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自主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2-09-11

1 研究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学术界始终保持着对中国社会组织的高度关注。基于中国经验提出的“良性互动”、“分类控制”、“在参与中成长”、“协同治理”等分析思路对能动性视角进行考查, 提出了社会组织的独立性 (非依附性) 、自主性两大特性。同时中国社会组织不独立却自主的现象, 使得学者依据公民社会理论提出了“半公民社会”、“国家引导的公民社会”、“镶嵌式自主”、“依附式自主”等概念。因此, 针对理论与现实的矛盾, 文章提出“在与政府的互动中, 哪些因素对社会组织自主性的形成带来哪些影响”的问题。

2 概念界定

2.1 社会组织

本文社会组织主要指新社会组织指在政府与企业之外, 向社会某个领域提供社会服务, 并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等特点的民间性组织机构, 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部分中介组织以及社区活动团队。

2.2 网络互动

网络互动指社区社会组织与网络中其他主体间的关系和结构, 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定位从管理、规划转变到协调资源上来。网络互动塑造了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影响了组织配置网络中资源的能力, 并最终决定了组织绩效。

2.3 自主性

自主性包括资源、决策、认同三方面的自主。资源自主反映社会组织对政府资源的依赖程度, 包括资金来源、专家技术、成员来源。决策自主是指组织按照自己的目标来行事, 能够自己掌握目标设定及自身运作过程中的决策方式, 包括组织的工作领域、活动地域、运作过程。认同自主指组织内外部对战略目标认可程度, 包括政府对组织的法律性认可、组织内部成员对自身目标的认可。

3 分析及结果

3.1 资源自主

资金来源方面, 一个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越依赖于政府, 则其更易受政府影响, 不仅会妨碍其决策自主, 也会影响其活动空间。资金来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组织长期的健康发展。

成员来源方面, 在中国社会组织中, 领导者及成员在政府机关的工作经验, 相关储备知识和做事方式, 有利于组织设立、资源来源、决策权威。另一方面, 成员官方背景较强也可能导致受行政干预较多的情况出现, 影响决策自主。

专家技术方面, 一个社会组织所有的专家比例、咨询顾问、服务人员, 以及相关技术支持, 科学考核标准都对其寻求、调配、运用各项资源起重要作用。

3.2 决策自主

工作领域方面, 即社会组织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自主决定提供产品的范围。社会组织能否根据自身及其代表群体的意愿行事, 受制于政府对各类社会组织的不同控制手段, 又影响其提供公共产品的诉求。

活动地域方面, 即社会组织自主决定活动的范围。1998年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决定了社会组织的规模和社会动员能力, 控制了组织的活动范围, 进一步限制其社会影响力, 另一方面影响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互动合作与竞争,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组织进步的可能性。 ( (1)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 正式登记的社会组织都需要由登记管理部门核定其章程, 尤其是“宗旨、业务范围和活动地域”, 并据此进行管理。根据这一条例, 如果某个社会组织超出了其章程规定的活动地域社团管理部门会对其进行必要的管理。此外, 《条例》还在第十九条中明确规定“社会团体不得设立地域性的分支机构”。)

运作过程方面, 政府在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掌握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公共权力, 具有主导性, 虽然一定程度上试图引导组织发展, 但更多的是较强限制了社会组织的形态与活动。

3.3 认同自主

政府对组织的法律性认可方面, 其不仅给予组织合法的活动权利, 更提供了相应的指引、监督和支持, 创造了良好的活动环境, 有助于缓解资源方面的竞争压力。

组织内部成员对自身目标的认可, 其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组织自身活动的效率, 还能有效抑制甚至抵消资源依赖带来的影响。

4 研究意义及前景

本文通过研究探索自主性概念, 初步揭示了社会组织自主性的状态及影响因素, 为提高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及质量, 促进政府治理模式转型及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提供帮助。未来可在自主性特征方面继续开展研究:第一, 拓宽组织间合作网络研究广度深度, 研究网络中心度、认同度来源等;第二, 关注组织纵向发展, 考虑其自身长期变化因素。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以及政府改革的不断推进, 人民对于公共服务日益增多的需求与无法有效满足这一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作用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归纳总结自主性概念和相关理论研究, 分析与政府互动关系下自主性状态以及组织自主性的影响因素, 有助于提高社会组织的服务绩效。

关键词:社会组织,自主性,政府

参考文献

[1] 康晓光.依附式发展的第三部门[A].康晓光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2] 王诗宗, 宋程成, 许鹿.中国社会组织多重特征的机制性分析.中国社会科学, 2014 (12) .

[3] 顾听, 王旭, 严洁.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协同发展——民间组织的自主性、民主性和代表性对其公共服务效能的影响.开放时代, 2006 (5) .

[4] 黄晓春.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 2015 (9) .

[5] 唐飞.政府转型背景下社会组织的自主性问题研究.浙江大学, 2013.

[6] 宋程成, 蔡宁.跨部口协同中非营利组织自主性的形成机制——来自政治关联的解择[J].公共管理学报, 2013 (4) .

[7] 段华洽, 王荣科.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合法性问题[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3) .

[8] 郭月楠.中国非政府组织自主性研究.西北大学, 2008.

上一篇: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下一篇:挖掘教材文化内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