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防羊痘

2024-05-05

春季防羊痘(精选四篇)

春季防羊痘 篇1

1 临床症状

特征症状是羊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痘疹。流行初期只有个别羊发病,以后逐渐蔓延至全群。病羊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眼结膜潮红,有浆液、黏液或脓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呼吸和脉搏增数。皮肤无毛部位,如嘴唇、腹下、阴唇、乳房、颈侧皮肤等处出现红斑,继而红斑蔓延至颜面、耳朵、胸腹两侧及全身各部。红斑突出,形成硬实的丘疹,丘疹逐渐发展为结节、水疱或脓疮,疹块往往融合成片。几天后羊躯干两侧、颈部皮肤突起,疹块破溃形成结痂。随着病程发展,患羊体况下降,呼吸困难,夜间常闻羊吸气声如拉风箱样。此阶段羊易继发感染而亡。体况较好的羊,若无继发感染,数天后疹块结痂、脱落,体温转归正常。后期,有的病羊呈腹式呼吸,有的病羊因并发症及化脓菌感染而亡,有的妊娠母羊发生流产。

2 剖检病变

前胃和第四胃黏膜见大小不等的痘疹。鼻腔、咽、喉和气管黏膜也有痘疹。肺呈大叶性肺炎变化,肺的边缘出现黄豆大小的痘疱,有的痘疱散布在肺叶中,散在的干酷样硬结如算盘珠大小。肠道有卡他性出血性炎症。

3 实验室检验

采集新形成的丘疹在载玻片上轻轻涂沫,用莫洛佐夫镀银染色法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见黑色或暗褐色的圆形、散在或成双、成堆的小颗粒。调查发现患羊未接种过羊痘疫苗。根据以上检查,确诊病例患羊痘。

4 防治

4.1 加强饲养管理

病羊隔离消毒,羊舍及周围环境用绿威净消毒液消毒,每天1次,连用7d。4.2治疗肌肉注射清瘟败毒注射液(主要成分:鱼腥草等),每千克体重0.2 mL,每天2次,连用3 d;肌肉注射混感康注射液(主要成分:阿奇霉素、抗病毒因子等),每千克体重0.2 mL,每天2次,连用3 d;全群羊料内混毒立克(主要成分:黄芪多糖等);防继发感染,料内混喘痢杀(主要成分:环丙沙星等),每袋100 g混料50 kg,连用5 d。

中药治疗,龙胆草90 g,板蓝根60 g,升麻50 g,金银花40 g,野菊花40 g,连翘30 g,甘草30 g,制成细粉,按每只羊10~40 g量将药物均匀拌入饲料喂服,病重羊将药物用开水冲调,候温灌服。体表病变较严重的,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涤病部后,涂搽碘甘油。羊舍内外彻底消毒,每年定期接种羊痘弱毒疫苗,不论大小羊只,一律尾部或腹内侧皮下注射0.5 mL,其免疫期为一年。

5 小结

5.1 诊断时要注意羊痘与羊传染性脓疱和羊螨病的区别。羊患传染性脓疱病时症状不明显,一般无体温变化,病变多发生于唇部及口腔,很少波及躯体,痂垢下的肉芽组织增生明显。羊患螨病时痂皮多为黄色麸皮样,患痘疹时的痂皮则呈黑褐色,且坚实硬固。此外,从疥螨皮肤患处及痂皮内可检出螨。

5.2 羊痘具发病急,传播快的特点。病羊应及时隔离、对症治疗。对羊舍、用具等的严格消毒是控制此病蔓延和扑灭此病的基础。

5.3 为防止本病发生,须经常消毒,并定期进行预防接种,每年6、7月份接种羊痘弱毒疫苗。

春季如何按摩防春困 篇2

它位于足底中线前、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当足趾处于屈位时,足底前部出现的凹陷处。

功能: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同时还能治疗多种疾病,如头痛、中暑、耳鸣等。在涌泉穴处按摩,通过经络的传递作用,能使肾脏产生良好的效应,调节内分泌与植物神经系统,提神醒脑。

按摩方法:睡前端坐,用手掌托来回搓摩涌泉及足底部10分钟,以感觉发烫发热为度,搓毕,再用大拇指的指肚点按涌泉30下,以感觉酸痛为度,两脚互换。

足三里

是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要穴。它位于腿部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

功能:足三里是个保健穴,经常用不同的方法刺激它,可健脾壮胃,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促进饮食的尽快消化吸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按摩方法:可用双手大拇指指肚点按足三里,每次10分钟,以感觉酸痛为度。

命门

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位于后背两肾之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平对的区域。

功能:命门穴为人体的长寿大穴。命门的功能包括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命门之火就是人体阳气,经常擦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延缓人体衰老。

按摩方法:用掌擦命门穴及两肾,以感觉发热发烫为度,然后将两掌搓热捂住两肾处约10分钟即可。

内关穴

距离手腕掌面横纹的中点之上有两个横指,两根筋之间的凹陷处。

功能:按摩此穴有和胃降逆、宽胸理气之功,可以缓解春季疲劳的恶心、胸闷、心慌等症状。

按摩方法:用拇指尖在穴位上持续用力按压或者绕圈按揉。

风池穴

沿着耳垂一直向后推,所摸到的一个凹陷地方就是。

功能:按摩此穴可提神,同时缓解眼部疲劳。

摩方法:保持身体正直,双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风池穴,头后仰,拇指环形转动,可感到此处有明显的酸胀感。

太阳穴

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功能:按摩此穴不仅能够提神,还可以缓解头痛。

按摩方法:双手拇指或食指分别置于两侧太阳穴,轻柔地环形转动。还可以将手掌贴在头上,以双手掌根部稍用力按摩。

百会穴

在头顶正中心,两耳尖直上连线的中点。

功能:按摩此穴可以提神醒脑,升举阳气。

春季谨防羊痘 篇3

1. 临床症状。潜伏期为2~12天,平均为6~8天。发痘前,病羊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结膜潮红,从鼻孔流出黏性或脓性鼻液,呼吸和脉搏增快,1~4天后开始发痘。痘疹大多发生于皮肤无毛或少毛部分,如眼周围、唇、鼻翼、颊、四肢和尾的内面、阴唇、乳房、阴囊及包皮上。山羊大多发生在乳房皮肤表面。随后,丘疹逐渐增大,变成灰白色水疱,内含清亮的浆液,此时病羊体温下降。由于白细胞破裂或内容物干涸,病部形成棕色痂后痊愈。在羊痘流行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有的病羊呈现非典型病程经过,如在形成丘疹后不再出现其他各期变化;有的病羊病程经过很严重,痘疹密集、互相融合连成一片,由于化脓菌侵入,皮肤发生坏死,全身病状严重;有的病羊甚至在痘疹聚集的部位或呼吸道和消化道发生出血。这些重剧病例多死亡。一般典型病程需3~4周。

2.剖检病变。剖检病死羊可见:鼻腔、咽和气管黏膜有痘疹;肺呈大叶性肺炎病变,边缘有黄豆大小的痘疱,有的痘疱散布在肺叶中,呈算盘珠大小的干酪样硬结;瘤胃和皱胃黏膜有大小不等的痘疹病变。

3. 预防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多喂给青绿多汁的新鲜饲料,饮水中加少许食盐、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以增强其机体抵抗力。2注意卫生。保持羊圈清洁、干燥,勤消毒。3不从疫区引进羊只。新购入的羊只须隔离观察,待确定健康后再合群饲养。发生疫情时及时封锁,隔离消毒。4定期预防接种疫苗。每年定期对健康羊接种羊痘疫苗,尾部或股内侧皮下注射0.5毫升,注射后5~7天即可产生免疫力,对预防该病具有重要作用。

冬春季羊痘病的防治 篇4

1 流行特点

羊痘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的皮肤黏膜的丘疹脓疱痂皮内及鼻黏膜分泌物中, 在发病羊体温升高时其血液中存有大量病毒, 病羊为传染源, 主要通过传染的空气经呼吸道感染, 也可以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饲养管理人员护理工具、皮毛产品、饲料垫草及体外寄生虫都为传染媒介;绵羊中细毛羊比粗毛羊或土种羊易感染, 病情严重;羔羊较成羊敏感病死率高。气候寒冷、雨季、霜冻、枯草期和饲养管理因素都是促使发病和加重病情的诱因。

2 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4~12d平均为6~8d。 (1) 绵羊痘病羊体温升高达41~42℃, 结膜眼睑红肿呼吸和脉搏加快, 鼻流出黏液, 食欲丧失, 弓背站立, 经1~2d后, 发痘痘疹多于皮肤无毛或少毛, 处先出现红斑后变成丘疹再逐渐形成水疱, 最后变成脓疱, 脓疱破溃后若无继发感染逐渐干燥形成痂皮, 经2~3周痊愈。发生在舌和齿龈的痘疹往往形成溃疡。有的咽喉、支气管肺脏、前胃或真胃黏膜上发生痘疹时, 病羊因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而死于败血症。有的病羊见痘疹内出血呈黑色痘;还有的病例痘疹发生化脓和坏疽形成深层溃疡, 发出恶臭, 常为恶性经过, 病死率20%~50%。 (2) 山羊痘潜伏期平均6~7d, 病羊发热体温升高达40~42℃,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而在尾根乳房阴唇尾内肛门的周围阴囊及四肢内侧均可发生痘疹, 有时还出现在头部、腹部及背部的毛丛中痘疹大小不等呈圆形红色结节丘疹迅速形成水疱脓疱及痂皮经3~4周痂皮脱落。

3 预防措施

(1) 平时要做好羊群饲养管理工作羊圈要经常打扫保持干燥清洁。 (2) 加强饲养管理抓好秋膘特别在冬春季节要适当补料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可减少发病。 (3) 在羊痘常发地区, 每年定期接种绵羊痘鸡胚的毒苗, 尾部或股内侧皮下注射0.5ml/只, 注射后4~6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山羊痘弱毒苗可用于山羊和绵羊的预防皮下接种0.5~1ml安全有效免疫期1年。 (4) 羊群中已发病时, 立即隔离病羊并消毒羊舍场地用具对未发病的羊只或邻近已受威胁的羊群可用疫苗紧急接种。

4 治疗

上一篇:研究分析下一篇:考试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