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性非小细胞肺癌

2024-05-22

局限性非小细胞肺癌(精选十篇)

局限性非小细胞肺癌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本院接受治疗的NSCLC患者96例, 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NSCLC, 经头颅CT、胸部、上腹部检查及肺功能检测发现, 肿瘤部位均局限于一侧胸腔, 均无骨转移及远处转移病灶, 全部患者均在本院行择期手术治疗, 术前评估均对手术可耐受。根据术前是否采用吉非替尼辅助化疗将9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52例, 男23例, 女29例;年龄51~68岁, 平均 (61.52±5.36) 岁;TNM分期:Ⅰ期25例, Ⅱ期14例, Ⅲ期12, Ⅳ期1例;病理分型:鳞癌13例, 腺癌39例。对照组44例, 男20例, 女24例;年龄50~69岁, 平均 (61.61±5.42) 岁;TNM分期:Ⅰ期21例, Ⅱ期12例, Ⅲ期10例, Ⅳ期1例;病理分型:鳞癌10例, 腺癌34例。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均排除伴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TNM分期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术前均给予吉非替尼辅助化疗方案, 即:在患者入院后, 给予吉非替尼250 mg/次, 口服, 1次/d, 连续服用4周, 化疗期间给予营养支持、止痛、止吐等常规处理, 对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酌情给予相应治疗措施, 治疗4周后查肺部CT, 并择期给予手术治疗。52例患者中, 行肺段切除术治疗31例, 行楔形切除术治疗21例。对照组患者均不行术前辅助化疗, 直接行择期手术治疗, 44例患者中, 行肺段切除术治疗27例, 行楔形切除术治疗17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NP化疗方案治疗, 即:长春瑞宾联合顺铂。

1.3 观察指标

(1) 两组患者均进行1年以上随访, 观察两组患者肿瘤局部复发情况 (肿瘤病灶在同侧胸腔复发) 、远处转移情况 (肿瘤病灶在其他部位出现) 及1年生存率。 (2)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3)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术后1年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参照肺癌症状量表 (LCSS) 进行评分, 此量表得分越低表明其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 结果

2.1 两组复发率、转移率及1年生存率情况

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为3.85%、远处转移率1.92%,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36%和6.82% (P<0.05) ;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例 (%)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手术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出现肺部感染3例、肺不张1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心律失常1例、切口感染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3.46% (7/52) ;对照组出现肺部感染2例、肺不张1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狭窄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3.63% (6/44) ,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L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L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2。

3 讨论

NSCL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 其发病率约占整个肺癌发病率的80%左右[3]。由于肺癌早期症状隐匿, 当患者有临床症状时, 多数已属中晚期。对于中晚期NSCLC的治疗, 临床多采用药物联合化疗方案保守治疗。但对于局限性NSCLC, 手术仍是治疗此类肿瘤的最佳治疗手段[4]。

有关研究发现, 对于有手术指征的NSCLC患者, 手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及转移率, 且5年生存率较低[5,6]。因此,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尝试采用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方案治疗局限性NSCLC, 且已有研究证明, 对于局限性NSCLC患者, 术前给予合理的辅助化疗措施, 可有效降低肿瘤分期、缩小切除范围[5]。对于术前辅助化疗方案, 以往临床多采用铂类联合吉西他滨或长春瑞宾等化疗方案, 虽有一定化疗效果, 但毒副作用较大, 患者耐受性欠佳[7]。因此, 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前辅助化疗方案已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

吉非替尼是一种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用药后它可选择性的与EGFR受体M9-ATP相结合, 起到阻断或降低肿瘤细胞信号传导功能的作用, 从而抑制肿瘤繁殖速度, 促使肿瘤细胞凋亡[8,9]。对于吉非替尼在抗肿瘤方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已有诸多报道, Kim等[10]观察了250 mg/d与500 mg/d吉非替尼抗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显示, 250 mg/d与500 mg/d吉非替尼抗肿瘤的疗效相当, 大剂量用药不会提高治疗疗效, 只会增加药物的毒副反应。因此, 笔者采用了250 mg/d吉非替尼术前化疗方案用于局限性NSCLC术前辅助化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术前化疗期间有部分患者出现咳嗽、一过性乏力、腹泻、皮疹、转氨酶轻度升高等症状, 但症状均较轻微, 均未能影响继续治疗, 停药后均自行恢复, 提示250 mg/d吉非替尼用于局限性NSCLC术前辅助化疗有较好的安全性。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术后局部复发率为3.85%、远处转移率1.92%,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36%和6.82% (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L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表明给予局限性NSCLC患者250 mg/d吉非替尼辅助化疗, 可有效降低此类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同时可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从理论上讲, 给予局限性NSCLC术前辅助化疗可降低肿瘤分期、缩小肿瘤体积, 使手术切除更彻底, 从而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但本次研究结果中, 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可能与本次研究观察病例较少, 患者个体差异不同等因素有关。对于两组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 由于本次研究随访时间较短, 未能进行统计和总结, 有待临床进一步大病例、长时间观察证实。

综上所述, 在NSCLC术前给予吉非替尼辅助化疗, 可在降低复发及转移率的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对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邹小农.中国肺癌流行病学[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7, 6 (12) :881-883.

[2]庄蝶微, 魏丽娟, 王虹, 等.吉非替尼治疗合并胸腔积液晚期NSCLC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16) :3805.

[3]张大悦.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 (1) :65-66.

[4]吴一龙, 蒋国樑, 陆舜, 等.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2007中国肺癌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3-74.

[5]刘大仲, 王菲, 张临友.吉非替尼术前化疗对局限性肺切除术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7) :2194-2195.

[6]王存良.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23) :35-36.

[7]朱利娜, 杨振君, 王士勇.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 2009, 12 (5) :433-434.

[8]郭继武, 马彬, 周慧银.等.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Meta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 2011, 11 (4) :351-352.

[9]王璐, 钟军.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现状[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23) :4020-4021.

局限性非小细胞肺癌 篇2

【摘要】目的:探讨进行紫杉醇加顺铂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期的方法和策略,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提供优质护理,促进和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实施紫杉醇加顺铂联合化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化疗前护理,静脉血管的护理等方式。结果:本组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过化疗期的护理和康复指导,痊愈21例,有效10例,效果不显著1例,总有效率96.8%。结论:紫杉醇加顺铂联合化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较为有效的方法,恰当的手术方法加上合理的护理,增加了肺癌患者治愈的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化疗期的护理和康复指导,优质的护理对于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以及增强患者生活信心,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紫杉醇;患者;顺铂;化疗;肺癌

肺癌是现代社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患者大多为中老年,而且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是肺癌的中晚期,失去了早期手术治疗的机会,化疗成为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方式。肺癌分为好几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在肺癌中约占80%的比例。紫杉醇是从紫杉树中提取的双菇烯植物制品, 属于新型的具有抗微管作用的抗肿瘤药物, 紫杉醇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微管蛋白解聚, 保持微管蛋白的稳定性,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的进行, 从而诱导肿瘤细胞调亡。紫杉醇在治疗肺癌的同时,也存在毒副作用,例如,过敏反应、白细胞或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周围神经病变、低血压、肌肉关节痛、脱发等。2009年10月至2012年2月,我院对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进行化疗,给予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以下是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进行化疗,其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45~69岁,平均年龄54岁,化疗前患者进行各项辅助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能、大小便、心电图均在正常范围内。32名患者,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均为晚期或复发或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鳞癌18例,腺癌11例,鳞腺癌3例,患者因为进入肺癌中晚期,无法进行手术,选择紫杉醇联合顺铂进行化疗。

1.2护理方法

1.2.1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护理工作,也常常是护理工作者容易忽略的环节。心理护理配合手术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加上常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积极与病人交流,站在病人的立场看待问题,体谅病人的心情,安慰和关心病人。由于患者大多为中老年,护理人员要态度温和,语速语气要照顾到患者,将患者像家长一样看待,关心爱护患者,安慰和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和肺癌作斗争,而是和很多医务人员一起与病魔作斗争。第二,为病人讲解紫杉醇联合顺铂进行化疗的方法,使病人了解到治疗方法的先进性,减轻病人的恐惧、悲观、焦虑的情绪,增强病人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并且,为病人列举医院已经成功治疗该病的例子,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争取早日康复。同时,工作中要更加注意对病人进行鼓励,告知患者,癌症并不可怕,并非无药可救,护理人员要通过交流使患者内心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减轻,增强患者对于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第三,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养成良好有序的生活作息习惯,活动量适度,避免过度劳累,多注意休息。护理人员可以和患者一起制定一个生活作息表,然后按照作息表来生活,以此达到相对轻松的心理状态,降低疾病恶化的可能性。第四,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及时将病人情况转告家属,指导患者家属如何照顾患者。患者家属在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作用是很大的,患者家属要成为患者的坚强后盾,为患者提供支持和爱护,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第五,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护理人员帮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情志稳定,避免患者情绪过于激动,以及受到过度刺激和惊吓。对于心情抑郁的病人要加以开导,避免心情过于压抑,避免心情过于紧张,避免心情焦虑烦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保持愉悦的心情。

1.2.2化疗前护理

进行化疗前,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进行心电图、胸片、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以及凝血检查等一系列常规检查,以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地为患者讲解紫杉醇加顺铂联合化疗方法,征求患者意见,必要时为患者列举医院已经成功的案例,为患者制定最为合理科学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期的方法和策略,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负担,帮助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1.2.3静脉血管的护理

肺癌患者的血管保护是化疗中非常重要的, 选择粗的、直的、有弹性的血管穿刺,尽量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对血管的损害降到最低。由于紫杉醇能腐蚀皮肤,从而引起静脉炎, 血管硬化。化疗期间护士要定时巡视病房, 经常查看患者静脉回血情况,仔细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发生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如果发生,要及时向医生汇报。化疗药物输液前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和家属讲解化疗药物的成分,以及药物发生渗漏后会引发的不良后果、患者表现的症状。化疗药物滴注完毕, 使用5%葡萄糖冲洗残留在静脉血管壁上的化疗药物,拔针时应在注射处多按压片刻, 为促进化疗药物静脉血回流,可以适当抬高患者注射的肢体。

1.2.4毒副反应的护理

紫杉醇加顺铂联合化疗最常见的是过敏反应,小剂量的紫杉醇就可以引起超敏反应,表现的症状是皮肤红肿、荨麻疹,严重过敏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低血压、神经性水肿甚至休克。因此,护理人员要在用药前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例如对环孢菌素过敏者慎用。患者用药前可使用抗过敏药物,注射化疗药物前12小时和6小时,口服地塞米松,静滴紫杉醇前半小时缓慢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如果先使用顺铂会加重紫杉醇的主要毒性作用, 所以要先静脉滴注紫杉醇再滴注顺铂药物。存放紫杉醇的玻璃瓶需要采用避光装置,急救药品需要准备齐全。注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开始输液的10分钟内, 滴速为每分钟10滴, 如无不良反应,即可控制药液在3小时内滴完。输液期间需要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测血压、心率、呼吸,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若有过敏反应要及时发现和处理。输液结束后继续观察患者情况,出现不良状况,例如身体躯干出现皮疹、潮红、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处理。

1.2.5骨髓抑制的护理

化疗的不良后果有骨髓抑制,具体表现为白细胞和中性细胞减少。患者用药前要进行白细胞及血小板检查, 若白细胞及血小板低下,则要慎重使用。骨髓抑制后患者全身乏力, 个别患者牙龈出血瘀斑。由于骨髓抑制对患者造成的危害较大, 因此患者需要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予以患者单人病房,尽量减少探视及人员出入, 严格无菌操作, 病室紫外线消毒一日两次, 患者一日四次使用呋喃西林漱口液漱口,防止发生口腔炎、牙龈炎。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按照医生要求少量多次为患者输入新鲜全血和白细胞。对于伴随高烧患者,要给予物理降温方法,恢复至正常体温。

1.2.6脱发的护理

由于紫杉醇对正常细胞存在损伤作用, 在使用紫杉醇加顺铂联合化疗治疗后10到15天, 患者常出现脱发现象,脱发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损害,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脱发的原因, 给予患者开导和安慰, 告知患者脱发是暂时现象,可以通过戴帽子或假发改善形象,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和负担,帮助患者对生活鼓起勇气,充满信心。

1.2.7肌肉、关节痛的护理

进行紫杉醇加顺铂联合化疗开始的24小时,患者普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四肢肌肉痛症状,本组32例患者用药后24小时发生。关节、四肢肌肉疼痛症状是紫杉醇的药物反应,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耐心解释,正常情况下化疗结束1周关节、四肢肌肉疼痛的症状就会消失,护理人员可采取帮助患者按摩的方式缓解疼痛。

2结果

本组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过化疗期的护理和康复指导,痊愈21例,有效10例,效果不显著1例,总有效率96.8%。

3小结

紫杉醇加顺铂联合化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较为有效的方法,恰当的手术方法加上合理的护理,增加了肺癌患者治愈的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化疗期的护理和康复指导,优质的护理对于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以及增强患者生活信心,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48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临床分析 篇3

【关键词】 手术;非小细胞肺癌;TNM分级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常见类型[1],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手术治疗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为探讨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本文收集我院2006年5月——2007年3月手术治疗的4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随访和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集我院2006年5月——2007年3月手术治疗的4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男37例,占77.1%,女11例,占22.9%,男女之比为3.6:1,年龄29-81岁,平均67.5岁。根据TNM分期进行划分:ⅠA期20例,占41.7%,ⅠB期18例,占37.5%,IIA期3例,占6.25%,IIB期3例,占6.25%,IIIA2例,占4.2%,IIIB期2例占4.2%。

1.2 方法 依据患者的病理分期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全肺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18例,占37.5%,肺葉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21例,占43.75%,扩大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5例,占10.4%,袖式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4例,占8.3%。

2 结 果

2.1 48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20.2±13.5)min,术中出血(195.3±44.1)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为(2.6±1.2)d,术后镇痛时间为(3.1±1.2)d,住院时间为(12.1±2.1)d,发生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

2.2 随访情况:经过5年的随访,其中1年生存36例,1年生存率为75.0%,3年生存26例,3年生存率为55.7%,5年生存11例,5年生存率为22.9%。

3 讨 论

非小细胞肺癌的Ⅰ期Ⅱ期及Ⅲa期的患者仍然以肿瘤切除术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为主,手术方式有部分肺叶切除,双侧肺叶切除全肺切除术和袖珍肺叶切除等,不同的手术方案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及适应症,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理分期来决定肺叶切除对于一般患者来说都能够耐受,是指将肿瘤组织的肺叶及其引流的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一同切除,双侧肺叶切除主要用于周围型肺癌癌肿跨叶裂侵犯者必需要将双肺叶切除才能将肿瘤组织完全切除,当肺叶切除无法将肿瘤组织切除干净时,可考虑行全肺切除术,但是该术式的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较其他手术明显增加,袖珍式肺叶切除术是指将患侧肺叶与相连的一段主支气管或肺动脉切除,然后再将支气管或血管进行端端吻合,该术式既可以保证将肿瘤组织尽可能的完全切除,又能最大限度的保留肺组织,较全肺切除术的并发症下而在肺癌的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适合于老年心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患者[2],但是术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即:尽量将肿瘤组织以及肿瘤所侵犯的部位切除干净以保证切缘阴性,同时应该尽量保留肺部的正常组织,术中操作应轻柔,避免造成肿瘤组织的破坏和医源性肿瘤的播散,从而达到清除病灶,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肺功能的影响,争取临床缓解,减少肿瘤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术后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组织病理学分期,淋巴结受累情况来决定下一步是否在继续加用化疗或放疗。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48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20.2±13.5)min,术中出血(195.3±44.1)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为(2.6±1.2)d,术后镇痛时间为(3.1±1.2)d,住院时间为(12.1±2.1)d,发生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经过5年的随访,其中1年生存36例,1年生存率为75.0%,3年生存26例,3年生存率为55.7%,5年生存11例,5年生存率为22.9%。

综上所述,外科手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方案,该技术以日渐成熟,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已逐渐再向以外科为主,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方向发展应该根据患者的各种因素综合分析来决定患者术后的进一步综合治疗,科学合理的手术。

参考文献

[1] Swanson SJ,Herndon JE 2nd,D'Amico TA,et al.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lobectomy:report of CALGB 39802-aprospective,multi-institution feasibility study.J Clin Oncol,2007,25(31):4993-4997.

局限性非小细胞肺癌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 - 09 ~ 2013 - 12 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三院、佳木斯中心医院及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LA - NSCLC初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共计80 例。筛选标准: 全部研究对象均经病理学检查或细胞学检查确诊而且无法进行手术治疗, 既往未经放化疗治疗, 年龄≥65 岁且ECOG全身状况评估为0 ~ 1 分, 同时心脏和肝肾功能基本正常, 主要器官无严重功能障碍, 肿瘤病灶可利用CT扫描进行测量。同时将80 例患者从1 开始到80 编号, 依据完全随机设计随机数字表法, 然后将全部随机数从小到大编序号, 序号1 ~ 40 为IMRT联合同步化疗组, 序号41 ~ 80 为3D - CRT联合同步化疗组。且二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放疗方法: 患者仰卧位, 以真空体膜固定体位, 层厚与间距均为3mm螺旋CT定位扫描, 范围由环状软骨扫描至双侧肾上腺, 勾画并确认大体肿瘤体积 ( GTV) , 临床靶体积 ( CTV) 根据病理类型在GTV的基础之上, 腺癌向外扩放0. 8cm、鳞癌向外扩放0. 6cm。计划靶区 ( PTV) 在CTV基础之上向外扩放1. 0 ~ 1. 5cm。逐层勾画脊髓、心脏、食管及正常肺组织等敏感器官。依据分组情况, 设定5 野IMRT或3 ~ 5 野3D - CRT放疗计划。3D - CRT组采用适形照射野, 通过调整各个照射野的权重、楔形板的角度以及入射方向, 进而形成高剂量区同靶区相适形。IMRT组采用4 ~ 6 个共面、非共面野照射, 通过应用逆行动态优化设计方案, 兼顾靶区以及重要组织器官如食管、正常肺组织、脊髓等其受照容积及受照剂量等多因素均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同时力争靶区表面与内部剂量分布趋向完全均匀。二组总照射量为6000 ~ 6600c Gy, 1 次/天, 200c Gy / 次, 5 次/ 周。

1. 2. 2 化疗方法: 根据病理学检查或细胞学检查结果, 非鳞癌患者全部给予培美曲塞+ 顺铂 ( PP) 的全身化疗方案, 放疗同步给予培美曲塞500mg /m2d L, 顺铂25mg /m2, d2 ~ 4, 静脉滴注, 21d为1 周期, 共计化疗3 周期。行此方案化疗前1 周给予临时肌注Vit B121000μg, 并同时给予口服叶酸400μg /1 次/天, 连续服用直到培美曲塞结束后3 周。于使用培美曲塞24h前口服地塞米松4mg, 2 次/天, 连续口服3d。鳞癌患者全部给予多西紫杉醇+ 顺铂 ( TP) 的全身化疗方案, 放疗同步给予多西他赛75mg /m2d L, 顺铂25mg / m2第2 ~ 4, 静脉滴注, 21d为1 周期, 共计化疗4 周期。行此方案化疗前给予静脉滴注甲氰咪呱、肌注异丙嗪、口服地塞米松等预防性对抗过敏及水肿综合征, 并给予预防性中枢止吐, 化疗过程中给予心电监测、无创血压脉搏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1. 3 毒副反应评价

依据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 评价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 分为0~ 4 级, 3 级以上即为严重毒副反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 0 统计分析软件包,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均数 ± 标准差 ( ± s) 表示,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 05 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毒副反应

依据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进行评价。IMRT组与3D - CRT组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之对比是22. 5% VS 42. 5% ; 二组间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之对比分别为22. 5% VS 40% ; 而二组间骨髓抑制发生率之对比则是: 42. 5% VS 65% , IMRT组均明显低于3D - CRT组, 且3D - CRT组发生3 级以上严重骨髓受抑达12. 5% ( 5 /40) 。二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构成, 老年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持续不断增加, 局限晚期NSCLC亦是如此, 而且老年患者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单一或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 故而耐受放疗、化疗的能力同样减低, 因此治疗方案科学合理的选择存在极大困难[6]。近期, 日本的学者进行了随机Ⅲ期临床试验, 其结果证实, 老人完全可以从放射治疗联合全身化疗的综合治疗中受益。IMRT是在广泛应用于临床的3D - CRT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来的新型放疗技术, 与3D - CRT技术相较在三维方向上使高剂量分布形态与靶区形态相同, 集中火力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 通过应用逆行动态优化设计方案, 兼顾靶区以及重要组织器官如食管、正常肺组织、脊髓等其受照容积及受照剂量等多因素均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同时力争靶区表面与内部剂量分布趋向完全均匀, 使患者更易耐受, 最终可以减轻毒副反应[7], 继而患者生存质量得以改善。Liao等[8]研究表明IMRT比3DCRT能降低3 级及以上的急性放射毒副反应发生。本文二组患者均未发生3 级及以上放射性食管炎, IMRT组发生3 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3D - CRT组, 发生严重骨髓抑制方面, IMRT组显著低于3D - CRT组且无1 例4 级骨髓抑制发生, 笔者认为就老年患者而言, 在保证可靠的疗效同时, 减轻治疗毒副反应有效改善生存质量, 相对更加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 IMRT联合同步个体化化疗治疗老年LA - NSCLC毒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使患者更易耐受, 改善生存质量更为可观。同时由于本次研究仅探寻了调强放疗联合同步化疗对老年局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毒副作用的影响, 其近期疗效、1年生存率、3 年生存率、5 年生存率、治疗远期疗效及其远期并发症有待于后续的进一步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1]马雪梅, 杨晓东, 鲍文华, 等.IL-24、P27、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 36 (3) :44-45

[2]张莉, 刘婷, 张建清.多项肿瘤标记的检测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J].中华肿瘤杂志, 2011, 33 (3) :212

[3]Detterbeck FC, Boffa DJ, Tanoue LT.The new lung cancerstaging system[J].Chest, 2009, 136 (1) :260-271

[4]徐继庆, 张波, 胡广, 等.NP化疗加手术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6, 29 (2) :46-47

[5]Owonikoko TK, Ragin CC, Belani CP, et al.Lung cancer in elderly patients:an analysis of the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database[J].J Clin Oncol, 2007, 25:5570-5577

[6]Repetto L, Venturino A, Fratino L, et al.Geriatric oncology:a clinical approach to the older p-atient with cancer[J].Eur J Cancer, 2003, 39:870-880.

[7]夏炎春, 周诚忠, 王俊丽, 等.三维适形大分割放疗联合TP方案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3) :74-75

局限性非小细胞肺癌 篇5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泽菲 顺铂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38

在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中,肺癌已占首位。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的80%~85%,其死亡率高达80%~90%。初次诊断时,约50%的患者已出现胸腔外转移,约10%~15%的患者已属局部晚期肿瘤,这些患者均不宜手术治疗。而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术后复发转移率>50%,因此药物化疗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手段。常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药物有吉西他滨(GEM)、紫杉醇类(PTX和TXT)、长春瑞滨(NVB、VNR)、依立替康(CPT-11)、拓扑替康(TPT)等。其中吉西他滨(GEM)是治疗NSCLC的新药中最有效的药物之一(有效率>40%)。国产吉西他滨目前已列入国家医保,在大部分地区也已进入农合。

泽菲是细胞周期特异性抗代谢类药物,主要作用于DNA合成期的肿瘤细胞,即S期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阻止G1期向S期的进展;它对各种培养的人及鼠肿瘤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其抗癌活性与抗药的方式有关,如每天给药会导致动物死亡,而抗癌活性很少,当每3~4天给1次药,在非致死量时,对鼠的多种肿瘤均有很好的抗癌活性。吉西他滨作为一种前药在细胞内是脱氧胸苷激酶磷酸化的良好底物,在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下列代谢物:吉西他滨一磷酸盐(dFdCMP)、吉西他滨二磷酸盐(dFdCDP)和吉西他滨三磷酸盐(dFdCTP),其中吉西他滨二磷酸盐和吉西他滨三磷酸盐为活性产物。吉西他滨三磷酸盐抑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从而减少了DNA合成的修复所需的脱氧核苷酸的量(尤其是dCTP),低水平的dCTP逆转了脱氧苷激酶正常的负反馈抑制,导致dFdCTP更多的积聚。同时dFdCDP抑制了dCTP诱导的脱氧胞氨酶对dFdCMP的脱氨作用,且dFdCTP直接抑制脱氧胞苷脱酶,从而使更多的dFdCMP转化成活性代谢物dFdCMP的脱氨作用,且dFdCTP直接抑制脱氧胞苷脱氨酶,从而使更多的dFdCMP转化成活性代谢物dFdCDP,而dFdCTP则与dCTP竞争结合进入DNA链,插入至DNA链中脱氧胞苷的位点,并允许鸟苷与其配对,吉西他滨分子就被此鸟苷“掩蔽”使其免受核糖核酸外切酶的移除修复,然后DNA链合成停止,进而DNA断裂、细胞死亡。GEM联合化疗的疗效明显优于GEM单药治疗。临床试验GEM联合化疗的方案较多,其中以GEM与顺铂联合化疗(GP方案)最为常用;GP方案疗效较肯定,耐受性好,而且较经济;吉西他滨/顺铂方案与传统方案相比,疾病进展时间(TTP)延长,直接改善了患者的无症状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因此,吉西他滨与铂类联合的方案是当今欧洲和美国最广泛的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标准方案,即吉西他滨为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化疗药物。

通过对46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泽菲进行化疗治疗,进行整理分析进一步证明泽菲的有效性、安全性,从而使它更广泛的在临床上推广。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治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6例,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34~68岁,中位年龄55岁;所选取的病例均有可测量病灶,Ⅲ期25例,Ⅳ期11例;初治19例,复治27例,27例復治患者在2个月内均未进行放化疗。所有病例所采用治疗方法均相同,同时临床检验结果显示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等均未明显异常。

治疗方法:4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泽菲1000mg/m2,于第1、8天静滴及顺铂50mg/m2于第1天静滴,21天为周期。常规给予止吐、水化、利尿等治疗,每例患者据具体情况至少治疗>2周期。化疗2周期后均进行影像学复查及肿瘤病灶测量,达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的患者于3周后再次复查,如仍符合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条件者,则计为CR或PR。化疗期间每周查血常规2次,化疗后查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等项目,并详细记录化疗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对不良反应严重的患者进行药物调整后,不良反应得到明显改善。

疗效判断标准:按照WHO实体瘤客观疗效标准进行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不良反应按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标准分为0~Ⅳ度。

结 果

46例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以上化疗,全部病例可评价疗效。其中CR 4例(9%),PR 23例(50%),稳定(SD)12例(26%),进展(PD)7例(15%),总有效率为59%。生活质量改善27例(59%),稳定12例(26%),下降7例(15%)。全组病例未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1年生存率为39%。

不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为其主要的反应,8例(17%)患者出现Ⅲ度以上白细胞下降,11例(24%)患者出现Ⅲ度以上血小板下降,2例(4%)患者出现Ⅰ度、Ⅱ度以上血红蛋白下降。Ⅲ、Ⅳ度骨髓抑制经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Ⅱ后可恢复,不影响继续化疗。胃肠道反应为另一主要反应,考虑为顺铂所致,7例(15%)患者出现Ⅲ度以上恶心、呕吐反应。此外,尚有肾功能轻度异常3例(7%),肝功能轻度异常7例(15%)。少数患者有轻度发热、皮疹、脱发,且症状轻微。结果见表1。

讨 论

NSCLC患者的生存期:在我国,肺癌已占城市癌症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首位。NSCLC占肺癌的70%~80%左右,是肺癌治疗的重点。ⅢB和Ⅳ期NSCLC属于晚期NSCLC,中位生存期仅16~17周,1年生存率为10%~15%。大约30%~40%的NSCLC患者在诊断时已出现远处转移。如果不做抗肿瘤治疗,其中位生存期为4~6个月[1]。

NSCLC临床治疗的新进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如长春瑞宾、紫杉醇、泰素帝、吉西他滨等的出现,以及一些新的联合方案应用于临床,明显提高了晚期肺癌化疗的缓解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目前,已有多个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证明吉西他滨(泽菲)联合铂类化合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优于其他含铂类的方案,有效率提高10%~15%,1年生存率提高10%[3]。

吉西他滨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吉西他滨是1996年美国FDA批准的新的抗代谢类抗癌药物,并首次注明为一线治疗晚期NSCLC和胰腺癌的药物,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DNA合成期即S期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亦可阻止G1期向S期的进行。吉西他滨被认为是细胞前体药物,其化学结构为盐酸双氟脱氧胞苷,类似于阿糖胞苷,被细胞摄入后,在细胞内产生活性代谢产物——吉西他滨二磷酸盐(dFdCDP)和吉西他宾三磷酸盐(dFdCTP),其通过竞争嵌入DNA双链,引起DNA双链错误识别(称为掩蔽链终止作用),同时也通过“自我增强”作用,使吉西他滨三磷酸盐在细胞内代谢时间延长,从而发挥其独特的细胞毒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引起细胞死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3]。

国产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是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一种有效选择:临床研究表明,吉西他滨对多种实体瘤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对NSCLC单药有效率为20%~25%[4]。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疗效最显著的方案,联用有协同作用,吉西他滨可增强顺铂与DNA嵌合的稳定性,并抑制DNA的修复[5],其联合方案治疗NSCLC有效率为30%~60%[6]。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考虑也适合于患者。本组病例采用国产吉西他滨(泽菲,GEM)联合顺铂方案,其有效率为59%,与进口吉西他滨(健择)疗效相仿[7]。吉西他滨不仅能缓解患者病情,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组病例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者达59%。本组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除Ⅲ度、Ⅳ度骨髓抑制经相关处理后不影响继续治疗外,均可以耐受。国产泽菲与进口健择不良反应相比[7],除了Ⅲ度、Ⅳ度血小板减少较重(24%)外,其余不良反应相仿,提示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定期检查血象,尤应注意血小板减少。综上所述,国产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简便安全价廉,是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一种有效选择。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泽菲用于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允中.肺癌化学治疗的进展[J].结核病与胸部肿瘤,1998(3):4-7.

2 姜文奇,孙晓非,张力等.实用肿瘤内科处方用药手册[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8-132.

3 周际昌.抗癌药物的临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85-86.

4 石颖文,戴海燕,刘鲁明,等.吉西他滨单药及联合用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对比[J].中国癌症杂志,2008(12):913-917.

5 李杰红,周志祥.GP方案与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J].肿瘤防治研究,2008(12):897-899.

6 刘有腾,刘硕年,文军程,等.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8(5):444-445.

7 朱凡.国产与进口吉西他滨加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09(23):57.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临床护理 篇6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4 年3 月到2015 年3 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66 例实施回顾性分析, 将66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33 例, 对照组33 例。对照组男20 例, 女13 例, 年龄42~78 岁, 平均 (56.8±2.2) 岁;观察组男21 例, 女12 例, 年龄44~80 岁, 平均 (56.9±2.3) 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33 例患者实施肺癌常规护理;观察组33 例患者实施中医临床护理:成立护理小组, 其中包括护士长、责任护士以及责任组长,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健康问题, 以中医整体理念作为指导原则, 将辨证论治作为护理依据, 将中医辨证施护、健康教育、中医护理技术以及情志护理充分结合, 制定中医临床护理方案, 其中主要包括患者入院健康教育、常规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疾病知识, 按照患者的证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辨证施护。在患者入院后, 责任护士按照标准实施辨证分型, 按照制定的护理模式实施中医护理, 向患者介绍中医护理的方法和特点, 通过口头和书面结合的形式实施健康教育, 针对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可以使用适当的术语, 针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教育, 一般书面健康教育主要适用于文化程度比较高的患者;按照患者的心理情绪类型, 综合中医辨证分型, 实施情志引导、说理开导以及移情相制等形式进行中医情志护理,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出现七情过激现象, 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使其能够充分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3];按照诊疗方案为患者进行准确的辨证分型, 护理人员按照医生的辨证分型实施护理工作, 辨证护理一般包括中医用药指导、情志护理、起居调护以及辨证施膳, 针对肺脾气虚证患者指导其多卧床休息, 食用健脾益气止咳食物, 例如白果和山药等, 当患者持续咳嗽的时候, 选取荷叶泡水或者是温开水饮用, 缓解对咽喉部的刺激;针对肺阴虚证患者, 所处病房保持凉爽、空气湿润、光线充足, 食用滋阴润肺食物, 例如百合、萝卜、蜂蜜、银耳以及核桃等, 对于咳嗽比较剧烈的患者可以指导其服用川贝或是养阴润肺膏, 患者服用中药汤剂适宜温服[4];针对气滞血瘀证患者, 指导其保持心情舒畅, 给予患者听取舒缓音乐, 使全身肌肉放松, 指导患者缓慢呼吸, 可以采取力气活血通络中药进行外敷, 食用化瘀解毒以及行气活血食物, 例如芹菜、山楂和桃仁等;针对痰热阻肺证患者指导其有效咳嗽和排痰, 食用清淡凉润食物, 例如枇杷、梨、柑橘、藕以及萝卜等;针对气阴两虚证患者指导其静卧休息, 食用清淡和补气养阴食物, 患者服用中药汤剂早晚饭前服用, 可按摩患者的内关、足三里以及脾腧等穴位。

1.3 观察指标

(1) 生命质量:按照KPS评分为标准, 得分≥ 80 分为标准。

(2) 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进行评价, 总分100 分, 满意≥ 95 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处理实验数据, 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生命质量以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见表1。

3 讨论

中医认为, 证属于人体发生疾病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一类疾病能够出现几种不同证型, 中医辨证施护通过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 结合患者的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 依照同病异护、三因制宜、异病同护以及标本缓急的原则制定护理方案, 保证护理方式具有可行性、针对性以及科学性[5]。非小细胞肺癌属于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一类恶性肿瘤, 患者的5 年生存率非常低, 并发症的发生率高, 生命质量比较差并且死亡率高[6]。通过患者的分组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生命质量以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由此可见, 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中医临床护理,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林丽珠, 周岱翰, 郑心婷.中医药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 (5) :220-221.

[2]裴传宝, 王羲明, 王俐琳, 等.扶正养阴汤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12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 7 (11) :1203-1204.

[3]龚亚斌, 王中奇, 赵晓珍, 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基本证型探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5 (3) :94.

[4]熊墨年, 唐晓玲, 余炅, 熊林楷, 等.中医益气清毒化瘀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 13 (10) :33-34.

[5]Dautzenberg B, Chastang C, Arriagada R, et al.Adjuvant radiotherapy versuscombined sequential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radi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resected non 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A randomized trial of 267 patients[J].GETCB (Group d, Etude et de Traitement des Cancers Bronchiques) .Cancer, 2010, 11 (3) :339.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非手术治疗 篇7

常规肺癌放射治疗设野一直采用前胸和后背两野相对照射, 然后用两斜野避开脊髓的照射方法, 放射剂量60~64Gy。现在三维适形放疗 (3DRT) 已普遍应用, 常规建议外放疗总剂量为DT60~66cGy, 常规分割1.8~2.0cGy/次, 5次/周。单纯放疗患者生存率取决于原发肿瘤的大小:直径小于3cm的肿瘤3年生存率为30%;Noordijk等研究报道进一步得出肿瘤直径介于3cm~6cm之间者, 3年生存率降至17%;患者瘤体直径小于2cm者、介于2~3cm者及介于3~4cm者单纯放疗后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8%、22%及5%。目前认为传统的早期NSCLC外放疗结果逊于外科手术治疗, 治愈率低。多年来, 国内外学者一直希望通过提高靶区放疗剂量手段、化疗增敏及分子靶向联合外放疗手段来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同时延长患者生存率。其中方法之一是改变放疗分割模式, 采用加速超分割放疗 (CHART) 或连续加速超分割放疗 (CHARTWEL) 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降低肿瘤远处转移率从而延长生存期。然而三维适形放疗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及呼吸动度造成的靶区确定的困难是肿瘤放疗专家致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 早期NSCLC的射频消融治疗

肺癌治疗方式 (取决于肿瘤分期、分级及病人基础疾病) 包括手术、化疗及外放疗, 一些新的经皮微创技术如射频消融术、微波治疗及冷冻消融术也列入肺癌治疗的选择范围内, 尤其针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射频消融作为肺癌的热疗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射频消融术有两大基本理论:首先, 影像介导的消融术以期获得精确的治疗。选择这类治疗方法的患者一般存在手术治疗禁忌症, 如合并基础内科疾病 (严重的循环系统疾病) 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这类患者可望获得可喜治疗结果。其次, 影像介导的消融术通常用于姑息治疗, 如在接受放化疗前减轻肿瘤负荷、减轻肿瘤压迫所致的症状 (如胸痛、胸壁痛及呼吸困难) 、治疗转移性骨痛或预防肿瘤复发。由于射频消融术仅为局部治疗手段, 其应用指征带有偶然性, 适于Ⅰ期肿瘤直径<3cm的、PET或CT未获得局部及远处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治疗疗效的关键在于局部控制率, 在理论上讲, 前述的细胞消融技术可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乏氧细胞对射线抗拒, 肿瘤中心处的乏氧组织可通过射频消融的办法被破坏。如果仍有肿瘤残留, 通常位于肿瘤周边, 这些组织可通过外放疗的方法得到破坏 (因肿瘤周边组织富含氧及血流) 。手术后镜下残留的患者, 辅助化疗或射频消融术同样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肿瘤体积较小 (直径<2cm) 时, 楔形肺切除、小叶肺切除较单纯放疗或不干预可显著提高局部控制率。Ⅰ期肺癌患者肿瘤直径在21~30mm组及直径>30mm组, 肺叶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87.4%和81.3%, 肺段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和62.9%, 楔形肺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9.4%和0%。显然, 肺楔形切除及射频消融作为局部治疗不能全部清除癌细胞。然而几项研究表明肺局部手术切除联合外放疗或近距离治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

3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颅内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原理及实践中的延伸。治疗目的在于获得治疗靶区显著的生物学效应。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对正常组织解剖的理解及了解正常组织的放射耐受剂量使得体外治疗靶区设定更精确、更易提高单次剂量。随着精确定位技术、影像技术及聚焦式放疗技术的发展, 立体定向大分割剂量放疗肿瘤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特别是治疗早期NSCLC的临床应用研究十分活跃, 其结果令人鼓舞。立体定向放疗的单次剂量设定与姑息治疗单次剂量不同。前者不仅可达到较高单次剂量 (12~30Gy/f) , 而且可达较高总量 (60 Gy/3-5f) 。其目的是全部清除治疗靶区内所有的肿瘤细胞。故立体定向放疗与颅内立体放射外科有许多相似处, 尽可能的提高靶区治疗剂量而保护周围正常组织。Martel等临床放疗剂量的递增研究结果推算, 如果采用1.8~2.0Gy/次, 5次/周的放疗模式, 要获得50%的30个月无肿瘤局部进展生存率的剂量为84.5Gy, 60%为90Gy, 70%为100Gy, 84%可能需要110Gy (11周) 。

4 以CT为基础的影像引导下放疗

4.1 Tomotherapy

Tomotherapy是运用兆伏级CT成像原理设计的一种新型的放疗设备。其主要结构特点是:将一台CT和一台6MV直线加速器整合在一起。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KV级的X线进行人体断层扫描, 首先给出肿瘤靶区的断层解剖信息, 而后逆用CT成像的原理, 确定MV级X射线束沿断层四周的入射分布安排, 即MV级X射线断层扫描方案。同时, 安装在MV级X射线源对面的射线影像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扫描治疗情况, 并对误差进行分析, 同时修正设备的治疗参数, 达到影像引导的目的。

4.2 IGRT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综述 篇8

颅内肿瘤中转移性脑肿瘤是最常见的,它的发生率大约为原发性脑肿瘤的10倍左右。据统计大约有8%到10%的癌症患者伴有神经系统病症的脑转移。脑转移性肿瘤多见的原发部位有肺、胃肠道、乳腺、皮肤与泌尿系统。其中肺癌患者脑转移的发生率大约在17%到57%左右,肺癌患者中大约70%到80%的是非小细胞肺癌,转移部位最常见的是脑。一旦发生了脑转移就表示肿瘤已经扩散,其预后基本都不是很理想。目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全脑放射治疗等。在实施具体的治疗方案时要考虑患者的预后因素,最大程度上将患者的生命延长,保护患者的神经中枢,避免过度治疗。

1 预后因素

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是,首先要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其中,KPS评分一致被认为是生存的影响因素,其次才是治疗的方法。从原发疾病的确诊至出现脑转移的时间也会对预后有所影响,间隔的时间越长者对预后就越有利。另外脑转移中病灶的数目也是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发现,多发病灶的患者要比单发病灶的患者生存的时间要少。根据临床试验对患者进行分析得出:患者的年龄、KPS与颅外原发性肿瘤能否得到控制,均为预后预测的重要因素;根据结果给出不同的3组预后的级别,Ⅰ级:生存的时间约为7.1个月左右,患者的年龄小于65岁,KPS大于70,原发肿瘤得到了控制且没有颅外转移;Ⅱ级生存的时间约为4.2个月左右,患者年龄大于65岁KPS大于70,原发性肿瘤没有被控制或者有颅外转移的情况;Ⅲ级生存时间仅有2.3个月左右,患者的KPS小于70。通过分级把患者分成了比较“均等”的一个亚群,使得研究有了可比性,所以笔者觉得:在未来脑转移肿瘤的研究可以按上述的标准,根据不同预后经患者分组来进行分析。

2 选择治疗方案

2.1 手术治疗的现状

孤立性的脑转移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患者中大约占了20%左右。最适合单发脑转移灶的治疗方法为开颅手术,特别是颅外病灶稳定的患者。美国的癌症综合临床实践指南中建议:对单个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全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切除手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或全脑放射治疗。虽然单纯的开颅手术有很多生存长期的相关报道,但是完全治愈却很少,有30%的局部复发率,所以术后需要进行全脑的放射治疗。

单纯的放射治疗与手术加放射治疗进行比较,他们比较的数据显示,手术加放射治疗的疗效要优越于单纯的放射治疗,并且使得肿瘤局部的复发有所减少,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对于稳定的颅外病灶患者,进行手术加全脑性的放射治疗明要比单纯的只进行全脑性的放射治疗的效果优越很多,前者中位生存的时间为12个月,而后者的为7个月,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2 放射治疗的现状

2.2.1 立体定向的放射治疗(SRS)

SRS对照射的部位具有高精确度,可以大剂量的对病灶区集中照射,对肿瘤的位置比较深无法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较为适用。SRS治疗的副作用十分的少,并发症主要包括:肿瘤坏死与内出血、肿瘤的周围脑水肿,有大约百分之四的患者要进行外科手术的处理,发生坏死并发症等情况与剂量的高低、放射治疗的容积以及先前是否进行过WBRT治疗等因素有关。SRS的局布控制率可以高达到85%至96%左右,可以对大约80%的患者改善其神经功能的障碍,中位的生存时间大约为3.3到13.9个月左右。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是否控制了肺部的原发病灶以及是否出现其他的颅外转移灶的并发症等。

通过试验对立体定向的放射治疗在全脑放射治疗之后出现脑部复发的患者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对于颅外病灶较为稳定以及功能状态比较好的患者来说仍然是一种较为显著的治疗方法。研究显示,脑部的局部控制率大约可以达到57%至100%左右,脑部总的控制率大约达到65%到78%左右。急性的并发症(如:恶心、癫痫发作、呕吐、脱发、头痛等)与亚急性的并发症(如:放射性坏死、出血、水肿等)的发生率大约在7%到33%左右。大容积、大直径的肿瘤是放射性脑坏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中最重要的。

2.2.2 全脑放射治疗(WBRT)

标准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多发性的颅内转移的方法为WBRT,在放射治疗肿瘤学组随机的对照与研究中发现,WBRT客观的有效率大约为60%左右,改善的比率与症状的稳定和其相近也为60%左右。生存率为1年的大约在10%到20%左右。放射治疗肿瘤学组关于WBRT的一系列不同时间剂量的分割和Ⅲ期临床试验的疗效中(详见表1),40Gy/4w和30Gy/2w的疗效基本相似,增加剂量后在进行放射治疗没有增加明显的疗效,各个组的中位生存的时间大约为3到6个月左右;研究增敏剂在放射治疗肿瘤学组中的7916试验,单纯的WBRT与加入米索硝唑进行增敏的30Gy/3w的WBRT的疗效基本相似;研究加速超分割治疗在放射治疗肿瘤学组中的9104试验,通过对30Gy/2w与54.4Gy/34f/3w比较他们的1年生存率与中位生存的时间基本相似。

WBRT主要的毒性反应包括:痴呆、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嗜睡。放射所导致脑白质病的发生率大约在11%左右,主要与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割有关,发生在进行单次的放射治疗时剂量增加到了3至6Gy的时候。

综上所述,WBRT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多发性脑转移的标准,但是仍不明确最佳的时间剂量分割,目前常用的剂量分割为2.5Gy/F、35Gy/14F或3.0Gy/F、30Gy/10F。每次增加的分割剂量达3.0Gy以上时认为会使得神经系统的毒性增加。建议预后因素较差的患者要缩短治疗的时间。目前放射治疗的增敏剂也正在进行研究中。

2.3 化疗的现状

除了托泊替康之外由于大多数的化疗药物很难通过血脑屏障,而且脑转移的患者情况一般比较差,所以对于脑转移的患者临床上通常首选能够快速起效的外科手术治疗或者是放射治疗,一般不首选进行化疗。但是一旦发生了脑转移就意味着肿瘤已经在全身扩散,因此全身化疗在原则上是优选的一种治疗方式,特别是当原发肿瘤和脑转移共同发生的时候。

替莫唑胺(TMZ)是一种二代烷化剂-咪唑四嗪类口服的衍生物,对肿瘤活性有抵抗作用,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临床上用于脑胶质瘤的治疗。多项研究显示TMZ对脑转移性肿瘤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试验中证明TMZ与WBRT的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明显比单纯的WBRT的疗效高。中位的生存时间大约为8.3个比6.3个月左右。对59例的脑转移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进行30Gy的全脑放射治疗,同时口服TMZ大约10天左右,之后继续再进行TMZ的治疗一直达到6个周期左右,中位生存的时间大约为9个月左右,总的中位生存的时间大约是13个月左右。

2.4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

最早进入临床研究的分子靶向的药物吉非替尼。也是目前最为充分的表皮生长因子的受体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的研究,我们曾用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射治疗的方法对21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患者进行治疗,对接受联合治疗法治疗脑部转移灶患者的疗效进行了客观的观察,并对患者治疗后的毒性反应、生存的状况以及他们的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进行了观察。观察的结果显示,有4例患者的脑部转移灶完全得到了缓解,有13例患者部分得到了缓解,3例患者的情况得到稳定,1例有一定进展的患者,其治疗的效率达81.0%左右。脑部的局部疾病的控制率大约在95.2%左右,比传统单纯的全脑放射治疗优越。

本院的251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案综合多学科治疗的生存率的曲线比较详见图3。虽然经过多因素的生存分析得出治疗的方案不会对预后产生独立的影响,但经过单因素的分析发现脑转移后治疗方案的不同明显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影响。患者中,进行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单纯的进行手术治疗的中卫生存时间为12个月、进行WBRT联合化疗的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单纯的进行WBRT的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单纯的进行化疗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以及进行EGFR-TKI联合WBRT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

3 结束语

本文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分别从其预后、治疗方案等各方面进行了综合的叙述。为今后临床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提供了参考。随着肿瘤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治疗肿瘤的方法会向着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方向出发。

参考文献

[1]蔡俊明.丘昭华.刘家伶.等.吉非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脑部转移具有疗效.中国肺癌杂志,2004.7:298-304;

[2]叶雄.王思愚.区伟.等.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脑转移高危因素分析.中国肺癌杂志.2007.10:111—115.

[3]Galetta D;Gebbia V;Silvestris N Cisplatin,fotemustine and whole-brainradiotherapyinnon-small cell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asymptomatic brain metastases:A multicenter phaseⅡstudy of the GruppoOncologico Italia Meridionale(GOIM2603)2011(01);

[4]Bajard A;Westeel V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factors predictive of brain metastases in localized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外文期刊]2004(3)doi:10.1016/j.lungcan.2004.01.025;

[5]樊锐太.张洪志.郭艳娜.57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综合治疗分析.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8(2);

[6]刘志芳.李慧芹.陶荣杰.朱玉方.吴宁.孙玉兰.高芳.徐敏.陈兆秋.于金明.低剂量替莫唑胺持续用药联合同步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中华肿瘤杂志2011(10);

[7]Kosmidis P Chemotherapy in NSCLC:histrocial review.2002(z3)doi;10.1016/SO169-5002(02)-00261-1;

局限性非小细胞肺癌 篇9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

肺癌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半个世纪以来, 许多国家和地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增加, 在工业发达的国家更为明显, 且城市高于农村。2002年全世界的肺癌新病例大约为135万, 死亡118万, 居恶性肿瘤第1位[1]。我国是肺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 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肺癌已是上海市男性发病率第1位、女性第2位的恶性肿瘤[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分支机构 (IARC) 报告, 我国2002年世界人口调整肺癌男性发病率为42.4人/10万, 死亡率为33.21人/10万, 女性调整发病率为19.0人/10万, 死亡率为13.45人/10万[1]。其中80%为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NSCLC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但约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 造成NSCLC的5年生存率不足15%[3]。

肺癌的最佳治疗模式是多学科综合治疗, 现代医学对ⅢB、Ⅳ期等晚期NSCLC的治疗都是姑息性的, 化疗是最主要的手段, 在综合治疗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 随着对肿瘤发病机理的不断探索, 研究出多种新药, 主要为化疗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中医药的治疗作用也不容忽视。中药治疗肺癌的特点表现为具有缓解病人症状, 提高生存质量, 延长生存期, 提高肿瘤病灶的稳定率, 降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等多种效果, 对于某些肿瘤可能会降低复发率, 提高治愈率, 这与中药的整体调节作用有关。现将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化疗药物治疗

第三代化疗新药包括:吉西他滨 (Gemcitabine, GEM) , 长春瑞宾 (Vinorelbine, VNB) , 紫杉醇和多西紫杉醇 (Taxel, Taxotere, PTL) , 伊立替康 (Irinoteean, CPT-l1) 等, 尤其是紫杉醇、多西他赛、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分别与顺铂或卡铂联用成为NSCLC常用的一线化疗方案。多西他赛、培美曲塞是晚期NSCLC二线治疗药物 (单药使用) 。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已证明:第三代治疗NSCLC的细胞毒药物与铂类联合, 其疗效优于第二代药物与铂类联合, 且毒副作用较低。

1.1单药简介

吉西他滨 (gemcitabine) 是治疗晚期NSCLC的新型化疗药物之一, 其单药有效率在20%左右, 而铂类化疗药物是NSCLC联合化疗的重要基础药物, 研究表明两者有协同作用[4]。

紫杉醇又称泰素、特素、紫素 (Paclitaxel, Paclitax-elum, Taxo1) , 是从短叶紫杉中提取或半合成的紫杉类药物, 是一种周期特异性抗癌药。可作用于细胞微管, 促进微管聚合, 但对NSCLC的有效率为21%~24%。联合铂类方案可提高有效率, 毒副作用轻。

长春瑞滨VNB又名异长春花碱、去甲长春花碱, 是半合成长春花碱类药物,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滞微管蛋白聚合形成微管和诱导微管解聚, 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分裂的中期或G期。单药反应率在20%左右。欧洲45个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发现VNB单药的反应率为14.0%, 中数生存期为31周。其不良反应主要是剂量依赖性骨髓抑制 (以白细胞减少为著) 、脱发、消化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静脉炎。

伊立替康又称开普拓 (Irinotecan, Irlnotecam, CPT-11) , 它也是半合成的喜树碱衍生物, 是一种周期特异性抗癌药, 主要通过抑制拓扑异构酶I使DNA单链断裂而影响其细胞合成, 主要作用于s期, 主要不良反应是迟发性腹泻、白细胞减少。

多西他赛又称多西紫杉、多西紫杉醇、泰索帝 (Taxotere, Docetaxe1) , 它是半合成的紫杉类药物, 是一种周期特异性抗癌药。与紫杉醇之间具有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抗瘤谱较紫杉醇广, 可促进小管聚合成为稳定的微管, 并抑制其解聚, 抑制细胞有丝分裂, 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 神经毒性, 液体潴留综合征, 过敏反应等。

培美曲塞又称力比泰 (Pemetrexed, Alimta) , 它是抗代谢类抗癌药, 是一种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 Hanna等[5]的研究表明, 与多西他赛相比, 培美曲塞具有相似的OS、RR, 但毒性反应显著减少, 治疗指数更高, 患者更容易耐受。

1.2与铂类药物联合应用

新药方案优于老方案。目前新药铂类方案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一线方案, 但这些一线方案到底哪个方案更具优势, 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2000年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提交的EC0G1594报告, 是最早对新药方案进行比较的大规模多中心协作研究, 共有1163例IIIB、IV期病人接受了评估, 比较了第三代化疗新药组成的4个方案:泰素/顺铂 (TP) 、健择/顺铂 (GP) 、泰素帝/顺铂 (DP) 、泰素/卡铂 (TC) , 结果没有哪个方案显示出明显优势, 仅GP组疾病进展时间较其他组长, 有统计学意义[6]。

一般情况好的Ⅳ期患者可能从常用的含铂化疗中获益[7]。新药与铂类组成的二药方案间, 毒副作用各异, 疗效相似, 耐受性尚好。因此, 这些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得到广泛认可, 第三代含铂双药方案已成为当今治疗转移性NSCLC的标准方案。三药联合方案较双药方案疗效未见提高, 毒副反应明显增加。

2靶向治疗药物

近年来, 针对肿瘤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血管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和信号转导激酶等。人们正在研发近十种新型药物, 并且已取得了重要成果。肺癌靶向治疗在短短几年内得到迅速发展, 并且己经进入临床实践, 是当前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就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而言, 研究最多的是胞内小分子抑制物,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是这类药物的代表,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一酪氨酸激酶EGFR-TK而阻断其下游的信号传导, 抑制肿瘤细胞及血管增生, 转移受阻, 并诱导细胞凋亡。FDA先后批准了易瑞沙 (Gefitinib, I ressa) 、特罗凯 (Erlotinib, Tarceva) 两个药物用于晚期化疗失败的NSCLC的治疗。Gefitinib治疗NSCLC的研究最为广泛。I期研究表明对包括NSCLC在内的多种实体瘤有效。IDEAL1[8]和IDEAL 2[9]二线或三线治疗NSCLC有效率为9%~19%, 优于常规二线化疗药物docetaxel的7%~10%的有效率。另外靶向治疗如果有效, 它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 较化疗有效时间持久, IDEAL1的中位有效持续时间为13个月, IDEAL 2为7个月。症状控制率分别为40.3%和43.1%。疾病相关症状的改善常出现在服药后的8~10天。Gefitinib的疗效和既往化疗、PS评分、EGFR表达尚无明确相关性, 女性、腺癌、不吸烟者、EGFR突变和含支气管肺泡癌成分者对gefitinib有较好的疗效。250mg剂量组较500mg耐受性好, 毒副作用包括腹泻和皮疹, 皮疹的发生可能和疗效相关。对于常规化疗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吉非替尼和厄罗替尼已被推荐为晚期NSCLC患者的二线或三线治疗用药, 毒副反应轻微, 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单克隆抗体Cetuximab (C225, erbitux, 西妥昔单抗) 人源化人鼠嵌合性抗EGFR单克隆抗体, 在EGFR胞外结合区, 与自然配体竞争受体结合位点, 阻断配体与EGFR结合, 从而抑制配体诱导的酪氨酸激酶活化, 还能抑制血管生成, 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与转移。西妥昔单抗是高特异性EGFR单克隆抗体, 是一种不良反应较小、相对安全的药物, 其发挥作用的生物学基础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过表达可能有关, 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实验显示C225对表达EGFR的多种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 治疗肺癌的I期临床研究已通过, Ⅱ期临床尚处研究中。C225联合应用GEM/CBP方案治疗初治晚期NSCLC病人, 有效率为29%。主要毒副作用为痤疮样皮疹、乏力、腹泻及寒战、发热。

(3) Bevacizumab Avastin为一种重组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 能与VEGFR结合,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无论是I期还是Ⅱ期研究, 结果均显示了Avastin对NSCLC有较好的疗效及耐受性。比较重要的是贝伐单抗+紫杉醇+卡铂的E4599试验[10]非鳞癌IIIB期和IV期NSCLC患者随机分入紫杉醇+卡铂+贝伐单抗或安慰剂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12.5个月和10.2个月, 有效率为27%和10%。其主要副作用为高血压、蛋白尿、肿瘤相关性出血等。2007年NCCN指南建议Avastin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或复发的非小细胞肺癌。

(4) 血管内皮抑素 (恩度) :为我国生产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为牵头单位, 联合全国24家大型医院进行了恩度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 结果显示:恩度试验组中位生存期延长4.9个月, 1年生存率提高31.29% (P<0.0001) ;恩度试验组肿瘤缓解率较NP对照组提高15.9% (P<0.0001) ;试验过程中病人耐受性良好, 未产生耐药及严重不良反应[11]。YH-16与NP方案联合具有协同作用, 且不增加NP的不良反应。YH-16与NP联合是一安全、有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案, 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前景[12]。

3中医药辨证治疗

目前癌症患者中约70%~80%是中晚期患者, 中晚期肿瘤的疗效主要体现在生存质量的提高和生存期的延长, 而不是单纯的“无瘤生存”, 癌症治疗已经开始从过去单纯追求生存率转变到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并重。目前癌症患者中约70%~80%是中晚期患者, 大多数失去早期手术根治的机会, 多以放疗或化疗为主, 虽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但常因伴有明显的毒副反应和副作用, 且缓解期短、生存质量差, 不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对象多数为中晚期患者, 临床实践中有着确切的疗效, 其治疗特点之一是“带瘤生存”, 注重患者的主观感受。

刘氏[13]将本病分为气滞血瘀、痰瘀蕴结、阴虚毒热、气阴两虚4型;李氏[14]根据文献调研, 归纳出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分为阴虚或阴虚内热、气阴两虚、肺脾肾虚、气滞血瘀或血瘀热毒、痰湿、气虚或气血两虚、阴阳两虚和热毒等证型, 并各占文献报道的90.91%、72.73%、72.73%、45.46%、45.46%、27.27%、18.18%和18.18%。上海龙华医院[15]将304名肺腺癌病人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化疗组, 进行前瞻性对比治疗观察, 中药组根据肺癌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 中医辨证为阴虚、气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4种类型给予治疗, 结果显示, 中药组在生存期及肿瘤稳定率方面均优于西医组, 且中医组治疗后免疫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提高。

局限性非小细胞肺癌 篇10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7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21-02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非小细胞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每年的新增病例达到了120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1]。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后的效果较差,进行治疗的患者,其生存期只有4-5月,而一年的生存率只有10%[2]。现今,临床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主要是使用放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本文将对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接受的100例肺癌患者实行化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并对其进展进行分析,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接收的癌症患者100例其中男77例,女21例,年龄在39-77岁之间,平均年龄605岁。将全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手术前的化疗组、单纯的手术组全部患者都有明确的细胞学以及病理学依据,患者在年龄、性格以及其他疾病方面没有任何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手术前的化疗组患者实行实行非小细胞化疗,并给予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之后再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手术组的患者实行单纯的手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进展进行观察与研究。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手术前化疗组中有31例患者得以痊愈,生存率是62%,手术组患者中有22例得以痊愈,生存率是44%,术前化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两组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化疗组患者在使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后,毒副反应较小,所造成的不良反应较小。

3 讨 论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包含了大细胞癌、腺癌以及鳞癌等。非小细胞肺癌在肺癌总数中所占的比例高达80%,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肺癌类型。肺癌对于传统化疗的敏感性比较差[3]。

在对患者进行非小细胞肺癌的同步化疗之后,可以对患者使用厄洛替尼药物,以便维持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给予患者使用20mg/m2的多西他赛,1次/每周,一共6次,并进行同步的化疗,剂量约为61gy。在结束治疗之后的3-7周,对患者使用厄洛替尼。通过研究显示PFS、OS具有延长的优点[4]。在治疗过程,一些患者由于毒副反应而减量,但是对于患者的疗效并没有产生影响。STURN中的一项研究表明,只有对一些EGFR的突麦者,其中患者的21外显子L858R点以及19外显子缺失发生突变,对其使用厄洛替尼药物进行治疗,这样才能有效地延长患者的PFS。其中厄洛替尼治疗效果的予测因子就是EGFR突变。Kras的突变者在治疗之后的效果比较差,并且对厄洛替尼也没有任何的予测作用。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为非小细胞的二线治疗提供的一定的选择,并且其中最为吸引人们关注的是凡德他尼(zactina),该种药物是一种多靶点抑制剂,口服使用,能够对患者血管内的皮生长因子受体以及RET酪氨酸激酶起到抑制的作用[5]。MDAnderson癌症中心Herbst将凡德他尼与多西他赛联合使用,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对其中的1391例二线治疗,并对患者使用100mg/d凡德他尼,75mg/m2多西他赛,3周一次,一共使用6个周期。研究发现,对患者使用凡德他尼进行治疗后,能够对ORR,PFS,QOL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但是对OS的改善作用不大。

本次研究对肺癌患者实行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并对其使用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取得不错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钟皎,赵文艳,吴福林吉西他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时辰药理学研究[J]中国药房,2010(02)

[2] 黄明珠,王临润,蔡捷,申屠建中吉西他滨在中国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9(23)

[3] 王林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药物与临床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3)

[4] 薛聃,周燕斌非小細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9(07)

上一篇:镁合金及其焊接技术下一篇:税收收入税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