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点滴

2022-06-25

第一篇:初中作文教学点滴

初中作文教学点滴

贵州省松桃县沙坝河乡中学杨林

多年来,经调查及研究发现,令语文老师最为头疼的问题,莫过于作文效率不高这一顽症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上好作文课,根据我十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在这里简单的谈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点滴体会,以求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 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教师改日记

调查研究显示,很多学生一到作文课就感到头疼,不是咬紧笔杆无从下笔,就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不是没有写作材料 ,而是不善于观察,不善于积累。有材料运用不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是多练笔多写日记。因为日记题材不限,内容可长可短。对于日记,矛盾曾经说过“应该时时刻刻兜里揣着一支笔,一个小本子,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它们就会成为你的写作源泉。”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少则三篇,多则不限。并且不定期的检查,加以点评。结果显示,收效甚佳。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喜欢上了作文。如八(2)班的欧满云、欧光美、陆石运、欧海兰,八(3)班的田隆重、唐闯、陈艳、陈群花、冉丽琴等涌现了一大批作文爱好者。还有从泉州回来的冉孟明等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一开始,她们同样害怕写作文,经过我多次对她们的作文加以点评、精神激励,就有了作文的

兴趣,哪个星期不写,她们反倒不乐意。就是想你多看看她们写的日记,并不断的叫你加以点评。这样就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开拓了写作的视野。

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力求写实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写作文老是脱离实际,生编硬套,作文不打草稿。这样写出的文章,多是语句不通,内容空洞或不知所云。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我认为在作文教学法中应培养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动人心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这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创作的源泉。只有是真实的,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比如沈从文的《边城》、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郁达夫的《沉沦》、鲁迅的《故乡》等等。无不取材与现实生活,在他们的作品当中都有他们的影子在里面,许多学者认为:只有现实的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要求现实写真实的东西,才能用材可写,有形可依。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

三、提倡模仿名家名篇,培养文风

俗话说“天下文章是一家,你仿我来我仿他。”可见模仿也是一种学习、掌握写作技能的方法之一。它的特点就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中学生来说,提倡这一方法,无疑是一种捷径。吴曾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加以

模仿学习,在这文学史上可见一斑。鲁迅的《狂人日记》则是模仿于前苏联作家果戈理的《狂人日记》写成的,为我国现代文学创造了一种新的形态,在白话文学的运用上,达到了非常高的娴熟程度。他的《狂人日记》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力,如石破惊天,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不妨提倡学生模仿名家名篇,以培养其文风。

四、鼓励学生博览群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网络已走进农家。现在校园流行的已不是琼瑶、金庸或古龙,而是流行QQ或游戏。所以学校的图书室也能是一种摆设,极少有人问津了。以至于许多学生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游戏中。”平时没有读过一定数量的课外书,心中没有一点常识素材,在作文的时候,自然无法下笔了。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便是这个道理。“破万卷”指的是书读多了,知识才渊博,才能博古通今,才能在笔下有内容可写,心中有话可说。积累的知识多了,说出来才会流利,写下来才还流畅,才能言之有理,理中有情,也就是“如有神”。如少年作家韩寒,可谓是中学生崇拜的偶像,若不是他博览群书,何来他的《零下一度》、《三重门》?从他书中的那些旁征博引,就可见他读书之多,至于那些大作家就更不必说了,胸无点墨是写不出文章来的。我们在平时作文教学当中就一定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方能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增加她们的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才能在平时加以运用。

五、精批细阅,多肯定,少批评

我们不管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批改学生的作文,都应该多点肯定,少点批评。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发她们的潜能。尽量挖掘她们的优点,少评她们的缺点,站在平等、尊重、理解、信任的基础上,委婉的指出她们的不足,她们就会亲近你,信任你,从而认真的听从你的教诲。在我接触的班级当中,一开始由于我的嗓子沙哑,粉笔字写得不怎么好,并不能吸引很多学生喜欢我的语文,更不用说喜欢作文了,但是只要经过我一两个学期的教导,就能使她们不再怕作文。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就是靠平时作文教学当中,耐心的给她们讲解怎么收集写作素材,如何取材、如何组织材料,如何去写;然后在作文评改过程中,再精批细阅,多做肯定,少作批评。总是一字一句,一个标点的给她们批阅,比如哪句话说得具体,哪个词语用得好,哪个标点用得不当,都一一帮她们指出来,然后叫她们如何改正,如何提高。有的尽管写得很不好,也不能一棒子把他打死,对他作出全盘否定,只要他有一点可取之处,我们都要对他作出肯定。这样才不会伤失他们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上进心 。这样,久而久之,长期激励,给他信心,他们就会写好的,如我们班的吴莉,陈桂芬同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再如2011届九(1)班,是我们学校所有语文老师都不愿意上的班级,每次考试平均分都不会超过20分,最高分不超过50分,个位数的学生占大多数,没有一个人及格的班级,我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任了这个班的语文科教师,一开始,班风不正,士气低落,我就采用激励法,说我自己以前读初中的时候如何如何不

行,夸他们比我聪明,多次激励,反复强调,严爱相济。一个学期下来,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及格率达到二十百分点,平均分提高15个百分点。所以,多肯定,少批评也是作文教学方法之一。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靠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的堆积起来的,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也还会有许许多多的方法与捷径,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积累去总结。

第二篇:初中作文教学点滴谈

初中作文教学点滴谈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标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数同学们一提到写作文,都觉得困难重重,表现出害怕的心里。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充分肯定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因此,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1)充分利用学生的作文资源,开展多样的交流活动。可以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可以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可以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当然老师要充分肯定的评价,让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在学生有兴趣时,及时让他写,帮他练。如入冬的第一场雪,我就让他们去观赏纷纷扬扬的雪花,听别人议论雪的“长短”,还鼓励他们品尝开雪仗、堆雪人、雪雕的乐趣,然后写成作文。这时我就依顺学生心态,讲读课随机变成观察课、作文课,并及时拟出不同侧面的题目,让他们把见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2)亲近生活,让学生觉得有话可写。要求学生把每天经历的事情在脑海里过滤一遍。为了让学生“亲近生活”,积极参与,我经常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看看谁脑海里的事情又多又有意义。比赛时,老师参与进去,跟学生一起交流,谈谈今天有哪些事可以写成作文。学生在其中大受启发,积

极发言。学生们把一天内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同学之间的、师生之间的、父母之间的……这样,同学们开始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进而书写生活。(3) 装订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文变成了铅字,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在班会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便会激发。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鼓励,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流水帐”,老师也要找出闪光之处,哪怕是一个词用的好,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广泛开展读书活动,鼓励学写读书笔记。

开展读书活动,注重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读书与作文相结合。在课内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在课外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读书知识进行广泛的阅读,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或文章记录下来,积累素材,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通过读书活动,学生便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作文素材,进而体会语言材料和作文素材:一是来源于生活,二是来源于阅读,二者缺一不可;学生在读书中,凭借阅读材料,精心思维,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积累写作知识,如:文章条理清晰、主次、详略、开头结尾、过渡等。当然,通过写一点阅读感受,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欣赏能力。这样,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无裨益。

三、作文范例剖析,明辨“优劣”

作文课或作文辅导时,展示优秀作文,让学生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在作文课上,简要复习作文要求之后,展示优秀作文范例,对照要求让学生讨论这篇文章是否符合这次习作的要求?你认为哪里写得好,

从分析中使学生明白好作文的标准,进而明确自己要努力的方向。作文课还要分析作文的病例,明确病因。在作文课上分析作文病例要比展示优秀作文更重要,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作文中的病例,使他们认识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怎样进行修改,同时反思自己的作文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总之,在作文课上坚持不懈地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学生的作文质量一定会提高得更快。

总之,作文教学是辛苦的,但看到学生的漂亮作文我们则是幸福的。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学情,多给学生自己表现的空间,相信一定能激发学生写作文兴趣,一定会写好作文。

第三篇:作文教学点滴

培养习作兴趣 注重批改方式

习作能力是小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小学生习作就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习作的好坏即使衡量 学生语文能力的尺度,也是反映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一面镜子。总之,学生习作水平的好坏,即是学生的事,更是语文教师的事。

目前,一部分农村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为了学生在作文上取得高分,提高成绩,平时不训练写作,到了考试前几天,就让学生背诵优秀作文,一个单元背一篇,而不讲求怎样写作和运用,背诵只是为了赌题,这对学生来说,形成了一种不会写没关系,背下来照样能考高分的负面效应。这种作文教学不仅抹杀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也使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大打折扣。

新课表下,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务必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培养兴趣。

(一)、创造条件,激发兴趣。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组织学生讨论作文的题目,需要的素材,写作的方法等。不必要求学生提笔就写,否则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无话可说,无从下手的恐惧感。讨论课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积极发言,想法别致新颖的同学,教师要用赞许的眼神,响亮地掌声,或一句恰到好处的语言加以褒奖。对于作文细胞较少,或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同学,教师不能横眉冷对,气不打一处来。而是要用关注的眼神,鼓励

第 1 页 共 5 页 的语言进行启发诱导,打开他们作文的思路,激活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慢慢取得进步。对这些同学的‚闪光点‛,教师要在全班同学面前作出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体味到作文的甘甜,从而激发习作兴趣。如:我班的罗雷同学,以前是作文写得差的一位同学,经过我的启发诱导,他的习 作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他对作文非常感兴趣,而且他的习作常常作为范文朗读。

(二)、读练结合,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集体借阅有关作文的各种资料,集体讨论可以借鉴的文章主题,摘抄妙词佳句,进行背诵,比一比谁积累的多。对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奖励,如‚掌声、红花‛。对没有发言的同学,教师要鼓励他们争取以后积极发言,教师对于后者应该处处关照,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最后先让同学们说说读后的感受,或熟读或背诵摘抄的妙词佳句、好的段落,而后教师总结概括,让学生写心得体会,或改写或仿写,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 。这样既开拓了阅读视野,又激发了习作兴趣。

(三)进行活动,激发兴趣。

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有趣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办手写小报,每两人办一份;进行名言警句录的搜集,装订成册,同学们可以随时查看;开展班级演讲会;进行作文比赛;写‚循环日记‛等。教师还可以用记录袋的形式,把每个同学的进步记录起来,定期发给同学们看看,并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鼓励学生:‚老师希望这里记载的是每个同学的进步与荣耀。‛这样,不足的同学会更加努力,进步的同学会更上一层楼。这些有趣的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也提高了习作的水平。

第 2 页 共 5 页

(四)、观察实践,激发兴趣。

教师还要经常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自然,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如:参观刘家峡水电站,游玩太极岛,观光龙汇山 ……给同学们讲讲水电站的结构、历史、作用;让同学们说说太极岛的仙鹤、野鸭、芦苇……;让学生猜想龙汇山的来历,说说站在龙汇山上俯视黄河的感受,感慨‚那碧绿如桂林山水般的黄河,是如何养育了众多的华夏儿女;那装饰华丽的游艇,如一朵朵绽放的荷花点缀在碧水之中,美啊,黄河!‛像这样出自学生之口的赞美也不会是罕见的。还有恐龙的足印,使学生回到上万年的历史之中,这些,那一样不会激起学生心中千层的涟漪,打开 学生习作的窗口呢?通过实际观察,拓展了视野,作文不再是闭门造车、绞尽脑汁的事了。作文不会写,关键在于语文教师没有充分利用美好的自然去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没有起到万能钥匙的作用,没有管理、指导好学生,没有挖掘出他们的潜能。学生的思维,如一朵朵未曾绽放的花朵,如果有阳光、雨露的沐浴和滋润,盛开后的美丽将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所以,语文教师要学会用你手中的钥匙打开每一把锁,用你的才华让这些花朵盛开。如此说来,作文不再是无话可说,无处下笔了,而是生活处处有学问,生活处处皆作文。作文源于实践生活,生活实践才是作文的真正素材,要为生活而写,要写生活之事,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要想写好作文,通过观察时间来激发兴趣是必不可少的 。

第 3 页 共 5 页 第

二、注重批改。

作文评语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精妙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所以,作文的批改,教师也要费一番神。

(一)学生互改。

学生互改可以是同桌互改、前后位互改。让每个学生都当小老师,用铅笔互改对方作文,要求指出错别字,病句,划出好的语句,进行朗读评价,最后个别讨论。再写出每篇作文的评语,让学生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产生既要当好学生,又要当好小老师的心理,从而坚定了要写好作文的决心。

(二)老师批改。

教师在检查学生批改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文中的明显不足或根本性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用心写作文评语,作文评语要讲究准确性、情感性、激励 性、商讨性和启发性。而且评语要简练易懂,多一些鼓励性、启发性的正面评语,尽量避免责备、挫伤积极性的反面性评语。如果批分尽量批高一些,这也会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一位作家在给他的小学语文老师的信中写到:‚是您,多次在我的作文中写下了激励性的语言。至今,我还记得好多话。您说我会‘成为作家的’,从那以后,我真的做起了作家梦,没想到,现在,梦已经成真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但愿都能从这则感人的故事中受到启迪。

(三)评讲作文。

教师在评讲作文时,不要总是选择最优秀的作文来评讲,这样会挫

第 4 页 共 5 页 伤中下等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每次评讲课应该评优秀的、中等的、下等的三类作文,对于优秀作文少一些赞美,但要认可,对中下等作文要提出中肯的实质性的建议,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做到了以上几点,我认为作文将不再是语文教师和学生头疼的事,作文教学也不再是语文教学的歉收地了。

第 5 页 共 5 页

第四篇:小学作文教学点滴谈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让课堂充满人文的灿烂的阳光,才能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人素质的活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就须让学生懂得追求人性之美。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作文教学更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确实确定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

一、培养小学生搜集、积累素材的能力。

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小学生作文要“具有真实的内容”,而且要求内容要具体,这就要搜集、积累大量的素材。这些写作的素材是从日常的生活实践中来的,要培养学生搜集、积累作文素材的能力。培养这种能力方法多种: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对发生在身边的事物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写下观察记录。如,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生活习惯等,观察要入微,写的作文才有血有肉;

2、扩大阅读范围,向学生介绍有益的书刊,要求摘录好词、好句,为自己习作时灵活运用。对能灵活运用这些好词、好句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爱读书,养成的良好的练笔习惯;

3、有计划地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课外活动,寓作文教学于实践活动之中。如,教师在布置学生写《记一次有趣的活动》之前,让学生开展“击鼓传花”活动,作文时,有位学生写道:“……鼓声又一次响起来了,我暗暗庆幸,今天的运气真好,红花始终没有落在我的眼前。正想着,红花又一次传到我面前,还没来得及往下传,可该死的鼓声却停下来了。我的心怦怦直跳,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心想,唉!要是刚才快点往下传就好了……„表演节目‟,快,快!几个调皮鬼正在起哄着。同时班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只好壮大胆子来到同学中间表演节目……”这位学生把击鼓传花“活动”的细节及内心感受表达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作文时就不会无话可写了。

4、要引导学生拓展空间,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积累写作素材。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学生作文是否有创意,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因此,我们认为拓展作文素质的积累空间是决定学生自由表达的重要基础 .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正好适合孩子的味口。教师可以利用孩子们喜欢的这些活动,使学生获得心理感受,建立起实事实物的概念,积累写作素材。a.让学生走进生活.b.让学生走进大自然c.让学生走进书籍。

5、教师们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增加“随笔”写作量。a.摹仿课文练写。b.以课文为基点,鼓励学生实践感知,随笔成文。c.让学生展开想象,填补课文内容的空白。d.鼓励学生 e.坚持每周写一则周记。

二、课外延伸,扩大课堂学习成果。

学生课堂上感悟到的一些习作知识,进行课外小练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课内与课外两者相互配合,可以充分发挥整体效应,促进课内学习,扩大课堂教学成果。

如学生学会了写日记,懂得写日记的方法后,鼓励学生持之以恒,课外坚持记日记,用适当的方式组织交流写日记的成就和体会、评选优秀日记、编辑优秀日记选等;学写书信后,让学生课外给亲戚朋友写信,等等。再像课外观察练笔,包括一些新鲜的生活感受、一次愉快的小队活动、一件可爱的东西……学生学做编辑,把自己优秀的习作整理成作文集,或抄写,或打印,并画画美化……让学生充分地利用课余的时间,结合各个学科的有用知识,做自己喜欢做的、感兴趣的事,并把自己课堂上所学到的写作知识、技巧等运用到实践中去,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又很好地巩固了课堂知识,扩大了课堂学习成果。

(一)、生活与观察的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你瞧,四年级一班的一节作文课上同学们正在给三毛贴鼻子。台上的同学被蒙住眼睛后是左摸右摸,还真不知道该把鼻子贴在哪,只能跟着感觉走了;台下的同学则指手划脚乱指挥,继而是开怀大笑。开展这样有趣的活动,然后即兴写作可谓屡见不鲜。顶气球比赛、掰手腕、老鹰捉小鸡……从那些难忘的活动而来的丰富材料、真实感受,像小泉眼里汩汩流出的水一样自然通畅。生活有情文有情,善从文中品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来源。”一个会写文章的人首先是有较强观察能力的人。指导他们进行“有意观察”,用“有意”的机制激发观察事物的能动性,就能使他们眼前展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

1、抓住天时,及时体验。不同的季节,大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春天百花盛开,生机盎然;夏天骄阳似火,热浪逼人;秋天硕果累累,金黄一片;冬天寒风刺骨,冰天雪地。不同的时间,天气也会瞬息万变。或是晴空万里,或是大雨倾盆,或是浓雾弥漫,或是大雪纷飞……作为教师必须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体验。今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我让学生置身雪中,观察雪花,触摸雪花,感受雪花。让他们尽心感受,尽情地欢笑。因而奇迹般地写出了一篇篇优秀习作!如:一会儿就到处是它们的身影,有的钻进脖子里,给人凉嗖嗖的快感;有的落在头发上,瞬间把你化妆成老人,有的在半空中招手,邀你共舞。我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想把雪花拽在手中,仔细观赏。可刚接住,它就从指缝中溜走了。置身其中,仿佛整个世界都为雪而醉。迈开步子,当脚刚触地时软软的,只听咯吱一声陷了下去,走得越远这种感觉越深厚。

2、利用地利,尽情体验。每个人生活的周围总有一些特殊的地理优势。有的靠山,有的临水;有的是繁华都市,有的是静谧乡村。无论何地,教师都要充分利用地利优势,让学生尽情体验。我校地处农村,在指导学生写秋天的景物时,便利用我们农村得天独厚的优势,带着学生走进田野,进行教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积极性。我便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心去感受。面对那么美丽的景色、那么清新的空气,坐在松软的草地上,心里是多么惬意!每个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仔细的观察之中,并融入了自己的体验。交流时有声有色、兴趣盎然。这绝非一幅挂图、一个课件所能及。这样生动活泼、来源于生活的训练使学生觉得熟悉生活也是风景,产生了主动写见闻,用笔表达心声的强烈愿望。

3、创造人和,丰富体验。有些景物学生从未见过,有些事情学生闻所未闻,这对学生素材的积累极为不利。我们必须创造机会,丰富学生的体验。(1)、参观旅游。大千世界五彩缤纷、无奇不有。那新颖别致的建筑、静谧朴质的田园、千奇百怪的鸟兽等,无不令人赏心悦目。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观游览,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地领略那美不胜收的景色。触发写作灵感和激情,热情洋溢地为神奇的大自然撰写壮丽的诗篇。(2)、举办活动。学生天性好动爱玩,对周围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兴趣。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让他们动手做一做,体验事物发生的过程。写科学小品文时,让学生先做科学实验,如鸡蛋浮起来、蜡烛灭了等;写小动物时,让学生回家饲养一只小动物,长期细致的观察;写场面时,开展大扫除、拔河、扳手腕等活动。

抓住天时、利用地利、创造人和有效地疏通了学生创作的源头,学生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考试时自然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再也无需抄袭、捏造.在生活学会观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抓住写作的灵感,获取自然充足的写作的素材.

(二)、创造生活,解决选材

指导小学生作文,首先面临着一个“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说写作的原材料从哪里来,答案只有一个,来自生活,如果把文章比作鲜花,那么生活就是培植鲜花的泥土。然而,学生生活比较单调,再加上他们不知道观察,不会捕捉,不懂收集,有时让一些有趣的事,有意义的事悄悄地从他们身边溜走。当需要写的时候又“无话可说”,于是会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

1、精心安排一年中的各种节日。如元旦开个联欢会;春节搞个慰问活动元宵节做个有趣的彩灯;三八妇女节给妈妈送件礼物;植树节在房屋后种棵小树;儿童节更可大做文章等等。通过节日巧安排,在让学生节前,每个人设想活动方案,并写出计划,节日,安排精心的活动;节后,根据个人的感受写一写《_____的节日》。

2、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因为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学生的共性是喜欢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学习观察、动脑、动口、动手、动感情。学生有了深刻体会再让学生写作,这样学生想得到、写得出,材料就在眼前,作文就在心中。比如我班经常开展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活动,通过活动指导观察、引导思维。让学生紧紧抓住那些大自然的杰作“春夏秋冬、风霜雨雪”,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去观察,去感受,然后写出观察日记。在组织学生到公园里去找“春、夏、秋、冬”前,先学生读一读有关的文章,了解一下有关的知识,积累一些相关的语言材料。这样,学生在“找”前有准备,“找”中有方向,“找”后有感受,写起作文就会比较顺利,此外,还可以精心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活动。总之,只有学生热爱生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去,只有自己“真”有所动,才能写出生动的真情。利用活动展示情境,既提供了写作素材,又使学生在乐中写作。

3、精心安排交流,提炼写作素材。我们可安排多种交流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让学生多方位交流。谈谈双休日活动、假日生活,参加兴趣小组的感受,谈谈喜怒哀乐,谈谈对人、对事的看法……在交流中,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发现并提炼写作素材。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在作文时“无话可说”的困难便得到了解决。

4、精心安排实践,走向创新。“创新”是指作文教学的核心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生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者,还是应用者和创造者。除了学习范文做语言操练外,还必须引导学生将学会的作文本领去实际应用,决不能只在作文本上写家信,试卷中发通知写启事。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要掌握这种工具,必须让小学生的作文尽一切可能,在尽可能大的范围里,在尽可能丰富的层面上得到实际应用和模拟应用。只有在充分的实践运用过程中,才能激发小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写作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精神,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和全面素质。

我们要想尽一切方法提倡学生用学会的作文本领去干预班级、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小学生的作文应用应当是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可以鼓励他们在家庭、班级、学校、社会等四个不同的层次尝试模拟的和实际的运用。可以为学生的作文应用开辟多种渠道。例如:为爸爸妈妈提供节日菜单,为老师同学的生日在电台电视台点播节目;为班级发通知,出板报稿;向校长写建议书,提出教育教学的新建议、新设想,为学校的艺术节、科技节、联欢会设计广告语、海报;为好交警、好医生、好事情,写表扬稿寄送有关部门,为家乡的城市建设提建议,批评社会上乱用错别字,投诉违纪违法的事件……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张贴自己满意作文的权利和园地;可以让有能力的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编写各种各样的报纸,录制个人的语文学习音带。四年级后,有能力的孩子利用假期编写出版自己的《童年的梦》、《五彩路》、《希望的花蕾》……,让他们过过作家编辑的瘾;帮助和鼓励一部分学生参加各种报纸刊物的作文大赛、投寄作品,创作童话、寓言、故事、相声等为班级或学校的活动课程服务……

一句话,可以让不同层面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应用方式。只要有助于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的一切可能的办法、形式、机会,我们都没有理由放弃。

(三)、创设展示机会,尝试成功喜悦

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更渴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赞许、羡慕,使自己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学生这一心理需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周可安排一次佳作欣赏课。请本周日记写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读后请小作者谈体会,同学展开讨论。并且利用学习园地和宣传窗,展出优秀作品。每当看到自己的习作前站满了欣赏的同学和家长时,内心总有说不出的喜悦。开展这一活动时,教师要注意选择面,给每个学生以机会,让优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困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这样一来,班上便会形成比学赶超的风气,个个信心百倍,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更加浓厚。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表现,是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创造性地提炼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于一体的自主创造的思维过程,是学生自我个性和内在感受的真实再现。这就决定了小学生作文的本性应显现自我、闪现生活、美化人生、抒写情怀。

二、作文应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以训练。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作文教学中应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把作文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以训练。从作文即生活的意义上说,学习作文也是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培养他们乐于表达、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不仅是学习作文所需要的,更是养成学生健康开朗的个性心理,形成较强的生活能力所需要的。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也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

在过去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已有不少作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训练形式。如日记、书信、请假条、表扬稿、读书笔记等,但我们这里强调的实际应用应该比这些范围更广、更实际、更生活化、更具交际性。当学生丢失了心爱的铅笔盒,教给他写一篇充分感情的"寻物启示"。当学生面临困境而得到他人热情帮助时,鼓励他们制做抒写"谢意卡",送给帮助过自己的人,以表达真诚的谢意。当自己做错了事,得罪了别人,伤害了友情时,建议他们制作抒写"歉意卡",表达自己的愧疚,争取别人的谅解,鼓励他们直视自己的缺点,分析自己的不足。当学生对班级建设有许多新的良好的建议时,教给他们写建议书。当学生对干部、同学、老师有意见时,教给他们写意见信……作文还可以与活动结合起来:新年快到了,鼓励学生为联欢会编写话剧、小品的剧本,也可以设计贺年卡,编写新年祝词;建议每个学生为少先队活动设计活动计划和方案;运动会上,让学生以"小记者"身份写采访稿,写新闻报导;可以开展"电影评论""行家评球"等活动,给学生评说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自创游戏,制定编写游戏规则;在"我的拿手菜"活动中,让学生总结烹调方法和劳动心得……这多种多样、别致、有趣的训练形式,不仅使学生在兴趣中写作,在写作中尽兴,而且把作文与生活,作文与活动,作文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提高了作文的综合能力。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表现,是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创造性地提炼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于一体的自主创造的思维过程,是学生自我个性和内在感受的真实再现。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写作学习活动中,点燃孩子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一片广阔的天空,让他们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自觉地进行构思和写作,从而感受成功的快乐。

第五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点滴谈

高小东

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而“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起到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好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一、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素材。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却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或宽或窄,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急或缓的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 - 1 -

繁杂纷呈的特点,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清晰地凸现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2008年“5.12”大地震,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爱国主义;②奉献精神;③艰苦奋斗;④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⑤望子成龙与家庭悲剧;⑥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⑦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⑧环保意识的增强;⑨做人与处世;⑩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等等。这些题材的设置,并非一成不变的,可在此基础上删削,增多,也可交融。要完成此项工作,指导者一人足可胜任,但仅仅付出艰辛努力却带有极大的刻板性,可适当“抛砖”(明确方法,做出示范)而“引玉”(要求学生参与进来,争做确定题材内容的先锋)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分任务到组别,成块状收集材料;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订材料而成册,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二、苦练拟题功底,增添作品亮色。

题好一半文。文题拟得好,对一个有一定学养,训练扎

实的高中学生来说,文章已成功了大半。而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文题,读者对于整篇文章,从心理上说,一开始就有一种慵懒,困倦的情绪。比较下面一组同一题材不同文题的拟定,即可看出一些端倪。

题材:热爱家乡

文题:A.我的家乡 B.托起黑太阳的地方

同是写我的家乡——一块产煤的地方。两文都写煤矿工人为了家乡,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在暗无天日,充满险情的矿井中不辞辛劳,默默奉献的生活实况后,发肺腑之言而成文,抒写了一曲赞美煤矿工人的颂歌。但比较文题,B显然更胜一筹。如何拟题,使之更具丰富的美感效应呢?

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2008年云南省高考满分作文《不要说你是好心》,作者敏锐地发现了题目材料所展示出来的广阔的思维空间,并迅速地确定了自己立意的出发点——“好心办坏事”,但文章的高明和深刻之处却在于没有简单地诠释和图解“好心办坏事”的一般表现,而是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三个不同的方面选取事例。对所谓的“好心”深入加以剖析,鞭辟入里,发人深省。其中对法轮功和拉萨“3•14”事件进行批判的一段尤为深刻,显示了一个中学生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思想水平。而文章的标题正是选用了作者直抒胸臆的一句话作为文题。

好的作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两种心理活动过程。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联想习作,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大部分学生常写出因思路堵塞、视野不广而就事论事、就事写事、写完了事的文章。这些联想不丰,味道不足,干巴,瘦弱的羸弱体文章,有如先天气血不足,后天有失调养的少年,蔫瘪而没有丝毫生气,这是指导者的心头大忌。而联想却加强了众多事物间的联系,使众多事物抱紧成团,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我们从积极修辞的角度,可审视到这种类比性及对比度给文章带来浓厚的和强烈的美感效应。有位中学生在《假如我是市长》的作文中,把自己想像成本城市的市长,大胆地提出了如何进行城市建设的构想,不但作文得了高分,而且事后还得到了当时市长的高度赞扬,他作文的成功,正是文题运用了联想法,首先达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巧妙转换话题,娴熟运笔作文。

前文强调了平时收集素材的重要性,并提出成块状收集整理素材的方法,形成有形的战时军需。但由于近几年高考命题多趋向现实生活热点,命题内容呈现多向化走势的特点,学生如果不接触社会,往往望题兴叹,无所适从,硬着头皮苦作,其效果不言而喻。笔者认为,作文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是无形的,虽然我们加强平时积累,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形成块状的知识结构体系,但面对几乎没有规律的命题形式和内容,平时的积累就变得格外疲软。此时,转未知入已知领域,娴熟运笔,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作文成

功的关键所在。面对陌生的命题范围,难以下笔,这是现实,是必然。但我们可在不超出命题范围的情况下巧妙转换拟题,并在文中充斥进我们熟悉的素材,娴熟运笔,写成文章。

2008灾区高考作文“抗震救灾”,是材料命题作文,不过立意更加贴近现实,更加显豁,不在立意上为难学生,同时也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作”的精神。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了难度,熟悉不代表着真正关注,能说不代表就能写好,捐款默哀不代表灵魂深处真正受到触动,所以立意是否深刻,情感是否真挚感人,材料是否准确,结构明晰,语言是否清通而且能够打动人,这些需要一些真功夫。从立意来说,面对多灾多难的祖国,不同的社会阶层都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因此可以从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责任这个角度切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同的社会角色都可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我们母亲需要的时候,随时为我们祖国母亲奉献力量和爱心。也可以从爱心和担当这个角度写,为灾区人民送一份温暖,为震区重建家园出一份薄力..再小的爱乘以13亿会汇成爱的海洋,再大的苦难除以13亿也会变得可以分担。总之围绕奉献担当责任这些角度应该都符合题目要求。

总之,教无定法,以上几点体会,是我教学中的一些愚见,望同行们斧正。

(该论文获得2009年甘肃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

上一篇:初中物理培训心得下一篇:初中作文题目类型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