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连心桥范文

2022-05-20

第一篇:家校连心桥范文

访万家建起家校连心桥

县河中心学校:吴志贵

周一学校开展了“课外访万家”活动动员会,在会上中心学校毛校长就家访事宜作了安排,并对家访要注意事项作了要求。今天是11月2日,下午没有课,我和中心学校工会主席刘成金一同到塘溪沟村家访。

我们从学校拿到准备好的塘溪沟村学生名单,并带上这些学生一个多月的在校表现、第一次单元考试分数和特殊学生情况等相关资料出发了。天下着蒙蒙细雨,路上行人很少,山区的田地里有农民在栽油菜。步行五公里左右,我们来到塘溪沟村。这个村有四名个学生:骆蝶、李凯、李洋和柯梦洁。他们都在学校住宿,为了不影响学生,我们没和学生打招呼。

骆蝶老家在贵州省,住在外公家,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由外公和外婆监护。由于长时间没见到父母,她的性格有些孤僻。李洋多动,爱管闲事,特别爱动手动脚,在校学生有什么事,一般都有他参与。

来到塘溪沟村,很少有房屋的门是开着的,一般在家的都到地里干活去了。通过打听,我们找到了骆蝶的家。她外婆在家,外公到地里栽油菜。我向她外婆汇报了骆蝶在校的各方面的情况,对她诸如吃饭睡觉等学校集体生活作了细致解释,并说明了学校对学生如何照顾的,请他们放心,同时我们也问了孩子在家情况。得知骆蝶父母不在家,外公外婆对她很受溺爱,家人过度的照顾让孩子养成了懒惰的习惯,害怕孩子在外受委屈就让孩子在家玩或看电视等,又让她显得很内向,不善于与同龄人交往。我们就对孩子如何教育和家长作了探讨,认为他们这样教育孩子是不对的,骆蝶很聪明,希望外公和外婆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逐步消除她对家长的依赖。她外婆对学校这次家访很高兴,表示愿与学校教师配合,让孩子健康成长。

来到柯梦洁家时,我心中一阵的发紧。她的家只有三间破瓦房,这在农村还是少有的,可柯梦洁从来没和老师说。她的奶奶正在吃午饭,见我们来了,忙拿椅子,泡茶,热情地招呼我们。老人告诉我,她身体不好常年要吃药,柯梦洁父亲手有残疾,一直找不到能挣钱的工作,家里的底子一直差,单靠她父母打工养家不易,到现在还没钱盖楼房。我她们问生活怎么过的,老人指着一碗白菜给我看。看看老人满是沧桑的脸,我真是难过!老人说,梦洁在家很听话,什么活都帮着做,不让我操心,还说在学校吃得好,比家里还好,很满意……

离开老人时,我们心情很沉重,我不知怎么与老人告辞,一再说:“柯梦洁在校很好,我们会把她当自己的孩子来关心的,希望您放心。她很懂事,也很聪明,长大后一定会报答您的。”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走访了两家天就快黑了,走访回来,我心情很不平静。一首《伤不起》总在我耳边回荡。家庭教育是重要的,但对于农村,家庭教育却是缺失的,孩子们的父母很多在外打工,在家监护人只能让孩子不冻不饿,这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只有我们教师来承担了,这是农村的阵痛,但孩子真的伤不起,这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厚德载物,以做功德之心做教育。”这应是我们农村教师的宣言。

第二篇:“课外访万家” 架起家校连心桥

“课外访万家”

架起家校连心桥

——湖北省天门市岳口镇天南初级中学举行家访论坛

本报讯(通讯员

曹爱林)11月11日下午,湖北省天门市岳口镇天南初级中学一楼报告厅里座无虚席,来自全镇的50多个家长代表和全校教职工近200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外访万家”活动论坛。8名老师和2位家长代表作了精彩的发言。

首先上台的是已过不惑之年的蔡晓红老师,她讲述的是一个李姓同学的故事。父母离异,是孩子的不幸;孩子沉溺上网,更是家长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面对这纠结的似乎无解的难题,蔡老师给出的答案是:细心、耐心、恒心、诚心。

年近5旬的邓守华老师在发言中说:“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问候、关爱、深情,他带着三个关键词出发;钥匙、阳光、心桥,他用三种方法演绎家访内涵;多交谈、多沟通、多连心——邓老师执着而坚定的走在家访的路上。

七(5)班班主任汪静老师,是在这几次家访中成长起来的优秀资教生,狭窄崎岖的田埂,零星散落的村庄,难为了这个才参加工作1年的异乡人,是对教育的满腔热情,是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是一个有抱负青年的锐志,支撑着她出色的完成了这项神圣的使命,同时彰显了她青春的厚度和活力。

已过7旬的家长代表刘落成深有感触地发言:“现代家庭中大多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由爷爷奶奶隔代管教,他们心理放纵,我们很不好管。学校搞家访这个办法好,为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担任陈场林场妇女主任的张红艳说:“一次次真心实意的家访行动,一番番和风细雨的情感交流,拉近了学校与社会以及家庭之间的距离,架起了一道道五彩缤纷的心灵之桥。”

一篇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家访文章,无不感动着在场的听众。

家访,这个熟悉而又似乎令人淡忘了的教育行为,如今在荆楚大地蓬勃开展,为了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10月8日下午,在收看了省教育厅召开的全省中小学“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视频推进会后,该校在紧锣密鼓地开展“课内比教学”的同时,组织全体教职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四轮规模空前的家访活动。全校131名教职员工全员出动,他们走村串巷,用行动践行师德,用情感叩开心门,足迹遍布全镇5个社区

35个村以及周边的彭市、蒋场和仙桃的郑场等乡镇。家访人次多达1100余人次。学生家庭受访率达90%以上。

第三篇:课外访万家总结:架起家校连心桥

---木港镇北山小学积极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总结

为响应县教委、镇中心校发出的号召,北山小学集中精力积极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党员、教师“三访五进”,为学校、家庭、学生架起沟通桥梁,掀起一股走访调研热潮。久违的“家访”“回归”了,教师的服务角色又重新定位了,教师、村民、家长、学生都感到既陌生又亲切、既温馨又感动。

贴起耳:倾听家长心声

普及了电话、手机,召开了家长会,面对面的家访还要不要?今天的学生信息来源更广了,诱因变数复杂了,传统的家访还灵不灵?在学习调研阶段,参与“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北山小学教师,以其成功的教育实践作了肯定的回答。

北山小学把走访调研与帮助家长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整改,把走访调研作为改进作风、推动工作、服务学生的重头戏来抓,努力强化服务意识,凸现科学发展新思想、新举措。一时间“你昨天到了哪家?”成为教师见面的招呼语。教师们一改过去“有问题请家长”为教师主动上门,改“人机对话”为面对面交流,改“告状”为沟通。在田头地角、农家院落,他们深入细致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内心情感,弄清学生想什么、议什么,家长盼什么、急什么。

蹲下来:引领学生成长

北山小学把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作为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调研阶段的重要载体,要求教师家访做到“五必访”、“三结合”:下岗家庭必访,贫困家庭必访,单亲家庭必访,留守学生必访,伤残学生必访,同时坚持“普访、专访、随访”三结合。与家长坐下来面对面交流,真实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让学生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学习状况,争取家长对教育的最大支持,为学生成长出谋划策。

该校的王亮(化名)上课不是睡觉,就是骚扰同学,有意和教师作对;下课要么孤僻冷漠,要么打架斗殴;作业不交,学习糟糕,经常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训话,班主任多次找他谈,他都寡语冷淡。多次叫家长,也只是他母亲来了一次,悲泣饮泪,无话可说。“让我来试一试”,教师陈旺梅决定到他家汪保组去看一看。

在家访中,陈老师得知:其父是全村有名的赌徒,不但丢下了屠宰活计,丢下家庭,输掉了建房的 4 万多元,还欠下了 3 万多元的赌债。其母整日以泪洗面,已生去意,两度到镇政府要求离婚。即将崩溃的家庭是王亮品行滑坡的最大诱因。陈老师主动上门家访,力劝其父戒赌,但苦劝无效。于是,陈老师从改善生活环境入手,把他带回自己家,跟随自己每天上学、回家。家庭关爱的温暖点亮了王亮的心灵之火。当他把“校运会男子组100米跑第4名”的奖品、证书向父母报喜时,其父受到极大震动,重新操起了屠刀,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在村委会、教师、家人等多方合力下,其父终于淡出赌场,昔日家庭的祥和复归了。是走访调研架设的心桥、是学习实践活动折射的关爱挽救一个孩子,拯救了一个家庭。

面对面:征询教育大计

党员教师“进万家门、知农家情、议教育事”的立体式家访,使学生体会到一种被尊重、理解和热爱,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亲情力量。“不找茬、不告状、不批评”的家访原则,使家长充满了一种乐观期待。

通过进学生宿舍、进学生家庭、进庭院村庄、访问题学生、访留守儿童、访隔代家长、访离退休教师、访教育界老干部“三进五访”,宣传国家教育方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和重要举措、介绍新课程理念和办学特色;同时征询家长和社会对教师、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为第二阶段深入分析检查奠定基础,促进学校改进教育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老师走进农家,村民们都表现出极大地好客热情,有的孩子还要问:为什么我的班主任、任课老师还没有来。某村的计生专干对来访的老师说:“每次来开家长会时间都比较紧,没有听到批评,也没有听到表扬,今天有时间谈了。”一星期已对全班2/3同学进行了家访的吴老师也颇有感慨地说:“家访的感觉就是不一样,面对面交流更亲切、交谈更透彻,有一种情感的融汇和共鸣。”吴老师通过学生的衣着及平时表现,在宣布拟报贫困生名单时,突然捕捉到一丝忧伤渴望的眼神,晚上家访时,才获知,这位平时穿着朴素、光洁清亮的女孩竟然生活在一个失去双亲,只和奶奶相依为命的特困家庭。他为自己工作不细而反思,深深明白:了解学生,理解学生,需要深入再深入。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该校还总结出“了解性家访”、“探望性家访”、“鼓励性家访”、“开导性家访”等多种方法,对优化育人艺术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

手拉手:破解发展难题

这次集中家访活动,北山小学要求全体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家庭状况、具体困难、成长环境、行为习惯、个性特点等的同时,还要求党员教师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教学、管理、后勤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抓住学习实践活动契机,着力解决个别家长不了解学校、不了解教师、不了解教学、不了解教育,无法形成教育合力的问题;个别家庭、家长和子女之间产生代沟,学生缺乏感恩思想、心理出现障碍、留守儿童缺乏立体关爱的问题;个别学校管理粗放、不科学、不系统的问题;个别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对学生关心不够等问题。家访后及时进行分析和梳理,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做到家长意见件件有回音,共性问题个个有整改。共同探索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模式,促进教育科学发展,办学水平全面提升。

家访是否会挂空挡,是否会流于形式?该校向全体村民公开承诺,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评议,并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校领导亲自深入学生家中进行抽查式家访,并对教师的家访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要求教师根据学校建立的家访责任制度,每位教师明确家访对象、内容和要求。在家访中教师除与学生家长交流在校学习情况外,主要了解了学生校外的思想状况、家庭教育情况、详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品质,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在家访中教师要认真填写《教师家访登记表》,详细记录家访的事由、内容及效果,并存入教师个人档案。各校随即还要设立“校园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学校,深入课堂,与自己的孩子同上一堂课,同吃一顿饭,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不仅使家长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且还把自己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提

出来,以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

翻开教师们的家访札记,有家访点滴体会,也有鲜活的德育实录;有育人成功的喜悦,也有教育受挫的反思;有对特困生的浓浓关爱,更有师生的心灵交汇。有的写道:教育也是一种服务,教师主动上门,是对教师的一种重新定位。有的写:你给学生一屡鼓励的亮光,他可能创造一个新的太阳。有的写道:对家访的态度和自觉行为,反映了一个教师如何认识和对待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继承与创新。

“课外访万家”活动犹如一屡屡春风吹绿了农家,犹如一丝丝春雨滋润了需要创新的教育土壤,更犹如一片片春阳照亮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第四篇:千秋小学 访千家 架起家校连心桥

访千家,架起家校连心桥

---平昌县千秋小学教师主题家访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我校从2011年开展以“走进学生家庭、温暖学生心灵”为主题的家访活动以来,全体教师走遍了千秋的山山水水,走访了千秋小学的每个学生家庭,达到超过预期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体会到:家访是一缕春风,吹润着学生的心田,清新着家长的思想,也悄然吹化着社会风气的转变;家访是一座连心桥,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无障碍交流沟通的立交桥、连心桥;家访是传递正能量的催化剂,他是一片树叶摇动另一片树叶,一颗心灵温暖另一颗心灵的催化剂„„我们的老师是这样做家访工作的:

一、带着书本去家访

帮“吃不消”的学生消化。我校从来没组织过学生补课,也从没一个教师进行过有偿补课。但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极少部分学习后进生“吃不消”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学校教师经常带着课本深入这部分学生家中,义务补习。

给“吃不饱”的学生加餐。有教育家说过:差的教育是用一种方法教50名学生,好的教育是用50种方法教50名学生。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学习能力较强,45分钟的课堂根本就“吃不饱”。学校教导处制定出统一计划,各位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在课堂作业

1

阶段个别设计作业;有的在家访时带上难一点、深一点的学习资料辅导;有的给学生带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的书籍,拓展其知识面和学习视野„„

给“不作为”的家长充电。农村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家长都忙于打工、务农等,无暇管理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想管孩子的学习,但又不具备管的知识和能力,或者不知道怎么管,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师家访时,就带上学校印发的家教宣传资料、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法等书籍、资料,与家长一道学习,让家长知道对学生该不该管,该怎么管,该怎么管好„„

二、带着问题去家访

共性的问题普遍解决。家访不是告状,但每次家访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我校在家访工作中,对一些共性问题诸如:家长与学生的代沟问题,家长对学生学习、成长要求不科学,家长与学生之间认知的差异问题等等。我们就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召集家长会、社区进家、告知家长等方法解决。

个性的问题个别解决。对于一些个性的、较为特殊的情况,我们在家访工作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五二班的钟书权同学,是一个孤儿,家里唯一的亲人只有68岁的婆婆,这位婆婆腿脚不方便,孙子在学校的学习、表现,在家庭以外的表现等情况,全凭钟书权一张嘴,造成了钟书权学习不认真、语言不文明、行为不检点等诸多恶习。

2

班主任杨老师每一学期都要到他家中家访4至5次,每次家访时,都要理出他进步的地方,以表扬为主,激励他积极向上,每家访一次钟书权就会上进一步。

还有一个较特殊的例子,六一班有位女同学,她的父亲离异后,又结婚。她对后妈的态度,从内心始终有点“排异”反应,就造成她沉默寡言,对任何事都很冷漠等极端表现。教师在家访中,尽量挖掘她学习中、生活中表现积极、上进的地方,加以放大、激励她乐观、向上。

在家访工作中像上面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的家访工作最为重要的一个成果就是善于从消极事件中发掘积极因素,像这类的问题学生,因为家访工作而转化的达到了9人。

三、带着宣传去家访

借力家访,让十八大深入人心。我们的家访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的学习这一单一的方面,我们还很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形势教育。从去年6月起,我校就借助家访工作这个平台,走村入户宣传十八大,为十八大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十八大召开后,学校又印发了很多宣传资料,借助家访的时机,宣传、宣讲十八大精神。

借力家访,让民生关怀深入人心。我校在家访工作中,还经常给学生家长、社区群众宣传新中国60多年来的伟大成就,宣传党的关心民生政策等。尤其是对住校贫困生生活

3

补助、贫困生副本减免、学生营养改善工程等的宣传,既让家长知道、了解了政策,又让学校的工作变得顺畅起来,还让学生、学生家长、社区群众体会到了党的关怀,进而感恩党、感恩社会。像一些有名的“告状户”,通过我校教师家访工作的宣讲,使得上访、告状的情况大为改观。

借力家访,让小手拉大手效果更隹。我校在家访工作中,组织了广播宣传队、分发传单队、整容清扫队等师生队伍,深入社区、深入家庭,开展洁净家园活动。并在每年年底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表彰活动,借助学生的小手,拉动环卫综合整治这只“大手”。

四、带着爱心去家访

关爱工作“五必访”。我校提出的“带着爱心去家访”,绝不是一句空口号,我们对五种情形的学生及家庭做到了“五必访”:对学生生病、不明原因请假的必须访,对特殊家庭的必须访,对学生心理、情绪不稳的必须访,对学生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必须访,对有闪光点、有进步的必须访。每学期我们的老师都要家访600人次以上。

问卷调查面对面。我们定期不定期地采取走访、问卷、调查家庭和社区,了解教师执教情况,了解办学情况,了解学生情况,了解社会反响等。教师与学生和家长之间,注重学生家庭电话信息、学校作息时间、教师电话信息等资源共享。两年来,我校共下发、回收调查问卷2千多份,整改、

4

纠正事项达20多项,通过这些问卷,家长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能动态全面地掌握,教师对学生家庭的情况、家长的心愿能了如指掌,大大促进了校风、教风、学风的好转,大大推动了家校共育工作。

物质精神齐帮助。我校对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了物质、金钱上的帮助。像对苟小清、李继方、李军平、吴木兰等20名孤儿家庭送去了每人每月150元的资助款,对钟书权、王玉兰、吴婷婷、李鹏等10多名贫困生,由一对一帮扶教师分别资助了100元到300元不等的现金。

除了物质上的帮助外,我们更注重心理上的辅导、精神上的帮助。在家访中,教师多次深入学生家庭开展心理辅导,对留守学生加强沟通,正面引导,对一些思想有偏激倾向的学生,先采取个别约谈,开导疏通等等。

其实,家访活动所得来的教育教学效果是我们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比如家访让我们的孩子学会了生存;家访让我们的孩子学会竞争;家访让我们的孩子学会了学习;家访让我们的孩子学会了宽容;家访让我们的孩子学会了认知;家访让我们的孩子改掉了不良习惯;家访让我们的家长增长了见识,家访让我们的教育环境得到了净化等等。同时家访也拉近了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更美化了教育工作者的形象„„。

总之,我校将巴中市教育局[2011]60号文件精神进行了

5

科学运用、合理运用、适时运用。开展了“百名教师访千家”“我与家长面对面”“你的家我很爱”等多个主题家访活动,做到了教师全员参与,人人家访,周周家访,全部覆盖、全面走访。收到了走进学生家庭、温暖学生心灵的良好效果。

第五篇:碧石渡镇李边小学寒假走访搭建家校连心桥

1月28—31日,碧石渡镇李边小学组织全校教师,分赴全体学生家庭,转达学校问候,听取家长意见。

碧石渡镇李边小学一直十分重视加强家校联系,增强教育合力,坚持全面家访制度。特别是家长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都分门别类、周密安排,组织教师进村串户进行家访。 碧石渡镇李边小学近1/4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平时很难有机会与家长取得直接联系。今年寒假开始后,碧石渡镇李边小学抓住绝大多数农村家长春节期间返乡探亲、团聚的契机,发动并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生家庭访问,与家长交流学生在校成长情况,向家长提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同时面对面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

上一篇:浆砌石砌筑范文下一篇:计生服务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