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运动员心理训练

2024-05-17

跆拳道运动员心理训练(精选十篇)

跆拳道运动员心理训练 篇1

1 心理训练原则

心理素质对于跆拳道的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 而心理训练不同于战术和技术的训练方法。心理训练是一项细致的训练过程, 训练中既要结合战术、技术和身体素质之外, 还要符合心理训练的原则来进行心理素质的强化。

1.1 自觉性、积极性的原则

心理素质训练时学会控制和调整自己心理状态和情绪的过程。因此训练中需要运动员的自身配合, 在积极、热情的状态下才会发挥好的效果。训练时需要对运动员讲解, 使其明白训练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不能强迫或者试压的状态下进行训练, 这样不但效果不好, 反而会使其存在逆反心理。让训练者充分了解心理训练对学习跆拳道的影响和作用。从本质出发, 使运动员在心理上接受这种训练方法, 否则就是训练之后, 也是没有作用的, 只会应付了事。

1.2 重复的训练, 做到循序渐进原则

在跆拳道运动员实行心理训练时, 不能一下子将所有的任务、方法和内容教给运动员, 这样会让他们感到畏惧, 产生逆反心理, 训练就起不到作用。在训练中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开始要从简单的内容入手, 然后是中间的, 最后学习难度大, 由浅及深, 层层递进。达到较高的水平或者设定的目标。运动员的一些品质或者心理素质不是一下子灌输或者学习得来的, 是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 慢慢的深化和渗透, 产生专门化的知觉。因此在学习中必须重复性的将训练的内容进行反复实践和强化, 将良好的心理品质应用于实际的学习过程中。

1.3 特殊性考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对于运动员在实际训练过程中, 心理训练不能采用“一次齐”的训练方式, 这样产生的效果很不理想。由于每个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智力水平都不一样, 甚至有很大差距。因此在训练时可以根据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和素质将其进行划分, 在同一组的可以采用同一种训练手法。必要时可以针对比较特殊的运动员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 利用特殊的、适合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和训练, 区别对待, 效果更好。

1.4 个性差异的原则

针对运动员的个性差异问题, 以运动员的身心特征为依据来进行科学化的训练。每个运动员的身心特征差异性很大, 为了发挥其优势, 弥补其不足, 在训练的过程中针对运动员的自身特点制定具体的训练方案, 结合运动员的特长和强项, 取长补短, 使其更好的发展。

1.5 实际运动的原则

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过程中, 切记要结合实际的操作过程来进行训练, 不要只讲述理论上的知识, 要将知识渗透到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去, 使运动员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 理解心理训练的内容。

1.6 持之以恒的原则

跆拳道的学习和训练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需要心理素质极高的运动员。但心理素质的调整和提高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 需要运动员持之以恒的学习和训练。心理调节能力的学习遵循一般技能的训练原则, 就是必须要坚持学习, 慢慢融入和渗透, 反复运用, 水平才会提高。

2 影响训练的原因

(1) 内因:内部因素指的是运动员自身的个性特征、自我评价、自我暗示和意志品质等自身条件。

(2) 外因:外部因素主要是指比赛时现场的气氛、环境、条件和场上的比分以及对手的实力等。

3 跆拳道心理训练的类型

3.1 平时普通的训练

平时一般的心理训练指的是运动员从开始学习跆拳道到结束学习的过程中的长期训练。这种类型的训练贯彻学习的始终, 能长期的接收心理训练。因此, 教练员在对运动员进行普通心理训练时, 需要有耐心, 要将目标和内容、手段相结合, 共同制定培训的方案。

(1) 加强对运动员兴趣的培养, 了解运动员学习跆拳道的目的和需要, 从根本上来教学。

(2) 使其了解学习跆拳道的重要性和意义。

(3) 提高运动员的自身注意力和综合素质, 能在紧张的形势下, 把握有利时机, 找准方向。

(4) 加大对运动员思维方式、想象力和灵活性的培养力度, 是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快速、敏捷的做出反应。

(5) 增强运动员在训练时的意志力特征, 控制和调节自身的不良情绪, 特别是对情绪的自我调控。

(6) 懂得运用心理调节的方式来自我暗示, 通过心理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素质。

3.2 比赛前的心理训练

对于比赛前的心理训练主要是在比赛前针对某一次比较大的比赛而训练的, 也叫短期心理调整或者短期心理训练, 时间一般维持在一个月, 最多两个月。

(1) 针对比赛的环境和条件进行心理准备。

(2) 针对比赛的规模来进行训练。

(3) 针对比赛中的各种人就关系, 进行社会心理特征调节训练。

(4) 针对比赛中情绪的激发水平和控制等进行调整性训练。

(5) 针对比赛中的思维方式和战术灵活性策略分析的训练。

(6) 针对战场上出现突发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理的训练。

(7) 针对比赛时心理状态的调整和放松心情、平静心思等消除心理障碍的训练。

4 跆拳道心理训练主要的方法

主要讲解几种主要的训练方式。

(1) 放松式训练:放松式心理训练在训练中比较常用, 不但可以放松肌肉还可以稳定状态。包括:腹式呼吸、音乐调节和自我暗示三种方式。

(2) 模拟训练:可以设置一定的场景进行模拟训练, 这种方式也比较常用。可以很好的使运动员熟悉比赛场地的环境和条件, 促进运动员的认识和控制能力, 在比赛中发挥的更好。

(3) 增加难度训练:训练时, 对运动员实行加压、加难的训练方式, 培养运动员坚强的意志和心理品质。 (1) 训练时加大难度, 使得运动员集中注意力、努力奋进。 (2) 和高手对决时, 体现运动员敢打、敢比、敢拼的精神。

(4) 集中注意力训练:许多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会因某种因素而走神, 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因此, 需要培养运动员从情感和意志上强化比赛精神, 在比赛中做到全神贯注, 以一敌百的状态。

5 结语

对跆拳道的运动员来说, 学习跆拳道必须要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和刻苦学习的精神。通过长时间的心理强化训练, 使运动员自身心理素质强大起来, 学习和比赛中游刃有余, 战无不胜。

参考文献

[1]黄武胜.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方法的研究[J].运动, 2010, 12:16-18.

[2]董宇, 姜博.论普通高校跆拳道运动员前腿为主的进攻技术与训练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33:119, 192.

[3]何锐, 马兰军, 宋敏勇.跆拳道运动员焦虑特质与急性心理应激后免疫球蛋白变化的相关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2007, 3:47-48, 63.

[4]张丹.对跆拳道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及训练方法初探[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 4:164-166.

[5]许菲菲, 陈晶, 林俊.浅析影响跆拳道运动员比赛的心理因素及心理训练方法[J].搏击 (武术科学) , 2011, 6:91-92.

[6]郑汉.高校跆拳道运动员心理健康的调查[J].体育科学研究, 1999, 1:30-32.

[7]汪泓, 李靖, 刘德皓.跆拳道运动员心理放松与运动表象训练方法初探[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2006:5.

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论文 篇2

关键词:跆拳道心理训练青少年运动员

0引言

跆拳道的前身是“花郎道”,起源于韩国的民间自卫术。它的劈掌结合了中国拳术及日本空手道等技术,融汇成一种独特的朝鲜拳术,即今日的跆拳道。跆拳道动作简洁快速,观赏性极佳且易学易练,短时间便可获得格斗能力,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和健身需要,所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的欢迎。

跆拳道是一项直接对抗性项目,在高度紧张激烈的竞争中,要想发挥好技、战术水平,就必须具有稳定的心理状态,这也是决定比赛胜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由于主观上忽视了心理训练,导致了选手出现了过度紧张、情绪紊乱,怯场、急躁、畏惧对手、尿频等情况,致使技、战术的合理运用与发挥受到影响,良好的竞技状态无法实现,因此,加强心理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1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

女子跆拳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 篇3

力量是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与其他身体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在速度、灵敏度、动作技巧性等方面要求极高的项目,其中力量素质又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女子跆拳道训练必须注重力量的发展。

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女子跆拳道训练和比赛的经验及体会,我想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观点。

跆拳道运动员用力的特点是细腻而敏捷。由于跆拳道运动员必须随时根据场上千变万化的形势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因此适度和灵敏地用力是成败的关键。通过训练增长力量,是产生良好的相应的协调能力的前提。在比赛过程中,如何使用力量取决于客观形势。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所面临的阻力,主要是自身体重、不同的场地和气候所产生的影响,以及与对手身体接触中对手所实施的力等。在克服这些阻力而完成各种动作时,跆拳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主要表现为对快速而富有弹性的爆发力的需求。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对跆拳道运动员来说,虽然下肢力量显得更为明显和重要,但几乎任何动作的形成都包含着上肢、躯干等部位的同时协调用力。在身体素质水平要求非常高的跆拳道运动中,在力量素质的发展上,女子在青春期时力量仍会持续增大,但增速缓慢,到了近20岁时力量增长达到最高峰。从当前女子跆拳道运动的实践看,由于力量素质满足不了高质量技能的要求,速度冲刺、身体敏捷性、踢腿时身体晃动的动作幅度以及运动时支撑腿的降低与身体稳定程度等,都受到一系列不良影响。因此,女子跆拳道训练必须注重力量的发展。但局限于女子身体的特殊性,女子发展力量有着区别于男子的地方,在发展女子力量素质时应遵循以下的训练原则。

1?郾力量训练不仅仅局限于下肢。因为女子上肢肌、腰腹肌、骨盆底肌的力量更为薄弱,同时跆拳道运动中大量技能,诸如起腿、转身踢等,也离不开这些部位强有力的力量素质的支撑,所以力量训练应结合跆拳道特点,注重全面发展。

2?郾女子力量训练中,应根据其心理特点,明确告诉她们力量训练可使肌肉力量明显增加,但肌肉体积不会像男子那样容易增大,这是因为女子缺乏对肌纤维体积变化起作用的雄激素,以排除女子担心肌肉体积增大而影响女性美的不必要担心。

3?郾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女子力量训练应采用接近最大负荷的训练法,但必须适可而止,这是因为如长期负大重量进行杠铃练习,有可能导致子宫下垂等不利变化,以致影响生殖机能。

4?郾在进行力量练习的同时,还应注重发展与此能力密切相关的冲刺速度、变向转身、敏捷晃动等素质技能。

力量素质水平的高低,对一名跆拳道运动员来说,特别是对于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任何一名运动员和教练员都不能把提高力量的训练放在一边,而只注重其他方面的训练。对于跆拳道运动员来讲,没有力量也就意味着没有适应高水平的激烈的比赛的条件,这样最终会失败。在对待女子跆拳道运动力量训练的问题上,一是要讲究科学方法,二是要针对女子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只有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辑/刘强)

探析跆拳道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篇4

心理训练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理解。广义的心理训练是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是培养心理品质,以促进技战术提高和增强身心健康。狭义的心理训练是指采取专门、具体的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学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消除不良心理障碍,保持心理稳定性,发挥运动潜能。比较两种心理训练的特点,可归纳为:广义的心理训练主要是采用一般性方法(如一次谈话,一次活动等)进行;狭义的心理训练则采用专门的方法和技术(如肌肉放松训练、模拟训练等)。

1 心理训练的原则

心理训练是深入细致的教育过程,不同于技、战术和身体素质训练,它有自己特殊的内容和手段。因此,心理训练中除必须遵循运动技、战术和身体素质训练的一般原则外,还必须遵循心理训练的原则。只有结合技术、战术、身体训练及比赛的实际,合理、全面地运用这些原则,才会取得预期的训练效果。

1.1 自觉积极性原则

心理训练是使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得到发展,并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过程。因为训练的效果,取决于运动员的自觉性,因此,消极心态不仅没有效果,反而有害。对于那些对心理训练持观望、怀疑甚至否定态度的运动员,强迫或命令他们接受心理训练是不明智的。对于这部分人,关键问题还是要加强心理训练方面的引导和教育,使他们转变原有的观念,相信心理训练的作用。如果运动员对心理训练不重视、不了解其作用,那么,他也就不可能去实践它,或在执行中敷衍了事,自然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1.2 循序渐进和重复性原则

对运动员提出的心理训练任务、内容、方法、要求都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如操之过急,就不易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比如进行意志训练,难度要求只能逐步增加,日积月累,从而使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得到发展。如果一开始难度就很大,无法完成,便可能出现某种畏惧情绪,对意志培养造成某种障碍。通过心理训练发展运动员的心理品质,也是在运动员的反复实践中获得的。心理训练所发展的某些心理品质,一旦停止实践,可能消失。如运动员的专门化知觉,一旦停止一段时间的训练,知觉能力便降低,甚至消失。因此,应该遵循重复性原则,反复实践,使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在反复的培养和教育中,不断得到发展、提高。

1.3 个别对待原则

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有其共同的规律性,因而可以采用一般性训练方法。但同时也要看到运动者的个性特点,心智能力及心理状态都有差异,因此应该考虑个人特点,心理训练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比如,有的人易受暗示,有的则不易接受,那么用同样方法进行催眠训练,易受暗示的运动员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而对于另一运动员则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或者更多的次数才能有一定的成绩。所以,进行心理训练时,应该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切忌“大锅粥”或“一刀切”。

1.4 结合个性特点的原则

心理训练时,必须以运动员个体身心特征为依据,要根据个性的心理潜力,弥补心理缺欠,促使心理的均衡发展。在心理训练中应训练什么,采取什么方法,必须考虑个性现有的心理特殊和基础,不能千篇一律。在进行心理训练时,应结合运动员所从事的运动专项,要充分发展某些特长的心理素质,克服某些心理缺欠,以满足其学习运动专项的需要。

1.5 结合运动实际的原则

心理训练的应用,都应在训练和比赛中进行。因此,应尽量使心理训练结合战术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这不仅可以加快心理训练的应用过程,而且还可以丰富和改进运动训练方法,使其注意心理训练控制和调节作用,不致因忽视心理因素造成训练和比赛失利。

1.6 持之以恒的原则

心理调节控制能力需通过学习、训练得以掌握提高。因此,心理能力要遵循一般技能训练的规律,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它不是魔术,指望心理训练的方法一学就会,一会就用,一用就灵,立竿见影,是不切实际的,要反复多次运用,才能在比赛中真正地,适时地发挥效力。

2 影响因素

2.1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是指对手的情况、场上比分以及观众裁判、气候、比赛环境等外部因素。

2.2 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是指运动员自身的因素,如参赛动机、个性特征、意志品质、自我评价、自我暗示等。

3 跆拳道心理训练的分类

3.1 一般心理训练

一般心理训练也称长期心理训练,即从运动员接受跆拳道专项训练开始直至运动生涯结束。由此可见,一般心理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心理教育过程,它对跆拳道运动员的成才至关重要。因此,必须贯穿于运动员的整个运动生涯全过程。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乃至日常生活的细节中,都应将心理训练与身体训练、技战术训练的具体和内容手段,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起来,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

(1)培养和提高运动员专项运动的兴趣、需要、动机、性格和气质等个性特征。

(2)改善运动员的各种感知觉过程,形成和完善对该项运动具有重要意义的专门化感知觉能力。

(3)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品质,以便在竞赛条件下形成各种迅速而准确的定向。

(4)提高和完善运动员的思维、想像以及快速、准确、灵活的操作能力和运动表象能力。

(5)发展和完善专项所需要的情绪、意志特征,尤其是情绪的自我调控及果敢、顽强、镇定的意志品质。

(6)熟练掌握并运用有关心理自我高速的策略、方法和手段。

3.2 赛前心理训练

赛前心理训练也称短期心理训练或心理调整训练,它是迎接某次(重大的)比赛而进行的心理训练,赛前心理训练的针对性较强,训练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在赛前两个月开始。

(1)适应运动竞赛规模的动机训练。

(2)适应比赛环境条件的心理准备训练。

(3)适应比赛昌各种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特征训练。(4)适应比赛时所需的激活水平的激发、控制和调整训练。(5)比赛时的战术思维模式和战术思维灵活性训练。

(6)适应和排除突发性事件的心理应急训练。

(7)各种专门的心理状态的调整、放松、恢复及各类心理障碍的消除等。

4 跆拳道心理训练的方法

4.1 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心理训练的常用方法,它不但可以放松全身肌肉的同时,还可以稳定情绪。

(1)腹式呼吸训练。

(2)自我暗示放松训练。

(3)音乐调节放松训练。

4.2 模拟训练

模拟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使运动员在各种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以适应各种训练和比赛环境,促进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和认识能力,使运动员能够排除一切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去。

可采用模拟各种不同比分情况下进行的实战比赛。

(1)平分时;(2)落后时;(3)领先时;(4)模拟裁判偏袒对手时。培养队员正确对待裁判的判罚,不受其影响,更加努力滴发挥自己的技战术,去争取赢得比赛的胜利。

4.3 加难训练

心理训练中,加难训练法主要是培养运动员坚强的意志品质,敢于胜利高度自信,正确对待胜负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1)增加训练的难度,培养队员集中精力、顽强刻苦的精神。

(2)与高水平对手进行比赛,培养队员敢打敢拼、勇于胜利的心理品质。

4.4 集中注意力训练

在运动活动中,运动员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都需要有注意的参加,以保证心理过程顺利进行,达到发挥技术、战术水平的目的,但人们的注意力易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各种变化。因此,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就成为比赛胜利的重要条件。

5 结论

心理素质的稳定重中之重,对于教练员来说,心理训练应当贯穿于队员的整个运动生涯,心理训练不但有利于队员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要注意在进行心理训练时,不能给运动员带来身心痛苦和损伤。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跆拳道运动员所必备的,也是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文章对跆拳道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原则、分类等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合理的训练方法,供广大爱好者进行参考。

关键词:探析,跆拳道运动员,心理训练

参考文献

[1]李建周.心理训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李薇.体育心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跆拳道运动员心理训练 篇5

1.1 实战比赛的心态

在跆拳道比赛中,每一个运动员对待比赛的心态都会有各种差异,然而这种态度的不同自然就会影响比赛的结果。在比赛中,富有责任心,充满了胜利的渴望,斗志积极向上的运动员自然就会在比赛中为了自己的荣誉甚至为了国家的荣誉进行拼搏,即使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也不会丧失对胜利的渴望,可能更会激发他内心的斗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改变比赛的结果。而对于一些心理上不愿意参加比赛或者是对比赛不够重视的运动员,这就导致了一种不良的体育状态,这样的情绪也会在比赛中使运动员的水平大打折扣,尤其是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这些运动员往往都会失去对比赛的信心,最后被对手击倒。

1.2 实战中心理紧张

跆拳道是一项个人搏击类的运动项目,在实战比赛中,运动员自身的心理素质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比赛中对于技术与战术的应用程度,实战比赛中过度的紧张也会对运动员自身的判断力、攻击的准确程度以及对对手的判断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在实战比赛中,尤其是一些大型的比赛或者是一些初次参加实战比赛的运动员来说,很多时候都会过度的激动。这样就会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失去良好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战术、技术的应用,动作杂乱无章难以全神贯注的参加比赛。

2 跆拳道实战比赛中紧张心理产生的原因

通过对跆拳道运动员、教练员的走访以及相关文献的总结分析,笔者发现引起跆拳道运动员在实战比赛中引起心理紧张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即运动员自身生理因素、对待比赛的心态问题、赛前的准备状况以及赛前的过度疲劳等,下面笔者将针对这几方面的问题做出详细的阐述。

2.1 运动员自身的生理因素

心理紧张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而每一个人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都有多不同,这样就导致了运动员在实战比赛中的心理紧张程度的不同。有一些运动员神经系统兴奋性比较敏感,那么这些神经系统心肝度较高的运动员在实战比赛前以及实战比赛中就比较容易引起情绪上的波动,导致心理上的紧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高直接导致了大脑皮层大的兴奋程度,产生扩散后,就会使大脑皮层对植物神经系统和中下驱的调节功能减弱,最终导致了运动员心理上的紧张。在所有引起运动员心理紧张的因素中,生理方面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解决的。

2.2 过度看重比赛

比赛只是一个检查运动员练习成果的平台,在跆拳道实战比赛中,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还能够增加运动员的实战经验,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却有很多运动员在实战比赛中过度看重比赛的成绩,患得患失,给自己在精神上造成极大的压力,不能够在实战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真正实力。如果运动员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比赛的结果及成绩上,那么运动员在赛前就已经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在心理上就会出现一心想赢得比赛,但是又对对手有所畏惧,这样往往就会导致比赛的失利。

2.3 赛前的准备不足

古人常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作为一个运动员也应该做到这一点,但是有一些运动员由于在赛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对手的情况也没有做充分的调查,或者说是抱着一种轻敌的心态,在赛前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最终导致比赛的失利。运动员对比赛掉以轻心,对实战的困难估计不足,这样一旦在比赛中出现一些突发的情况,遇到一些没有想到的困难,就很难运用有效的技术以及战术去克服,而这些情况则会进一步引起运动员情绪上的波动,对接下来的比赛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最终影响到整场的比赛。

2.4 缺乏对比赛的信心

有很多的运动员没有进行过心理素质的训练,在跆拳道实战比赛中就会缺乏自信心,这种情况普遍存在跆拳道运动员之中,即使技术再好的运动员也存在这样的现象。这些运动员往往都会出现及其想赢得比赛,但是自己却没有太大的把握,如果出现这样的状况很可能就会导致运动员在进行比赛的时候胆怯,士气上输给对手,进而影响了自己真正水平的发挥,导致比分落后。笔者认为,作为运动员每天征战在不同的赛场上,不可能每一个场次的比赛都能够取得胜利,失败也是在所难免。放平自己的心态,相信自己,即使不能够赢得比赛但是只要尽力就好,没有必要苛求完美。

2.5 赛前过度疲劳

跆拳道运动员心理训练 篇6

摘 要 本研究通过实验对比的方法,探讨软梯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步法移动速度的影响,并找出提高跆拳道运动员步法移动速度的方法。

关键词 软梯训练 跆拳道 步法移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11级跆拳道专项生20名。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实验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滑步、后滑步分别通过3米距离时间对比分析

在跆拳道比赛中,步法起着关键性作用,灵活的步法变换可以增强技战术的多变性。我们通过3米距离的速度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步法移动速度方面的整体变化。

(二)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滑步、后滑步分别通过3米距离时间对比分析

在实验前我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检测,计算出两组前测的平均数,并进行差异检测,经检测结果发现P﹥0.05,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滑步通过3米距离的速度对比测量中无显著性差异。

受试者均为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跆拳道专项生,大一入学通过专项选拔进入跆拳道专项训练,同样的训练时间与训练方法,各学生入学前均为体育生,经过四项田径测试考入北京体育大学,身体素质相当。在进入跆拳道专项班后,每周进行三次训练,每次一个小时三十分钟,从零开始学习跆拳道,到大二时,已掌握跆拳道步法的要领,对于步法与动作技术的连接已有了基础性掌握。实验组与对照组依次使用前滑步通过三米距离,分别计时并记录数据。

(三)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滑步、后滑步分别通过3米距离时间对比分析

在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计算出两组经训练后所测得的平均数,根据前后对比并进行差异检测,经检测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组在经过软梯训练后步法移动速度得到了提高。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有所提高,经过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经过专家评定可以发现,实验组的协调性、平衡能力以及身体的稳定性都得到了提高,证明实验组经过训练后节奏知觉感知较好。软梯训练是一项对于灵敏性练习有很大作用效果的训练方法,更是提高跆拳道步法移动速度的有效方法,虽然仅仅进行了三个月的对比实验,但从结果可以看出差异性,因此,软梯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步法移动速度的提高是非常有效果的。

(四)软梯训练对跆拳道步法移动灵敏性的影响

1.影响跆拳道移动步法灵敏素质的因素:(1)神经过程的灵敏性。灵敏素质是在大脑皮层综合分析能力高度发展、形成稳固的动作技能的基础上而充分体现出来的;(2)体型、体重。不同的运动项目要求不同的体型、体重;(3)感觉器官。运动分析器、运动感受器的灵敏性和准确性,肌肉收缩的协调性和节奏感是影响灵敏素质的重要因素;(4)年龄、性别。6~7岁以前,人体的平衡器官得到充分发展;7~12岁,灵敏素质稳定提高,此年龄段有利于发展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动作频率;13~15岁处于青春期,身体增长快,灵敏性有所下降;以后,灵敏素质随着年龄增长又稳定提高直至成年;(5)情绪和疲劳。情绪高涨时,尤其是兴奋适度时,运动员感觉头脑清醒,体力充沛,运动时身体轻快、灵活,灵敏素质表现水平高;情绪低落时,灵敏性会明显降低;(6)运动素质、运动技能及经验。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越多,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的“储备”越丰富,复杂变化的条件下完成动作就显得更灵活,更富有创造力,所表现灵敏素质水平就越高。

2.利用软梯训练培养跆拳道移动步法灵敏性素质的教学法

软梯训练法是培养灵敏性素质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同时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的状态首先取决于对新动作结构的内容和组成部分的理解掌握。如果能够顺利地对一个新单元的各种协调动作练得纯熟,那么则能够扩大产生新协调关系的基础。如果说其它的身体素质是可以用比较简单的动作来培养的话,那么发展灵敏性的练习,则应当具有一定程度的运动协调的难度。通过软梯训练培养灵敏素质基本上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

第一個方面是:系统的进行基本功的学习与训练,能获得扎实的基本功。基本功练习应该在训练的初期,学习基本动作,并进行体能的训练,为之后复杂的技术动作练习和实战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提高练习。

发展灵敏性素质的第二个方面是:发展迅速准确地利用已取得的技巧解决最重要的运动任务的能力。首先要把已经掌握的技巧联结配合起来,将软梯训练植入日常训练中,每周进行一到两次的软梯训练,在学习复杂技术的同时,提高基本功能力,每次软梯训练安排在训练开始阶段进行。利用软梯训练培养发展灵敏性素质的练习要求高度集中地注意力。因此,为了防止受伤,将软梯训练安排在每次训练课程的开始阶段,学生注意力较集中,并且要有足够的间隔时间,以便使力量得到相当的恢复。在一次训练课中,利用软梯发展灵敏性素质的练习量应当是不大的,但要在训练中经常安排发展灵敏素质的练习。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软梯训练法有助于跆拳道步法移动速度的提高;2.软梯训练法有助于跆拳道步法移动速度的提高,更有利于增强运动员信心,稳定心理状态;3.软梯训练法有利于技战术的快速连接与变换,增强技战术的多变性。

(二)建议

1.软梯训练可以应用于跆拳道步法移动训练中;2.软梯训练应当设置在训练开始阶段,运动员精神比较集中,有利于保护运动员身体健康与安全;3.软梯训练应当与力量训练、灵敏训练相结合,在运动员技术提高阶段着重加强;4.软梯训练由于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可以广泛应用到大众跆拳道教学训练中。

参考文献:

[1].刘卫军.跆拳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浅析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途径 篇7

跆拳道运动已经成为我国奥运健儿需要重视的有潜在优势的项目之一,多人获得过奥运金牌,更多人有着获得奥运金牌的潜能。因此我国跆拳道运动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并不低,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跆拳道运动员和教练应当抓住这一机遇背景,认真训练,提高运动员自身素质,力争在比赛中取得更大成功。

一、训练要素

1、体能素质

体能作为体育运动员的最基本素质在任何竞技运动中都是运动员取得成功的最基本保障,跆拳道运动中更不例外。尤其作为运动量大的体育竞技活动,体能素质几乎成为跆拳道运动员取胜的最关键要素之一。

对于跆拳道运动员体能素质的研究,我国已经有了相应的重视,不少学者都曾对这一问题进行过研究调查。如黄宝宏曾经就对一些优秀跆拳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体能特征进行过调查分析,并根据科学数据对跆拳道运动员如何进行体能训练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但我国有关跆拳道运动员体能研究的成果并没有得到广泛地传播与应用,致使我国跆拳道运动员训练时的体能训练仍然不够科学与完善。

2、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除了体能素质之外,跆拳道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另一种主要素质。跆拳道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是跆拳道运动员完成相应动作的能力,及动作反应时间的素质总称。速度素质不仅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基础有关,也与其运动神经中枢的反应能力有关,甚至运动员后天有意识的练习也对其有重大影响。

一般来说,跆拳道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包括反应速度素质、动作完成速度素质以及移动速度素质。其中,反应素质是指跆拳道运动员天生的身体反应能力及速度快慢,这种素质决定了不同跆拳道运动员进行相同的动作时,开始动作的时间和快慢的不同,这种素质大多由运动员的遗传因素决定。

动作完成速度素质则与跆拳道运动员后天练习情况密切相关,是指运动员完成指定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的所需时间,即一定时间内完成动作的数量情况。这种素质除了受运动员生物化学方面的人体特征影响外,还被其他外在因素影响:如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运动员的能量储备和后天练习的勤奋程度等等。

最后,移动速度是指跆拳道运动员动作进行的快慢,即运动员在一定时间内的移动距离长短,这种速度反映着运动员有关耐力、爆发力、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是速度素质的最重要部分也是三个分支的综合。跆拳道运动员想做到动作的完美与灵活,这些速度都必须达标并且领先。

二、训练方法

针对跆拳道运动员的基本素质安排合适的训练计划,进行科学的能力训练,是提高跆拳道运动员比赛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最有效措施。从以上两个跆拳道运动员基本素质出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探讨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活动该如何进行:

1、重视身体素质

重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我们从运动员身体出发,在进行运动员的训练安排之前先对运动员的身体进行科学测试。这种测试包含着对影响跆拳道运动员实际比赛的各方面因素的测试,比如身体机能、肌肉情况等等。

身体机能方面,需要对运动员进行最大耗氧量及无氧功能测试,这个测试能够科学反映运动员的爆发力和供氧能力,是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的基础测试。另外,运动员的肌肉情况对其完成动作及动作持久力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正规训练之前对相关运动员进行肌肉方面的肌电测试和肌力测试也十分有必要。

在进行完相应的测试之后,便可以针对每个运动员的不同素质制定各自不同的训练计划。

2、确立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

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了充分了解之后,需要在科学的基础上为运动员制定系统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应讲求尊重运动员、训练量适度的原则有计划地进行。需要注意的是,一般运动员训练应当安排在准备期。并且,在准备期后期,运动员经过相应的训练身体机能已经得到改善能够承受较大强度训练时可以加大训练力度,这时运动员的潜能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

其次,对于不同的素质训练,应当采取不同的计划与措施,如机能训练应放到速度训练之前,速度训练应当在比赛临近时进行等等。机能训练需要注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稳定性与力量性,需要针对各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提高与训练,相应的训练活动如高翻、后蹲、左右腿纵横跳、两头起等。

最后,在日常训练活动中,速度素质训练应安排在运动员的准备活动后进行,因为充足的准备活动已经提高了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运动员身体神经中枢已经经过刺激而变得兴奋,此时抓住计划让运动员进行速度的练习,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我国现阶段体育项目竞争激烈,竞技体育项目飞速发展并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体育专业运动员的素质必须顺应体育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其水平的提升。跆拳道竞技中,运动员的训练活动越来越成为影响运动员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要素出发,探讨了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途径。

浅谈跆拳道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 篇8

近几年, 跆拳道运动已在180多个国家传播, 发展的速度很快, 参与的人数也多。在面向世界的进程中, 跆拳道的技术、战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对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要求运动员从不同方面发展自我素质, 提高体能、技能、运动智能、心理能力等能力。

跆拳道的身体素质训练是指在跆拳道运动训练中, 运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 以提高运动员的机能水平, 提高运动员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 发展专项所需的各种身体素质的训练。身体素质训练是跆拳道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学习和掌握专项技战术水平的必要条件, 同时也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

接下来从以下四个方面浅谈如何发展跆拳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

一、力量素质训练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力量和全身协调配合发展的格斗项目, 要求运动员具有一定的力量基础, 并要求全面发展跆拳道的力量素质与其他各方面素质。我们都知道, 力量素质训练是人体运动的最基本素质, 也是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 力量素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它素质的发展, 同样也是跆拳道爱好者和运动员运动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讲, 跆拳道运动员不需要膀大腰圆、横向发展, 而要求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机能基本趋向于瘦高型和质量型, 要求肌肉质量高。力量素质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三种, 在跆拳道训练中, 这三种力量素质互相促进、互相影响。

因此, 在进行跆拳道力量训练时, 运动员应该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 采取力量训练的方法、负荷量度和强度及负荷数量也要因人而异。进行力量训练时, 要与其他性质练习交替进行、防止肌肉僵化, 提高肌肉弹性。发展力量耐力时, 往往采用负荷强度较小、重复次数较多的练习。发展绝对力量的时候, 最重要的是考虑重量大小的问题, 如果不进行系统的克服相当大的重量训练, 肌肉的最大力量就不会增长, 一般采用重复次数少而大的训练方法, 最有利于发展肌肉力量, 重量的大小一般采用最大力量的百分数或一次训练能重复的次数来确定。此外, 练习的方法手段应与专项动作特点、技战术水平紧密结合, 避免盲目训练或没有科学的训练, 防止负荷过度。

二、速度素质训练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 (或人体某部位) 快速运动的能力。跆拳道运动员的专项速度主要包括反应速度、击打的动作速度和步法移动速度这3种表现形式。

在跆拳道训练过程中, 反应速度、击打动作速度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进行速度素质训练时, 应该选择运动员精力比较充沛、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情况下进行, 要求运动员以最快速度完成动作练习。在进行动作速度训练时, 不管是训练内容的安排还是训练手段的选择, 都力求与跆拳道专项动作相吻合, 与比赛动作特征相类似, 力求最大限度的发展专项素质, 提高跆拳道竞技水平。

三、耐力素质训练

跆拳道的正式比赛为3回合制, 每回合为3分钟, 而且每次比赛的所有场次都要集中在一天内打完, 所以对于运动员来说, 拥有好的耐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日常的训练学习中, 应加强对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训练。

在进行耐力训练时, 要结合练习任务、目的的不同, 科学的统筹安排练习的内容、练习的次数以及练习的组数。接近比赛时, 结合比赛日程也要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和强度。

四、柔韧素质训练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发挥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基础, 而且跆拳道是以下肢为主要攻击手段。因此, 运动员在比赛中要想取得优异成绩, 夺取比赛优胜, 柔性性的素质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柔韧是指人体各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和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它直接影响完成跆拳道动作的质量和对高难度技术的掌握。

现代跆拳道技术发展水平突飞猛进, 对运动员越来越要求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任何一种训练都有它本身的特点, 跆拳道身体素质训练要遵循自觉积极, 全面发展, 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要求运动员合理、科学、正确的进行训练, 提高个人身体素质, 增强技术水平。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类知识的进步、思想的超前, 人们越来越重视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 提高自我素质。跆拳道运动作为体育运动项目的一种, 近些年在中国不断普及、发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 对跆拳道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进行研究, 主要从力量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耐力素质训练、柔韧素质训练等方面进行讨论, 旨在提高跆拳道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 提高专项身体素质, 更好的推动跆拳道在我国的发展。

关键词:跆拳道,身体素质,训练

参考文献

[1]刘卫军.跆拳道[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赵敏.浅谈跆拳道身体素质训练的原则和要求[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12 (6) :245.

[3]周玉.跆拳道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研究述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2 (2) .

浅析我国跆拳道运动员的技能和训练 篇9

一、技术的变化与调节

跆拳道训练时基本动作的技术规范, 是指在理想的条件下设定的需要运动员完成的动作模型。技术规范是按照选手位置所确定的一个最佳的角度来打击对手, 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确定:

1.1使用动作的起点不同

比赛时, 双方运动员为了能够更好地找到打击对手的地点需要不停地进行运动, 在运动的过程中一旦发生最佳的攻击地点, 就会对目标发出攻击, 所以运动员的身体是处在不同的运动中, 和之前训练时的技术规范要求存在实际的差距, 所发出攻击时的动作起点也不尽相同。因此, 在双方对手的训练过程中使用动作的起点不同, 会导致动作和技术规范要求不同。

1.2攻击目标的特征不同

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 选手一般的训练对象都是沙袋或手靶等一些静态的物体, 这些舞台在面对攻击的时候是不具备反抗能力的, 所以即使运动员在攻击过程中出现问题, 只要瞄准目标也是能够打中的。但在实际比赛的过程中, 选手面对的是具有攻击力的目标, 所以选手在比赛时就会暴露出平时训练时存在的问题, 那么当然也就和技术规范中的要求产生差距了。

1.3所处的位置不同

在平时训练过程中, 运动员可以自己选择站立的位置, 从而达到更好的打击效果, 但是在比赛时, 由于双方是对抗赛, 所以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站立位置, 自然打击效果就和平时训练时截然不同。

二、运用动作的要素

跆拳道动作与动作之间是能够相互制约的, 一个动作能够向对方进攻, 当然堆放也能找到一个防御的动作, 这是跆拳道比赛中的一个必然规律。选手要想一个动作能够制胜, 需要考虑的不仅是什么动作能够攻击对手, 同时也要想这个动作对手会怎么防御, 如何才能做到既能攻击又能让对手不具备防御的能力。运动员使用动作能否有效地击中目标, 和以下的两个因素密切相关:

2.1选择时机

选择时机的前提是建立在仔细观察对手的基础之上的。对手会出什么样的动作, 这个动作会产生什么样的时机这是很难预测的, 只有在比赛中仔细观察对手, 掌握对手的出招套路, 根据对手的出招采取自己防御的措施。因此,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必须要学生制造时机, 根据对手的特点自己发出动作诱导信号, 对方会做出什么样的动作反应在预料之中, 这样就能够为自己赢得攻击对方的机会, 那么在正常比赛中就能够取得主动权。要想制造时机就必须学生用虚假的动作和信号来使对方产生错觉, 实施伪装和欺骗, 为自己争取逆转的机会, 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达到自己打击对方的目的。

2.2选择部位

运动员要想完成一个成功的攻击, 必须要做到三个方面, 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进行攻击, 其次在拥有攻击的时机之后要考虑一个完美的攻击动作, 在设计完攻击动作之后要思考攻击对手的哪一个部位。这三个环节中每一个都对选手的结果产生的决定性的影响, 只有真正完成这三个环节才能保证这是一次有效的攻击, 才能真正地击败对手。

三、动态规律与行动对策

3.1内动打抢攻

内动打抢攻, 是指双方运动员都在准备运动的前提下首先进行抢攻。这里的抢攻并不是盲目的进行攻击, 而是也需要具备上面所说的三方面的条件, 即选择时机, 选择进攻动作, 选择进攻部位。此外在抢攻之前首先要和对手有一个眼神的交流, 如果想要进行抢攻, 在进行眼神交流的时候可以伪装成准备打反击的样子, 让对方放松警惕, 便于自己寻找抢攻的时机;如果对方防守反击, 自己可以用假动作调动对方, 在对方准备反击的时候自己抢先进攻, 打乱堆放的正常节奏, 便于自己进攻。

3.2小动打迎击

小动打迎击, 是指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小动作, 但是当对方出现小动作的时候, 千万不能乱了阵脚, 而且情绪也不能受到影响, 而是应该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相应动作进攻。迎击的核心表现在“迎”字上, “迎”主要指的是对方在进行小动作的过程中, 我们应该立刻进行进攻, 而且进攻的动作一定要达到被进攻的这个部位之上。因为对方在进行小动作的这个过程中防御能力是相对较差的, 而这个时候正是我们进攻的最佳时机, 一旦对手的小动作结束了, 也就意味着对手具备了还击的能力。

3.3大动打反击

大动, 是指运动员在进行正面攻击的时候选择相应的动作进行反击。内动打抢攻、小动打迎击、大动打反击, 三种不同的动态应该要选择不同的防御方式, 在防御的基础上最好能够进行反攻。不同的动态对选手的素质要求也不同, 因此根据选手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动态进行攻击, 但是这三种动态中内动打抢攻是最困难的, 因为这对运动员的各方面要求都十分高, 而大动打反击, 小动打迎击这两种相对容易一些。针对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同情况总结了以上三种行动对策, 事实证明这些对策也都是行之有效的。

四、结语

跆拳道技能训练的本质, 就是训练选手在比赛过程中的随机应变能力。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技能的高低也反映了运动员在心理、生理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承受能力, 只有运动员真正掌握比赛过程中的各种技能, 才能在各种比赛中游刃有余。

由此可见, 跆拳道的技能训练是整个训练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 也是运动员提高整体素质最关键的环节, 只有运动员的技能有所提高, 运动员在实际的赛场上才能以更好的状态面对对手, 才能在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的赛场上克敌制胜。

参考文献

[1]、董文梅, 毛振明, 包莺.从体育教学的视角研究运动技能学习过程规律[J].体育学刊.2008 (11)

[2]、毛浓选.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攻防格斗应答能力”训练前后的对比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 (05)

[3]、杨宝雷, 杨旭辉, 张存华.跆拳道横踢腿法的制衡技术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 (02)

跆拳道运动员心理训练 篇10

关键词:跆拳道,技能,训练

在我国现代运动训练领域, 技术训练已经逐渐被技能训练的概念所取代, 这主要是由于随着人们对运动训练认识的逐渐加深, 运动训练的内容、目标、要求以及指导思想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实质上就是将对运动员技术训练的核心和重点转移到了对各种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也就是说, 将运动员在相对静态的条件下完成的动作, 通过相应的训练, 提升到在比赛的动态条件下也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所以, 对于跆拳道运动来说, 跆拳道运动员技能训练的本质就是通过有关训练提升运动员在动态比赛中运用各项动作的身体反应能力。

一、跆拳道运动员技能简析

跆拳道运动员自身的技能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即技术和能力。因此, 对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也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方面:对运动员动作技术的合理性进行常规训练, 对运动员在动态比赛条件下的身体反应能力进行重点训练, 增强其比赛中动作的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 跆拳道运动员对基本技术的熟练掌握并不能保证其成为优秀的运动员, 在激烈的比赛环境下, 运动员身边环境中的所有条件都处于复杂的变化过程中, 与运动员在常规静态训练中所感受的技术认知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这必然会对运动员实际水平的发挥产生相应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 跆拳道运动员对各项技术的熟练掌握和随机应用程度来自于运动员坚持不懈的训练, 所以, 运动员要想在训练中取得较高的成效, 就应该在进行基本技术训练的同时, 将训练重点放置在技能训练中, 提升自身各项技术的动作质量和反应速度, 增强在比赛中的应变能力, 进而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二、跆拳道运动员技能和训练

(一) 技能的调节和变化

跆拳道运动的基本技术规范具体从预备姿势开始, 以运动员主观思想观念中的欲动想法和所处的最佳位置来确定相应的打击目标。然而, 在实战比赛的复杂动态条件下, 基本动作的使用随机性较大, 运动员所发出的相关动作姿态必须随着比赛对方的动作和赛场实际情况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所以必须对比赛条件下运动员动作的变化和条件进行科学的处理。

1. 促使动作产生不同的起点。

预备姿势是运动员在训练开始阶段较为常用的姿势, 也是运动员进行相关动作训练的起点。但是与传统训练不同的是, 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 运动员不可能随时做出预备姿势以进行相应的运动动作, 而是应该保持时刻的运动, 不断在运动中寻求最佳机会迅速对竞对手出击或对对手的运动意图做出正确的反应。使用动作的起点不同, 对运动员动作的规范和要求也就不尽相同。

2. 攻击目标的特征存在差异。

在常规训练中, 运动员的攻击目标主要是不具备动态特征或者没有相应反抗能力的实物训练物体, 如沙袋等。因为被攻击的目标不能够随着运动员的攻击而产生相应的动作, 也不具备反向攻击能力, 因此不利于运动员训练技能的提升。而在正式的比赛过程中, 运动员的攻击目标转换为与运动员相同的个体, 运动员在寻求最佳攻击机会时还要对对方的攻击进行防护, 两种截然不同的条件不利于运动员比赛时战术的运用和能力的发挥。

3. 所处位置存在差异。

运动员所处位置的差异主要指在常规的训练中, 运动员可以选择较好的位置进行有效的攻击, 达到最强攻击效果。但是在正式比赛中, 运动员必须通过不同的移动选择合适的攻击机会。双方运动员在通过不同移动寻求最佳攻击时, 会发生瞬间进入到对方攻击范围的情况, 这时运动员应该把握机会, 立刻攻击。而此时, 为了保证攻击时机, 运动员所选择的攻击位置可能并不是最佳攻击位置。

(二) 运用动作的要素

1. 选择攻击时机。

在仔细观察对手的基础上, 运动员应该合理选择攻击的时机。比赛中的对手会在下一刻做出生什么样的动作, 这个动作会对运动员自身动作时机的选择产生怎样的影响等问题, 在预测上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运动员在比赛中应该仔细观察对手, 通过适当的分析明确对手的动作套路, 并根据对手的动作合理选择自身的攻击时机。攻击时机的选择对比赛的成功产生着直观重要的影响, 所以必须在训练中对时机的选择加以重视。同时, 运动员在正确选择攻击时机的基础上还应该学会制造虚假时机, 向对手发出一种出击诱惑信号, 带动对方的动作反应, 为自身赢取一定的攻击机会, 进而掌握比赛的主动权, 从而战胜对方赢取比赛。

2. 选择合适的部位。

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保持攻击的有效性, 就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选择合适的攻击时机, 保证动作的正确性, 攻击对方的合适部位。这三项内容对运动员比赛结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只有在比赛中瞬间完成这三项内容, 才能做出有效攻击, 获得击败对手的机会。

(三) 动态规律与科学的行动对策

1. 内动打抢攻。

在比赛双方的对峙过程中, 双方在预备状态中不断观察对方的薄弱攻击对位并保持警戒。这种警戒和观察体现在运动员的思维或心理上, 就演变为选择合适的攻击实际和分析对方的攻击意图等。此时, 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会根据赛场上不断变化着的复杂条件, 利用自身预备姿势的变化对对方的行为加以限制, 并避免被对方所牵制。在这种牵制与反牵制过程中, 及时发现时机, 发动抢攻, 为自身制造得分机会。

2. 小幅度动作打迎击。

小幅度动作就是跆拳道专业术语中的小动, 在比赛双方的对峙和牵制阶段, 跆拳道运动员可以采取相应的移动步法或假动作等幅度较小的比赛动作来分散对方的攻击注意力。在取得实际效果后, 对方受到运动员小动影响, 预备动作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而此时, 运动员应该紧紧抓住时机, 发动迎击。

3. 大幅度动作打反击。

“大”与“小”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概念, 跆拳道动作中的大幅度动作一般指攻击性较强的动作。大幅度动作自身动作范围较大, 一般需要运动员身体各个关节和部位的配合才能发动有效的攻击, 具有攻击性强的特征, 是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得分的重要手段。但是, 大幅度动作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由于动作较大, 做出动作时需要的时间也相对较长, 恢复预备姿势缓慢, 一旦运动员发动大幅度动作攻击失败, 就会给对方留下一定的反击空间。因此, 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对此动作多谨慎使用, 一般用于对对方动作的反击。

(四) 技能训练的具体要求

1. 避免出现错误。

跆拳道运动员面对跆拳道运动中庞大复杂的技术体系和烦琐的操作过程, 在与比赛另一方进行对战时出现一定的动作不规范以及观察、判断、选择时机、动作部位等方面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理论上讲, 错误是正确的反面, 是对建立正确的破坏, 不能及时消灭错误也就不能随之建立正确。因此, 跆拳道运动员技能训练中, 教练员一定要高度重视运动员在训练中出现的错误, 对其错误进行严格的规范和调整, 将训练过程变成一个减少错误的过程, 并将其作为评价训练结果的重要指标。

2. 避免漏动作。

根据跆拳道运动各个动作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运动原理, 以运动员在比赛实战中动作姿势的发展状态之间存在的客观规律为依据, 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发现, 运动员除了相应的战术需要外, 其所有运动的过程都存在着一种攻击和做出相应反击的机会。因此, 跆拳道技能训练中教练员与运动员就应该不断发现和抓住时机, 尽量争取做出相应的攻击动作, 迫使运动员能够通过技能训练对运动中的每一种状态以及可能产生的时机加以了解和认识, 进而建立相应的条件反应方案, 提升自身比赛应对能力。不能漏动作及时提升运动员技能水平的具体要求, 也是一种较为科学的训练思想。

3. 不能后退。

跆拳道运动中讲求“一退三空”, 退防虽然能够及时躲过对方发出的攻击, 但是也必然会丧失以此出击得分的机会, 后退防守而不作出正确的迎击是一种被动的运动战术, 也是对比赛动作的错误选择。技能训练在提出了较为科学的避免出现错误、避免漏动作后, 依然强调运动员在比赛中不能后退, 主要是为了重点改变退防产生的得分弊端, 希望通过一定的训练和赛场上时机的选择, 建立“小动打迎击”、“内动打抢攻”、“大动打反击”的优秀反应能力, 进而彰显跆拳道运动的精神和技术运动的先进性。不能后退主要是针对运动员技能训练而提出的要求, 而在实际的比赛过程中, 运动员出于战术需要进行合理的后退和反攻, 对自身体力以及赛场节奏进行调整, 不能够划入到不能后退要求的范畴中。

三、结语

跆拳道运动员进行技能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身体反应能力。在相关训练中运动员应该对技能训练形成正确的认识, 通过在训练中对常规训练的适当调整, 增加动态技能训练的实际比重, 进而提升运动员的实际应战水平,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跆拳道运动员。

参考文献

[1]马曙光, 庞鑫.跆拳道训练教学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运动, 2014, (12) .

[2]李嘉钰.摭谈青少年跆拳道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营销, 2012, (6) .

[3]王龙.跆拳道训练与比赛中视频反馈的应用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34) .

[4]王思乐.安徽省大学生跆拳道训练现状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20) .

[5]马曙光, 庞鑫.跆拳道训练教学方法探讨[J].运动, 2014, (13) .

[6]鲁凡, 高平.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击头技能训练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 39 (8) .

[7]黄柏君.跆拳道运动员技能探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14, 33 (3) .

上一篇:遗传学中的数学思想下一篇:中职农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