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灵芝菌株

2024-05-13

盆景灵芝菌株(精选四篇)

盆景灵芝菌株 篇1

关键词:灵芝,生物学效率,子实体形态特征,比较试验

灵芝又称灵芝草, 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科 (Polyporaceae) 灵芝属 (Ganodelma) 真菌赤芝G.lucidum·karst和G.japonicrn L loyd的总称。灵芝不仅具有特殊的药用功能, 而且形态奇特, 色彩绚丽, 自古至今被誉为吉祥的象征, 根据灵芝生长的特点, 可以把灵芝制作盆景, 以供观赏。

灵芝属中温偏高型食用兼药用真菌之一, 菌丝生长范围8~35℃, 适宜温度26~28℃, 在子实体生长阶段, 温度生长范围20~30℃, 适宜温度26~28℃。为了探索盆景灵芝的栽培技术, 我们做了不同盆景灵芝品种引进观察试验, 现将结果小结如下: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引进品种

灵芝1号、灵芝2号、灵芝3号、宁阳灵芝、珊瑚灵芝, 均由山东省寿光市食用菌研究所提供。

1.1.2 试管培养基制备

选用PDA培养基, 即配方为:马铃薯200g、琼脂20g、葡萄糖20g、MgSO41.5g、KH2PO43g、维生素B110mg、水1000m L。

1.1.3 栽培袋的配方

棉籽壳30%、锯末19%、玉米芯19%、麸皮20%、豆粕5%、玉米粉5%, 塑料袋规格长25cm, 直径10cm, 每包干料0.5kg。

1.2 试验方法

1.2.1 试管分离在单位实验室的超净工作台上无菌操作, 22℃和28℃恒温培养, 每隔3天调查一次菌丝生长情况。

1.2.2 栽培试验袋采用卧式大型高压锅灭菌, 在陕西秦川科技开发公司进行, 冷却至30℃, 实验室无菌条件下接种。

1.2.3 栽培袋接种后, 处理1于22℃条件下菌丝培养;处理2于28℃条件下培养菌丝, 每隔3天调查一次菌丝生长情况 (淘汰污染袋) 。

1.2.4 栽培袋菌丝长满后, 在长安区韦曲街办四府村示范园内, 采用日光温室覆土栽培, 每1.4m一个种植带, 畦面宽0.8m, 底宽1.0m高0.4m, 走道0.4m, 株距×行距为0.3×0.3m, 6 6 7 m2栽植密度为7500袋。

2 生产流程

2.1 引种

5月10日引进新品种:灵芝1号、灵芝2号、灵芝3号、宁阳灵芝、珊瑚灵芝。均由山东省食用菌研究所提供试管纯母钟。

2.2 试管种分离

5月14日制作PDA培养基;5月15日纯母种分离, 每一个灵芝品种接种60支, 每10支作为1个处理, 每处理重复3次, 不同温度下培养。处理Ⅰ22℃恒温培养;处理Ⅱ28℃恒温培养。试验共设2个处理, 3次重复。

2.3 栽培袋接种

长满菌丝的试管放在医用冰箱中保存, 待全部试管菌丝长满后于6月7日栽培袋接种, 1个试管接3袋, 剩余菌种继续保存, 每个灵芝品种接种60袋, 每10袋作为1个处理, 每处理重复3次, 不同温度下培养。处理Ⅰ22℃恒温培养;处理Ⅱ28℃恒温培养。

2.4 覆土栽培

8月15日~9月5日覆土。

棚内进行统一管理, 通风控温、浇水保湿, 使棚内湿度控制在80%~90%, 芝面喷肥氨基酸肥, 覆土后20d套筒 (高40cm, 直径25cm) , 以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大小调节芝柄长短, 灵芝进入覆土栽培管理期。

9月15日~10月25日为采收期。

3 结果与分析

3.1 5月15日制试管种, 试管种菌丝生长及形状调查 (见表1、表2) :

从表1、表2可见:

3.1.1 试管种菌丝不管是高温还是低温条件下, 灵芝3号生长最快, 28℃条件下平均日生长量4.00cm, 22℃条件下平均日生长量1.33cm;灵芝1号生长最慢, 28℃下平均日生长量1. 0 8 cm, 22℃条件下平均日生长量0.75cm;灵芝2号、宁阳灵芝、珊瑚灵芝28℃下分别生长1.33cm、1.33cm、1.75cm, 22℃条件下分别生长0.86cm、1. 00cm、1. 00cm。

3.1.2 在不同温度下, 菌丝的生长速度不同, 灵芝3号在28℃条件下3d满试管斜面, 22℃条件下9d满试管斜面;灵芝1号在28℃条件下13d长满试管斜面, 在22℃条件下16d才能长满试管斜面, 相差6天, 灵芝2号、宁阳、珊瑚也分别相差5 d、3d和5 d。

3.1.3 28℃条件下, 灵芝2号和宁阳灵芝生长速度相同都是9天满管, 22℃条件下, 宁阳灵芝和珊瑚灵芝生长速度相同都是12d满管。

3.1.4 从菌丝长势看, 灵芝3号的菌丝长势最强, 灵芝1号长势较弱, 其余长势一般, 介于二者之间。

3.2 6月7日栽培袋接种, 栽培袋菌丝生长情况 (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

3.2.1 无论是在28℃还是22℃条件下, 灵芝3号生长最快, 分别是45d和49d长满菌袋。灵芝2号都是生长最慢的, 分别是64d、69d满袋, 灵芝1号、宁阳灵芝、珊瑚灵芝介于中间。

3.2.2 在28℃条件下, 栽培袋菌丝比在22℃条件下生长均较快。

3.3 污染率调查

3.3.1 试管种污染情况调查

所有的试管种均没有污染。

3.3.2 灵芝栽培袋菌包污染情况调查 (见表4) 。

从表3可以看出:无论是22℃还是28℃条件下, 灵芝2号污染率最高, 分别为20.0%和13.3%;灵芝3号污染最低分别为10%和3.3%;污染率的高低与品种菌株的抗性和发菌温度的高低有关, 在5个灵芝菌株中灵芝3号抗性最强, 灵芝2号抗性最差;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温度越高菌丝生长越快, 生长势越强, 污染率越低。

3.4 覆土栽培

栽培袋菌丝发满后, 在实验室内巩固菌丝2~7d, 棚内进行适应性锻炼2d, 然后在同一日光温室内进行覆土栽培。覆土栽培试验采取顺序排列, 覆土厚度2~3cm, 栽后及时浇透水。

3.5 栽培管理

通风控温、浇水保湿、叶面喷肥, 嫁接套筒以二氧化碳浓度大小调节芝柄长短, 灵芝进入覆土栽培管理期。

3.6 产量调查

分别于9月15日、10月5日、10月18日收获鲜灵芝及生物转化率见下表4和表5。

从表5、表6可以看出:

3.6.1 灵芝3号转化率最高, 为81.6%, 平均单包收鲜芝4 0 7. 9 g, 灵芝2号、宁阳灵芝、珊瑚灵芝产量相近, 单包平均收芝为345.7g、338.3g和367.2g;灵芝1号出芝较少, 单包仅为270.6g。

3.6.2 处理2的产量普遍高于处理1, 说明同一品种温度高发菌彻底, 生物转化率也就越高。

3.7 菌株子实体性状考察

灵芝收获后, 在实验室内考察各品种的芝片的大小、性状、色泽等特征特性。见表7。

从表7可见, 芝片较大的是灵芝3号, 性状美丽的属于珊瑚芝。

3.8 灵芝盆景制作

灵芝采收后, 放在干燥箱内及时烘干, 经过人工喷漆雕琢, 制成盆景。

3.9 试验综述

3.9.1 从试验中可以看出:不同品种不同温度下菌丝的生长速度不同, 其差异较大, 最大的相差22天, 这就要求在今后的栽培中, 可根据出芝时间, 推出母种分离时间及栽培种制种时间, 及时进行制种和栽培。

3.9.2 试验中处理2的产量普遍高于处理1, 说明同一品种温度越高发菌彻底, 生物转化率也就越高。

3.9.3 从冬前灵芝生长情况看出:灵芝3号、珊瑚芝发菌快、污染少、芝体美丽、色泽凝重, 产量高, 可继续扩大试验示范。

参考文献

[1]乐涛, 陈凤曾, 姬松山.六个香菇菌株液体菌种袋料栽培的比较试验[J].河南农业科学, 2005 (10) :13-14.

[2]张文隽, 孙悦迎, 等.真姬菇反季节栽培菌株的筛选[J].食用菌, 2006 (5) :19-20.

灵芝盆景制作方法 篇2

[神经衰弱]灵芝糖浆(约30%)每日2次,每次20毫升。(或灵芝6~9克,水煎服)。

[高血压]灵芝6~9克,水煎服。

[迁延性肝炎]灵芝6克,甘草4.5克,水煎服。

[慢性气管炎]灵芝9克,南沙参、北沙参各6克,百合9克,水煎服。

[过敏性哮喘]灵芝16克,半夏3克半,苏叶6克,厚朴3克,茯芩9克,水煎冰糖,一日2—3次分服。

[过敏性鼻炎]灵芝煎浓汤,过滤后,频频滴鼻。

服用时应注意两点:

(1)内服研末或浸酒,每次2~3克。现代多改为片剂,每次3~4粒,每日3次,或用针剂,肌肉注射,每日1~2次。忌超量,因实验表明:大量则发生副作用,能使动物致死。

灵芝盆景制作工艺 篇3

用于制作盆景的灵芝,其曲丝体阶段可按瓶(袋)栽要求管理待原基出现后,再按不同需要进行处理,也可直接用花盆培养,将菌丝发满的菌袋,脱去薄膜,适当掰碎填于盆内再盖膜管理,以后在膜上适当位置开孔出芝型方法很多,现分述如下:

一、丛生灵芝原基出现后同时降低温,湿度,使培养条件不适于原基分化,于是菌蕾周围的颜色加深老化,并形成革质皮壳,菌蕾停止生长。再问断性的调节温、湿度,菌柄伸长的同时会出现很多长短不问的分枝。

二、子母盖将已形成菌盖而未停止生长的灵芝,放在通气不良的条件下培养,会使曲盖加厚。再继续控制通气条件,加厚部分会延伸出二次菌柄,再给以通气条件,从二次菌柄上可形成小菌盖。也可用刀片将菌盖背面沿边缘皮壳轻轻挑破,形成若干个小疤痕,继续培养,从疤痕处会抽出菌柄。

三、鹿角状分枝温度、湿度、光照均能满足生长要求时,若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1%以上时,菌柄上会出现许多分枝,越往上分枝越多,而且渐渐变细,在菌柄顶端始终不发菌盖。也可套一个长塑料筒袋,在筒袋内也会形成鹿角状分枝。

四、光诱导培养灵芝子实体的生长有明显的向光性,在曲柄生长先端和菌盖边缘生长点,都是向有光的一面生长。在子实体生长期间,固定光源,不断改变瓶(袋)的方向,会长出各种肜状的子实体。

五、控制光照光照强度可影响子实体色素的沉积,改变光照强度可使子实体表面的颜色发生变化。

六、靠接和截枝根据造型的需要,将两个或若干个菌柄的生长先端用细线固定在一起,或用消毒小刀削去一部分幼嫩皮壳后再固定,愈合后再拆去细线,连接成—个整体,或将另一株的老化菌柄剪去。

活灵芝盆景培育技术 篇4

关键词:灵芝盆景,培育技术

灵芝色彩绚丽, 形态奇特优美, 是富贵祥瑞之物, 可培养成千姿百态的盆景,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灵芝又称仙草,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 灵芝对多种慢性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1]。以往的灵芝盆景是专业人士对成型后的灵芝通过喷漆和防腐处理后制成的, 只有观赏价值, 失去了药用保健功能, 一旦主人不再喜欢则只能被抛弃, 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活灵芝盆景则是栽培者通过嫁接、修刻和调控光、温、湿、氧气等手段依灵感而创造的具有独特造型的活灵芝盆景, 与养花、养草一样, 栽培者在这一过程中既陶冶了自己的情操, 又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同时又像盆栽蔬菜一样, 既可观赏, 又可在观赏之后取而食之, 能充分发挥其保健功能, 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一、栽培品种选择

可选品种有园芝6号、园芝9号、紫芝、红芝、鹿角灵芝、黑芝、泰山赤灵芝等。其中, 红芝具有色泽鲜红、芝盖圆正、轮纹清晰、柄长多曲等特点, 为栽培首选品种;鹿角灵芝呈鹿角状, 手指形, 极具艺术观赏效果;紫芝、黑芝可以丰富观赏灵芝花色, 通过处理, 亦有良好的造型[2]。

二、栽培季节选择

灵芝属于恒温、中高温型菌类, 发菌温度和出芝温度均为22℃~28℃, 出芝时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因此, 应根据灵芝的生物学特性, 选择栽培季节和栽培模式, 北方地区可安排在春末、秋初出芝较好。春出芝的可在1月中旬后开始接种, 4月中旬后开始出芝, 4月下旬开始移栽造型。秋季出芝的可在7月上旬接种, 8月下旬出芝, 9月上旬开始移栽造型。

三、活灵芝盆景培育程序

配料—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出芝造型管理—盆栽管理。

栽培原料主要有椴木、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灵芝菌丝体培养阶段按常规袋栽方式进行管理, 待原基出现后, 再根据不同造型分别进行管理。

四、出芝造型管理

待灵芝菌丝长满袋后, 将菌袋的下半部分用刀环割脱去, 然后放入消过毒的花盆 (一定要用新盆, 盆口边缘整齐无缺口) 里, 覆上经过消毒处理的细河沙1cm~2cm (要求覆沙后距离盆口边沿3cm) , 然后覆盖薄膜进行催蕾。3d~6d灵芝开始现蕾, 按不同灵芝造型的方法进行培育, 即可培育出所需的各种造型的盆栽活灵芝。

㈠影响灵芝造型的因素

第一, 温度。灵芝在恒温、适温 (22℃~28℃) 条件下, 子实体生长快, 有利于菌盖的分化;低于20℃, 子实体生长缓慢, 能刺激菌柄的伸长。因此, 可通过调节子实体生长过程中的温度来调整灵芝的盖柄比例, 以达到灵芝造型的效果。

第二, 湿度。当湿度达到95%以上时, 会使子实体的生长速度减缓, 并使菌盖长出很多瘤状突起。因此, 通过湿度调节可培育出一体多盖或丛生状的灵芝。

第三, 光照。灵芝子实体具有较强的趋光性, 光照能刺激灵芝子实体的分化并促进其发育, 但灵芝不适宜在直射光下曝晒。在有充足散射光的情况下, 菌盖能良好地发育扩展, 而较暗的光线则抑制菌盖的扩展。

第四, CO2。当CO2含量达到0.1%以上时, 灵芝子实体不长菌盖, 只长菌柄, 且不断分枝, 长成鹿角状。当CO2浓度超过0.5%, 菌盖增生, 形成增厚盖。

第五, 人工弯曲菌柄。菌柄弯曲虽然可以通过灵芝的趋光性来达到, 但有时来得不很迅速。对亟待弯曲的菌柄采用人工方法更为简捷, 可在灵芝子实体没进入全木质时用人工手段使其向人为方向弯曲。

第六, 人工嫁接。选择品种相同且尚未停止生长的两株灵芝, 按设计好的造型, 将嫁接芝基部削成“V”型, 其柄髓部插一根竹牙签, 砧芝的嫁接部位同样削成“V”型, 然后将嫁接芝插入砧芝的嫁接处, 扎紧固定, 待灵芝成活后, 两者即可连成一体而成型。

第七, 人工修刻。在子实体旺盛生长阶段, 用消过毒的锋利刀片刻成需要的形状, 经其生长愈合后与自然生长的基本一样, 运用得当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也可将靠近生长圈处的盖面挑破, 形成若干疤痕, 继续培养, 则从疤痕处抽出短柄, 形成小菌盖。

第八, 化学物质刺激。用药用酒精等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的化学物质刺激菌盖能达到其它方法所达不到的效果, 且不影响灵芝成熟后的药用效果。

㈡常见活灵芝盆景的培育方法

第一, 丛生菌盖。给花盆扣盖一个不透气的塑料小棚, 当CO2浓度超过0.5%时, 已分化的原基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成为不规则柱状物, 这时可改善通气条件, 就会在不规则柱状物上生长发育成丛生菌盖。

第二, 双重菌盖。给生长旺盛的菌盖套上1个不透明的纸筒, 让光线自顶部射入, 菌盖会停止横向生长而从盖面上生长出小突起, 继续培养突起即可延伸成菌柄, 此时去掉纸筒继续培养 (保持花盆摆放的位置方向不变) , 突起即分化出菌盖, 从而成为双重菌盖。

第三, 子母盖。选尚未停止生长的菌盖, 在花盆上扣一个较大的透明罩并同时增加CO2浓度即可形成加厚菌盖, 继续培养, 加厚部分即可延伸出2次菌柄。去掉透明罩继续培养, 2次菌柄上又可形成1个或多个小菌盖。

第四, 脑形菌盖。在子实体开始分化成菌盖时, 频繁而大幅度地调整培养室的温、湿度, 造成较大的波动, 同时控制通气和透光条件, 就会形成不规则的脑形菌盖。

第五, 鹿角状分枝。当培养温度、湿度、光照均能满足灵芝生长要求时增大CO2的浓度, 当浓度达到0.1%以上时, 菌柄上就会生成许多分枝, 越往上分枝越多, 而且渐渐变细, 菌柄顶端始终不形成菌盖, 而形成鹿角状分枝。

第六, 连理芝。将2个或若干个菌柄的上部先用消毒刀具削去小部分嫩皮壳后再用细线固定捆绑, 愈合后拆去细线, 几个菌柄即可连成一体。

第七, 自主弯曲造型。对于正在生长的灵芝个体用塑料薄膜扎成弯曲结疤等自主造型, 按一定造型强制生长, 然后通过人工整修、剪枝, 即可形成多种形状。

第八, 多色泽子实体。子实体形成以后给以充足散射光, 可使子实体表面色泽加深, 并有一定光泽。在子实体形成过程中, 利用光线强弱的变化可使其颜色发生变化, 从而形成多色泽子实体。

第九, 人工嫁接造型。选择尚未停止生长的两株灵芝, 按设计好的造型, 将两灵芝嫁接, 待成活后即可成型。

第十, 人工刻刺造型。在子实体旺盛生长阶段用消过毒的锋利刀片按所需造型对菌盖进行修刻, 或在尚未停止生长的菌盖上进行刺刻以刺激生成所需要的形状。

第十一, 化学物质刺激造型。用酒精对正在生长的菌柄顶端进行点涂, 可刺激生成粗柄、偏分枝和结疤的菌盖。利用植宝素500倍液对近似老化的组织进行涂擦, 可以使其恢复一定的机能, 对其嫁接和继续生长都有一定的作用。采用三十烷醇与矮壮素点涂法来促进或控制不同分叉的生长速度, 就能达到调节子实体生长之目的[3]。

五、盆栽管理

盆栽活灵芝在继续生长期间可将其置于室内的任何地方, 但睡觉时不要将其放在床前, 以免灵芝成熟时吸入过多的孢子, 也不要将其放在阳光下暴晒。温度保持室温, 每天要喷雾2次~3次进行保湿, 保持菌盖湿润即可, 以免活灵芝提早老熟。

参考文献

[1]冯道俊.盆景灵芝的造型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6, ⑺.

[2]杨辉德, 吴佳新.盆景灵芝栽培初探[J].食用菌, 2004, ⑶.

上一篇:大学生综合测评下一篇:需要注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