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安全论文范文

2022-05-14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行车安全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铁路运输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出行,还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做好铁路运输的安全保障工作,对于铁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将对铁路行车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行车安全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第一篇:行车安全论文范文

铁路行车安全分析与讨论

摘 要:目前根据我国实际的铁路运行状况来看,由于多种行政因素和外界人为因素影响,多数的事故都出现了再次发生的情况。在行车安全管理过程中,一部分的工作人员在责任心不强和检查流程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很难保证整个铁路运输行车的安全。在日常的基础设施维护和设备管理中经常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影响整个铁路运输的正常运营。因此,本文结合实际分析探讨铁路行车安全中出现的隐患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和预防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行车安全;管理

在整个交通规划运输过程中,铁路运输作为我国大型货物和实际经济运行中重要的一环,需要非常重视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在实际的铁路行车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以整体的全过程安全运行基准为目的,结合系统安全和现代化的先进安全管控技术时,必须要建立起可靠的安全监控系统和设备管理体系。整合全过程铁路行车安全系统化的发展要求,将各种先进的定位系统运用在安全检测和大型结构物的日常检查过程中,从而更好地提高铁路行车安全的高质高效。为了树立安全保障体系,在建立针对性的监察机构时,可以通过安全监察机构来不断地检查安全运营过程中的环节问题,对于所产生的安全事故和隐患出示警示报告,让人们能够重视起对于设备和行车安全工作的监督与检查,从而避免后续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

1 案例分析

1.1 事故成因

本文主要列举某地的铁路车站在日常运行过程中,A车站值班员和B车站的值班员办理了本次发车预告时通知信号员开放信号。在信号源开放信号过程中,本应按压始端的进路信号机,但却错误按压终端下行按钮。导致排列进路至A区间下行线,车站值班员在发现行车进入错误后,立即让该列车喊停。由于人为的失误造成了不小的安全隐患,其主要发生的原因如下:

1.2 事故原因分析

1.2.1 基本作业标准不执行

造成上去案例原因的因素主要是信号源的基本操作,作业标准没有正确的落实,在操作过程中违反了技术规定的。条例值班员在值班过程中应当认真地执行操纵信号作业,保证一看、二按、三确认,四呼唤的条件下才可正确的去开放信号。但是在操作人员未按照正确的信号操作手续去进行操作时,违反了整个基本作业标准的规定,车站的值班员在互控和作业标准都无法落实的情况下,整个信号源的作业行为与信号进路排列情况相悖迟,没有进行复查,就盲目的应答并指示发车,违反了发车作业的开放信号标准。

1.2.2 岗位交接落实不彻底

A车站的值班员与信号源之间再进行离岗交接时,由于双方的值班员和信号员之间对于重点的事项交接内容不清晰,再交接不彻底的情况下,对于信号和记录的复查,确认重点作业环节出现了非常大的落差。在漏项情况出现过程中错失了发现安全隐患的机会违反了正确发车岗位作业指导书中的卡控措施时,很容易影响后续的正常发车时间。如果后续操作人员没有及时地发现错误,发车情况,一旦出现安全隐患,后续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导致人员伤亡或者设备损坏等情况。在接发车作业人员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需要离岗时,顶岗的人员必须在到岗后离岗人员才能够对于作业情况和现场的实际操作流程进行交接,才可后续离开。在接发列车过程中,车站的值班员必须亲自地办理闭塞和布置进路。明确控制台监视信号即进入表示,规定是如果信号源错误排列进路没有按照确认进入正确的方式,联控司机信号就只是发车,这种盲目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后期整个行车安全出现严重的事故。

2 事故教训

2.1 对事故进行系统性分析

经过这次事故的发生,首先应当总结教训,对于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在分析事故,找寻管理漏洞时,必须要对于事故的发生概况进行补强防控措施。在此过程中应当颁布组织修订岗位的安全作业手册,在对于完善的行车岗位自控和他控措施进行普及时,一定要做好相关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2.2 加强行车室管理

在整个行车室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对于发车岗位人员进行强力的检查,在重点检查值班员和信号员之间的作业标准落实情况时,必须要主动地发挥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的作用。在运用视频监控和语音监听等各方面的盯控方式时,做好现场的日常检查,对于作业标准和行车室的监控工作要予以重视,从而更好地避免违章行为的发生,及时地纠正安全隐患所引发的问题。

2.3 强化关键时间段盯控

在发生安全隐患过后,运输部指导站应当总结实际隐患发生的原因。强化关键时间段盯控时,必须要执行干部带班制度,在整个安全生产过程中进行强力的管控工作,特别是对于交接班的时间段和车站值班员和信号员岗位作业特殊离岗和顶岗阶段,要进行详细的排查和检查工作。从而更好地加强岗位作业标准检查指导时,防止人为因素导致的行车安全隐患出现。

3 车务段行车安全管理改进分析

3.1 培养职工安全责任意识

在铁路行车安全管理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培训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在更好地提高铁路运行安全性时,必须要让工作人员重视到行车安全管理的实际意义和作用,使其能够更好地得到知情权。在参与到整个行车安全管理室,要提

(下转第240页)

(上接第238页)

升责任意识和工作态度。时刻将安全运行管理放在首位,在培训过程中要将学习到的知识点与科学技术相融合,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时,能够以更好的就业管理标准为主要重点约束自主行为时,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铁路单位必须要为职工制定专业的工作状况分析表。在咨询服务方法确定的情况下,利用科学的法规和标准配置技务咨询帮助整个行车安全系统能够有效地运行和管控。

3.2 落实安全管理措施

在实施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措施时必须要将其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去。针对车站管理员日常运营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记账和问责,对于每位班组成员可以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和奖惩文件,结合工作表现和行车记录评估情况进行奖励或者惩处。在提高人员的责任制时,在日常的行车管理过程中,可以将各种问题转换成分数统计,按照周期进行扣除或者加分。规定一个数值作为警告通知,如果扣掉的分数达到该数值,那么将对此员工进行解雇,这也是避免人为安全隐患的措施之一。另外,为了更好地加强人为因素的制的安全隐患,在日常的人员管理过程中,单位应当提高人员的工作条件,创建舒适的工作环境时,可以建立起个人信息档案對于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在工作中及时地与下属进行沟通联系。降低存在的人为问题和不稳定工作因素时,可以更好地掌握职工的个人情况。解决员工问题的情况下,能够让员工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专心致志的对于自身工作负责。

3.3 加强安全监管

最后,相关的铁路行车管理单位必须要对于薄弱的安全隐患,还结合铁路进行环节进行详细地监督管理。可以对于以往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和记录,防止后期相同事故的发生。在事故发生过程中,根据有效的记录文件来进行处理,利用已有的经验制定防控措施,避免后续事故的二次发生。在调查薄弱环节时,必须要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来改善现有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铁路运输行车的总体安全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铁路行车安全系统的各方面工作管控,再发生安全隐患和事故时,必须要找出引起该隐患发生的具体原因,并通过科学的措施进行处理和改善。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时间能够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态度,从而更好地贯彻安全第一的行车标准措施,提高铁路系统的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张文正.铁路行车安全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8):284.

[2]李娜,李元.提高铁路行车安全指数的几点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9):222.

[3]刘甲申.铁道部召开铁路行车安全学术研讨会[J].劳动保护,1992(12):5.

[4]张清来.建立安全管理循环闭合控制体系,保障铁路行车安全[J].四川水泥,2020(3):212.

[5]李翔.铁路行车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2020(7):96-98.

作者:孟杰

第二篇:铁路行车安全因素分析

摘 要:铁路运输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出行,还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做好铁路运输的安全保障工作,对于铁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将对铁路行车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行车安全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关键词:铁路运输;行车安全;影响因素;措施

1 概述

铁路运输系统是结构复杂、规模庞大、指挥集中的,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一个传统型部门。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铁路干线在建设规模和提升速度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交通运输体系,与此同时铁路运输系统中由于某些环节的影响,引起列车无法准时到达目的地,严重时还可能会引发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稳定发展造成重大威胁,安全问题由此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 我国铁路运输事业安全事故分析

2.1 铁路安全事故案例

我国铁路运输事业发展较为迅速,总线路长度达到10万公里(2013年统计数据),占世界的6%,运输量大,任务艰巨,造成了运输过程中多起重大事故。2011年7月23日,D301次列车在由北京南发往福州途中发生碰撞事故,致使四节车厢坠入桥下。此次事故造成36人死亡,受伤人数高达192人;我国铁路安全事故发生频率相对于之前,有了大幅度降低,但造成的人身伤害,直接和间接引起的经济损失仍十分严重。

2.2 铁路安全事故分析

2.2.1 铁路安全事故分类。铁路行车安全事故主要包括的类型有:A类,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脱轨、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B类,列车在作业途中受到干扰,导致列车无法正常运行的事故;C类,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以及牲畜等碰撞引发的事故。

2.2.2 铁路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分析。根据我国铁路运输系统对2013年行车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铁路行车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频率较高的是接发列车和调度列车作业事故,尤其是调车作业中事故发生率高达68%以上;若按事故危险性划分,则接发列车作业中发生的事故改良更大。

2.2.3 铁路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分析。铁路行车系统参与部门和人员众多,分布范围广,作业时间长,因此行车安全受到影响的因素较多,概括来说可分为人员、机械设备、环境和管理四大类。

首先,人员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铁路运输过程中,机械设备、环境、管理等都需要人员参与和执行,因此人员因素对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极为重要。当人员中不安全行为增多时,行车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安全事故发生率必然增高。人员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主要分为系统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内部人员主要由基层作业人员、管理人员、指挥人员组成,各部分人员的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食、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高低都会对行车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外部人员主要包括旅客、货主、铁路沿线居民、机动车驾驶人员等,该部分人员的安全常识和安全态度会对铁路行车安全造成影响。其次,机械设备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铁路行车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或者存在故障隐患,就会对行车的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铁路机械设备的安全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运输设备设计的安全性,二是运输设备使用的安全性。设计安全性是指设备本身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根据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故障规律可知,设备在使用早期故障率较低,运行一段时间,由于磨损和老化等原因,故障率开始增高。根据此规律,设备管理部门可对其进行定期检修,确保设备的可靠性。使用安全性主要指设备的后期维修保养和运行时间管理等,保养维修及时,设备可靠性就高,反之若长期处于带故障作业,很容易累积引发大的安全事故。再次,环境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铁路行车安全主要受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内部环境主要是指车务作业环境、机务作业环境、工务作业环境、电务作业环境、系统内部的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外部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季节因素、气候因素、地质因素、水文因素等;后者则主要包括对外宣传、社会治安等内容。最后,管理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安全管理是铁路内部为降低或消除安全事故,对运输中的人、物、财、信息等要素进行统一指挥和调度的过程。铁路行车安全管理主要是通过构建安全管理组织,对安全方针、目标及管理制度进行确定;利用信息系统发出指令,搜集不同部门的执行信息,在企业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先进的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理念进行推广,确保铁路运输过程中行车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3 铁路行车安全保障措施分析

3.1 人员素质提升 行车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行车质量,铁路部门要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素质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主要包括:①提高职工的安全行车知识和操作技能;②加强对职工应对能力的培养,锻炼职工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③提升职工定期检修的意识,实时加强监测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3.2 加强安全管理 铁路运输企业在提升职工综合素质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行车过程中的安全管理。首先,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改进,明确原制度条理中的模糊内容,使其更具指导作用。其次,加强对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管理,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确保出现安全问题时,可找到相关负责人。最后,提高全员的管理能力,通过采取激励促使調动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以此保证铁路行车的安全。

3.3 加强意外事故的检查和排除能力 铁路运输跨地区较广,沿线治安情况复杂,尤其是关塞门、提车勾、摆路障、拆盗设备、列车运行中货物盗窃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了铁路运输的行车安全。铁路部门应联合各地区的治安部门,加强对各路段地区的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各类危害铁路行车安全的犯罪活动,将各类意外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为铁路的安全运输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

4 结语

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居民的安全出行和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做好铁路运输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铁路行车安全主要受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多方面内容的影响,因此只有从多个方面入手,构建系统、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消除各项安全隐患,确保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曲微.基于事故案例分析的铁路行车安全评价[D].大连交通大学,2014.

[2]吴培德,苑双军.影响铁路行车安全因素的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5(S1):50-53.

[3]门金勇.铁路调车人因事故的控制与管理研究[D].清华大学,2008.

[4]程俊超.探究影响高速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J].科技展望,2015(13):55.

作者:王海

第三篇:铁路车站行车安全问题与对策

摘要:铁路安全始终是与铁路运输产业自身的发展和生存息息相关的永恒主题,其安全水平直接决定了铁路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的竞争力以及声誉和经济效益。本文从当前车站行车安全的实际出发,对当前车站行车安全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对当前车站在保证行车安全上主要采取的对策及对今后车站行车安全工作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间站;行车安全;研究

1车站行车安全现实分析

1.1車站行车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据相关资料表明,全路中间站占车站总数的90%,而且中间站各方面的作业条件同技术站比较相对落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实际发生的事故件数也远远大于技术站,在此以中间站为例进行说明。

2车站行车安全问题分析

2.1车站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2.1.1车站调车作业中的惯性“两违”。

(1)车站值班员违章指挥。违反《技规》有关规定,抢钩作业,不按《站细》规定时机停止影响接发列车的调车作业。

(2)调车长及其他调车人员不在规定位置作业。不能及时发现隐患,发出停车指令,采取紧急停车措施。

(3)车辆防溜措施落实不到位,不按规定设置防溜工具采取防溜措施,甚至违反先防溜后提钩和先挂钩后撤除防溜措施的规定,提走钩。

(4)调车作业中联控执行不到位,不主动联控,联控用语不标准。使用电台说无关作业的语言。

2.1.2车站接发列车中的惯性违章。

(1)车站值班员不按《站细》规定的时机停止影响接发列车进路的调车作业,及时准备接发列车进路和开放进出站信号机。

(2)车站值班员在办理接发列车作业时,不完整执行一指、二看、三呼的程序,简化《接发列车作业标准》。

(3)接发列车人员不在规定位置接发列车如隔车接车,隔线发车等。

(4)不按要求执行车机联控,非正常情况下,如遇大风雨雪天气不能主动呼叫司机。

(5)班前饮酒和不充分休息,班中睡觉,不及时开放进出站信号。班中离岗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2.2职工素质低,职工教育培训不到位

在铁路运输工作的每个环节、每项作业中,都是由人来参与并处于主导地位的,人操纵、控制、监督各项设备,完成各项作业,因此人的因素在运输安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目前,从职工的总体素质看还有待于提高,以适应铁路安全和發展的需要,从当前职工教育的制度、模式看还不完全适应铁路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2.2.1职工学历教育流于形式。全路对在职工进行中等以上职业学历教育,总的看是“光开花不结果”,职工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总的看没有根本性的提高。

2.2.2职工培训设施不健全。由于行车作业的特殊性,部分职工培训基地和站段教育室没有模拟演练设备,因此只能进行理论知识培训。

2.2.3缺少高素质的职工培训教师。即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干部,大多数都在做技术管理工作,不愿意到收入、待遇不高的培训基地做职工培训工作。而基层兼职教师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又文化素质偏低,不能胜培训教师工作。

2.2.4职工培训内容上,注重理论知识教育,忽略了实际技能培训,注重正常情况下作业方式教育,而忽视了非正常情况下应变处理能力的培训。

2.2.5铁路职工学历文化素质不同,年龄差异较大,工作环境不同,因此集中培训时不能完全满足每个职工的要求。

2.3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2.3.1安全管理观念滞后。

长期以来受传统经验管理的影响,安全管理往往是局部的、定性的和静态的,比较注重事故发生后的处理,而又主要以事故指标判断安全工作的好坏。就安全抓安全,就事故论事故,不能经常从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度去认识解决问题。

2.3.2安全管理基础不牢。

规章制度建立缺乏规范性,内容相互交叉重叠甚至相抵触,有的规章制度不能随设备、作业条件改变及时修订。现有的设备不能及时维修,新设备缺乏完善的修、管、用制度。班组建设跟不上,“自控型”班组比例小。

2.3.3安全管理关键环节失控。

客车安全是重中之重,行车作业中冒进、错办和车辆溜逸也是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为了控制防范这些关键环节,制定了各种公关措施,设置了安全控制点,但涉及关键点的事故还是时有发生。

2.3.4工作作风不实。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重影响了车站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成为运输安全的大敌。干部作风漂浮、责任心不强、工作抓得不实;少部分职工“两纪”松弛,作业有章不循,违章蛮干、简化作业。

3.1提高职工队伍的全员素质

职工队伍安全素质的提高,应该是以个人的安全素质提高为基础。应严格剔除生理、心理上不适合从事行车作业的人员,以保证个人安全素质的高起点。不断加强技术培训,以提高个人技术素质;不断加强思想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职业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以提高个人的思想素质;在个人安全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安全素质,关键要靠好的领导来组织、引导、带头和管理,以领导为首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重视安全的意识氛围。

3.2健全车站行车安全管理机制

3.2.1优化机制,不断完善安全逐级负责制。

立标明则,优化安全管理机制。为使安全工作有章可循,可制定和完善如《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百日安全考核办法》、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通过不断完善考核办法,加大安全机制的落实力度,加强对安全管理绩效的激励和约束。

3.2.2联控联防,强化现场安全控制。

制定关键作业联控办法,对专运列车、超长超限列车、重载长大货物列车的办理以及中间站穿越正线调车作业、施工期间的行车作业、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等实行干部现场监控,对作业过程进行检查指导。

3.2_3以人为本,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以人为本,改善职工工作环节,最大限度地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帮助职工解决生活困难,如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等困难,这样即照顾了职工的眼前利益,又解决了后顾之忧。激发职工对集体的热爱和工作热情,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工作中,尽而有利地推进深化“自控型班组”的建设活动,完善基础安全保障体系。

3.3加強施工安全管理

规范对施工、维修计划的提报,施工计划的审批,施工方案的下达与执行,施工、维修作业的申请和登记,施工命令的下达,车站对施工的签认,施工结束后的消记,施工后的限制条件等做详细规定。为了保证施工中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的安全,必须按要求制定系统安全监控措施指定监控干部。

3.4非正常情况行车作业的安全控制

非正常情况是指因施工停电设备故障等原因,车站的信联闭塞备不能使用的情况。在这种做作业条件下,设备没有安全保护作用,作业安全完全依靠人的行为,因此不安全因素被放大,尤其严重影响接发列车作业的安全。

3.5对关键作业进行重点控制

实行对重点岗位和关键干部重点控制制度:如对占用或穿越正线调车作业遇有接发列车作业时、接发超限货物列车及本站停车的超长列车时、行车设备施工或临时发生故障时等情况的控制。

4车站行车安全工作方向

结合当前安全理论的发展和国内外铁路部门为保障车站行车安全而采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车站安全行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4.1健全车站行车安全保障系统

运输安全保障系统本质上是一个管理系统,通常被看作是防止事故三大支柱的安全对策,即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属于规律的范围。因此,铁路运输安全保障系统必须结合管理进行组织;可将管理划分为具体管理对象如人员,设备和环境的管理,以及不针对具体管理对象的综合性的基础管理组织如法制、技术、信息和资金的管理两大组成部分。

4.2当前建立車站行车安全保障系统的主要工作。

4.2.1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应用可靠性理论,提高工作质量,控制事故源头,应用先进的技术装备。进行动态监控,对各种信息进行及时地分析,对事故进行预测、预报。

4.2.2安全技术装备向系统化、集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目前已有一大批安全技术装备在保障行车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它们仍处于局部产品的单独应用,运、机、工、电、辆之间联系不紧密,没有实现信息共享。因此应全面分析即有安全技术装备,使之系统化、集成化、网络化,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运输设备检修制度。

4.2.3加快研制安全监测,报警设备。

从国外的应用实践证明,安全监测验在安全运输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现代铁路运输安全的必要条件.

4.2建立并应用车站行车安全系统工程

行车安全系统工程在安全领域中的具体运用,是对行车安全从计划、实施、监控的全过程进行组织管理和过程控制的综合性技术。当前安全系统工程在行车部门已被普遍运用,但在应用水平上还不够完善,作用得不大最大的发挥。

4.2.1作好安全系统分析工作。

通过安全系统分析,从事故的预防和预测角度出发,通过对行车事故发生原因、概率及各种隐患表现的定性或定量分析,识别系统的安全性和危险性。其目的在于找出引发事故的因素及其不同的组合形式,把握运输系统的安全薄弱环节所在,寻求预防事故发生的最佳途径,并为运输安全系统评价和管理提供依据。当前车站安全系统分析工作存在不系统、不全面等弊病。

4.2.2作好安全系统评价工作。

安全系统是在安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行车事故指标和隐患指标两个方面,对运输安全保障系统的整体安全性、运输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及系统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比较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可选择确定保证运输系统安全的技术路线和投资方向,拟定安全工作对策。

4.2.3作好安全系统管理。

安全系统管理是经过安全系统分析和评价,在了解掌握运输安全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对行车所实施的全员、全要素、全过程的系统管理。与主要凭经验的传统安全管理相比,安全系统管理在全面、动态和定量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构成安全规范的管理体系迈出了一大步,更具有预见性和科学性,其防范措施的效果更为显著。当前车站安全管理还主要停留在传统安全管理的摸式上。

4.3建立突发事件应对机制

在提高危机管理意识的同时,要建立突发事件时的联系、应对机制,并不断进行完善,同时对提高事故、灾害发生后恢复正常运营的能力,应确保具有相应的技术力量。举办非正常列车安全处理的训练班,针对在信号机故障而采用闭塞方式时,为提高应对能力进行专门的培训,参加人员以缺少这方面经验的车站值班员为主,开现场会,使职工熟练掌握应急处理程序,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作者:李锦庭

上一篇:安全施工论文范文下一篇:录音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