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的重要性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运作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和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如《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等。将城市基层党建和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紧密衔接起来,以发挥党组织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党的基层政权、提升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绩效,是当前城市基层党建和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所共同面临的重大现实议题,也是亟待学术界予以系统、深入探讨的理论命题。在理论和实践中,将城市基层党建和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紧密衔接的具体形式,一般呈现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这一模式。不同于西方“国家-社会”二元对立的关系模式,中国的“国家-社会”呈现出“政党-政府-社会”三分的关系模式。中国共产党依托该关系模式,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核心性的主导作用,以强化国家能力的方式提升着治理绩效;而且中国共产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的政党,这一核心的政治价值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价值理念存在着高度的内在契合,能够保障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因此,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作为“中国之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契合中国独特的国情、党情和社情的治理模式,同时也呈现出有别于西方社会治理模式的显著特征和巨大优势。从城市基层党组织的本质属性审视,我们可以将其界定为特定形态的政治系统;而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党建引领”,可以被视为城市基层党组织的特定政治功能。政治系统的生存、发展和作用,需要通过获取不断信息、能量来达成;而这要求政治系统不仅需要不断调适、优化自身的结构,也需要持续与外部环境进行良好、有效的互动。鉴于此,城市基层党组织实现“党建引领”政治功能的前提和关键,在于明确与外部环境展开良好互动的有效途径,即充分结合城市基层社会的治理逻辑,并将其融入到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运作逻辑之中,以期实现“‘党建引领’的政治功能”和“城市基层社会的治理逻辑”之间更为精准、有效的衔接。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格局呈现出党的领导发挥自上而下的整合作用、多元主体围绕治理目标展开协同合作和强调治理主体履行自身责任三方面显著特征,这也是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未来发展的关键着力点。相较于协同治理、网络化治理、多中心治理和合作治理等社会治理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因为其在强调自上而下的有效整合、以协调促进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发挥权威性主体的主导作用和对各项治理要素的无缝隙整合等方面,与我国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格局和关键特征最为契合,而且该理论的理论内涵最为丰富,所以可以将整体性治理视为最适合描述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情境和阐释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逻辑的治理理论。结合整体性治理的基本内涵和作用机制,可以将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的治理逻辑归纳为:在“党建引领”的积极作用下,以强化自上而下的有机统合打破碎片化治理的“多中心”倾向,通过协调主体间关系建设“共建”、“共治”的治理格局,并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的基础上推进治理成果的社会共享。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的治理逻辑为归纳和建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运作逻辑奠定了基础。只有将治理逻辑融入到”党建引领”的运作逻辑中,才能保证运作逻辑真正契合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情境、现实需求和客观规律,使运作逻辑更加具有现实指向性、情境针对性和内容系统性,从而在“党建引领”的运作逻辑中实现“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充分结合。对于城市基层党组织而言,这是自身政治功能的发挥,是在城市中的执政行为,也是自身政治目标和政治主张的实现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将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运作逻辑归纳为:城市党组织通过自身的执政行为,将政策目标、治理需求、组织结构和机构职能等要素统一纳入整体性的框架中,以协调、整合、信任和责任为着力点实现城市基层社会的“良好治理”的治理目标、进而实现自身政治目标和政治主张的过程。该运作逻辑为构建强化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党建引领”的具体实践路径,奠定了结构性框架、主导性价值观念、治理原则导向和整体思路等学理基础。诚然,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运作逻辑所明确的,是我国城市基层党建和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构想和重要导向;但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构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践路径而言是很重要的,这凸显出总结相关实践经验并整合到实践路径之中的重要性。从相关的既有经验审视,我国在单位制时期,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所呈现的发挥精英人物的积极作用、培育邻里间稳定的熟人关系等经验,可以被适当转化、整合到当前的“党建引领”之中;从近些年“党建引领”的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和珠海市“青春党建”等优秀案例中,可以汲取关于“党建引领”优化治理资源获取配置、动员和组织治理参与的优秀经验;而在批判地借鉴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适当汲取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活动经验,以及美国城市社区治理中重视公民和社会组织作用等经验。由于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党的执政环境变化和社会原子化加剧等一系列变化,城市基层党组织在发挥协调、整合、信任和责任作用中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这些现实问题不仅包括一些党组织自身的问题,亦涵括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情境中出现的可能弱化“党建引领”政治功能的所有其他问题。通过对相关的实践现状进行分析,当前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部分治理主体间的协同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一些治理要素处于高度离散化状态、部分社会场域内存在信任水平过低的现象、部分城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存在失责现象等四方面问题,这意味着城市基层党组织需要通过构建有效的实践路径来应对来自自身和治理情境的双重挑战。当然,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不仅提供了问题导向,同时也是强化“党建引领”的良好契机。因此,应当依循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运作逻辑这一框架,以现实问题为问题导向,结合中外相关治理经验,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关于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指示为依归,从“以党建引领强化对治理中信息共享、社会认知和利益关系的协调”、“以党建引领对科层制行政体制、城市治理空间和社会中产阶层的整合”、“以党建引领强化互信的政治信任和社会信任”、“以党建引领强化多元协同监督、强化问责机制实效和培育责任文化促进履责”等四个方面构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路径。虽然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探索性、创新性的政治过程,但从其坚持党的执政地位和作用、符合中国独特的基本国情、契合社会治理发展规律等方面审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党建引领”能够不断从协调、整合、信任和责任四个方面推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实现党建引领下城市基层社会的“良好治理”目标,并实现“强化党的城市基层政权”和“提升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绩效”的双向互促,从而最终使“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成为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强化“中国之治”的国际话语地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政党功能;运作逻辑;实践路径

学科专业:政治学理论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价值

二、文献综述

(一)城市基层社会中党的建设相关研究

(二)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相关研究

(三)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相关研究

(四)对既有研究的评析与总结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结构

四、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的可能创新

(二)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核心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核心概念

(一)党建引领

(二)城市基层社会治理

(三)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

二、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

(一)政党功能理论

(二)国家治理理论

三、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分析框架

(一)“党建引领”是城市基层党组织重要的政治功能

(二)我国城市基层社会中的治理逻辑

第二章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生成机理

一、“政党-政府-社会”模式下党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导性作用

(一)不同的现代国家衍生路径:党发挥主导作用的基本前提

(二)“政党-政府-社会”关系模式及其分析框架的提出

(三)党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导性作用

二、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治理历程中党的领导的核心地位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基层社会的管理/治理历程

(二)坚持党的领导: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治理的成功关键

三、依据“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达成治理的核心价值目标

(一)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价值

(二)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政治立场与治理价值的内在契合

第三章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运作逻辑

一、协调逻辑:打破治理主体间的协同障碍

(一)以对治理资源的吸收、整合与调配能力来协调治理资源配置

(二)以“刚性”+“软性”相结合的协调方式强化协调能力

(三)以主流治理文化潜移默化地协调个体行为和主体间关系

二、整合逻辑:推动治理要素形成有机整体

(一)整合目标:型塑政社互嵌的一体化结构

(二)整合形式:发挥“元治理”主体的积极作用

三、信任逻辑:为主体间合作提供社会资本支持

(一)以执政合法性补强城市基层社会的政治信任存量

(二)以政治信任提升城市基层社会的社会信任水平

四、责任逻辑: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履责保障

(一)以问责机制嵌入推动基层党组织履责的内在逻辑

(二)以问责机制嵌入推进“党建引领”的关键着力点

第四章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可借鉴的相关经验

一、“后单位”时代对单位制经验的汲取和转化

(一)充分发挥社会中精英人物的积极作用

(二)邻里间形成了稳定的熟人社会关系

(三)对单位制经验的借鉴

二、国内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典型案例和经验借鉴

(一)以“党建引领”协调资源获取和配置的案例

(二)以“党建引领”组织和动员治理参与的案例

三、对国外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相关经验的理论借鉴

(一)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经验借鉴

(二)美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相关举措的经验借鉴

第五章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部分治理主体间的协同存在着一定的阻碍

(一)部分场域的信息壁垒导致主体间的协同阻碍

(二)部分社会主体的认知偏差导致协同阻碍

(三)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冲突导致协同阻碍

二、一些治理要素处于高度离散化状态

(一)政府机构“条块分割”导致政府治理要素的离散化

(二)权责不对等导致城市社区组织统合能力弱化

(三)中产阶层的治理参与意愿和水平依然偏低

三、部分社会场域内存在信任水平过低的现象

(一)一些居民对基层政府和“过度行政化”社区缺乏信任

(二)一些居民对治理活动中的其他社会成员缺乏信任

四、一些城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存在失责现象

(一)一些党员干部存在形式主义问题

(二)少数代理方存在贪污腐败的现象

第六章 进一步完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路径

一、提升对治理中信息共享、社会认知和利益关系的协调水平

(一)以党建引领推动治理信息的共享与协同

(二)以党建引领强化社会认知的调适与型塑

(三)以党建引领推进利益关系的协调和优化

二、强化对科层制行政体制、城市治理空间和社会中产阶层的整合

(一)以党建引领推动对科层制行政体制的有机整合

(二)以党建引领推动对城市治理空间的有机整合

(三)以党建引领推动对中产阶层的有机整合

三、以培育政治信任和社会信任提升信任存量和增量

(一)以强化情感纽带和完善制度体系提升政治信任

(二)以型塑诚信文化和强化居民接触培育社会信任

四、以强化多元协同监督、提升问责机制实效和培育责任文化促进履责

(一)型构针对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协同监督体系

(二)以科学问责决策和用好问责结果强化问责实效

(三)培育政府和行政化社区内的责任文化氛围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访谈提纲

致谢

上一篇:ICU护士培训论文提纲下一篇:宗教艺术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