对机构及机器的研究和分析能力,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创新能力。在教授的过程中通过更新教材内容、增加实践环节,使理论教学的第一课堂与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相互协调,从而营造理论学习-设计实践-实验三维一体的学习氛围,以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面宽广、创新设计能力强的实用性、技能型机械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

3小结

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现状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几种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加以重视和探索。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教学举措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果能将其余后续专业课课程教学方法同该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使整体的教学计划形成通畅脉络,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模式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专业领域的综合的设计能力,能够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奠定基础。

第四篇:关于高职建筑设计课程项目导向法教学的应用

内容摘要:

论文 关键词: 项目导向法 应用过程 推广意义

论文 关键词:项目导向法应用过程推广意义

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显著特征,在于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实践能力强,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将设计师构思转化为方案图和施工图,是当前建筑企业对高职类建筑设计人才的具体岗位要求。建筑设计课程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就是依据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将设计院实际工程项目引入教学,旨在使课程内容贴近生产实践第一线,结合具体项目的设计特点、设计过程、设计规范组织生产型实践教学,一步步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与施工图绘制,使之具备设计岗位所需职业技能,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项目导向法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项目指以设计生产一线具体的、具有实际价值的课题为教学任务,它满足以下条件:能将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的关系;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

在这里,不再以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二、选取项目导向课题的原则

通过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岗位技能的详细调研分析发现:企业希望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因此,再选取项目课题时,遵循了以下原则:

1、项目课题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项目导向法教学法针对企业实际设计项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项目课题应具有涵盖性,设计课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应涵盖教材内容,并且包含建筑设计专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最新技术。

3、项目课题应具有问题性,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启发学生思考与研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实践能力。

因此,我们在项目课题的选取上摆脱了以往“大而空”的虚拟设计题目,而采用学生毕业后将最多遇到的大量性实际项目如住宅、会所、办公建筑等题目,以利于学生毕业后能快速胜任岗位需要。

三、项目导向教学法的应用过程

(一)分解项目课题,关联知识点

由于项目课题综合性较强,因此教学中应分解课题,形成具体任务。课题的分解主要基于实际生产工作过程,形成“原理掌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具体模块,每一个模块都体现一个学习目标,最终通过这些具体模块的完成达到总的培养目标。分析每一模块所关联的知识点,建立在设计任务解决基础上的知识横向和纵向的立体化学习。

该阶段的重点是对每个模块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详细分析,将项目案例与每一个专项技能培养结合起来,并由教师通过课堂与施工现场对应教学,推动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建筑技能的掌握。

(二)优化教学过程,以项目导向驱动问题解决

教师提出具体项目课题,并以工程设计实例讲授原理规范,使教学实例更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通过对项目课题的逐步深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再以评图过程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加强师生、同学间的交流,从而循序渐进的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如:在以“住宅设计”为项目课题时,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第五篇:关于改革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专业课程的基本设想

一、 背景和必要性

1、 艺术设计发展十年的回顾与总结

艺术设计专业是在原建工系装饰专科(1993年开始招生)的基础上,开始发展的;经历了29

38、29

48、29

58、2968四个年度的招生后;开始发展建筑学专业,由于教师资源的不足;暂时停招;后在2000年恢复招生,专业名称正式定为艺术设计,专业性质也从专科变为本科,从2000年开始,一直到2010年的今天,艺术设计又走了整整10年的路程。

10年来艺术设计从两个室内班40人发展到今天,三个专业方向:室内、景观、展示,80人的规模。而且在2010年将招生公共艺术方向,那就是4个专业方向。

回顾十年的风风雨雨,10年前学生的音容笑貌依在;每届学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00级的魏卓、杨涛成为教研室的中坚力量;其他同学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铁道学院争得了荣誉。 在校期间他们也曾经交过非常漂亮的答卷!

03年获奖

03年全国手绘图大赛,00级的王晓宇获得了优秀奖;

04年获奖

04年第二届环境艺术毕业设计大赛,00级的张朝获得了优秀奖(指导教师周军);

04年全国新人杯设计大赛,01级李楠获得了入围奖;

04年河北省高校环境艺术巡回展,01级的李楠、耿华远获得一等奖,01级的霍庆涛、张力方获得二等奖,01级的王宇靖、霍庆涛、盖树锐、阎艺沥、刘明洁获得三等奖;

05年获奖

05年全国新人杯设计大赛,01级邓燕获得一等奖(指导教师刘昆);

05年第三届中国环艺设计学年奖,01级的姜明伟(指导教师付杰)、邓燕(指导教师刘昆)、耿华远获得铜奖(指导教师樊海彬),李楠获得优秀奖(指导教师刘华领);

05年河北省高校环境艺术巡回展,02级的黄勇等15位同学获得入围奖;(指导教师付杰、樊海彬、刘昆、马中军等)。

06年获奖

06年第四届中国环艺设计学年奖,02级的邓海潮获得铜奖(指导教师樊海彬)。

07年获奖

07年全国新人杯设计大赛,04级杨柳获得优秀奖(指导教师刘昆)。

07年河北省高校环境艺术巡回展,04级的杨柳获得一等奖;(指导教师马中军)。04级的汪思民获得三等奖;(指导教师刘昆)。04级的其他12位同学获得入围奖(指导教师马中军、刘昆、陈珊); 08年获奖

08年,没参加,没有获奖。

09年获奖

09年第二届河北环艺设计大赛,05级的王静获得一等奖(指导教师樊海彬),05级刘磊获得二等奖第一名(指导教师刘华领),05级鲍文娟获得三等奖第一名(指导教师刘华领);

09年全国新人杯设计大赛,06级张丽霞获得二等奖, 07级刘洪涛、梅翼获得优秀奖(指导教师刘昆); 教师获得的荣誉:

新人杯指导教师奖:刘昆

全国环艺学年奖指导教师奖:付杰、刘昆、樊海彬、刘华领

河北省环艺设计大赛:全体教研室

为集体赢得的荣誉:

05年中国环艺学年奖组织奖

04年河北省高校环境艺术巡回展组织奖

05年河北省高校环境艺术巡回展组织奖

09年河北省环艺设计大赛组织奖

2、 发展中的优缺点

在发展过程中,艺术设计专业一直秉持着以建筑技术与艺术为基础,强调设计的理性和严谨的精神,形成了我们专业的基本特点和优点,这点比美术院校的艺术设计办学,有着先天的优势,在历次竞赛中也表明,我们的基本办学思想是正确的,应该坚持之。

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也暴露出我们的办学弱点。首先是由于原来是铁道院校,所以和地方联系不太多,但是这个专业又是社会性极强的专业,必须紧密和社会联系。在社会上,尤其在河北省范围内,要争取我们专业的话语权,这非常迫切。其次由于师资发展缺乏规划,人员配置上缺乏合理梯队建设,甚而导致专业教师匮乏局面一再出现,迫切解决师资的层次、梯度、合理配置是专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再其次,专业建设的机制不是非常理想,教师在教学上的热情在逐渐衰退,这对专业发展及其不利,迫切需要改变办学机制适应发展需要,把教师的个人发展和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当前头等大事。

3、 现在面临的问题与机会

全国经济形势在飞速发展,河北省在大力推进城市建设,铁道学院更名成功,进入大学发展阶段,2010年又是学校60周年大庆,这是非常难遇的发展机会。

从专业上来讲,周边兄弟院校都在大力发展,如果我们不思进步,马上到来的生源萎缩,必将对我们的办学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我们抓住机遇,与社会紧密接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将占领这个高地,必将迎来专业发展的黄金时间。

另外硕士点的建设是专业发展上台阶的一个重要体现,如果不抓紧时间争取成功,等周边兄弟院校都成功后我们将面临更大的困境。如果我们申报硕士点成功,第一改变我们专业、甚至我们分院在学校的地位和声望。第二刚好借这个机会把师资配置合理化,梯队建设也上一个台阶,进而确立我们的未来10年的办学思路和主导思想。

学校进行教室、办公用房的大调整,我们面临的是:大的分院都将有自己的独立场所,唯独我们是把别人整合剩下的位置塞给我们,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给学校提自己的思路和要求,如果我们有合理的要求,学校是会考虑的。因为作为大学的办学来说,我们专业虽然弱小,但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 基本设想

1、 十年规划目标

到2020年,专业建设将发展为本科5个专业方向(年招生120-150人),硕士点发展为5个方向(年招生50-100人)。专业教师规模为35人(现状为美术8人,室内7人,展示7人,景观3人,合计25人)教授5-7人(现状2人)副教授15-20人(现状5人)

2、 5年规划目标

到2015年,专业建设将发展为本科4个专业方向(年招生100人),硕士点发展为2-3个方向(年招生50-100人)。专业教师规模为30人(现状为美术8人,室内7人,展示7人,景观3人,合计25人)教授3-5人(现状2人)副教授10-15人(现状5人)

3、 2010年规划目标

1) 积极申报硕士点

2) 改革课程建设,确立办学思想

3) 积极争取学校资源,完善办学基础设施,教室、办公、试验、机房等。

4) 总结10年教学,形成结论,确立发展方向。

5) 完成10年教学成果综合集,包括学生获奖、教师成果,同时办10年回顾展览(网络和实物),并

在学校、社会上大力宣传。

6) 建立艺术设计专业办学基础资料网站,设立服务器,服务于学生和教师。

7) 完善教学机制,推进教学机制改革。

8) 推进学校对教学成果的认定工作。

三、 教学改革具体操作

1、 基础条件

经过调整,教学计划基本合理,可以进行长时间实施,课程配置已经比较合理,具备下一轮改革的基础之一。

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主线:

第1学期:基础1,6学分。制图基础2学分。合计8学分;

第2学期:基础2,5学分。视觉基础3学分。合计8学分;

第3学期:建筑设计1,7学分。合计7学分;

第4学期:建筑设计2,7学分。辅助设计1,1学分。合计8学分;

第5学期:室内设计1,7学分。辅助设计2,2学分。室内设计原理,2学分。建筑装饰材料,2学分。合计13学分;

第6学期:室内设计2,7学分。建筑装饰构造,2学分。合计9学分;

第7学期:室内设计3,7学分。景观设计(A),3.5学分。建筑装饰施工与管理,1学分。合计11.5学分;

第8学期:毕业设计。

室内设计教师构成

副教授:刘昆、付杰、马中军

讲师:樊海彬、魏卓、胡海晓

助教:杨涛

2、 操作思路

基本思想:整合教师、学生资源,合理调动教师教学投入,合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引入一定的教学竞争机制,增加教学活力,和可持续推动力。

基本思路:按照大纲把学生课程分为

1、2年级的基础段,和

3、4年级的提高段。把教师队伍组成核心教师带队的四个教学工作组。学生分成基础段四个学习组,提高段四个学习组,分别与四个教学工作组对应。

教学组与班级对应关系

第1教学组------奇数年级1班(0902-1),负责汇总成绩报成绩,占用对应班教室

第2教学组------奇数年级2班(0902-2),负责汇总成绩报成绩,占用对应班教室

第3教学组------偶数年级1班(1002-1),负责汇总成绩报成绩,占用对应班教室

第4教学组------偶数年级2班(1002-2),负责汇总成绩报成绩,占用对应班教室

基础段教学:

1、2年级,把

1、2年级80个同学分为四个学习组(基本保持原班级人员不动,根据需要可适当调整)但四个学习组仍对应原来班级编号不变;双数年级(例如1002)由第

三、第四教学组负责。单数年级(例如0902)由第

一、第二教学组负责。每个学习组保持20人规模不变;每个教学组负责基础段(

1、2年级)的一个组的全部课程。

提高段教学:

3、4年级教学,把

3、4年级各40个同学分为四个学习组(根据学生报名情况可适当调整但保持每组每年级保持10人)但四个学习组仍对应原来班级编号不变;每学期的设计课程7学分;分为学位分部分3.5学分,由各教学组各自负责自己对应学习组的学生,1-7周执行,严格在自己组教室辅导(老师找学生),每周两次,每次4小时;另外为选修分部分3.5学分,由各教学组负责出题,对全部学生公开,由学

生自由选择,各教学组控制人数,不超过25人,9-15周执行,学生在规定时间到教学组办公室、或指定教室寻求辅导(学生找老师),每周两次,每次4小时;

第8、16周为集体评图时间。作业在展厅4个教学组同时展览、打分。

第8周各教学组宣讲自由题目,时间2小时,同时学生报名、确定人员,以报名顺序报满为止,不允许同时选两个教学组的课。

每个教学组必须至少开一门专业选修课。

每个教学组必须至少开一门专业理论课。

每个教学组每学期必须开一个专题讲座2-3小时,对所有学生公开。

全体设计课程上课时间基础段集中在周

1、4上午,固定不变。提高段集中在周

2、5上午,固定不变。 每个教学组对应两个教室:基础段教室和提高段教室,各20人,相邻或在一个教室,另外必须有一个改图办公室,或在教室劈出专门的改图区(单独,空间要足够)。改图办公室应该与教室相邻。

毕业设计,按照毕业设计守则,由四个教学组执行。

3、 应用结果

每组每周固定一个低年级设计课程,1,4上午;一个高年级设计课程2,5上午。利于教学实施。 每组设计类课程工作量恒定,利于教学平衡。

每组教学思路可相对固定,有利于持续发展。

每组学生可连续接受每组辅导,容易有持续性,利于解决个体基本问题;同时高年级时每学期有一半时间可以参加其他组的学习,有利于开阔思路。

实际上基础段是个顺序关系,到了提高段变成平行关系,有利于学生基础厚实和综合发展。

有利于形成特色教学团队。

四、 展望与需求

1、 问题或需求

1) 各组负责原班级分数汇报,学生仍然维持班级编号,这个没问题;但是高年级后,每个班里实际

是10个三年级的10个四年级的。教务处查课时,是否有问题?

2) 上课前半段1-7在教室,没问题;后半段学生找老师,到各组改图室,教务查课时,是否有问题?

3) 每组需要多出1间改图室,需要争取!

4) 最好把教研室放在教学区,这样就是真正的教研室了。其实就是4个组的综合改图室。又需要一

间房!!

5) 四个组需要8个老师,现在连马中军才7个人,需要配备合适的人马啊!

6) 初步考虑教学组与教师对应关系(需要反复商量)

第1教学组------奇数年级1班(0902-1),马中军+???

第2教学组------奇数年级2班(0902-2),樊海彬+???

第3教学组------偶数年级1班(1002-1),刘昆+???

第4教学组------偶数年级2班(1002-2),付杰+???

7) 多出的工作量,需要和分院商量,各组的辅导类工作量平均;两个人自己调剂。非常好操作。

2、 展望

有持续、有竞争,有前途,应该是好事情,我们感觉要想有好发展,一定要有好机制。

上一篇:关于期末考试的演讲稿下一篇:工业企业会计业务流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