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融资政策

2024-05-22

上市公司融资政策(精选十篇)

上市公司融资政策 篇1

(一) 财务杠杆原理

任何企业, 当企业为扩大权益资金收益而不断举债, 使得股东权益回报率的变化相对于息税前利润的敏感度大幅提升。这种情况就是企业在利用财务杠杆。由于这种变化不是扩大生产, 增加投资和其他因素导致的, 而是金融结构变化所导致的, 因此称为财务杠杆。债务资本的利息是财务杠杆的支点。公司要提高固定资金利息成本增加普通股股东的收益, 但风险也随之增加。如果债务是用来提高资产的购买资金产生的利润超过利息, 企业将产生积极的或财务杠杆的一致, 普通股每股收益会上升;否则它是消极的或财务杠杆的缺点, 每股收益将减少。财务杠杆比率是衡量金融杠杆大小的指标, 财务杠杆比率基本公式:

其中:DFL—财务杠杆率;EPS—普通股每股收益;△EPS—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额;EBIT—息税前经营利润;△EBIT—息前税前利润变动额

(二) 经营杠杆原理

大量的经营成功和失败的事实说明, 企业的经营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固定成本的大小。尽管在一定的产销范围内, 企业产销量的变动不会改变其固定成本总额, 但它会使企业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发生升降, 从而使经营利润以更大的幅度减少或增加。这种因产销量以较小幅度变动而引起的经营利润的大幅度变动的现象, 与物理学中的杠杆作用原理相似, 故称之为经营杠杆作用。可见经营杠杆的实质是固定成本对经营利润的作用。正是由于固定成本不随产销量的增加而提高, 因而产销量的变化率同息前税前利润的变化率不会一致。通常表现为息前税前利润的变动率大于产销量的变化率。为了测量经营杠杆作用的程度, 通常将息前税前利润的变动率相对于销售量变动率的倍数 (反应程度) 称为经营杠杆度, 亦称经营杠杆率或经营杠杆系数。其计量公式为:

大量商业上的成功和失败的事实说明, 企业的经营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收企业的固定成本的大小的影响。虽然在一定范围内的生产和市场变化, 生产和销售企业将不改变总固定成本, 但它会通过分配使每单位产品固定成本改变, 使利润增加或减少的幅度更大。生产和销售规模较小的振幅在营业利润产生大规模的变化现象即所谓的经营杠杆。可见的经营杠杆的本质是固定成本对经营利润的影响。这是固定成本不与生产和销售的增加变化幅度一致, 所以生产和销售的变化率和息税前利润的变化率不一致。为了衡量经营杠杆度, 通常息税前利润变化率相对销售率变化率的比例被称为经营杠杆率。测量公式:

其中:DOL—经营杠杆率;Q—表示销售量;EBIT—息前税前经营利润;△Q—销售量变动数;△EBIT—表息税前经营利润变动额

(三)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原理

考虑市场投资组合M和任一给定的风险证券K构成的投资组合P:WMRM+WKPK, 有:E (RP) =WME (RM) +WKE (RK) , σP2=WM2σM2+WK2σK2+2WMWKρMKσMσK。可以形成“σ, E”平面的一条曲线。

首先, 由于RFM是最佳投资组合线, 那么KM必然与RFM相切, 否则KM的组合不可能是最佳的。

其次, 求出KM在M点的切线的斜率。

此模型即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作为资本定价依据之一, 可以用于评价企业总体经营绩效。

二、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运用改进措施

(一) 高经营杠杆率应配置低财务杠杆率

企业开展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 应重点采取股权融资作为来源, 而债务筹资的比例应适当减少。适用于初创期的企业, 面临高风险管理。如产品开发, 生产技术, 客户数量, 市场份额, 资金来源是不确定的。特别是集团企业, 生产规模的初创期不大, 单位成本高, 共享成本高, 对产品的市场群体缺乏了解, 企业的市场份额确定上缺乏依据。不能发挥规模优势, 核心产品不被市场完全接受, 所以融资阶段应遵循谨慎性原则, 融资和投资安排统一指挥。集中管理可以利用贷款规模优势降低融资成本;防止资金使用不当, 投资结构不合理, 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状况, 形成经营风险。在这个阶段, 企业管理水平还很低, 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呈现反向关系。高经营风险与低金融风险结合能降低企业总体风险。

(二) 低经营杠杆率应配置高财务杠杆率

在企业减少固定资产投资, 如“轻资产”的经营策略, 可适当增加债务融资规模, 促进高负债率的财务战略。

适用于成熟期的企业, 大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在市场中的地位相对稳定, 其产品的均衡价格已经形成, 没有太多的投资, 现金流入高而稳定,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实现税收储蓄高的股权资本回报率。企业的经营风险较小的阶段, 企业可以建立高财务风险。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较大且稳定, 价格是不可变的。企业应加强成本管理, 节约成本, 增加税前利润, 高负债经营, 每股企业盈利增加, 从而对市场持乐观态度, 增强企业的实力, 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在国民经济, 法律, 金融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结合企业的舞台, 是充分利用的理想状态的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企业可以利用市场的销售增长率, 利润增长率预测。销售增长率乘以经营杠杆的程度, 还可以预测企业的期望值。在这个阶段, 企业应采取激进的融资策略, 以技术为中心的投资策略, 加强成本管理, 高派息率政策的实施。

(三) 采取恰当经营战略

要选择适当的经营战略。寻求适用于企业发展的道路, 企业要加大技术开发, 形成固定成本。不可避免地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加强, 很多企业会走上重组, 兼并或宣布破产的道路。所以如何运用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是至关重要。为寻求发展过程中的稳定性, 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必须与企业发展的速度相协调, 为企业正常的运行形成经济效益和现金流。在对企业规模扩张的过程中, 密切注意DOL系数, 必须经营杠杆率控制在 (1, +∞) 的范围, 并充分利用内部资源,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和利用率, 降低管理成本, 扩大产品销售, 发展规模经济。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的现金, 必须适度调整财务杠杆。由于企业的产品有一定的市场, 现金的回收利用有了可能。负债经营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挑战, 企业产品的销售后, 必须具备现金偿还债务的能力, 以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如果用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 当DCL=DFL×DOL很大时, 企业可以不进行负债融资, 不扩大规模, 因为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仅能弥补债务, 并存在较高的管理费用, 此时企业寻求扩张面临很高的财务风险。企业为寻求生存, 发展和利润, 就必须充分利用内部资源, 然后考虑外部市场资源, 灵活使用财务杠杆为股东创造价值, 为客户提供服务, 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融资战略, 投资策略, 严格控制经费支出, 加强投资管理求得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霞彦.关于提高企业利用财务杠杆水平的探讨[J].企业导报, 2011 (6) .

[2]齐庆红.浅谈财务杠杆利益与财务风险[J].商场现代化, 2011.

[3]张蔚虹, 陈长玉.基于财务杠杆效应的企业负债融资决策分析[J].西安电科大学学报, 2012 (2) .

[4]李梅.财务杠杆在投资决策中有效运用的探析[J].集体经济, 2011 (5) .

[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

[6]石丽萍.财务杠杆在企业融资中的应用[J].晋中学院学报, 2007 (10) .

上市公司融资政策 篇2

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有关负责人 就发布《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答记者问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发布实施。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银监会融资担保业务部)有关负责人就《办法》发布施行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什么是融资性担保?为什么要制定《办法》? 答: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

《办法》是根据当前融资性担保业规范发展和防范风险的需要,按照国务院有关要求研究制定的。《办法》的制定实施,将对融资性担保业的规范和发展产生现实和长远的积极影响。制定《办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健康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由于担保行业缺乏相对统一的准入要求和经营规范,也没有建立持续的日常监管制度,我国融资性担保机构仅作为普通的工商企业进行注册管理,导致行业市场定位不清、机构发展无序、经营管理失范,融资性担保的专业优势和增信功能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进而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制定《办法》正是要通过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设立条件、业务规范、监管规则和法律责任,明确其性质、市场定位和基本的运作规则,促使其按照审慎经营原则,确立可持续经营的业务模式,增强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融资性担保业规范经营、加强监管的需要。十几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扶持下,我国融资性担保业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缓解中小企业特别是广大小企业、微小企业融资难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融资性担保业不断暴露出业务运作规范性差、内部管理松弛、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不足,以及违法违规抽逃资本金和非法经营金融业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担保行业的整体形象,也扰乱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造成了不利的社会影响。十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不进行行业规范,不实施持续的监督管理,融资性担保业是难以持续健康发展的,甚至会危及国家经济金融的稳定。制定《办法》,可以为规范融资性担保公司自身运作,加强持续有效的监管提供制度依据。

(三)是防范和化解融资性担保业风险的需要。融资性担保业经营的是信用、管理的是风险、承担的是责任。融资性担保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体现的是一种增信和财务杠杆的作用,具有金融和中介两重属性,是一个高杠杆率、高风险的行业,其核心竞争力直接取决于担保机构自身的资本实力和风险管控能力。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办法》,加强对担保公司资本金、杠杆率、拨备、公司

治理、内部控制、风险集中度、关联交易、信息披露、高管及从业人员资格管理等方面的审慎监管,促其提高风险意识,及时处置风险,尽快步入健康稳步发展的轨道。

问:《办法》的起草遵循了哪些原则?

答:制定《办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当前融资性担保业发展和监管实际,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防范化解融资性担保风险,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务健康发展,为发挥担保机构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作用创造必要的制度条件。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办法》的起草确立了以下原则:

一是紧密联系实际。立足当前担保业实际状况,着重总结担保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规范管理和促进发展并重的理念。比如,在资本金准入门槛的设置上,充分考虑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的现状,授权地方监管部门在人民币500万元以上,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规定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又如业务范围、担保放大倍数以及有关审慎指标等,都充分考虑了担保机构现状和扶持发展的要求。

二是尊重市场规律。市场能管好的,办法不作过多、过细的限制。比如,银行对担保公司的评估和选择,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市场对担保公司的监管,可以通过银行业监管部门对银行业的约束和指引,引导担保机构加强风险控制,审慎经营。在具体监管指标设置上管住主要方面和突出风险点,重点对准入、经营规则、监管要求以及资本金管理、准备金管理、集中度控制、为关联方担保、信息披露等主要风险控制措施做出规定,对于其他问题则主要由地方监管部门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通过制定实施细则或另行制定具体办法等进行规范。

三是着力规范管理。对担保机构违背基本经营规则的严重不规范不审慎行为,比如一些脱离主业、专干副业,打着担保名义,实际从事放贷、骗贷等行为的担保机构必须进行规范整顿,净化融资性担保市场。

问:《办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办法》的规范对象主要是公司制融资性担保机构,即依法设立,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制以外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实施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问:请介绍一下《办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答:《办法》共七章,五十四条。其中,第一章总则,主要规定了制定《办法》的目的与依据、经营原则、监管体制及相关释义;第二章设立、变更和终止,重点确立了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审批制度与设立的条件;第三章业务范围,规定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业务范围和禁止行为;第四章经营规则和风险控制,对内部控制制度、风险集中度管理、风险指标管理、准备金计提、为关联方担保的管理以及信息管理与信息披露等进行了重点规范,对公司治理、专业人

员配备、财务制度、收费原则以及风险分担等内容作出了原则性规定;第五章监督管理,对非现场监管、资本金监管、现场检查和重大事项报告、突发事件响应、审计监督、行业自律以及征信管理等内容作出了相应的规定;第六章法律责任,在现行法律法规的限度内规定了监管部门、融资性担保公司以及擅自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其他市场主体的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规定了《办法》的适用范围、制定相关办法的授权、规范整顿等内容。

问: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章程;

(二)有具备持续出资能力的股东;

(三)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注册资本;

(四)有符合任职资格的董事、监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与合格的从业人员;

(五)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

(六)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

(七)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问: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是多少?

答:根据《办法》的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就是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发展融资性担保业的实际需要,由当地监管部门来决定,但任何地区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都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

问: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开展哪些业务?

答:经监管部门批准,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经营以下部分或全部融资性担保业务:

(一)贷款担保;

(二)票据承兑担保;

(三)贸易融资担保;

(四)项目融资担保;

(五)信用证担保;

(六)其他融资性担保业务。

同时,经监管部门批准,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兼营以下部分或全部业务:

(一)诉讼保全担保;

(二)投标担保、预付款担保、工程履约担保、尾付款如约偿付担保等其他履约担保业务;

(三)与担保业务有关的融资咨询、财务顾问等中介服务;

(四)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五)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业务。

此外,融资性担保公司可以为其他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提供再担保和办理债券发行担保业务,但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近两年无违法、违规不良记录;

(二)监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其中,从事再担保业务的融资性担保公司除需满足上述规定的条件外,注册资本应当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并连续营业两年以上。

问:对融资性担保公司规定了哪些禁止行为?

答: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吸收存款;

(二)发放贷款;

(三)受托发放贷款;

(四)受托投资;

(五)监管部门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融资性担保公司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问:《办法》规定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实施审慎监管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实行审慎监管,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实行审慎监管是由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性质、定位决定的。一方面融资性担保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其涉及的领域具有广泛性、业务品种呈现多样性,和投资、融资一样,体现的是一种信用放大和财务杠杆的作用,因而具有金融性和中介性两重属性。另一方面,融资性担保公司通过外部担保和增信,在促进金融资源向中小企业以及新兴朝阳型、科技创新型政策扶持产业有效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因此,从性质和定位上讲,融资性担保公司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二是实行审慎监管是由融资性担保业务的风险特征决定的。融资性担保业是经营信用、管理风险的行业,其高风险性为全世界公认。一方面,融资性担保业务的风险发生机制具有较强不确定性。由于担保项目的金额、期限各异,反担保措施的落实程度千差万别,担保项目的离散性很大,大数法则无法或难以适用,很难精确地计算出合适的担保费率以维持业务需求与保本盈利之间的平衡。因此,对每笔担保业务的风险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由于融资性担保业务面临来自被保人、担保公司自身、金融机构以及法律、政策等几个方面风险的集合,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发生问题,担保机构都将直接承担责任风险,这就对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是实行审慎监管是融资性担保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融资性担保业务的高风险性、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内在的亲周期性,决定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自身稳健的基础上。一方面必须实施审慎的会计原则,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资产与负债价值,确保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与经营业务的规模和风险偏好相匹配;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加强审慎监管,进行风险提示和预警,促使其加强风险分析、研判和管控,实施科学决策和审慎经营管理。

问:融资性担保业务的监管原则是什么?

答:融资性担保业务审慎监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以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为经营原则,并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可持续审慎经营模式。

二是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市场准入、业务范围实行前置行政许可,推行许可证管理制度。

三是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资本、放大倍数、拨备、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集中度、关联交易、信息披露、高管及从业人员资格管理等方面实施审慎监管。

问:融资性担保业务实行何种监管体制?

答:根据国办发〔2009〕7号文件精神,国务院建立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人

民银行、工商总局、法制办、银监会组成,银监会牵头。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银监会,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联席会议负责研究制订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拟订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督管理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地方人民政府对融资性担保业务进行监管和风险处置,办理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融资性担保公司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属地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准入、退出、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并向部际联席会议报告工作。

问:近期在规范和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措施?

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融资性担保业经营和监管工作要以落实《办法》为重点,逐步树立审慎经营、审慎监管的理念,一手抓风险防范、一手抓科学发展,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和规范发展,不断提高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水平,全力促进融资性担保业的健康发展。具体来讲,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加快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体系。2010年,联席会议将紧紧围绕宏观经济和融资性担保业运行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加大调查研究力度,按照“全面统筹,突出重点,先易后难,急用先行”的原则,抓紧研究制定配套的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体系,做到监督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促进融资性担保业规范经营、规范发展。积极指导地方监管部门,按照《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原则和要求,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办法》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健康发展。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研究制定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有关融资性担保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抵押质押登记和征信管理体系,协调工商、税务、房管、司法等部门,提高抵押登记、债务追偿的效率。

三是全面调查摸底,稳妥推进规范整顿工作。自《办法》施行之日起到2011年3月31日,各地监管部门将在全面调查研究,摸清经营管理状况和风险底数的基础上,对照《办法》的有关规定,开展全行业的规范整顿工作,推进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改革创新和重组改造,督促其按照审慎经营理念逐步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经营规则、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走上依法规范经营和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是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目前,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融资性担保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联席会议将指导各地监管部门实施担保人才战略,制定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计划,在出台各种监管制度的同时,加大对融资性担保机构高管人员培训力度,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建立学习型组织,对从业人员进行持续业务培训,尽快提升行业人员的业务经验、专业技能和风险意识。同时,指导融资性担保机构建立发现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 的良好机制,把融资性担保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来持续推进。

五是加快推进有利于融资性担保业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联合打造的信息征集与信用评价体系,完善信息查询制度,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推动建立社会信用惩戒机制,严惩失信行为,通过强化社会信用意识,从根本上降低担保风险,为融资性担保体系的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广东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解读及规范整顿工作培训

会议记录

时间:2010年10月21日

地点:广州华泰宾馆迎宾楼一楼一号会议厅

到会领导:广东省金融办地方金融处金圣宏处长; 广东省银监局法规处王智(女)副处长; 广东省信用担保协会许霞(女)会长; 广东省信用担保协会任玉桐秘书长。会议主持:广东省信用担保协会许霞会长 广东银监局法规处王智副处长作开班讲话

一、介绍银监会融资性担保部及与金融办工作分工

融资担保业长期以来一直是游离于监管之外,致使担保行业准入门槛低,恶性竞争不断,利润被摊薄,信用风险增大。

为加强监管、规范业务、促进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同时解决全国各地多头审批、多头监管、情况迥异的格局。2009年2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批复同意由银监会牵头,建立有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工商总局、银监会七部委及国务院法制办参与的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银监会,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由地方政府负责监管当地融资性担保机构。

为了进一步加强监管、指导和协调工作,今年9月,银监会融资担保部(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正式成立(牛成立任主任,朱永扬、文海兴任副主任,樊卫东处长、刘斌副处长、许晓征副处长),这对融资担保业的规范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目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刘明康主席已经签署2010年第6号令,即针对《暂行办法》制定下发八个配套性文件,已经下发到各省金融办,近日将转发到各地市。在地方,各地银监局不参与融资性担保业的监管,还是由地方政府金融办(局)承担审批、日常监管和风险防控职责。

二、对我省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整顿工作的看法

目前,我省正在对全省融资性担保公司调查摸底,开始着手规范整顿工作。对比全国来说,广东的规范整顿工作不是最快的,也不是最慢的,但是最有序的。广东担保行业发展起点比较高,省金融办认识很到位,工作很有成效。

相信,规范整顿顺利完成后,我省的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将步入暂新的阶段,这对推动银担合作,优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意义重大。

广东银监局及各地市分局也会大力支持规范整顿工作,需要银行配合的,我们银行机构将大力支持。

希望担保公司以此为契机,加强行业自律,积极配合参与规范整顿工作,进一步做大资本实力,做强融资担保业务,做精风险管理,从此走上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道路。

广东省金融办地方金融处金圣宏处长作政策解读

省金融办将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管工作放在我们处,我一直比较关注我省担保行业的情况,这次实施细则的出台,我也参与了起草工作,对政策的设计背景等也比较了解,下面,我将和大家一起解读和学习实施细则,同时也探讨一下接下来要进行的规范整顿工作。

我这个报告讲座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介绍实施细则起草的背景,二是对其中的重点条款进行解读,三是探讨如何贯彻落实细则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四是探讨如何做好规范整顿工作。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起草背景

(一)我省担保在全国的位置及全国担保的总体形势

根据银监会的统计,2009年底全国工商登记在册的担保机构约有1.4万家(其中有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的有6000多家),注册资本约3500亿元,融资性担保机构累计担保金额1.7万亿元。

我省信用担保行业在政府各级部门和协会的大力协助推进下,近年来取得了较快发展,我省工商登记的担保机构为1219家,约占全国的8.7%;其中融资担保机构249家,占全国4.2%;注册资本总额近300亿,占全国8.3%,资本规模全国各省第三名;融资性担保机构累计担保金额3200亿元,占全国18.8%,近全国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业务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背景

2009年1月29日,国务院第548号令公布《国务院关於修改<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的决定》,明确将融资性担保的设立审批纳入特许经营行业。

2009年2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国办发[2009]7号),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监管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奠定了融资担保行业特许经营的基础。

2010年3月8日以七部委“令”的形式联合下发《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奠定了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经营的基础,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这是担保行业第一部全国规章性的管理办法,虽然以前有《担保法》,但不是专门针对担保公司的。《暂行办法》比《担保法》更具体、更全面。它的出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融资担保行业地位的提升,从此进入了政府系列,成为了特许经营行业,进入了审慎经营(对担保公司)、审慎监管(对监管部门)的新时期。

(三)《〈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出台背景

《暂行办法》出台后,广东省政府向各部门转发了学习意见,要求省金融办牵头起草实施细则。省金融办牵头成立了由广东省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信用担保协会专家委员会、广东省再担保公司、省金融办共同组成的起草小组,进行了大量的调研。

起草的调研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省担保协会和各地市担保协

会、担保公司的大力支持。前后召开了24场座谈会,由200多家银行和担保公司参加,前后共收到了意见建议149份。

今年3月底,省金融办草拟了细则草稿,开始征求各方意见,前后共采纳了75条大的修改意见,小的修改意见和重复意见不计其数,先后八易其稿后送省政府审批。在今年9月9日的省长办公会上过会,以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49号)的形式于2010年9月27日颁布。

广东省人民政府令关于担保的有2条,这是我省担保行业发展史上的两个里程碑。第142号令提到担保业的审批工作如何落实,确定了省内终审权;再一个就是这第149号,是全国第一个以省政府令形式颁布的担保实施细则,其他各省有的是多部门联合发文,有的是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说明了省政府重视担保行业发展与监管,得到了银监会的肯定和赞赏。

希望各担保公司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和执行《实施细则》。

二、《实施细则》重点条款解读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起草依据——《暂行办法》。

第七条:监管分工——设立审批、日常监管、风险处置。

各地级市人民政府是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处置的第一责任人(守土有责)。第二章

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八条:设立由省金融办审批。

但并不是省金融办一家说了算,由省金融办、银监局、经信委、工商局、财政厅、发改委、担保协会专家等组成审核委员会,实行无记名票决,保证公平、公正。

第九条:设立条件。

1、章程:往往有很多问题,不规范,授权不符合法规要求等。

2、股东的持续出资能力:将来银监会融资担保部要对条款要出释义,至少包括投资额度不能超过净资产、最近两年保持盈利、自身经营稳定、企业的诚信无污点等普适性要求。

第十条:注册资本——实行地区分类管理。第十一条:设立所需材料。

1、高管任职资格: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从业人员资格特别是高管的任职资格的审核相当严格。因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高管对担保公司队伍建设特别是经营班子建设,以及公司治理都影响重大。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0年第6号令下发的八个配套性文件,其中一个就是董监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其中对“高管”的解释为:董事(正副董事长、独立董事及董事会成员)、监事(正副监事长及监事会成员)、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总经理、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首席合规官、财务总监)的总称。

对高管任职资格的普适条款包括: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品行,诚信,熟悉经济金融法规,有合规意识和审慎经营意识,具备拟任职务所需的经验、能力和知识等。

明确有下列情况的不准担任高管: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犯罪记录的;因违反职业操守和失职造成重大损失的;最近5年担任高管的企业被撤并破产且个人负有重大责任的;曾在履职时有对抗依法监管、对抗案件查处、发布虚假信息的违法行为的;被取消金融业高官任职资格未满年限的;提交虚假申请材料,明知不符合条件欺骗、贿赂取得资格的;个人或配偶有数额较大的未偿还债务的。

对本办法颁布前已经现任的高管,应重新申请确认,条件不符合任职资格但具备实际能力的,经考核后可重新认定。

省金融办与省工商局联合发了个通知:为了高效做好规范整顿工作,2000万以下的增资审批工作下放;高管任命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任命要报省金融办审核任命,其他由市金融局负责。在规范整顿期间按这个文件办理,规范整顿后就要严格按照实施细则来办理。

2、内控制度:银监会担保部很快会下发两个指引文件,明确组织机构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有些共性的是所有融资性担保公司都必须有的。

3、营业场所:租赁的要有长期的租赁合同,自有物业要有产权证,消防验收证明;由于担保公司现金不多,暂时不需要公安验收证明。

4、注册资本金:最低限额实行地区分类管理,实缴货币资本。

第十二条:分支机构设立。

连续2年连续赢利;注册资本1-2亿(地区分类),代偿损失不能高于净资产的5%。2年无违法违规记录。

第十五条:持证经营:

融资担保公司要持有经营许可证,非融资担保机构想从事融资担保业务要按新机构设立的标准和程序重新审批,领取经营许可证。

第十六条:设立和变更。所需材料清单、程序会在省金融办网上公布,各担保公司要经常常去省市金融办网站看看,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

第三章:业务范围

第二十六、二十七条:经营范围。

贷款担保、票据承兑担保、贸易融资担保、项目融资担保、信用证担保。经省金融办批准可以兼营诉讼保全担保、履约担保、融资咨询、自有资金投资。这9项将来是我们营业执照的规范表述。

要从事之外的业务,要单个专项审批。第二十八条:从事再担保业务的条件。2年以上,2-3亿(按地区分类),代偿和损失不高于净资产5%,2年无违法违规。

第二十九条:不得从事的业务。

吸存,放贷,受托发放贷款,受托投资,非法集资。这个条款争议很大。但非法集资是肯定不允许的。非法集资联席办原来在银监部门,但银监作为垂直部门难于协调地方各部门,后来放到了政府。目前省政府成立了“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机构设在金融办。宋海做组长,金融办领导担任主任,公安、工商、银监领导担任副主任,十几个部门为成员单位。

担保公司在增资中一定要注意避免非法集资。资金来源的真实性、合法性,必须是自有资金。不能多人资金以一人名义入股。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股东出资人要写入花名册,二是股东要同股同酬,三是不能承诺高回报或固定回报。

担保机构的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挪用客户保证金,二是资本金来源是非法集资。一旦经营有问题就会引发社会稳定问题。因此,这是两条高压线,在座各位一定要紧记。

第四章:经营规则与风险控制 第三十二条:担保费。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规定费率,或给出一个浮动空间。以前有些地方也作过规定,例如规定担保费为同期利率的50%,或同期利率50%的基础再允许上下浮动50%。但这不适合广东的实际情况。广东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不能硬性规定费率,要按照市场法则来。

第三十三条:客户保证金管理。

从今年11月开始,新担业务存入保证金要开专户,要三方签订托管协议,委托银行监管,只作信用保证,不能拿去投资或挪作他用。

政策意图:保证金管理规范,高额收取的欲望就会降低,就能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现在不能挪用,只能放在专户上。必须兑现,审核时会看这一点。第三十四条:放大倍数、关联担保、担保责任余额

放大倍数不能超过净资产的10倍,去年底我省平均是放大倍数2.3倍,大部分在5倍以下,能达到8倍左右,接近10倍的已经很优秀了。

注意关联担保。现在有些担保公司为同一公司(集团)及其关联企业、个人的担保有超过15%的。关联担保高了风险很大,没必要。

担保责任余额计算上,我省比别的省要宽松。扣除合作方承担的风险部分,只计算担保公司自身实际承担的风险担保责任余额。

第三十五条:其他投资。大家十分关注“不存在利益冲突且总额不高于净资产20%的其他投资”所指的范畴。目前省里也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这是《暂行办法》里的提法,还要等银监部门的释义。

目前我们省的理解是:除担保主业以外的,包括融资链上中小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典当)、其他产业的股权投资、股票等。担保公司投资子公司算不算还有争议,要等银监会担保部解释,我们理解是也算,要避免担保公司不断投资设立担保子公司、孙公司套取银行授信,资金无限放大。

为了资本金保值增值,闲置资金可以购买高流动性、高变现能力固定收益回报类的“金边债券”、理财产品(不受此20%限制),此外其他投资产品归到其他投资上。

第三十七条: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提取。国家规定担保责任余额的50%,我省实行差额提取,可以转回和扣减当年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极大减少了担保公司运营成本,提高了盈利空间。两金的提取办法担保部还会出台文件,我们也将出台更细的操作办法,主导思想是大力支持担保公司发展。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二条:监管队伍建设。

对担保有三道风险管理防线:一是市场机制;二是行业自律,制定规则;三是政府行政监管。

政府将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协会在引导行业自律,自觉合规经营上的作用。但担保机构以前是备案管理,现在是特许经营,因此要打造稳定、懂专业、高素质的监管队伍。

第六章 法律责任

只有令(国务院令、国家部委令,省政府令)才可以规定法律责任,规范性文件不能规定法律责任,规定了也是无效的超范围发文。因此省政府以令的形式发布细则是对的,充分说明了省政府法律专家的水平。别的省的做法存在法律上 的瑕疵,我们这里就不讨论了。

第五十七条:责任追究。

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代偿超过5%就要报告到省市监管部门。银监会即将颁布的8个规章中,包括统计办法、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风险事项的报告制度(已经联席会议通过),很快会转发给大家。

第五十八条:无证经营。

无取得经营许可证擅自经营融资担保业务要取缔和处罚。

三、如何贯彻落实细则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

(一)从思想上要牢固树立审慎经营、审慎监管的观念。

要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监管部门要练内功、练手段;担保公司要养成良好的合规经营的习惯。

(二)落实监管职责,职责要分明,不能扯皮。省市两级监管部门分级授权、联合监管,加强非现场监管。重点地区(广州、佛山、东莞、惠州等)由市授权县级部门监管。

(三)尽快完善相关的配套监管制度。

以前是按照惯例来做,3月8日后开始有规可循。最近出台的《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即将下发的配套制度(《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管理指引》、《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暂行办法》、《融资性担保公司信息披露指引》、《融资性担保机构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和应急管理制度》、《融资性担保公司公司治理指引》、《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担保赔偿准备金提取暂行办法》)以及下发《融资性担保抵(质)押登记管理及相关权利实现问题》、《关于增强融资性担保行业统计工作的通知》、《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等制度规范,并指导各地制定相关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对融资担保的监管进入了有规可循的新时期。

因此,希望担保公司的高管树立守法意识、学习意识,不能闷头做业务,要看大环境,学新法规和有关配套制度。

(四)担保体系自身要加快发展。

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经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融资担保业。

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共发展。目前我省担保机构资本金结构为民营资本占85%,外资占11%,国有资本占4%。一方面,我们要限制小打小闹,注重机构质量,培养民营资本担保主力军;另一方面,要适当增加外资(尤其是台资和港资)和国有(体现政府调控手段和产业扶持的政策意图,可以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比例。

市场要有差异化,发展直保、联保、互保、再保多层次市场格局。

(五)完善外部环境,为担保发展创造条件。

完善法制配套、财政补贴(进一步完善财政扶持和补贴机制)、税费优惠、银担合作(完善银行合作风险分担机制,对持证的担保机构银行在准入上要开辟绿色通道)、风险分担市场机制(大力发展再担保,一类地区要帮助二类地区分担风险,互相支持,承担社会责任)。

加强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抵质押手续办理、政法协助债务追偿),加强分类管理(完善评级制度)和信息服务(人民银行征信查询)等。

四、如何做好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规范整顿工作? 规范整顿的目的不是要将整个行业推倒重来。

重点是针对五个方面:注册资本不实,重大违规经营、挪用保证金、风险拨备不足、内控治理混乱。

此次规范整顿要处理好两个关系:规范整顿与健康发展,从宽与从严(3月8日前的从宽,给机会给时间自我调整整改,把问题说清楚;3月8日后特别是11月1日后顶风作案的要从严打击处理)。

对于基本守法经营,对中小企业发展有贡献,存在瑕疵和小问题的,要从宽处理,加强引导和指导,帮助这些担保机构走上规范化经营道路,发挥更大作用。对于打着担保旗号,不做担保主业,热衷“异化业务”的,要从严处罚,直至取缔,坚决清理出队伍。

只要在2008年3月8日以来到2010年9月30日的2年半时间内,有开展融资担保业务,有合作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也算)的,都可以申请登记。

进入规范整顿名单队伍的担保机构,省市金融办会将名单通报给工商和银监两个部门,在规范整顿业务办理上给予关照。

申报登记后重点整改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本金管理,虚假注资的要补足,借出去放贷的要尽快归位。二是经营业务上,要严格按照经营范围9方面,剥离别的业务,该更改的要改正,该停止的要停止。三是高管任职资格。要严格按照银监会第6号令关于高管任职资格要求审核。四是保证金管理,主要审核11月1日后新保业务有无签定三方协议按照规定存入专户。五是审慎性指标,参加规范整顿的担保公司在提出验收申请前要由第三方做专项审计,鉴定指标是否合适。审计机构由各地金融局推荐可选择的范围(验收申请提出前一周左右要完成专项审计)。六是风险拨备情况。七是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合规性。八是准入和变更是否符合规定履行审批手续。例如公司名称需要调整的,可以提前先去工商部门办理名称预核准登记,申请验收时就报上了将新名称写进经营许可证,再持经营许可证到工商部门办理正式注册登记手续。

规范整顿结束后担保市场将分化为两大阵营:一个是持证经营的融资担保阵营,另一个是非融资担保阵营。不符合要的,可以采取变更、重组、撤消、解散等方式,从事非融资业务可以用担保但不能用“融资”两字。非融资担保公司想从事融资担保业务要等规范整顿结束后,按照新设立融资担保公司的程序来申请。

五、交流互动、提问答疑环节。

1、规范整顿期间能否办理相关的变更手续?

答:规范整顿所需时间长,而且工作量很大。在此期间有充足的时间,在所在市里可以批的变更手续建议先变更完毕,以减轻最后规范整顿审核的压力。

2、对典当、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融资担保子公司的投资算不算在20%内?

答:目前未有定论。可在申请验收的时候写清楚,解释清楚,我们将提请审核委员会讨论。

3、“两金”能否有监管条件下使用?

答:不可以使用,是用来防范将来可能出现的风险的。但达到一定数额和比例后是否可以转增为资本金,将来可以讨论。

上市公司融资政策 篇3

关键词:地方投融资公司;政策变化;多元化融资

一、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快速发展背景及基本类型

(一)快速发展背景

1.需求驱动及政策推动

2008年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开始下滑,我国亦不能幸免,加上我国很大程度上是靠出口拉动经济的,一下就必须把“战场”转向国内市场—扩大内需,以此来推动经济发展。中央政府在2009年3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落实中央政府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配套资金,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了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

2.政府官员考核机制与财政体制的制约

在每个五年计划中,计划目标和基准又层层落实到地方政府的的地区发展目标上。而且基础设施建设被广泛视为衡量地方领导政绩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同时,自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和地方呈现出财权上移事权下移趋势,出现了让地方政府的地方财力不足问题,加上《预算法》又禁止地方政府实行赤字融资、市场借贷以及发行市政债券筹集资金。

(二)地方政府组建的投融资平台公司类型及基本负债情况

到目前为止,基本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公司专门投资完全没有经营性收入的建设项目,即非经营性项目。

第二类公司投资的项目有部分的经营性收入,不能完全自负盈亏,除了项目资本金需要财政投入以外,还需要财政在盈亏上给予差额补贴,也就是准经营性项目。

第三类公司投资的项目都有经营性收入,即经营性项目只有资本金来自财政投入。据央行2009年第四季度披露的数据显示,全国有大约8000家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管理的总资产8万亿元,地方政府的负债已达5万亿元,当年地方财政收入为3.26万亿元,负债比重为153%。

二、政策变化

在我国自从2008年开始,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在肯定成就的同时,其债台高垒,引起国家高层的重视,于是,政策开始发生变化,陆续的出台了一些文件,2010年6月10日,也就让酝酿已久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文件出台,可以说是一剂猛药。19号文件主要是针对融资平台公司举债融资规模迅速膨胀,运作不够规范等问题出台的。在该文件中,对平台公司的债务清理要求以及平台公司今后贷款应符合的条件都作出了限定。

平台公司债务经清理核实后按以下三原则分类:(1)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主要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的债务;(2)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项目本身有稳定经营性收入并主要靠自身收益偿还的债务;(3)融资平台公司因承担非公益性项目建设举借的债务并且,对承担不同项目的平台公司做了相应要求,那些只承担公益性项目的融资公司,就不能承担融资任务,即使融资的公司仍负责建设,进行债务落实后也不再具融資功能。

对那些承担有稳定经营性收入的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并主要依靠自身收益偿还债务的融资平台公司,以及承担非公益性项目融资任务的融资平台公司,要按照有关规定,充实公司资本金,完善治理结构,实现商业运作。不断提高投融资公司的自身造血能力。

三、未来发展方向

(一)加强管理、理顺关系

1.中央政府

在中央层面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把握投资和政策导向,确保重点项目和重点支出。更要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抓紧建立县级政府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同时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加大对重点财政收支领域的监管力度,规范预算编制与执行,防范财政风险。

2.地方政府

在地方政府层面上,首先要定好位,以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与投融资公司形成一种长期服务合同关系。不要过多的干预其活动,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且要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二)多层次融资渠道,向市场化方向迈进

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一般都是在是沿袭以往的通过土地等各类资产注入来扩张平台规模的“内生式”发展模式,贷款只要是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模式相对比较单一,目前只有部分省市投融资公司采取了企业债券,上市等筹资模式。根据19号文件的要求及未来发展方向,其必须走多层次的融资道路,要加大一下资金的作用,向市场化方向迈进。

1.适时退出非经营项目,引进民间融资,让利于民

可以说我国地方政府,相对于私人而言,掌握了更好的资源,如果政府过多的涉入非经营向项目,不仅会挤出私人投资,而且不可避免的出现与民争利的困境,适当退出非经营性项目,让利于民。采取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和政策调整,把民间资本引导到城乡协调发展的主战场中来,银行也能够降低房贷的的风险。因此,可以把融资功能从部分地方融资平台中剥离出来,逐步走市场化的道路。可以积极发展PPP、BOT等项目融资。以创新和改革的精神,为民间资本的进入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脱胎换骨。也不会出现所谓的“国进民退”现象。

2.发展产业投资基金

目前,我国主要包括创业投资基金、企业重组投资基金、基础设施投资基金等三类。产业基金要为国家产业政策所重点支持,同时明确产权且已建立规范的法人责任制,有近期内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前景。从投资原则、投资标准、投资流程、盈利模式和投资结构等方面建立完善的投资规则。这样就会提高公司的效率,更大的发挥其作用,将风险降至最低。在国外很多国家已经采取这种融资方式,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以,把产业投资基金引入投融资公司不失是一新的融资途径。

参考文献:

[1]郭纹.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管理的思考[Z].湖北省审计厅,2010.

上市公司融资政策 篇4

根据比较健全的投资者保护, 及西方资本市场研究, 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在上市公司与相关者利益之间发挥出十分重要的置信作用。上市公司财务内部控制所发挥出来的作用与债权人、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所产生的作用, 大于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的利益。现阶段, 我国上市公司缺乏对高层财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不能够挖掘上市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与相关者利益之间能否发挥作用, 并且作用有多大?国内现有的参考文献不多, 同时虽然有很多是基于西方完善的理论而提出来的观点, 但是这些观点和见解不一定符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需求和经济的发展。本文从西方比较完善的市场信号传递理论出发, 结合我国具体国情, 根据相关的上市公司数据研究, 提出上市公司财务内部控制所发挥出来的作用与商业信用融资正相关。

上市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在企业信用融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仅能够让企业获得最低成本融资, 获得更高经济效益, 同时还能够不断完善和补充契约之间的不足和缺陷。

上市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能够提高契约之间的利益关系可靠性, 首先契约双方对彼此都有一定的了解, 能够建立彼此的相互信任, 并且契约双方在进行合作期间能有效地延续这种信任, 保证合作项目顺利完成。依据《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的结果表明, 上市公司与契约双方在进行交易过程中, 通常采用的是购销关系, 或者利用企业商业信用进行代替性融资, 无论采用哪种形式, 契约双方对企业的会计信息都要有比较健全、可靠的了解, 这样才能够增进相互之间的信任, 上市公司高质量会计信息要建立在完善的内部控制基础上, 高质量、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有效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可有效提高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信任度, 以及信任等级, 进而帮助上市公司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配额。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可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和分析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 再进一步研究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质量是怎样影响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 则更加具有实际意义。本文通过2011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依据, 研究和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 进而来研究其影响企业的商业信用融资, 提出了货币政策波动时期, 企业通过提高财务内控质量, 获得更多商业信用融资的可行性。

我国上市公司的商业信用除了受到财务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 还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特别是货币政策波动性的影响。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让企业有灵活的融资形式;反之, 紧缩的货币政策, 则让上市公司外部融资比较困难, 严重时, 甚至造成流动资金陷入困境。政府制定货币政策会依据市场变化不断的波动, 针对市场情况及时作出有侧重的调整, 这样就会使货币政策不断被修改。对于一般的上市公司而言, 货币政策波动是无法改变的外生性事件, 因此, 研究货币政策的波动对财务内部控制与商业信用融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并且要克服上市公司的内生性问题。此外, 货币政策的波动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的融资风险, 这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 若上市公司出现短暂的资金供应不足, 就很有可能会影响到相关利益方的预期, 使上市公司陷入十分巨大的资金流动风险中, 导致不能继续执行预定战略目标, 因此, 在货币政策波动时, 提高上市公司财务内控质量, 以此获取更多商业信用融资, 具有现实意义。

二、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的政策性波动理论分析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2012》的结果表明, 契约双方与上市公司之间进行的商业活动, 同银行与上市公司之间进行的合作活动, 对其经营状况都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合作的时间越久, 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情况以及在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的帮助就越大, 因此, 除了正常的购销关系外, 拥有信息优势的契约双方能够允许上市公司采用比较宽松的付款方式, 或者能够允许上市公司推迟付款时间, 从而形成更加符合发展需求的替代性融资。契约双方在具有充分信息优势的替代性融资中, 要通过实时监控财务状况来进行监督,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正是这种监控的存在, 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 进而影响契约双方对合作前景的预测。所以, 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会直接影响到契约双方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 通过这种信任关系, 充分确认财务信息的质量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

首先, 上市公司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 有效降低上市公司与契约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缓解或抑制双方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相互不信任。财务内部控制中有信息沟通与交流的制度, 上市公司财务准确、及时的信息披露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增加契约双方的相互信任, 使得上市公司获得更加广阔的融资渠道, 同时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减少上市公司的商业信用融资成本, 增进契约双方的信任关系, 增加上市公司的信任配额。

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控制制度是上市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险管理制度包含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 以及控制制度包括的对外审批和授权审批, 都能有效地降低和控制商业风险, 不断地披露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更能有效地降低契约双方对未来的风险评估, 上市公司应努力减少因信息的不对称而造成低信用配给。

其次, 上市公司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够缓解代理问题, 减少因代理的原因而带来的利益侵占。上市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质量能够较直接的降低代理问题, 可减少上市公司因个别利益而损害契约双方利益的行为, 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决策能力, 更好地对信用融资进行管控。上市公司高质量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够提供一种十分有效的信息传递, 可妥善地解决代理问题。如果, 上市公司出现比较严重的代理问题时, 将会降低上市公司的信用等级, 导致契约双方提出比较苛刻的要求, 不利于上市公司的长期信用融资。

最后, 信贷融资渠道是货币政策对经济实体发挥作用的重要传导方式。现阶段, 我国的资本市场制度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信息的不对称、合约成本等等。银行在解决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方面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货币的流通性, 从而影响信贷市场的变化, 并影响实体经济的投资状况, 紧缩的货币政策让银行的流动资金变少, 使得上市公司进行信贷的资金量减少, 给上市公司获得信贷增加了难度, 不利于上市公司的投资发展, 并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生产成本。货币紧缩时, 上市公司与契约双方之间的商业合作可以作为代替银行的代替型融资, 通过这种方式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广阔的信贷空间, 尤其是在银行融资紧缩的时期, 上市公司不会因为银行的流动资金量减少而降低投资, 而在货币政策比较宽松的时候, 上市公司就能获得更多的商业信贷, 资本成本也会随之降低。虽然当货币政策波动时, 上市公司从银行获得的信用融资较低, 但是, 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不断提高财务内部控制的质量, 并且优化资源合理配置、降低成本、及时披露信息等措施, 来缓解其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

三、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的政策性波动分析

依据2012年出版的《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和2011年出版的《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 对主要数据进行研究表明, 无论是当年度的商业信用还是次年度的商业信用, 都显示出在货币政策紧缩的时候, 上市公司从银行获得商业信用融资的可能, 要比货币政策宽松时期少。同时, 从上市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质量的角度来看, 高质量财务内部控制的上市公司, 获得商业信用融资普遍比低质量的上市公司要多。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 可研究出财务内部控制和货币政策对上市公司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 首先, 根据上市公司内控质量的研究可知道, 高质量财务内部控制的上市公司能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 进一步研究了货币政策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后, 可知货币政策紧缩时, 上市公司获得商业信用融资较少, 在货币政策与内部控制两者相互交叉时, 即使是在货币政策紧缩时, 上市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也能够进行有效调节, 高质量内部控制的上市公司同样可获得较多的商业信用融资。银行信贷也同样影响着上市公司的商业信用融资, 当银行信贷与商业信用之间呈现一种负相关时, 上市公司能够获得较多的商业信用融资, 而当上市公司所在的地区经济比较发达时, 行业之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本文采用迪博中国上市公司的内控质量指数, 利用内生性检验, 统计2012年上市公司的数据, 发现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与准确性相关, 高质量内部控制的企业控制体系建立就比较完整, 上市公司财务内控质量与商业信息融资具有正相关。

四、总结

上市公司高质量的财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 使得上市公司获得较多的信用额度, 尤其是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 上市公司的商业信用融资较低, 但具有高质量内部控制的上市公司, 在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后, 可提高上市公司的商业信用融资, 同时加上积极的信息披露、优化资源等措施, 能够有效的保护上市公司及契约双方的共同利益。货币政策性波动和上市公司融资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货币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融资, 而商业融资的升降也是引起货币政策变化的导线。从上市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角度研究发现, 提高财务内部控制质量, 可以有效地提高上市公司商业融资, 揭示了上市公司在货币政策紧缩时的能动性, 对于财务内部控制质量不同的上市公司, 无论货币政策性波动是在何种条件下, 对上市公司的商业融资影响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货币政策紧缩时, 上市公司的商业信用融资会比较稀缺, 就更要注重财务内部的管理与控制。

一方面, 在外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上市公司财务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对企业获得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较大, 低质量的上市公司获得商业融资比较少, 而高质量的上市公司能够获得较多信用融资。另一方面, 在外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货币政策对内部控制质量高低的影响也存在不同, 货币政策紧缩时期, 上市公司从银行获得商业信用融资较少, 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上市公司能够获得商业信用融资的就更少, 但高质量内部控制的上市公司能够有效地改变这种不利情况, 帮助上市公司获得更高的信用等级, 改善信用状况, 使上市公司获得商业信用融资。

参考文献

[1]胡为民.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 (2012)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2]郑军, 林钟高, 彭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增加商业信用融资吗?[J]会计研究, 2013 (06) .

[3]张瑞君, 徐婷芳.企业集团金融资源的风险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 2012 (07) .

[4]丁建伟, 李学东.商业信用融资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 2012 (09) .

工商银行融资政策文件 篇5

一、主要融资业务

(一)出口信贷

1、出口买方信贷

业务简述

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覆盖政治险和商业险,且赔付比例不低于95%的保险的前提下,向国外买方、买方银行或政府机构提供的中长期贷款,用于购买中国出口货物或服务的融资方式。

适用范围

出口货物为国家鼓励出口的资本货物,金额在500万美元以上;

出口货物来源于中国的比例不低于70%;

贷款金额不超过商务合同金额的85%。

办理流程

借款人(或委托出口企业)向我行提出融资需求;

借款人或出口企业直接或通过我行向中信保提交保险申请,并获得中信保的支持意向函;

我行对借款人企业资信及所提交材料进行审核,满足我行需求后可向借款人出具融资意向函、融资兴趣函,并签订融资委托书;

借款人与我行磋商贷款协议、担保协议等合同文本;并和出口企业按照中信保和我行的要求签订商务合同;

我行完成尽职调查、行内审批,并签订相关融资协议;

中信保出具保单,并书面宣布保单生效;

借款人落实贷款协议提款前提条件后,提交提款文件,完成提款。

典型案例

中石化美国Jumbo项目

CMEC安哥拉SOYO联合电站项目

特变电工赞比亚输变电项目

中电工俄罗斯铁矿建设项目

华为尼日利亚MTN电信项目

天辰土耳其KAZAN纯碱及配套电站项目

2、出口延付合同再融资

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覆盖政治险和商业险,且赔付比例不低于95%的保险的前提下,由我行无追索权地买断出口商务合同项下的中长期应收款。从实际操作来说,无论出口商是否已事先投保过卖方信贷保险,原则上只要出口商在商务合同项下的履约义务已经履行完毕,我行在中信保保险覆盖前提下就可受让债权,用于解决出口商的资金压力。

3、境外应收账款融资

境外应收账款融资特指中国出口商或承包商将我行可以直接接受的境外应收账款或者中信保保险项下境外应收账款卖断给我行。可以降低出口商的负债率和汇率风险。按出口商责任可分为有追索权、无追索权和部分追索权。

4、国际商业贷款

我行直接接受境外信用较好的大型公司、银行、政府的风险,以它们为借款人或者担保人而提供的中长期融资,用于支付中国企业的机电产品货款或工程款回款;

一般与出口买方信贷结合使用,用于支付商务合同的预付款、建设期利息、保费;

境外企业所在国通常为主权评级较高、政治经济环境相对稳定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国家评级一般具有或相当于标普/穆迪外币长期信用评级BB-以上。

(二)全球电力融资

业务简述:

为中资客户全球电力投资、工程承包、设备出口等提供金融服务。

适用范围:

1、具有行业内较高知名度和综合实力的企业;

2、财务状况良好、流动性及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

特色优势:

在全球各大洲均有成功案例,经验丰富的多结构、多品种金融服务团队;

全球电力团队为客户在跨境电力投融资过程中提供解决方案;

针对客户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案;

专属项目财务顾问服务,包括交易撮合、交互式财务模型、项目关键路径优化、风险矩阵分析、辅助商务谈判等。

办理流程:

选定项目;

设计专属金融服务方案;

评审,签订协议。

典型案例

俄罗斯杰宁斯卡娅燃气电站项目(中资投资类项目融资)

肯尼亚重油发电站项目(中资工程+运维承包类项目融资)

洪都拉斯帕都卡水电站项目(中资工程承包项目融资)

(三)全球资源融资

业务简述:

境外借款人与国内企业签订资源产品长期购销合同,以购销合同项下资源销售收入作为主要还款来源,向借款人提供的结构性融资。

适用范围:

借款人或其母公司是资源储量丰富、销售量较大的国际资源、能源生产商;

国内主要资源采购商是其销售合同境外交易对手;

借款人或其下属相关企业的工程承包项目授予中国企业为佳。

特色优势:

可满足借款人中短期大额资金需求;

以对华长期资源销售协议相关权益为主要担保

货款扣除本息后剩余部分流回出口商,不影响企业日常资金运作;

可帮助境内企业获得资源或承揽工程;

贷款用途灵活,可用于公司一般用途或中资企业承建项目的建设;

利用工商银行全球网点布局,合理安排与贷款相关的税务、法律、商业交易等事宜;

可与境外投资类项目融资、境外投资股本金贷款结合使用;

广泛适用于油、气、煤及各类金属、资源。

办理流程:

借款人(或委托其工程承包企业或购销合同交易对手)向我行提出融资需求;

对借款人企业资信及所提交材料进行初审,商定融资主要条款。满足我行信贷政策后可向借款人出具融资意向函、融资兴趣函,并签订融资委托书;

与借款人协商贷款协议(担保协议)、账户协议等合同文本;

完成尽职调查、行内审批,并签订相关融资协议;

提款前借款人与境内交易对手签订商务合同(油贸合同或/及工程承包合同);

落实贷款协议提款前提条件,完成提款。

借款人申请业务所需材料:

公司注册证明;

近三年经审计财务报表;

资源储量情况及评估报告;

长期对华资源销售合同;

商务承包合同(如有);

其它工商银行评估贷款风险需要的资料。

(四)跨境并购融资

业务简述:

满足并购方在跨境并购交易中用于支付并购交易价款的需要,以并购后企业产生的现金流、并购方综合收益或其他合法收入为还款来源进行的融资

适用范围

中国企业在境外进行产业相关的战略性并购,包括企业整合与资源整合;

主业突出、经营稳健、在行业或一定区域内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良好发展潜力的企业;

与目标企业之间具有较高的产业相关度或战略相关性,并购方通过并购能够获得目标企业研发能力、关键技术与工艺、商标、特许权、供应或分销网络等战略性资源以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

并购交易依法合规,涉及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反垄断、国有资产转让等事项的,应按适用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取得或即将取得有关方面的批准。

办理流程

借款人(并购方)向我行提出融资需求;

我行对借款人资信及所提交材料进行审核,满足我行需求后出具融资意向函、融资兴趣函,并签订融资委托书;

并购双方签订并购协议;

借款人与我行协商贷款协议、担保协议等相关协议; 我行按照流程完成尽职调查、行内审批; 签订合同,落实提款前提条件,提取贷款。典型案例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南洋商业银行并购融资 中国广核集团收购马来西亚电力公司并购融资

中国国家电投收购澳大利亚太平洋水电公司并购融资 首旅集团收购如家酒店集团并购融资

万达集团收购瑞士盈方体育传媒公司并购融资

(五)国际银团贷款

业务简述

由获准经营贷款业务的一家或数家银行牵头,多家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参加而组成的银行集团,采用同一贷款协议,按商定的期限和条件向同一借款人提供融资的方式。

适用范围

并购融资、资源项目融资、基础建设项目融资、公司融资等;

具有较高的行业内知名度和综合实力的公司;

财务状况良好、流动性及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

有长期、大额贷款资金需求的公司。

业务特点

贷款金额大、期限长,一般用于交通、石化、电信、电力等行业;

融资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少,不同阶段工作由牵头行和代理行负责安排完成;

银团贷款形式多样;

有利于借款人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典型案例

中国化工集团收购倍耐力银团

中国三峡集团收购巴西水电站特许经营权银团

中国五矿集团收购秘鲁铜矿银团

海航集团收购瑞士国际空港服务公司银团

武岳峰联合体收购美国ISSI半导体公司银团

(六)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含境外工程承包)

业务简述

在有限追索或无追索权基础上就境外项目提供的信贷支持,以项目本身的收益作为信用基础,并结合保险、第三方担保等工具和信用增级措施进行融资的方式。

适用范围

应用于电力、水利、城市供水及污水处理厂和路桥、隧道、铁路、机场等投资规模大、具有长期稳定收入的大型基建项目。

办理流程

借款人(项目公司)向我行提出项目融资贷款需求;

借款人与我行就(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协议、工程承包合同、运维合同、长期销售合同、长期供应合同以及保险权益转让、项目资产抵押、项目收益权质押、项目股东股权质押等各项融资相关事宜进行磋商并达成一致意见;

我行按审批流程对项目开展调查、评估工作;

项目贷款获得批准后,借款人与我行就全部融资协议文本进行磋商;

借款人签署协议并落实提款前提后可根据项目进度提款。

典型案例

澳大利亚维州海水淡化PPP项目(PPP项目融资)

(七)全球制造与租赁融资

业务简述

基于全球大型制造厂商或租赁公司的综合信用,通过管理设备租赁所产生的现金流,再结合保险、抵押、质押、保证等信用增级措施设计的结构化融资产品。

适用范围

全球大型制造商;

全球大型租赁公司及其SPV;

设备涵盖能源、交通、电信、医疗、工程机械等领域。

业务特点

促进高端装备的全球销售;

解决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

支持承租人设备升级;

利用租赁在税收、会计等方面的灵活性优化企业的 负债、税务等。

办理流程

借款人向我行提交融资需求及相关文件;

我行对借款人及相关当事人资信进行全面审核,若符合受理条件,可根据申请人需求出具融资意向函、兴趣函等,并签订融资委托书;

借款人与我行协商贷款、担保等相关协议;

我行按照流程完成尽职调查、审批;

审批通过后,借款人与我行签订融资协议;

落实提款前提条件后,完成提款。

申请业务所需材料

借款人及相关当事人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明、贷款卡、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等;

租赁物采购合同及发票等;

租赁合同及租赁物验收合格证明等;

近三年经审计财务报表;

其它需要的资料。

典型案例

支持某大型租赁公司在全球租赁设备

支持某制造商通过租赁结构融资扩大设备出口

(八)飞机融资

业务简述

中国工商银行为全球航空公司、飞机制造商、租赁公司提供长期稳定的金融支持,满足客户在飞机建造、购置、租赁、维修方面的大额资金需求。

适用范围

适用于国内外航空公司、飞机制造商、租赁公司等企业。

产品优势

国际接轨:航空业是工行的重要服务领域,依托工银集团雄厚的资源优势和全球的网络布局在飞机融资领域,与全球航空公司、飞机制造商及租赁公司建立密切合作关系。

专业服务:作为国内最早从事飞机融资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的专业化飞机融资团队为您度身设计适合企业和行业特点的融资产品结构,满足航空企业多方面的融资需求。

主要产品

1、预付款融资:满足航空公司向飞机制造商支付一定比例飞机购机预付款的资金需求。向航空公司提供贷款或开立付款保函。

2、飞机抵押融资:以飞机作为抵押,并投保我行为第一受益人保险等条件下,为航空公司提供中长期贷款。

3、融资租赁融资:通过境内或境外的融资租赁方式,为出租人提供购机融资,或者通过结构型方式帮助航空公司实现新购机融资目的。

4、经营租赁融资:为境内或境外飞机经营租赁公司提供所出租飞机的购置融资或再融资,也可通过此方式实现航空公司的表外融资。

5、售后回租融资:为航空公司或飞机租赁公司安排售后回租并提供必要的融资服务。

6、出口信贷支持下的飞机融资:航空公司购买飞机的融资得到飞机制造国出口信贷机构支持,可视不同情况提供外汇转贷款、商业贷款、出口信贷、担保或反担保等融资服务。

7、租赁担保和反租赁:以航空公司为被担保人开立保函、备用信用证、循环信用证等,提供航空公司按时支付租金的担保,或对已向航空公司提供类似担保的债券银行提供反担保。

8、财务顾问服务满足航空公司在飞机买卖、报表优化、业务重组的需要,为航空公司提供个性化的结构融资方案。

(九)航运与海工融资

业务简述

中国工商银行紧抓市场机遇、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为目前船舶制造业、航运业、海工设备等领域的优质企业提供专业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球范围内具有航运与海工融资需求、且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

1、具有行业内较高知名度和综合实力;

2、财务状况良好、流动性及盈利能力较强。

特色优势:

工商银行作为国内最大的船舶融资商业银行,为国内外客户提供船舶融资累计达60亿美元,在航运金融领域客户基础广泛、市场影响力巨大;

船舶融资资金需求量较大,工商银行以其雄厚实力为该业务提供资金保障;

通过工行国际化战略布局,为全球航运与海工事业提供金融服务“全覆盖”;

拥有强大的项目融资专家团队,针对客户不同需求提供“量身定做”式的融资方案。

办理流程

客户向我行提出航运与海工业务领域的融资需求;

工商银行对贷款项目进行贷前项目评估,对借款人资信及所提交材料进行审核,符合工行要求后出具融资兴趣函、意向函,并签订融资委托书;

工行与借款人协商贷款协议、担保协议等;工行按照流程完成尽职调查、行内审批;

中美水利投融资政策的比较 篇6

一、美国水利投融资政策

1.美国从投资政策上看,体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政策含义:

⑴投资主体及其事权的划分。美国水利项目的建设与开发实施全民性的投资主体体系,即包括各级政策,也包括各私人部门和居民,但政府却占据了绝对重要的投资主体地位,几乎美国水利项目60%的投资均源于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庞大的政府投资,需要在各级具有相对独立利益主体的政府间划分水利事权,于是,按职责管辖范围,联邦政府就主要负责大河及跨州河流的治理,州及地方政府也就主要负责中小河流的治理;在防洪抢险方面,洪水超过十年一遇的由联邦政府负责;防洪及改善生态环境等公益性项目,主要是各级政府拨款;对水电、供水项目主要推向市场或按受益者分摊投资共同建设。

⑵按水利事权的划分实施投资主体分摊投资。防洪工程主要是州政府负责。对较大项目,州政府可通过游说众、参议员经国会批准后取得资金保证,联邦政府负担65%,地方负担35%。根据防洪法案,陆军工程师兵团负责全国防洪工作,每年约有15亿美元用于防洪工程。农业灌溉骨干工程、农村供水工程一般是联邦政府赠款50%,其余50%由地方负责,由税收支出或政府担保优惠贷款。对低于贫困标准的地区,联邦政府通常采取赠款或零利率贷款的办法予以支助。联邦法律规定任何一个项目赠款不得超过工程总投资的75%,目前实际操作为50%。灌溉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设计等技术方面的费用,全部由联邦政府支持。对于新技术(灌溉)的推广项目,政府无偿投入。灌溉骨干工程以下田间工程由农户自建、自管、自用、自有,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⑶不同的时期,投资重点选择不同。美国的水资源开发经历了旱期、水资源计划发展时期、建设时期和管理时期等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具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相关政策。

2.从水利融资政策来看,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的政策内容:

⑴开辟水利融资渠道。美国水利建设资金融资渠道:一是各级政府财政拨款。二是联邦政府提供优惠贷款。美国农业部负责向农村提供长期低息或无息贷款,用于农村供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贷款建设期内政府贴息,贷款还清后,其产权归社区所有。三是向社会发行债券。美国水利项目建设单位可以由政府授权向社会发行免税债券,债券利率一般高于银行利率,还款期限20~30年。四是建立政府基金。联邦政府建立了水质净化和饮用水项目。五是向受益区征税。从受益区居民所缴地价税中抽取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运行的资金,地价税率为0.0089%。六是开发机构(建设单位)自筹资金。对于有明显经济效益的水利工程,开发机构可以向社会发行股票的形式和自筹的形式自筹部分水利资金,这在美国的非公益性水利项目中,自筹资金比例一般在20%~40%左右。此外,水利工程的额外资金来源还可来自社会团体或个人的捐赠等。

⑵资金融通方式与使用结构多样化。美国水利工程的资金来源多渠道,融通方式表现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存,直接融资如依政府拨款和向银行取得贷款,间接融资如向社会发行股票和债券等。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财政性资金虽然在水利资金中占据主要地位,但只有少部分财政性资金具有无偿性,而大部分财政性资金则通过市场化贷给非公益性水利项目有偿使用。

3.从补偿政策来看,美国十分重视水利项目的运营成本的补偿,以保持水利项目的可持续利用,防洪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公益性项目的维护运行管理费用主要由各级政府拨款或向在保护区内征收的地产税收支。以供水和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等功能的综合水利工程,维护运行管理费用由管理单位通过征收水(电)费补偿并自负盈亏;灌溉工程在使用期限(50~100年)内,其运行管理费由地方政府支付,对于水利工程的折旧费,实施严格提取,并专门用于水利项目的更新改造和再投资。

二、我国的水利投融资政策

1.计划体制下的水利投融资政策。由于中国水旱灾害频仍,建国后政府严格使用计划手段控制水利的投融资。在投资方面,表现出突出的二元投入结构体系。据有关资料推算,我国现有水利资产重估价值应高达3 300亿元,其中国家投资45.5%,农民投劳折资44.5%,其他资金不足10%。

由于政府权力的高度集中和资金(以财政和银行资金为主)的高度统一管理,社会力量和私人部门既无内在利益冲动又无外在的竞争制度供给,致使水利事业仅变成国家和农民的事业,而非全民的事业。水利资金融资这种以国家投入为主导的二元结构水利投融资政策,随着国家投资方向的转移和国家财力的限制,造成了水利资金投入比例的必然萎缩。

从水利投入的补偿政策来看,由于国家将水利管理单位视为事业单位,不实行核算,一切经费由国库支出,水管单位自身并没有追逐经济利润最大的冲动,即使有利润也全部上交国库。水管单位资本金亏蚀合法化和模糊化,水利资产既得不到保值,更谈不上增值。实践证明,计划体制下二元结构的水利投融资政策严重影响和阻碍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客观要求对水利投融资政策进行全面的改革,才能适应水利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2.我国现有的水利投融资政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打破计划体制下水利投融资二元结构的格局,我国水利投融资政策开始向“三多”的水利投融资政策体制靠近。所谓“三多”,即水利投融资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是指对水利的投资可以是现汇,可以是贷款,可以发行债券,也可以发行股票筹措资金;可以是以物代资,以工代赈,也可以是农民直接投工,以劳折资或以物代劳;可以是事业性投入或无偿捐赠,也可以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投资。多层次是指中央、省、市、县、乡各个行政级次都可以以自己本级财政资金(包括预算内外的资金)对水利事业进行投资,可以形成多个行政级次单独拥有的水管单位;也可以多个行政级次交叉投资,或和其他资金混合投资,形成不同层次的多元产权的水利经营单位。多渠道是指投入到水管单位的资金渠道,可以包括国家资金、法人资金、个人资金、外资以及农民用劳动积累而形成的投资资本金和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段还会继续存在的(将来可能会逐步消失的)集体资本金。

为了建立起“三多”的投融政策,国家先后制定了水利产业政策,对水利经营单位实施产权制度政策,并推向市场,对灌溉供水收费,对水电实行“新电新价”,设立水利建设基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在水利产业政策中,首次明确划分水利建设项目为两类:防洪除涝、农田灌排骨干工程、城市防洪、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项目为甲类项目:以供水、水力发电、水库养殖、水上旅游及水利综合经营等以经济效益为主,兼有一定社会效益的项目为乙类项目。甲类项目的建设资金主要以中央地方预算内资金、水利建设基金和其他财政性资金中安排,明确甲类项目的责任主体,对项目的建设全程负责承担风险。乙类项目的建设资金主要通过非财政性资金筹集,并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和资本金制度。根据水利项目的作用和受益范围,水利项目还划分为中央项目和地方项目两类,并规定不同项目的投资负担比例和“谁受益、谁负担”的投资原则。此外,在水利产业政策中对水(电)产品与服务的价格制定确定了原则,即按照满足运行成本和费用、缴纳税金、归还贷款和获得合理利润的原则制定,并在物价主管部门的调控下实施。

基金项目: 2005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复杂性环境下的和谐经济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05SJB630012)

上市公司融资政策 篇7

一、辽宁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与再融资行为关系分析

综合表1、表2、表3的数据, 我们可以看到辽宁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与其再融资行为之间关系表现为:

(一) 辽宁上市公司的融资方案并不符合股权融资偏好论, 2005年-2008年9月辽宁上市公司很少运用股权融资, 其配股和增发的比例很低, 平均来看, 只有0.5家公司进行配股, 3家公司进行增发, 除去2005年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后再融资基本停止) , 平均只有4家公司进行增发。与此同时, 其债务融资比例相当高, 不管净资产收益率处于哪个区间, 企业短期融资的使用较多。由于辽宁上市公司普遍用的是派现分红, 进行股利分配的企业比例相当高, 使得企业的内源融资 (留存收益) 无法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使企业的外源融资成为融资的主要渠道。这种情况会使公司面临以下困境: (1) 上市公司没有充分发挥股权再融资功能, 股本规模过小会影响企业竞争力。据统计, 截至2008年9月, 沪深股票总市值12.99万亿, 总股本15410.39亿。而辽宁上市公司在2008年9月的总市值为1642.47亿元, 约占全国上市公司总市值的1.24%, 股本额254.14亿, 约占全国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69%。以上数据可知, 辽宁上市公司没有很好的利用配股和增发两个主要的股权再融资渠道。 (2) 债务融资过多导致企业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和财务风险。虽然2008年第3季度辽宁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为61%, 流动比率平均为61.8%, 显示企业偿债能力不强。2005-2008年净利润增长率平均数为-77.94%, 平均每股收益从2005年的0.16下降到2008年的0.08元, 盈利能力逐年下降。由此可见, 企业偿债能力不强:一方面是企业自身负债率较高所致;另一方面也受盈利能力下降所限。

(二) 为了达到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门槛, 上市公司通常会采用不同的股利分配方式来调整净资产收益率, 从而使企业顺利地实现再融资。本文中统计, 辽宁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方式上, 主要采取派现方式, 并且随着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 采取派现方式的公司比例也在上升。现金股利的发放会减少企业的净资产, 从而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使上市公司可以轻易达到证监会规定的再融资资格, 实现企业配股或增发的愿望。虽然辽宁上市公司2005-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再融资资格线的企业平均为18家, 占44%, 但文中数据表明企业并没有因为派现提高净资产收益率而广泛的运用股权融资方式。一方面说明辽宁上市公司并没有出现“配股热”或“增发热”, 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债券融资方式仍然是上市公司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出辽宁上市公司并不是为了取得再融资资格而分红, 而是为了投资者带来实际的利益。

二、辽宁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与再融资现状原因分析

(一) 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无论哪一种再融资方式, 证券监管部门均对相关的资格条件作了严格的规定, 尤其在盈利能力的要求方面。但从前文数据可以看出, 辽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并不如意, 2005-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在配股和增发资格线下的公司平均有21家, 约占51%, 说明有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因为净资产收益率无法达到再融资基本线, 导致上市公司无法采用股权再融资方式。

从企业的盈亏情况与净利润的增长率来看, 虽然每年有超过80%的上市公司实现盈利, 且连续3年盈利的上市公司有35家, 约占85.4%, 但其4年的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77.94%。可见, 辽宁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不强, 利润增长缓慢, 无法为其直接再融资提供保证, 从而使其再融资受阻。

(二) 获取融资的难易程度

融资成本是影响融资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债务融资成本与债权人所要求的收益率相关, 股权融资成本与股东所期望的收益率相关。有学者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笔者认为2005年—2008年辽宁上市公司出现债务融资偏好, 除了考虑融资成本及上市公司自身盈利能力以外, 以下因素也对其融资方式的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1.国家政策导向的影响。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大了对东北地区特别是辽宁上市公司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 拓宽了东北地区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就辽宁而言, 国家大力支持重工业、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发展, 在辽宁的41家上市公司中有近22涉及到这些产业, 国家的金融信贷支持对辽宁上市公司的融资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2.上市公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上市公司往往是本行业的龙头, 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在推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正因为这样上市公司往往受到当地金融机构的睛睐, 成为金融机构争相贷款的对象, 并享受很多的优惠政策, 信贷资金向上市公司集中。

三、结语

在本文的实证分析中, 辽宁多数上市公司在2005—2008年进行了股利分配, 在股利分配活动中以派现作为主要的分配方式, 送股和混合股利分配方式所占比例不大;在融资活动中, 辽宁上市公司并未出现股权融资热潮, 相反, 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银行信贷资金。此外, 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其股利分配、融资活动存在密切关系。由于2005-2008年实现盈利的企业不断增加, 同时在证券监管部门将上市公司派现与再融资挂钩的现实情况下, 辽宁上市公司呈现出多派现少送股的情况, 企业现金流量大大减少, 为维持企业日常生产经营, 企业再融资成为必然。可以说, 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促使外源融资成为主要的融资渠道。但是辽宁上市公司的盈利持续性不足使企业采取配股和增发融资方式, 由此导致其融资活动表现出特殊性, 即严重依赖于短期债务融资。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的现实背景下, “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现象使得上市公司的管理层面对来自股东的压力比较小。因此, 在目前普遍认为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的情况下, 上市公司要获取低成本的资金, 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更好地发挥再融资功能, 反过来为盈利持续性提供保障。

摘要:本文以辽宁上市公司2005-2008年9月的财务数据为样本, 对比股利分配方案与融资方案, 分析了辽宁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与再融资行为的关系, 希望能为辽宁上市公司未来的再融资道路提供参考。

关键词:股利分配,再融资行为,关系

参考文献

[1]陆正飞等.中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与融资结构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赵山.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

[3]朱俊.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和现金股利政策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文论, 2006.

[4]董黎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融资行为[J].财会月刊 (综合) , 2007 (8) .

[5]杨奇原、李礼.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研究[J].求索, 2006 (8) .

宽松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公司债务 篇8

本文结合企业规模特征, 考察宽松货币政策对企业债务调整的影响。是基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理论之上的。首先不同的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分配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次在货币政策环境变化下, 微观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使其不一定顺应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而已有的文献更多的倾向于货币政策宏观层面的研究, 对于货币政策最终如何影响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甚少, 仅有的研究也侧重于在紧缩货币政策时期银行与企业的互动关系。陈鹄飞 (2010) 研究发现, 紧缩货币政策对融资约束大的企业影响较大。而对于宽松货币政策下企业的融资表现, 研究鲜少、观点零散。张西征和刘志远 (2011) 发现不同货币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公司存在较复杂的非对称冲击。20世纪90年代欧洲央行执行宽松货币政策, 企业银行贷款需求的下降导致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同样在美国, Leary (2009) 认为在信贷扩张时期, 美国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会更大幅度增加其债务水平。而在中国, 曾海舰、苏东蔚 (2010) 指出信贷扩张时期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显著增加, 然而Martin (2012) 认为信贷扩张时期, 中小型企业融资约束没有得到缓解。综上可知关于宽松货币政策对企业资本结构影响性结论不一, 对比中不难发现货币政策宽松阶段的界定会对实证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而关于如何准确地划分货币政策松紧区间, 学术界尚缺乏共识。实践表明我国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宽松有别的货币政策。事实上在1997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 我国实行了全面宽松的货币政策, 都无一例外对信贷政策做了大调整, 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中央分别在1998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等关文件以及2008年大刀霍斧地推出了四万亿刺激计划。可以看出这两次非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是有别于金融稳定年度的货币政策。这为我们研究不同货币政策下异质性企业的债务持有情况提供了机遇。而不可回避的是受危机影响最深的中小企业是否得到更多的政府扶持?这是本文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

二、研究假设

在本部分, 我们通过整理已有文献的观点以及中国的经验事实, 在分析货币政策对异质性企业的不同程度影响下, 提炼出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影响企业债务水平的假说。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期, 大规模企业由于担保抵押能力较强, 面临的融资约束小。张西征等 (2010) 也认为在宽松货币政策时期大企业承接了银行的重要资金。而靳庆鲁、孔祥、候青川 (2012) 等发现由于货币政策的变化改变了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环境, 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较充足的资本, 从而降低了他们的融资约束。于蔚、金祥荣、钱彦敏, (2012) 认为在调整资本结构时, 融资约束较严重的企业对宏观冲击容量指标更敏感, 融资约束轻的企业对成本性指标更敏感。同样结合中国的经验事实可进一步推断出大型国有企业对成本性指标更敏感, 会在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中自由选择, 债务水平变化不大。

根据以上分析, 本文提出如下两个可待检验的假说:

假说一:相对于货币政策紧缩期, 企业在宽松货币政策期拥有更高的债务水平, 符合经济宏观调控的目的。

假说二: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期, 高融资约束企业相对于低融资约束企业较大幅度增加其债务水平。

三、研究设计

(一) 研究样本与数据

本文选取1998—2011年上市的A股非金融类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以年度数据作为观测值, 所有财务数据均来自Wind数据库。在样本的筛选过程做如下剔除: (1) 参照研究惯例删除了被ST、ST*的上市公司以及剔除了一些财务数据缺失的年度数据。对异常值进行处理, 借鉴已有文献的做法, 采用winsorization (极值处理) 方法。对所以小于1%分位数 (大于99%) 分位数的变量, 令其值分别等于1%分位数 (99%) 分位数。

(二) 主要变量定义

本文结合企业规模特征研究宽松货币政策与企业债务融资行为的互动关系, 因此首先需要解决如何准确划分货币政策年度区间。我们了解到自1998年取消贷款规模控制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操作逐渐规范化, 形成了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靳庆鲁等 (2012) 也沿用了M2的变化率作为货币政策松紧的指标。鉴于上述理由, 本文以M2增长率作为宽松和紧缩货币政策的划分依据。我们可以发现1998-1999年是M2余额保持较快增长的阶段, 而2000-2001增速较之前下降, 并保持平稳。2002-2003年M2余额增长增长速度又逐渐上升, 而2004年增速下降明显。从2005年开始M2余额增速开始上升, 并于2009年增速达到顶峰后开始回落。综上可得货币政策划分结果如下:货币政策宽松年度:1998、1999、2002、2003、2005、2006、2009、2010;货币政策紧缩年度2000、2001、2004、2007、2008、2011、2012。划分结果与上文描述的我国货币政策实践相吻合。

王彦超 (2009) 指出我国股利支付不同于发达国家, 且没有发达的债权市场和评级机制应根据我国特殊背景构建融资约束的分析框架。基于上述中国融资约束形成机理, 本文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公司规模 (Hadlock&Pierce2010、Cleary (1999) 、Almeida等 (2004) 我国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的划分依据。

(三) 回归模型

为检验宽松货币政策下, 规模大小不同的企业债务水平的差异, 本文设定融资约束虚拟变量, 同时引入货币政策宽松年度虚拟变量。基于饶品贵、姜国华 (2013) Jianfu Shen et al. (2014) 的研究设计, 本文针对假说一、二建立如下模型:

回归模型的被解释变量Debti, t是企业的债务水, Debti, t= (总负债/总资产) *100%。FC是高融资约束的虚拟变量。这里将借鉴以往文献的做法, 取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企业规模的代理变量。在划分融资组别时将采用如下方法:将公司规模在中位数以上的大型企业划分为轻融资约束组, 将公司规模在中位数以下的企业划分为高融资约束组。如果上市公司属融资约束高组则FC=1, 否则=0。MP被设定为宽松货币政策阶段的虚拟变量。如果年份为1998、1999、2002、2003、2005、2006、2009、2010, 则MP=1;如果年份为2000、2001、2004、2007、2008、2011、2012, 则MP=0。同时为了减少内生性的影响, 同时控制企业自身影响企业信贷规模的因素如企业盈利能力、担保能力、成长能力等。

低融资约束企业融资能力较强, 相对于高融资约束企业拥有更高的债务水平, 本文预期FC i, t的系数显著为负。宽松货币政策使得市场资金较之前充裕, 因此无论是高融资约束还是低融资约束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增加其债务水平, 本文预期方程中MPt的系数β显著为正。宽松货币政策时期, 高融资约束企业融资难现象较紧缩期有所缓解, 会有更激进的表现, 因此相对于低融资约束企业较大幅度增加债务水平。本文预期LMPt×FC i, t系数显著为正。

(四) 实证结果与分析

1. 单变量对比分析。

表1首先给出企业债务水平在货币政策紧缩期与宽松期、低融资约束与高融资约束企业之间的单变量对比分析。

本文关心的重点是货币政策宽松时期, 不同融资约束程度企业债务水平的差异。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期, 低融资约束企业债务水平从紧缩期的53.97%上升到54.02%。且均值差异结果不显著, 即不能拒绝低融资约束企业的债务水平在货币政策宽松期和紧缩期相等的假设。而, 高融资约束企业债务水平从紧缩期的47.73%上升到50.65%, 且均值差异结果显著, 表明高融资约束组在宽松货币政策时期较紧缩时期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债务水平。这说明了宽松货币政策对高融资约束企业的影响要大于低融资约束企业。

2. 回归结果与分析。

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Debt (2) 表明了是加入cluster选项得到的结果显著性更强, 且结果更稳健, 在回归方程中, 货币政策宽松时期哑变量MP的系数是0.3554 (在1%水平下显著) , 说明上市公司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期的负债水平要显著高于紧缩时期。符合宽松货币政策政府调控资金的目的。FC的系数是-1.527 (在1%水平下显著) , 表明高融资约束企业相对于低融资约束组企业债务水平较低, 这与高融资约束组面临较大的融资约束相吻合。MP*FC前系数为2.2636 (在1%水平下显著) , 这说明货币政策宽松时期高融资约束企业债务增加的幅度要显著大于低融资约束企业。符合本文的预期。从上述描述性统计可以获知低融资约束组的债务水平无论在货币政策紧缩还是宽松时期, 都保持较优的水平, 因较接近企业的目标债务水平, 故无需多做调整。而高融资约束组企业由于自身融资劣势, 大多时期企业的债务水平偏离目标值较大, 因此这部分企业会选择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期来大幅增加债务水平。

四、研究结论与局限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 旨在调控经济波动的宽松货币政策是整体有效的。企业顺应政府宏观调控, 在宽松货币政策时期增加企业的债务水平。更令人欣慰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中小企业的高融资约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这与Shen et al. (2014) 和Martin (2012) 的结论有所不同。分歧的原因可能是对于货币政策宽松时期的界定。而本文采用的M2作为货币政策区间划分依据具有可行性。从中国的经验事实来看, 在货币政策宽松阶段时, 银行的可配给信贷资源明显增加, 在满足了国有大型企业需求后, 可供小规模企业分配的剩余贷款也会随之增加。从而较有效地缓解了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约束。

摘要:本文结合企业融资约束异质性, 研究货币政策对企业债务的影响, 以提供货币供应方面对中国企业资本结构影响的新证据。基于我国货币政策实践操作的事实, 采用M2的变化率划分货币政策区间。研究发现, 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期, 企业负债水平上升, 且高融资约束企业上升幅度更大。本文的研究证据表明企业的融资约束很大程度限制了企业的债务水平, 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缓解高融资约束企业融资难的想象。

关键词:宽松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融资约束,公司债务

参考文献

[1]陈鹄飞.货币政策与最优融资选择——个基于公司治理因素视角的研究[J].经济管理, 2010 (2) :123-130.

[2]刘飞.货币紧缩政策与公司债务融资变动[J].上海金融, 2013 (8) 59-64

[3]盛松成.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传导[J].金融研究, 2012 (10) :1-14

[4]索彦峰, 范从来.货币政策能够影响贷款供给吗?——来自银行资产组合行为的检验证据.经济科学;2007 (06) :58-65

[5]于蔚, 金祥荣, 钱彦敏.宏观冲击、融资约束与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J].世界经济, 2012 (3) :24-47.

上市公司融资政策 篇9

现阶段能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就是“上市”, 上市融资无疑是解决资金瓶颈的一条最直接和最可行的路。

实践证明, 民营企业上市有利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有利于改变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缺陷;同时, 借助资本市场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并有利于资本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民营企业在迅速成长的今天, 如何成功上市融资成为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国家开始重视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问题, 但从实际情况看收效甚微, 民营企业上市融资依然面临着例如上市门槛高, 存在歧视性融资的问题;审核过程漫长, 上市效率低等许多困难。

二、改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环境的政策建议

(一) 修改和完善《公司法》及《证券法》等相关法规

现行《公司法》的最大缺陷是立法理念的落后, 以国有企业改革和改制为背景的现行《公司法》, 实际是一部以国有企业为本位的法规。为消除民营企业, 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境内上市的障碍, 需要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 要调整《公司法》和《证券法》的总体定位。两大法应侧重于建立原则性和框架性的大方面, 而不应局限于细节。应将更多的权利下放给监管部门及中介机构 (如发行审核权交给交易所, 而证监会则主要侧重制订、审核与监督法规执行等) , 使有关部门和机构可以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适时推出灵活的应变措施, 以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与活力。其次, 要适应我国企业的发展现状, 适当降低组建股份公司及企业上市的资本门槛。股份公司资本门槛与多层次股票市场的架构息息相关, 如欧洲各国设立股份公司的资本要求仅折合人民币几十万元, 而我国股份公司的资本门槛是500万元, 上市门槛更是高达3000万元。

(二) 进一步完善上市发行制度

在发行制度的改革中, 应逐步向登记制转变, 并引导中介机构以拟上市公司的质量为第一选取标准。新股发行定价由上市公司和承销商协商确定后向公众发行, 券商的利润主要来自上市公司的协商价和公开发行价之间的价差。通过以上改革, 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可以更高的价格获取更多的企业发展资金, 促进社会资金向优势企业集中, 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通过企业和券商的互动, 共同推进优质民营企业的上市。

同时, 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措施来提高上市的透明度和效率。正由于直接上市的不可预见性以及相关程序信息的不透明性, 为数不少的中小民营企业选择“买壳上市”。但由于上市壳公司多年的历史旧帐难以在短期内理顺, 重组后的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在短期内也难以扭转, 有的买壳公司在入主后发现了大量的新问题, 使得民营企业进退两难。民营企业渴望上市, 但直接上市的不确定性使他们选择了间接上市, 而一旦选择了一个不“干净”的壳, 重组不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甚至使重组方继续掏空上市公司, 由此影响了公众对重组的认同, 毁坏了上市公司的整体形象和业绩。

(三) 逐步完善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

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定位, 降低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上市初始条件, 建立真正的创业板市场。目前, 国内虽然推出了中小企业板市场, 但它是在主板市场的框架里面开辟的一个中小企业板块, 从发行规则、上市规则、交易规则以及股份结构上看, 都和主板市场几乎没有差别。因此, 这个中小企业板市场从本质上仅仅是主板的一部分, 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而且, 由于上市条件较为苛刻, 实际上仍把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排除在了资本市场之外, 而于2009年推出的创业板市场也有着和中小板市场类似的问题。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 现有金融体系不健全, 要求进入创业板市场的企业众多, 而证券交易所相对较少, 从某种程度上说, 境内不完善的融资体系把众多民营企业挤到海外证券市场去上市, 使得民营企业对海外上市融资需求过于强烈。要使中小企业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真正成为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场所, 必须按照国外成功创业板市场的标准改造现有上市规则, 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的差别不仅仅在于上市公司规模, 两者在其他发行件、监管制度、交易规则等方面均应有所区别, 使之真正符合民营企的创业企业特征。

(四) 推进境内交易所的国际化进程

部分民营企业远赴海外上市,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借此走向国际化, 以提高企业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 这与我国两大交易所尚未成为世界级资本汇聚中心不无关系。因此, 努力推进境内交易所的国际化进程, 使境内交易所成为国际性的资本市场已是当务之急。

上市公司融资政策 篇10

所谓管理防御 (managerial entrenchment) 是指经理人在公司内、外部控制机制下, 选择有利于维护自身职位并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管理防御对公司融资政策选择有着重大的影响, 目前大部分有关公司代理问题的文献都假设公司财务政策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 但在管理防御下, 有防御行为的经理人会基于自身利益来决定公司的融资政策, 因此, 他们所做出的融资政策决策大部分都与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政策目标不同。

1 管理防御下公司融资政策的选择

从融资政策选择来看, 防御的经理人与股东的目标本身就存在着冲突。股东希望充分利用负债的杠杆作用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而经理人为了减轻支付利息的绩效压力, 为了降低财务困境下所必须承担的庞大的转换工作成本 (Glson, 1989) , 却表现为偏好股权融资而尽可能地避免负债融资。Novaes和Zingales (1995) 的研究认为, 在融资政策选择问题上, 股东将负债作为提高经营效率的工具, 是不同于经理人将负债当作防御策略的。前者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 后者是经理人效用最大化。Jung、Kim和Stulz (1996) 在对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研究中发现, 使用权益融资的大部分公司, 都具有投资机会不多、尚有负债额度可供使用的特点。这一结果说明, 当公司使用负债是较为有利的融资方式时, 防御动机的存在使得经理人选择了权益融资。Abe de Jong和Chris Veld (2001) 则以经理人受到资本市场约束较弱的荷兰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管理防御下的增资资本结构决策。研究结果表明, 具有道德风险行为的经理人存在过度投资的倾向, 出于避免负债约束的目的大多采取了发行股票的增资方式。

Chan和Victor W. (1998) 进一步从经理人特征方面考察管理防御对融资政策选择的影响。通过比较发现, 经理人能力的高低、拥有股权比例的多少以及转换工作成本的高低都会影响到他们的融资选择:高能力者比低能力者有更多的投资获利机会, 发生财务困难的机率要低一些, 因此有可能使用高负债经营:经理人拥有股权愈多, 被解雇的威胁愈低, 分享投资所能获利的比例也愈高, 从而使用负债的意愿会更强一些;经理人转换工作越容易, 转换工作成本越低, 使用负债的机率越高。相对来说, 低能力者和具有较高工作转换成本的经理人由于对负债风险有着高度的敏感性, 所以更有动机选择股权融资以自我防御。

2 多元化经营对管理防御下公司融资政策选择的影响

多元化的成本主要来自代理成本。从代理成本的角度出发, 多元化主要来自分散风险和获取私人利益两个方面的动因。从分散风险的角度来看, 多元化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分散经理层的风险。Amhud and Lev (1981) 指出, 多元化是经理们为了降低他们的“就业风险”而进行的。从获取私人利益的角度来看, 多元化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私人利益。Jensen (1986) and Stulz (1989) 认为多元化是经理们以股东财富为代价追求自身利益的结果。私人利益之一来自于声誉、好的职业前景和社会地位。Gibbons and Murphy (1992) 、Rose and Murphy (1992) 认为经理们管理大公司会使他们在能力、声誉和职业前景中受益。因为CEO的高能力与较复杂的组织相匹配, Rose and Shepard (1997) 发现经营复杂多元化公司的CEO可以获得较好的报酬。私人利益之二来自于管理层的寻租和壁垒效应 (Entrenchment Effects) 。当公司存在多余的或者自由现金流量时, 经理们往往会倾向于过度投资, 经理们也能够通过一些特定投资来侵占股东的利益。由于多元化可以使经理们获得与管理一个更大的公司相关的特权, 其报酬与公司的规模相关, 他们从多元化中获得的私人利益要超过他们的私人成本。Myers (1977) 则通过观察发现具有较多实物期权的公司存在着潜在的投资不足问题。这源于股东们一般拒绝正的净现值项目。因为这些项目的收益主要使债权者得益, 反过来, 债券持有者则宁愿支付较少的公司债务, 因而提升了债务成本。Jense and Meckling (1976) 发现股东们有从债券持有者手中掠夺财富的激励。因为股票持有者希望企业运作较高收益和较高风险的项目, 而债券持有者宁愿较低的风险项目, 以便能保证他们获得持续稳定的利息支付。多元化也增加了剥离公司资源的机会, 在剥离公司资源的过程中, 经理层也会得到私人利益。多元化符合经理花钱而不向股东支付股利的意图。只有通过内在或外在监督机制的压力, 管理者才会减少多元化。Shleifer and Vishny (1989) 、Berger and Ofek (1995) 认为经理们通过多元化来加强壁垒效应 (Entrenchment Effects) 。他们认为, 通过进行与经理技能相匹配的投资活动, 来增加经理与董事会讨价还价的能力, 使解雇他们变得十分昂贵。在治理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 多元化可能损害股东的利益。由于负债要求企业用现金偿付, 它将减少经理们用于享受其个人私利的自由现金流, 由此导致经理和股东之间冲突的缓和, 阻止经理们做出损害公司价值的决策 (Jensen, 1986, 1989和1993) 。因此由于债权人对公司监督的增加, 代理成本减少, 相应地负债可以减少公司采取造成公司价值减损的非相关多元化战略。

可见, 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风险, 降低经理们的“就业风险”, 而且还能给经理们带来私人利益, 并且符合经理花钱而不向股东支付股利的意图, 因此, 经理们一般都是愿意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在进行多元化经营中, 经理的风险降低, 更有可能使用债权融资方式, 这样能缓和经理和股东之间的冲突, 使债权人对公司的监督增加, 代理成本减少。

3 结论

由于存在经理人的管理防御行为, 公司选择的融资政策往往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不一致, 经理人更倾向于股权融资, 这样无法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也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多元化经营有其独特的优点, 尤其是非相关多元化经营, 能够使经理人对融资政策的选择向有利于股东利益的方向靠拢, 从而缓和经理人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降低代理成本。

摘要:本文着重论述了在管理防御行为下, 公司的经理人对融资政策选择的偏好, 为了缓和公司的财务政策目标与经理人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矛盾, 企业可以选择多元化经营。本文将管理防御和融资政策以及多元化经营结合起来, 是大多数学者所没有涉及到的, 研究结果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管理防御,多元化经营,融资政策

参考文献

[1]吴树畅.企业财务政策选择的原则和影响因素.财会月刊.2006.

[2]康荣平, 柯银斌.企业多元化经营.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李伟奇, 王同春.企业多元化战略的选择分析.南开管理评论.2000.

[4]黄海波, 李树茁.公司治理与多元化经营[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 (6) :70-76.

上一篇:绿化形式下一篇:词组搭配